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9 MB
- 2021-10-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汲取( ):
根深蒂( )固 :
孜( )孜不倦 :
锲( )而不舍:
推敲:
不言而喻:
持之以恒:
轻而易举:
一事无成:
jí
dì
zī
qiè
吸取。汲,从下往上打水。
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雕刻。
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反复思考。
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明白。
长久地坚持下去。恒,恒心。
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省事。
连一样事情也没做成;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从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苏轼《题西林壁》
从下面四个图形中找出一个性
质与其他三个不同的图形来。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罗迦·费·因格(美)
学习目标:
1、明白生活中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
个的道理。
2、理解课文主要论述的问题,学习课
文的论证方法。
3、体会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意
义,学习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预学检查
1.字音字形
汲取( ) 根深蒂( )固
孜( )孜不倦 锲( )而不舍
jí dì
zī qiè
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长久地坚持下去。恒,恒心。
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省事。
汲取: 吸取。 汲,从下往上打水。
持之以恒:
轻而易举:
根深蒂固:
2.词语
3.文体知识
议论文的三要素:
论点: 正确、鲜明 一般以陈述句的形式出现
论点 论据 论证
论据:一般分为 和 两大类
常见的论证方法有: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
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从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谈起?
关于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要素,为什么
到篇末才给出全部答案?
整体感知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生活中)
寻求第二种答案(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方法)
有赖于创造性思维 必需的要素
是否任何人都具备?是否存在富
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
任何人都有创造力
合作探究
(1)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用
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有什么作用?
(2)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
根据之一是什么?你打算怎样做一个富
有创造性的人?
(3)本文使用最多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找出相关语句,体会其作用。
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用了什
么论证方法论证?有什么作用?
创造性思维要素:
①有渊博的学识
②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
和意识。
③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进行论证。
举约翰·古登贝尔克和罗兰·布歇内尔的
事例,证明了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
如何运用知识的观点,使论证更具体,更有
说服力。
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
之一是什么?你打算怎样做一个富有创
造性的人?
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
一是,拥有创造力的留意自己的细小想法。
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结合生活实际来谈:
①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②不满足于一个答案,探求新思路,运用知识;
③一旦产生小的灵感,要锲而不舍地把它灵感。
本文使用最多的修辞手法是什么?找出
相关语句,体会其作用。
①文章开篇“你是怎么回答的呢?要是你选择的
是B……”“那么,D又怎样呢?这是唯一……”
②第4段段尾:“那么,创造性思维又有哪些
必需的要素呢?”
③第9段:“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
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
呢?”
可以引发读者思考,还起承接、过渡作用。
本文使用最多的修辞手法是设问。
1.根据拼音写汉字
根深dì( )固 zī zī( )不倦 jí( )取
qiè( )而不舍
2.对“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一句含义理解
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
根深蒂固。
B.因为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C.因为如果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
就会止步不前。
D.因为“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才会去寻求第二种答案,或
是寻求解决问题的其他途径和新的方法,这是激发创造性思维,成为具有
创造性的人的最基本因素。
3.不能说明“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的事例是( )
A.约翰·古登贝尔克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
制器组合起来,开发了一种新式机器。这就是印刷机和排版术。
B.罗兰布歇内尔用电视接受器做实验,发明了对战型乒乓球游戏。
C.牛顿因成熟的苹果掉在头上而发现了“万有引力”。
D.麦哲伦于1519年出海航行发现了南美洲,并证明了地球是球型的。
随堂检测
相关文档
- 八年级下语文课件列夫 托尔斯泰 (12021-10-2723页
-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四2021-10-2724页
-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小石潭记 (5)_鲁2021-10-2724页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四章整式2021-10-2724页
-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11-12021-10-2727页
- 八年级下语文课件最后一次演讲 (102021-10-2713页
-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节 运动的描2021-10-2724页
-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中国人失掉自信力2021-10-2730页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2021-10-2732页
-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醉翁亭记 (3)_鲁2021-10-27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