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38 KB
  • 2021-10-27 发布

2012(五四制)沪教版语文八上《芦花荡》导学案2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芦花荡》导学案 ‎ 主备人: 李新国 訾红涛   审核 :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时间‎2012-8-25‎ ‎ ‎ 班级             组别              姓名 ‎ 教师寄语:‎ 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它只是让人们的脚放上一段时间,以便让别一只脚能够再往上登。‎ ‎【学习目标】‎ ‎1.把握故事情节,体味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 ‎2.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特点。‎ ‎3.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分析其作用。‎ ‎4.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 ‎【学习重点】‎ ‎1.把握故事情节,体味这个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 ‎2.赏析文中“老头子”这个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特点。‎ ‎【学习难点】‎ 揣摩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分析其作用。‎ ‎【知识链接】‎ ‎1.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省安平县人。‎1913年4月6日生。他的《白洋淀纪事》为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创作集结而成,是作者最负盛名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也最能代表其创作风格。它反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作品从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的历史风俗画面,其笔调明丽流畅,文风秀雅、隽永,人物形象鲜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其中《荷花淀》等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文艺界甚至把它当作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贴,视其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 ‎2.小说的三要素: ‎ ‎(一) 人物要素:(包括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 ‎ 小说的人物是虚构的,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不同原型的某些特征加以综合熔铸而成的,因此比现实中的原型更为典型。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有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也可以通过其他人物的反应和态度进行侧面描写等等。小说不仅勾勒人物的轮廓,刻画其性格的一个或几个侧面,还要在情节的发展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发展和变化。 ‎ ‎(二) 情节要素: ‎ 小说的情节一般比较完整,往往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有时前面有序幕,‎ 后面还有尾声,能显示生活中矛盾的发展过程。情节的巧妙安排对于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有着重要意义。 ‎ ‎(三) 环境要素: ‎ 小说中要具体描写环境。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两类。环境描写是为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服务的。自然环境描写在小说中表现较多,主要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当时的气氛。  ‎ ‎ 总结: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刻画人物的方法:外貌、行动、语言、心理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小说的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序幕、尾声。‎ 小说的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  ‎ ‎【自主学习】‎ ‎1、注意加点字词的读音。‎ ‎ 提防 ( ) 竹篙( ) 苇塘( )疟子( )寒噤( ) ‎ 吆喝( ) 一梭机枪 ( ) 蹿( )仄歪 ( ) ‎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仄歪:‎ 悠闲:                    ‎ 央告:        吆喝:                         ‎ 转弯抹角:‎ ‎3.梳理文章思路。‎ ‎(1)、快速默读课文,理清记叙要素,复述故事情节,把握课文内容。‎ ‎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2)、感悟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4. 再读课文,组织讨论文章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梳理思路。‎ 第一部分(为情节展开作铺垫)( -- 节):‎ 第二部分(开端、发展)( -- 节):叙述老头子护送两女孩回苇塘途中的事。‎ ‎ 一层( -- 节):‎ 二层( -- 节):‎ 三层( -- 节):‎ 第三部分(高潮、结局)( -- 节):‎ ‎【合作探究】‎ ‎1.讨论:课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性格?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 ‎2.本文使用了哪些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 ‎ 肖像描写:  ‎ ‎ 语言描写:  ‎ ‎ 行动描写:  ‎ ‎3、景物描写: ‎ ‎ 《芦花荡》写的是残酷的战争环境里的人和事,但是我们读后并没有感到非常的凄惨,没有让人感到压抑,而是感到写得非常优美,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其中一个原因,是得宜于作者对白洋淀美丽风光的描绘。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关于环境描写的句子,揣摩这些景物描写的句子的作用。 ‎ ‎(1)、画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四人一组讨论,明确答案。‎ ‎(2)、体味下列景物描写的句子。(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 ‎①他“只穿一条兰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像是“老了的鱼鹰”。‎ ‎②“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 ‎③“鲜敕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散。” ‎ ‎④“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 ‎⑤“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里去了。”从这句话里,你能感受到当时芦花荡处于一种什么环境中?‎ ‎⑥“苇子还是那么狠狠的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请你结合上下文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说说“狠狠”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人物描写艺术探究:这篇小说怎样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 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老头子。他有鲜明、倔强的个性,智勇双全,决不认输,决不退缩。他的身上展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他的行为证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这篇小说怎样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 ‎ ‎(1)作者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一方面写条件,敌人的监视封锁非常严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体非常干瘦,而且不带一枝枪。另一方面,写老英雄的精神与业绩。精神,是那么悠闲自得,.异常自信;业绩,是使敌人的封锁全然落空,保证了苇塘里的队伍得到充足的给养。两个方面巨大的反差,使老英雄显得非常了不起,富有传奇色彩。 ‎ ‎(2)课文着重写一场“英雄的行为”,更有点传奇色彩。作者主要用两个方法加以渲染?‎ ‎ A、先是用女孩的怀疑来反衬:第48—50段对话描写,老头子说“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后来又说“等到天明,你们看吧”,他是胸有成竹的,女孩却一再表示怀疑,先是没有答话,以为老头子不过发发狠,说说罢了,再用小女 孩的话表怀疑:“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写怀疑有衬托作用,显出了老头子英雄行为之奇。‎ ‎ B、再是在叙述过程中只写其然,不写其所以然,让读者回味其所以然,使传奇色彩显得更为浓郁:‎ 老英雄是设好圈套让鬼子往里钻。他事先系好了钩子,又想出用莲蓬引诱鬼子,又掌握了鬼子的活动规律。作者不写这些,只从鬼子洗澡写起,写老头子船上放着一大捆莲蓬,只顾剥着莲蓬吃,也不写他的用意,写小船冲着鬼子这里来,又转了一个圆圈回去,也不写老头子的船为什么这样划来划去,其实是诱使鬼子进入圈套,这层意思要回味起来才能明白。进了有木桩的水域,先不说桩子上有无数钩子,只写小船绕着鬼子转,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下面才写鬼子这么乱转,一个个都被钩子咬住了。待到明白过来,越回味越感觉这场英雄行为富有传奇色彩。一个干瘦的老头,手无寸铁,孤身一人,可以玩十几个鬼子于掌股之间,置他们于死地,真可以说是一位传奇式的英雄。)‎ ‎【拓展迁移】‎ 讨论:‎ 敌人严密监视着苇塘,然而,“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这响亮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象?你还想起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吗?‎ ‎【达标检测】‎ 阅读课文高潮部分到最后,回答下列问题。  ‎ ‎1、老头子为什么选择在中午时分来报仇?第①段画线句子有何作用? ‎ ‎2、老头子让二菱看他这场“英雄的行为”原因何在?表现了老头子怎样的性格特点? ‎ ‎3、第④段加粗的“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是表现老头子紧张、恐惧的心理吗?为什么?‎ ‎4、第⑦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 ‎5、第⑧段画线的自然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