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3.55 KB
  • 2021-11-01 发布

2020-2021学年湖南株洲八年级上语文月考试卷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2021学年湖南株洲八年级上语文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 ‎1. 下列句子中画线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句是(        ) ‎ A.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qiǎo)首而望、屏(bǐn)息敛声的一刹那。‎ B.口令声中,辽宁舰官兵娴(xián)熟地操纵(zòng)着航空母舰。‎ C.我已歼(jiān)灭及击溃(kuì)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 D.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qiān)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lài)而消失。‎ ‎ ‎ ‎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 A.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剑,“哧”地播进碧波之中。‎ B.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催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匮退。‎ C.铭记历史、面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誓言,章显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 D.中国第一位成功着舰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风采,定格在人们的镜头里,镌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 ‎ ‎ ‎3.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在传承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要立志报效祖国。‎ ‎①还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追求 ‎②无论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大义 ‎③修身立德强调的从来不只是在私人领域做到“独善其身”‎ ‎④抑或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推己及人 A.②①④③ 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 D.③④①②‎ ‎ ‎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是否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前提条件。‎ B.实事求是地回答问题,代表的是一种做事态度,而这种态度可以让你更接近成功。‎ C.多所学校举行世界环境日教育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学习环保知识和环保意识。‎ D.学校既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求知的方法,打开观察社会、眺望世界。‎ ‎ ‎ ‎5.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分别叫作首联、颈联、颔联和尾联,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B.消息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几个部分,其中标题、导语、主体必不可少,其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 C.《三峡》节选自《水经注校正》,《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书中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 D.