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6 MB
  • 2021-10-27 发布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父母的心》 (3)_苏教版(2016)

  • 3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三单元 十三 父母的心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把握文章故事情节。 2.学习本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作方法,分析小说 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重点) 3.体会作者“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的作品风格, 感悟父母对子女的崇高而无私的爱。(难点) 题目中的“父母”是文章的主人公;“心”既指送 孩子时善变的心理,又指父母对子女的眷爱之心,是这 篇文章的主题,也是线索,起到贯穿整个故事情节的作 用,在结构上也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小说家,获1968年 诺贝尔文学奖。其主要作品有《伊豆的舞女》《雪国》 《浅草的少男少女》《古都》等。 本文选自《川端康成作品集》,有删节。川端康 成1899年出生,1901年他的父亲去世,1902年他的母 亲去世。他成了孤儿后,只好寄居在体弱多病、双目 失明的祖父家中。不久,他的祖父也病逝。他从小没 有得到父母的关爱,因而特别渴望父母的爱。《父母 的心》这篇表现亲子之情的小小说就是他内心渴望父 爱与母爱的产物。 一波三折 一波三折指用复沓回旋的手法组织文章情节,造 成波澜曲折、扣人心弦的特殊效果。可从巧妙安排文 章的结构入手,准确、清楚地展现矛盾冲突,恰当地 运用抑扬结合、张弛交错、对比、反衬手法等方面展 开。 知识链接 一波三折的“三”,并非实指,而到底设置几个 “波折”好,这要根据事物发展和作者表达意图的需 要来决定。“折”,要折得合情合理,要顺其自然、 入情入理,让读者产生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觉, 方能做到引人入胜。而脱离生活,故弄玄虚的“波 折”,非但不能吸引读者,还会适得其反。 濑户(lài) 褴褛(lán lǚ) 吩咐(fù) 酬谢(chóu) 一模一样(mú) 羡慕(xiàn) 生难字 多音字 ①他模(mó)仿孙悟空真是有板有眼,简直一模(mú) 一样。 (mú)一模一样 (mó)模仿 模 (nán)难关 (nàn)灾难 难 多音字 当 dāng担当 dàng当铺 shù数字 shǔ数说 shuò数见不鲜 数 ②我们要勇于面对灾难(nàn),突破难(nán)关。 ①风度:人的举止姿态(多指美好的)。 ②褴褛:(衣服)破烂。 ③寒酸:形容简陋或过于俭朴显得不体面。 ④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嘱咐。 ⑤酬谢:用金钱、礼物等表示谢意。 ⑥无精打采:形容不高兴,不振作。 词语释义 ⑦失魂落魄:形容心神不定、非常惊慌的样子。 ⑧如数奉还:按照原来的或规定的数目还给人家。 如,依照,按照。 ⑨冷酷:(待人)冷淡苛刻。 近义词 词 无精打采 有气无力 同 都含有精神不振的意思。 异 侧重于思想和精神。 侧重于说话和行动 例 ①最近看到小明都是无精打采的样子,无论怎么问 他,他都不肯说出原因。 ②衣衫褴褛的老人有气无力地走在马路上,好像很 久没吃东西了。 1.(江苏无锡中考,T15)请简要说说第1段在全文中的 作用。 第一段以寥寥几笔便把“贵妇人”的形象勾勒得十 分鲜明,与下文“四十岁上下的男人”形成鲜明的对比, 也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 中考变式问 2.