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28 KB
- 2021-11-0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6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课内精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百里奚举于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恒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____________________
(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7·西宁]文章中列举六位名人的事例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各项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列举古代贤士的事例,说明有成就的人必先经历苦难的磨炼。
B.文章第二段先提出中心论点,接着论述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内忧外患将导致灭亡。
C.从文章可以看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是造就人才的主观因素。
D.文章善用排比,而且句式灵活,既增添了气势,也给人以美感。
【比较阅读】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 创业与守成孰难
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难?”房玄龄曰:“草昧③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徵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徵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④,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 ①上:指唐太宗。②守成:保持已有的成就和业绩。③草昧:指国家草创、秩序未定之时。④忽:不注意,不重视。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空乏其身____________________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________________
(3)创业与守成孰难______________ (4)徵与吾共安天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然后/知生于忧患
C.莫不/得之于艰难 D.玄龄与吾/共取天下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要求回答问题。
(1)甲文第二段用对比的方法论证了文段的论点,试对此作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孟子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7·昆明(改编)]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 为君之道
贞观①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②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再者,不敢纵逸。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③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敝,不知时政得失,亦不见过,以是灭亡。朕既在九重④,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卿等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⑤。”
(选自《贞观政要》)
[注] ①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②存:抚恤。③耽:沉溺。④九重:深宫之内。⑤存意:用心操劳国事。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必先苦其心志____________________ (2)行拂乱其所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犹割股以啖腹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耽嗜滋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管夷吾举于士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卿等为朕之耳目
C.犹割股以啖腹 莫以天下无事
D.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腹饱而身毙
7.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人恒过,然后能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甲文采用层层推理的方法,开头先____________,接着提出了担任治国重任的人才必须经过磨炼的观点,然后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推论,最后概括出__________________的中心论点。乙文太宗认为“为君之道”首先要______________。
9.甲、乙两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都提出了治国的观点,这些观点有何异同?请结合选文内容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卧薪尝胆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
(选自《史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越王勾践反国____________________ (2)身自耕作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女忘会稽之耻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越王最终能灭掉吴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链接材料,谈谈你对“多难兴邦”的理解。
链接材料 近几年来,地震、洪水、暴乱、岛屿争端,使我们的祖国遭受了巨大的灾难。我们渴望天佑中国,但我们也深知“多难兴邦”。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但今天我们仍然心怀梦想,昂首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留侯论(节选)
苏 轼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①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②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③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④,此子房⑤教之也。当淮阴⑥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注] ①挟持:内心怀有。②项籍:即项羽。③轻:轻易。④弊:困乏,疲敝。⑤子房:即张良,字子房,为汉高祖刘邦主要谋士。⑥淮阴:指韩信。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必有过人之节____________________ (2)匹夫见辱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其志甚远也____________________ (4)项籍唯不能忍__________________
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卒然临之而不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由 此 观 之 犹 有 刚 强 不 忍 之 气 非 子 房 其 谁 全 之?
