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7 MB
- 2021-10-27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2课时 预防犯罪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王某及其同伙冯某在地铁站谎称钱包被盗
需要回家,通过微信转账的方式向他人借钱,
承诺回家就还钱,后将他人拉黑。2018年1月
30日,北京市东城区检察院以涉嫌诈骗罪将犯
罪嫌疑人王某提起公诉。为什么王某的行为是
犯罪行为?他会受到怎样的惩罚?
1.知识目标:知道犯罪的危害性,懂得不良行为
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2.能力目标:逐步形成分辨是非、辨别善恶的
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加强自身修养,增
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
目标导航
运用你的经验
教材52页
Ø 我国刑法对四百
多种犯罪行为分
别规定了刑罚。
查阅刑法,分析
图片中行为的性
质和应该承担的
法律责任。
(1)砸破汽车玻璃偷盗车
内物品构成盗窃罪,应受
到刑罚处罚。
(2)在食品生产过程中非法添加
食品添加剂,会对群众身体健康造
成危害,此种行为性质恶劣,属于
犯罪行为,应依法受到刑事追究,
造成严重后果的,直至判处死刑。
(3)为了逼对方还债而
绑架他人,限制他人人
身自由,构成非法拘禁
罪,应受刑罚处罚。
了解罪与罚
作用: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
益的有力武器。
刑法的作用和内容
内容: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
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u 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u 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u 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和刑
事违法性的必然法律后果。
相关链接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
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
探究与分享
教材53页
行为一: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违反
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行为二:殴打他人,导致其重伤甚至死亡的,
触犯了刑法,属于犯罪行为。
Ø 试对比分析上述行为。
Ø 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根据对比可知,行为一殴打他人造成轻微
伤害,对社会的危害性不大,情节轻微,属于一
般违法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行为
二殴打他人导致其重伤甚至死亡的,造成了严重
后果,对社会危害性很大,情节严重,属于犯罪
行为,触犯了刑罚,应受刑法处罚。
小偷小摸的行为和入室盗窃的行为。
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含义: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
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
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探究与分享
教材54页
在我国,广大人民警察处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
会稳定第一线,时常面临各种危险。社会生活中,
有的人法律意识淡薄,或者存在“法不责众”心理,
他们采用威胁恐吓、拳打脚踢,甚至驾车冲撞等方
式侵袭民警,严重危及民警人身安全,严重挑战国
家法律权威。《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规定:
“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受法律保护。”我国刑
法第277条规定,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
民警察的,从重处罚。
Ø 为什么要对暴力袭击人民警察的行为从重处罚?
刑罚的含义和种类
含义: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刑罚又称为刑
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
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
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种类: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
附加刑两大类。
刑罚
主刑 附加刑
管
制
拘
役
有
期
徒
刑
无
期
徒
刑
死
刑
罚
金
剥
夺
政
治
权
利
没
收
财
产
驱
逐
出
境
加强自我防范
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尽管
法律规定人到了一定年龄实行严重危害社会行为
才可能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年龄小实施
犯罪行为也不要紧。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
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
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
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相关链接
教材55页
探究与分享
Ø 陈某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
交损友——旷课——偷东西、打骂同学
等——偷窃财物等——拦路抢劫——被判刑。
陈某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在于其道德水平
低下,法治观念淡薄,自制力差,不能明辨
是非,不能抵制诱惑等。
u 预防犯罪,我们应该如何加强自我防范?
(1)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
罪危害,远离犯罪。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3)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
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
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拓展延伸
让我们远离不良行为
不良行为,如旷课、夜不归宿、辱骂他人,强
行索要财物、打架、赌博、偷窃等,严重影响我们
的学习和生活,污染校园的清新空气。让我们寻找
身边存在的不良行为,共同制定整改措施。
Ø 小组以多种形式展示搜集到的不良行为或相关案例。
Ø 针对不良行为制定整改措施,并填写在下表中。
不良行为 产生原因 整改措施
课堂小结
预防犯罪
了解罪与罚
加强自我防范
刑法的作用和内容
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刑罚的含义和种类
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杜绝不良行为,预防犯罪
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
课堂练习
1.周某犯受贿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
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犯滥用职权罪,被判处
有期徒刑七年;犯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被判处有
期徒刑四年;三罪并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
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上述判决中属于附
加刑的是( )
A.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有期
徒刑
B.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C.剥夺政治权利、罚金
D.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驱逐出境
√
2.(2016·四川广安)如图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 )
①我们的周围还存在不良诱惑
②青少年要学会自律和“慎独”,自觉抵制不
良诱惑
③要提高警惕性和分辨能力,预防违法犯罪
④中学生吸毒属于犯罪行为,抽烟酗酒属于一
般违法行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5名未成年人结伙持刀抢劫一名路人的手机和财物,
警方接到报警后多警联动,仅1个多小时便将5名嫌疑
人抓获。经警方连夜突击审讯,5名嫌疑人交代,因
为缺钱花,他们经常在当地结伙勒索、抢夺、抢劫他
人财物。据了解,这些孩子最大的15岁,最小的只有
13岁。春节期间,每人都得到了家人给的压岁钱,但
这些钱根本不够他们花,在花完所有压岁钱之后,他
们商量着结伙抢劫弄些钱花,没想到很快就落网了。
(1)材料中的未成年人是否应负刑事责任?理由是
什么?
材料中十四周岁以下的不必负刑事责任,十四周
岁以上的应负刑事责任。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
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
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
罪的,应当负刑事负责。
(2)请你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不少于
四点)
①社会不良文化对未成年人的侵害;②一些学
校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疏于管理,或教育方法
不当,造成这部分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出现厌
学、逃学、辍学等现象;③不良的家庭教育和
家庭环境;④未成年人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辨
别是非能力差,遇事易冲动,做事不计后果等。
相关文档
-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2021-10-2731页
-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2021-10-2720页
- 2020-2021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2021-10-276页
- 河南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2021-10-277页
- 河南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2021-10-2710页
- 2020-2021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2021-10-276页
-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2021-10-2719页
-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2021-10-274页
- 2020-2021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2021-10-277页
-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2021-10-27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