(湖南衡阳中考,T22)请简要分析第2段画线句中人 物描写的方法。 外貌描写。“衣衫褴褛”“寒酸”写出男人的家境 贫寒,境遇窘迫,表明这个男人的地位低下,生活艰难; “十分显眼”写出了他因贫困而格外引人注目。字里行 间透露出作者对“男人”的同情和怜悯之情。 3.(吉林中考,T23)如何理解“但是决不会把他们扔了” 这句话的含义? 没有豪言壮语,却也掷地有声,只因为有亲情的力量、 爱的力量,才有此效果。这句话表现了“父亲”对孩子们 的深切的爱,为下文写他们几次三番送、换孩子埋下伏笔。 4.(辽宁沈阳中考,T15)第6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人物 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语言、神态描写。“犹豫”的神态将他内心舍与不舍 的矛盾刻画出来,而他既没有同意,也没有反对,这为故 事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5.(辽宁沈阳中考,T16)请分析第8、9段中三个加点词的 表达效果。 “眼含热泪”“难割难舍”这两个词语表现了父母对 孩子的不舍与难过的心情,同时又为下文换儿子埋下伏笔。 “无精打采”既表明男人的内心十分痛苦,又表明他为即 将失去二儿子而感到难过。 6.请简要分析为什么财主夫人“除了答应也没别的办法了”。 一是看见那位妈妈失魂落魄的样子,除了答应也没有别 的办法了;二是那位妈妈提出的理由,表面上看似很可笑, 实质上却是为了孝顺父母,而孝顺父母是日本传统文化中的 精华。所以财主夫人不得不答应。 7.(山东东营中考,T14)探究第13段画线部分“事情到 这儿还没完”在文章结构方面的作用,写出你的发现。 “事情到这儿还没完”承上启下,再次激起波澜,吸 引读者的注意力。 8.(山东济宁中考,T17)简要概括“财主夫人”的形象 特点。 财主夫人长得美丽,是“风度极佳、引人注目”的高 贵妇人;当穷人夫妇每次换孩子时,她都能同意贫困父母 的要求;最后财主夫人决定送还孩子并表示酬谢。因此, 她是一个富有同情心,有着美好品质的人。 本文通过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 己任何一个孩子送给富人的故事,表现了天下父母对自己 子女的爱都是一样崇高而无私的。 本文的故事情节是如何逐步展开的? 文章围绕“送子”一事,按父母二人心态的变化,一 层一层地展开。一开场通过财主夫人与穷人衣着方面强烈 的对比,映衬出双方家庭背景的极大差距。通过女佣与父 亲的对话让读者清楚两个家庭具有互补性,给之后故事的 发展提供了条件。接着,理所当然的,财主夫人得到了孩 子,而贫穷的家庭得到了他们最需要的钱。 这时,故事情节峰回路转,一系列的调换让大家疑惑 这对父母究竟是怎样想的。最后,贫穷的父母做出了一个 让人意想不到的决定:一个孩子也不能送。同时也感动了 财主夫人,故事达到了高潮。几次“换子”的变化,都显 得合情合理,情节虽然一波三折,但读起来十分顺畅自然。 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怨。 故事最后尽管写“那一家六口终于又团聚了”,似 乎是一个喜剧的结尾,但仍然使读者为这一家六口担心, 他们能否度过这艰难的岁月呢?他们是不是真的会“一 家六口饿死在一起”呢?读者担心着主人公的命运,这 正是小说的艺术魅力所在;读者也会祝愿小说中父母那 浓浓的爱心能克服生活中的千难万险,让一家六口健康 而幸福地活着。 最温暖的一片阳光 李云迪 母亲真的老了,有点像孩子般缠人。她每天都会打 来电话。她耳朵有点背,电话里声音总是很大。其实她 也没什么事,只是问我是否安好。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 她就高兴地把电话挂掉。有时我忙,就会打断她的话, 我能听得出那边轻轻的叹息。