新闻特写是截取新闻事件、新闻人物在特定场合中的“片段”“剖面”或者细节,做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的一种新闻体裁。‎ 二、默写题 ‎ ‎ ‎ 按原文默写。 ‎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 ‎ ‎ ‎(2)东皋薄暮望,_______________。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 ‎ ‎(3)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4)西部有大美,罗布淖尔戈壁浩瀚无边,荒凉苍茫,夕阳像勒勒车的轮子,灿烂热烈,那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壮美景象,让我们惊叹不已。(王维《使至塞上》)‎ 三、综合读写 ‎ ‎ ‎ 岁月的年轮沉淀了斑驳的痕迹,冲天的狼烟留下了悲壮的回声。回顾中国十四年的抗战历史,我们不由感慨万千。你校准备开展以“铭记历史,开创未来”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请你也来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 ‎(1)“铭记历史,开创未来”请用楷体将本次活动主题抄写一遍。 ‎ ‎ ‎ ‎(2)我国以立法形式确定了下图4个国家级纪念日,请你选择其中一个,写一则宣传标语。 ‎ 日期 国家级纪念日 ‎9月3日 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9月30日 中国烈士纪念日 ‎12月4日 中国国家宪法日 ‎12月13日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 ‎ ‎(3)‎ 第13页 共14页 ◎ 第14页 共14页 小明同学参加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后,非常气愤地发了一条微博:“一定要让侵略者血债血偿!”如果请你在小明的微博下留言劝说他,你将怎么说?‎ ‎ ‎ ‎(4)2020年12月13日是第七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学校定于周五(12月11日)10:00举行默哀仪式,向南京大屠杀中的遇难的同胞表示真挚悼念,要求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在10:00听到警报时,就地默哀1分钟。请你以校团委的名义拟写一则通知,提醒大家注意。(温馨提示:注意按照“通知”的格式要求作答)‎ 四、现代文阅读 ‎ ‎ ‎ ‎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古人如何让食物变得“有滋有味”?‎ 倪方六 中国传统的美食文化源远流长,美食离不开色、香、味。殷商时期,人们已开始用酸酸的青梅来除异味;秦汉时期,人工调味品特别是酱和醋已广泛使用;唐宋时期,外来的“辣味”成为餐桌新宠。‎ 盐,大概是人类最早发现的调味品,是菜就离不开盐,盐因此有“百味之王”的美称。但盐作为基础通用调味品并不是万能的,如遇到腥膻味食材,盐便起不了多大作用。除盐之外,中国人最早使用的一种调味品是梅子。‎ 从文献记载来看,现代烹饪中使用的大多数调味品,先秦时均已使用,如花椒、桂皮、姜、葱、芥、薤、韭等都上了中国人的餐桌。《礼记·内则》即称:“脍,春用葱,秋用芥。豚,春用韭,秋用蓼。脂用葱,膏用薤,三牲用藙,和用醯,兽用梅。”可见,先秦时,对以辛香为主的各种天然调味品的开发和使用,掀起了中国美食史上的第一波“滋味”革命。‎ 然而,在今天看来再寻常不过的调味品可不是当年先秦普通人可以享用的。直到秦汉时期,人工调味品特别是酱、醋的发明和广泛使用,才真正使寻常百姓也可以吃得有滋有味了。秦汉时发明的人工调味品主要有用大豆、面为原料制造出来的酱、清酱(酱油)及豆豉一类,一经发明,便带来又一波“滋味”革命:以前不好吃、无法吃的食物,因有酱而能吃、好吃;而且,经酱调制后菜肴还好看,美食因此有了“色、香、味俱全”的烹饪要求,中国人的饮食中从此离不开酱系列。‎ 在五味中,古人认为“甜味”最美,故有“甜美”一词。古人用什么调味品让菜肴变得甜美?早期主要有饴、蜜、蔗浆等,到宋代时,现在常用的红糖、白糖已能生产,而且质量上乘。在甜味调料中,“饴”使用最早。饴,即麦芽糖,现在仍有制作。饴的生产,应该在殷商时已出现,到西周时已是常见调味品和食品。《诗经·大雅》里的《緜》篇中,便提到了“饴”:“周原膴膴,堇荼如饴。”意思是,周原土地肥沃,长出来的苦菜像麦芽糖一样甜。‎ 先秦人最离不了的辛辣味调味品应该是生姜,时人吃饭时多少都要来点,即《论语·乡党》中所谓“不撤姜食,不多食”。在烹制牛肉等菜肴时,也总少不了生姜,且常与椒、桂一起使用。据东汉张衡《七辨》,汉代人制作肉类食物,便是“芳以姜椒,拂以桂兰”。‎ 胡椒原产印度西海岸,大概在明朝时引种中国,之前一直靠从中亚、南亚一带进口。胡椒的价值赛黄金,宋人陶谷《清异录·药谱》中便称胡椒为“金丸使者”。