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50 KB
  • 2021-11-01 发布

人教版8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6《大自然的语言》

  • 1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学 科 语文 课 题 大自然的语言 课 型 新授 教 学 目 标 知识 能力 ‎1.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 ‎2.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过程 方法 ‎1.整体感知课文,按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逐步提高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情感 态度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教学难点 ‎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教学媒体 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导入(多媒体显示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图画。)‎ 导语:春柳的飘逸,夏荷的袅娜,秋枫的激情,冬梅的傲岸,在文学家的眼里这些都是美的意象,可在科学家的眼里这就是物候现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物候学知识的文章——《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和地理学家竺可桢。(板书文题和作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学生读(学生据个人喜好朗读、默读、略读、精读、跳读、连读)课文,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找出屏幕上的问题的答案,准备抢答。我们将看哪一大组的同学在抢答中答得又快又好!(多媒体出示问题)‎ ‎(1)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察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明确:(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2)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3)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4)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 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学生欣赏图片,直观感受季节之美及不同季节的特点。‎ 学生自由朗读,同时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学生举手抢答 使学生直观感受自然,初步感知物候和自然的密切关系,并对什么是物候产生疑趣。‎ 训练学生初读感知的能力,及筛选信息和概括能力。‎ 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和效率,以及准确而快速地提取信息的能力。‎ 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三、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①由同学们的回答可知,本文按物候——物候学——物候观测对农业的意义——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物候学研究的意义来说明事理,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上面四题将课文的段落标示出来。(根据学生回答屏幕显示答案。)‎ 明确:‎ 第一部分(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②质疑提问:把这几段顺序打乱,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放在开头可以吗?‎ 明确:(不行,它按逻辑顺序先提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接着说明它的重要性,然后说明它取决于什么因素,最后说明研究的意义。这种说明顺序符合人对事物的认知规律,同时也使文章很有条理性。)(逐个板书)‎ 描述物象 现象 ‎ 作出解释 逻辑 ‎ ‎    推究原因 顺序 阐明意义 本质 四.精读课文6~10段,探究局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这种条理性不仅表现于文章的整体,而且也表现在文章的局部。1自由读6--10自然段,回顾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 ‎2理解物候现象的各个因素,举手回答解说这些因素。‎ ‎3质疑提问:为什么作者把纬度差异这个因素放在第一个来讲?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 这四个因素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 ‎ 明确:从主要到次要。