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2.50 KB
- 2021-10-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时间:90 分钟 分值: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
1.(2 分)(2014•丹东)下列图片中的物理现象与所对应的物理知识相符的是( )
A.
手影游戏﹣﹣光的色散
B.
小孔成像﹣﹣光的折射
C.
照镜子﹣﹣光的反射
D.
鱼在哪里﹣﹣光沿直线传播
【考点】A3:光直线传播的应用;A6:光的反射;AM: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专题】512: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513: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影子是由于光照射到不透明的物体形成的阴影部分,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
的.
因在同一种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所以光线穿过小孔时光源上下部分交换,但成像形状不
变,像与光源形状相同.
光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就会发生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就是光的反射,我们
能够看到不发光的物体也是由于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解答】解:A、光被手遮挡后,在后边形成一个黑色的区域,叫做影子,即手影,是光
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 A 错误;
B、小孔成像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故 B 错误;
C、照镜子,这是平面镜成像,利用的原理是光的反射.故 C 正确;
D、看到水中的鱼是光的折射;故 D 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涉及到的物理知识非常多,告诉我们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所学的知识
要回到生活,真正体验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2.(2 分)(2014•资阳)下列关于光现象的四幅图中说法错误的是( )
A.
大海深处发光的水母是光源
B.
雾天透过树丛的光束是直的,表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C.
医生用电子胃镜通过光导纤维观察人体胃肠道内部是利用光的多次折射传输图象信息
D.
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色散证明了太阳光是复色光
【考点】A1:光源;A2: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A6:光的反射;AP:光的色散.
【专题】512: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513: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A、本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B、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C、光导纤维是利用光的多次反射进行传播的;
D、牛顿利用三棱镜散射实验证明了太阳光是复色光.
【解答】解:A、水母本身可以发光,是光源,A 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雾天透过树丛的光束是直的,表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故 B 正确,不符合题
意;
C、光导纤维是利用光的多次反射进行传播的,故 C 错误,符合题意;
D、牛顿利用三棱镜散射实验证明了太阳光是复色光,故 D 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跟光有关的现象,从光的产生、传播、利用等方面进行了考查,
属基础知识.
3.(2 分)(2014•武汉模拟)如图所示为小明拍摄的石拱桥风景相片,下列有关说法错误
的是( )
A.石拱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所形成的虚像
B.倒影看起来比桥本身暗一些,主要是因为桥的光射到水面时,有一部分发生了折射
C.小明发现石拱桥没有全部进入照相机取景框内,这时他应该远离石拱桥,并将镜头前伸
D.该照片的照相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可用来矫正远视眼
【考点】A6:光的反射;AM: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B8: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512: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514: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1)照相机的原理:凸透镜满足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凸透镜成实像的调节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
(3)大楼在湖中的倒影应用的是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4)远视眼的成因是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
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因此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后.
【解答】解:A、石拱桥在湖中的倒影等同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 A 正
确;
B、倒影看起来比桥本身暗一些,主要是因为桥的光射到水面时,有一部分发生了折射,故
B 正确;
C、小明发现石拱桥没有全部进入照相机取景框内,这时他应该远离石拱桥,并将镜头后
缩,故 C 错误;
D、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近处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之
后,可以用凸透镜的镜片进行矫正,故 D 正确.
故选 C.
【点评】此题考查光的反射现象,光的折射现象,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等知识点,是
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
4.(2 分)(2011•烟台)如图所示,进入人眼睛的光线是由( )
A.平面镜发出的 B.像 s′发出的
C.平面镜反射的 D.人的眼睛发出的
【考点】A6:光的反射;AE: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原因,是由于光从物体射到平面镜上时,发
生反射,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相交于一点,这便是像点.
【解答】解:图中表示的是蜡烛在平面镜中成像的原因,进入人眼的光线是由平面镜反射
而来的.
故选 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原因.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我们逆着反射
光线的方向看去,很容易认为光是从像点发出的,其实看到的是经平面镜反射的光线.
5.(2 分)(2014•咸宁)如图所示,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 CD 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以
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角为 60°,界面右侧是空气
B.折射角为 45°,界面右侧是玻璃
C.入射角为 30°,界面左侧是空气
D.折射角为 45°,界面左侧是玻璃
【考点】A7:光的反射定律;AK:光的折射规律.
【专题】512: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513: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1)已知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 CD,然后根据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关系确定出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
(2)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
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
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线从空气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
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解答】解:(1)已知 CD 是界面,则由图可知,∠AOC=60°,则∠BOD=60°,所以入射角
为 90°﹣60°=30°,
而∠COE=45°,则折射角为 90°﹣45°=45°,因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 CD 的右边是空气,
左边是玻璃.
(2)根据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则 OE 一定为折射光线,BO 为入射光
线,OA 为反射光线,
综上所述,故只有选项 D 正确.
故选 D.
【点评】此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的应用,此题已经告诉界面和光的传播
方向,再根据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确定介质即可.
6.(2 分)(2011•成都)如图所示,物体 AB 高 1.6m,平面镜 CD 高 0.6m,物体到平面镜
的距离为 2m.下列关于物、像、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通过该平面镜不能成完整的像
B.像高与平面镜的高相同,为 0.6m
C.物体与像的距离为 2m
D.像高与物体的高相同,为 1.6m
【考点】AE: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专题】16 :压轴题;31 :定性思想.
【分析】物体在平面镜成像时,物像等大、到平面镜等距、连线与镜面垂直、成虚像.像
的大小与物体大小有关,与平面镜大小无关.
【解答】解:A、无论平面镜大小如何,一定能成完整的像,只是有时我们看不到完整的
像.不符合题意.
B、像和物体的大小相同,像高 1.6m.不符合题意.
C、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等距,物体与像的距离为 4m.不符合题意.
D、像和物体的大小相同,像高 1.6m.符合题意.
故选 D.
【点评】本题容易混淆的地方是像和物体的大小相同,和平面镜大小无关.这是解决本题
的关键.
7.(2 分)(2014•泰安)日晷仪是古代人们可用来计时的一种工具,通过观察直杆在太阳
下的影子所在位置可知道时间,如图.日晷仪计时利用了光的 ( )
A.反射 B.折射 C.直线传播 D.色散
【考点】A3: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专题】512: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首先要明确古代测日影定时刻的仪器,然后再根据光在同种均
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解释其原理即可.
【解答】解: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当光遇到不透光障碍物后,被障碍物挡住,于是在障碍
物后就形成影子;日晷就是利用影子的方向、长短粗略判断时刻的计时仪器.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这种利用太阳光的投影来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
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我们应该向古代劳动人民学习,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解
决问题.
8.(2 分)(2014•广州)如图,小明把蜡烛 A 放在玻璃板前某位置时,另一支外形相同的
蜡烛 B 恰好与蜡烛 A 所成的像完全重合.仅根据这步实验,小明就提出:“若将蜡烛 A 移
到其他位置,玻璃板所成的像始终是与物等大的”.他这一提法属于( )
A.猜想 B.评估 C.设计实验 D.实验结论
【考点】2Q:物理学方法.
【专题】5A5: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
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解答】解:
小明把蜡烛 A 放在玻璃板前某位置时,另一支外形相同的蜡烛 B 恰好与蜡烛 A 所成的像完
全重合.仅根据这步实验,小明就提出:“若将蜡烛 A 移到其他位置,玻璃板所成的像始终
是与物等大的”.他这一提法属于猜想与假设.
故选 A.
【点评】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会利用科学探究法探究物质的知识.
