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4.00 KB
- 2021-11-0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文言文专题
2018年
【重庆市(A卷)】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注】“琅琊也”,教版写作“琅邪也”。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名之者谁( )
(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3)觥筹交错( )
(4)树林阴翳( )
10.用现代汉语译下面的句子,(4分)
(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1.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第②段“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采用对偶手法,描写了山间变幻多姿的早晚景物,两幅画面对比鲜明。
B.第③段”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既照应了首段太守“饮少辄醉”,也凸显了作者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
C.本文除第①段外,每段开头都用领起词语引出下文。从”若夫”到“至于”到“已而”,展开了从景物到游乐到归来的一幅幅画卷。
D.这篇文辞优美的山水游记,通过醉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个画面,展现了太守与民同乐的美好场景。
12.课文中的“环滁皆山也”,在作者初稿中表述为下面链接材料的内容。请联系课文第①段,分析者这样修改的原因,(4分)
【链接材料】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
答案:
10.(4分)(1)野花开了,有—股清幽的香味(1分),好的树木生长茂盛,形成浓郁的绿荫。(或。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术枝繁叶茂,一片浓荫”)
(2)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1分),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1分)。
(或“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可是不知道太守自有他所乐的事情”)
11.(3分)B(颓然,这里指醉醺醺的样子,无抑郁和苦闷之意。)
12.(4分)课文“环滁皆山也”一句言简意丰,已经写尽了滁州群山环抱的地理形势(2分);链接材料中所写的另外几座山与课文写的琅琊山无关,可以省去(2分)。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一)阅读《岳阳楼记》,回答8-10题(8分)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8.(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大观: (2)景:
9.(4分)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先天下之优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0.(2分)“古仁人”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滕子京也有这样的胸襟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答案:
8.(2分)(1)雄伟景象 (2)日光
9.(4分)(1)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2)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10.(2分)有。“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体现了滕子京虽遭贬谪,却没有因此沉沦,而是积极理政,政绩显著,所以他做到了“不以己悲”。
【陕西省】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12分)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①,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②,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释】①贾(gǔ):做买卖。②召(shào)忽:齐人。与管仲一起事奉公子纠,公子纠被杀后召忽也自杀。
1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吾始困时 (贫困) (2)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谋划)
(3)知时有利不利也 (时机) (4)吾尝三战三走 (逃跑)
评分标准:每小题1分。共4分。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D)(2分)
A.分财利多自与 吾与汝毕力平险
B.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至于负者歌于途
C.召忽死之 辍耕之垄上
D.生我者父母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评分标准:选项正确,得2分。共2分。
19.请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答案】鲍叔不认为我没有羞愧之心,他知道我不以小节为羞耻,而以功名不能显扬于天下为耻辱。
评分标准:每翻译一句,得1分;句子通顺,得1分。共4分
20.选文中的鲍叔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答案】鲍叔是一个轻利重才、知人识人的贤士。
评分标准:答对一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参考译文】管仲说:“我当初贫困时,曾经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财利时自己总是多要一些,鲍叔并不认为我贪财,而是知道我家里贫穷。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使他更加困顿不堪,陷于窘境,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运有时顺利,有时不顺利。我曾经多次作官多次都被国君驱逐,鲍叔不认为我不成器,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机。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逃跑。鲍叔不认为我胆小,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需要赡养。公子纠失败,大臣们都认为屈辱而自杀,而我宁愿在牢中受到羞辱,鲍叔不认为我没有廉耻,知道我不因小的过失而感到羞愧,却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而感到耻辱。生养我的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鲍叔推荐了管仲以后,情愿把自身置于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多数是著名的大夫。因此,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却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辽宁省沈阳市】
7.阅读选文,完成7~10题。(14分)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乙】
见足下①题字,以为是必磊落人也。如是已逾年,恨未识足下面耳。庭坚少孤,窘于衣食,虽早知从先生长者学问,而偏亲②白发,不得已而从仕。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而从仕之日得学之功十三,所以衰懦不进,至今落诸公之后也。窃观足下天资超迈,有亲以为之依归,春秋未三十若刻意于德义经术当不止此耳。非敢谓足下今日所有不足以豪于众贤之间,但为未及古人,故为足下惜此日力③耳。
(节选自《黄庭坚集·答李几仲书》,有删改)
【注释】①足下:敬称,您。②偏亲:黄庭坚父亲早亡,而母亲在世,故称偏亲。③日力:岁月。
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窘于衣食 皆以美于徐公
B.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 公问其故
C.而从仕之日得学之功十三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有亲以为之依归 吾谁与归
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5分)
(1)见足下题字,以为是必磊落人也。
(2)如是已逾年,恨未识足下面耳。
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春 秋 未 三 十 若 刻 意 于 德 义 经 术 当 不 止 此 耳。
10.【甲】【乙】两文都出自文学前辈写给年轻人的文字。依据选文回答问题。(4分)
(1)【甲】文表现了宋濂怎样的优秀品质?(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乙】文中黄庭坚指出李几仲在学业上的差距是_______,对他提出的希望是_______。(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案:
7.D
8.(1)我看见您题写的宇,认为这一定是光明磊落的人(写的)。
(2)像这样已经过了一年,(我)很遗憾没有和您见面。
9.春秋未三十/若刻意于德义经术/当不止此耳。
10.(1)宋濂:勤奋好学;诚信。
(2)学业上没有古人优秀;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湖南益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2~15题。(17分)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蟬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 (节选自《黄生借书说》)12.下列各项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
B.媵人持汤沃灌 赴汤蹈火(成语)
C.故有所览,辄省记 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
D.为一说,使与书俱 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
13.下列各项中的加点词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当余之从师也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B归而形诸梦 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芙蕖》)
C.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D.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岳阳楼记》)
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2)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15.【甲】【乙】两文都运用了何种写作手法?试作具体分析。(3分)
答案:12.(3分)B
13.(3分)C(C项“以”,介词,分别为“用”和“凭借”之意)
14.(8分)(1)(4分)(我)住在旅舍里,主人每天供应我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寓逆旅”“日再食”“鲜肥滋味”各1分,句意正确1分)
(2)(4分)这以后我才感叹借书的人用心专一,而小时候的时光是多么地值得珍惜啊!(然后”“为”“可惜”各1分,句意正确1分)
15.(3分)两文都运用了对比手法。(1分)甲文重点将自己从师学习时条件之艰苦与同舍生的奢华作对比;(1分)乙文既有“我”借书读之专与藏书多而读书少的对比,也有黄生与自己在借书这件事上彼此不同遭遇的对比。(1分)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二)阅读下面两段古文,完成13-16题(共14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出师表》)
【乙】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公输》)
13.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已持臣守圉之器(通“御”,抵御) B.不求闻达于诸侯(听说达到)
C.后值倾覆(失败) D.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力)
14.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遂许先帝以驱驰 潭中鱼可百许头
B.先帝不以臣卑鄙 咨臣以当世之事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虽杀臣,不能绝也
D.乃不知有汉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15.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译文:
②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译文:
16.【甲】文中诸葛亮自述刘备来访可用成语 形容。[甲】【乙】两文中刘备与墨子都达到了各自的目的,其成功原因是什么?(4分)
答案:
13.B (闻达:显达扬名,扬名显贵。)
14.C
15.
① 我原本一个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田。
②楚王说:“好,我不攻打宋国了。”
16. 三顾茅庐 刘备能折节下交,遗昭托孤时,重用孔明,放心孔明,结孔明之心,使其死心为蜀汉效力;墨子有丰富的劝说艺术,使公输与楚王理屈词穷;然后又展现出防御的实力,逼迫对方放弃进攻的念头
【四川省自贡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第五伦传(节选)
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也。建武二十七年,举孝廉。光武召见,甚异之。帝问以政事,伦因此酬对政道,帝大悦。明日,复特召入,与语至夕。帝以为扶夷长,未到官,追拜会稽太守。虽为二千石,躬自斩刍①养马,妻执炊爨②。受俸裁留一月粮,余皆贱贸与民之贫羸者。迁蜀郡太守。蜀地肥饶,人吏富实,掾吏③家资多至千万,皆鲜车怒马,以财货自达。伦悉简其丰赡者遣还之,更选孤贫志行之人以处曹任④,于是争赇⑤抑绝,文职修理。所举吏多至九卿、二千石,时以为知人。肃宗立,代牟融为司空。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其无私若此。性质悫,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时人方之前朝贡禹。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节选自《后汉书·第五伦传》)
【注】①斩刍:切草。刍,喂牲口的草。②炊爨:做饭。炊爨,灶。③掾吏:汉以后指各州县设置的属官。④处曹任:担任部门职务。⑤赇:贿赂。
10.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余皆贱贸与民之贫羸者 贸:卖。
B. 伦悉简其丰赡者遣还之 简:选择。
C. 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 见:看。
D. 或问伦曰:“公有私乎?” 或:有人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言事无所依违 / 诸子或时谏止 / 辄叱遣之 / 吏人奏记及便宜者 / 亦并封上
B.言事无所依违诸子 / 或时谏止 / 辄叱遣之 / 吏人奏记及便宜者 / 亦并封上
C.言事无所依违 / 诸子或时谏止 / 辄叱遣之吏人 / 奏记及便宜者 / 亦并封上
D.言事无所依违诸子 / 或时谏止 / 辄叱遣之吏人 / 奏记及便宜者 / 亦并封上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五伦受到皇帝喜爱。他回答光武帝为政之道,光武帝很高兴,第二天又召见他,与他一直谈到晚上。
B.第五伦选用人才有方。他淘汰有钱的官员,选拔贫寒有节操的人为官,他举荐的人很多受到朝廷重用。
C.第五伦为官受到赞誉。他生性诚实,在位的时候以清正廉洁著称,当时的人把他比作前朝的贡禹。
D.第五伦自认为有私心。他说,有人因选拔官员送他千里马,他虽然没有接受,但也不任用送马的人。
13.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帝以为扶夷长,未到官,追拜会稽太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皇帝让他做扶夷的长官,还没有到任,又任命他做会稽太守。(大意1分。以为、到官、追拜译正确一处,1分)
我的儿子生了病,我虽然没有去探望,但却整夜睡不着觉。像这样,难道可以说是没有私心吗?(大意1分。虽、竟夕、若是译正确一处,1分)
【江苏省常州市】
(一)阅读两个文言选段,完成7-10题。(共13分)
甲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乙
针,生于山中①,处于室堂。夫始生巨,而成功者小,长其尾②而锐其剽,头铦达④而尾掉缭⑤。无知无巧,善治衣裳。不盗不窃,穿洞而行。一往一来,结尾以为事。尾生而事起,尾收而事已⑥。既以缝表。又以连里。既能合纵,又善连横。无羽无翼,反复甚急。日夜合离,以成文章。下覆百姓,上饰帝王。功业甚博,不显贤良。簪以为父⑦,管⑧以为母。用时则出,不用则藏。
(选自《荀子·赋》,有删改)
【注释】 ①生于山中:缝衣针用金属制成,而矿石在山中,所以说“生于山中”。②尾:线。③剽(piao):针尖。④铦达:锐利挑达,畅通无队。⑤掉缭:摇曳而缠绕的样子.形容线的长。⑥尾收而事已:线尾打结就新衣完工。⑦簪以为父:簪,大针。一般小针由这种大针磨细而成,所以说“簪以为父”。⑧管:存放针的圆管状工具。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2)持就火炀之
(3)则第二板已具
(4)长其尾而锐其剽
(5)以成文章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1)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2)夫始生巨,而成功者小。
9.甲段介绍活板的排版,先后有六个步骤,请把空缺的三个步骤填在横线
上。(3分)
设置铁板→ 放置铁范→ → →按平板面
10、对甲、乙两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甲段“每字为一印”说明字是活的,“乃密布字印”说明板是活的,“每一字皆有数印”说明字印数目是活的。
B.乙段从多方面介绍针,尤其是运用多种修辞,生动展示了小小缝衣针上下穿梭,默默无闻为人们赶制衣裳的可爱特点。
C.“铁范置铁板上”和“上饰帝王”中的“上”意思不相同;“不用,则以纸帖之”和“不用则藏”中的“不用”意思相同。
D.甲段语言平实,乙段语言华丽,但都充分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乙段多用四字句式,因而科学严谨,表意清晰。
答案:7. (1)蒙,盖 (2)靠近火 (3)准备好 (4)使针尖变得锐利 (5)花纹
8.(1)每一个韵部的字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存放起来
(2)刚开始产生的时候很大,但制作成功后却很小。
9.纸灰冒之 密布字印 持就火炀
10. D
【乙】参考译文
针,出产于山里,放置在屋子中。刚开始制作时很大,而制成后很小。它的尾巴很长而末端很尖,头部锐利而尾巴绵长。(针)没有智慧没有技巧,却善于缝制衣裳。既不偷盗也不行窃,却要打洞而行。它一往一来地活动,尾上打结就开始做事。尾巴打结工作就开始,尾巴再打结工作就停止。既能够缝衣服外层,又能够补缀衣里;既能够合拢竖向,又善于连结横向。没有羽毛,也没有翅膀,反复来回很匆忙。它日夜使分离的相合,从而制成花纹。下能够遮盖百性,上能够装饰帝王。功劳业绩非常大,却不炫耀自己贤良。把簪子当父亲,把管子当母亲。用它时,它就出现;不用它时,它就隐藏。
【江苏省镇江市】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9-12题。(共13分)
太祖微行至田舍,见一村翁,问其生庚。翁告之某年月日时,皆同上。太祖曰:“尔有子乎?”答曰:“否。”“有田产乎?”曰:“否。”“然则何以自给?”日:“吾恃养蜂耳。”曰:“尔蜂几何?”曰:“十五桶。”太祖默念曰:“我有两京十三省,渠有蜂十五桶。此年月日相合之符。”太祖又问曰:“尔于蜂,岁割蜜,凡几次?”翁曰:“
春夏花多,蜂易采,蜜不难结,我逐月割之。秋以后花渐少,故菊花蜜不尽割,割十之三,留其七,听蜂自啖为卒岁计。我乃即春夏所割蜜易钱帛米粟,量人为出,以糊其口;而蜂亦有馀蜜,得不馁。明岁,又复酿蜜。我行年五十,而恃蜂以饱,盖若此。他养蜂者不然,春夏割之,即秋亦尽割之,无馀蜜,故蜂多死。今年有蜜,明年无蜜,皆莫我若也。”太祖叹曰:“民犹蜂也,君人者不务休养,竭泽取之,民安得不贫以死?民死,而国无其民,税安从出?是亦不留馀蜜之类也。蜂丈人之言,可以传矣,可为养民者法矣。”
(选自明江盈科《雪涛小说》,有删改)
【注释】①太祖: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②微行:帝王或高官隐藏自己的身份改装出行。③两京十三省:两京指南京、北京;十三省指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等十三省。④渠:他。⑤听:听作则,任凭。⑥啖(dàn):吃。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尔蜂几何:多少
⑵我乃即春夏所割蜜易钱帛米粟:交换
⑶得不馁:气馁(停止)
⑷竭泽取之:舀干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5分)
⑴然则何以自给?
既然这样,你是靠什么生活的呢?
⑵割十之三,留其七,听蜂自啖为卒岁计。
我割三成的蜜,留下七成的,让蜜蜂自己吃,以保证它们一年都有吃的。
11.太祖得知自己与蜂丈人生庚相同,发现 民 与 蜂 相当,最后联想到 取蜜 与 税收 相似。
12.文中的太祖具有哪些特点?