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 另外,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第六自然段一个设问句“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易于接受。‎ 学生找出各部分内容的起止,并回答。‎ 学生思考并回答 理解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及采用这种顺序的好处。‎ 自由读6—10自然段 理解物候现象的各个因素,举手回答解说这些因素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理解由主到次以及由空间到时间转换的逻辑顺序。体会连接性词语使用的好处,体会文段层次井然的特点。‎ 训练学生准确划分段落层次的能力,并体会文章条理清晰的特点。‎ 通过比较辨析,使学生理解四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理解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 精读6—10自然段,使学生更深入理解因素的含义,为后面理解四个因素的排列顺序打基础。‎ 训练学生能依据关键词语来理清各层次之间的主次关系 使学生理解由主到次以及先空间后时间的逻辑顺序,体会运用逻辑顺序的好处 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 (板书)‎ 纬度差异 首先 主 ‎ 经度差异 第二 高下差异 第三 空间 古今差异 此外 次 时间 逻辑顺序 ‎4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理,我们有时还要注意说明方法,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常用的说明方法?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明确:举例子,下定义,作比较。‎ 五.拓展延伸,巩固练习 ‎ 1 我们了解了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后,老师想让同学们结合白居易的诗,说说这首诗中描绘的物候是由哪种因素引起的?(见课后习题《大林寺桃花》)‎ 明确: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诗人在初夏时节游览大林寺。四月,平地上正是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但诗人却意外地发现在这高山古寺之中竟有始盛的桃花。诗人曾为春天的逝去而伤感,重遇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原来春天是转到这里来了。‎ 这首诗正好说明了课文中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高度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 练习2 ‎ 梅 花  ‎ ‎[北周]庾信  ‎ 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  ‎ 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 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  ‎ 早知觅不见,真悔著衣单。‎ ‎ 明确:当农历十二月中旬的时候,已经感觉到梅花应该凋残了。不相信今年入春已很久了,梅花还没有开放,于是都来雪里寻梅。树枝摇动,挂在树上的冰凌也坠落下来,伸出手攀看高处的梅枝感到非常寒冷。如果早知天寒寻梅而不得,该多穿一点衣裳,现在徒然受寒,真令人懊悔。  ‎ ‎ 诗人原居南方,梅花开得较早,留仕北朝后,居住北方,仍然在腊月下雪天去寻梅,哪知花还没有开,却饱受了冰雪严寒之苦。看来,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纬度,南北差异比较明显。  ‎ ‎ ‎ ‎ ‎ 学生回顾说明方法,并找出在6—10自然段中都有哪些说明方法,并说说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 ‎ ‎ 齐读全诗 理解诗意 思考并回答,诗中的物候现象是由哪种因素引起的 此段说明方法典型易懂,因此在此复习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更好的强化说明文知识点。‎ 训练学生独立阅读理解的能力 巩固加深对课文中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的理解和实际运用。并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生活中的物候现象。‎ 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 练习3 竹下残雪  ‎ ‎ [唐]罗隐  ‎ ‎ 墙下浓阴对此君,小山尖险玉为群。  ‎ ‎ 夜来解冻风虽急,不向寒城减一分。 ‎ 明确:墙下竹子的浓阴里有一片残雪,而高险的小山上为 白雪环绕。夜里解冻的东风虽然很急,但环境的严寒酷冷却一点也没有减。  ‎ ‎ “墙下”与“小山”空间相错落,“浓阴”与“玉”色调上相映衬,形象地反映了高下差异会影响物候现象。  ‎ 六 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饶有趣味。