9.(2 分)(2014•上海)光射到平面镜上,入射角为 15°,反射角为( )
A.15° B.20° C.30° D.60°
【考点】A7:光的反射定律.
【专题】512: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反
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解答】解:已知入射角为 15°,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因此反射角也
是 15°;
故选 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以及利用反射定律对反射角和入射角进
行计算.
10.(2 分)(2016•合肥模拟)“影”是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的“手影”,留下
美好记忆的照片“摄影”,幻灯机射到屏幕上的“投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等,下
列的“影”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手影﹣﹣平面镜成像 B.摄影﹣﹣光的反射
C.投影﹣﹣凸透镜成像 D.倒影﹣﹣光的折射
【考点】A2: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A6:光的反射;B8: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512: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514: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各种影的形成都与光的传播有关,本题要把手影、摄影、投影、倒影道理弄清,
知道其光学原理.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解释这几种“影”形成的原因
【解答】解:A、手影是影子,光在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
形成的光照不到的暗区叫影子,故 A 错误;
B、摄影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透镜是光的折射原理,故 B 错误;
C、投影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原理,故 C 正确;
D、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关于水面对称,所
以是倒立的,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故 D 错误.
故选 C.
【点评】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倒影、照镜子、潜望镜都是光
的反射原理;透镜、看水下的物体等都是光的折射原理,此题是一道光学的综合题,也是
物理中考的一个热点知识
11.(2 分)(2014•哈尔滨)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能用光的反射定律解释的是( )
A.
潜望镜 B.
小孔成像 C.
光的色散 D.
放大镜
【考点】A7:光的反射定律.
【专题】512: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
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平面镜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如水中的倒影、镜中的像等;
(3)放大镜也就是凸透镜,利用的是光的折射.
【解答】解:A、潜望镜是由平面镜组成的,因此是应用了光的反射原理,故 A 符合题
意;
B、小孔成像利用的是光的直线传播,故 B 不符合题意;
C、光的色散,是由于太阳光照到三菱镜上,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故 C 不符合题意;
D、放大镜是凸透镜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评】本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学生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以及光的直线
传播的了解与掌握,在平时要注意区分.
12.(2 分)(2016•扬州一模)去年暑假,小梦陪着爷爷到湖里叉鱼.小梦将钢叉向看到鱼
的方向投掷,总是叉不到鱼.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叉不到鱼的原因是
( )
A. B. C. D.
【考点】AN: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专题】513: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从鱼身上反射出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
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变浅了.
【解答】解:水中鱼反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光由水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
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逆着折射光线看上去,看到的是变浅
的鱼的虚像.所以有经验的渔民应该用鱼叉瞄准看到鱼的下方位置,才能将鱼叉到;如图
所示:
由此可知,A、C 选项光的传播方向错误,D 选项折射角等于入射角,故错误,只有 B 选项
正确.
故选 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光的折射现象,理解掌握光的折射规律是解决此类折射问题的关
键,无论是从水中看岸上的物体,还是从岸上看水中的物体,看到的都是升高的虚像.本
题属于基础题.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 3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13.(3 分)(2014•株洲)图中是一位小朋友正在打量玻璃幕墙中的自己的一幅照片.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朋友能打量自己是利用了光的反射
B.小朋友在右侧,左侧为他在玻璃幕墙中的像
C.小朋友不可能在玻璃幕墙中看到自己的后脑勺,故照片一定是合成的
D.照相机不可能拍到小朋友在玻璃幕墙中的虚像,故照片一定是合成的
【考点】A6:光的反射;AD:平面镜对光的作用.
【专题】512: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
①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
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解答】解:A、玻璃幕墙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小朋友能打量自
己是利用了光的反射,故 A 正确;
B、如果小朋友在右侧,我们不能看到面部的一部分,但可以看到其虚像(左侧),故 B 正
确;
C、因小朋友是面对平面镜,因此不可能在玻璃幕墙中看到自己的后脑勺,但该照片是我们
看到的,不是小朋友看到的,故 C 错误;
D、照相机能拍到小朋友在玻璃幕墙中的虚像,故 D 错误.
故选 A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原理和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理解和掌握,牢记平面
镜成像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4.(3 分)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
叉鱼 B.
手影
C.
看到地上的书 D.
凸透镜使光线会聚
【考点】AM: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专题】12 :应用题;513: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如:透镜的
应用、池水变浅了等;
(2)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应用的实例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
和月食现象;
(3)光的反射是指光线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比如我们平时看到的物体,平面镜
成像等.
【解答】解:A、水中鱼反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的方向
偏折;我们看到的是变浅的鱼的虚像.故 A 正确;
B、手影游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 B 错误;
C、看到地上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了我们的眼睛.故 C 错误;
D、凸透镜使光线会聚,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 D 正确.
故选 AD.
【点评】光的反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等相关的现象在生活中均非常常见,且有一定的
相似性,我们应把握其实质,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区分才行.
15.(3 分)(2014•盐城)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
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
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
要求的是( )
A. B. C .
D.
【考点】A2: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专题】512: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探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必须控制孔
的形状不变,只改变孔的大小.
【解答】解:(1)A 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始终是三角形,并且逐渐变小,
故 A 符合要求;
(2)BCD 三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不符合要求.
故选:A.
【点评】本题尽管是考查小孔成像,实际上是考查学生对控制变量法的理解,抓住变量和
不变量是解题的关键.
三、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16.(2 分)(2015•江西模拟)如图所示,一束激光射到空水槽底部 O 点,形成一个光
斑.向水槽中注入适量水后,水槽底部光斑移动到 O 点的 左 (左/右)侧.继续沿水
槽壁缓慢注水,在此过程中,折射角 不变 (增大/不变/减小).
【考点】AN: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专题】513: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称为光的折射.
【解答】解:(1)水槽内没有注水时,光沿直线传播,照射到 O 点;
(2)当向水槽内注入适量的水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发生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因
此光线移动到 O 点左侧 O′点;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折射光线逐渐向左偏折,但是入射
角不变,折射角的大小也不变.
故答案为:左;不变.
【点评】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属于光学基础的考查,比较简单.
17.(1 分)(2014•东营)小红在池塘边观察水中月亮的视线与水面的夹角是 30°,如图,
此光的反射现象中入射角的度数是 60° .
【考点】A7:光的反射定律.
【专题】512: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根据水中月亮的视线与水面的夹角是 30°,可知天上月亮的视线与水面的夹角,
然后可求得入射角.
【解答】解:已知水中月亮的视线与水面的夹角是 30°,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天上月亮
的视线与水面的夹角也是 30°,则入射角为 90°﹣30°=60°.
故答案为:60°.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及其有关的计算.比较简单.
18.(1 分)(2014•长沙)小军和小刚一起做“探究光的折射现象及特点”的实验,当他们将
一束光线从空气中以某入射角射入玻璃砖时,测得折射角为 40°.请在图中画出折射光线
并标出折射角.当他们逐渐增大入射角时,折射光线将 远离 (选填“靠近”或“远离”)
法线.
【考点】AK:光的折射规律.
【专题】513: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水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
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解答】解: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中,所以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应靠近法线,
折射角是指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大小为 40°,如下图所示:
因为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因此当他们逐渐增大入射角时,折射光线将远离法
线.
故答案为:远离.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折射光路的画法,一定要熟记折射定律的内容,关键是搞清
折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
19.(2 分)(2014•齐齐哈尔)身高 1.68m 的小颖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 2m 处,她在镜
中的像高为 1.68 m,她以 0.5m/s 的速度靠近平面镜,像相对于她的速度为 1 m/s.
