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2 KB
  • 2021-11-01 发布

长春版语文八年级下教案《20.三顾茅庐》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长春版语文八年级下教案《20.三顾茅庐》‎ ‎(一)‎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三国演义》,把握整体内容。‎ ‎2.掌握小说中刘备和诸葛亮的形象特征。‎ ‎3.体会烘托这一写作手法在文中的使用。 ‎ ‎4.体会小说情节发展的特点。‎ 教学重点 ‎1.刘备和诸葛亮的形象特征。‎ ‎2.小说情节发展的特点。‎ 教学难点 烘托手法在文中的使用。‎ 课时安排 ‎3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方面:‎ 了解《三国演义》的相关知识及“三顾茅庐”故事梗概。‎ 教师方面:‎ ‎1.准备电视剧《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影音资料片段。‎ ‎2.阅读《三国演义》中关于“三顾茅庐”这一情节的前后内容,查阅关于刘备及诸葛亮的评价,以便给学生以适当的指导和补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段“三顾茅庐”。‎ 刚才我们观看的“三顾茅庐”的故事是历史上有名的一段佳话,是导演根据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中的片段改编而成的,生动地再现了刘备三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那么,小说是如何表现这一情节的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作,共同去体会和感受其感人之处。‎ 二、研读课文。‎ ‎1.朗读,教师可安排学生以分角色的形式进行朗读。强调加点字字音。‎ 拜谒(y€瑁   ≠刨蹋╧ ng z ng)  呕心( u)‎ 寰宇(hu€醤)     荷锄(h€瑁? 杖藜(l€恚?‎ 篡逆(cu€鄋)             猝定(c€?         斡旋(w€颍?‎ 匡扶(ku ng)    朔风(shu€颍  ?  邂逅(xi€?h€騯)‎ 不省(x ng)     慵懒(y ng)    千仞(r€鑞)‎ 不栖(q )      乐躬耕(l€瑁  ?  熟谙( n)‎ 薰沐(x n)    鄙悃(k n)    悒怏(y€?y€鄋g)‎ 荏苒(r n r n)  揲蓍(sh€?sh )     愧赧(n n)‎ 存恤(x€?‎ ‎2.学生概括主要情节,要求说出每一个情节的主要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刘备拜访诸葛亮之前,司马徽赞诸葛亮。‎ 刘备一顾诸葛亮未得,遇崔州平,论天下事。‎ 刘备二顾诸葛亮未得,遇亮友、弟、岳父,留下书信。‎ 刘备三顾诸葛亮,孔明隆中对策,感其诚,出山辅佐。‎ 三、作业。‎ 熟读课文,分析诸葛亮、刘备二人的形象。‎ 第二课时 一、继续研读课文。‎ ‎1.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刘备、诸葛亮的形象特征及作者塑造人物采用的手法。‎ 刘备:谦虚、礼贤下士、不耻下问、求贤若渴、气度宽宏。‎ 手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衬托(张飞、关羽)。‎ 诸葛亮:淡泊名利、高雅不群、超拔不凡、不出门便知晓天下事、足智多谋。‎ 手法:语言描写、外貌描写、人物及景色的烘托陪衬。‎ ‎(此处具体分析见教参。)‎ ‎2.文中诗词对于表现诸葛亮的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 从不同的方面表现了诸葛亮的才华和人生追求。(具体分析见教参。)‎ ‎3.小说在塑造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时情节是如何变化的?有什么特点?‎ 情节曲折,悬念迭起,结构精巧,跌宕多姿。(具体分析见教参。)‎ ‎4.怎样理解崔州平的一番话?‎ 崔州平所言的中心内容是:“顺天者逸,逆天者劳”“数之所在,理不得而夺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强之”。意思是现在的天下形势是历史的必然,非人力所能改变,这与司马徽的看法是一致的,后来小说的结局的确如二人所预料的那样。‎ ‎5.分析司马徽所言“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的深意?‎ 一方面是肯定诸葛亮找到了他值得辅佐之人——刘备;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卧龙虽有经天纬地之才,即使得到刘备这样的明君,但是生不逢时,纵使再怎么努力,都只能是“呕心血”,却不能改变天命,即不能如刘备所愿“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虽然是对诸葛亮的才华得以施展感到一丝慰藉,但更慨叹他多舛的命运。(具体分析见教参。)‎ ‎6.概括归纳文章主题。‎ 小说通过刘备“三顾茅庐”,既表现了他为兴蜀汉大业而礼贤下士的宽宏气度和不耻下问、求贤若渴的精神,也展示了未出山便晓天下事的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二、作业。‎ 课下查找诸葛亮、刘备以及其他自己感兴趣的三国人物及故事,下一节课同学间进行交流。‎ 第三课时 一、拓展探究。‎ ‎1.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诸葛亮的故事?怎样评价诸葛亮出山以及他后来的失败?‎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刘备的故事?怎样评价刘备?‎ ‎3.司马徽说“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刘备后来得此二人,蜀国为什么最终还为晋所灭?‎ ‎4.介绍你喜欢的《三国演义》中的其他人物和事件,谈谈你对这些人物的认识。‎ ‎5.教师补充其他重点知识,如《三国演义》的作者、思想内容、艺术成就等等,给学生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二、总结。‎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名著之一,走进其中,不仅能让人认识一个个鲜活的形象,更能从中认识到历史的规律和进程。人只有把握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并按规律办事,才能真正地走向成功。希望同学们能认真品读《三国演义》,品读名著,做一个认真的人、清醒的人、有能力的人、成功的人。‎ 三、布置作业。‎ 利用课余时间读完《三国演义》。