全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思路清晰明了: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这种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方法和行文思路值得我们学习 第二课时 一 、 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 ‎1、 多媒体显示下列句子,要求学生揣摩,体会说明语言的科学性。‎ ‎(1)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等花相比1960年迟10天左右,比1965年迟五六天。‎ ‎(3)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学生明确:加粗的词语限制较严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加线的句子表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 教师总结:说明文以介绍给人知识为目的,所以要求说明语言宜简洁、准确、严密。但有时为了增强说服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本文即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2 、 讨论:题目改为“简介物候学”,“物候学与农业生产”等好不好,原题目好在哪里?‎ 明确:《大自然的语言》标题新颖别致,富有吸引力。在生产实践中,劳动人民发现大自然中的许多现象,能向人们传递某种消息,预报各种农事。如杏花开了,要赶快种地;布谷鸟叫了,该割麦插禾……这就好象是大自然也在用一种特殊的语言与人 梳理本课的课堂要点,整体理解说明顺序及作用。‎ 学生看屏幕。‎ 读句子。‎ 思考或讨论。‎ 回答。‎ 思考并讨论。‎ 回答。‎ 使学生明了本课学习要点,整体把握逻辑顺序,再次体会本文条理井然的特点。‎ 练习巩固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学习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使学生明确说明文语言的特点不仅是准确严谨。‎ 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文题生动的特点。‎ 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们交流思想一样。因此,本文用这个题目(采用了比喻的手法),不但生动形象,贴切风趣,比起其他“什么叫物候学”等一类题目,更富有感染力。‎ ‎3 、 赏读文章第1、2两段,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1)学生齐读1、2段。‎ ‎(2)教师用简洁的语言重新拟一个开头,要求学生与原文比较,说说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 多媒体显示:‎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明确:改文简洁,直白,缺乏吸引力;原文用语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 ‎(3)有感情地美读1、2段,具体说说这两段文字写得好,好在哪里?‎ ‎ 明确:①作者在写四季时抓住了各季节特点:‎ 春天——“冰雪融化”,“草木萌发”,繁花“次第开放”;‎ 夏天——“植物孕育果实”;‎ 秋天——“果实成熟”,“叶子渐渐变黄”,“簌簌落下”;‎ 冬天——昆虫“销声匿迹”,到处“衰草连天”,“风雪载途”‎ ‎ ②用词准确恰当,,生动传神,‎ ‎(1)“萌”字准确地反映了草木开始生长的状态;‎ ‎(2)“次第”贴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渲染了春天的气息;‎ ‎(3)“渐渐”,确切地表达了叶子枯黄的过程;‎ ‎(4)“簌簌”,摹拟风吹落叶的声音,使人感到秋天肃杀;‎ ‎(5)“载”,即充满,恰当地描写了风雪飘落的程度;‎ ‎ ③比喻拟人等修辞格使用,生动形象,富有情趣,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对科学的热爱。‎ 植物举两个例子,用对偶句使之相映成趣: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大自然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前句说“传语”,后句说“暗示”显得生动活泼,极有情趣。‎ 二、引导学生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 ‎1、多媒体显示:‎ 燕子是益鸟,一对燕子一天可捕捉8000多只虫。‎ 燕子善飞,其飞行速度每小时可达‎120公里。‎ 燕子善于辨识方向,欧洲的燕子在向南方越冬地飞行时,能够发现穿越阿尔卑斯山的隧道,向目的地前进。‎ 齐读1、2段。‎ 思考,讨论。比较不同。‎ 回答 有感情朗读1、2段 思考、讨论并回答。‎ 读资料。‎ 通过比较,让学生总体感受文章开头两段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的特点。‎ 通过品析生动的语言,使学生掌握生动表达的方法,为下个环节写作练习铺垫。‎ 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2、教师要求学生参考以上资料,结合自己对燕子的观察了解,写一段文字介绍燕子的某一特点,尽量体现说明文的科学性和生动性。‎ ‎3、学生构思写作。‎ ‎4、选三四位同学读自己的片断,其余同学评价。‎ 示例:‎ 燕子善飞,妇孺皆知。其飞行速度每小时可达‎120公里,堪称是鸟类大家庭中最善于飞翔的成员之一。燕子又具有高超的飞行特技:它们一会儿像箭一样贴墙飞行,一会儿又垂直地冲向云天,一会儿又来个180°大转弯,一会儿又翼不振,翅不摇,干脆在空中滑翔几分钟。