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2 MB
  • 2021-10-27 发布

浙江省泰顺县新城学校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 诗五首》课件

  • 5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一名 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 东晋文学家。浔阳柴桑人。二 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 酒,不久归隐。后陆续做过镇 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小官,过 着时隐时仕的生活。四十一岁 再出为彭泽令,八十多天便弃 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以 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 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诗风平 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 深远。主要作品有《归去来 辞》、《桃花源记》、《归园 田居》、《饮酒》。 陶渊明 《饮酒》共二十首,都 是酒后偶然的题咏,不 是一时所作。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 傍晚、 近黄昏 的时候。 人类聚居的地方。 构筑居室。 如此 自得的样子 结伴回家 人生的真正意义 讨论:诗歌前面4句,你从中读 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心境超脱世俗,不为名利所惑,不 慕官场荣禄。zxxk 因而“心远地自偏” [平和的心态必然拥有平和的生活]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能换成“看或望”吗? “见”是无意中看见,把物 与人融为一体。 “看”“望”是有意远观, 使人和物拉开了一段距离。 苏东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采菊次之,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 会,故可喜也。” 这种写法,古诗中常见,有些明明是作者 自己见到的,却偏偏写成是景物自己撞上 来的,变有意为无意,化有我为无我。 人与自然 合一,物 我合一的 意境。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怎么理解? “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采菊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历来都被视为陶诗意境、 风格的名句,宋代大诗人苏轼赞叹:“因采菊见山, 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而王国维称其为“无我之 境”,这时物我合一,浑然一体。 在这种意境中包含丰富的哲理:“只有超凡脱俗 的牵挂,舍弃功名利禄,归隐田园,才有采菊的 悠然;只有采菊的悠然,才会见到南山的悠然; 南山的悠然,正是自己超凡脱俗的悠然。 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 趣。自我高洁的表现。悠然自 得的心情 包 含 南山 静穆超然的胜景 超 凡 脱 俗 的 天 真 自 然 的 意 趣 人 与 自 然 合 一, 物 我 合 一 的 意 境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王安石 《书湖阴先生壁》 拟人手法。 隐主观,显客观,极力忘我。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 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 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 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 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 我之境界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 杰之士能自树立而。 ——王国维《人间词话》 超凡脱俗的、热爱自然的意趣。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3、“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可否改为“看”、 “望”等字?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表达效果明显不一样。“见”是无意中看见,把人与物融为 一体;而“看”或“望”是有意远观,使人和物拉开了一段 距离。用“见”追求的是一种不用意而境与意融汇的完美的 境界。苏东坡曾说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采 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这 种写法,古诗中常见,有些明明是作者自己看到的,却偏偏 写成是景物自己撞上来的,变有意为无意,化有我为无我, 例如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诗人 用拟人的手法,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弯弯的河流 环绕着葱绿的农田,正象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着一“护”字,“绕”字 也显得那么多情。门前的青山见到庭院这么美丽,主人这样爱美,也争相前来 为主人的庭院增色添彩,顾不得敲门就推门而入,奉献上自己的一片青翠,这 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隐主观,显客观,极力忘我。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是什么描写?有 何深刻意义?跟前两句的人物描写有何关系? 景 物 描 写 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是: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 呢?为什么还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种美 好的归宿呢?