【考点】AE: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专题】512: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
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解答】解:小颖的身高是 1.68m,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物像大小相等可知,小颖在
平面镜中的像高也是 1.68m.她以 0.5m/s 的速度靠近平面镜,像也以同样的速度靠近平面
镜,所以像相对于她的速度为 1m/s
故答案为:1.68,1m/s.
【点评】平面镜成像特点是平面镜成像习题的基础内容,一定要熟练掌握.题目中的 2m
与解答无关,不要被迷惑.
20.(2 分)(2014•丹东)电视机画面的颜色是由 红、绿、蓝 三种色条合成,电视遥控
器用 红外线 (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来遥控电视机的.
【考点】AQ: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AT:红外线.
【专题】513: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1)红、绿、蓝三种色光叫色光三原色.彩色电视机的丰富多彩的画面是由三原
色光混合而成.
(2)红外线是一种不可见光,它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可以做成红外线遥控器、红外线
探测仪等.
【解答】解:彩色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合成的
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红外线来遥控电视,不同按钮发出红外线的频率是不同的.
故答案为:红、绿、蓝;红外线.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学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知识得到学以致用,可以加深对知
识的理解和提高学习的兴趣.
21.(3 分)(2014•河北)小红站在学校大厅衣冠镜前 2m 的地方,像到小红的距离为 4
m;小红发现衣领处有一点污渍,便走近镜子,镜中的像将 不变 (选填“变大”、“不变”
或“变小”);由于大厅内光线较暗,为了帮助小红看清衣领上的污渍,小明应将光源照向
衣领 (选填“衣领”或“平面镜”).
【考点】AE: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专题】512: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
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解答】解:(1)小红站在距离平面镜 2m 前照镜子,根据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所以
小红的像到小红的距离为 2m+2m=4m.
(2)当小红走近镜子时,小红的身高不变,根据物像大小相等,所以像大小不变.
(3)光照射在平面镜上会发生镜面反射,为了帮助小红看清衣领上的污渍,小明应将光源
照向衣领;
故答案为:4;不变;衣领.
【点评】平面镜成像特点是平面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
22.(2 分)(2014 秋•南长区期末)如图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A 点与光屏 PQ 在同
一水平面上,从 A 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 45°角且方向不变的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在
光屏上的 B 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光斑位置随水位变化而发生变化.
(1)A 点与光屏在水中所成的像是 虚 (虚/实)像;
(2)A 点与水面相距 3m,则 A 与它在水中的像 A′之间的距离为 6 m;
(3)若光斑 B 向右移动了 0.5m,说明水位 下降 (上升/下降)了 25 cm.
【考点】A7:光的反射定律.
【专题】512: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实质是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等距、像物等大、虚
像.
【解答】解:(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等距、像物等大、虚像,故 A 点与光屏在
水中所成的像是虚像;
(2)根据平面镜成像中的像物等距可知,A 点与水面相距 3m,则 A 与它在水中的像 A′之
间的距离为 3m+3m=6m;
(3)若光斑 B 向右移动了 0.5m,移动到 E 点,如下图所示:
BE=OF=0.5m,因为从 A 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 45°角,所以 CG= OF=0.25m=25cm,
则说明水位下降了 25cm.
.
故答案为:(1)虚;(2)6;(3)下降;25.
【点评】考查了对平面镜成像原理、特点的了解,关键能够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做出光路
图,利用几何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属基础知识的考查.
23.(2 分)(2013•烟台)生活中经常提到的“影,与我们所学到的光学知识有关.例如,
水中倒影和立竿见影中的“影”,前者是由 光的反射 形成的,后者是由 光在同种均匀
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形成的.
【考点】A6:光的反射;A3: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专题】12 :应用题.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现象,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
形成的.
【解答】解: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立竿见影”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照射到不透明的竿上而形成的影子.
故答案为:光的反射;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点评】此题主要通过两种不同的“影”考查了学生对光的反射和光的直线传播的理解.在
平时一定要区分开两种影的区别,要搞清倒影和影子的成因,二者不要混淆.
24.(2 分)(2013•辽阳)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时,有些学生看不清前方白板上的字迹,原因
是光在白板上发生了 镜面反射 (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白板能反射 各种 颜色
的光.我们看到白板上的字迹是黑色的,是因为黑色字迹 不能 (填“能”或“不能”)反
射光.
【考点】A9:镜面反射;AR:物体的颜色.
【专题】512: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1)镜面反射后的光线射向同一方向,正好处在这一方向上时,获得的光线很
强,其他方向上几乎没有反射光线,黑板“反光”就是因为黑板发生了镜面反射的缘故;
(2)漫反射时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所以我们能从各个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
体;
(3)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
【解答】解:(1)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时,有些学生看不清前方白板上的字迹,是因为光在
白板上发生了镜面反射,白板反射的光线比字反射的光线强,使人无法看清白板上的字.
(2)白板能反射各种颜色的光.黑色字迹不能反射光,吸收所有色光;因此我们看到白板
上的字迹是黑色的.
故答案为:镜面反射;各种;不能.
【点评】本题考查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种反射现象,分析问题时注意反射光线是向一个
方向还是向各个不同方向.漫反射在生活中有很多的应用,多注意这方面的应用,积累对
漫反射应用的了解,做到活学活用.
25.(1 分)如图所示是济宁市 2015 年中考试卷答题卡中用来识别考生信息的条形码(样
码).当条形码扫描器照射它时,黑条纹将光 吸收 (选填“反射”或“吸收”),白条纹将
光 反射 (选填“反射”或“吸收”),再通过电脑解码就可以获取考生相关信息.
【考点】AR:物体的颜色.
【专题】12 :应用题;31 :定性思想;513: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根据光的反射现象及物体的颜色由什么决定进行分析.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颜色
的光,黑色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解答】解:白色物体反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故答案为:吸收;反射.
【点评】本题考查光的反射现象以及物体颜色决定反射的光线,是一道基础题.
四、分析简答题(26 题 4 分、27 题 6 分,共 10 分)
26.(4 分)如图所示的光路示意图中,MN 是空气与玻璃的分界面,PQ 为法线,根据图
示,请你结合光的折射规律判断:
(1)MN 下方的物质是什么?
(2)入射角、折射角和反射角各是哪个?
【考点】AK:光的折射规律.
【专题】12 :应用题;513: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向另一种介质时,在界面将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时反射角
等于入射角,折射时光从其它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解;
入射角是法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折射角是法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反射角是法线与反射
光线的夹角.由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
已知 MN 是空气与玻璃的分界面,PQ 为法线,由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关于法线对称,
所以,MN 下方的两条光线分别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MN 上方的光线为折射光线;
∠2 是法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故∠2 是入射角,
∠6 是法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故∠6 是折射角,
∠3 是法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故∠3 是反射角.
由于折射角∠6 大于入射角∠2,所以 MN 下方的物质是玻璃(即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
中).
故答案为:(1)玻璃;(2)∠2;∠6;∠3.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关键是要先由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找出反
射角,入射角,折射角,然后即可确定 MN 下方的物质.
27.(6 分)物理知识渗透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下的警示语或成语中,涉及到的物理
知识是:
(1)“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平面镜成像
(2)成语“一叶障目”: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猴子捞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平面镜成像 .
【考点】AI:平面镜的应用;A2: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A6:光的反射.
【专题】12 :应用题;31 :定性思想;512: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1)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反射光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所以是
虚像.