8.本文通过高祖与项籍的对比,论述了成大业者自身应具备的素质是____________。
参考译文与答案详析
课内精读
1.(1)选拔、任用。(2)常常。(3)了解、明白。(4)在国外。
2.[解析] 此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时,不但要把握特殊句式,还要注意抓句子中的关键词。如第(1)句中的“是”是古今异义词,翻译为“这”;第(2)句中的“衡”是通假字,同“横”,“梗塞、不顺”之意。
[答案] (1)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
(2)(一个人)内心困苦,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3.[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列举名人事例,显然是举例论证,六位名人都遭受不同的苦难,而都通过自身的努力,最终有所成就,故论证的是“要成就事业,必须经受磨炼”的观点。
[答案] 连用六个名人的事例是为了举实例说明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也从正面论证了经受磨炼的好处(运用举例论证,意在说明人要成大器,担负重任,必须经受磨炼)。这就为下文进一步论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4.[解析] 此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文章共两段,其中论述造就人才的句子有“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前一句主要从客观因素进行论证,分析艰苦环境的重要性;后一句从主观因素进行论证,指明内心经受磨砺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答案] 客观因素:艰苦环境的磨炼。主观因素:思想斗争的磨砺。
5.[解析] B 第二段作者首先列举了人经常遇到的几种困境以及在困境中奋发的情况,再拓展到国家的角度从反面论述“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从而自然地引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比较阅读
1.(1)财资缺乏。(2)同“横”,梗塞、不顺。
(3)哪一个。(4)安定。
2.[解析] A “是人”是“这个人”的意思,中间不能断开。这句话正确的朗读停顿为: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1)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能。
(2)然而创业的艰难,已经过去了。
4.(1)先从个人角度正面论证“生于忧患”,再从国家角度反面论证“死于安乐”。
(2)他们都认为治理国家要有“忧患意识”。国君只有居安思危,常念“守成之难”,才能使国家基业稳定。
[参考译文]
[乙] 唐太宗问身边的大臣:“创建功业与保持已有的成就哪一个更难?”房玄龄回答说:“国家开始创立时,(我们)与各地群雄一起用武力争斗,然后使他们臣服,创业更难啊!”魏徵说:“自古以来的帝王,没有不是在艰难的时候取得天下,而在安逸的时候失去天下的,保持已有的成就更难!”唐太宗说:“玄龄和我一起取得了天下,历经百战,九死一生,所以知道创建功业的艰难;魏徵和我一起安定天下,常常担心在富贵中滋生骄奢,从疏忽中发生祸乱,所以知道保持成就的艰难。然而创业的艰难,已经过去了;(眼下)保持成就的艰难,对于各位(来说)才是必须谨慎对待的。”
5.[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以及词语古今意义的联系和变化。第(1)题,“苦”本是个形容词,后面跟了宾语,所以这里是使动用法。第(2)题,“拂”译为“违背”。第(3)题,“股”为古今异义词,文言文中解释为“大腿”。第(4)题,“嗜”解释为“爱好,特别喜欢”,和现代汉语基本相同。
[答案] (1)使……痛苦。(2)违背。
(3)大腿。(4)爱好,特别喜欢。
6.B7.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
8.[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概括能力。甲文开头“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列举了“舜
”“傅说”“胶鬲”等人的事例,介绍了他们的出身。最后一段得出了本文的论点“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文太宗认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由此可得出答案。
[答案] 列举事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先抚恤百姓(心存百姓)
9.[解析] 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比较。相同之处:甲文中“入则无法家拂士……国恒亡”意思是说,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那么这个国家就会灭亡。乙文中“故卿等为朕之耳目”意思是说皇帝也要依赖臣子当自己的耳朵和眼睛来治理国家。甲、乙两文都强调了贤臣对于治理国家的重要性。不同之处:甲文中“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意思是说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国家同样会灭亡,强调外患对治理国家的作用,而乙文中则没有这方面内容。
[答案] 同:都强调了治国需贤臣辅佐这一内因。甲文强调朝廷要有严格执法、直言敢谏的贤士;乙文强调贤臣犹如君主的耳目,要用心操劳国事。异:甲文还强调外因也能导致亡国的观点,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国侵犯的危险,国家就会灭亡。而乙文没有涉及外因。
[参考译文]
[乙]贞观初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说:“做君主的法则,必须首先抚恤百姓。如果损害百姓来奉养自身,那就好比是割大腿上的肉来填饱肚子,肚子填饱了,人也就死了。第二点,不能够放纵安逸。我常想能伤身子的并不是身外的东西,而都是由于自身追求耳目口鼻之好才酿成灾祸。如果一味讲究吃喝,沉溺于音乐女色,欲望越多,损害也就越大,既妨碍政事,又扰害百姓。”贞观六年,太宗对侍从的大臣说:“古代的昏君,他们的耳目都被蒙蔽,不知道时政的得失,也看不到自己的过错,因此灭亡。我已然在深宫之内,不能全部看见天下的事,所以(安排)你们作为我的耳目。不要认为天下无事,四海安宁,就不用心操劳国事。”
课外阅读
1.[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语境理解其在句子中的意义。本题注意“反”是通假字,“身”的古今异义。
[答案] (1)同“返”,返回。(2)亲身。
2.[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语句的理解和翻译能力,可采用直译法逐字逐词翻译。翻译时要注意“女”同“汝”,译为“你”。
[答案] 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遭受的耻辱了吗?