而黄金常见,胡椒难买。唐宋时,家里有胡椒是地位和财富的象征。有一件事可以说明胡椒的特殊地位。据《新唐书·元载传》,曾官至丞相的唐朝大贪官元载被朝廷抄家时,竟然抄出了胡椒八百石。明代爱国名臣于谦为此大发议论,其在《无题》诗中称:“胡椒八百斛,千载遗腥臊。”‎ 在“外来风味”中,明清以后能对中国饮食产生革命性影响的是“辣味”——辣椒的味道。辣椒原产美洲,在被西班牙香料商发现后移种欧亚,明代后期,辣椒被当作观赏花卉引种中国。讲究口味的中国人很快发现了辣椒的食用价值,尤其是一向嗜辛辣的四川、湖南等地,一改对花椒、生姜的依赖,恋上了辣椒,“无姜不食”变成了“无辣椒不食”。从此,“辣味”成川菜、湘菜等菜系的主打味道。‎ ‎ ‎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概最早在唐朝,人们有可能品尝到胡椒的味道。‎ B.中国传统美食文化讲究“色、香、味”俱全。‎ C.“辣椒”是被当作观赏花卉于明代后期引种来中国的。‎ D.秦汉时期,人工调味品特别是酱和醋已广泛使用。‎ ‎ ‎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所有的先秦人最离不了的辛辣味调味品是生姜,吃饭时多少需要来点。‎ B.盐是人类最早发现的调味品,除盐之外,中国人最早使用的调味品是梅子。‎ C.明朝后期,四川、湖南等地,由“无姜不食”变成了“无胡椒不食”。‎ D.在今天看来再寻常不过的调味品,当年的先秦普通人是不可以享用的。‎ ‎ ‎ ‎(3)请根据上文有关“滋味”的相关知识,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 链接材料:五味入胃,各有它所喜的脏腑,即“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由于五味归于五脏,而五味之性各有所偏,偏则容易致病,故必有所禁。如辛味善走气分,多食则能耗气,故气病不宜多食辛味。咸味善走血分,但多食则血行凝涩,故血病不宜多食咸味。‎ ‎①如果奶奶患有高血压病,应该少吃哪一味的食物? ②请你结合原文挑选一种味道,简单讲述一下它的来源。‎ ‎ ‎ ‎ ‎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        浓浓麦香情 东方天际的一点亮还没有出来,父亲已经窸窸索索起床了。母亲朦胧中翻个身,眼睛都没睁开:“早起来干啥?”父亲回一句:“睡不着!”‎ 村子还睡着。‎ 昨天一个晌午,田里就变得苍黄。父亲站在村口,嗅觉因了眼前的朦胧而异常灵敏。在微明的清光里,田野里成熟的麦香浓郁醇厚,让父亲突然感觉胸腔里满满的。‎ 十八岁那年,饥荒逼迫着他走向离村子十几里远的河滩寻找野菜。一阵风带来一丝久违的麦香!父亲拔腿向前跑去。只见一小撮麦子,长在河滩里!那个晚上,弟弟妹妹们躺在被窝里,一人几根麦穗,咀嚼了大半夜。‎ 如今六十五岁的父亲,想起那撮麦穗,胸腔里那满满的东西溢出来,润湿了松弛的脸。‎ 父亲在地头蹲下,拿出儿子给他的纸烟抽起来。父亲很少抽烟,只是最近几个月,抽得特别凶。‎ 第13页 共14页 ◎ 第14页 共14页 儿子,是个好儿子。村里人都羡慕父亲。有几个做儿子的会花十几万元在城里买一套房子送给老父亲呢,儿子是十里八村独一个。‎ 父亲不喜欢弯腰割麦,他蹲着。身子跟麦棵子一般高,麦穗就在他的鼻尖前方,浓浓的成熟的气息把鼻腔灌得满满的,父亲忍不住打了一个香香的喷嚏。左手满满握着干爽的麦秆,右手轻轻握着熟稔的镰刀,一镰一镰,“嚓嚓嚓……”六十五岁的父亲割得缓慢而富有韵律,不像在忙麦收,倒像在享受。‎ 割了两个钟头,身后躺下的麦子整整齐齐地码在草绳上。父亲回头看看,把镰刀插进地里,开始捆麦。不一会,身后就有了一溜一般大小的麦个子。‎ 太阳升高了,他站起身,眯着眼向河对岸望去。那里一片炫目的苍黄,苍黄的成熟的麦子挺起丰满的胸膛,骄傲地站成一片金色的海洋,让他想起村里四十年前的大丰收。他带着队上的小伙子们,一个晌午,就把河滩里十几亩麦子收割完了。对岸也有一队收麦的人,队伍里的母亲,正是被那时的父亲吸引了。‎ 此时,父亲突然冲动地脱下了上衣,光着膀子加快了镰刀的挥舞。干爽的麦子在镰刀和手臂间舞蹈,整整齐齐地倒在新鲜白亮的麦茬上,而汗珠,也在父亲的后背和脸上欢快地流淌。成熟的麦腥味和着干燥的土腥味,田里的气息更浓了……‎ 母亲送午饭来了,“你咋像个小青年啦!今天你是发疯了么!”母亲的嗔怪里含着欢喜,父亲这几个月,从来没有这么酣畅过。她似乎又看到了当年公社里那个“割麦突击手”的影子。‎ 父亲拿几个麦个子,做成一个舒服的麦床躺下:“以后,再光膀子就没机会了。你说到了城里住,六月里不割麦,不流汗,忙种还过个啥劲?要那样,我们住城里,不是等死吗?”‎ 母亲恼了:“你个榆木疙瘩。儿子孝顺你,你不知道好歹,难道你儿子给你买了房子,就是接你去等死的?你个老不死!”骂完了的母亲哈哈笑了。父亲也跟着“嘿嘿”笑。‎ 午后,母亲没有听从父亲的催促回家,她想最后捆一次麦子;父亲在麦床上满满地睡了一觉,本来半天割完的麦子,直到天黑透,才把最后几垄放倒。他们直起腰,站在地头,默默地看着自家的麦田。也许,还望着所有的麦田。‎ 昏黄的月亮升了起来。‎ ‎“还是跟儿子再说说吧,好不?”