• 31.03 KB
  • 2021-10-27 发布

2020-2021学年部编版初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复习:诗歌鉴赏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2021学年部编版初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复习:诗歌鉴赏 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后面小题。‎ ‎(甲)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战城南 杨炯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注)①白日:喻指君主。典出宋玉《九辩》:“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通过描写出使塞上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同时“单车”“征蓬”“归雁”等也传达了内心的忧郁和激愤。‎ B.甲诗尾联既是实写,又暗示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将士们戍守边关、奋勇杀敌的敬意。‎ C.乙诗以征战者的口吻记述戍边生活,将战场的血腥与残酷场面写得淋漓尽致,读者从诗句里可以感受到将士内心的低落与哀怨。‎ D.乙诗颔联通过典型景物“幡旗”“甲胄”来描绘战场景象。战旗猎猎,盔甲似鱼鳞,不但写出了军队威武,而且写出了士兵斗志。‎ ‎2.乙诗尾联表达了征战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两首诗颈联都描写了边塞景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景色的特点。‎ 二、阅读《黄鹤楼》,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这首诗颈联将诗人的思绪从怀古拉回现实,描写了他登高所见汉阳、鹦鹉洲的____景色,尾联一问一答,抒发了诗人____之情,两联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5.古诗词中,有不少诗句如“晴川历历汉阳树”一样含有地名。你读过的古诗词中,还含有地名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试卷已出现的除外)‎ 三、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小题。‎ ‎6.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 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诗句“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 ‎(2)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7.请解释“初平”“暖树”两个词语。‎ ‎8.诗歌写了西湖诸多美景,却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一联结尾,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五、阅读《渡荆门送别》,完成小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9.此诗是诗人出蜀至荆门时所做,首联________(表达方式),颔联、颈联描写景色,尾联抒情,含蓄地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10.从修辞角度,赏析“月下飞天镜”一句的妙处。‎ 六、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小题。‎ ‎1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2)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七、阅读古诗,完成题目。‎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2.巧借“替换品读法”可以帮我们更好理解原诗用词的精妙。如果将颔联中的“几处”换成“处处”、“谁家”换成“家家”好不好?为什么?‎ ‎13.诗歌写了西湖诸多美景,却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一联结尾,这是运用了哪一种写作手 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八、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小题。‎ ‎14.诗歌鉴赏。‎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诗词理解 使至塞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连候骑,都护在燕然。‎ ‎15.下列对《使至塞上》的理解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说自己像远飞的蓬草一样出使“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样既写景,又叙事,一语两指,贴切自然,流露了诗人轻松愉悦和急切见到边关将士的心情。‎ B.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景物单调,偶尔出现的一缕烟尘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 C.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遮挡,蜿蜒远去的黄河横贯其间,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准确表达了诗人的感觉。‎ D.“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了一个“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受,意境雄浑。‎ ‎16.请简要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十、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7.颔联用“征蓬”“归雁”自喻,暗示了诗人政治生涯的_______________。‎ ‎18.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写诗人自己轻车简从,要到西北边塞的居延慰问将士。‎ 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中,诗人把自己比作“征蓬”“归雁”,充分表达了这次出使边塞时愉悦和舒畅的心情。‎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刻画了雄浑壮美的塞外风光,体现了苏轼对王维的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都护在燕然”中的“燕然”与范仲淹《渔家傲·秋思》“燕然未勒归无计”中的“燕然”同指燕然山,东汉窦宪曾在此刻石记功。‎ 十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9.本诗的颈联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清从炼字的角度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 ‎20.请简要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C ‎2.尾联揭示了征战者光明的内心世界。尽管征尘千里,遮天蔽日,但征战者心中始终充满明亮的阳光,心系祖国,怀着必胜的信心,视死如归,报效君王(国家)。‎ ‎3.甲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放眼望去,广阔无垠的大漠上,远处烽火台-缕孤烟直上云霄;杳无尽头的黄河横贯其间,天空中挂者一轮圆圆的落日。此句选取了塞外特有的景物“大漠”“长河”“孤烟”“落日”,描绘了雄浑寥廓、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 乙诗:“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冰冻的水寒冷得使马受了伤,悲凉的北风倍添征人思乡怀归的愁绪,此句抓住冬天的景物“冻水”“悲风”,极言天气之寒,突出了寒冷、萧瑟凄清的边塞景色。‎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内容的理解、手法运用的分析和思想感情的把握,我们解答时要结合整首诗,逐句进行分析。C项理解不正确, “将战场的血腥与残酷场面写得淋漓尽致”“将士内心的低落与哀怨”不合诗意。‎ ‎2.本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解答时需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乙诗尾联表达了征战者心系祖国,视死如归,报效君王的思想感情。‎ ‎3.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诗歌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而且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诗歌,加以比较分析、对照鉴别地阅读。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中达到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甲诗描绘了雄浑寥廓、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乙诗突出了寒冷、萧瑟凄清的边塞景色。‎ ‎4. 明丽 (日暮)怀乡 ‎ ‎5. 示例:旦辞黄河去 暮至黑山头。(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 ‎【解析】‎ ‎4.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理解。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两句笔锋一转,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晴空里,‎ 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明丽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尾联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 ‎5.此题考查的是古诗的积累。结合要求“古诗词中,还含有地名的”,从积累的古诗中选择符合要求的连续两句即可。示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悠悠。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 ‎6.(1)画面:牧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们带着收货的猎物回家,好一派田园气象.(2)举头四望,身边竟无相识的熟人或朋友,无人共分此刻的心情,惘然若失.