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6.57 KB
  • 2021-10-27 发布

2020-2021学年初二语文上册单元复习(三)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2021 学年初二语文上册单元复习(三) 【2020·重庆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 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 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略无阙.处 _________ (2)至于夏水襄.陵 _________ (3)沿溯.阻绝 _________ (4)虽乘奔.御风 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下列对本文内容和写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展现了三峡独具特色的山水美景,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赞叹之情。 B.文中“或王命急宣……不以疾也”一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回环曲折的特点。 C.第③段从俯视、仰视的角度描绘出三峡春冬之时清幽秀美的景象。 D.本文语言凝练生动,句式骈散结合,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4.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请说出“链接材料”与选文第④段分别表现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链接材料) 滟滪①大如马,瞿塘②不可下;滟滪大如牛,瞿塘不可留;滟滪大如襆③,瞿塘不可触…… (节选自《乐府诗集》) [注] ①〔滟(yàn) 滪(yù)〕瞿塘峡口的一个巨大礁石,枯水期露出水面时如牛马般高大。②〔瞿(qú)塘〕 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③〔噗(fú)〕古代男子束发用的头巾。 【答案】 1.同“缺”(空隙,缺口) 冲上(漫上) 逆流而上 飞奔的马 2.(1)如果不是在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2)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3.B 4.链接材料表现瞿塘峡的凶险;选文第④段表现三峡秋景的肃杀,凄异。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略无阙处: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阙,同“缺”,空隙,缺口。 (2)至于夏水襄陵: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襄,漫上。 (3)沿溯阻绝: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断。溯,逆流而上。 (4)虽乘奔御风: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奔,奔驰的快马。 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自,如果。非,不是。亭午,正午。夜分, 半夜。曦,太阳。(2)清,水清。荣,树荣。峻,山高。茂,草茂。良,实在。 3.本题考查内容分析。文中“或王命急宣……不以疾也”一句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突出了夏天三峡水 流的急,并非突出三峡山高水长、回环曲折的特点,故 B 错误,选 B。 4.本题考查内容分析。(1)选文第四段。结合“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 绝”可知,从“寒、肃”两词体会到三峡秋天环境的安静和寒冷特点,结合“属引凄异”可知,用猿猴的 声音渲染悲凉怪异的氛围。选文第④段表现三峡秋景的肃杀,凄异。(2)链接材料。链接材料运用排比修 辞,比喻修辞,把礁石比成马、牛、古代男子束发用的头巾,突出礁石的大,结合“不可下、不可留、不 可触”可知,因为礁石非常大,人和瞿塘峡被隔离,突出了瞿塘峡的凶险的特点。 【点睛】 译文:在七百里的三峡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遮挡 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断。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 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期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船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 山峰上,大多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的 确是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 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悲惨凄凉,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声音悲哀婉转,很久才消 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020·云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 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哺糟啜醨①,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 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节选自苏轼《超然台记》) (注释)①哺糟啜醨(chuò lí):吃酒糟,喝薄酒。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念.无与为乐者(_____) (2)相与..步于中庭(_____) (3)盖.竹柏影也(_____) (4)皆可以饱.(_____)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苟有可观,皆有可乐。 