答:太祖亲民,体恤民情;太祖善于学习,接地气。
【江苏省南通市】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17分)
金圣叹先生传
[清]廖燕
①先生金姓,采名,若采字,吴县诸生也。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①之,于所居贯华堂设高座,召徒讲经。经名“圣自觉三昧”,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每升座开讲,声音宏亮,顾盼伟然。凡一切经史子集笺疏训诂,与夫释道内外诸典 ,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之所记载,无不供其齿颊,纵横颠倒,一以贯之,毫无剩义。座下缁白四众②,顶礼膜拜,叹未曾有。
先生则抚掌自豪,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②鼎革后③,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④贯华堂中读书著述为务。或问“圣叹”二字何义,先生曰:“《论语》有两‘喟然叹曰’,在颜渊为叹圣,在与⑤点则为圣叹。予其为点之流也!”所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俱别出手眼。
③先生殁,效先生所评书,如长洲毛序始、徐而庵,武进吴见思、许庶庵为最著,至今学者称焉。
④予过吴门,访先生故居,而莫知其处。因为诗吊之,并传其略如此云。
(选自《二十七松堂集》,有删改)
[注释]①排:批驳。②缁白四众:泛指听众。③鼎革后;入清后。①兀坐;独自静坐。⑤与:赞同。
8.请用斜线(/ )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2分)
以 次 序 定 为 六 才 子 书
9.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好饮酒,善衡文:
(2)鼎革后,绝意仕进:
(3)或问“圣叹”二字何义:
(4)因为诗吊之:
10.请用现代汉语写出第②段画横线句的意思。(3分)
除朋从谈笑外,惟无坐贯华堂中读书着述为务。
11.阅读第①段,回答问题。(4分)
(1)哪一句话高度概括了金圣叹的性格特点?(2分)
(2)指出画波浪线句子的作用。(2分)
12.纵观全文,阐述作者为金圣叹作传的缘由。(4分)
答案:
8.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
9. (1)喜欢 (2)断绝 (3)有人 (4)写
10.除了和亲人朋友谈笑之外,(先生)只是独自端坐贯华堂中,把读书著述作为追求。
11. (1)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2)这是写听众的表现,从侧面衬托传主的形象。
12.作者对金圣叹的评点推崇备至;对金圣叹倜傥高奇、俯视一切的性格特点无比敬佩;对金圣叹在鼎革后,绝意仕进的气节心灵相通。
参考译文
先生姓金,名采,字若采,吴县生员,为人洒脱而不受世俗礼法拘束,高傲奇特,傲视一切。爱好喝酒,善于评论书籍文章,对书籍文章的评论都是以前的人没有说过的。凭讲授学问而闻名的人,先生总是站出来批驳这些人。他在所住的地方贯华堂设置很庄严的座位,招收学生讲授经书。他所讲授的经书名叫《圣自觉三昧》,讲稿总是自己带着自己看,从不公开给别人看。每次到讲堂开设讲座,环顾四周的样子神采卓异,所有一切经史子、稗官野史所记载的内容,没有不被他引述评论的。议论纵横捭阖,自始至终都讲得极其透彻。座位下面听讲的僧俗侣众诸色人等都崇拜到了极点,感叹说从没有听过这样的见解。先生就拍着巴掌自我得意,即使以前讲学的人听说了,皱眉长叹,他也不理会。
明清易代后,先生断绝了做官进取的念头,改名叫人瑞,字圣叹。除了和亲人朋友谈笑之外,只是独自端坐贯华堂中,把读书著述作为追求。有人问“圣叹”二字是什么意义,先生说:“《论语》有两次‘渭然叹曰’,颜渊感叹孔子,孔子赞叹弟子曾点,我大概是曾点一类的人吧!”先生所评论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等书,根据次序编定为“六才子书”,都是有独到的眼光的。
先生死去后,仿效先生所点评的书,像长洲的毛序始、徐而庵,武进的吴见思、许庶庵是其中最著名的,至今还被学者们称道。
我路过吴门,去拜访先生的故居,然而没有人知道他的住处。于是我就写诗来凭吊先生,并写下像这样一篇关于他的生平大概的传记。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二)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3.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伐竹取道 策之不以其道
B.全石以为底 一食或尽粟一石
C.日光下澈 主人日再食
D.不可知其源 林尽水源
14.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以调素琴
B.似与游者相乐 至于负者歌于途
C.潭西南而望 思而不学则殆
D乃记之而去 乃不知有汉
15.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第①段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讲述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由小丘西行到看见篁竹、听闻水声,寻得小石潭,移动变化中景致不同,极具动态画面感。
B.第②段特写游鱼的形神姿态,动静之间,游鱼形象丰满灵动,体现游鱼怡然自得的同时,也侧面凸显潭水的空明澄激,二者各尽其妙。
C.第④段描述作者在小石潭停留的感受,突出一个“清”字,环境之清深入心神,作者顿感悠闲宁静,直接反映他纵情山水的精神追求。
D.作者写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把自身遭遇、个人心境融入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抒发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道的忧伤悲凉之情。
16.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文: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译文:
(三)田猎之获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惟其所以不得,则狗恶也。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田猎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选自《吕氏春秋·不苟论》)
【注释】①州里:乡里。②惟:思,考虑。③疾;奋力,用力。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2分)
(1)齐人有好猎者 好: (2)狗良则数得善矣 则:
18.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译文:
19.齐人“田猎之获,常过人矣”的原因是什么?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
答案:
13.D
14.B
15.C
16. (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2)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17 .(1)喜欢,爱好(2)就
18. 不只是打猎,各种事情都是如此。
19.原因:“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奋力耕作富裕起来,然后买到好的猎狗。)
启示:做事如想获得理想的效果,必须努力具备必要的条件;否则,美好的愿望就难以变为现实。
【广西贺州市】
(一)文言文阅读(13分,10——12题,每小题2分,共6分)
【甲】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①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②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注释〗①志:记。②扶风,歧山:均为地名,在今陕西省。③占:占卜。④有年:年将有粮,引申为大丰收。⑤乙卯:古代用干支纪日。乙卯:农历四月初二。甲子:农历四月十一日。丁卯:农历四月十四日。⑥忭:高兴,快乐。
10.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情趣 B.佳木秀而繁阴 秀:草木茂盛
C.民方以为忧 方:刚才 D.甲子又雨 雨:下雨
11.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名之者谁 雨麦于岐山之阳 B.而不知人之乐 而凿池其南
C.醉能同其乐 其真无马耶 (《马说》) D.以为休息之所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2.下列对文本理解和表述有误的一 项是( )
A.甲文用一个“乐”字为主线,把众多内容连缀在一起,而这些“乐”,都是为了突出作者的自我陶醉之乐。
B.甲乙两文中亭子命名的由来:甲文以作者的号来命名,而乙文以这件久旱逢甘霖的真事命名。
C.甲文第①段是交待醉翁亭的环境位置,由群山到琅琊山,由山及泉,由泉及亭,又由亭名引出太守的醉翁之意,内存的脉络是连贯的。
D.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被贬后寄情山水的忧乐之意和愁苦之情。
13.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官吏相与庆于庭
14.读了甲乙两文,,你从欧阳修和苏轼身上得到什么启示?请结合实际谈谈。
答案:
10.C 11.A 12.D
13.(1)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是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的。
(2)官吏们共同庆贺于厅堂
14.示例一:从欧阳修和苏轼身上我明白了,不管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我们都要有一颗向上的心,做到挑战自我,克服困难,乐观前行。
示例二:从欧阳修和苏轼身上我看到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它告诉我们在学习、生活中要有抗挫能力,在今后的工作要努力奋发为人民办实事,谋福利。
【湖北省江汉油田、潜江、天门、仙桃市】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勤 学
王守仁
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①谦抑为上。
诸生试观侪辈②之中,苟有虚而为盈,无而为有,讳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
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者乎?彼固将以欺人,人果遂为所欺?有弗窃笑之者乎?苟有谦默自持,无能自处③,笃志力行,勤学好问,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忠信乐易④,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侪辈之中有弗称慕之者乎?彼固以无能自处而不求上人,人果遂以彼为无能?有弗敬尚之者乎?
诸生观此,亦可以知所从事于学矣。
(选自《王文成公全书》)
【注释】 ①确:确实,踏实。 ②侪(chái)辈:同辈。 ③无能自处:以没有能力的态度自处。④乐易:乐观和蔼,平易近人。
9.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有弗鄙贱之者乎 先帝不以臣卑鄙
B.彼固将以欺人 汝心之固
C.苟有虚而为盈 彼竭我盈
D.有弗窃笑之者乎 必为有窃疾矣
10.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B.而以勤确谦抑为上 不以物喜
C.凡学之不勤 水陆草木之花
D.必其志之尚未笃也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11.下列表述与选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2分)
A.作者把聪慧敏捷、勤奋踏实、谦虚低调作为自己选择学生的首要条件。
B.选文主要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表明了作者对求学的态度。
C.反问句的多次使用,加强了语气,增强了本文的说理气势。
D.本文与《送东阳马生序》一样,都寄予了长辈对晚辈的殷切期望。
1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人果遂以彼为无能?
(2)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答案:9.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A项“鄙”分别为“轻视,看不起”“身份低微”;B项“固”分别为“固然”“固执,顽固”;C项“盈”均为“满”;D项“窃”分别为“偷偷地”“偷窃”。
10.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一词多义。A项而分别为“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B项“以”分别为“介词,把,用”“动词,认为”;C项“之”分别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D项“其”均为“代词,他的”。
11.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段内容的理解能力。根据第一段第二句“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可知作者选择学生的首要条件是“勤确谦抑”,即勤奋踏实、谦虚低调,并没有聪慧敏捷。因此应选A项。
12.(1)别人果真就会认为他无能吗?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文言句子注意两点,一是是否为特殊句式,二是其中的重点字词,进行相应的增删替补。本句是反问句,内容上无需进行调换,但是要注意其中的重点字词,“人”联系上下文应指“别人,同辈的其他人”;“果”是表反问的语气词“果真”;“遂”意为“就”,“以”意为“认为”,“彼”意为“他”。确定了这些词的意思后,整句的翻译就不难得出了。
(2)示例:同县的人认为这件事很不寻常,纷纷(或渐渐)请他父亲去做客(或把他父亲当宾客对待)。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本句为课内文言句子,考生有一定的熟悉感,联系课文上下语境,不难翻译出该句子。注意其中的重点字词:“奇”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宾客”为名词的意动用法,以宾客之礼相待;“稍稍”意为“渐渐”。另外,注意“之”在这里指仲永能做诗这件事。确认这些之后,进行翻译即可。
【参考译文】
已经立志做君子,自然应当从事于学问,凡是求学不能勤奋(的人),必定是他的意志还不够坚定的缘故。跟随我求学的人,不是把聪慧机警敏捷为上选,而是把勤奋踏实、谦逊低调作为首要条件。
各位同学试看你们同学当中,假若有人以虚作满,以无装有,忌讳自己所没有的能力,忌妒他人的长处,自我炫耀自以为是,讲大话骗人的人,假若这个人天资禀赋虽然特别优异,同学当中有不痛恨厌恶他的人吗?有不鄙弃轻视他的人吗?他固然可以用这些欺骗人,别人果真就会被他欺骗吗?有不暗中讥笑他的人吗?假若有人谦虚沉默自我持重,以没有能力的态度自处,坚定意志努力行动,勤学好问;称赞别人的长处而责备自己的过失;学习别人的长处而能明白自己的短处;忠诚信实,乐观和蔼,平易近人,表里如一的人,假若这个人天资禀赋虽然非常愚鲁迟钝,同学当中有不称赞羡慕他的人吗?他固然以没有能力的态度自处,并且不求超过他人,别人果真就认为他没有能力?有不尊敬崇尚他的人吗?
各位同学看到这些,也可以知道为君子应勤于治学了。
【四川省遂宁市】
(三)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21-24题(14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
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
【乙】滕子京负大才,为众所嫉,自谪巴陵,愤郁颜见辞色。范仲淹与之同年友善爱其
才恐后贻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仲淹,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在谏故人耳。
(选自《过庭录》)
2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先天下之忧而忧 (2)微斯人,吾谁与归?
(3)正患无隙以规之 (4)恐后贻祸
22.用“/”给乙文中划线语句断句。(2分)
范 仲 淹 与 之 同 年 友 善 爱 其 才 恐 后 贻 祸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滕子京负大才,为众所嫉。
24.请联系甲乙两文分析概括范仲淹撰写《岳阳楼记》的目的。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可以看出范仲淹具有怎样的思想境界?(4分)
答案:
21. (1)名词作状语,在……之前 (2)没有
(3)规劝 ,劝诫 (4)遗留
22. )范 仲 淹 与 之 同 年 / 友 善 / 爱 其 才/ 恐 后 贻 祸
23. (1)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2)滕子京依仗着有才华,遭到许多人的嫉妒,
24.目的:规劝和勉励滕子京
思想境界:范仲淹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表现出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伟大的胸襟胆魄。
【黑龙江省丹东市】
(一)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20-22题。(请用0.5m的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共10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节选自 《曹刿论战》
[乙] 古之善将者,必以其身先之。暑不张盖,寒不被衾。军井未达,将不言渴。军幕未办,将不言倦。当其合战,必立矢石之间,所以齐劳逸,共安危也。夫人之所乐者,生也;所恶者,死也。然而矢石若雨,白刃交挥,而士卒争先者,非轻死而乐伤也。夫将视兵若子,则兵事将若父;将视兵如弟,则兵事将如兄。故语曰:父子兄弟之军不可与斗。由其一心而相亲也。是以古之将者贵得众心,以情亲之,则木石知感。 一节选自《臣轨》
[注释]①盖:伞盖。 ②办:置备。③事:侍奉。
2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又何间焉( 参与 ) (2)必以信( 守信 诚实 说真话 )
(3)将不言倦( 疲倦 ) (4)所恶者,死也( 厌恶 )
21.请将选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2)古之善将者,必以其身先之。
古时善于带兵的将领,必定身先士卒。
22.根据选文内容,问答下列问题。(2分)
(1) [甲]文通过曹刿和庄公的对话说明了什么是作战的先决条件?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1分)
取信于民
(2)[乙]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得出了什么结论?请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
父子兄弟之军不可与斗。由其一心而相亲也。
【湖北省荆门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9-12题。(10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佩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硯冰坚,手指不可届伸,弗之忽。录毕,走送之, 不敢稍逾的。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幕圣贤之道,又惠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拨疑质理,俯身领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佘虽愚,卒获有所闻。(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铨九龄,母授以《札记》 《周易》 《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銓行一室中,木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先府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或怒不听,则屏息,侠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先府君在客邸,督铨学甚急,稍息,即怒而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之,令跪读至熟乃巳,未尝倦也。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由是益以严。(选自蒋世铨《忠雅堂集》
[注]①先府君:指作者已去世的父亲。
9.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无从致书以观 (致使)
B.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奔走)
C.先府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规避)
D.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稍微)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A.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B.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C.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D.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
11.下列关于[甲] [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甲文中“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运用细节描写,写出了作者谨于求学、渴求知识的情状。
B.甲文中作者通过自己求学的亲身经历,勉励马生勤奋求学、谦虚求教。文章情感真挚,循循善诱。
C.乙文通过作者的自述,再现了幼年读书时父母督促自己学习的场景:在温馨回忆的同时,也包含有对父母过于苛责的不满情绪。
D.两篇选文都阐明“学业有成,必须勤奋”这一道理,但表述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甲文侧重于学习要注重积极求索的内在动力,乙文侧重于学习需要鞭策督导等外在因素。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2)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由是益以严。
答案:
9.D
10.A
11.C
12. (1)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从来没有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2)我因而不会在嬉戏中荒废学业,母亲对我的教育也因为这件事而更加严格。
[译文]
[甲]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酷寒时,硯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读书。抄写完后,跑去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跑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道德声望高,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从来没有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站着陪侍在他的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加恭敬,礼貌更加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 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了不少教益。
[乙]我九岁时,母亲教我学《礼记》《周易》《毛诗》,都能够背诵。她有空又抄下唐宋诗人的诗,教我朗诵古诗。母亲和我两人都身体弱、多病。每当我牛病,母亲就抱了我在室内来回走动,自己不睡觉:我的病稍稍好一点,
她就指着贴在墙上的诗歌,教我低声念诵作为游戏。父亲如果做错了事情,母亲一定严肃地用委婉的话规劝他。 有时父亲发怒不听她的,她就屏住气不说了,等父亲怒气稍微缓解,又反复劝说,直到听了她的话才停止。父亲在外地的寓所,督促我读书时牌气急躁,我稍有点懈怠, 他就发怒,把我丢在一旁,几天都不和我说一-句话;母亲就流着眼泪打我,叫我跪在地上,把书读熟才罢休,从来不觉得自己疲累。我因而不会在嬉戏中荒废学业,母亲对我的教育也因此而更加严格。
【甘肃省兰州市】
(二)阅读《出师表》选段,完成10-12题。(10分)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0.解释下列加点调语的意思。(3分)
(1)夙夜忧叹( )(2)斟酌损益( )(3)咨诹善道( )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徒以有先生也
B.还于旧都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C.以彰其咎 望其旗摩
D.以伤先帝之明 欲报之于陛下也
12.选文中,诸葛亮为说明出师的理由,多次提到“先帝”,其用意是什么? (4分)
(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3-15题。(8分)
齐侯陈①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②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③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屈完及诸侯盟 。
(《左传·齐恒公伐楚盟屈完》
[注]①陈:列阵,布阵。②绥:安抚。③方城:山名。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以此众战,谁能御之?
14.面对齐侯的陈师示威,以势压人,屈完是如何回应的?请简要说明。(4分)
15.仿照示例,再列举一位历史上著名的外交人物,概括其主要事迹。(2分)
示例,屈完妙语退齐军,楚与诸侯言和结盟,
答案:10.(1)早 (2)除去(3)询问,咨询。
11.C
12.①勉励刘禅"光先帝之遗德","深追先帝遗诏",以完成先帝未竟大业,做个好皇帝;
②表明自己的忠心,报答刘备对自己的知遇之恩 。
13.我率领这些 诸侯军队作战,谁能够抵挡他们?