(2)光在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解答】解:(1)“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是平面镜成像现象,由光的反射造成;
(2)“一叶障目”是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时,遇到不透明的物体,遮住了光线,属于
光沿直线传播现象;
(3)水中的月亮是天上的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由光的反射造成,
是月亮的虚像,不是真实的月亮,所以猴子捞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故答案为:(1)平面镜成像;(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3)平面镜成
像.
【点评】要确定成语或警示语中涉及的物理知识,首先要明确其含义.然后根据描述分析
涉及的物理知识,此题体现了学科的整合性.
五、作图、探究与实验题(28 题 8 分、29 题 6 分、30 题 4 分、31 题 6 分,共 24 分)
28.(8 分)(1)如图甲所示,a、b 是镜前一点光源 S 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
射光线,请在图中根据反射光线 a、b 画出点光源 S 的位置.
(2)如图乙所示,在平静的湖边有一盏路灯标记为 S,潜水爱好者在水下 E 处看到路灯的
像为 S′.请画出水下 E 处的人看到路灯 S 的光路图,并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路灯 S 通
过水面所成的像 A.
(3)在如图丙中,根据给出的反射光线 OB 画出入射光线 AO,并标出入射角度数.
(4)小云家在装修房子时,为了美观,在客厅的天花板上安装了一块平面镜,如图丁所
示.请在图中画出物体 AB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考点】A8:作光的反射光路图;AH: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专题】14 :作图题;512: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1)根据反射光线反向延长过像点,作出反光点的像点 S′,再根据平面镜成像的
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发光点 S 的位置,补出入射光线.
(2)由“爱好者在水下 E 处看到路灯的像为 S′”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可确定入射点,然后根据
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即可画出水下 E 处的人看到路灯 S 的光路
图.在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作出路灯 S 通过水面所成的像 A.
(3)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
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及其度数.
(4)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可以先作出物体 A、B 端点 AB 的像
点 A′、B′,连接 A′、B′即为物体 AB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解答】解:
(1)先将两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交于一点 S′,再通过平面镜作出 S′的对称点 S,即为发光
点的位置,并连接 S 与两个反射点画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2)S′为潜水爱好者在水下 E 处看到路灯的虚像,连接 ES′与界面的交点即为入射点;连
接 S 点和入射点,得到入射光线;根据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可
画出水下 E 处的人看到路灯 S 的光路图;
过界面作 S 点的对称点 A,即为路灯 S 通过水面所成的像 A.如图所示:
(3)由反射角为 30°可得,入射角也为 30°,在法线左侧画出入射光线,标出度数为 30°即
可,如图所示:
(4)先作出端点 A、B 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 A′、B′,用虚线连接 A′、B′,即为物体 AB 在平
面镜中所成的像,如图所示:
.
【点评】(1)本题用到了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反向延长过像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
称,提供了两种解题思路:先将反射光线反向延长作像点后由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作发光
点或先根据光的反射作出发光点,再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作出像点.
(2)此题考查光的折射光路图和平面镜作图,平面镜成像特点与光的反射定律相结合来作
图,比较直观、简捷、准确.
(3)由于题目已经作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同一平面内法线的另一侧画出入射
光线即可,注意完成题目的要求.要注意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
(4)本题考查了如何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在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时,注意
先作出端点或关键点的像点,用虚线连接就能得到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一定要掌握这种
技巧.
29.(6 分)(2014•黑龙江)如图所示是小方同学用两只外形相同的蜡烛“探究平面镜成像
的特点”.
(1)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 像的位置 .
(2)选取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像和物体的 大小 关系.
(3)在实验过程中,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再将另一支 不点燃 蜡烛(选填
“点燃”或“不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后面来回移动,直到看上去跟前面的蜡烛的像 重
合 .
(4)当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 20cm 的 A 处时,玻璃板后 B 处的蜡烛好像也被“点燃”
了;移去 B 处的蜡烛,将光屏放在 B 处,发现光屏上并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
的像是 虚 像.
(5)小方将玻璃板移去,在玻璃板位置放一个凸透镜,B 处放光屏,发现光屏上恰好成倒
立、等大的蜡烛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10 cm.
【考点】AE: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专题】5A5: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2)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体与像的大小关系.
(3)在做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先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在这对蜡烛的同侧观察另一侧的蜡
烛,直到另一侧的蜡烛与观察者一侧的蜡烛完全重合时,停止移动,记下蜡烛的位置,即
得到相应的蜡烛的位置,这是在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确定虚像位置的方法.
(4)实像和虚像的重要区别,实像能用光屏接到,虚像不能用光屏接到.
(5)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之一: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可以确定凸透镜的
焦距.
【解答】解:(1)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的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
时透过玻璃板也能观察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体与像的大小关系.
(3)实验时要另外拿一支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在镜前看上去与镜
前的蜡烛在镜中成的像完全重合时,说明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是等大的.
(4)移去 B 处的蜡烛,将光屏放在 B 处,发现光屏上并没有蜡烛的像,因为虚像不能用
光屏承接,说明是虚像.
(5)由题意可知,当物距为 20cm 时,物体成一个等大的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
知,此时的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 10cm.
故答案为:(1)像的位置;(2)大小;(3)不点燃;重合;(4)虚;(5)10.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正确分
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是中考出题的一个热点,本题围绕这个探究过程可能遇到
的问题,解决办法,合理的思考和解释来考查同学的.
(2)本题同时还考查了如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要求学生应熟练掌握才行.
30.(4 分)(2014•宜昌模拟)如图所示为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小明同学首先使
纸板 A 和纸板 B 处于同一平面,可以在纸板 B 上观察到反射光线 OF.
(1)小明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他的操作应该是: 将纸板 B
向后折,观察纸板 B 上是否还有光线 .
(2)小明想探究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否可逆,他的操作应该是: 将另一条光线沿 FO 方向
射入 .
(3)如果入射光沿 NO 方向入射,则此时反射角= 0 度.
(4)某同学想用白纸来代替平面镜做实验,他的理由是光射到任何物体上都可以发生反
射.结果实验不成功,请你解释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考点】A7:光的反射定律.
【专题】5A5: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要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可以通过让纸板 B 不与纸板
A 在同一平面上来研究.
(2)让光线逆着 OF 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 OE 方向射出,可以得到反射
光路是可逆的.
(3)根据入射角的概念进行分析;
(4)根据漫反射的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解:
(1)要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将纸板 B 向后折,观察纸板 B
上是否还有光线,若没有,则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2)若将光线沿 FO 的方向入射,反射光线沿 OE 的方向射出,说明光路是可逆的,所以
小明想探究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否可逆,应将另一条光线沿 FO 方向射入;
(3)入射光沿 NO 方向入射,则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 0°,入射角为 0°;
(4)由于白纸表面凸凹不平,光线在白纸表面发生漫反射,反射光射向各个方向,纸板上
不可能出现一条很亮反射光线,所以实验不能成功.
故答案为:(1)将纸板 B 向后折,观察纸板 B 上是否还有光线;(2)将另一条光线沿 FO
方向射入;(3)0;(4)因为白纸表面凸凹不平,光线在白纸表面发生漫反射,反射光射
向各个方向,纸板上不可能出现一条很亮反射光线.
【点评】此题是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要验证一个现象是否必须在在某一条件下才能
成立,实验时只要让这一条件不满足,观察是否出现这一现象即可,该实验还涉及到了有
关漫反射的知识.
31.(6 分)(2013•苏州)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
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
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
入射角 α 0° 15° 30° 45° 60°
反射角 β 0° 15° 30° 45° 60°
折射角 γ 0° 11.3° 22.1° 35.4° 40.9°
(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 反射 和 折射 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 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
大 ,且折射角 小于 (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
角等于零.
