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0.50 KB
  • 2021-10-27 发布

华东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课件2.线段垂直平分线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线段垂直平分线 华东师大八年级上册 运用尺规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在垂直平分线上任意找一点,连结该 点与线段的两个端点,最后沿垂直平 分线对折。你发现了什么? 新课导入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 的距离相等 推进新课 直线MNAB,垂足是C, 且AC=CB.点P在MN上. 已知: PA=PB求证: A BC N  M P 证明: ∵MNAB(已知) ∴PCA=PCB(垂直的定义) 在PCA和PCB中, AC=CB(已知), PCA=PCB(已证) PC=PC(公共边) ∴ PCA ≌ PCB(SAS) ∴PA=P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A BC M N  P A B C          M N   条件 结论 性质定理 逆命题 一直线是一 线段的垂直 平分线 该直线上的点 到线段两端的 距离相等 点到线段两端 的距离相等 该点在线段的 垂直平分线上 B P C  已知: 线段AB,且PA=PB 求证: 点P在线段AB的垂直 平分线MN上. 过点P作PCAB垂足为C. ∵ PA=PB(已知) ∴ PAB是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 形的定义) ∴AC=BC(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是底边上的中线) ∴PC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即点P在线段AB的垂直 平分线MN上. 证明: A 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 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 线上. 逆定理 例 已知:如图ABC中,边AB、BC的垂直 平分线相交于点P. 求证:PA=PB=PC. ∴ PA=PB(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 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 证明: ∵ 点A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已知) 同理 PB=PC ∴ PA=PB=PC. A CB M P N M/ N/ 填空: 1.已知:如图,AD是ABC的高,E为AD上一点, 且BE=CE,则ABC为 三角形. 2.已知: 等腰ABC,AB=AC,AD为BC边上的高, E为AD上一点,则BE EC.(填>、<或=号) A B C E D A B C E D 1题图 2题图 等腰 = 随堂演练 3.已知:如图,AB=AC,A=30o,AB的垂 直平分线MN交AC于D,则 1= ,  2= . A B C DM N 30o 1 2 75o 30o 60o 45o 2 填空: 4.已知:如图,在ABC中,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 AE=3cm, ABD的周长为13cm,则ABC 的周长 为 cm A B D C E  3cm 3cm 19 13cm 5.如图,CD、EF分别是AB、BC的垂直平分 线.请你指出图中相等的线段有哪些?AD =BD CF = BF AC = BC CE = BE 1 2 3 CF =DF 即:BF=CF=DF A C E B FD  小结: 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 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2.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 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互 逆 命 题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觉得还有哪些地方存 在疑问,不妨与同伴交流。 1.从教材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