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3 MB
- 2021-10-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记承天寺夜游
2010年秋于带岭一中
授 课 : 曹 亮
学
前
热
身
他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他身行万里路,过无数穷
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识了
人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猜猜看: 他是谁?
古有一人:他学识广博,多才多艺,散文、
诗词、书画无一不精;
他的散文如行云流水, 代表了宋代的最高
成就,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诗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开豪放派新
风;他的书画为“宋四家”之首。
苏
轼
自由朗读课文, 读准下列字音。
解 ( ) 衣 遂 ( ) 至
未寝 ( ) 藻 ( )荇 ( )
相与 ( )
jiě suì
qǐn zǎo xìng
yǔ
放声朗读课文,划出朗读节奏。
1、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
2、记叙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
3、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运用了什么修辞
方法?有什么作用?从中可看出这幅月夜图
有什么特点?
4、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5、文中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记叙、描写、抒情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赏月的欣喜、贬谪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
记叙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
时 间 地 点 人 物 事 件 的
(起因)
承
天
寺
元丰六
年十月
十二日
(夜)
“我”
和张
怀民
夜
游
承
天
寺中 庭
月
色
优
美
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运用了什么
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从中可看出
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
绘 景 修 辞 作 用 特点
月色——
积水空明
竹柏——
藻荇交横
比 喻 生动形象
如临其境
皎洁、澄
清、透明
用三句话来总结一下这篇文章
第一句,雕刻大师罗丹说的:
“美,是到处都有的!”这
句话相当于文中哪一句?
何夜无月?何
处无竹柏?
第二句,苏轼告诉我们:
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
便是主人。这句话相当于
文中哪一句?
但少闲人如吾
两人者耳。
第三句,苏轼告诉我们,
要“胸中廓然无一物”。
这句话相当于文中哪一句?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月在古诗里给人的感觉就是温柔多情
的。要么是谦谦君子,要么是窈窕淑女;
要么象征着团圆,要么暗示着分离;给人
的感觉是一种淡淡的柔弱和清凉的味道。
而这正迎合了文人的雅兴和追求平淡的心
理,所以,文人学者们常借月亮来抒写自己
的情怀……
诗 中 月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苏轼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境未磨。——刘禹锡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袁枚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杜甫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
背诵《记承天寺夜游》
相关文档
-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82021-10-2730页
-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2021-10-2730页
-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过零丁洋》 (52021-10-2722页
- 八年级下语文课件致女儿的信 (4)_2021-10-2719页
-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测试2021-10-2717页
- 苏教版语文社戏教案2021-10-276页
-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五柳先生传 (9)_2021-10-2734页
- 苏教版语文八上第21课《苏州园林》2021-10-275页
- (山西专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题一书法2021-10-2724页
-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谈 读 书 (7)_2021-10-27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