7.请自选一个角度,对下面的句子进行赏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8.乙文中说“凡物皆有可观”“吾安往而不乐”。甲文中哪些内容可以印证这两句话? 【答案】 5. 念:考虑,想到 相与:共同,一起 盖:大概是 饱:吃饱(使……饱,让……饱) 6.( 1)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2)如果有可以观赏(观看)的地方,都可以获得快乐。 7.示例一:景物特点鲜明,“积水空明”等句传神地写出了月色的澄澈透明,表达作者对月色的喜爱(表 现出作者心境的宁静、喜悦)。示例二: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用竹柏的影子侧面写出月光的澄澈明亮,表 达作者对月色的喜爱(表现出作者心境的宁静、喜悦)。示例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月光比作院中积 水,将竹柏的影子比作水中的藻荇,生动形象地写出月色的澄澈明净,表达作者对月色的喜爱(表现出作 者心境的宁静、喜悦)。示例四:“交横”(“空明”),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月光的皎洁明澈,表达作者对 月色的喜爱(表现出作者心境的宁静、喜悦)。 8.①在苏轼的眼中,月色(竹柏影)是可观(美好)的。②苏轼受到贬谪,(在承天寺中)与友人一起漫 步闲庭(欣赏月下美景),愁绪得到排遣(感受到快乐) 【解析】 5.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注意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 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念”,古今异义,考虑,想到;“饱”,形容词作动词,吃饱。做题 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6.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 译为辅。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1)但,只是;闲人,清闲的人;耳,罢了; (2)苟,如果;可,可以;皆,都。 7.本题考查赏析句子。解答这种问题,首先对句子进行定性,看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是景物描写句 还是人物描写句,其次结合该手法的表达效果和句子的含意分析作用,即写出了什么。这句话可以景物描 写、修辞手法、用词、侧面描写等角度进行赏析。如,从比喻的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作者用“积水空明” 四字来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四字来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以水喻月,本来 并不显得新颖,新奇的是作者不用普通的明喻,而以隐喻先声夺人,造成一种庭院积水的错觉。进而写清 澄的水中交错着藻荇的清影,触类生发,把隐喻又推进一层,使人感到扑朔迷离,水月莫辨。表达了作者 心境的宁静、喜悦,对月色的喜爱。 8.本题考查比较阅读。“凡物皆有可观”意思是任何事物都有可观赏的地方。甲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 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作者以比喻的手法写出月光的澄澈明亮,月影的清丽淡雅,作者观到其美 好,印证了“凡物皆有可观”这句话。“吾安往而不乐”意思是我到哪儿会不快乐呢?写出了作者的随遇 而安的达观心境,甲文中,作者虽处被贬谪的境地,但是在“月色入户”时依然“欣然起行”,依然“为 乐”,依然与挚友“相与步于中庭”,来欣赏月色的美好。这种旷达的心境验证了“吾安往而不乐”这句 话。 【点睛】 参考译文: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射进来,不由得生出夜 游的兴致,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 睡觉,我俩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 庭院里的竹子和松柏树枝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 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乙:任何事物都有可观赏的地方。如有可观赏的地方,那么都可使人有快乐,不必一定要是怪异、新奇、 雄伟、瑰丽的景观。吃酒糟、喝薄酒,都可以使人醉,水果蔬菜草木,都可以充饥。以此类推,我到哪儿 会不快乐呢? 【2020·山东聊城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行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东坡先生与黄门公①南迁②,相遇于梧、藤③间。道旁有鬻④汤饼者,共买食.之。觕⑤恶不可食,黄门 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闻之,曰:“此 先生‘饮酒但.饮湿⑥’而已。” (选自陆游《老学庵笔记》 [注释]①黄门公:指苏辙,下文中的“九三郎”也是对苏辙的称谓。②南迁:贬谪到南方。③梧、藤:梧 州、藤州。④鬻(yù):卖。⑤觕(cū):同“粗”。⑥饮湿:指润湿嘴巴。 9.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欣然..起行 ②念.无与为乐者 ③共买食.之 ④饮酒但.饮湿 10.翻译句子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②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 11.对[甲][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中“亦”和“相与”点出两人相似的遭遇和心境。 B.[乙]文描写了被贬后的艰难生活。“大笑”看似写乐,实则写人物的苦闷。 C.[甲]文以第一人称写寻友赏月的悠闲。[乙]文以第三人称叙述故事,“徐”和“大笑”准确传神地写出 了人物的风采。 D.[甲][乙]两文都采用记叙和描写的方式来写被贬后的生活,最后都以议论结尾。 12.如果你是东坡先生在[乙]文的情境中,会对九三郎说什么? 【答案】 9.①高兴的样子 ②考虑,想到 ③吃 ④只,仅 10.①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②苏辙放下筷子叹气,苏轼已经吃 完汤饼了。 