14.①他沉着冷静、坚毅果敢、不为威武所屈;②以有礼有节柔中有刚的外交辞令给齐王讲道理;③ 不卑不亢以楚国的实力为后盾的。
15.唐雎强势怼嬴政 秦王道歉让步屈服
【山东省菏泽市】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6-10 题。(14 分)
曹刿论战
《左转》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 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 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 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贞观政要》(节选)
贞观十三年,太宗谓侍臣曰:“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仁义积则物①自归之。人皆知畏避灾害,不 知行仁义则灾害不生。夫仁义之道,当思之在心,常令相继,若斯须②懈怠,去之已远。犹如饮食资身, 恒令腹饱,乃可存其性命。”
【注】①物:众人,此处指百姓。②斯须:片刻。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 分)
①又何间焉( ) ②神弗福也( )
③彼竭我盈( ) ④恒令腹饱( )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 分)
A.可以一战 不以物喜 B.登轼而望之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C.公将鼓之 当思之在心 D.惧有伏焉 且焉置土石
8.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人皆知畏避灾害,不知行仁义则灾害不生。
9.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标两处,不含句末)(2 分)
林 深 则 鸟 栖 水 广 则 鱼 游 仁 义 积 则 物 自 归 之
10.结合《<贞观政要>节选》和下面两则材料,请你谈谈对“小惠未徧,民弗从也”的理解。(2 分)
材料一: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选自《孟子》)
材料二:共产党人的政绩,就是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事,就是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 要解决的问题……
(选自习近平《之江新语》)
答案:
18.踏实务实,默默无闻地专注于自己的事业,最终赢得了发展和成功。
19. 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写出了竹子的茂盛和它的顽强生命务。
②“憋”字生动形象,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竹子在默默中成长,在默默中发展的韧劲和毅力。
20.以此为题,形象生动,设置了悬念,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是全文的展开叙述、描写的核心;指明全文的中心所在,给人以无限的想象和启迪。
21. 示例一:曹雪芹披阅十载,写文学巨著,成文学大家;
示例二:徐霞客跋涉千里,览山川河流,成游记鼻祖。
【广西百色市】
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乙】 宣城太守济阳江淹少时,尝梦人授以五色笔,故文彩俊发。后梦一丈夫,自称郭景纯,谓淹曰:“前借卿笔,可以见还。”探怀得五色笔,与之。自尔淹文章踬矣。故时人有“才尽”之论。(节选自王汝涛《太平广记选》)
【注释】①济阳:地名,在今河南省。②江淹:南朝文学家。③郭景纯:即郭璞,文学家。④质:被东西绊倒,这里指没有起色。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世隶耕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且为众人 年且九十
C.后梦一丈夫 匹夫不可夺志也 D.可以见还 此人可就见
5.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文节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临川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B.【乙】文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探怀得五色笔/与之/自尔/淹文章踬矣/”。
C.【甲】文中“先人”这里指祖先,古人;【乙】文中“卿”是指古代对别人的尊称。
D.【甲】文中的“不使学”与【乙】文的“故文采俊发”这两个句子均为省略句。
6.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文“余闻之也久”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泯然众人矣”点明方仲永的结局。
B.【乙】文成语“江郎才尽”指江淹的诗文无起色,后来泛指人的才思枯竭。
C.【甲】【乙】文中方仲永与江淹两个人都是少儿天才,但他们最终都才华衰退。
D.【甲】【乙】文中方仲永与江淹由聪明变平庸的主要原因都是没有接受后天的教育。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稍稍宾客其父。(3分)
(2)尝梦人授以五色笔。(3分)
答案:
4. 【C】(A项前者为“属于”,后者“与“奴”同义复词,“仆役”;B项前者为“尚且”,后者为“将近”;C项前后者均为“男子”;D项前者指代“自己”,后者为“拜访”。)
5.【C】“先人”,这里应指王安石死去的父亲。)
6.【D】(“没有接受后天的教育”以偏概全,【乙】文无此意。)
7. (1) 译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关键词:“神稍”渐渐,1分;“宾客”请……做客或把……当作宾客,1分;创意1分。)
(2) 译文:曾经梦见有人送给(他)一支五色笔。(关键词:“尝”曾经,1分;“授”给或送给,1分;句意1分。)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三、文言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7-12题。(14分)
[一]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二]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三]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四]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了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
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则素湍绿潭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B.遂用之 遂迷,不复得路
C.战则请从 请从吏夜归
D.虽席地不容间也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9.下面四个选项哪一项的“之”是代词,指人的?它指的是文中的哪个人?(2分)
A.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B.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C.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
D.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10.把文中画线句了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2)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翻译时必须译出“午”的姓名。)
1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2分)
12.你怎样评价文章中的祁黄羊?(2分)
答案:
7.(2分)
(1)回声 (2)目光短浅
(3)像北斗星 (4)可以
9.(2分)D解狐
10.(4分)
(1)(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仗。
(2)(晋)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了吗?”
11.(2分)记叙 描写
12.(2分)
祁黄羊唯才是举的品质(或精神)值得赞扬。(或祁黄羊举贤没有私心。)
【重庆市(B卷)】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9-12题。(15分)
岳阳楼记
范仲淹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⑥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注:“淫雨霏霏”,鄂教版写作“霪雨霏霏”;“ 日星隐曜”, 鄂教版写作“ 日星隐耀”。
9.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4分)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2)百废具兴( )
(3)则有去国怀乡( ) (4) 至若春和景明(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微斯人,吾谁与归?
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寥寥几笔就描绘出洞庭湖壮阔缥缈的景象。
B.“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表达了作者对滕子京虽遭贬谪却做出了显著政绩的充分肯定。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表明古仁人已无悲喜之情,心中唯有天下。
D.文中第③段所描绘的阴冷萧然之景,与第④段所描绘的晴朗明丽之景形成鲜明对比。
12.有人认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伟大的事,与我们普通人无关。对此,你怎么看?(4分)
答案:
9.(1)景观、景色 (3)国都、京都 (4)日光
10、(1)在朝廷上做官时就应当心系百姓;在偏远的江湖间做官就为君主担忧。
(2)(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和谁一起回去呢?
12、我不同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只是伟人的事而与我们普通人没有关系这一观点。这一句话一方面寄托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从中中领悟到我们也要有居安思危的思想,虽然国家富有了,但国富不等同于国强,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沉醉在和平安乐的生活中。另一方面,这句话还可以指“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现在的中学生往往生活着福中不知福,缺少了老一辈人吃苦耐艻的精神,不懂得踏尽崎岖,砥砺前行,主动吃苦,曆砺韧性,最后这句话还可以指“积极进取,奋发有为”,在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时候,我们应以奋发有为的精神作为通往理想境界的阶梯。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12-16题。(共11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虽有嘉肴》)
【乙】任末①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②不远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④为笔,刻树枝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⑤以自照。观书有会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选自《拾遗记》,有删改)
【注释】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箱。③庵:茅草小屋。④荆:灌木名。⑤
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
1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2分)
(1)不知其旨也 旨: (2)负笈不远险阻 负: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14.下面句子中朗读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不知/其旨也 B.观书有会/意者
C.然后/能自反也 D.常/以净衣易之
15.对以上两段选文相关知识的分析与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选自《札记·学记》。《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
B.【甲】文开头以“嘉肴”与“至道”做类比,指出了学习的重要性,之后推出中心观点。最后又引用《兑命》中的话加以佐证。
C.【甲】文主要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乙】文用了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
D.【甲】文告诉我们教和学的关系。【乙】文强调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16.结合【甲】【乙】两文中的内容,谈谈你在自主互助学习中的启示? (2分)
答案:
12.(1)旨:甘美 (2)负:背
评分说明:(2分)每题1分。
13.(1)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2)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
评分说明:(4分)每句2分,重点词语“是故”“困”漏译或错译扣1分。
14.B
评分说明:(1分)
15.D
评分说明:(2分)
16.示例:在自主学习中,我克服困难,勤奋学习,发挥自己学习的优势,为小组增光添彩。在互助学习中,我在教别人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我们人家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评分说明:(2分)围绕两文,言之有理即可。
【山东省东营市】
(二)(8分)
(甲)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林嗣环《口技》
(乙)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三月,艺颇精,意得甚。僧问:“汝益乎?”曰:“益矣。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僧笑,命李试其技……既而支撑格拒,李时时蹈僧瑕,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僧抚掌曰:“子尚未尽吾能也。”……
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①有其对。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观者填溢。……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尼乃曰:“既是憨师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但两相会意可耳。”李诺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尼乃起。少间,李腾一踝去,尼骈五指下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刀斧,蹶仆②不能起。尼笑谢曰:“孟浪迕客,幸勿罪!”李舁③归,月余始愈。
后年余,僧复来,为述往事。僧惊曰:“汝大卤莽!惹他何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
——蒲松龄《武技》
注:①罔,无。②蹶仆,跌倒。③舁,共同用手抬。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 ②有薄技,请以相授 以:
③馆之客舍 馆: ④然以其文弱故,易之 易:
11.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3分)
12.在为学、行事、成才等方面,你从两文身怀技艺者身上获得了怎样的教益?(3分)
答案:
10.①说出 ②把 ③安排居住 ④轻视
评分:每小题 0.5 分,共 2 分。意思对即可。
11.①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作用:宾客反应和一年后憨师所说为侧面描写,鲜明突出地表现两文中人物技艺的精湛、武功的高强,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②
脉络清晰,张弛有致。作用:无论以口技所演绎的故事的发展为序,展现表演的疾徐转接及宾客反应,还是以李超经历为线索铺设悬念,都使行文起伏跌宕,摇曳多姿,都产生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评分:答对一点得3 分,写法1分,作用2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12.①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深厚的功力、深邃的造诣,靠勤学苦练获得。没有汗水心血的浇灌,技艺之花不会灿烂绽放。②持恒不懈,滴水穿石。锤炼口技、武功,必须专心致志、坚持不懈。滴水穿石,绳锯木断,既要积聚力量于专一目标,又要坚持始终。③进无止境。“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自满必会固步自封,也就不会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
评分:答对一点得 2 分,答对两点得3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
【古文阅读】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二章》)
【乙】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元符三年进士。时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
……
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碎朕衣矣。”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言愈切,上变色曰:“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释】①曹:辈,等。 ②旌:表彰。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入则无法家拂士 (2)内侍请上易衣________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卿能如此,朕复何忧?
13.【乙】文中的 (原文)与【甲】文中的 主旨句异曲同工。【乙】文中的“上”是一个 的人。(2分)
答案:
11.示例:(1)“拂”通“弼”,辅佐。 (2)易:换。
评分标准:(2分)每个词语解释准确得1分。
12.示例;(1)通过这样的方法,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没有的才干。
(2)你能像这样尽心进言,我还有什么可忧虑呢?
评分标准:(4分)每小题2分,要求翻译准确,语言流畅。
13.示例: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上”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或虚心纳谏、开明或广开言路等)
评分标准;(2分)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湖北省十堰市】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2分,每小题3分)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
A.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而乐亦无穷也 B.若夫霪雨霏霏 日出而林霏开
C.名之者谁 不能名其一处也 D.临溪而渔 而不知人之乐
【解析】A中两个“乐”都是形容词:快乐。B中前一个连绵不断,后一个雾气;C中前者是“命名,起名”,后者是“说出”;D中前者无意义,后者表转折。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21.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文章第一段介绍醉翁亭所在,由面到点,先“环滁”再“西南”,望“琅琊”闻“水声”,用“回”字“转”字,引出亭子,层层烘托,突出醉翁亭之美。
B.文章第二段将“山水之乐”具体化。描写山间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景色,突出流连山中美景的无究乐趣。
C.文章能过描绘游人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以此衬托太守的孤芳自赏。
D.全文连用二十一个“世”,形成一唱三叹的吟咏句调,读起来抑扬顿挫,铿锵悦耳。
【解析】“以此衬托太守的孤芳自赏”错误,这与课文主旨相悖,应该是“太守之乐其乐”。
22.文中把“醉”与“乐”联系起来的是哪一句?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答: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在文章中起画龙点睛勾画出全文主旨的作用,且是全文展开的线索。
2017年
1. (2017·浙江省衢州市)
(五)文言文阅读(10分)
白水素女
[东晋]陶渊明
晋安帝时,侯官人谢端,少丧父母,无有亲属,为邻人所养。至年十七八,恭谨自守,不履非法。始出居①,未有妻,邻人共愍②念之,规为娶妇,未得。端夜卧早起,躬耕力作,不舍昼夜。
后于邑下得一大螺,如三升壶。以为异物取以归贮瓮中畜之十数日。端每早至野还,见其户中有饭饮汤火。端谓邻人为之惠也。数日如此,便往谢邻人。邻人曰:“吾初不
为是,何见谢也。”端默然心疑,不知其故。