在父亲商量的口气里,母亲听出了乞求和难过。 ‎ 要是前些日子,她早就要骂死老头子了。今天,在月光下凝视着麦田的母亲没有反驳,轻轻地应一声:“嗯。”‎ 夜,有了凉意。父亲和母亲,一前一后,在清亮的月光里走着,在浓浓的麦香里走着……‎ ‎        (选自《百年百部微型小说经典》,有删改)‎ ‎ ‎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父亲最近几个月抽烟很凶,是因为儿子叫他进城,他害怕自己不适应城里的生活。‎ B.小说以时间为顺序,叙述了父亲一天的劳动,中间插叙了父亲年轻时的经历。‎ C.小说与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一样,都表达了对土地的一片赤诚之爱。‎ D.开头用“村子还睡着”,与父亲“睡不着”形成对比,突出父亲内心的不平静。‎ ‎ ‎ ‎(2)作者写母亲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 ‎ ‎(3)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 苍黄的成熟的麦子挺起丰满的胸膛,骄傲地站成一片金色的海洋。(赏析句子)‎ ‎ ‎ ‎(4)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题目“浓浓麦香情”蕴含着父亲哪些情感。‎ 五、名著阅读 ‎ ‎ ‎ ‎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A.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毛泽东,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霎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我第二次看见他是傍晚的时候,毛泽东光着头在街上走,一边和两个年轻的农民谈着话,一边认真地在做着手势。我起先认不出是他,后来等到别人指出才知道。南京虽然悬赏二十五万元要他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旁的行人一起在走。‎ B.关于毛泽东,我可以单独写一本书。我跟他谈了许多夜晚,谈到各种广泛的问题,我也从士兵和共产党员那里听到关于他的许多故事。我同他谈话后写的访问记录就有大约两万字。他幼年和青年时代的情形,他怎样成为国民党和国民革命的一个领袖,为什么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红军怎样成长壮大起来,他统统告诉了我。他向我介绍了长征到西北的情形,并且写了一首关于长征的旧诗给我。他又告诉我许多其他著名的红军战士的故事,从朱德一直到那个把藏有苏维埃政府档案的两只铁质文件箱背在肩上走了长征全程的青年。‎ C.在我看来,毛泽东是一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甚至在说到自己的时候和苏维埃的缺点的时候他也笑得厉害——但是这种孩子气的笑,丝毫也不会动摇他内心对他目标的信念。他说话平易,生活俭朴,有些人可能以为他有点粗俗。然而他把天真质朴的奇怪品质同锐利的机智和老练的世故结合了起来。‎ D.我想我第一次的印象——主要是天生精明这一点——大概是不错的。然而毛泽东还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地研究,他有演讲和写作的才能,记忆力异乎常人,专心致志的能力不同寻常,个人习惯和外表落拓不羁,但是对于工作却事无巨细都一丝不苟,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许多日本人都认为他是中国现有的最有才干的战略家,这是令人很感到兴趣的事。‎ ‎ ‎ ‎(1)下列对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斯诺除了带着一封给毛泽东的介绍信外,没有其他让自己感到放心的东西,但他还是愿意前去探明事情的真相,哪怕牺牲生命。‎ B.怀着对有关中国红军、苏维埃和共产主义运动等很多问题进行探寻的愿望,斯诺踏上了寻求令人满意的答案之路。‎ C.斯诺是从南京出发开始这次采访活动的,他的第一个目的地是西安,计划从那里向北走,进入位于大西北中心的最终的目的地。‎ D.同中国充满折中妥协的历史比较,红军战士顽强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红军从整体来说那么无敌,深深地吸引了斯诺。‎ ‎ ‎ ‎(2)斯诺初次见到毛泽东,觉得毛泽东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选段内容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 六、文言文阅读 ‎ ‎ 第13页 共14页 ◎ 第14页 共14页 ‎ ‎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 ‎(1)对下面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 A.