11.B 12.示例:弟弟,人生中的磨难再所难免。与其哀声叹气,不如乐观面对。只要体现出劝慰弟弟乐观面对 挫折,符合语境,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9.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 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 其意思。 ①句意: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欣然:高兴的样子。 ②句意: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同乐的人。念:考虑,想到。 ③句意:于是兄弟二人买了汤饼吃。食:吃。 ④句意:喝酒只是润湿嘴巴。但:只,仅。 1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 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 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本题在翻译时要注意以下词语的意思: (1)庭:庭院;空明:清明澄澈;交横:交错纵横; (2)置:放下;箸:筷子;尽:吃完。 11.本题考查对内容的分析与理解。 B.结合“觕恶不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可知, 苏轼面对粗茶淡饭,坦然食之,是个乐观豁达之人。所以 B 项分析“‘大笑’看似写乐,实则写人物的苦 闷”错误。故选 B。 12.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分析甲乙两文可知,苏轼在被贬谪之后,仍然心胸开阔, 豁达乐观。在乙文的情境中,面对遭受挫折的弟弟,苏轼必然会劝慰苏辙坦然面对,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困 境。按此思路回答即可。 示例:弟弟,人生路上必然会遭遇逆境,与其自怨自艾,不如打起精神用积极的态度去战胜磨难,走出困 境! 【点睛】 译文: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 身出门。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同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 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 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乙]苏轼与弟弟苏辙贬谪到南方时曾经在梧州、藤州之间相遇。路边有卖汤饼的人,于是兄弟二人买 了汤饼吃。粗陋而难以下咽,苏辙放下筷子叹气,苏轼已经吃完汤饼了。他慢悠悠地对苏辙说:“九三郎, 你还想细细咀嚼吗?”说完大笑着站起来。秦少游听说这件事后,说:“这是东坡先生‘喝酒只是润湿嘴 巴’罢了。” 【2020·山西中考真题】诗文佳作脍炙人口,名楼古亭情韵悠悠。请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醉翁亭记(节选)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 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 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3.读准字音,是学好古诗文的第一步。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 (1)芳草萋.萋鹦鹉洲(_________) (2)云归而岩穴暝.(_________) 14.一词多义是汉语中的常见现象。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名.之者谁 大名.鼎鼎 B.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豁然开.朗 C.野芳发.而幽香 整装待发. D.朝.而往 朝.思暮想 15.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16.比较阅读是学习古诗文的好方法,请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选文 黄鹤楼 醉翁亭记(节选) 关键词选取 ①______ 乐 内容概括 描写了诗人登黄鹤楼的所见所想,抒发 了吊古伤今之情,表达了思乡的愁绪。 ②_______________。 【答案】 13.( 1)( qī) (2)( míng) 14.D 15.( 1)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是醉 翁亭。 (2)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 16.①愁 ②示例一:描写了醉翁亭周边宜人的环境,优美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乐趣。 示例二:叙写了醉翁亭周边环境,得名由来,山间朝暮、四季之美景,表达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 之间的乐趣。 【解析】 13.考查对字音的掌握。字音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 能准确无误地写出来,特别是同音字、形似字、易错汉字、多音字更应引起注意。注意“暝”字有后鼻音。 14.考查一词多义。 A. 名叫,命名/名气; B. 分散,散开/开阔; C. 开放/出发; D. 清早,早晨/清早,早晨; 故选 D。 15.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作答此题,要遵循“字字有落实,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注意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1)回,回环;转,转弯;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临,居高面下;……者,…… 也,判断句式;(2)风霜高洁,即“风高霜洁”,天高气爽,霜色洁白;出,裸露;四时,四季;……者,…… 也,判断句式。 16.考查诗人情感理解和内容概括。本题形式上是填空题,要根据已经给出的部分内容判断空缺处所填内 容。