后以鸡鸣出去,平早潜归,于篱外窃窥其家中,见一少女,从瓮中出,至灶下燃火。乃到灶下问之曰:“新妇从何所来,而相为炊?”女大惶惑,欲还瓮中,不能得去,答曰:“
我天汉中白水素女也。天帝哀卿少孤,恭慎自守,故使我权③为守舍炊烹。十年之中,使卿居富得妇,自当还去。而卿无故窃相窥掩。吾形已见,不宜复留,当相委去。虽然尔后自当少
差,勤于田作,渔采治生。留此壳去,以贮米谷,常可不乏。” 端请留,终不肯。时天忽风雨,翕然而去。
(选自《古代小说鉴赏辞典》,有删改)
【注释】①出居:单独居住。②愍(mǐn):同情、可怜。 ③ 权:暂且、姑且。
18.用“/”为文中画线处断句(限断三处)。(3分)
(端)以为异物取以归贮瓮中畜之 十 数日。
19.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侯官县有个名叫谢端的孤儿,被好心的邻居收养,一直到了十七八岁,后来因为触犯了法律,他就搬出来独立生活了。
B.邻居们都很关心谢端,按照乡里的规矩,给他娶了一个妻子,但是谢端因为家中一贫如洗,没有能够留住这个妻子。
C.白水素女知道谢端从小父母双亡,孤苦伶仃,很同情他,又见他克勤克俭,安分守己,所以自愿下凡来帮助他。
D.白水素女的身份暴露后,必须回到天庭,不能再帮助谢端致富了,临走前她留下了田螺壳,让谢端有取之不尽的米谷。
20.下面是这个故事的尾声,顺序被打乱了,请排出正确的顺序(只填写序号)。(2分)
①居常饶足,不致大富耳。②端为立神座,时节祭祀。③于是乡人以女妻之。④后任至令长云。
21.这个故事与“牛郎织女”“董永与七仙女”“灰姑娘”等故事,有相似的情节结构模式。请从人物身份、品质、境遇、结局等方面进行探究,写出此类故事的模型。(3分)
【答案】
18.(3分)(端)以为异物/取以归/贮瓮中/畜之十数日。
19.(2分)D
20.(2分)②①④③
21.(3分)这类故事的模型一般是:身份卑微或境遇悲惨的主人公,具有优秀的品质,得到贵人帮助,改变了命运。
2. (2017·山东省德州市)
(二)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13.与“人不知而不温”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学而时习之 B.学而不思则罔 C.曲肱而枕之 D.切问而近思
14.结合选文,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概括《论语》的特点。(3分)
(三)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丘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来源:学科网ZXXK]
【注】①常平:官仓名。
1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1)甫冠,名闻四方 ( ) (2)讽富人自实粟( )
16.与“奇之”中“奇”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山行六七里 B.腰白玉之环 C.闻寡人之耳者 D.父利其然也
17.翻译下面句子。(2分)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
18.曾巩以“仁”为怀,有君子之风,请概括出表现他“仁”的事例。(3分)
【答案】
13.答案:B 共2分
14.答案示例:《论语》是语录体散文,语言简练,含义深远,多格言警句,体现了孔子的道德修养及学习方法态度等。 共3分
15.答案示例:(1)成年 (2)规劝 共2分[来源:学科网ZXXK]
16.答案:D 共2分
17.答案示例:任齐州长官,他把迅速惩处恶势力、盗窃犯作为主要工作。 共2分
18.答案示例:劝说富人出售粮食,让百姓度过饥年;整治治安,打击豪强奸盗;改官舍为收容 所,扶贫济困;奉养继母,抚恤弟妹。(答出其中三项即可) 共3分
3. (2017·浙江省)
(二)范石湖①使北(13 分)
淳熙中,范至能使北,孝宗令口奏金主,谓河南乃宋朝陵寝所在,愿反侵地。至能奏曰:“兹 事至重,须与宰相商量,臣乞以圣意谕之,议定乃行。”上首肯,既而宰相力以为未可,而圣意坚 不回。至能遂自为一书,述圣语。至虏庭,纳之袖中。既跪进国书,伏地不起。时金主乃葛王也, 性宽慈,传宣问使人何故不起。至能徐出袖中书,奏曰:“臣来时,大宋皇帝别有圣旨,难载国书, 令臣口奏。臣今谨以书述,乞赐圣览。”书既上,殿上观者皆失色。至能犹伏地。再传宣曰:“书 词已见,使人可就馆。”至能再拜而退。虏中群臣咸不平议羁留使人而虏主不可。至能将回,又奏 曰:“口奏之事,乞于国书中明报,仍先宣示,庶使臣不堕欺罔之罪。”虏主许之。报书云:“口奏 之说,殊骇观听,事须审处,邦乃孚休。”既还,上甚嘉其不辱命。由是超擢,以至大用。
(选自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注释】①范石湖:即范成大(公元 1126-1193 年),字至能(致能),自号此山居士,又号石湖居士,世称范石湖。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 分)
(1)愿反. 侵地 (2)议定乃.行
(3)至能徐.出袖中书 (4)虏主许. 之
15.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 分)
虏 中 群 臣 咸 不 平 议 羁 留 使 人 而 虏 主 不 可。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 分)
(1)至能遂自为一书,述圣语。
(2)既还,上甚嘉其不辱命。
17.同样是出使,范成大使北,始终“伏地不起”;唐雎使秦,最终“挺剑而起”。你怎样看待他们 的行为?请简要分析。(3 分)
【答案】
14.(4 分)(1)通“返”,归还 (2)才 (3)慢慢地 (4)答应、应允
15.(2 分)虏中群臣咸不平/议羁留使人/而虏主不可。
16.(4 分)(1)范成大于是自己写了一封信,把皇上的话写在上面。
(2)(范成大)回来以后,皇上对他不辱使命大加赞赏。
17.(3 分)答案示例:两人都具有勇敢、镇定和自信的性格,都是忠肝义胆(具有爱国情怀),都是 英雄,都不辱使命。只是因为时势不同,任务各异,所以采取的方式方法不同而已。
4. (2017·湖南省邵阳市)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来源:Z_xx_k.Com]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洽与松泉作四邻,煮茗听雨好留宾。新桃满径为家业,风月一簾任我吟。
9.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 分)
(1)水尤清冽.:( ) (2)心乐.之:( )
(3)乃记之而.去:( ) (4)煮茗.听雨:( )
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皆若空游无所依 (2)卷石底以出
11.用“/”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各划一处)(2分)
(1)其岸势犬牙差互 (2)煮茗听雨好留宾
12.下列选项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见渔人,乃大惊。
A.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B.环滁皆山也。
C.孔子云:“何陋之有?” D.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13.对以上诗文材料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文第二段字字写鱼,对水的描写不着一字。然而其名写鱼,其实写水,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描绘出一幅水清鱼欢的优美画面。
B.乙诗的“新桃满径”可以让人联想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点明了作者的身份和职业。C.甲文“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写出了小石潭环境的凄清、
寂寥;乙诗“洽与松泉作四邻”也同样写出了诗人居住环境的清幽、雅致。
D.甲文通过描写小石潭的独特风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依然洒脱自如、无欲无求的思想感情;乙诗借具体的意象,寄托了诗人自命不凡,却怀才不遇的失落之情。
14.“风月一簾任我吟”的“任”字用得好,请作简要分析。(2分)
【答案】
9. (4分,每小题1 分)
(1)寒冷 (2)以……为乐(感到快乐)
(3)然后、就(表顺承或顺接关系) (4)茶
10.(4分,每句2 分)
(1)(鱼儿)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赋分点:“皆”、“依”各1 分)
(2)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起来,高出水面。 (“以”字的句式1 分,“卷”1 分)
11.(2分,每句1 分)
(1)其岸势/犬牙差互 (2)煮茗听雨/好留客
14.(2 分)“任”是随意、任意的意思。(1 分)从“任”字可以看出作者超凡脱俗、满身书香、
洒脱豪放的性格特点。(1 分)(意思接近即可)
5. (2017·江苏省苏州市)
阅读《桃花源记》中的一段文字,完成9-10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9.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2分)
A.便舍船,从口入
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
B.复行数十步
行深山巨谷中(《送东阳马生序》)
C.屋舍俨然
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10.有人说,“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句没有写人,却处处见人。请作简要分析。(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2题。
浮图①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关沧浪亭之地也。亟求余作《沦浪亭记》,日:“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余日:昔吴越②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佑,亦治国于其偏。迨淮海纳土③.此园不废。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节选自归有光《沧浪亭记》)
【注】①浮图,僧人。②吴越,五代时十国之一。③迨,到,等到。淮海纳土,指将国土贡献给宋王朝。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昔子关之记,记亭之胜也。
②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
1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2分)
【答案】
9.B(2分)
10.文章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表现出桃花源内井然有序、和睦安定的社会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之情。(3分)
11.①以前苏子美所记的,是沧浪亭的胜景。(2)
②在这荒茺残破的废墟上修复了苏子美时的建筑。(2分)
12.记述沧浪亭的历史变迁过程。(2分)
6. (2017·山东省临沂市)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6题(15分)
养鱼记
【北宋】欧阳修[来源:学。科。网Z。X。X。K]
折檐①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直对非非堂②。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因洿③以为池。不方不圆,任其地形;不甃不筑④,全其自然。纵锸⑤以浚之,汲井以盈之。湛乎汪洋,晶乎清明,微风而波,无波而平,若星若月,精彩下入。予偃息⑥其上,潜形于毫芒⑦;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潮千里之想。斯足以舒忧隘而娱穷独⑧也。
乃求渔者之罟⑨,市数十鱼,童子养之乎其中。童子以为斗斛之水不能广其容,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怪而问之,且以是对。嗟乎!其童子无乃嚚昏而无识矣乎⑩!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选自《居士外集》)
【注释】①折檐: 屋檐下的回廊②非非堂: 作者刚刚出仕,在洛阳做留守推官时所建在衙厅西侧③洿(wū):地势低洼的地方。④甃(zhōu)砌池壁。筑:夯底土。⑤锸(chā)铁锹。浚:挖沟疏通水路。⑥偃息:休息⑦潜形于毫芒:在毫末之中隐藏了自己的身体⑧舒忧隘而娱穷独:释放忧愁郁闷的心情,在困厄孤独中快乐起来。⑨罟(gǔ):渔网。⑩无乃……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不是……吗”“恐怕……吧”。 嚚(yín)昏:愚蠢糊涂。
1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⑴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 )
⑵纵锸以浚之,汲井以盈之。( )
⑶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潮千里之想。( )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折檐之前有隙地。 怪而问之。
B.因洿以为池。 童子以为斗斛。
C.任其地形。 不能广其容。
D.微风而波。 盖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5分)
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
15.下列六个句子分成为四组,全部描写鱼池的一组是。( )(2分)
①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②。纵锸以浚之,汲井以盈之。③湛乎汪洋,晶乎清明,④微风而波,无波而平⑤若星若月,精彩下入。⑥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潮千里之想.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②④⑥
16.文章结尾, 作者“感之而作《养鱼记》”,请结合全文,谈谈作者有怎样的感想。(3分)
【答案】
12.⑴种植⑵满,充满⑶顺着,沿着
13.C(A项第一个“之”,结构助词“的”;第二个“之”,代词,代指童子。B项第一个“以”,介词,用,把;第二个“以”动词,认为。C项两个“其”都是代词,代指鱼池。D项第一个“而”,连词,表顺承,就;第二“而”,连词,表转折,却)
14.我看那些大鱼枯死在池边,不能回到该去的地方;而那一群小鱼却在又窄又浅的水池沥游玩嬉戏,好像很满足的样子。
15.C(第①句写空地四周的环境 第②句写疏通水路,引水灌池;第⑥句写作者的自足之感)
7. (2017·甘肃省)
三古诗文阅读【17分)
(一)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7-20题。(12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补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鲍叔牙闻鲁侯引兵而来,乃严阵以待。庄公亦列阵相持。鲍叔牙因乾时①得胜,:有
轻鲁之心,下令击鼓进兵,先陷者重赏。庄公闻鼓声震地,亦教鸣鼓对敌。曹刿止之日:“齐鼓
方锐,宜静以待之。”传令军中:“有敢喧哗者斩。”齐兵来冲鲁阵,阵如铁桶,不能冲动,只得退后。少顷,对阵鼓声又震,鲁军寂如不闻,齐师又退。鲍叔牙曰:“鲁怯战耳。再鼓之,必走。曹刿又闻鼓响,谓庄公日:“败齐此其时矣,可速鼓之!”论鲁是初次鸣鼓,论齐已是第三通鼓
了。齐兵见鲁兵两次不动,以为不战,都不在意了。谁知鼓声一起,突然而来,刀砍箭射,势如疾雷不及掩耳,杀得齐兵七零八落,大败而奔。庄公欲行追逐,曹刿日:“未可也,臣当察之。乃下车,将齐兵列阵之处,周围看了一遍,复登车轼远望,良久日:“可追矣。”庄公乃驱车而进,追三十余里方还,所获辎重甲兵无算。
(选自《东周列国志》第十六回)
【注释】①乾时:春秋时地名,在今山东青州。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肉食者鄙[来源:学科网]
(2)小惠未徧
(3)再鼓之,必走
(4)势如疾雷不及掩耳
18.翻译【甲】文中的画线句。(3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9.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对长勺之战给予很高的评价,说鲁国“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胜了齐军,造成中国战争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战例”。【甲】文中曹刿的哪句话体现了“‘敌疲我打’的方针”?(2分)
20.【甲】【乙】两文都写了齐鲁长勺之战,在详略安排上有什么不同?(3分)
【答案】
17.(4分)(1)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2)通“遍”,遍及、普遍。
(3)击鼓进军。(4)快,急速。
18.(3分)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判断。
19.(2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答“彼竭我盈,故克之”亦可)
20.(3分)【甲】文详写战前和战后的论战,(1分)略写战争过程;(1分)【乙】文详写战争过程。(1分)
8. (2017·浙江省湖州市)
8.(二)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秋于敬亭送从侄耑游庐山序①
[唐]李白
余小时,大人令诵《子虚赋》②,私心慕之。及长,南游云梦,览七泽③之壮观。
初,嘉兴季父谪长沙西还,时余拜见,预饮林下。耑乃稚子嬉游在旁今来有成郁负秀气。吾衰久矣,见尔慰心,申悲道旧,破涕为笑。
方告我远涉,西登香炉④.长山横蹙,九江却转。瀑布天落,半与银河争流,腾虹奔电,潈射万壑。此宇宙之奇诡也。其上有方湖、石井,不可得而窥焉。
羡君此行,抚鹤长啸。恨丹液未就,白龙来迟⑤,使秦人着鞭,先往桃花之水。孤负⑥夙愿,惭归名山;终期后来,携手五岳。
(选自《李太白全集》)
【注释】①从侄:堂侄。耑:即李耑,李白的堂侄。 ②
《子虚赋》:汉代司马相如代表作,其中描写了云梦的壮美景象。 ③七泽:传说楚国古有七个水泽。云梦:属“七泽”之一。 ④香炉:庐山香炉峰。 ⑤丹液:传说中的金丹,服用后可成仙。白龙:传说中仙人的坐骑。 ⑥孤负:辜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C
A.及长,南游云梦
及鲁肃过寻阳
B.破涕为笑
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C.方告我远涉,西登香炉
方七百里,高万仞
D.恨丹液未就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私心慕之”,是说作者小时候被《子虚赋》中所描写的云梦景象深深打动。
B.“此宇宙之奇诡也”。包含着作者对前文所描写的庐山壮丽景象的惊叹与赞美。
C.“不可得而窥焉”,暗含着作者对未能前往“方湖、石井”游赏的遗憾之情。
D.“终期后来,携手五岳”,是说作者终自己一生,也没有机会和李耑一起去游访名山了。
(3)用“/”给第二段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三处)耑 乃 稚 子 嬉 游 在 旁 今 来 有 成 郁 负 秀 气
(4)上文与《送东阳马生序》都是临别赠言。请结合文章内容,分别写出李白和宋濂对后辈寄予了怎样的希望。
【考点】DB:课外文言文阅读.
【分析】参考译文:
我小时候,大人让我诵读《子虚赋》,我就很向往其中的描述.长大后,游览了南方的云梦泽,观看了七个沼泽的壮观景象.
当初,我的叔父从长沙被贬回到嘉兴,当时我在半道拜见他,在树林里喝酒.你还是个小孩,在旁边游戏.现在已经长大,很是秀气.我很久前就衰老了!见到你很欣慰,想起从前的悲伤往事,不禁又破涕为笑.
你又告诉我要去远方,去登西边的香炉峰.长山纵横,大江回旋.瀑布从天而落,似乎和银河争流;腾起的彩虹,奔驰的雷电,光照所有的山谷,这是天地间的奇异景观.那山上有方湖、石井,我们无法看到.
羡慕你此次出行,能和仙鹤一同长啸.遗憾的是没有长生不老的仙药,也没有腾云驾雾的白龙,让秦朝时的挥鞭,前去桃花源.我没有实现夙愿,惭愧的回到名山,以往以后,我们能携手攀登五岳.
【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一词多义.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
A句意:长大后,游览了南方的云梦泽.及:等到;等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及:等到
B句意:一下子停止了哭泣,露出笑容.形容转悲为喜.涕:眼泪.
面对这样的奏章,我流下了眼泪,不知道说了些什么.涕:眼泪.
C句意:你又告诉我要去远方,去登西边的香炉峰.方:正;方圆七百里的大小,高万丈.方:方圆
D句意:遗憾的是没有长生不老的仙药.就:完成
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就:完成
故选:C
(2)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
A.正确;
B.正确;
C. 正确;
D.有误,是说以往以后,我们能携手攀登五岳.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根据句意来划分:
句意:你还是个小孩,在旁边游戏.现在已经长大,很是秀气.
(4)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内容的概括.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
答案:
(1)C
(2)D
(3)耑乃稚子/嬉游在傍/今来有成/郁负秀气[来源:学科网ZXXK]
(4)宋濂:结合自己求学的经历和感受,希望马生刻苦学习.
李白:描绘自己游庐山时所见的壮美景象,叙写所不能见到的胜景,希望李耑精神振奋地前往庐山游历(像自己年轻时一样向往大自然,领略大自然的神奇).
9.(2017·辽宁省大连市)
三、阅读理解及分析(第12—27题,共3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12—15题。(共10分)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节选)
12.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2分)
(1)雾凇沆砀 ( )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 )
13. 选出与“山之僧智仙也”一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B.何陋之有?