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②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
(2)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
是否存在不足?答: 是 (是/否);请简要说明理由: 五次实验数据可以,但没有换
用其他透明介质做此实验 .
【考点】AK:光的折射规律.
【专题】16 :压轴题;5A5: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②光从空气斜射入
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
(2)实验次数较少,结论具有偶然性,多次测量是为了获取多组数据,得出普遍性的结
论,换用其他透明介质再做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解答】解:(1)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②由表中数据
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当入射角不断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故折射角随入
射角的变化关系是: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
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
(2)评价:存在不足,应该换用其他透明介质再做此实验,这样得出的结论将更具有普遍
性.
故答案为:(1)①反射;折射;②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小于;(2)是;五次
实验数据可以,但没有换用其他透明介质做此实验.
【点评】此题考查光的折射定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
角,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
六、综合应用题(32 题 3 分、33 题 5 分、34 题 3 分、35 题 4 分,共 13 分)
32.(3 分)(2011 秋•郎溪县校级期中)电线杆在阳光照射下影长 6.9m,竖直立着的 2m
长的竹竿的影长 2.2m,问电线杆的高度是多少?(太阳光可看作平行光,作出图后再
解).
【考点】A3: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专题】512: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同一时刻,阳光下不同物体影子长度与物体高度成正比.
【解答】已知:h2=2m L2=2.2m L1=6.9m
求:h1=?
解:
在阳光下,物体高度和影子长度如下图:
,
根据相似性对应边成正比得
= ,
代入数值得
h1= •h2= ×2m≈6.27m.
答:电线杆的高度为 6.27m.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是一道物理与数学相结合
的综合题,但难度不大,正确的作出示意图,可以帮助分析,降低难度.
33.(5 分)(2011 秋•麻城市校级月考)太阳光线跟水平方向成 40°角,试问:
(1)你如何利用平面镜使太阳光线照亮竖直井内的水面(要求作图说明).
(2)计算平面镜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是多少度?
【考点】A8:作光的反射光路图;A7:光的反射定律.
【专题】512: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先过入射点作出反射光线,然后作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角平分线,即法线,再
过入射点作垂直于法线的镜面,最后根据角之间的关系求出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解答】解:
(1)过入射点作竖直向下的反射光线,因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为入射角和反射角
之和,而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作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夹角的平分线为法线,过入射点
做法线的垂线,可得平面镜的位置.如图所示:
(2)因为反射光线与水平面垂直,而入射光线与水平面成 40°的角,所以入射角等于
=65°,则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 90°﹣65°=25°,故平面镜与水平方向的夹
角为 25°+40°=65°或 180°﹣65°=115°.
答:(1)如图所示;
(2)平面镜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是 65°或 115°.
【点评】知道反射定律的内容,会根据反射定律完成反射光路,会根据角之间的关系计算
角的大小.
34.(3 分)小明身高为 160cm,他站于平面镜前 10m 处.请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求解:
(1)他在平面镜中成的像高为多少 cm?
(2)当他向前走 5m 时,此时他的像高为多少 cm?
(3)当他向前走 5m 时,他与像的距离为多少 cm?
【考点】AE: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专题】12 :应用题;512: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依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
等来解答此题.
【解答】解:
(1)因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已知小明身高为 160cm,所以他在平面
镜中成的像高为 160cm;
(2)若他向前走 5m,小明的身高不变,所以他在镜中的像高还是 160cm;
(3)已知原来小明距离平面镜 10m,现在向前走了 5m,故此时他距离平面镜 5m 远,故
他的像距离平面镜也是 5m,他与像的距离 5m+5m=10m=1000cm.
答:
(1)他在平面镜中成的像高为 160cm;
(2)当他向前走 5m 时,此时他的像高为 160cm;
(3)当他向前走 5m 时,他与像的距离为 1000cm.
【点评】本题考查镜面对称的原理与性质.关于镜面对称的图形大小、形状相同,且到镜
子的距离相等.人感觉物体的大小的条件是视角的大小,视角越大,感觉物体越大,同样
大小的物体,离眼睛越近,视角越大,感觉物体越大.
35.(4 分)(2011 秋•平罗县校级期中)阅读与理解:自行车尾灯有灯泡吗?
自行车的尾灯在夜间发出的红光,能有效地提示后面的车辆,避免了交通意外事故的发
生,保障了我们的安全.但是,自行车尾灯是靠什么发出红光的呢?尾灯内究竟有没有灯
泡呢?下面是相关的解释:
自行车的尾灯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发出红光的.在夜间,路灯、探照灯、霓虹灯…以及各
种车辆的灯光入射到自行车尾灯上,就发生反射现象,从而我们就看到了光,并以为光好
像是从尾灯内发出的.又因为尾灯自身的颜色是红的,有色的不透明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
的光,所以,无论外界有多少种颜色的光射到尾灯上,它只反射红光,我们看到的光就是
红色的了.
(1)尾灯内究竟有没有灯泡呢?答: 没有 .
(2)自行车尾灯是靠 反射红光 发出红光的.
(3)请你画出与(2)相关的示意图.
(4)你还有什么相关问题或建议?
【考点】AD:平面镜对光的作用;A8: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专题】14 :作图题;15 :简答题;21 :信息给予题.
【分析】(1)自行车的尾灯是由相互垂直的平面镜组合而成的;
(2)反射光线由反射物体的颜色决定的;
(3)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以作图,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两个平面镜互相垂直时,反射光
线与入射光线平行;
(4)可以从光源色光的组成、尾灯的位置等方面提出问题.
【解答】解:(1)尾灯内没有灯泡,利用光的反射将射来的光按照原来的方向再次反射回
去,进入自行车后面人的眼睛;
(2)因为自行车的尾灯是由相互垂直的红色平面镜组合而成的,因此自行车尾灯是靠反射
红光发出红光的;
(3)平面镜互相垂直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平行,如右图所示:
(4)答:问题一:如果光源没有发出红光,怎么办?
问题二:如果光源发出的光没有照射到尾灯上?
故答案为:(1)没有(2)反射红光(3)图见右(4)问题一:如果光源没有发出红光,
怎么办?
问题二:如果光源发出的光没有照射到尾灯上?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自行车尾灯涉及到的物理知识,这是中考时常见
的一个题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时间:90 分钟 分值:100 分)
一、选择题
1.(2014•雅安)某小组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在图所示光具座上得到一个清晰的
像.他们把一个近视眼镜镜片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他
们想再次得到清晰的像,下面是他们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近视眼镜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光屏应向左调
B.近视眼镜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光屏应向右调
C.近视眼镜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光屏应向左调
D.近视眼镜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光屏应向右调
【考点】B8: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12 :应用题;514: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首先明确近视镜是凹透镜,然后在明确凹透镜光学性质的基础上,即可确定放上
凹透镜后像的位置的变化,然后调整光屏的移动方向.
【解答】解: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上凹
透镜后,蜡烛在凸透镜后面成的像将远离凸透镜,为了使像再成在光屏上,所以要将光屏
向右移动.
故选:B.
【点评】要确定光屏的移动方向,首先要明确放上的镜片对光线有何作用.
2.如图所示,S′是物体 S 经过凸透镜所成的像,那么此图表示什么的成像示意图( )
A.照相机 B.放大镜 C.幻灯机 D.投影仪
【考点】B8: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13 :实验题;4B :图析法;514: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当物距小于 1 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解答】解:由图可知,凸透镜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是根据物距小于焦距
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原理制成的.
