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50 KB
- 2021-11-0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5 白杨礼赞
教学目标
课题
白杨礼赞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作者的相关文学常识,识记重点字词,朗读全文,理解文中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过程与方法
学习文中象征、欲扬先抑等表现手法及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作者对广大抗日军民的崇敬与赞美之情,发扬中华民族奋斗不息的精神。
课前准备
课
前
预
习
作者简介
茅盾 (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作家、社会活动家,茅盾是他的笔名。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子夜》、《林家铺子》,剧本《清明前后》等。
背景材料
本文写于1941年,当时我国正处于抗日战争相持阶段。茅盾在1938年底应邀到新疆学院文学院讲学,1940年到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讲学,后来离开延安到重庆。这期间,他欣喜地看到北方抗日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抗日根据地。茅盾从抗日根据地的军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满怀激情地写下了这篇《白杨礼赞》。
读准字音
主宰(zǎi) 倦怠(dài) 锤炼(chuí)
恹恹(yān) 虬枝(qiú) 婆娑(pósuō)
晕圈(yùn) 秀颀(qí) 倔强(juéjiànɡ)
楠木(nán) 坦荡如砥(dǐ) 无垠(yín)
辨清字形
综(zōnɡ)错综 砥(dǐ)中流砥柱
淙(cónɡ)淙淙 诋(dǐ)诋毁
棕(zōnɡ)棕榈 抵(dǐ)抵达
理解词语
【视野】眼睛看到的空间范围;眼界。
【锤炼】刻苦钻研,反复琢磨使艺术等精练、纯熟。文中是反复推敲加以提炼的意思。
【主宰】支配;统治;掌握。 【宛若】宛如;仿佛。
【倦怠】疲乏困倦。 【恹恹】形容精神不振的样子。
【晕圈】模模糊糊的圈。 【倔强】(性情)刚强不屈。
【参天】高耸在天空中。 【婆娑】枝叶扶疏,形容姿态优美。
【虬枝】拳曲的枝条。 【伟岸】魁梧;高大。
【楠木】常绿乔木。木质坚密,是名贵的建筑材料。
【秀颀】美而高。颀,修长。
【妙手偶得】语出陆游《文章》:“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指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句。
【坦荡如砥】宽广平坦得像磨刀石。砥,质地较细的磨刀石。
【潜滋暗长】暗暗地生长。滋,生长。
【旁逸斜出】指(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纵横决荡】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树是自然界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写的是柳的风韵;“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写的是松的傲骨;“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写的是竹的坚韧,今天我们再来领略一下“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的白杨树的俊美吧。
新课展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结合题目思考“礼赞”的含义,说说文中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怎样的感情。
礼赞是怀着敬意地赞扬的意思。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的赞扬之情。
2.请你找出文中直接赞扬白杨树的语句。
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力求上进的精神。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3.引导学生注意关键词。从第4段中的“那”到第6段中的“这”,从第1自然段中的“赞美”到第9段中的“高声赞美”,分别说明什么?
说明作者观察白杨树的角度是从远到近,所抒发的感情由浅入深;说明作者对白杨树的感情不仅仅是赞美,还有崇敬。
【感悟精彩句子】
1.开篇句“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在文中多次出现,有何作用?
这是贯穿全文的抒情线索,内容上将文章各段串联起来,结构上首尾呼应,使文章成为完整的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2.“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比喻,概述了黄土高原特有的景色:辽阔平坦、色彩鲜艳。为全文开拓了广阔天地,也为白杨树画出了背景。
3.第②段最后一句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起什么作用?
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单调”,令人“倦怠”,这既是实感,又是欲扬先抑的手法,构成了文章的波澜,为白杨树的出现铺垫、蓄势,说明白杨树创造了景致,点缀了大自然,振奋了人的精神。
4.第7段为什么作者连续使用四个反问句,其用意是什么?
第一个反问句突出人和白杨树的联系,引起读者共鸣,为下文盛赞张本。第二、三个反问句肯定了白杨树的不平凡,肯定了它和北方农民之间的联系。第四个反问句肯定了白杨树的精神面貌。四个反问句,从外向内,层层深入,句法同中有异,点破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把握文章主旨】
本文运用象征手法,借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军民,歌颂他们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写作方法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1.线索明晰,结构精巧。
文章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围绕这个线索,作者开宗明义,直抒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让读者一开始就获得了深刻的印象。接着,作者从景、形、神三个方面描写白杨树的不平凡,先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再从外在[HJ]形象写到内在气质,最后在抒情与议论中直陈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再次疾呼“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以突出主题。
2.欲扬先抑,波澜起伏。
文章先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气势宏大,情绪激昂,使人顿生“雄壮”“伟大”之感。接下来作者由高唱转为低吟,写观看时的“单调”感使人“恹恹欲睡”。而紧接着“单调”感的是突如其来的亢奋情感的喷发,犹如一阵锣鼓响过之后白杨树闪亮登场,它的登场确实“不平凡”,引起作者的惊奇、振奋。作者接下来对白杨树进行工笔细描,然后用拟人和对比的手法,进一步对白杨树进行高度评价。然后又用一组排比句点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将文章推至高潮,四个反问句的气势一浪高过一浪。最后将白杨树与“贵族化的楠木”进行对比,这是一种反衬,进一步强化了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深化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欲扬先抑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波澜起伏,跌宕生姿。。
3.巧用象征,托物寄情。
象征是指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艺术手法。文中的白杨树就是作者寄托感情、表达思想的象征物。它既是黄土高原上傲然挺立的白杨树,又是民族精神的化身。作者先充分描绘白杨树普通而又不平凡的外在形象及不平凡的内在气质、精神风貌,再通过联想,由树及人,歌颂了与白杨树极其相似的普通而又不平凡的北方抗日军民。
教学板书
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对字词的落实较透彻,同时对于课文的感情线索的把握较好,但对于课文的中心和主旨的理解还需要老师多加指导。
传统文化
常见植物的象征意义
梅——凌寒开放,象征不畏严寒、纯洁坚贞,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兰——居静而芳,象征高雅脱俗,如“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竹——空心有节,象征谦虚礼让、气节高尚,如“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菊——傲霜而立,象征淡泊隐逸,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莲——出淤泥而不染,象征高洁,如“莲,花之君子者也”。
柳——与“留”谐音,隐喻依依惜别之情,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松柏——傲骨峥峥,四季常青,象征坚贞,如“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相关文档
-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白杨礼赞 课2021-11-0126页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白杨2021-11-015页
- 2020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4 2021-11-013页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白杨2021-11-015页
-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白杨礼赞》教2021-11-014页
-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教学课件:白杨礼2021-11-0127页
-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42021-11-015页
-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2021-11-015页
-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白杨礼赞 课2021-11-0142页
-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2021-11-0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