由《醉翁亭记》的“乐”可知,本行要填的是作者在诗中表现的情感,主要根据诗中所描绘的景物判 断,《黄鹤楼》诗中抒发感情点明主旨的句子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诗意是:暮色渐渐 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望着烟雾迷蒙的江面,不由得使人愁绪顿生。可知本诗情感关键词是“愁”。由 已经给出的《黄鹤楼》内容概括(内容+主题),可对《醉翁亭记》进行概括:描写了醉翁亭周边宜人的环 境,优美的景色(内容),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乐趣(主题)。 【点睛】 参考译文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 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有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是酿泉。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是醉翁亭。建 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 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太守给自己取别号叫醉翁。醉翁的 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 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茂盛,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天高气爽, 霜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 是无穷无尽的。 【2020·贵州遵义中考真题】古诗阅读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7.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直”“圆”的妙处。 1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和事由,表现了关塞迢迢,山高路远,烘托了孤寂心境。 B.颔联“征蓬”“归雁”的意象,或是实写所见景物,更是即景生情,以景物自比。 C.整首诗采用“起承转合”的结构,布局精巧;颔联采用对仗的手法,韵律和谐。 D.“候骑”是等候在此的士兵,表现了边塞将士对诗人的欢迎,让人倍感温暖。 【答案】 17.‘直’字写出了孤烟直冲云霄的劲拔,‘圆’字写出了落日在地平线的衬托下又大又圆的视觉感受, 直的是烟,圆的是落日,和地平线一起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几何图案;一‘直’一‘圆’描绘出在苍茫大漠 背景下,塞外壮丽独特的景象。 18.D 【解析】 17.标题考查炼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 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边塞荒凉,没有什么 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一个“直”字,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落日, 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 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在苍茫大漠背景下,塞外壮丽独特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 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18.D.有误。“候骑”是负责侦查、通信的骑兵。诗人到萧关,遇见了侯骑,却没有见到将官,原来都护 正在前线作战。写出了战事之紧,表达了对将官的赞美,也流露出一种孤寂之感。 【2020·甘肃天水中考真题】 (甲)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9.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诗主要写的是王维出使边塞途中的所见所感。 B.(甲)诗通过“归雁”、“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候骑”等自然景物,向我们展示 了边塞的神奇壮丽。 C.(乙)词境界阔大,气魄宏伟,刚健峭拔,苍凉悲壮。所以王国维称之有李太白“西凤残照,汉家陵阙” 之风。 D.(乙)词的上阕写景,围绕“异”字,分别从雁无留意、边声四起、孤城闭三个方面勾勒出西北边境肃 杀凄凉的秋景,暗含着军事态势的严重。 20.在诗词大会上,有道文字线索题的答案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在比赛中,主持人已给出了 A、 B、C 三条线索,请你再编写一条 D 线索,让答题者最终锁定答案。 A.该诗人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尤长五言。 B.世人将李白、杜甫与他并称为“天才、地才、人才”。他精通诗、书、画、音乐等,有“诗佛”之称。 C.此诗是诗人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途中所作。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甲)诗和(乙)词都借用了“勒石燕然”的典故抒发感情,有什么异同? 【答案】 19.B 20.示例①:这两句诗运用对偶手法,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奇观”,其中“圆”、“直”两字极富神韵。 示例②:营造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大漠奇特壮丽风光的赞美。 21.相同点:都表现了边关战事吃紧。都含蓄地表达出慷慨雄壮的思想感情。不同点:①【甲】诗作者借 此典故,将镇守边关的节度使崔希逸比之为窦宪,有称颂其战功之意。②【乙】词作者借此典故,写了将 士们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解析】 19.本题考查对诗意的理解。B 选项中“候骑”是“担任侦察巡逻任务的骑兵”,不是自然景物,故选 B。 20.本题考查对诗句意境的理解和评价。解答此题先要理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描写的 意境,这两句诗写“大漠”、“孤烟”,写“长河”、“落日”,看似几个漠不相关的景物的简单罗列, 实际上,其间是密切联系的。