不思返归这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呢? 诗人在《归去来兮》里说过:“鸟倦飞而知还”,这句正 好应和“飞鸟相与还”。“相与”指“成群”,这时我们 隐隐可知诗人不光在勉励自己“还”,还在规劝其他人, 不妨也“还”吧,我们仿佛又一次听到诗人在呼吁:“归 去来兮,田园荒芜胡不归”? 渲染隐居之所的宁静和诗人悠然的心境。 山间夕阳 飞鸟归林 《饮酒》最后两句应怎样理解? 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 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忘言” 通俗地说,就是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至情言语即无 声”,这里强调一个“真”字,指出辞官 归隐乃是人生的真谛。 末二句用《庄子》语。《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也, 得意而忘言。”诗意是说从大自然的启示,领会到真意,不 可言说,也无待言说。此指人生真意不知如何用言语来表达。 结合诗作的学习,我们评评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 的人?他的思想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和消极意 义? a、陶渊明弃官归隐,洁身自好,追求恬静 的田园生活,完善独立的人格,渴望自由, 总的特点是“淡泊”,“独善其身”。 b、弃官归隐,洁身自好,独善其身,在当 时来说,是对黑暗官场的一种反叛,因此, 有其积极意义。 C、但是,要改造社会,要清除污秽,不能 单靠“归隐”与“独善”,应该兼济天下, 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从这点来说,陶渊 明的退隐思想也有其消极的一面。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 居士,盛唐诗人,有“诗仙” 之称。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 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诗想象丰富,夸张奇特, 形成了飘逸、奔放、雄奇、 壮丽的风格。有《李太白 集》。 行 路 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乐府歌辞之一。原 诗有三首,这是第 一首。 名贵的菜肴。 羞同“馐” (zūn)金 酒杯。 (dǒu)十千: 一斗酒值十千 钱 直:同“值” (zhù) 筷子 据《史记--齐太公世家》 载,吕尚(姜太公)曾 在渭水边垂钓,后来遇 到周文王,被重用 传说伊尹见汤 以前,梦乘舟 过日月之边。 叉路 比喻远大抱 负得以实现 像白云一 样的船帆 渡过 大海 合用这两句典故,是 比喻人生遇合无常, 多出于偶然。 背景/题解 李白在长安生活前后虽不满两年,却使李白认识到 朝廷的腐朽黑暗,认识到实现自己理想的艰难。离开 长安以后,他写了不少诗篇反映英雄失落的惆怅,这 首诗即其中之一。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是乐府旧 题,多写进途艰难和离别的伤悲。李白于天宝三年 (744)离于长安时,以《行路难》为题写了三首诗, 这是第一首 , 是一首乐府体诗。 佳肴 停杯投箸 拔剑四顾 胸中郁积的苦闷 二、 一:设宴 美酒 朋友的深厚友情 象征对某种理想的追求。 “冰塞川” “雪满山” 欲渡黄河 将登太行 象征仕途的艰难、人 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吕尚垂钓 伊尹乘舟 长风破浪 济沧海 “行路难” 感叹世路艰难。 用典故,表示对前 途仍抱有希望,心 情由郁闷趋向开朗 反映了诗人想继续追 求进取,又恐世路艰 难的矛盾心理,情绪 又趋低沉。 表达自己冲破一切阻碍,实 现远大抱负的信念.充满乐 观和希望 诗以“行路难”比喻世 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 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 产生 的不可抑制的激愤 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 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 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 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 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 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 主义的情调。 杜甫(712-770),字子美, 自称少陵布衣、少陵野老, 因其做左拾遗、检校工部员 外郎,称杜拾遗、杜工部,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被誉为诗圣。有《杜工部 集》,与李白并称“李杜”,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 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 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 杜甫 歌行,古代诗歌的一 种。汉魏以下的乐府 诗,题名为“歌”或 “行”的颇多,二者 虽名称不同,其实并 无严格区别。后遂有 “歌行”一体。其音 节、格律一般比较自 由,富于变化。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 风势之大 受害之重 写出了风吹茅草的情状, 表现了诗人焦灼、苦痛 的心情。 写儿童由心理到行动,写自己又从 行动到心理,寥寥数语,使人物形 象形神俱备。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 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 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 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 写大雨给诗 人全家造成 的灾难。 表明从安史之 乱以来,诗人 因忧国忧民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 受冻死亦足! 表现了诗人奔放的激情和殷 切的渴望以及博大的胸怀 。 由己及人升华到舍己救人 , 至死无悔的高尚情怀 。 