故选 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放大镜的制作原理.首先要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特别要注意成像特点与物距之间的关系.
3.(2012•武威)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 20cm 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
斑,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 30cm 处,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实像
【考点】B7: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514: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阳光聚焦方法得到焦距:太阳光射到地球上是平行光,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
经凸透镜会聚后得到凸透镜的焦点.
凸透镜成像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解答】解: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 20cm 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
斑,所以,f=20cm.
U=30cm,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选 A.
【点评】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4.(2015•滨湖区校级模拟)小丽用照相机对某同学进行拍照,拍出的底片如图甲所示,若
相机的焦距不变,要使底片的像如图乙所示,则( )
A.照相机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近些,同时增大像距
B.照相机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远些,同时减小像距
C.照相机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近些,同时减小像距
D.照相机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远些,同时增大像距
【考点】B8: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514: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要解决此题,首先知道照相机是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制成的.
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成实像时的动态变化规律是: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
近像变小.
【解答】解:由图知,甲的像比乙的像大,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成的像越大,此时的
物距越小,像距越远.所以若相机的焦距不变,要使底片的像如图乙所示,需要此人离被
拍同学的距离远一些,同时镜头要往后缩,即减小像距,所以选项 A、C、D 错误.选项 B
正确.
故选 B.
【点评】此题考查了照相机的制作原理及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只要搞清成像特点与
物距之间的关系,掌握成实像时的动态变化规律.便可以解决此题.
5.(2016•江都区二模)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图丙中,白光通过三棱镜要分解成红、橙、黄、绿、蓝、灰、紫七色光
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考点】AG:实像与虚像的区别;AA:漫反射;AP:光的色散;BA:近视眼的成因与矫
正办法.
【专题】12 :应用题;4B :图析法.
【分析】(1)小孔成像依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成倒立的实像,像可能放大可能缩小;
(2)近视患者成像在视网膜前,利用凹透镜发散作用可以使成像后移到视网膜上,远视患
者成像在视网膜后,利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可以使成像前移到视网膜上;
(3)白光分解成七色光叫光的色散,是光的折射现象;
(4)不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即使是看不见的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解答】解:A、小孔成的像是由实际光线形成的,可以用光屏接收到,符合实像的特
征,不是虚像,此项错误;
B、近视是因为晶状体曲度过大,折光能力太强使像成在视网膜前面,用凹透镜矫正,故正
确;
C、白光由七色光组成,白光通过三棱镜要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故
错误;
D、只要是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此
项错误.
故选 B.
【点评】此题通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与掌握,在学习过程
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6.(2013•常德)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烛焰位于距离凸透镜一倍焦距内时,人
眼观察到烛焰成像的情形是图中的( )
A. B. C. D.
【考点】B7: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分析】利用题目中告诉的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结合凸透镜成像的规
律,即可确定人观察到得烛焰的像的性质,从而可以确定答案.
【解答】解:当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物体在凸透镜成的是正立的放大的虚像.只有选择
项 C 中所示的情况符合这个规律.
故选 C.
【点评】这是一道关于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考查的一道比较容易的题目,通过物距与焦距的
关系,确定成像的性质,然后与选择项对应确定答案.
7.(2013•徐州)如图是把一副眼镜放在太阳光下,在地面上看到的情形.由此可以判断镜
片是( )
A.凸面镜 B.凹面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
【考点】B2: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
【专题】514: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区分:
(1)边缘薄、中间厚的凸透镜,边缘厚、中间薄的凹透镜;
(2)对光起会聚作用的是凸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的是凹透镜;
(3)能成实像的是凸透镜;能起放大作用的是凸透镜.
【解答】解:由图可见,阳光通过眼镜形成的光斑中间较四周暗,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因
此是凹透镜.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凹透镜的特点: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凹透镜能使光线发
散,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8.(2014•大连)如图是某人看远处物体时,眼睛成像的光路示意图,则此人的眼睛是
( )
A.近视眼,应配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B.近视眼,应配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C.远视眼,应配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D.远视眼,应配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考点】BA: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专题】514: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正常眼,像恰好成在视网膜上,不需矫正;近视眼是晶状体会
聚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
使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需要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解答】解:当晶状体太厚,或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来自远处点
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人就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因凹透镜对光线有
发散作用,在近视眼睛前面放一个凹透镜,就能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故选 B.
【点评】能扎实的掌握好眼睛成像原理、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是解决该题的关
键.
9.(2014•娄底)如图,这是一款人脸识别门镜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捕捉人脸信息,并将
所拍图象与系统数据库中预先录入的人脸照片模板进行对比.下面对该装置说法错误的是
( )
A.该摄像镜头相当于凸透镜
B.这种镜头可用来矫正近视眼
C.这种镜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D.若镜头的焦距为 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 20cm
【考点】B8: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514: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摄像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当 U>2f 时,凸透镜才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解答】解:(1)摄像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利用了当 U>
2f 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制成.凸透镜的焦距是 10cm,当人脸和摄像头的
距离大于二倍焦距,也就是大于 20cm 时,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项 ACD 正确.
(2)矫正近视眼的镜片是凹透镜,不是凸透镜,故 B 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和应用,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搞清每种情况
下的应用.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寻找规律,学着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10.(2009•天津)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近视眼校正后成像情况的
图分别是( )
A.图甲和图丙 B.图乙和图丙 C.图甲和图丁 D.图乙和图丁
【考点】BA: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BB: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分析】本题要抓住近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
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近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凹透
镜.
【解答】解:近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
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近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凹透镜.符
合题意的选项是 A.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了近视眼成因和近视矫正方法.
二、填空题
11.(2016•无锡一模)某同学让太阳光通过透明的镜片照射到白墙上,如图所示,从图中
现象可看出,此镜片对光有 会聚 作用,用这镜片磨成的眼镜可以用来矫正 远 视
眼.
【考点】B4:凸透镜的会聚作用;BB: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专题】514: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1)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2)近视眼佩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佩戴凸透镜矫正.
【解答】解:由图可见,该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因此是凸透镜;远视眼是像呈在视网
膜的前方,要想使像呈在视网膜上,应戴一会聚透镜,即凸透镜,所以该眼镜可以用以矫
正远视眼.
故答案为:会聚;远.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透镜类型的判断以及远视眼的矫正方法的了解和掌握,是一
道中档题.
12.(2015•宿迁)如图,保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调节光屏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上
得到了清晰的像,利用这个成像规律可以制成 投影仪 .若在蜡烛和凸透镜的中间,给
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则将光屏向 右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上仍可出现清晰
的像.
【考点】B7: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514: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1)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若像距大于物距,则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
投影仪都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2)知道近视镜是凹透镜,有发散光线的作用,据此分析像距的变化.
【解答】解:(1)由图知,像距大于物距,所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利用这个成像规
律可以制成幻灯机或投影仪;
(2)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若在蜡烛和凸透镜的中间给凸透镜戴上一片
“近视眼镜”,则由于对光线的发散,像将远离凸透镜,应将光屏向右移动.
故答案为:投影仪;右.
【点评】此题考查了影响弹性势能的因素及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时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
规律及应用,还涉及到了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考查得很广,但只要掌握基础知识,
做出合理的推理,应该比较容易.
13.(2017•临洮县校级模拟)在图中画出与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
【考点】B6:透镜的光路图.
【专题】14 :作图题;514: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在作凸透镜、凹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
点来作图.
【解答】解:①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如图所示:
【点评】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①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
不改变.
