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4 MB
- 2021-11-0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对外开放的新局面》
教学模式介绍:
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情感预热,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希望参与体验,在合作互动中润物无声,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
体验式教学的课程环节:
创设情境或事件(激情阶段)—— 明确过程与目标(体验阶段)—— 成果展示与评价(导行阶段)
设计思路说明:
本课的主要内容分为两个子目,一是“对外开放的窗口”,二是“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逐一进行讲解,以整体宏观的角度让学生去感知教材,最大限度地去调动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本单元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本课重点讲述改革开放中对该开放的内容。对外开放这一节是连接中国经济从“左”倾到找到正确道路的一条线,也是连接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一条线,更是我们今天发展经济的一条主线,学生掌握好这一节可以把“古”今中外中国的经济连接起来。对外开放格局的新局面使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也是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所以本课的地位非常重要。探究对外开放不仅是非常有益的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全球意识,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不仅理解政策的必要性,更能体会历史为现实提供借鉴的规律,明确以史为鉴,珍惜现在的价值观念,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教材分析
7
本课是岳麓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的内容,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对外开放的窗口----经济特区的建立;二是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沿海城市的开放、海南特区的建立、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本课涉及到了历史、地理经济常识等内容,综合性强。教学时依据课标要求并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进一步细化教学。正是由于进行了改革开放,我们的国家才能在短短的三十多年里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地位大幅度提高,这必将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了解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2.掌握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以深圳等经济特区所取得的成就,来说明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完全正确的,使学生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说明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比较近现代对外开放的异同,增强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
2.认识到对外开放是中国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全球化时代的要求,树立对外开放的观念和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的格局的形成。
【教学难点】
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课前准备
1.教师搜集资料,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或事件(激情阶段)
7
雄安新区
新华社北京2017年4月1日电: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深圳经济特区和浦东开发区取得了怎样的效果?他们开发的成功对设立雄安新区有何指导意义?教师引入第14课《对外开放的新局面》 ,来了解这段历史。
二、明确过程与目标(体验阶段)
(一)对外开放的窗口
改革开放前的深圳 改革开放后的深圳
教师展示图片:改革开放前的深圳和改革开放后的深圳。
教师讲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80年,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开始筹建,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1.根据材料,教师讲述: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材料:“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邓小平
世界经济正在向全球化、集团化方向发展,任何国家孤立于世界经济之外,都不可能获得发展。旧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对外开放是时代的潮流,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2.经济特区的建立
史料1 1979年4月邓小平首次提出要开办“出口特区”,后于1980年3月,“出口特区”改名为“经济特区”,并在深圳加以实施。按其实质,经济特区也是世界自由港区的主要形式之一。
7
史料2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三市和福建省的厦门市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这四个出口特区改称为经济特区。截至目前中国大陆地区共有7个经济特区。中国经济特区诞生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成长于90年代。经济特区的设置标志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发展。
教师提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开对外开放的步伐,最早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是哪四个?其中对外开放的“窗口”是哪儿?
学生回答: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窗口”是深圳。
3.建立经济特区的作用
史料1 经济特区是体制改革的试验场。1985年,邓小平同志指出:深圳是个试验,经济特区还是一个试验,“我们的整个开放政策也是一个试验,从世界的角度来讲,也是一个大试验。”在邓小平同志眼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办经济特区就是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杀出一条血路来”。这不仅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是一大创举,而且在世界经济性特区发展史上也是一个新的贡献。
史料2 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基地。1984年,邓小平同志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教师提问:建立经济特区的重大意义有哪些?
教师提示: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
(1)可以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
(2)可以利用外商销售渠道,适应国际市场需要和惯例,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
(3)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了解世界经济信息。
(4)有利于学习现代经营管理经验,培养管理人才。
(5)可以扩大我们走向世界的通道,开辟世界了解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窗口。
(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图片展示:
7
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
教师讲述:对外扩大开放的基本情况。
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85年,中国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随后又把经济开放区扩展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
教师提问:在此之后,我国对外开放的脚步还没有停歇,后面还有哪些措施?
学生回答:1988年,海南岛经济特区建立;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起来;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向纵深推进,包括沿江城市和陆地边境城市和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教师提问: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按时间顺序)
学生回答: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是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相结合。
图片展示:
7
教师总结:中国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的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相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三、成果展示与评价(导行阶段)
(一)出示材料并讨论
史料1 中国对外开放大体经历了六个阶段,从试办经济特区,到开放沿海开放城市,扩大开放领域到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到沿江、沿边、扩大内陆省会城市,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史料2 对外开放的过程。
教师:中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学生: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教师: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和新时期的对外开放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
背景不同:近代前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前已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国家行使主权情况不同:近代前期的反动政府仰人鼻息,国家无法独立自主;现在的人民政府完全掌握着国家主权,已经赢得独立自主。
内容不同: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实际上是被列强逼迫出来的,虽然有自救自强的内容,但是更重要的是便利列强进入并控制中国市场;现在的对外开放是遵循着平等互利的原则,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方法,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影响不同: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使我国的经济状态畸形,只能依附于列强,它不但没有改变中国落后面貌,反而引发一系列政治问题,使中国始终陷于屈辱之中;现在的对外开放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特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处在“起飞”状态之中,已经取得许多令世界各国刮目相看的辉煌成就。
7
(二)本课总结
教学反思
教学环节方面:根据教学内容整合了三个板块:(一)对外开放的窗口。(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主要讲述对外开放,使深圳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上海浦东开发区也已经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开了对外开放的步伐,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进一步推动国内的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向纵深推进,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通过对外开放,我们吸收了国外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我们要牢固坚持这一政策不动摇,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对外开放是历史学习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在本课的教学中,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这一教学理念。通过各种媒介全方位地展示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情况,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本课的重难点问题,通过自主学习解决了学习过程中的大部分问题。
7
相关文档
- 人教版初中语文8年级上册:第1单元 2021-11-0119页
- 初中8年级物理教案:第07讲 滑轮复习2021-11-0115页
- 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2021-11-013页
- 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易2021-11-014页
- 初中数学8年级教案:第12讲 特殊的平2021-11-0110页
- 重庆市巴蜀中学初中部数学教研组整2021-11-0127页
- 重庆市巴蜀中学初中部数学教研组整2021-11-0134页
- 人教版初中语文8年级上册:第6单元 2021-11-0119页
- 初中数学8年级教案:第10讲 平行四边2021-11-018页
- 人教版初中语文8年级上册:第2单元 2021-11-01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