秋风破屋 心情苦痛 群童抢茅 无可奈何 长夜沾湿 忧思不绝 现实 风 白天 屋外 事 自己 理想 广厦千万间 天下寒士 关 心 民 生 忧 国 忧 民 推 己 及 人 雨 黑夜 屋内 人 解题:唐玄宗天宝十三年( 754 ), 岑参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 使封常清的判官。同任判官的武某 归京, 岑参便写下了这首咏雪送别 之作。“白雪歌”即“白雪之歌”, “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一首 雪中送别诗。作者岑参(715— 770),江陵(今湖北荆州)人,唐 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 为“高岑”。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裘 qiú 衾 qīn 掣 chè 着 zhuó 瀚 hàn 阑 lán 羌 qiāng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 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大沙漠 营门 1、内容上写了哪两个方面? 2、表现了怎样的环境? 3、抒发了诗人怎样情感? 我对诗歌的初步理解 白 雪 歌 送 武 判 官 归 京 漫天大雪图(前10句) 大 雪 纷 飞 遍 地 银 妆 雪 天 奇 寒 难 以 忍 受 沙 漠 冰 封 愁 云 惨 淡 雪中送别图(后8句) 设 宴 饯 别 寄 寓 感 慨 依 惜 别 无 限 惆 怅 描写边地奇异风光热爱 边塞风光,颂扬将士意 志, 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抒发无限惆怅之情 小结: 这首咏雪送别诗,前十句从 不同侧面写雪,后八句写送别。 全诗以“雪”为线索,以雪景衬 托送别,送别中又描写雪景,情 景交融。诗在咏雪景的同时表现 了雪中送友的真挚情谊,还传达 出诗人独特奇妙的感受,意境鲜 明壮伟,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第一句写风,一个“卷”字, 一个“折”字分 别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风势之猛。 第二句写雪,“八月”说明胡天下雪的时间早。 “飞”,勾画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飘舞的形象。“即” 字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这两句极写边塞的风狂 雪早。 这两句是诗人由眼前的景色而展开的联想:望着 披上银妆的树木,诗人忽然觉得自己好象已置身于大 好春光之中,那强劲的春风,一夜之间竟吹开了这千 树万树的梨花,一个“忽”字,不仅表现了边塞气象 变化的神奇,而且传达出诗人赏雪时的惊喜心情。 一个“散”字,写出了风吹雪花点点飘入帐内的情 景,一个“入”字,将读者的视线从广漠无垠的空中 转移到中军将领们的住所上来,“湿”字写雪花融化, 沾湿了罗幕。 “狐裘”写白天,“锦衾”写夜晚,“不暖”和 “薄”,均可见出雪天的奇寒。 “角弓不得控”和“铁衣冷难着”,生动地表现了 胡天的奇寒叫人难以忍受,“将军”与“都护”尚且 如此,一般士兵就可想而知了。 这两句与前两句既表现了边地军营中将士的苦寒生 活,又从侧面烘托出了大雪的寒威。 这两句转写野外雪景。“瀚海阑干”绘出了非常 开阔的画面;“百丈冰”是夸张的说法,极言奇寒。 一个“愁”字,一个“惨”字,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 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这一图景与前面形成了鲜明 的对照,表现出诗人思想感情上的矛盾:一方面他热 爱边地的特有风光,另一方面武判官的“归京”又牵 动了诗的乡土之思。 写送别宴会,点明地点是在中军营帐。“饮归 客”说明举行这次宴会是为了送武判官归京。此句 紧扣诗题,连举三种乐器,以借代的方式,写出了 送别宴会上的热闹情景。 酒宴散后,送客出辕门。一个“暮”字,点明 时间是在傍晚,“纷纷”极言雪之大,“冻不翻” 极言天之寒。 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 依依不舍。“雪满天山路”既表现出了风雪之猛, 路之难行,又传达出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的担忧。 写与朋友的告别,着力表现诗人伫立远望的情 形,“不见”和一个“空”字,均传达出诗人因朋 友的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 参 咏雪 送别 天寒 情暖 依依惜别之情 在古代,因为交通不方便,常常一 别经年,因此,送别就成了古代诗 歌的一个重要题材,那么,你还知 道哪些送别诗吗? 任选一首,自选角度,和《白雪歌送武判 官归京》比较一下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王维《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龚自珍,(1792—1841)清代著名 思想家、文学家。又名巩祚,字璱 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 出身于世代官宦学者家庭。   《己亥杂诗》是诗人辞官后的 杂诗,作于道光十九年(1839) 年,按干支纪年这年为已亥年,故 称。这年诗人辞官南归,后又北上 迎取眷属。期间往返九十里,诗人 共写了绝句315首。第二年诗人自 己加以编排,并刻印成集,这里选 的是第五首。这一大型组诗记述了 诗人的家世出身、仕官经历、诗友 交往、生平著述以及思想感情、革 新建议等,可以看成是一部用诗写 成的回忆录。 己亥杂诗 龚自珍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学家。 是近代思想启蒙的先驱。 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是鸦片战争 爆发的前一年,英国利用鸦片入侵,清廷 分成主战和主和两派。龚自珍越位言事, 竭力主战,因而“忤其长官,赋归来”。 他辞官南归,在归途中写了大型组诗《己 亥杂诗》 古代诗人描写落花 • 一种是怨啼鸟,怪东风,叹年华,面 对落花嘘唏感叹。“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李煜;“花自飘零水自 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 谁?”-林黛玉; • 另一种把落花作为自然景物来描写, 其中不少昂扬向上的精神。“花落春 仍在”“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 1、背诵五首诗歌。 2、完成基础训练。 3、上网查找相关资料,补充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