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5 MB
  • 2021-10-27 发布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第二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墨池记》课件

  • 2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王羲之简介 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 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 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 (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 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他 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 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 “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他小 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 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 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 正书得力于钟繇。观摩学习“兼 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 “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作品赏析       王 羲 之 书 法 作 品 : 丧 乱 贴 王右军书,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关、故历代宝之、 永以为训。 王羲之书法《兰亭集序》 •   曾巩(1019-1083),字子 固。 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 之一 。曾巩的思想属儒学体系00, 他赞同孔孟的哲学观点,强调 “仁”和“致诚”,认为只要按 照“中庸之道”虚心自省、正诚 修身就能认识世界和主宰世界。 曾巩的文章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 南宋朱熹“爱其词严而理正,居 尝诵习”。明代唐宋派散文家王 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 清代的桐城派方苞、刘大槐、姚 鼐和钱鲁斯等人都把他的文章奉 为圭臬。 作者曾巩简介 • 一、写作背景 •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有一“墨池”,相传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洗笔砚 处。巩钦慕王羲之的盛名,于庆历八年九月到临川游览、凭吊墨池遗迹。 当时曾巩刚刚30岁,没有谋得一官半职,而文章却已名满天下了,临川 郡的州学教授王盛仰慕他的名望,请他为“晋王右军墨池”作记,于是 曾巩根据王羲之的轶事,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散文。 •  二、文体知识:记zxxk •  记是古文中一种不定体。叙事、写景、状物的成分居多,而目的在于 抒发作者的情操和抱负,或阐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观点。在写法上大体 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寓情于事、景、物之中;一类是由事、景、物之中 自然生发出情理,而常以“卒章显志”的方式表现出来。 写作背景 听读课文 • 要求: • 注意正音,划分 句子句读 。 自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出句读。 2、同桌比读。 探讨合作 • 1、 借助课本中“重点词语”的释译独 立翻译文章。不会的用圈画出。(注意 对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把握) 翻译句子 • 1、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 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 • 2、盖以亦精力自治者,非天成也。 合作探究 • 1、作者认为王羲之能在书法方面取得巨大成 就的原因是什么? • 2、你认为抚州学官王君书“晋王右军墨池” 六字于楹柱间的目的是什么? 3、、文章借墨池的传说,阐释了什么道理? (要求: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旨思想。)     明确:文章从墨池落笔,指出王羲之的书法 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是“以精力自致”,而 并非出于“天成”,进而推及要深造道德,更 应该坚持刻苦学习。 • 4、谈谈文章围绕中心安排材料的特点。Z```xxk • 明确:文中共用了六个“邪”字设问句,分别是:①“岂 信然邪”;②“而又尝自休于此邪”;③“岂其学不如彼 邪”;④“况欲深造道德者邪”;⑤“而因以及乎其迹邪”; ⑥“以勉其学者邪”。口头翻译这六个设问句,明确其在 文中的意义和作用:①表明作者对墨池传说持有怀疑态度 (因为称做王羲之墨池的还有浙江会稽等多处)。②用以加 重语气,肯定王羲之并不沉醉于游山玩水。③肯定了王羲 之的书法成就不是来自天成,而是勤学苦练的结果。④起 提示、启发的作用。⑤⑥说明自己的推测,加重谦逊的语 气。 分析本文的艺术特色。 • 1、全文把介绍古迹人物和记事议论结合在一起,借事 立论,内容精警,用小题目写出了严肃郑重的大主旨, 却又写得生动、灵活、简洁、明快,充分体现了曾巩 行文的风格。 • 2、 本文的另一特点是多用设问句。设问句的大量运 用平添了一唱三叹的情韵,兼收停顿、舒展之功,避 免一泻无余之弊,徘徊吟诵,玩索不尽。前人以“欧 曾”并称,在这点上,曾巩是颇得欧阳修“六一风神” 之妙的。 • 讲一个自己或者别人勤学苦练的故事。 拓展 作 业 • 以“勤学苦练”为话题写一 篇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