只好唱起《采薇》之歌,与伯夷、叔齐共享心境,抒发诗人孤独无依的荒凉之感和隐逸山林之志 ‎【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写傍晚时分人的活动,从反面反衬诗人的郁闷孤单的心境。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乡野之人放牧归来的动态场景。放牛的牧童唱着山歌,欢快的赶着牛儿返回家中,猎人骑着骏马,大声吆喝着,带着猎物满意而归,多么安逸的场景,多么令人陶醉的画面啊。但是这些热闹是他们的,诗人什么也没有,有的就是寂寞和孤寂。‎ ‎(2)本题考查对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的领悟。尾联,诗人终于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情感了,直抒胸臆。诗人从美好而热闹的场景中回过神,又回到了起始的心境之中了,更加平添了一种茫然若失、孤独无依、苦闷惆怅的心绪。诗人身边没有一个相识的熟人和朋友,没有人能够分担这份寂寥,只好拉来已经远去的伯夷、叔齐了。诗人唱着《采薇》之歌,抒发自己隐逸山林之志。然而,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7.初平:刚刚与湖岸齐平。暖树:向阳的树。‎ ‎8.表达作者对湖东景色的迷恋、喜爱之情。‎ ‎【解析】‎ ‎【分析】‎ ‎7.‎ 本题考查解释词语的能力。“水面初平”的意思是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初平”的意思是“刚刚与湖岸齐平”。“早莺争暖树”是指初春时早来的黄莺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暖树”指“向阳的树”。‎ ‎8.‎ 本题考查把握作者情感的能力。尾联写作者最爱湖东白沙堤。用“最爱”一词,表达了作者对湖东景色的迷恋,喜爱之情。‎ ‎9. 叙事 思乡 ‎ ‎10.比喻,将水中月亮比作镜子,表现月亮的明亮,水的清、静。‎ ‎【解析】‎ ‎9.试题分析: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首联“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的意思是: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运用的是记叙的表达方式。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中的“怜”和“故乡水”相联系,可以看出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据此理解作答。‎ ‎10.试题分析: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古诗词句子的赏析,要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妙处。诗句“月下飞天镜”把“月亮”比作“镜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江水的平静和月亮的明亮,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据此理解作答。‎ ‎11.(1)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前四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 ‎(2)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表达了好友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的是因友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诗歌的艺术手法。前四句抒情,后四句写景。第一题可从景物描写入手。即黄鹤楼、白云、汉阳树、鹦鹉洲、乡关、烟波。景物描写一般是为抒情服务的。“去、空”二字恰好体现了人去楼空、寂寞苍茫之感。‎ 此题是炼字艺术。先要答出字的含义。再把字放在句中描述景象,写出表达了什么之情。‎ 点睛:此题考查炼字,炼字答题步骤:①体悟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看是否运用修辞手法。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思考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④想想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是否有作用。‎ ‎12.不好,“几处”“谁家”说明早莺、新燕少,表现早春的特点,也流露出作者出游的欣喜之情,改成“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了。‎ ‎13.对比(衬托),表达自己对湖东景色的迷恋、喜爱,以及造福一方百姓的满足、欣喜之情。‎ ‎【解析】‎ ‎12.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理解。“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由此可知,诗中描写的是初春景色,如果改成了“处处”和“家家”,就是仲春的景色了。‎ ‎13.此题考查了学生对诗句写作手法的分析和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这首诗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白堤在湖东一带,可以总揽全湖之胜。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神怡。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湖东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14.(1)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山水的眷恋、思念之情。 (2)(示例)①绘意境: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水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 ‎②赏字词:一个“随”字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一个“入”字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 ‎③品技巧: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的朝气的形象写照。 ‎ ‎【解析】‎ ‎(1)本题考查诗人情感。要结合写作背景和主旨句分析。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诗人顺着长江远渡荆门,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 ‎(2)本题考查赏析诗句。可从意境、炼字或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 意境方面,“山随平野尽”,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入大荒流”,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 炼字方面,一“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这句好比用电影镜头摄下的一组活动画面,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一“入”字,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力透纸背,用语贴切。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写作手法方面,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以其卓越的绘景取胜,景象雄浑壮阔,表现了作者年少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 ‎15.A ‎16.这首诗叙述了诗人出使边塞的艰苦行程,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塞外壮阔奇丽的景色以及边塞访问的情况,表达了作者出使边塞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感。‎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 ‎15.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语言的分析。解答本题,应先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情,然后结合选项辨析。A项中“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这两句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故答案选A。‎ ‎16.本题考查学生揣摩诗歌情感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由两部分构成答案:内容+情感。做答时既要理解诗句大意,又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揣摩诗歌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使至塞上》是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抒写飘零之感;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尾联两句虚写战争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所以这首诗歌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17.漂浮不定 ‎18.B ‎【解析】‎ ‎17.要求学生在理解是跟内容的基础上分析。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暗示了诗人政治生涯的漂浮不定,壮志难酬。‎ ‎18.B.错误,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写出了诗人的飘零之感。故选B。‎ ‎19.【示例一】“直”“圆”两字精练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大漠特有的壮美景象。‎ ‎【示例二】把孤烟放在广阔的大漠背景之下,渲染了边塞的苍凉之美,“孤”字烘托出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心情。‎ ‎20.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流露出诗人对都护以及守边将士的赞叹,表达了诗人的抑郁、愤懑、孤独、寂寞之情。‎ ‎【解析】‎ ‎19.本题考查学生的赏析能力。要求学生读懂句子并赏析精彩字词的妙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思是: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20.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情感的把握。“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