3.他能够卧薪尝胆,居安思危,礼贤下士,与百姓同甘共苦
4.示例:每一个民族,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受一些考验。灾难也是对我们的国家、民族的磨砺。挫折可以使我们团结一心,风雨同舟;灾难能激发民族斗志,增强凝聚力。那种战无不胜的民族精神和力量也会在磨难中强有力地凸显出来,这能使我们的国家战胜困难,
走向兴旺和繁荣。
[参考译文]
吴王赦免了越王,越王勾践回到越国,(时时刻刻想着如何复国,)于是就每天让自己的身体劳累,让自己焦虑地思索,把一个苦胆挂在座位上面,每天坐下休息、躺下睡觉之前就仰头看苦胆,喝水、吃饭之前也要先尝尝苦胆。(他常常对自己)说:“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遭受的耻辱了吗?”他亲自到田间种地,他的夫人自己织布(做衣服);(他)吃的饭里没有肉,穿的衣服没有鲜艳的颜色;(他)对待贤明的人毕恭毕敬,对待宾客厚礼相赠;扶助贫困的人,哀悼死难的人,和百姓一同劳作。最终灭了吴国。
5.(1)超过。(2)被。(3)远大。(4)因为。
6.[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正确翻译,如第(1)句中的“卒然”译为“突然”,“临”是“面对”的意思;第(2)句中的“王”是名词用作动词,译为“称王”,“色”是“脸色、神态”的意思,“于”是“在”的意思。另外,在组织答案时,要注意做到语言简洁,表达流畅。
[答案] (1)突然面对意外而不慌乱。(2)当韩信攻破齐国想要自己称王时,高祖非常生气,怒气显露在言语和神色上。
7.[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语句的断句。要根据句意,结合“断两处”的要求进行断句。这句话的意思为:从此可以看出,他也有刚强不能忍耐的气度,不是张良,谁能成全他。此句话包含“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三层,由此便可断句。
[答案] 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8.忍耐
[参考译文]古时候被人称作豪杰的志士,一定具有超过常人的节操。人的常情有无法忍受的时候,有勇无谋的人被侮辱,一定会拔出剑,挺身上前搏斗,这不足以被称为勇士。天下真正具有豪杰气概的人,突然面对意外而不慌乱,当无故受到别人侮辱时,也不愤怒。这是因为他们内心怀有极大的抱负,志向非常高远。
看那汉高祖之所以成功,项羽之所以失败,(原因就)在于一个能忍耐,一个不能忍耐罢了。项羽因为不能忍耐,所以在战争中百战百胜,轻易使用他的刀锋(而不懂得珍惜和保存自己的实力);汉高祖能忍耐,保存自己完整的锋锐的战斗力,等待对方疲敝,这是张良教他的。当韩信攻破齐国想要自己称王时,高祖非常生气,怒气显露在言语和神色上。由此可以看出,(他)也有刚强不能忍耐的气度,不是张良,谁能成全他(的大业)呢?
相关文档
- 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2021-11-018页
- 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倡导低碳生2021-11-0132页
- (湖北专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32021-11-0138页
-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短文二篇2021-11-016页
- 人教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之三2021-11-014页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飞2021-11-014页
-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老山界》 (20)2021-11-0127页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2021-11-017页
- (武汉专版)2019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2021-11-0125页
- 八年级下语文课件《统筹方法》 (92021-11-01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