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①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
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③过光心
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14.(2012•平原县二模)如图是一兴趣小组制作的多用途手电筒,AB 处是可插入胶片的小
插口,CD、EF 是可左右伸缩的套筒,DF 处装入凸透镜.当手电筒先作照明用时,调节套
筒,使灯泡灯丝处于 焦点 位置,射出平行光线;在此基础上,作幻灯机使用时,在 AB
处插入幻灯片,接下来应把套筒向 右 (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前方屏幕上观察
到 倒立 (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实像.
【考点】B7: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514: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1)要使灯泡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成为平行光,可以从平行光经过凸透镜
折射后会聚于一点,利用光路可逆来考虑解决.
(2)原来的成为平行光时灯泡与镜头的距离(焦距),现在要作为幻灯机使用,此时物距
(AB 与 DF 间的距离)要大于焦距,由此可以确定套筒的移动方向.
(3)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实像都是倒立的.
【解答】解:(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一点,即焦点.因此根据
光路的可逆性,要使灯丝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成为平行光,就要把小灯泡的灯丝
置于该凸透镜的焦点处.
(2)当作为手电筒使用时,灯泡与凸透镜间的距离等于焦距,现在要作为幻灯机使用,此
时幻灯片 AB 与凸透镜间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而原来灯泡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才等于
一倍焦距,因此要增大 AB 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即向右移动套筒.
(3)幻灯机成像原理是:当 2f>u>f 时,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故答案为:焦点; 右; 倒立.
【点评】在此题中,做灯泡时确定的灯泡与凸透镜间的距离(焦距),而现在 AB 与凸透镜
间的距离要大于一倍焦距且小于二倍焦距,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确定套筒移动方向的关
键.
15.(2015•泰宁县模拟)小刘同学最近感觉视力下降,他去看医生时,医生用如图所示的
示意图为他讲解视力下降的道理.由图可知,他的眼睛患有 近 视,应佩戴 凹 (选
填“凹”或“凸”)透镜矫正视力.
【考点】BA: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专题】514: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1)正常眼睛看远处的物体能把晶状体变薄,减弱晶状体的会聚能力,使像成在
视网膜上;看近处的物体能把晶状体变厚,增强晶状体的会聚能力,使像成在视网膜
上.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是因为晶状体不能变薄,晶状体的
会聚能力过强.
(2)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减弱光线的会聚能力.
【解答】解:如图,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不能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不能使晶状体变
薄,晶状体的会聚能力太强,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要想看清远处的物体,让光线发散
一些,使用凹透镜进行矫正,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故答案为:近;凹.
【点评】掌握正常眼睛看远处和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的厚薄情况,近视眼和远视眼和正
常眼睛进行比较,便于理解.
16.(2016•扬州校级一模)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呈现了烛
焰倒立清晰的像.此时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 大于两倍焦距 ,如果去掉光屏,眼睛在 A
处 能 (选填“能”或“不能”) 看到这个像.若将此透镜取下观察邮票,此时邮票距凸透
镜的距离必须 小于一倍焦距 ,若想观察到的邮票的像稍微大一点,则透镜应该离邮票
稍微 远 一点.(选填“近”或“远”)
【考点】B7: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13 :实验题;5A5: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
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
实像可以用光屏接收到,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到;实像与虚像都可以用眼睛接收到;
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距越大,像越大.
【解答】解:从题可知,可以从光屏上看到烛焰倒立清晰的像,则说明了所成的像为实
像,且物距大于像距,成像为缩小实像,物距需大于二倍焦距;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成
的,当把光屏去掉后,实际光线会聚成实像后继续向前传播,进入人的眼睛,所以眼睛在
A 处能看到这个像;
用凸透镜观察邮票,是将凸透镜作为放大镜使用,成像原理是物体在凸透镜一倍焦距以
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要使虚像变大,应增大物距,透镜应远离邮票.
故答案为:大于两倍焦距;能;小于一倍焦距;远.
【点评】要熟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特别搞清物距与像距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三、实验题
17.(2015 秋•抚州校级期中)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小刚选用了焦距为
10cm 的凸透镜.
(1)他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调节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
倒立、 缩小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烛焰的像.
(2)小刚又把蜡烛移到光具座上 35cm 刻度线处,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他摘下自己的
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只适当调整眼镜的位置,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则小
刚戴的 远视 (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3)接着他取下这个眼镜,保持此时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若使光屏上的像仍然清
晰,应将光屏移至光具座上 80 cm 刻度线处.
【考点】B7: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11 :计算题;13 :实验题;19 :探究题;5A5: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光屏上不能呈接到像,透过凸透镜能看到虚像;
(2)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当近视眼镜靠近凸透镜时,会聚能力减弱,使像呈在光屏的后
方;近视眼的晶状体变厚,会聚能力增强,像距减小,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戴近视眼镜
使光线发散一些,使像距增大,使像呈在视网膜上.
(3)根据 = + 即求出像距,然后根据透镜的位置确定光屏位置
【解答】解:(1)由图可知:U>2f,2f>V>f,则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小刚又把蜡烛移到光具座上 35cm 刻度线处,即物距减小,像距则变大,屏上的像会
变模糊了,此时他摘下自己的眼睛,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只适当调整眼镜的位置,光
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说明眼镜又将像距变小了,也就是眼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因此
这只眼镜是凸透镜;则小刚戴的是远视眼镜.
(3)由图可知:u=50cm﹣35cm=15cm,f=10cm,
根据 = + 得:v= = =30cm,
则光屏位置在 50cm+30cm=80cm.
故答案为:(1)缩小;(2)远视;(3)80.
【点评】此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和三条特殊光线的应用,要理解成像的原理,知道
= + .
18.(2016•潮南区模拟)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 1 图所示,让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
最亮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 f= 15.0 cm.
(2)如 2 图所示,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左右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否得到清晰
地烛焰像?为什么?答: 不能,烛焰在凸透镜 1 倍焦距以内,成虚像,不能用光屏承
接 .
(3)如 3 图所示,烛焰能在光屏上形成清晰地像,此像是 倒立 、 放大 的实像.如
果此时撤去光屏,人眼在如图所示的位置 能 (选填“能”或“不能”)直接看到烛焰的实
像.
(4)在图 3 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如果蜡烛向左移动 5cm,为了在光屏上得到一个
清晰地像,光屏应该向 左 (选填“左”或“右”)移动.
【考点】B7: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5A5: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根据焦距的概念:从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计算出焦距的大小;
(2)当 u<f 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
(3)当 2f>u>f 时,成倒立放大实像,实像是光线的真实会聚,可以直接用眼睛观察
到;
(4)根据物远像近像变小可进行判断.
【解答】解:(1)由图中,平行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说明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
作用;
光屏上得到的最小、最亮的光斑便是凸透镜的焦点,所以焦距为 f=35cm﹣20cm=15.0cm.
(2)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为 u=20cm﹣10cm=10cm<15cm,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不能用光
屏接收;
(3)由图可知此时物距为 u=30cm﹣10cm=20cm,这时,2f>u>f,成倒立放大实像,当
撤去光屏,人眼睛在光屏的位置能看到物体的实像;
(4)当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 5cm,此时物距增大,要想在光屏上再一次成清
晰的像,需要将像距减小,即将光屏向左移动.
故答案为:(1)15.0;
(2)不能,烛焰在凸透镜 1 倍焦距以内,成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3)倒立、放大;能;
(4)左.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于凸透镜成像实验的理解和掌握.会根据图示找出焦距、物距,
再利用相关规律确定像的特点即可.
