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9.50 KB
  • 2021-11-01 发布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教学课件:白杨礼赞

  • 2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白杨礼赞 1896—1981 茅盾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1896 年 7 月 4 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茅盾是我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和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茅盾一生写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 《 子夜 》 ,短篇小说 《 春蚕 》《 林家铺子 》 等。 作者名片 写作背景 《 白杨礼赞 》 写于 1941 年 3 月。在此之前,作者茅盾在新疆工作一个时期之后,到延安讲学。当时,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北方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多次粉碎了敌伪的疯狂“扫荡”,作者从解放区的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写下了这篇热情洋溢的散文,借白杨树这一形象热烈地歌颂他们。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 1 ) :开篇点题,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赞美、崇敬之情。 第二部分( 2-8 ) :由远及近,由表及里地抒写白杨树的“不平凡”,点明其象征意义。 第三部分( 9 ) :对比楠木,再赞白杨,呼应开头。 课文讲解 第 1 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 4 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1 、划出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 第 6 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 8 段: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 ……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 ……  第 9 段: …… 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不平凡” 是作者抒发赞美的基础,也是贯穿文章的线索。 首尾照应 2 、什么叫衬托?本文第二段怎样运用衬托这一修辞手法的? 衬托 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 “ 烘云托月 ” 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第二段怎样运用衬托这一修辞手法的,请见下表: 黄绿错综 色 无边无垠 大 坦荡如砥 平 生长环境 雄壮伟大 单调 正衬 反衬 对比 不平凡 通过 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 来暗示另一 事物 或某种较为 普遍的意义 ,这种手法叫象征。 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 某种相似的特点 ,可以借助读者的 想象和联想 把它们联系起来。 3 、什么叫象征,本文的象征体和本体是什么? 树(本体) — 人 (象征体) 朴质、严肃 坚强不屈 坚强不屈 — 哨兵 团结、力求上进 — 精神和意志 白杨树 象征本体和象征体 抗日军民 层 层 深 入 — 北方的农民 总的形象 干 枝 叶 皮 力争上游 笔直,绝无旁枝 向上,紧紧靠拢 片片向上 光滑淡青色 正直 团结 进取 质朴 倔强挺立 参天耸立 不折不挠 4 、文章第7段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作者在第 7 段,承第三部分( 5 、 6 自然段)对白杨树描写之后,紧接着对它进行抒情性评论。主要用了以下修辞方法:   ( 1 )拟人、对比; ( 2 )反问、排比。 伟丈夫! 伟岸 正直 朴质 严肃 坚强不屈 温和 靠紧团结 挺拔 力求上进 好女子 农民 哨兵 精神 意志 拟人 对比衬托 欲扬先抑 婆娑 屈曲盘旋 第一个 “ 难道 ” 句 ,引导读者把白杨树与人联系起来思考,由树及人。   第二个 “ 难道 ” 句 ,引导读者把白杨树的品质与北方农民的品质联系起来,点明象征北方农民。 四个 “ 难道 ” 反问句式 ,层层递进、层出迭见,气势恢弘,由赞美树到赞美人,过渡自然。 第三个 “ 难道 ” 句 ,又进一步从白杨树的坚强不屈与敌后傲然挺立的抗日军民联系起来,点明象征北方农民中的战士。 第四个 “ 难道 ” 句 ,点明象征民族的抗日精神和意志。 5 、联系时代背景你领会到作者的意旨了吗? 领会到作者不只是赞美树,而是赞颂北方农民,赞颂组织领导革命群众的中国共产党。 1 、黄土高原的自然景象有何特点?作者感受又如何?这些景观和感受对表现白杨树有什么作用? 自然景象: 黄绿错综,坦荡如砥,无边无垠。 作者感受: 雄壮、伟大;单调。 产生情绪: 恹恹欲睡,惊奇地叫了一声。 合作探究 对表现白杨树的作用: 本文以白杨树的 “ 不平凡 ” 为线索,说明 “ 礼赞 ” 的原因。具体从三方面赞颂:生长环境不平凡 —— 景色美;外部形态不平凡 —— 形象美;内在气质不平凡 —— 精神美。最后点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由景到树,由树到人。达到托物言志的目的。 白杨树一不平凡,它使黄土高原 …… 生长环境美 白杨树二不平凡,它的外形 …… 外在形象美 白杨树三不平凡,它象征着 …… 内在精神美 对比凸显中心 写楠木一是以其“贵族化”与白杨“极普通”形成鲜明对比,反衬白杨树的“不平凡”;二是引出赞美楠木的国民党蒋介石的御用文人们,从而划清自己与顽固派的界限,表明自己对党所领导的北方抗日军民的热爱。 2 、文章结尾写“直挺秀颀”的楠木有何作用? 3 、文章赞美白杨树“不平凡”,却又多次说它是“极普通”的,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白杨树在西北极普通,不被重视,因而它“极普通”;但白杨树有极强的生命力,它磨折不了,压迫不倒,因而它“不平凡”。这些都和北方农民相似,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正是为了用白杨树象征北方农民。 4 、体会画线动词的表达效果。 ( 1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 奔驰 , 扑 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扑”与“奔驰”照应,写出了景物迎面而来的情景,形象而准确。准确地表现了奔驰的汽车 速度之快 ;也反映了黄土高原的辽阔平坦 一望无际 。 ( 2 )这时你 涌 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 …… 使用“涌”,说明感想很多,瞬间形成,有的也许还未经过仔细考虑,就不由自主地喷涌而出。 ( 3 )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 泛 出淡青色。 “ 泛”,富有动感,生动地表现了白杨树旺盛的生命力。 5 、茅盾借赞美白杨树歌颂北方抗日军民,为什么他不直接赞美北方抗日军民呢? 因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接抒情,便用象征手法,热情地歌颂了抗日根据地军民,歌颂了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生长环境 外形特征 坚强不屈 朴质严肃 力求上进 干 —— 笔直 枝 —— 靠拢 叶 —— 向上 皮 —— 光滑 白杨礼赞 力争上游(形美) 内在气质 靠近团结 倔强挺立 不折不挠 有斗争精神(神美) —— “雄壮”“伟大”(景美)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