‎ 燕子老是在飞,似乎它们永不感到疲倦。可是有谁能想到这是它们自身的弱点造成的。燕子有两只很小很小的小脚。瘦小的脚难以支撑燕子的身躯,使它们在地上站立时不能够灵活地保持平衡。因此,它们学会了一切都在飞翔中解决的本领:在飞行中吞吃猎获物。在飞行时饮水,甚至在喂自己的孩子吃饭时,也不是蹲坐在巢沿上,而是扑楞着翅膀,像直升机那样停留在巢前的空中,将食物一一喂给孩子们。‎ 燕子是一种勤劳的鸟。筑巢,“娶妻生子”,抚养孩子,整天忙得不亦乐乎。燕子又是个捕虫能手。一对燕子夫妻每天捕8000多只虫,除供自己所需外,大部分都用来喂养它们那些似乎永远也填不饱肚子的孩子们。燕子吃掉大量害虫,对农业、林业有很大好处,所以,燕子是益鸟,是人类的朋友。‎ 燕子又是一种很聪明的鸟。欧洲的燕子在向南方老家飞行时,能够发现穿越阿尔卑斯山的隧道。它们不是飞越高山,而是成群结队地穿过这些隧道,向目的地前进,从而节约了飞行的时间和自己的体力。‎ 三、 课堂小结:‎ 本文语言严谨而生动,兼具说明的科学性和生动性,是一篇极有价值的科普文。文章同时告诉我们:科学就在身边,科学距离我们并不遥远。让我们零距离接触科学,从而热爱科学。‎ 听要求 写作练习 练习准确生动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使学生明确本课学习重点,加深对本文语言特点的理解,并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观察生活。‎ 作 业 设 计 ‎1、举一个你熟悉的“人类朋友”的例子,向别人介绍,好吗?‎ ‎2、如果有机会观察一下向日葵,就会发现向日葵的花盘总是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在转动,正因为这样,人们才给它起了“向日葵”这个名字。等向日葵成熟了,停止生长了,花盘就不再随太阳转了。请以《为什么向日葵跟着太阳转》为题,写一篇事理说明文。解释向日葵向日之谜。‎ 提示:关于葵花向阳的传说:太阳神原来有好几个儿子,他们轮流在天上值日。其中一个小儿子,觉得总在天上没意思,就偷偷地溜到地上来玩。可是一从天上下来,他就不能发光了,身不由己地落到一棵小树的顶上。日久天长,他就和树长在了一起,逐渐变成了葵花。这时,他又觉得天上好玩,后悔极了。他想再回到天上去,可是已经不可能了。从此,他只好在地上看着在天上轮流值日的太阳兄弟,每天,从早到晚,日复一日,目光始终不离开太阳。‎ 植物学家发现,葵花盘的背后有一种对光的辨析能力特别强的物质。这种物质喜阴不喜阳,为了避免受到光的照射,就使花盘的正面不断地改换方向,永远跟着太阳转。‎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相 关 链 接 链接一 :名词解释 物候: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例如,植物的冬芽萌动、抽叶、开花、结实、落叶;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交配、繁育、换毛、迁徙等,均与节候有密切关系。非生物现象,例如始霜、始雪、结冻、解冻等,也属物候现象。‎ 物候学:也称“生物气候学”,是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动现象与季节变化关系的科学。‎ 农谚:有关农业生产经验的谚语。农谚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得经验的概括。一般为通俗的韵语形式,便于记忆,对于传播生产经验和农业气象等方面的知识具有良好作用。中国各地农谚非常丰富。如华北黄河流域一带关于播种和收获的农谚有:“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当时。”“麦到芒种谷到秋,寒露才把豆子收。”‎ 链接二: 千奇百怪的动物语言(节选)‎ 萧柯 动物也有着自己的语言。它们不光有声音语言,还有许多无声的语言,例如美妙的舞姿、绚丽的色彩和芬芳的气味,甚至连超声波也被用来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 声音语言 相 关 链 接 人们发现,每当敌害来到白蚁的巢穴时,整群的白蚁常常已逃得无影无踪,只留下空“城”一座。为了揭开这个奥秘,昆虫学家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原来,担任哨兵的白蚁能从很远的地方发出敌情“报告”,用自己的头叩击洞壁,通知巢中的蚁群立即撤退。‎ 在大自然中,用声音作为通信工具的动物是很多的。许多鸟都有清甜多变的歌喉,它们是出色的歌唱家。据说全世界的鸟类语言共有二三千种之多,和人类语言的种类不相上下。‎ 动物的声音语言千变万化,含义各不相同。长尾鼠在发现地面上的强敌——狐狸和狼等时,会发出一连串的声音;如果威胁来自空中,它的声音便单调而冗长;一旦空中飞贼已降临地面,它就每隔8秒钟发一次警报。母鸡可以用七种不同的声音来报警,它的同伴们一听便知:来犯者是谁,它们来自何方,离这儿有多远。‎ 心有灵犀一点通。有些动物的警报声,不仅本家族的成员十分熟悉,就连其他动物也都心领神会。例如,当猎人走进森林时,喜鹊居高临下,叽叽喳喳地发出了警报,野鹿、野猪和其他飞禽走兽顿时便明白了:此地危险。于是它们不约而同地四处逃窜了。‎ 目前,分类学家正在研究,把动物的声音信号,作为动物分类的一种指标;生态学家正在探索,如何通过声音信号,来揭示动物行为的奥秘。更引人注目的,则是利用动物的声音语言来指挥动物,使之按人类的吩咐行事,不得越出雷池半步。‎ 超声语言 螽(zhōng)斯、蟋蟀、蝗虫和老鼠等动物,是用超声波进行联系的。螽斯有三种鸣声:“单身汉”螽斯唱得大多是“求婚曲”,其他“单身汉”听到后,会此呼彼应地对唱起来。雄螽斯闻乐赴会,并选中歌声嘹亮者。两只雄螽斯相遇,就高唱“赞歌”,面对面地摆好阵势,频频摇动触角,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当周围出现危险时,螽斯就高奏“报警曲”,闻者便“噤若寒蝉”,溜之大吉。 