‎ 板书设计 三顾茅庐 ‎          罗贯中 刘 备 谦虚、礼贤下士、不耻下问、求贤若渴、气度宽宏 ‎  ‎ 诸葛亮 淡泊名利、高雅不群、超拔不凡、足智多谋 ‎(东北师大附中 朱雪莉)‎ ‎(二)‎ 教学目标 ‎1.把握本章节中刘备和诸葛亮的性格特征。‎ ‎2.了解本章节烘托手法的运用。‎ ‎3.整体把握《三国演义》的写作风格。‎ ‎4.培养学生掌握批注式阅读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刘备及诸葛亮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 烘托手法的运用。‎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诸葛亮在中国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人物。在任何时候提到诸葛亮,作为一个中国人,都会有一种由衷的自豪感。因为,这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百分之百的中国的智多星。今天,我们学习《三国演义》中的“三顾茅庐”这一回,不过是诸葛亮众多故事之一,但是,仅仅从这一个故事中,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的性格特征我们就可见一斑。‎ 二、知识反刍与积累。‎ ‎1.你知道多少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俗语、歇后语?‎ 鞠躬尽瘁 三顾茅庐 初出茅庐 虎踞龙盘 集思广益 如鱼得水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诸葛亮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孔明挥泪斩马谡——执法如山 ‎2.关于诸葛亮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空城计”“舌战群儒”“骂死王朗”‎ ‎“火烧新野”“智激周瑜”‎ 三、根据你对诸葛亮的了解,你对其有怎样的评价?‎ 四、阅读本文,扫清阅读障碍。‎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谒  颍  馗  昀  赧  倥偬 猝定 榻 斡旋 邂逅 韬略 经纶 悒怏 荏苒 揲蓍 五、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的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和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课堂上将这两回的内容完整地印发给学生,让学生对故事的来龙去脉有个整体的认识。‎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及下发的补充材料。‎ 第二课时 一、在上一节课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做批注式阅读。‎ ‎1.把你认为有疑义的语、句、段画出来,并把疑惑的问题写在旁边。‎ ‎2.把你认为能推动情节发展的句段画出来,并作简要的阐释。‎ ‎3.在阅读的过程中,把你认为一些关键的词句画出来,并在旁边简要地写上你的理解。‎ 例1:第93页中,崔州平所言:“岂不闻‘顺天者逸,逆天者劳’‘数之所在,理不得而夺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强之’乎?”可批注:崔州平之所见,虽无不是,但少雄心与远谋耳。只知顺时而动,却不知谋事在人,正因为如此,方见崔州平较之孔明实逊一筹。‎ 例2:第97页中,“言罢,命童子取出画一轴,挂于中堂,指谓玄德曰”,此处可简要批注为: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之人。‎ 例3:第97页中,“言毕,泪沾袍袖,衣襟尽湿”,可批注为:流泪未必不丈夫,如若流得其时,或许这正是男人成功的利器。(以上只是举例,仅供参考。)‎ 二、学生将阅读心得相互交流,彼此分享。‎ 三、布置作业。‎ 思考本文最突出的写作特色。‎ 第三课时 一、在前两节课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探讨。‎ ‎1.诸葛亮究竟是怎样的人物,值得大汉皇叔屈尊枉驾,三往请之?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孔明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果真奇才。凤雏、卧龙得其一即可得天下之传言,可见不虚。‎ ‎2.你认为使孔明最终决定出山辅佐刘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刘备的诚意感动了诸葛亮。‎ ‎(2)诸葛亮既有安邦定国之才,亦有建功立业之志。躬耕南阳不过虽逢其时、未逢其主之权宜之计。‎ ‎3.哪些地方可体现出刘备的诚意?‎ ‎(1)三顾茅庐。‎ ‎(2)三请之时,“令卜者揲蓍,选择吉期,斋戒三日,薰沐更衣,再往卧龙冈谒孔明”。‎ ‎(3)泣请孔明,“泪沾袍袖,衣襟尽湿”。‎ 以上三点,足见刘备之诚意。‎ ‎4.就我们所学的内容,简要分析刘备、诸葛亮的性格特征。‎ ‎(1)刘备:贵为大汉皇叔,之所以能成就大业,是因为他忍辱负重,任人唯贤,有胸襟,有气量。‎ ‎(2)诸葛亮:躬耕南阳,静待明主,运筹帷幄,匡世英才。‎ ‎5.本章节中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烘托手法的运用是本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本章节通过对司马徽、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诸葛均、黄承彦等人的描写,层层铺垫,诸葛亮方“犹抱琵琶半遮面”地出现在读者面前,加深了诸葛亮在读者心目中的印象,成功地激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总结。‎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它成功地塑造了诸葛亮、刘备等典型的人物形象,并再现了“赤壁之战”等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其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人物性格复杂多变。有些特点从本章节中可见一斑。希望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并坚持以批注的方式将《三国演义》认真通读。‎ 三、布置作业。‎ 有条件可阅读《三国志》中的“隆中对”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