在这里,“大漠”与“孤烟”互衬,“长河”与“落日”互衬,作者以景物 之单调写塞上之广阔,“以阔大苍茫的意境,衬托哀婉凄美的情思”,从而把塞外风光描绘得富有层次感 和立体感。诗句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近代学者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北宋文学家苏轼 评价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结合以上内容,抓住几个关键点进行 线索提示,例如:这两句诗诗人抓住典型景物,描写了雄奇壮美的边塞风光,被近代学者王国维赞为“千 古壮观”,给人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感。 21.本题考查对古诗词情感的理解。解答此题需结合典故的来历和主题,“勒石燕然”的典故指《后汉书• 窦宪传》记载,“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 铭”,【甲】诗中,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 份奉使出塞巡视宣慰,“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两句意思是诗人在途中遇到候骑,得知主帅破敌后尚 在前线未归,诗人在此引用 “勒石燕然”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戍边将士的赞美和报效国家的思想感情。【乙】 词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的意思是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 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表达了将士们思乡心切而不得归,渴望建功立业而功业未成 的愁苦的之情。二者的相同点:都表现了边关战事紧迫,守边将士的爱国情怀以及慷慨雄壮之情。 【2020·湖北黄石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钱塘湖仲春时节美丽景致的怀念之情。 B.首联通过写钱塘湖水面降低、白云与波浪相连接表现季节特点。 C.颔联和颈联选取有代表性的动物和植物描绘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 D.最后两句间接抒情,点明湖东景致不足称道,而白沙堤景致最美。 23.从下面 A、B 两题中选做一题 A.颔联中有两个动词极富表现力,请找出来并简要分析它们的妙处。 B.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我市成功遏制了新冠病毒传播,我们得以走出家门,观赏美景。请模仿本诗尾联, 抒写自己所见所感。写作时可不考虑律诗音韵方面的要求。 答:我选( )。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2.C 23.A:“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 的蓬勃生机。 B:最爱武大樱花美,花香百里心飞扬。 【解析】 22.A.有误,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对西湖初春美景的喜爱之情; B.有误,“水面初平”写的是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白云与水面相连接,并不是“水面降低”“与 波浪相连”; D.有误,尾联并非间接抒情,“最爱”一词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 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故选 C。 23.A、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 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 与可贵,一个“啄”字描写了燕子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两个动词惟妙惟肖地描绘了莺燕的动态,写出了春 光给自然界带来的生机和活力,流露出诗人对如此美景的无限喜爱之情。 B、此题考查学生仿写古诗的能力。可以抓住富有特征的景物,如“樱花”等,表现疫情结束后自己轻松、 愉悦的心情即可。 【2020·湖南湘西中考真题】阅读《钱塘湖春行》,完成下面小题。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4.诗歌中哪些景物体现了早春的特点? 25.这是一首描写西湖的名篇,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精妙之处,任选一处进行赏析。 【答案】 24.水面初平、早莺、暖树、新燕、乱花、浅草 25.示例: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个“争”字突出了早莺的生机活力,突出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之情。 ②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钱塘湖春行》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表达了诗人对 西湖早春美景的喜爱之情。③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有对莺燕动态化的描写:也有对脚下植物静态化的 描写,体现出植物的情感色彩与生命活力。…… 【解析】 24.本题考查景物的特点。解答时要结合诗句内容加以理解。“水面初平”,春水初涨是早春的特征之一。 莺是歌手,它歌唱着江南的旖旎春光;燕是候鸟,春天又从北国飞来。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 象征。说“几处”,可见不是“处处”;说 “谁家”,可见不是“家家”。因为这还是初春季节。“乱花”“浅 草”一联,“渐欲”用得很准确,说明还不是“野花遍地是”,有渐开渐盛之意。浅草,刚生长出来的草, “没马蹄”写出了草浅。乱花和浅草都是初春景物的特点。 25.本题考查诗歌赏析。从炼字角度看,“几处早莺争暖树”一句运用拟人的手法。“争”为竞争之意, 初春乍暖还寒,鸟儿们争着落在向阳的树上,写出了早莺的生机与活力,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美景的喜爱之 情;从表现手法看,本诗情景结合,景中含情,通过对初春西湖美景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与 赞美之意;从描写角度看,本诗写景,既有动景,又有静景。