海豚的超声语言是颇为复杂的。它们能交流情况,展开讨论,共商大计。1962年,有人曾记录了一群海豚遇到障碍物时的情景:先是一只海豚“挺身而出”,侦察了一番;然后其他海豚听到侦察报告后,便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半小时后,意见统一了——障碍物中没有危险,不必担忧,于是他们就穿游了过去。‎ 现在人们已听懂了海豚的呼救信号:开始声调很高,而后渐渐下降。当海豚因受伤不能升向水面进行呼吸时,就发出这种尖叫声,召唤近处的伙伴火速前来营救。有人由此得到启发,认为今后人们可以直接用海豚的语言,向海豚发号施令,让它们携带仪器潜入大海深处进行勘察,或完成某些特殊的使命,使之成为人类征服海洋的得力助手。‎ 运动语言 有些动物是以动作作为联络信号的。在我国的海滩上,有一种小蟹,雄的只有一只大螯 ,在寻求配偶时,便高举这只大螯,频频挥动,一旦发觉雌蟹走来,就更加起劲地挥舞大螯,直至雌蟹伴随着一同回穴。‎ 有一种鹿是靠尾巴报信的。平安无事时,它的尾巴就垂下不动;尾巴半抬起来,表示正处于警戒状态;如果发现有危险,尾巴便完全竖直。‎ 蜜蜂的运动语言可算是登峰造极的了,它能用独特的舞蹈动作向自己的伙伴报告蜜源的方向和距离。蜜源的距离不同,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舞蹈次数也不一样。有人因此提出了一个诱人的设想:派人造的电子蜂打入蜜蜂之中。指挥蜜蜂活动。这样,不但可以按人的需要收获不同的蜂蜜,还可以帮助植物传粉,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真是一举两得。‎ 色彩语言 相 关 链 接 孔雀是以华艳夺目的羽毛著称于世的。雄孔雀所以常在春末夏初开屏,是因为它没有清甜动听的歌喉,只好凭着一身艳丽的羽毛,尤其是那迷人的尾羽来向它的“对象”炫耀雄姿美态。‎ 现在已经知道,善于运用色彩语言的动物不光是鸟类,爬行类、鱼类、两栖类,甚至连蜻蜓、蝴蝶和墨鱼也都充分利用色彩。‎ 观察一下背上长有三根长刺的刺背鱼的体色变化,是十分有趣的。这种鱼体呈青灰色,貌不惊人。在交配前夕,雄鱼各自划分势力范围,同时腹部出现了红色,以警告别的雄鱼,赶快回避。当它追求雌鱼时,随即披上了绚丽的婚装——腹部泛红,背呈蓝白,煞是好看。待到交配、产卵和鱼卵孵化后,雄鱼便再度恢复婚前的色彩——红色的腹部和青灰色的鱼体,日夜看守着幼鱼。‎ 提示:《千奇百怪的动物语言》说明的是动物的语言,文章介绍了种种不同的动物语言,并说明了它对我们人类的认识价值。用文艺的笔法介绍知识,属于文艺性说明文,可以把此文与《大自然的语言》进行比较。‎ 链接三: 二十四节气名称的意义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立”是即将开始的意思,表示春、夏、秋、冬四季即将来临。‎ 夏至、冬至:古称“日北至”和“日南至”,表示盛夏和寒冬已经到了。‎ 春分、秋分:“分”是平分的意思,表示这两天昼夜相等,正好处在夏至和冬至中间。‎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增多。‎ 惊蛰:开始打雷,气温上升,冬眠的动物开始活动。‎ 清明:天气晴朗,万物滋生。‎ 谷雨:雨量增多,谷物茁壮生长。‎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尚未成熟。‎ 芒种:麦类有芒作物成熟,晚季作物抢种时期。‎ 小暑、大暑:“暑”是炎热的意思,表示这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 处暑:“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暑天结束,气温开始下降。‎ 白露:气温降低,出现露水。‎ 寒露:天冷,露水很凉。‎ 霜降:开始下霜。‎ 小雪、大雪:开始下雪,至大雪时形成积雪。‎ 小寒、大寒:一年中最冷的季节。‎ 链接四 :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 可千万别慌张, ‎ 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 ‎ 会告诉你准确的方向。 ‎ 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 ‎ 它在天空给你指点方向: ‎ 中午的时候它在南边, ‎ 地上的树影正指着北方。 ‎ 北极星是盏指路灯, ‎ 它永远高挂在北方。 ‎ 要是你能认出它, ‎ 就不会在黑夜里乱闯。 ‎ 要是碰上阴雨天, ‎ 大树也会来帮忙: ‎ 树叶稠的一面是南边, ‎ 树叶稀的一面是北方。 ‎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 可千万别慌张, ‎ 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 ‎ 只要你细细观察,多多去想。 ‎ 秋天的信 ‎ 秋天,要给大家写信, ‎ 用叶子做信纸, ‎ 请风当邮差。 ‎ ‎  偷懒的邮差, ‎ 每到一个地方, ‎ 就把信一抛。 ‎ 有的信,落在松鼠头上; ‎ 有的信,掉在青蛙身旁; ‎ 赶路的雁,也衔了一页回家。 ‎ 池塘里,草丛中, ‎ 到处都有秋天的信, ‎ 动物们急忙准备过冬。 ‎ 秋天到 ‎ 秋天到,秋天到, ‎ 地里庄稼长得好。 ‎ 棉花朵朵白, ‎ 大豆粒粒饱, ‎ 高粱涨红了脸,‎ 稻子笑弯了腰。 ‎ 秋天到,秋天到, ‎ 田里果子长得好。 ‎ 枝头结柿子, ‎ 架上挂葡萄, ‎ 黄澄澄的是梨, ‎ 红通通的是枣。 ‎ ‎ ‎ 秋天的菜园 ‎ 胖冬瓜,蒙白纱, ‎ 茄子换上花马夹, ‎ 菜花咧开嘴儿笑, ‎ 大白菜披绿头巾, ‎ 辣椒套上大红袍, ‎ 菠菜小姐穿红鞋, ‎ ‎  翘脚要把舞儿跳…… ‎ 好像时装表演会, ‎ ‎ 秋天的菜园好热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