19.(2006•三明)某物理学习小组,选择如图甲所示的四个透镜进行探究实验(其中 A、
B 和 C、D 是两组形状相同的凸透镜,它们分别用玻璃、塑料和水晶制作而成):
(1)为了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透镜球形表面弯曲程度的关系”,小组同学应选择图甲
中的哪两个凸透镜做实验?
答: AC (选填字母序号);
器材确定后,接着小组同学让一束与主光轴平行的光,分别经过两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
处,如图 E、F 所示.比较两次实验的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凸透镜表面越凸,凸透镜
的焦距越 小 ;
(2)如果选择 A、B 两个透镜,他们还可以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 材料 的关系”.
【考点】B4:凸透镜的会聚作用.
【专题】16 :压轴题.
【分析】要想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透镜球形表面弯曲程度的关系”,必须使用相同材
质的透镜才可实验准确.焦距的大小与凸透镜的凸面程度有关.
【解答】解:(1)由图可知,根据实验要求,同样材质的只有 A 和 C,且它们的厚度不
同,
便于实验的探究.故选 A、C;
(2)由图可知,乙图的焦距小,而乙凸透镜的厚度比较厚,会聚作用强,且凸面比较凸,
故答案为:小;
(3)A、B 两种材料的透镜厚度相同,但材质不同,所以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同.
可以通过此作实验“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材料的关系”.故答案为:材料.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凸透镜对光会聚作用与厚度及材料都有很大的关系.
20.(2016 秋•江都区月考)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如图甲所示,光会聚于 b 点,在虚线区域内放甲透镜后,光会聚于主光轴 MN 上的 c
点;在虚线区域内换放乙透镜后,光会聚于主光轴 MN 上的 a 点.现小明想进一步探究凸
透镜成像的特点,应选择 乙 (选填“甲”或“乙”)透镜.
(2)为了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小明让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会
聚成一点,如图乙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10.00 cm.
(3)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发现无论怎样沿光具座
移动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屏上始终得不到烛焰的像,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烛焰、
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
(4)上述问题解决后,他们将蜡烛、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如图丙位置,光屏应在 ②
(选填“①”、“②”、“③”)区域前后移动,才能得到清晰、完整的像.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透
镜上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 完整 .(选填“完整”或“不完整”);将蜡烛和光屏的位
置对换,发现在光屏上仍能成一清晰的像,此时像的性质是倒立、 放大 的实像.
(5)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上一个近视眼镜,则发现像变得模糊了,这时应适当向 右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重新得到清晰的像.
(6)把蜡烛移至光具座上 42cm 刻度线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
老师告诉小明是因为此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要想看到这个像,观察的方法应是
从光屏的一侧透过透镜观察烛焰 .
【考点】2P: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B7: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13 :实验题;5A5: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根据图判断出甲乙对光线的作用,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进行判
断.凸透镜有会聚光线的作用,凹透镜有发散光线的作用;
(2)根据凸透镜焦点和焦距的定义进行解答.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
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
(3)若光屏上没有像,可能是因为物距小于焦距,成了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有可能光屏、凸透镜和烛焰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像无法成在光屏上.
有可能物体在焦点上,不能成像.可能是光具座的长度小于凸透镜的 4 倍焦距,像成在光
屏以外的位置上.
(4)①根据凸透镜成实像进行判断: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
②物体有无数点组成,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有无数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有无数
条折射光线会聚成该点的像.当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还有另外的部分光线,经凸透镜折
射会聚成像.
③根据光路是可逆的进行判断.
(5)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会聚的光线错后会聚,像会向右移
动.
(6)物距小于焦距,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虚像和物体在凸
透镜的一侧,要在光屏的一侧观察.
【解答】解:
(1)由图知,若光沿直线传播会聚到 b 点,经过甲会聚到 c 点,说明甲对光线有发散作
用,是凹透镜;经过乙会聚到 a 点,说明乙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是凸透镜.所以应选择乙
透镜;
(2)小明让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会聚成一点,这点是凸透镜
的焦点,所以凸透镜的焦距 f=30.00cm﹣20.00cm=10.00cm;
(3)无论怎样沿光具座移动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屏上始终得不到烛焰的像,此题已
经排除了物距小于焦距,物体在焦点上,所以光屏上接不到像,可能是有可能光屏、凸透
镜和烛焰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像无法成在光屏上;可能是光具座的长度小于凸透镜的
4 倍焦距,像成在光屏以外的位置上.
(4)①如图,u=50cm﹣24cm=26cm>2f,2f>v>f,所以光屏要放在②区域前后移动.
②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的下半部,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会
聚成像,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变暗.
③光路是可逆的,对调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会得到相反的像,所以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
的实像.
(5)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上一个近视眼镜,则发现像变得模糊了,近视眼镜是凹透镜,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像向右移动,要想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向右移动.
(6)把蜡烛移至光具座上 42cm 刻度线处,u=50cm﹣42cm=8cm<f,成正立、放大的虚
像,虚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一侧,要在光屏的一侧透过凸透镜进行观察.
故答案为:
(1)乙;
(2)10.00;
(3)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没有在同一高度(答案不唯一);
(4)②;完整;放大;
(5)右;
(6)从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烛焰.
【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实验注意事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熟悉实验、熟练
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1.(2014 秋•丹阳市期中)如图所示,找一个空的易拉罐,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钻
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其
实就是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
的特点:
(1)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 实像 (填“实像”或“虚像”);其成像的原理
是 光的直线传播 .
(2)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的像是 D
A.三角形光斑 B.圆形光斑 C.蜡烛的正立像 D.蜡烛的倒立像
(3)将蜡烛在孔前绕顺时针旋转,则它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 顺 (选填“顺”或
“逆”)时针旋转的.
(4)为了增大蜡烛所成的像,可采取的办法是:
a. 换用更大的蜡烛 ; b. 将蜡烛靠近小孔 .
【考点】A3: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专题】12 :应用题;13 :实验题.
【分析】(1)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通过小孔后,在小孔后面的光屏上形成倒立的实像,这
就是小孔成像;
(2)在小孔成像现象中,物体经小孔成的像的形状由物体决定,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相
同,与孔的形状无关;
(3)光线沿直线传播,当蜡烛沿顺时针旋转时,蜡烛上各点发出的光线也沿顺时针旋转,
所成的像也沿顺时针旋转;
(4)小孔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物到小孔的距离、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根据影
响像大小的因素解答该题.
【解答】解:(1)蜡烛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实像,其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故答案为:实像;光的直线传播.
(2)蜡烛经小孔成倒立的实像,像的形状与蜡烛形状相同,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即蜡烛
在塑料薄膜上成的像是蜡烛的倒立像,选 D;
故答案为:D.
(3)将蜡烛在孔前绕顺时针旋转,则它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顺时针旋转的;
故答案为:顺.
(4)在小孔到光屏距离一定的情况下,为了增大蜡烛所成的像,可采取的办法是:换用更
大的蜡烛;将蜡烛靠近小孔;
故答案为:换用更大的蜡烛;将蜡烛靠近小孔.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小孔成像的原理和像的特点,属于基础知识,应当掌握.
相关文档
- 人教版历史八下月考历史试题2021-10-274页
- 2018-2019学年湖北省黄梅县实验中2021-10-272页
- 湖南省湘潭市2020年中考道德与法治2021-10-2715页
- 湖北省鄂州市2020年中考道德与法治2021-10-277页
-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2012-2013学年2021-10-277页
-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2021-10-2765页
- 福建省莆田市2012年学业考试地理试2021-10-277页
- 【精品试题】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数2021-10-2712页
-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题2(2021-10-279页
- 人教版生物八上第四章《细菌和真菌2021-10-27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