C.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D.属予作文以记之。
14.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译文: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文:
15.《湖心亭看雪》《醉翁亭记》两文作者都寄情山水,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请结合两篇文章意的内容和背景加以分析。
答:
(一)阅读文言文,回答12-15题。(共10分)
12. (1)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2)蔚然:茂盛的样子。
评分说明:(2分)每小题1分。
13. C
评分说明:(2分)
14. (1)我尽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2)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
评分说明:(4分)每小题2分,重点词语“白” 然”漏译或错译扣1分。
15. 张岱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表现出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也流露出在明王朝灭亡以后对故国往事的怀恋。
欧阳修被贬之后寄情山水,表现出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评分说明:(2分)意思对即可。
10.(2017·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一)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乃入见
(2)民弗从也
(3)忠之属也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8.选文运用对比手法塑造曹刿形象,请举一例分析其作用。(2分)
(二)
田饶谓鲁哀公曰:“臣将去君而鸿鹄举①矣。”哀公曰:“何谓也?”田饶曰:“君独不见夫鸡乎?头戴冠者,文也;足傅距②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仁也;守夜不失时,信也。鸡虽有此五者君犹曰瀹③而食之何则以其所从来近也。夫鸿鹄一举千里,止君园池,食君鱼鳖,啄君菽粟;无此五者,君犹贵之,以其所从来远也。臣请鸿鹄举矣。”
哀公曰:“止!吾书子之言。”田饶曰:“臣闻食其食者不毁其器;荫其树者不折其枝。有士不用,何书其言为?”遂去之燕。燕立以为相。
(节选自《新序•杂事》)
【注】①举:飞去。②傅距:傅,附着;距,雄鸡脚掌后面像脚趾一样突起的部分。③瀹(yuè):煮。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田饶谓鲁哀公曰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道之行也》)
B.守夜不失时,信也 谓为信然(《隆中对》)
C.吾书子之言 即书诗四句(《伤仲永》)
D.臣闻食其食者不毁其器 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10.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2分)
12.田饶给鲁哀公讲鸡和鸿鹄的故事,目的是表达 的想法。(2分)
【答案】
6.(3分)(1)于是、就 (2)顺从、听从 (3)类
7.(2 分)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也一定要根据实情判断。(“狱”“以”译对1分,大意对1分)
8.(2分)(1)将乡人和曹刿对国事的态度作对比,突出了曹刿对国家的责任感。(2)将鲁庄公与曹刿对战前准备的认识作对比,突出了曹刿的“远谋”。(答出其一即可)
(二)(8分)
9.(2分)C
10.(2分)鸡虽有此五者/君犹曰瀹而食之/何则/以其所从来近也。(画对两处得1分,画对三处得满分;画五处或五处以上不得分)
11.(2分)田饶于是离开鲁国前往燕国。(补充省略成分1分,大意对1分)
12.(2分)希望鲁哀公能重用贤士。(大意对即可)
2016年
一、(2016•四川成都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着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5.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A.亦不详其姓字 详:详细
B.造饮辄尽 造:到
C.曾不吝情去留 去:离开
D.不戚戚于贫贱 戚戚:忧愁的样子
【解析】详:知道(清楚)。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
A. 因以为号焉 B. 亲旧知其如此
不以物喜 其真无马邪
C. 既醉而退 D. 无怀氏之民欤
学而不思则罔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解析】A因以为号焉:以——把……(作为);不以物喜:以——因为。B亲旧知其如此:其——代词,他;其真无马邪:其——语气词,表反问(难道);C既醉而退:而——表承接;学而不思则罔:而——表转折。
7.对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B )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A.(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认真理解,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交流,(他)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B.(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他)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C.(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交流,(他)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D.(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认真理解,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他)就新奇得忘记了吃饭。
【解析】理解句中重要词汇:“不求甚解”原文中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指,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会意”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体会。关键词:甚——过分;解——深究;会意——
领会;欣然——高兴的样子。
8.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D )
A.本文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作者借为“五柳先生”作传,从思想性格、志愿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
B.五柳先生虽然贫穷,却悠闲自适。“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是五柳先生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读书、饮酒、著文章是他的三大志趣。
C.本文在语言表达上的显著特点是多用否定句。“不慕荣利”“不求甚解”“曾不吝惜去留”等否定句突出了五柳先生与世俗的格格不入。
D.本文刻画人物生动形象。“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五柳先生的安贫乐道;“环堵萧然”“晏如也”,表现出五柳先生的率真放达。
【解析】“性嗜酒”期在又醉,展示了五柳先生的率真放达;“环堵萧然”“晏如也”表现五柳先生的安贫乐道。
二、(2016•山东泰安中考)阅读《送东阳马生序》一文,完成14-17题。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①余幼时即嗜学。②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③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④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⑤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⑥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⑦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⑧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⑨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⑩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4.对文章第一段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B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15.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A.写出了“我”的求知若渴。 B.变现了老师的脾气暴躁。
C.写出了“我”的胆小怯懦。 D.表现了老师的德隆望尊。
16.下列选项中,全都表现作者求学艰难的一项是( D )
①无从致书以观②无硕师、名人与游③益慕圣贤之道④门人弟子填其室
⑤无鲜肥滋味之享⑥缊袍敝衣处其间⑦同舍生皆被绮绣⑧余因得遍观群书
A.①④⑤⑧ B.③⑤⑥⑦ C.③④⑦⑧ D.①②⑤⑥
17.对文章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C )
A.善用对比是本文的特色,通过“我”和“同舍生”的对比,突出了“我”求学的快乐。
B.“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写出了学馆条件之差,反衬了“我”学习的刻苦。
C.学习生活的艰苦没有动摇作者的求学意志,他勤奋刻苦、孜孜以求,终于学有所成。
D.本文是一篇赠序,作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求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三、(2016•福建南平中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8~13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桃花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仿佛若有光 仿佛:隐隐约约(2)悉如外人 悉:全
(3)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方:正,正在 (4)自恨不如远甚也 恨:遗憾
9.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
A、屋舍俨然 见四野禾苗油油然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余顾而慕之
C、具答之 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D、不足为外人道也 以为此一家之中
1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
(1)其 中/ 往 来 种 作 (2)其 丈 夫/ 方 担 粪 灌 园
11.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的样子。
(2)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男女老幼一起在田间耕耘种作。
12.【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和谐安宁,自得其乐。
【解析】围绕“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民生活富足安定”回答即可。
四、(2016•山东淄博中考)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太宗尝谓中书今岑文本①曰:“夫人虽禀性定,必须博学以成其道,A亦犹蜃②性含水,待月光而水垂:木性怀火,待燧动而焰发;人性含灵,待学成而为美。是以苏秦③刺股,董生④垂帷。不勤道艺,则其名不立。”文本对曰:“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饬⑤情,以成其性。B《礼》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所以古人勤于学问,谓之懿⑥德。”
(节选自【唐】吴兢《贞观政要》)
【注释】①岑文本:唐太宗时宰相,文学家。②蜃:大蛤蝌,古人认为其性含水,月光出现时晶莹剔透。③苏秦:战国纵横家。④董生:即董仲舒,西汉政治家。讲学时以惟幕遮掩,以求专心。⑤饬:整理。⑥懿:美好。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苏秦刺股。股:大腿 ②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知道:懂得道理.
【解析】①句意为:苏秦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②句意为:玉石不经雕琢就不会成为器具,人不学习就不会懂得道理.
(2)下面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A.夫人虽禀性定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B.必须博学以成其道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燧动而焰发 有地臆然而高
D.博学成而为美 为人谋而不忠乎
【解析】A:前后句:虽:虽然;B:前句:以:来.后句:以:认为,以为;C:前句:而:表顺承.后句:而:表修饰;D:前句:为:成为.后句:为:给,替.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大意。
夫人性相近,情则迁移,必须以学饬情,以成其性。
人的本性都很相近,情趣却有所差别,必须用学习来修养情趣,使本性完善.
【解析】句中重点词语有:”夫”,句首发语词,可不译;“性”,本性;“情”,情趣;“饬”,整理.句意为:人的本性都很相近,情趣却有所差别,必须用学习来修养情趣,使本性完善.
(4)太宗和岑文本围绕同—个观点展开了对话,请分别写出A、B两个画线句子所运用的说理方法及其作用。
他们共同的观点是:学习对人的重要性.A句运用类比从正面的说理方法,通过“蜃月光而水垂;木燧动而焰发”化抽象于具体,化深奥于浅显,从正面生动形象的说明了学习的重要;B句运用类比从反面的说理方法,通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从反面生动形象的说明了学习对人的重要性.
【解析】本题是对文章主旨和写作手法及其作用的考查.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相关的语句,分析解答.
五、(2016•重庆市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答谢中书书。书:书信(2)晓雾将歇。歇:消散
(3)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指人间 (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11.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12.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六、(2016•山东枣庄中考)阅读下面三则古文,完成8-13题。
【甲】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
,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交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更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和,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和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选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周处》)
【乙】次非杀蛟
荆有次非者①,得宝剑于干遂②。还反涉江,至于中流,有两蛟夹绕其船。次非谓舟人曰:“子尝见两蛟绕船能两活者乎?”船人曰:“未之见也。”次非攘臂祛衣,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
(选自《吕氏春秋·卷十二·知分》)
【丙】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注释】①荆(jīng):古代楚国的别称。次非,人名,传说是出国的一位勇士。②干遂:地名,在今江苏省吴县西北。
8.【甲】文中“朝闻夕死”的原句出自《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9.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C )
A.或说处杀虎斩蛟 蛟或浮或没
B.为乡里所患 终为忠臣孝子
C.竟杀蛟而出 杀之而复上船
D.舟中之人皆得活 乡人皆好之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冀:希望(2)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蹉跎:时光流失,光阴虚度(3)还反涉江,至于中流。反:同“返”,回,归
1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
而且人最怕的是不能立志,又何必担忧不能显扬美名呢?
(2)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不如全乡的好人都喜欢他,全乡的坏人都厌恶他。
12.【甲】【乙】两文同样写杀蛟,但是表现的主题却不同,请分别指出。
【甲】文主要是表现周处善于改过自新。【乙】文则主要赞扬次非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为民除害的勇气。
13.请从【丙】文中概括出孔子评定人品的基本原则。
不以众人的好恶为依据,而应以善恶为标准。
七、(2016•山东威海中考)阅读下面语段,完成8-11题。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节选自《捕蛇者说》)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A.①君将哀而生之乎 ②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B.①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②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C.①叫嚣呼东西 ②从流飘落,任意东西
D.①谨食之 ②日食饮得无衰乎
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D )。
A.①饥渴而顿踣 ②潭西南而望
B.①时而献焉 ②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C.①吾尝疑乎是 ②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
D.①故为之说 ②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的呢!
11.我们现在对税收与作者对“赋”的认识有何不同?
我们现在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用民,作者认为“赋”封建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
八、(2016•山东威海中考)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2-13题。
孟子谓万幸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上论古之人。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上友也。”(选自《孟子》)
【注】善士,品德高尚的人。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是以论其世也,是上友也。
所以要讨论他们所处的时代(以了解他们的为人),这就是和历史上品德高尚的人交朋友。
13.请根据短文内容,概括孟子交友的原则。
结交天下善士,天下善士“未足”结交古人,结交古人要论世知人。
九、(2016•浙江金华中考)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4-19题。
胡翰传
胡翰,字仲申,金华人。幼聪颖异常儿。七岁时,道拾遗金,坐守待其人还之。长从兰奚谷吴师道、浦江吴莱学古文,复登同邑先达之门。同郡柳贯▲文章名天下,见翰文,称之不容口。游元都,公卿交誉之。或劝之仕,不应。既归,遭天下大乱,避地南华山,著书自适。文章与宋濂相上下。
太祖下金华,召见,命之会食。后侍臣复有荐翰者,召至金陵。时方籍①金华民为兵,翰从容进曰:“金华人多业儒,鲜习兵,籍之,徒糜饷②耳。”太祖即罢之后聘修史书书成而归。爱北山泉石,筑其下,徜徉十数年而终,年七十有五。所著有《春秋集义》,文曰《胡仲子集》,诗曰《长山先生集》。
(选自《明史》卷二百八十五,有删改)
示顺生③
胡翰
明招④山中人,高义无等伦。
恨子弗见之,一去五百春。
我学如赘疣⑤,未成先误身。
误身身不淑,误世心不仁。
【注释】①籍:这里指征召。。下同。②糜饷:浪费粮食,耗费粮饷。③顺生:人名。④明招:武义明招山麓,晋元帝时阮孚曾在此筑屋修行。⑤赘疣:长在皮肤上的肉瘤,比喻多余无用之物。
14.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
太 祖 即 罢 之/后 修 史 书/书 成 而 归。
【解析】句意为:太祖立即下令停征,后聘他参与修纂《元史》,书成后受赏而归。“太 祖 即 罢 之”、“后 修 史 书”、“书 成 而 归”句意完整,结构清晰。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或劝之仕( 有人,有的 ) ②既归( 已经 )
③时方籍金华民为兵( 正 ) ④鲜习兵( 少 )
【解析】①句意为:有人劝他去做官。或:有人,有的;②句意为:回到家乡。既:已经;③句意为:当时朝廷正在金华征民为兵。方:正;④句意为:很少练习武艺。鲜:少。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七岁时,道拾遗金,坐守待其人还之。
七岁的时候,(胡翰)在路上拾到了金子,坐在路边等丢金子的人,把金子还给他。
【解析】句中重点词有:“遗”,丢;“还”,回来。
17.文中“”处原有一字,请根据上下文推测,最有可能的一项是 B
A.于 B.以 C.而 D.乃
【解析】句意应是:柳贯靠文章远近闻名。根据以下虚词的用法,选“以”最合适。
18.诗中“恨”字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表达了作者对顺生未能见到山中人的遗憾之情,期望顺生做山中人那样品德高尚的人,也流露出自己对山中人的仰慕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诗句结合具体字词,理解作者情感,概括即可。
19.胡翰“避地南华山,著书自适”,结合诗文分析其中的原因。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自认为学问不深,品行不高,恰逢天下大乱;热爱山水;向往隐居生活;好读书。善作文。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结合诗歌内容,概括即可。
十、(2016•安徽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合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伊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节选)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 ,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节选)
14.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豁然开朗。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2)阡陌交通。交通:交错相通
(3)悉如外人。悉:完全,都(4)泉香而酒洌。洌:清澈
(5)杂然而前陈者。陈:摆开,撰放,陈列
15.翻译下列句子。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土地平坦空阔,房屋整整齐齐。
(2)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
16.《桃花源记》选段已用“//”分为两个层次,请分别概括其内容。
①渔人发现并进入桃花源。②桃花源中的景象。
17.两段选文分别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请简要概括。
《桃花源记》:生活和平安宁,百姓怡然自乐。
《醉翁亭记》:太平祥和,与民同乐。
十一、(2016•浙江衢州中考)古文阅读。
纪鸮①鸣
【唐】林简言
(1)东渭桥有贾食于道者,其舍之庭有槐焉,耸干舒柯,布叶凝翠,不与他槐等。其舍既陋,主人独以槐为饰,当乎夏日,则孕风贮凉,虽高台大屋,谅无惭德,是以徂南走北,步者乘者,息肩于斯,税驾于斯,亦忘舍之陋。
(2)长庆元年,简言去鄜得息其下,观主人德槐之意,亦高台大室者也。洎二年,去夏阳,则槐薪矣。屋既陋,槐且为薪,遂进他舍。因问其故,曰:“某与邻,俱贾食者也。某以槐故,利兼于邻。邻有善作鴞鸣者,每伺宵晦,辄登树鴞鸣,凡侧于树,若小若大,莫不凛然惧悚以为鬼物之在槐也不日而至也。又私于巫者,俾于鬼语:‘槐于去,鴞不息。’主人有母者且瘵,虑祸及母,遂取巫者语,后亦以稀宾致困。”
(3)简言曰:“假为鴞鸣,灭树殃家,甚于真鸮,非听之误耶?然屈平謇谔②,非不利于楚也,靳尚一鴞鸣而三闾放;杨震訏谟③,非不利于汉也,樊丰一鸮鸣而太尉死。求之于古,主人亦不为甚愚。”
(选自《寓林折枝》,有删减)
【注释】①鸮(xiāo):鸟名,俗称猫头鹰。②謇谔:正直敢言。③訏谟:远大宏伟的谋划。
14.用“/”为文中画线处断句(限断两处)。
莫不凛然惧悚/以为鬼物之在槐也/不日而至也
15.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B )
A.东渭桥槐树下的饭店虽然简陋,但对槐树的装饰独具匠心,用翠绿的布条挂满树枝,留住夏日的凉风,所以客人很多。
B.林简言离开夏阳的时候来到槐树下,发现大槐树没有了,只好去别人家,他向人打听了一番,才知道槐树被毁的原因。
C.邻居家的孩子善于学猫头鹰叫,他很喜欢这棵树,常常趁人不注意爬到树上乱叫,声音忽上忽下,忽大忽小,很滑稽。
D.店主的母亲有肺结核病,听信巫师的鬼话,担心大祸临头,店主只好扔掉巫师的咒符,闭门陪侍母亲,以致于门庭冷落。
16.第(2)段中哪些词语表现了鸮鸣者的丑恶?请仔细品读,具体分折。
示例:“每伺宵晦”的“每”写鸮鸣者为达毁树之目的,经常不断地制造恐怖。“伺”字刻画了阴险小人等待时机的丑恶嘴脸。“辄登树鸮鸣”的“辄”,写出了鸮鸣者一有机会就害人,完全是小人行径。“又私于巫者”的“又”,是一招不成再来一招,揭露这种宵小之辈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狠毒心肠。“私”,揭露了小人鬼鬼祟祟与他人勾结,手段卑劣,心术不正。
17.本文与王安石《伤仲永》的写法相似,根据提示填写下表空缺处。
篇目
①
说理
《伤仲永》
神童才华泯灭
阐述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纪鸮鸣》
槐树被毁
②
①叙事②揭示听信谗言的危害
十二、(2016•湖南长沙中考)古文阅读。
陈禾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举元符三年进士。(时)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①、缮城壁,以戒不虞。或指为生事,格②不下。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等表里为奸③,搢绅④侧目。禾日:“此国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⑤,则非其职矣。”首抗疏⑥劾贯。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⑦得与?”
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碎朕衣矣。”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⑧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言愈切,上变色日:“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释】①增戍:增加防守兵力。②格:搁置。③表里为奸:内外呼应做坏事。④搢绅:同“缙绅”,士大夫的代称。⑤迁给舍:指陈禾将改任给事中的职位。⑥抗疏:上书直言。⑦宦寺:宦官。⑧曹:辈,等。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B )
A.武备宽弛,东南尤甚/弛担持刀(《狼》)
B.或指为生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陈涉世家》)
C.人服其先见/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
D.此国家安危之本也/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移山》)
【解析】A. 松弛/放下;B. 有的人;C. 佩服/动词,穿戴;D. 根本/本来。
13、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B )
例句: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来源:学_科_网]
A.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C.宋何罪之有(《公输》)
D.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解析】A. 代词:指“这种景况”;B. 助词:的;C. 宾语前置的标志;D. 音节助词,不译。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禾引上衣,请毕其说
陈禾拉住皇上的衣服,请求让自己说完。
(2)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
陛下不惜被撕破衣服,我难道敢吝啬头颅来报答陛下吗?