①晴初霜旦(旦:早晨) ②素湍绿潭(湍:急流)‎ B.①略无阙处(阙:空隙) ②沿溯阻绝(绝:阻断)‎ C.①林寒涧肃(肃:严肃) ②良多趣味(良:实在)‎ D.①清荣峻茂(荣:茂盛) ②夏水襄陵(襄:漫上)‎ ‎ ‎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 ‎(3)三峡里季节不同,特点不同,试概括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分别有什么特点。‎ ‎ ‎ ‎ ‎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许智藏 许智藏,高阳人也。祖道幼,尝以母疾,遂览医方‎​‎‎①‎,因而究极‎​‎‎②‎,世号名医。诫其诸子曰为人子者尝膳视‎​‎‎③‎药不知方术岂谓孝乎?由是世相传授。仕梁,官至员外散骑侍郎。父景,武陵王谘议参军。智藏少以医术自达,仕陈为散骑侍郎。及陈灭,高祖以为员外散骑侍郎,使诣扬州。会秦孝王俊有疾,上驰召之。俊夜中梦其亡妃崔氏泣曰:“本来相迎,比闻许智藏将至,其人若到,当必相苦,为之奈何?”明夜,俊又梦崔氏曰:“妾得计矣,当入灵府中以避之。”及智藏至,为俊诊脉,曰:“疾已入心,郎当发巘‎​‎‎④‎,不可救也。”果如言,俊数日而薨。上奇其妙,赍‎​‎‎⑤‎物百段。炀帝即位,智藏时致仕于家,帝每有所苦‎​‎‎⑥‎,辄令中使就询访,或以蒐‎​‎‎⑦‎迎入殿,扶登御床。智藏为方奏之,用无不效。年八十,卒于家。‎ ‎(选文有改动)‎ ‎【注】①医方:医书。②究极:深入研究。③视:审视。④巘:癫痫。⑤赍(jī):把东西送给人。⑥苦:身体不适。⑦蒐:车。‎ ‎ ‎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诫其诸子曰/为人子者尝/膳视药不知/方术/岂谓孝乎?‎ B.诫其诸子/曰为人子者/尝膳视药不知/方术/岂谓孝乎?‎ C.诫其诸子/曰为人子者/尝膳视药/不知方术/岂谓孝乎?‎ D.诫其诸子曰/为人子者/尝膳视药/不知方术/岂谓孝乎?‎ ‎ ‎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及陈灭,高祖以为员外散骑侍郎,使诣扬州。‎ ‎ ‎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隋炀帝赞叹许智藏的医术高明,每次有不适就找他看病,许智藏开的处方没有不见效的。‎ B.许智藏自幼聪慧,曾因母亲患病而研究医书,因而对医术有深入研究,世人称他为名医。‎ C.皇上奖赏给了许智藏一百段织物,是因为他的医术精妙,曾经治好了秦孝王杨俊的疾病。‎ D.许智藏任员外散骑侍郎时,秦孝王杨俊患病,皇上派人去传唤他,恰逢他要出使到扬州。‎ 七、古诗词鉴赏 ‎ ‎ ‎ ‎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太原早秋 ‎[唐]李白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①‎流。‎ 霜威‎​‎‎②‎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③‎,无日不悠悠。‎ ‎【注】①“大火”指星名,二十八星宿之一,也就是“心宿星”,居于正南。②威:威力、威风。③汾水:汾河。黄河第二大支流,发源于山西宁武管涔山,流经山西中部、南部入黄河。‎ ‎ ‎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颈联形式上相对,意义上层层递进,转入对边关国事的挂念、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梦绕边城月”写的是梦境,含蓄地写出诗人正处在异域他乡。‎ B.首联借自然景物含蓄地表明了季节,“众芳歇”是说光阴逝去,花草凋零,“大火流”表明时至七月,天气逐渐转凉。‎ C.前人评价本诗“建举之至,行气如虹”,说明诗人虽然心绪不高,但此诗格调自高,带有边塞的雄健之气。‎ D.颔联中的“早”“秋”两字巧妙点题,“霜威”在此处指秋霜很浓,这里直接描写了太原早秋的自然景象。‎ ‎ ‎ ‎(2)本诗尾联颇受称道,尤其“悠悠”二字更佳,请赏析其妙处。‎ 八、写作 ‎ ‎ 第13页 共14页 ◎ 第14页 共14页 ‎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位母亲拽回了准备闯红灯的女儿并严厉地批评了她;一个肉铺老板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卖良心肉、用公平秤;一名装修师傅时隔半月,又特地赶到客户家里补上忘掉的一颗螺丝钉……其实,在我们心目中,每个人最贵的东西都不一样,你心中的是什么呢?‎ 请以《人生最贵的是_______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文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④不得抄袭套作。