动景是早莺和新燕,静景是乱花与浅草,动 静结合,表现了春天富有生机与活力的特点,自然流露出作者对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 【2020·湖北黄冈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早兴①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睡觉③心空思想③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释)①此诗是长庆三年(公元 823 年)诗人到杭州任刺吏第二年早春所作。②觉:醒。③思想:烦恼。 26.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首联第一句点题,交代了游踪;第二句从大处落笔写春水初涨,云脚低垂,云与湖面相接,勾画出 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乙诗通过对小狗、小鸟这两个对春天极为敏感的动物的传神刻画来写早春气息:冬天过去,天气转暖, 大地变得潮湿,小狗对此敏感而“上阶眠”;一向活泼的小鸟也不放过这可爱的时光,正在窗前叽叽喳喳 地叫个不停。 C.乙诗“半销宿酒头仍重”说明诗人昨日饮酒甚多。春宵佐以美酒,本是人生一大乐事,但作者因思念家 乡而开怀大饮,以致大醉,到次日早晨仍有头重脚轻之感。 D.乙诗中,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如“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了猛 然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应“新脱”,抒发了诗人感受到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27.赏析甲诗颔联,说说它是怎样写早春的。 28.赏析甲、乙两诗的尾联,分析它们的抒情方式和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 26.C 27.甲诗颔联通过对莺、燕两种对春天敏感的、有代表性的鸟来描写早春:“几处”,说明莺尚不多;“争 暖树”,说明天气尚冷;“谁家”,说明燕刚到且少;“啄春泥”,说明燕刚开始建巢,春来尚早。这些 和“早”(早到)、“新”(刚来)一起,无不透露着早春气息。 28.抒情方式:两诗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的情感:都抒发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抒发了对生活 的热爱之情。或:都抒发了春天来临时人的喜悦之情。 【解析】 26.C.“作者因思念家乡而开怀大饮”错误。“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的意思是睡醒后只觉 得心境空明再无烦恼,大概是夜里没有思乡之梦撩人愁思的缘故吧。故选 C。 27.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意思是:几只早出的黄莺争 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 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生怕一会儿就会赶不上了。 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而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 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 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黄莺是公认的春天歌唱家,听着她们那婉转的歌喉,使人 感到春天的妩媚;燕子是候鸟,她们随着春天一起回到了家乡,忙着重建家园,迎接崭新的生活,看着她 们飞进飞出地搭窝,使人们倍加感到生命的美好。 28.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比较。甲诗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意思“最喜爱湖东 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直抒胸臆,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只见绿杨 荫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诗人置身其 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表达了对 早春的热爱之情。乙诗尾联“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的意思是睡醒后只觉得心境空明再无烦 恼,大概是夜里没有思乡之梦撩人愁思的缘故吧。直抒胸臆写夜间因为没有乡梦撩人愁思,睡醒后心境空 明。暗示出诗人的身心已完全被春天的气息所感染,他又迎来了一个明媚的春天。表达了对即将到来的春 天的热爱之情。据此分析它们的抒情方式和所表达的情感。 【2019·河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9.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30.“最爱湖东行不足”一句中的“行不足”三字最有表现力,请结合整首诗加以赏析。 【答案】 29.示例:几只早来的黄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枝头,不知哪家新来的燕子正啄泥衔草,营建新巢。 30.示例一:“行不足”是因为看不够,表现了诗人的喜爱与不舍之情,从中可以感受到钱塘湖春景的美 不胜收。 示例二:“行不足”是“最爱”的体现,也照应了题目中的“行”字。 【解析】 29.这道题主要考查考生的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是 前提。其次,还要结合上下句去联想想象,丰富画面内容。“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有几 处早来的黄莺,争先恐后地飞向向阳的枝头唱歌啼鸣;不知是哪家新来的燕子,又在湖边不停地衔泥筑巢。 30.这道题考查诗歌赏析的能力。“行不足”意思是看不够。“最爱湖东行不足”,湖东景色,令人流连 忘返。“行不足”三字,抒发了诗人对湖东一带景色的迷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