15、本文中陈禾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陈禾的进谏方式与我们学过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的进谏方式有何不同?你更赞同哪一种?请阐述理由。
①陈禾品质:有先见之明 忠于职守 敢于进谏 刚正不阿②进谏方式:邹忌进谏时采用讽谏的方式;由小及大、由此及彼、由家事到国事,用自己的切身体验去规劝齐王的讽喻。陈禾采用的是直谏的方式。③开放题:赞成邹忌。原因:采用委婉地方法规劝齐王,使齐王乐于接受。赞成陈禾。原因:陈禾的方式直接,让君主直接明了的知道自己的不足和过错。
十三、(2016•山东临沂中考)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甲】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林嗣环《口技》)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李传鹏输入
【乙】光绪十六年①春闰二月甲子,余游巴黎蜡人馆。见所制蜡人②,悉仿生人③,形体态度,发肤颜色,长短丰瘠,无不毕肖。自王公卿相以至工艺杂流,凡有名者,往往留像于馆。或立或卧,或坐或俯,或笑或哭,或饮或博,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余亟④
叹其技之奇妙。(清人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注释】①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②蜡人:用蜡做成人的形象。③生人:活人;④亟(qì):屡次,不断地。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李传鹏输入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夹杂(2)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说出
(3)无不毕肖。肖:相像(相似)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D)
A.①不能指其一端 ②其一犬坐于前。(《狼》)
B.①凡有名者。 ②念无与为乐者(《记承天寺夜游》)
C.①往往留像于馆 ②求石兽于水这。(河中石兽)
D.①余亟叹其技之奇妙②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解析】A项中“其”都是代词,译为“其中”;B项中“者”都是代词,译为“”……的人;C项中“于”都是介词,译为“在”D项中“之”:①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②代词,指代“重修岳阳楼这件事。”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客人们)扬起衣袖,露出手臂,两腿索索发抖,几乎想争先恐后地逃跑。
(2)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
猛然看到他们,没有不惊叹像是活人似的。
14.下列句子中不能表现口技表演者或蜡人制作者高超技艺的一项是( C )
A.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B.余亟叹其技之奇妙
C.见所制蜡人,悉仿生人,
D.形体态度,发肤颜色,长短丰瘠,无不毕肖。
【解析】A、D两项从正面表现口技表演者,蜡人制作者高超技艺。B项是从侧面表现蜡人制作者高超技艺,C项只是客观叙述。
15.【甲】【乙】两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请简要分析。
【甲】【乙】两段文字都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描写口技艺人的精彩表演和蜡人逼真的形态、姿态,是正面表现口技表演者、蜡人制作者的高超技艺;描写听众、参观者的反应是从侧面表现艺人们技艺的高超。
十四、(2016•浙江舟山中考)古文阅读。
与王介甫第一书
【宋】曾巩
巩启:
近托彦弼、黄九各奉书,当致矣。巩至金陵后,自宣化渡江来滁上,见欧阳先生,住且二十日。今从泗上出,及舟船侍从以西。欧公悉见足下之文,爱叹诵写,不胜其勤。间以王回文示之亦以书来言此人文字可惊世所无有。盖古之学者有或气力不足动人,使如此文字,不光耀于世,吾徒可耻也。其重之如此。又尝编《文林》者,悉时人之文佳者,此文与足下文多编入矣。至此论人事甚重,恨不与足下共讲评之,其恨无量,虽欧公亦然也。欧公甚欲一见足下,能作一来计否?胸中事万万,非面不可道。
巩此行至春,方应得至京师也。时乞寓书慰区区,疾病尚如黄九见时,未知竟何如也。心中有与足下论者,想虽未相见,足下之心潜有同者矣。欧公更欲足下少开廓其文,勿用造语及摸拟前人,请相度示及。欧云:孟韩文虽高,不必似之也,取其自然耳。余俟到京作书去,不宣。
巩再拜。
(选自《曾巩集·卷十六》,略有删改)
【注释】①王介甫:即王安石。下文中的王回是其好友。②区区:自称的谦词。③潜:藏。④开廓:开阔,扩大。⑤相(xiàng)度示及:意思是选择适度,表达思想就行。
1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间 以 王 回 文 示 之/ 亦 以 书 来/ 言 此 人 文 字 可 惊 /世 所 无 有
(间 以 王 回 文 示 之/ 亦 以 书 来 言 /此 人 文 字 可 惊 /世 所 无 有)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及舟船侍从以西。西:向西行进(向西前进)
(2)恨不与足下共讲评之。恨:遗憾
(3)欧公更欲足下少开廓其文。少:稍微
(4)余俟到京作书去。俟:等待,等到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使如此文字,不光耀于世,吾徒可耻也。
假使像这样的文章,不在当代辉煌,我们这些人可要感到羞耻的啊!(假使这样的好文章不为世人所知,是我们这些人的耻辱。)
17.信中提到了欧公(欧阳修)的作文之道,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
不用生造的词语,不可盲目模仿前人的写法;选择适度,表达思想;应取法自然。
18.曾巩写这封信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加以推断。
一方面向王安石介绍自己的行踪(与欧阳修会面情况),表达与王安石的深厚友情;另一方面,转述欧阳修对王安石文章的赏识及改进意见,希望王安石能尽快与欧阳修建立联系。(热情推荐王安石)
十五、(2016•四川广安中考)文言文阅读。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乙】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惟荀罃之拔逼阳,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下,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毙。此善于用气者也。
(节选自曾国藩《挺经》)
【注释】①荀罃(yīng):春秋时晋国大将。②逼阳:姓,古夷族一支。③遽:迅速。
25.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
受创于郝昭/ 皆初气过锐/ 渐就衰竭之故
2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又何间焉。间:参与(2)望其旗靡。靡:倒下
(3)惟荀罃之拔逼阳。拔:攻下(4)先备外援。备:准备
2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
A.孙仲谋之攻合肥 故克之
B.预料城之不能遽下 此何遽不为福乎
C.此善于用气者也 京中有善口技者
D.渐就衰竭之故故克之
2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
(2)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
大概用兵并无其他奥妙,经常保持锐气而不用尽罢了。
29.结合【甲】【乙】两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用兵者应该怎样利用士气取胜?
参考示例:①当敌人士气衰竭,我方士气高涨时要及时进攻。②要善于保存士气,不要“初气过锐”。③当士气衰竭时要设法振作士气。④当不能迅速取胜时,要善于蓄养锐气。
16.(2016•江西省中考)阅读下面三则文言文短文,完成第8~11题。
王蓝田①性急,尝食鸡子②,以筯③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④口中,啮⑤破即吐之。
谢无奕性粗强,以事不相得,自往数王蓝田,肆言极骂。王正色面壁不敢动。半日,谢去,转头问左右小吏曰:“去未?”答曰:“已去。”然后复坐,时人叹其性急而能有所容。
王述转尚书令,事行便拜⑥。文度曰:“故应让杜、许⑦。”蓝田云:“你谓我堪⑧此否?”文度曰:“何为不堪?”但克让自是美事,恐不可阙。”蓝田慨然曰:“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⑨不如我。”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王蓝田:名述,袭爵蓝田侯。后文的“文度”为其子。②鸡子:鸡蛋。③筯(zhù):筷子。④内:通“纳”。⑤啮(niè):咬。⑥事行便拜:授官的诏书一下达就立即接受。⑦故,或许。杜、许,不译何人,应为当时有名望的两人。⑧堪:能够胜任。⑨定:到底。
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复于地取内/口中 B.啮破/即吐之
C.谢无奕/性粗强 D.事行/便拜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瞋生气(发怒)
(2)数数落(责骂)
(3)阙通“缺”,缺少
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又不得。
鸡蛋在地上不停地转圈,(他)又下地又木鞋的齿去踩它,又没踩破。
(2)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不如我。
既然说(我)能胜任,为什么又要谦让呢?人家说你超过了我,(现在看来你)到底比不上我。
11.结合三则短文内容,说说王蓝田是一个怎样的人。
王蓝田吃鸡蛋着急生气,可见它是个性急、暴躁的人;他能忍让谢无奕的辱骂,可见他是个宽容的人;他受任尚书令而不谦让,可见他是个率真、不虚伪的人。
17.(2016•江苏盐城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②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③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涂潦,泥沼雨水。②畚锸,箕畚铁锹。③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9、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⑴相与步于中庭。步:散步,漫步 ⑵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只,只是
⑶轼诣武卫营。诣:到……去 ⑷卒全其城。卒:最终,终于
10、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河 将 害 城/ 事 急 矣/ 虽 禁 军 且 为 我 尽 力
1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下)庭院的地面像积满了水一样清澈透明,水里(好像)还有水藻荇菜交相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而已)。
⑵ 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富人出城了,百姓都人心躁动不安,我和谁守城呢?
⑶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
苏轼把自己的住所建造在河堤上,(即使)路过家门也不进去。
12、【甲】文表现了苏轼安闲自适的心境,还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乙】文记述了苏轼率领官兵抗洪筑堤、保城安民的事迹,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⑴宦途失意的苦闷。⑵勤于政事,爱护百姓。
18.(2016•山东潍坊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
齐之国氏大富,宋之向氏大贫。自宋之齐,请其术。国氏告之曰:“吾善为盗。始吾为盗也,一年而给,二年而足,三年大穰。自此以往,施及州闾。”向氏大喜,喻其为盗之言,而不喻其为盗之道,遂逾垣凿室,手目所及,亡不探也。未凡,以赃获罪,没其先居之财。
向氏以国氏之谬己也,往而怨之。国氏曰:“若为盗若何?”向氏言其状。国氏曰:“嘻!若失为盗之道至此乎?今将告若矣。吾闻天有时,地有利。吾盗天地之时利,云雨之滂润,山泽之产育,以生吾禾,殖吾稼,筑吾垣,建吾舍。陆盗禽兽,水盗鱼鳖,亡非盗也。夫禾稼、土木、 禽兽、鱼鳖,皆天之所生,岂吾之所有?然吾盗天而亡殃。夫金玉珍宝,谷帛财货,人之所聚,岂天之所与?若盗之而获罪,孰怨哉?”
向氏大惑,以为国氏之重罔己也,过东郭先生问焉。东郭先生曰:“国氏之盗,公道也,故亡殃;若之盗,私心也,故得罪。”
(选自《列子·天瑞第一》,有删节)
14.解释文中加点实词的意思。
(1)喻其为盗之言 喻:明白
(2)遂逾垣凿室 逾:越过
(3)以生吾禾,殖吾稼 殖:种植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
A. 自宋之齐,请其术 其真无马邪(韩愈《马说》)
B. 而不喻其为盗之道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张岱《湖心亭看雪》)
C. 山泽之产育 宋何罪之有?(《孟子·公输》)
D. 若之盗,私心也 义,亦我所欲也(孟子·告子上》)
【解析】都是句末语气词,表判断。A.代词,“他的”/副词,表疑问。B.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C.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16.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手目所及,亡不探也。
(他)手能拿到的,眼能看到的,没有不偷的。
(2)若盗之而获罪,孰怨哉?
你盗窃这些东西而被判罪,怨(恨)谁呢?
17. 如何理解东郭先生所说的“国氏之盗,公道也”?请根据文意回答。
国氏借助自然条件,利用自然资源,劳动致富,是遵循公正之道的行为。
19.(2016•甘肃武威中考)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7-21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余作醉翁亭于滁州,太常博士沈遵,好奇之士也,闻而往游焉。爱其山水,归而以琴写之,作《醉翁吟》三叠。去年秋,余奉使契丹,沈君会余恩冀之间。夜阑酒半,援琴而作之,有其声而无其辞,乃为之辞以赠之。
(节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寓:寄托(2)日出而林霏开 开:消散
(3)杂然而前陈者 陈:陈列,陈设;摆开 (4)余奉使契丹 使:出使
18.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B )
A.山之僧智仙也 好奇之士也
B.而不知人之乐 闻而往游焉
C.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余作醉翁亭于滁州
D.醒能述以文者 归而以琴写之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
(2)有其声而无其辞,乃为之辞以赠之。
有《醉翁吟》的曲谱却没有词,我就写了词来赠给他。
20.关于醉翁亭的建造者,【甲】【乙】两文各有什么说法?用原文语句回答。
【甲】文: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乙】文:余作醉翁亭于滁州。
21.《酵翁亭记》全文贯穿一个“乐”字。作者因什么而“乐”?请概括作答。
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乐(乐民之乐)。
20.(2016•江苏苏州中考)阅读下面一则文言短文,完成10-11题。
刘凝之,字志安,小名长年,南郡枝江人也。父期公,衡阳太守。兄盛公,高尚不仕。凝之慕老莱、严子陵为人,推家财与弟及兄子,立屋于野外,非其力不食。州里重其德行。州三礼辟西曹主簿,不就。妻梁州刺史郭铨女也,遣送丰丽,凝之悉散之亲属。妻亦能不慕荣华,与凝之共安俭苦。
(选自《宋书·隐逸列传》,略有删改)
【注】仕:做官。辟:征召。主簿:官职名。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立屋于野外,非其力不食。在野外建设了房屋,不是自己劳动所得就不享用。
②凝之悉散之亲属。刘凝之把它们都分给了亲属。
11.根据文章内容,说说州里多次礼聘刘凝之做官的原因是什么?刘凝之为什么不接受?
重其德行。不慕荣华;安于俭苦。
21.(2016•江苏南京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9题。
养生
[宋] 苏轼
[甲]东坡居士自今日以往,不过一爵一肉①。有尊客,盛馔则三之②,可损不可增。有召我者,预以此先之,主人不从而过是者,乃止。一曰安分以养福,二曰宽胃以养气,三曰省费以养财。
[乙]吾闻战国中有一方,吾服之有效,故以奉传③。其药四味而已: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夫已饥而食,蔬食有过于八珍,而既饱之余,虽刍豢④满前,惟恐其不持去也。若此可谓善处穷者矣,然而于道则未也。安步自佚⑤,晚食为美,安以当车与肉为哉?车与肉犹存于胸中,是以有此言也。
(节选自《东坡志林》,中华书局2007年版)
[注释]①一爵一肉:喝一爵酒,吃一种肉食。爵,古代的酒器。②盛馔则三之:丰盛的饮食就增至三倍。③奉传:恭敬地传播。④刍豢(huàn):代指美味的肉食。⑤佚(yì):安逸,舒服。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
A.安分以养福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B.吾闻战国中有一方 不能称前时之闻(《伤仲永》)
C.夫已饥而食 虽有嘉肴,弗食(《虽有嘉肴》)
D.晚食为美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主人不从而过是者,乃止。
主人不听从却超过这个标准的,我就制止(他)。
(2)若此可谓善处穷者矣,然而于道则未也。
像这样(做)可以说是善于对待穷困,但是在养生之道上就不够了。
9.甲、乙两段中作者所提出的养生之道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两段相同处在于都强调了安分知福、俭以养生。不同处在于甲段着重从节食的角度谈养生,而乙段着重从求道的角度谈养生。
22.(2016•浙江湖州中考)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15-19题。
愚溪诗序
[唐]柳宗元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节选自《古文观止》,略改动)
【注释】①灌水:水名;后文“潇水”也是水名。②家:安家。③龂龂(yín yín):形容争辩的样子。④见……于:古代汉语表示被动的一种格式。见辱于愚:被愚这个名称污辱。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A.灌水之阳,有溪焉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B.故更之为愚溪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C.皆山水之奇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D.大舟不可入也 潭中鱼可百许头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示例:愚泉共有六个泉眼,都是从山下平地上涌出来的,原来这泉水是向上冒出的啊。
17.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两处)
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
18.“是溪”“名莫能定”的原因是什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当地居民有的称之冉溪,有的称之染溪,莫衷一是,争论不休。
19.作者文中说自己“愚”,他的“愚”和《愚公移山》中愚公的“愚”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示例:愚公下定决心移山,并看到“子子孙孙无穷匮”而“山不加增”,其愚实是志向远大、目光长远(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是大智若愚的表现。
柳宗元在文中以“愚”自称,并以“愚”来命名丘、泉、沟等景物,认为自己的处境和秀美的景色一样无人赏识而“无以利世”。因此他是以“愚”自嘲,借“愚溪”比喻自己,透露出被统治者排挤、抱负不能施展的抑郁和愤激。
23.(2016•山东东营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
(乙)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①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②中空。嘐嘐聱聱③,声在橐中。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
……若有告余者曰:“……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④:此不一之患也。言出于汝,而忘之耶?”……
——苏轼《黠鼠赋》
注:①拊(fǔ):拍。②橐(tuó):袋子。③嘐嘐(jiāo)聱(áo)聱:象声词,形容鼠咬物的声音。④虿(chài):蝎子一类的毒虫。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其一犬坐于前 犬:像狗一样②橐坚而不可穴也 穴:咬洞
③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见:被 ④不能无变色于蜂虿 于:在
11.翻译下面的语句。
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因此没有咬东西却装作咬东西,用声音来招引人;没有死却装死,用装死的样子求得逃脱。
12.两文都写人与动物的“较量”,但有着截然不同的结局,其原因分别是什么?