‎ 第13页 共14页 ◎ 第14页 共14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0-2021学年湖南株洲八年级上语文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1.‎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国行常祭,见直烷界和平(钟声)‎ 人民解明军轮万底军胜利康作长江(毛泽东)‎ ‎“飞天”凌空—验流展姑娘短伟夺魁北(术浩然、樊云芳)‎ 一着惊都环—斯真击我硝航毛舰载务师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蔡年迟、蒲海洋)‎ 易误射子见字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国行常祭,见直烷界和平(钟声)‎ 我三十表大病胜其南球长江(毛泽东)‎ ‎“飞天”凌空—验流展姑娘短伟夺魁北(术浩然、樊云芳)‎ 一着惊都环—斯真击我硝航毛舰载务师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蔡年迟、蒲海洋)‎ 常三易实字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3.‎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句常排够 句根衔惯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4.‎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病常辨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5.‎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三峡(郦道体)‎ 文都指识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二、默写题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黄鹤水(崔颢)‎ 使至塞射(王维)‎ 野望(王绩)‎ 渡荆门验流(李白)‎ 名篇较句默绕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三、综合读写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宣水使语 委射劝加 拟写水使性短文 汉根临亮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第13页 共14页 ◎ 第14页 共14页 四、现代文阅读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说明文内于理解落分析 筛选于息,技女钙点(说明文)‎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分析作射写作意面 记叙文内体理克与分析 分析文根中人物助感 赏析使香语言 小根阅迹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五、名著阅读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红星根耀中国有 情使内之 名著都接形象 课内表著烧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六、文言文阅读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三峡(郦道体)‎ 筛选使钱,归纳式点(文言六)‎ 文验极译 课内根冬文阅读 文因优词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文言文内验他解与分析 文验极译 文水因句 课外因言文优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七、古诗词鉴赏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古都特曲于容氨解与分析 品味语常(见字)‎ 诗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八、写作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半因斯作文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第13页 共14页 ◎ 第14页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