但母亲还是在每天上午九 时左右打过来,正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 这一天,母亲又来电话,除了问好外,还告诉我她 去采了很多婆婆丁。母亲过去常用婆婆丁做蒸菜,婆婆 丁一定要野生的,最好在打春时没有开花前去采,这时 的最新鲜。小时候我很爱吃母亲做的这个菜。我有些担 心地告诉母亲,您都八十多岁了,千万不要去野外采野 菜了,我会不放心的。母亲答应得很痛快。 第二天正午时分,有人叩门,打开门见是母亲。她 脸上汗津津的,花白的头发也有些凌乱,我急忙把母亲 扶进屋内,埋怨她为什么不打电话告诉我。 可母亲不理我的不满,喜滋滋地取出她做的蒸菜, 看不出一丝倦意。我见她的手青筋暴露,手上有结痂的 血口子,一定是采野菜时留下的。她说,快吃吧,还温 和着呢。我怎么也想不到,母亲为了让我吃到她做的菜, 竟然沐着风雨去野外,顶着晨星点灶火,用一股爱焰把 菜做熟,搭乘公共汽车,颠簸几个小时,给我送来。在 世上,凡是有母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 母亲真的老了。眼前的事情她往往记不住,可过去 的事情却记得很清晰。 母亲也有青春,只是离今天很远。她曾把箱子里保存 的一条长裙拿给我看,告诉我她就是穿了这条长裙和父 亲在向日葵下相识的。那长裙还依旧如新,可裙子的主 人却被时光洗老,腰弯了,头发白了,白的像天上的一 片云。 母亲生在青川江边,长在稻花乡里。母亲居住的老屋 前有一条唱着歌的小溪,每当燕子呢喃着飞来的时候, 桃花就开了,开着开着,桃花就落了,花瓣落在溪水里 打着旋流远了,就像流远的岁月。 母亲居住的老屋前有一条唱着歌的小溪,每当燕子呢 喃着飞来的时候,桃花就开了,开着开着,桃花就落了, 花瓣落在溪水里打着旋流远了,就像流远的岁月。院子 里种着两棵杏树,每当圆润的青杏结满枝头的时候,不 等熟透,母亲就和小姐妹们采下来吃。那味道酸酸的, 就像那时辛酸的日子。母亲在艰苦的岁月中学会了很多 家务活,她有一手好针线,成家后很是勤俭。在那艰苦 的日子里,她用那根银针缝补着旧衣裳一样的破旧岁月。 父母感情很深,生活得很和睦。 父亲在知天命之年患了重病,离开了人世。母亲开始 独自生活。我担心她孤寂,执意把她接到身边来,可她 不肯,她说,她能自理,也不想给我们增加麻烦。我给 她请了保姆,可没几天就被她打发回去了。 忽然想起,有两天没有接到母亲的电话了。我急忙 打电话过去,多次无人接听,我有了不祥之感,乘夜车 就往家里赶。赶到家里时,见母亲躺在床上,额头敷着 毛巾。 邻居大婶告诉我,母亲发了两天烧,烧得严重时不断念 叨着我的名字。我守候在母亲的床边,两手紧攥着她那 像树枝一样干瘪的手。母亲问我,你知道我最希望的事 是什么吗?我摇摇头,她告诉我,最希望的事是让我永 远不会老,永远不得病,如果有可能,让她代替我老, 代替我生病,她也乐意;就是走了,也不想扰动我,一 个人悄悄去找我的父亲。 我听着,心被刺痛,泪如泉涌。我把脸紧紧贴在母亲的 手上,整个人似乎已经融化了。 往后的日子里,每天上午九时左右,也就是太阳升 在头顶的时候,我都先把电话打给母亲,问候她是否安 好。我还会幸福地眯着眼睛,虔诚地半张着嘴,侧着耳 朵凝神听母亲讲着过去的故事。这个时候,我真的很温 暖。母亲就是给我温暖的那一缕阳光…… (选文有删改) 课文中的“有一位四十岁上下的男人,他衣衫褴褛, 那副寒酸相在人群中也十分显眼”和本文中的“她脸上汗 津津的,花白的头发也有些凌乱”都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 有什么作用? 且读且思 【提示】都运用了外貌描写的描写方法。课文中, “衣衫褴褛”“寒酸”写出了这个男人家境贫寒,处境窘 迫;“十分显眼”更写出了这个男人因为贫穷而格外引人 注目,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他的同情与怜悯。本文中, 运用外貌描写,写出了母亲着急赶来给作者送蒸菜时的样 子,表现了母亲对作者的无微不至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