甲文中屠户能认识狼的本性,并识破狼的狡诈,善抓时机,行动果敢;乙文中因人精力不专,懈怠疏忽,反受外物左右,被对方的欺骗手段蒙蔽,陷入对方圈套。
13.两文均“叙事”而“达意”,但体裁和表现侧重点不同,试作简要说明。
甲文为小说(或寓言),重在突出故事之奇,因此以记叙为主,作者观点十分简要,故事寓含的道理由读者从中意会。乙文为小品(或赋),重在“悟理”,以“黠鼠”逃脱为基础和凭借,着重推演故事的因果关系,进而得出启示,揭示道理。
24.(2016•浙江杭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
夏翁,江阴巨族。尝舟行过市桥,一人担粪,倾入其舟,溅及翁衣。其人旧识也,僮辈怒,欲殴之。翁曰:“此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犯!”因好语遣之。及归,阅债籍,此人乃负三十金无偿,欲因以求死。翁为之折券。
长洲尤翁开钱典。岁底,闻外哄声,出视,则邻人也。司典者前诉曰:“
某将衣质钱,今空手来取,反出詈语,有是理乎!”其人悍然不逊,翁徐谕之曰:“我知汝意,不过为过新年计耳。此小事,何以争为?”命检原质,得衣帷四五事④,翁指絮衣曰:“此御寒不可少。”又指道袍曰:“与汝为拜年用,他物非所急,自可留也。”其人得二件,默然而去。是夜竟死于他家,涉讼经年。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或问尤翁:“何以预知而忍乏?”翁曰:“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人服其识。
(冯梦龙《智囊·知微》)
【注】①折券:撕毁债券,不再索取,即免债的意思。②钱典:当铺。③詈(lì)语:骂人的话。④事:量词。件,样。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D )
A.尝舟行过市桥(乘船) B.因好语遣之(打发)
C.某将衣质钱(抵押) D.反出詈语(返回)
17.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A )
A.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
B.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
C.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
D.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此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犯!
这是出于不知道罢了,(如果)知道是我,怎么会冒犯我呢!
②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
凡是无理取闹的,其中一定有所依仗,小事不忍让,那么灾祸就会立即到来。
19.夏翁、尤翁各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其言行分析。
夏翁没有为难将粪倒向自己的人,还主动撕毁他的债券,他的涵养和大度值得我们学习。尤翁忍受邻人的无理取闹,并无偿还他衣服;从其异常举动中预知潜在的危险,从而避免了灾祸。这种容人的度量和非凡的见识值得我们学习。
25.(2016•浙江丽水中考)古文阅读。
禹之治水土也,迷而失涂,谬之一国。滨北海之北,不知距齐州几千万里。距至也。其国名曰终北,当国之中有山,山名壶领,状若甔槌①,顶有口,状若贠环,名曰滋穴。有水涌出,名曰神瀵②,臭过兰椒,味过醪醴③。一源分为四埒,注于山下。 经营一国,无不悉遍。土气和,亡札厉。人性婉而从物,不竞不争;柔心而弱埒骨,不骄不忌;长幼侪居,不君不臣;男女杂游,不媒不聘;缘水而居,不耕不稼;土气温适,不识不衣;百年而死,不夭不病。其民孳阜亡数,有喜乐,亡衰老哀苦。 其俗好声,相携而迭谣,终日不辍音,饥惓则饮神瀵,力志和平。过则醉,经旬乃醒。沐浴神瀵,肤色脂泽,香气经旬乃歇。
周穆王北游过其国,三年忘归。既反周室,慕其国,惝然自失。不进酒肉,数月乃复。
【注释】①甔槌(dānzhuì):盛水的陶器。②瀵(fèn):泉水。③醪醴(láolǐ):美酒,④埒(liè):山上水道。⑤札厉:瘟疫。⑥侪(chái):共同,一起。⑦孳(zī)阜:繁衍盛多。孳,繁殖,阜,通“富”,繁盛。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迷而失凃,谬之一国。凃:通“涂”,道路(2)臭过兰椒,味过醪醴。臭:气味
(3)缘水而居,不耕不稼。缘:沿着,顺着
15.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其俗好声/相携而迭谣/终日不辍音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过则醉,经旬乃醒
(人们)喝多了(神水)就醉,十多天后才能醒。
(2)既反周室,慕其国,惝然自失。
(他)回到国内以后,(仍然)思慕那个国家,(以至于)怅然若失,精神恍惚。
17.请概括“终北国”的特点,并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终北国”具有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理想的社会环境,这里气候宜人,环境舒适;人人平等,和睦快乐,这里没有压迫,没有瘟疫,没有战争,没有病痛……几乎是“大同世界”的具体描写,也是一个更为古老的“桃花源”,作者一方面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但在当时,这种社会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只能是一种幻觉。
26.(2016•浙江温州中考)短文两篇。
这两篇短文都写于苏轼政治失意之时,从中我们可以看见苏轼生活的一些真实细节。不管是随手记录的文字,还是写给友人的短笺,都那么饶有情趣,令人玩味不尽。
读陶诗
余闻江州东林寺,有陶渊明诗集,方欲遣人求之,而李江州忽送一部遗予,字大纸厚,甚可喜也,每体中不佳,辄取读,不过一篇。唯恐读尽后无以自遣耳。
【乙】
【甲】
一个‘大’字,一个‘厚’字,看似普通,却有巨大的惊喜和满足。
田家乐
某启。仆居东坡,作陂种稻,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昨日一牛病几死,牛医不识其状,而老妻识之。曰:此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用其言而效。
【丙】
勿谓仆谪居之后,一向便作村舍翁,老妻犹解接黑牡丹也。言此,发公千里一笑。
谪居乡野,非但没有一丝忧愁之态,言语中还颇有洋洋自得、眉飞色舞的夸耀之意。东坡可爱可敬。
如此郑重写信告如此等小事,东坡真是顽皮。难道这只为了让千里之外的章惇一笑?呵呵。
(选自《古典的中国》)
【注释】①两篇短文为作者被贬黄州、汝州时所作。②某:与后文的“公”都是指章惇,当时在京为官。③仆:对自己的谦称。④陂(bēi):山坡,斜坡。⑤黑牡丹:牛的戏称。
13.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方欲遣人求之 方:正、刚刚(2)而李江州忽送一部遗予 遗:给予、赠送
(3)昨日一牛病几死 几:几乎(4)用其言而效效:见效、奏效
14.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
15.阅读两篇短文,仔细体会苏轼的生活情趣。参考已有批注,给【甲】【乙】【丙】三处作批注。
【甲】每体中不佳,辄取读,不过一篇
示例:陶诗对他宛如良药,可见苏轼对陶渊明喜爱之甚。又读得小心翼翼,舍不得一下子读完。真有意思。
【己】惟恐读尽后无以自遣耳
示例:如孩童得一糖果,惟恐一口吃完。真是可爱之人!而“无以自遣耳”,隐隐透露出作者的生活境遇。
【丙】牛医不识其状,而老妻识之
示例:“不识”与“识之”,形成对比。看似平常语气,却有一番惊喜。他是以“老妻”为豪。
27.(2016•天津市中考)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回答9-11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9.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死亦我所恶 恶:凶恶
B.蹴尔而与之 蹴:用脚踢
C.妻妾之奉 奉:侍奉
D.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停止,放弃
10.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A )
A.二者不可得兼 B.故患有所不辟也
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多为身死而不受
11.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作首认为,在“生”和“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
B.作者所倡导的重“义”之心,只有圣贤才具有,普通人是没有的。
C.作者认为,乞人不屑“蹴尔而与之”的救命食物,是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
D.文中的对偶句和排比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28.(2016•天津市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3-15题。
李侍郎绂,性聪慧。少时家贫,无赀买书,乃借贷于邻人。每一翻绎,无不成诵。偶入城市,街衢铺店名号,皆默识之。后官翰林,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公皆读之。同僚取架上所有,抽以难公,无不立对,人皆惊骇。
(节选自《啸亭杂录》)
【注释】侍郎:古代官名。绂(fú):李绂,人名。赀(zī):通“资”,钱财。
衢(qú):四通八达的道路,大路。《永乐大典》:明朝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百科全书式文献集。全书有22937卷,11095册。
13.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少时家贫 少:年幼
(2)无不立对 对:回答
14.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公皆读之。
书库中原来的藏书有《永乐大典》,他都读过了。
15.结合全文,举例说说李绂是一个怎样的人。
李绂是一个天性聪慧、勤奋好学的人。“无不成诵”“皆默识之”“无不立对”,体现了他的聪慧;“无赀买书,乃借贷于邻人”“库中旧藏有《永乐大典》,公皆读之”,体现了他的勤奋好学。
29.(2016•连云港市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人也。文帝拜释之为廷尉。顷之,上行出中渭桥有农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之,属廷尉。释之治问。农人曰:“县人来,闻跸,匿桥下。久,以为行过,即出,见车骑,即走耳。”释之奏当:“此人犯跸,当罚金。”上怒曰:“此人亲惊吾马,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使诛之则已。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若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厝其手足?唯陛下察之。”上良久曰:“廷尉当是也。”
(节选自《汉书》,略有删改)
【注释】①跸:帝王出行,沿途要警戒清道,禁止他人通行。
9.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拜释之为廷尉 拜:任命,授给官职
(2)使骑捕之,属廷尉 属:同“嘱”,委托、交付
(3)此人亲惊吾马 惊:使……受惊,惊吓
(4)民安所厝其手足厝:放,放置
10.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上行出中渭桥/有农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为行过,即出,见车骑,即走耳。
我认为皇帝的队伍走过去了,从桥下出来后,看见了皇帝的车队,马上跑开。
(2)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
如今依照法律应像这样判决,如果改变判罚标准加重他的罪,这样我们的法律就不能被人民信服。
12.你认为文帝和张释之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文帝善于纳谏,有错能改。张释之刚正不阿,敢于谏言;秉公执法(依法办事)。
30.(2016•湖北襄阳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虞公曰:“吾享祀丰洁①,神必据②我。”宫之奇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③,惟德繄④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⑤,将在德矣。若晋取虞⑥,而明德以荐馨香⑦,神其吐⑧之乎?”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⑨,曰:“虞不腊⑩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冬,晋灭虢。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
——节选自《宫之奇谏假道》
【注释】①享祀丰洁:享祀,祭祀的物品。丰洁,丰盛洁净。 ②据:保佑。 ③易物:改变祭品。 ④繄(yì):句中语气词。 ⑤冯依:依据。冯(pínɡ)同“凭”。⑥若晋取虞:晋,晋国。虞,虞国。下文中“虢”,读“Guó”,即虢国。 ⑦而明德以荐馨香:而以光明的德行作为芳香的祭品奉献神灵。 ⑧吐:指不食所祭之物。⑨以其族行:带领他的家族出走。 ⑩腊:岁终祭祀。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其乡人曰 其:他的 ②惟德是依 惟:只
13.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D )
A.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
B.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C.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遂袭虞,灭之.
D. 可以.一战 宫之奇以.其族行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要根据实情判断。
15.甲文中的庄公和乙文中的虞公都深信“神”能保佑自己的国家,甲文从“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可知,乙文从“ 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可知(用原文作答)。
16.甲文中,曹刿认为“信”(取信于民)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乙文中,宫之奇认为神佑国家的根本依凭是什么?说说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德”(或:“明德”“仁德”“重德”“重视仁德”等),是从宫之奇的话“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看出来的。
31.(2016•湖北黄石中考)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 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孙权劝学》)
【乙】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①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②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③,以就懿④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节选自《后汉书•烈女传》)
注:①趋,快步走向 ②捐,抛弃 ③亡,通“无”,不足 ④懿,美好
9.下列句子加点的词在文句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
A.见往事耳(了解) B.及鲁肃过寻阳(到了……的时候)
C.当日知其所亡(每天) D.遂七年不返(才)
10.乙文段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
A.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B.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C.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D.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甲文段孙权要求吕蒙不仅要涉猎广泛,而且要钻研经书。
B.乙文段中羊子被妻子的话感动,又回去修完了他的学业。
C.甲乙两文段中,孙权、羊子之妻都劝学有法,并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D.甲文段孙权指出“学”的必要性;乙文段羊子之妻指出“学”要不断积累,持之以恒。
12.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以军中事务多为由推辞。
⑵何异断斯织乎?
同割断这丝织品有什么不同呢?
32.(2016•湖北随州中考)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14-17题。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①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②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④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⑤之若是,未必后人也。”
(选自《晋书·王羲之列传》)
【注释】①姥(mǔ):老妇。②篚(fěi):圆形竹筐。③真草:楷书,草一书。④抗:抗衡,相当。⑤耽:沉溺,沉迷。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善鸣,求市未能得 善:擅长(善于)
(2)遂携新友命驾就观 就:前往(去,接近,靠近)
(3)当举群相送耳 举:全(全部)
(4)使人耽之若是 使:假使(假如,如果)
15.“笼鹅而归”的“笼”与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B.横柯上蔽(《与朱元思书》)
C.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D.饿其体肤(《<孟子>两章》)
1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王羲之前往看鹅,心情很高兴,坚持要求把鹅买下来。
(2)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王羲之的书法被世人看重,都是这类情况。“皆此类也”意译为“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亦可。
17.下列有关王羲之书法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B )
A.王羲之是中国古代杰出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
B.王羲之是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齐名的唐代四大书法家之一。
C.王羲之书法刚健而娟秀,朴素而精巧,真率而蕴藉,飘逸而端庄。
D.王羲之《兰亭集序》帖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33.(2016•广东省中考)古文阅读。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节选自《清朝艺苑》)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
A.手不释书/即书诗四句 B.若与平生所闻不合/烨然若神人
C.必无所疑乃已/惧其不已也 D.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孙权据有江东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呼 老 兵 诣 道 边 酒 垆/ 对 坐 痛 饮/ 咨 其 风 土/ 考 其 区 域。
11.根据选文,概括亭林先生“所诣渊涵博大”的原因。
①勤奋好学;②注重实地考察;③治学严谨;④学习专注。(任意答对三点即可)
34.(2016•湖北孝感中考)阅读下列甲乙两个文段,然后完成10—13题。
[甲]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出师表》节选)
[乙]
高祖①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②等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③地,所降④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⑤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⑥;镇国家,抚百姓,吾不如萧何;连⑦百万之军,战必胜,吾不如韩信。此三杰,吾能用之。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史记·高祖本纪》节选,有删改)
【注释】①高祖:指汉高祖刘邦。②高起:高祖臣子。③略:攻占。④降:投降。⑤天下:这里指刘邦的部属。⑥子房:西汉名将张良。⑦连:率领。
10.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D )
A.先帝称之曰能 吾能用之
B.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C.此所以失天下也 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来源:学。科。网Z。X。X。K]
D.所降下者因以予之 收而攻蕲,蕲下
【解析】A项中前一个“能”是“能干”之意。后一个“能”是“能够”之意。B项中前一个“为”是“被”之意。后一个“为”是“替、给”之意。C项中前一个“所以”是“……的原因”。后一个“所以”是“用……的方法”。D项“下”都是“攻下”之意。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因此先帝才选拔他们留下来辅佐陛下您。
②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
(他们)打了胜仗却不给他们功劳,攻占了土地却不给他们好处。
12.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C )
A.甲文中诸葛亮向刘禅举荐贤臣分别管理“宫中”“营中”之事,两个“必能”突出了人才的重要作用。
B.乙文中高祖与功臣论得天下,“吾能用之”中的“能用”二字,揭示了高祖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C.甲文中诸葛亮两次提到“先帝”,是要求刘禅谨记先帝遗志,谨遵先帝安排,显得义正辞严。
D.乙文中将项羽失败和高祖取胜作了对比,突出高祖爱护人才、重用人才。
【解析】“要求”与“义正辞严”不合文意。
13.诸葛亮和高祖在用人方面,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同:他们都能重视人才,且知人善任,用人所长。异:诸葛亮强调了德的重要性。
35.(2016•四川南充中考)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22-25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阋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竞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余十一二岁时,闻从叔灿若公言:里有齐某者,以罪戍黑龙江,殁(mò死)数年矣。其子稍长,欲归其骨,而贫不能往,恒蹙(cù)然如抱深忧。
一日,偶得豆数升,乃屑以为末,水抟成丸,衣以赭(zhě红褐色)土,诈为卖药者以往,姑以绐(dài欺哄)取数文钱供口食耳。乃沿途买其药者,虽危症亦立愈。转相告语,颇得善价,竞藉是达戍所,得父骨以箧负归。归途于窝集遇三盗,急弃其资斧,负箧奔。盗追及,开箧见骨,怪问其故,涕泣陈述,共悯而释之,转赠以金。方拜谢间,一盗忽擗(pǐ)砞mò(捶胸顿足)大恸曰:“此人孱弱如是,尚数千里外求父骨,我堂堂丈夫,自命豪杰,顾及不能耶?诸君好住,吾今往肃州矣。”语讫,挥手西行。其徒呼使别妻子,终不反顾。盖所感者深矣。
(纪昀《阋微草堂笔记》)
2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湮于沙上 湮:埋没②不亦颠乎 颠:通“癫”,疯狂
③虽危症亦立愈 虽:即使 ④终不反顾 顾:回头看
2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
A.求之下流,固颠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转赠以金 扶苏以数谏故
C.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归途于窝集遇三盗
D.以箧负归 负势竞上
24.翻译下列句子。
(l)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按照他的话,果然在几里外找到了(石兽)。
(2)此人孱弱如是,尚数千里外求父骨,我堂堂丈夫,白命豪杰,顾及不能耶?
这人如此孱弱,尚能历尽艰辛,到千里之外寻找父亲的遗骨。我这个堂堂男子汉,自命英雄豪杰,反而做不到吗?
