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8.50 KB
- 2021-10-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2 愚 公 移 山
简介作者:列子,名御寇,战国前期郑国
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清静无为。
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中
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本文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不怕困
难、顽强奋斗的精神,神话式结尾采用
浪漫主义手法体现了人定胜天的乐观
信念。
本文选自《列子》,成书于战国前期。在当
时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
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
愿望。因此,本文采用了神话式的结尾,反映
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读生字
万仞(rèn) 惩山北塞(chéng sè) 迂(yū)
荷担(hè)箕畚(jī běn)孀妻(shuāng)
始龀(chèn)智叟(sǒu)穷匮(kuì)
亡以应(wú)厝(cuò)
通假字
⑴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⑵甚矣,汝之不惠( )
⑶河曲智叟亡以应( )
“反”通“返”,返回
“惠”通“慧”,聪明
“亡”通“无”,没有
古今异义词
⑴河阳之北。
古义:山之南,水之北。
今义:太阳。
⑵达于汉阴
古义: 山之北,水之南。
今义:阴天。
⑶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古义: 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
可译为“连……都……”。
今义:曾经。
⑷投诸渤海之尾
古义: 之于。
今义:众、许多。
⑸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古义:草木。
今义:毛发。
⑹虽我之死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⑺惧其不
古义:停止。
今义:已经。
⑻方七百里
古义:古代计量面积用
语。后面加上表示长度
的数字或数量词,表示
纵横若干长度。
今义:方形、方向等。
一词多义
跳往助之(代词,他)
①之 隐土之北(助词,的)
甚矣,汝之不惠(助词,用于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不择)
年且九十(副词,将近)
②且
且焉置土石(副词,况且)
其妻献疑曰(代词,他的)
③其
其如土石何(语气词,加强反问语气)
以残年余力(介词,凭,靠)
④以
河曲智实亡以应(连词,用来)
始一反焉(语气助词,可不译)
⑤ 焉
且焉置土石(语气代词,哪里)
词类活用
①面山而居(名词用作动词,面向着)
②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名词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
③吾与汝毕力平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④聚室而谋曰(使动用法,使……聚)
⑤惩山北之塞(意动用法,苦于,以……为苦)
特殊句式
(1)省略句
①(二山)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②惩(于)山北之塞
(2)倒装句
①且焉置土石(宾语前置,应为“且土石置焉”)
②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定语后置,应为“遂率三夫荷担
者子孙”)
③何苦而不平(宾语前置,应为“苦何而不平”)
④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应为“汝之不惠甚矣”)
对比以下带“曰”的句子,学生讨论可以在各
个“曰”字前加上什么样的状语,应该用哪种
语气来读“曰”字后的对话。
(1)聚室而谋曰:
(2)其妻献疑曰:
(3)杂曰:
(4)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5)北山愚公长息曰:
1.熟读课文。
2.思考课后问题。
同学们,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寓言是一种
文学体裁,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
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常常带有讽刺或
劝诫的性质。它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
短的故事之中。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
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这节课我们继续品读
《愚公移山》,感受其深刻的寓意。
1.文中写到了哪些人?这些人对移山是什么态
度?参加移山的人有哪些?
愚公、其妻、子孙荷担者三夫、邻人京城氏之
遗男和智叟。
态度:
智叟讥讽: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
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其妻献疑:以君之力,曾不
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子
孙:杂然相许。京城氏之遗男:跳往助之。
移山的人有愚公、子孙荷担者三夫、京城氏之
遗男。
2.愚公要“平险”,“险”在哪里?为何要“平
险”?“平险”是如何进行的?“平险”的反对
者有哪些理由?结局如何?
“险”在家对面——“面山而居”。这是故事的背景。
“平险”的原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这
是故事的开端。
“平险”的进行——“谋”“许”“率”“叩”“垦”“运”“助”等
行为。这是故事的发展。
反对“平险”——“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这是故事的高潮。
结局——“神惧”“帝感”而“无陇断”。这是故事的结
局。
3.从课文看得出来,“愚公”不“愚”,“智叟”
不“智”,作者这样给他们命名,用意何在?
智叟与愚公形成鲜明对比。智叟之“智”在于认为愚
公“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这是用静止的
眼光看问题,目光短浅,实是愚。愚公之“愚”在于他
决定毕生平险、挖山不止。这是造福子孙的大事,
愚公目光长远,且认为子孙无尽而山不加增,用发展
的眼光看问题,实为明智之举。智者实愚,愚者实智。
显而易见,这样命名不仅加重了对比色彩,而且具有
讽刺效果,从而突出了愚公形象。
1.怎样理解课文的神话结尾?
这是对愚公移山巨大力量和伟大精神的肯定和
歌颂,赞颂了愚公心意之诚,意志之坚,突出
了故事的主题。也表达了古代人民借助想象,
寄托于神话,向自然斗争并取得胜利的愿望。
这个神话结尾,增强了故事的瑰丽色彩,使
“愚公移山”的形象更为高大、感人。
2.这篇寓言通过愚公移山成功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
理?课文是怎样表现愚公这个人物的?
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只要坚持不懈,成功终
会属于我们; 做任何事。都要有坚定的信念,要有恒心
和毅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⑴正面描写──语言、行动(愚公确知“平险”之利,
有远大抱负)。
⑵鲜明对比──智叟实愚,愚公实智(愚公深明可以
“平险”之理,有正确的认识)。
⑶侧面烘托──山高、路远,神惧、帝感(愚公有万难
不屈的“平险”精神)。
愚公形象即为:有远大抱负,有正确认识,有万难不屈
的“平险”精神。
在这个日新月异、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
我们是否仍然需要愚公精神?
今天仍然需要,我们要传承愚公精神,
既要有远大抱负,又要正确认识分析现状,
要不怕困难,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以“有志者事竟成——读《愚公移公》
有感”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相关文档
- 八年级下数学课件《二次根式的加减2021-10-279页
-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2021-10-2724页
- 人教版八上生物第三章 保护生物的2021-10-2719页
- 商务星球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2第32021-10-2733页
- 八年级上数学课件《平方根》 (2)_2021-10-2728页
-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期末复2021-10-2764页
- 2019_2020八年级物理上册1-1长度和2021-10-2735页
-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数据的分析42021-10-275页
- 2019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5大2021-10-2731页
- 【人教版初中政治《道德与法治》八2021-10-27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