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3 MB
- 2021-11-0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阳关雪
--余秋雨
题解
阳关雪〉,描写作者在严寒风雪的冬季寻访「阳关遗址」的经过与心
情。
阳,古代「山南水北」谓之阳
阳关:
1.甘肃省敦煌市西南七十里
2.西汉时曾设置关隘,因位于玉门关之阳而得名
3.是古代中原出西域必经之地。
〈阳关雪〉:
一指在雪中寻访「阳关遗址」;
二指「阳关遗址」所代表的历史文化, 如大雪般积压人心,让人产生
沉重苦涩之感
作者简介
余秋雨,当代中国文化史学者,文学家,散文家,
作家,我国当代著名艺术理论家。
著有系列散文集《文化苦旅》、《山居笔记》、
《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
《摩挲大地》、《寻觅中华》等,文化通史《问
学余秋雨》,长篇记忆文学《借我一生》、《我
等不到了》等,学术专著《戏剧理论史稿》、
《戏剧审美心理学》、《中国戏剧文化史述》、
《艺术创造工程》、《中国戏剧史》、《艺术创
造论》、《观众心理学》等。
余秋雨及其书法展示
《文化苦旅》介绍
选自《文化苦旅》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先生的代表作,书主要
是以余秋雨先生在全国各地的文化之地的
游览过程为线索,思想非常深刻,语言也
极有震撼力,揭示了中国文化巨大的内涵,
其中对人性的拷问也极为深刻。整本书向
读者展示了余秋雨先生渊博的文学和史学
功底,以及书中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
表现力,该书也为当代散文领域提供了崭
新的范例。
写作背景
〈阳关雪〉是作者从人文山水中引发对历史文化
思考的作品。
描写他在敦煌一带游历,寻访「阳关遗址」时的
见闻感受,与〈道士塔〉、 〈莫高窟〉、 〈沙
原隐泉〉等篇可视为一个独立的小单元。
好词赏析
永不漫漶huan:永远都模糊不可辨
别。
显赫:权势、声名盛大,气势宏伟。
乖戾li:悖谬;不合情理。
镌刻 :雕刻
段落大意
主线:踏雪寻阳关
结构:前后照应
【1~3段】叙述文人与文化具有魔力,
透过理性阐释,使自己的旅程具有说
服力。
【4】說明自己衝著〈渭城曲〉而來,
老者的勸說,不能動搖他的決心。
此段是全文第一個過渡,用以鋪陳實
地踏訪過程
【5~12段】描写走过沙漠、古战场坟堆,到阳关
古址的艰辛历程。
【13段】从「这是一个俯瞰四野的制高点」一段,
是全文核心,真实而直接的介绍吸引他跋涉而
来的阳关。
【 14段】「王维实在是温厚到了极点」一段,是
作者安排的第二个过渡。
【15~19段】「这便是唐人风范」,再度引发议
论,呼应开头几段的观点。
【20段】以短句作结,「怕还要下雪」呼应题旨
与当时情景,令人彷彿感受了那分沉重与冷意。
艺术构思
题为“阳关雪”但「雪」非主体,主体是「阳关」
作者要传达的意旨,在于历史上文人与文学的地
位命运。他先不写阳关,而从「中国古代,一为
文人,便无足观」写起。
接着扣住「镌刻山河,雕镂人心」谈论今人的历
史文化情结,「焦渴地企盼着对诗境实地的踏
访」。
以「阳关」的坍塌,对照文学的不朽,形成强烈
对比,与生动辉映。
主旨
〈阳关雪〉以寻访「阳关」为中心,开展出历史
时空的叙述与思考。
作者身处苍茫凄迷氛围中,因此感受到的是一趟
「苦旅」。
文章对古代文人的坎坷际遇有所了解,进而思考
人与自然、文化的关系。作者观察细腻且感受深
刻,实为旅行文学佳构。
深究鉴赏
开篇先说起古代文人的「无足观」,认为文官之显赫在「官」而不在
「文」,然写作的诗文却可以千古留芳。不经意的起笔,是本文的题旨,
为后面的论述埋下了伏笔。
从白帝城、黄鹤楼、寒山寺写起,阐述历代文人「把偌大一个世界的
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顺势引出王维著名的〈渭城曲〉,
将话题转入正题。
作者一意要尋訪遺址的決心,再大的風雪也阻止不了,文化的魔力有
了生動的點化。
在沙漠裡行走,看見古戰場遺留下的墳堆。作者展開想像,開始在歷
史時空裡翱翔。
他用深情錘鍊的語言描述昔日鐵馬金戈的殺敵場景,還有戰爭帶給人
民的災難,眼前的自然景物、悠久綿長的歷史,以及自己面對歷史、山
河變遷的感觸,都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诗句采集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评析】
这是一首送别的名曲。
首二句点明送别时令、地点、景物;
为送别创造愁郁的气氛。
三、四句写惜别;写频频劝酒,依依
离情
渭城曲
问题解析----问题一
1、从第五自然段的相关信息概括
出唐人风范的特点是什么?
问题解析----问题二
答案:
品读感悟
作者在这里婉转地写出了战争、写出了封建统
治阶级的轻视对自信的风采的黯然,对本该傲
立于世的中国文化的摧残。“阳关的风雪,竟
愈见凄迷”,凄迷的何止是阳关的风雪,更是
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曾经壮美,曾经辉煌,
却倒在了历史长河的大雪中。想想阿房宫,圆
明园,莫高窟……战火、轻视带来了什么?读
到这儿我们无疑会深刻地感受到中国文化所经
历的苦难历程,中国文人所独有的悲剧性命运,
这不禁促使我们反身自问,文明是什么?文化
是什么?我们在哪里遗落?又怎样才能找回。
相关文档
-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五柳先生传 (20)_2021-11-0123页
-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七律 长征》 (2021-11-0127页
-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雷电颂 (20)_鲁教2021-11-0123页
-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诗词曲五首 酬乐2021-11-016页
-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湖心亭看雪》 (2021-11-0118页
-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老山界》 (15)2021-11-0122页
-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泊秦淮》 (2)_2021-11-019页
-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一着惊海天—目2021-11-0113页
-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诗五首 己亥杂诗2021-11-019页
-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云南的歌会 (14)_2021-11-014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