25.你从这两则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甲】文的启示:“遇到问题,如果不从实际出发,而是主观臆断,就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甚至闹出笑话来”或“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或“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
【乙】文的启示:“做人要尽孝道”或“有志者事竟成”或“做好事与尽孝道都能够感染影响别人”等等。
36.(2016•湖北武汉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萧颖士风节
萧颖士为唐名人,后之学者但称其才华而已,予反复考之,盖有风节识量之士也。为集贤校理,宰相李林甫欲见之,颖士不诣,林甫怒其不下己。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安禄山宠恣,颖士阴语柳并曰:“胡人负宠而骄,乱不久矣。东京其先陷乎!”即托疾去。禄山反,往见郭纳,言御守计,纳不用。叹曰:“肉食者以儿戏御剧贼,难矣哉!”闻封常清陈兵东京,往观之,不宿而还,身走山南,节度使源洧欲退保江陵,颖士说曰:“襄阳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公何遽轻土地,取天下笑乎?”洧乃按甲不出。洧卒,往客金陵,永王璘召之,不见。李太白,天下士也,特以堕永王乱中,为终身累。颖士,永王召而不见,则过之焉。
(选自《客斋随笔》,有删改)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颖士阴语柳并曰 阴:暗中 B.胡人负宠而骄 负:依仗
C.往客金陵 客:旅居 D.则过之焉 过:责备
9.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
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
A.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
B.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
C.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
D.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
10.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萧颖士对宰相李林甫、永王李璘的召见均辞而不去。
B.萧颖士预言了安禄山即将叛乱且东京将会陷落。
C.郭纳、封常清没有采纳萧颖士的守城计策。
D.节度使源洧听从萧颖士坚守襄阳的劝说。
37.(2016•河北省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7-11题。
邵民瞻为东坡买一宅,为钱五百缗,东坡倾囊仅能偿之。卜吉日入新第,既得日矣。夜与邵步月,偶至一村落,闻妇人哭声极哀,东坡徒倚听之,曰:“异哉,何其悲也!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欤?吾将问之。”遂与邵推扉而入,则一老妪,见东坡,泣自若。东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妪曰:“吾家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敢动,以至于我,而吾子不肖,遂举以售诸人。吾今日迁徒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东坡亦为怆然。问其故居所在,则东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东坡因再三慰抚,徐谓之曰:“妪之旧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呼其子,命翌日迎母还旧第,竟不索其直。邵民瞻:人名。②东坡:苏轼的号。③五百缗:五百贯钱。④倾囊:尽出其所有。偿:偿还。⑥卜:选择。⑦第:按一定等级建造的大宅院。⑧得日:过了几天。徙倚:走过去斜带着。⑩何其:多么。老妪老妇。自若:依然如故。不肖:不成材。诸:相当于“之于”。决别:分别。宁:难道。徐:慢慢地。售:这里是“买”的意思。券:契据。翌日:次日。索:求取。直:通“值”,价钱。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闻妇人哭声极哀 闻:听到(听见)
(2)东坡亦为怆然 怆然:悲伤(忧伤)的样子
(3)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 即:立即(马上)
(4)竟不索其直 竟:竟然
8.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四处)
吾今日迁徒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病心/此吾之所以泣也。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东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
东坡询问老妇为什么悲痛到这种地步。
(2)则东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
就是东坡用五百贯钱所买到的住宅。
10.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所叙写的故事。
苏东坡无偿退还老妇宅第。
11.从“夜与邵步月”这句话,你会联想到《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的哪个情境?
示例一:苏轼与张怀民月下在庭院中一起散步。
示例二:相与步于庭中。
示例三:夜与怀民步月。
38.(2016•湖南娄底中考)古文阅读。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0、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肉食者/谋之 B.惟长/堤一痕
C.是/非木柿 D.夫/大国难测也
【解析】“长堤”是一个词,不应分开。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小大之狱(案件)B.卒逢暴雨(通“猝”突然)
C.公将鼓之(代词、那件事)D.可以一战(介词,凭借)
【解析】“公将鼓之”的“之”字不解释为代词,那件事,而应是音节助词,不译。
12、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选文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战前、战中、战 后三个阶段的有关情况,其中略写战前鲁国的政治准备。
B“忠之属也,可以现一战”这话告诉我们:在曹刿看来,忠诚尽责的人,才可以获得民心,获得民心,是取得战胜齐军的政治保证。
C从写法上说,选文第一段主要记述了庄公和曹刿的对话,叙述议论都有,曹刿的“战则请从”起了结束上段,开 启下文的作用。
D选文第三段中,通过庄公问曹刿“不可”“可矣”的道理和曹刿的“盈竭之论”“大小之论”“真假之论”,揭示了曹刿的战略思想和军事见解。
【解析】应是详写战前,略写战中,战后。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13、用现代汉语写 出下面文言文语句的大意。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14、请你说说选文中哪些内容体现了“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的远谋表理在哪些地方。
“肉食者鄙”的“鄙”表现在:①战前准备阶段,鲁庄公的三答,表明他寄战胜的希望于身边的臣子,神、而不是百姓。②战斗中,“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充分暴露了鲁庄公未察敌情,贸然进军、不懂军事。③战后,“既克,公问其故”战胜了还不知什么原因,再次暴露“鄙”。
曹刿的“远谋”表现在:①战前三问。说明他明白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有远见。②战中能掌握将士心理,能观察敌情,把握战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解析】根据文章内容,通过分析战前、战中、战后的肉食者和曹刿的不同表现来做答。
39.(201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考)阅读文言文,完成12-15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水尤清冽 冽:(清)凉
(2)卷石底以出 卷:弯曲
(3)崔氏二小生 小生:年轻人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C )。
A.心乐之 当余之从师也 B.全石以为底 不足为外人道也,
C.以其境过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乃记之而去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树枝和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我)向小石潭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15、文中第一段中“伐竹取道”能否删去,说说你的理由。
不能删去。因为与“隔篁竹”中“隔”
相对应;为了亲眼看看清脆悦耳的水声产生的原因,不惜伐竹开辟出道路,传达了作者喜悦之情;同时也揭示了作者在贬官后为了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探山玩水。
40.(2016•北京市中考)阅读《三峡》,完成7—10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沿溯阻绝 溯:逆流而上
(2)属引凄异 属:连续不断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乘着快马驾着清风,也不如船行得快。
9.阅读文中画线的语句,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清荣峻茂”在脑海中呈现出的是怎样一幅画面。
每当蠢动之际,三峡的景色格外美丽,江水滔滔,鱼儿在其中欢唱,树木茂盛不受拘束任意生长,山势高耸,清朝茂盛,色彩鲜艳生机勃勃。意境明快,让人感到心情愉悦。
10.请你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1)上文描绘了三峡的景色。说到三峡,你会想到的古诗句是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其他也可)
(2)当你眼前呈现出长江宽阔的江面上帆船航行的景象时,想到的古诗句是潮干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其他也可)
41.(2016•湖北宜昌中考)纵情诗酒真名士,安贫乐道醒世人。
陶潜之略传
◆房玄龄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①。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②素琴一张,弦徽③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陶潜传》
【注释】①融然:和悦的样子。②畜:通“蓄”。 ③徽:系琴弦的绳子。
6.请结合你所学过的文言文,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尝:曾经 愠:生气,发怒 辍:停止但:只,只要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重点文言实词的掌握情况。
7.文中有许多带“之”的句子,请找出一个与例句中加点“之”字用法相同的句子。
例句:高卧北窗之下。
答句:“未尝有喜愠之色。”或“每朋酒之会。”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常用文言虚词的掌握情况。
8.请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未 尝 有 喜 愠 之 色/ 惟 遇 酒 则 饮/ 时 或 无 酒/ 亦 雅 咏 不 辍。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文言断句的掌握情况。
9.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简陋的居室空空荡荡,不能遮蔽风雨烈日,粗布短衣上打着补丁,饭篮子和瓢里常常是空空如也,但他依然安然自若。
【解析】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文言语句的翻译情况。
10.陶渊明无论是穷困之时,还是酒醉之后,都能始终保持一种乐观开朗、超然物外的心态。请在文中找出与“晏如也”意思相近的另一个句子。
“大适融然。”或“未尝有喜愠之色。”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文言语句前后联系,上下融会的理解能力。
11.请在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陶渊明性格特征的8个字。
颖脱不羁,任真自得。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联系人物性格,理解文言词句的能力。
12.积累链接:请默写出《竹里馆》一诗中王维在竹林独自弹琴的诗句。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古诗文背诵的掌握情况。
42.(2016•呼和浩特市中考)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7—11题。
[一]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二]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三]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四]燕人生于燕,长于楚,及老而还本国。 过晋国,同行者诳之。 指城曰:“此燕国之城。”其人变容。 指社(祭祀的神社) 曰:“此若里之社。”乃喟然而叹。 指舍曰:“此先人之庐。”乃涓然而泣。 指垅(坟墓)曰:“此若先人之冢。”其人哭不自禁。 同行者哑然大笑,曰:“予昔绐(欺哄)若,此晋国耳。”其人大惭。 及至燕,真见燕国之城社,真见先人之庐冢,悲心更微。
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晋陶渊明独爱菊 故人不独亲其亲
C.微斯人,吾谁与归 真见先人之庐冢,悲心更微
D.及至燕,真见燕国之城社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8.从文段中分别找出当“详细”“应当”“探求”“禁受”讲的词语,并依次写下来。
具 宜 求 禁
9.与“燕人生于燕,长于楚”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D )。
A.停数日,辞去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C.此先人之庐 D.咨臣以当世之事
10.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村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村人竟然不知道有汉代,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不会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或喜或悲。
(3)指城曰:“此燕国之城。”其人变容。
同行的人指着晋国的都邑说:“这是燕国的都邑。”那人听后,变了神色。
11.你学过了陶渊明和周敦颐的文章,请简要写出他们品格相同与不同之处。
相同点:自身品格高洁。不同点:陶渊明,厌恶官场,辞官归隐,出世思想。周敦颐,在污浊的世间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43.(2016•湖北十堰中考)阅读《桃花源记》,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C )。
A.见渔人,乃大惊 乃:就 乃不知有汉 乃:竟然
B.无论魏晋 无论:更不用说 便要还家 要:要求
C.问今是何世 是:表判断 吾尝疑乎是 是:这句话
D.未果,寻病终 寻:很久 入则无法家拂士 入:在国内
【解析】A乃,竟然;B要,同“邀”,邀请;D寻,不久。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齐,有肥沃的土地、优美的池塘以及桑园竹林之类。
21.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作者通过描绘桃花源美景和民风民俗表现了他的入世思想,再借渔人“诣太守”寻找桃花源未果,表现了他的出世思想。
B.村人叮嘱就要离去的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暗示了桃花源中人不愿与世俗交往的心情。
C.全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把各个事情贯穿起来,最后以南阳高士刘子骥的经历再次烘托桃花源的不可得。
D.文中也反映了作者受老子“小国寡民”思想的影响,但他所设想的境界,脱离实际,无法实现。
【解析】前半句“入世”错。
22.本文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的“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都描写了老人与小孩的生活情景,用意有何不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桃花源记》用桃源民风表达了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或“对黑暗现实的不满”)。《醉翁亭记》用“滁人出游”场景寄托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情怀。
44.(2016•江苏淮安中考)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7-11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积雨始霁①,溪上大声漎②然十余里,旁多奇石、惠草、松、枞、槐、枫、栗、橡,时有鸣巂③。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④宛首而顾其侣。援⑤石而登,俯视溶云⑥,鸟飞若坠。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或曰宋李公麟之“垂云沜⑦”也。或曰后人求李公麟地不可识,被而名之。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南有泉,明何文端公⑧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
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⑨,要客九人饮于是。日暮半阴,山风卒⑩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遂还。是日,姜坞先生与往,鼐从,使鼐为之记。
【注释】①霁:天放晴。 ②漎:流水声。 ③巂(guī):鸟名,即子规,又名杜鹃。 ④鬣(liè):马颈上的长毛。 ⑤援:攀援,指游人攀登到大石上。 ⑥溶云:溶,融入。指天上的云倒映在潭水中。 ⑦沜:同“泮”,半月形的水池。 ⑧何立端公:指何如宠。后文中的“左丈学冲”指左世容。“薑(jiāng)坞先生”指姚范。 ⑨就:完成。 ⑩卒:同“猝”,突然。
(姚鼐《游媚笔泉记》)
7、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大 石 出/ 潭 中
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①水尤清洌清冽:清澈寒冷②乃记之而去去:离开
③被而名之 名:命名④要客九人饮于是 要:同“邀”,邀请。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译文: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一段明的看得见,一段暗的看不见。
③翼乎临于溪右
译文:翅膀一样探出在溪流的右方。
10、阅读【甲】文,请概括作者浏览小石潭的感受。
答: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11、【甲】【乙】两文画线句子在表现手法上有共同之处,请加以分析。
答:两处画线的句子,都采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描写的对象是鱼,将鱼在水比成在空中,表现了溪水的“清洌”。“俯视溶云,鸟飞若坠”描写的对象是鸟,因人在高处,所以看鸟儿飞,如从高处坠落一样,以此表现作者“向上爬”时已到达很高处。
45.(2016•湖北黄冈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回答23-27题。
【甲】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二翁登泰山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甚友善。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翼、雍,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释】①第:房屋,宅子,家。②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③曩:以往,过去,从前。
23.解释加点的实词。
(1)略无阙处 阙:通“缺”,中断 (2)属引凄异 引:延长
(3)二人对酌酌:饮酒(4)越钱塘,绝长江 绝:横渡
24.选出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C )。
A.或王命急宣 或异二者之为 B.故渔者歌曰 温故而知新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虽不能察,必以情 D.乙翁欲扶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5.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2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茂,趣味无穷。
(2)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从太阳出山(早晨)开始登山,到傍晚时,(他们)已经到半山腰了。
27.(1)《三峡》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山多)、隐天蔽日(山高)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二翁登泰山》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只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就能战胜客观的困难。
四十六、(2016•河南省中考)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6-19题。
(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只、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二)《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虚言也。陛下秉①四海之众,曾亡柱干②之固守于四境?殆③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之不笃。《传》曰:“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中人④皆可使为君子。诏书进贤良,赦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⑤。
(节选自《汉书》)
注:①秉:执掌。②柱干:比喻担当重任的人。③殆:大概。④中人:中等资质的人。⑤
英俊:杰出人物。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
A.故虽有名马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B.食不饱,力不足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C.策之不以其道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7.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千里马吃一顿(次)有时(或许)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18.“也”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结合语段(一)第一段的内容,说说其结尾的“也”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对千里马被埋没的痛惜(不平)之情。
19.根据语段(一)和语段(二)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
两个语段都在谈人才问题,都认为社会上有人才。人才怎样才能不被埋没?语段(一)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强调①统治者应善于发现人才;语段(二)用②道理论证(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强调③统治者应采取措施,招贤纳士。
四十七、(2016•湖南衡阳中考)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9-12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①躬耕于南阳 躬:亲自,自身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低微鄙陋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中的“以”意思和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C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以为妙绝
C.蒙辞以军中多务 D.皆以美于徐公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使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了委任。
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12.选文第一段中“由是感激”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诸葛亮正是由于感恩,才倾尽毕生精力去完成先帝托付。请结合现实,谈谈你对“感恩”的理解。
原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理解:略,能联系实际,言之有理即可。
四十八、(2016•四川雅安中考)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选段, 完成25-26 题。
范仲淹二岁而孤, 家贫无依。少有大志, 每以天下为己任, 发愤苦读, 或夜昏怠, 辄以水沃面;食不给,粥而读。既仕, 每慷慨论天下事, 奋不顾身。乃至谗受贬, 由参知政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 食不重肉, 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 “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25.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遭受(受到)谗言诽谤而被(皇帝)贬官, 由参知政事降职(远调)作邓州太守。
26.(1)范仲淹是一个怎样的人?
胸有大志, 或关心( 热爱) 国家。
(2)有什么依据? 请结合原文材料用自己的话简答。
①年轻时, 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每以天下为己任) ②做官后, 常常慷慨激昂地讨论天下事, 不顾自身利益。③常自我鼓励, 自诵曰: “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以此话鼓励自己)(以上3 点, 答出两点即可)
四十九、(2016•广西桂林中考)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
言志①
《论语》
颜渊、季路侍②。子曰:“盍③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④,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⑤。”颜渊曰:“愿无伐⑥善,无施⑦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注释】①本文是《论语》一书中《公治长》篇的“颜渊”章,标题系编选者所知。②颜渊、季路:孔子的两个学生,季路即子路。侍:古代后辈陪从在尊长者之旁叫做侍。③盍:何不。④裘:轻暖的皮袄。⑤憾:遗憾。⑥伐:夸耀。⑦施:表白。
10、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A.盍各言尔志(助词,无义)
B.衣轻裘(名词活用为动词,穿)
C.敝之而无憾(弄坏,使……破旧)
D.无施劳(功劳)
【解析】在“盍各言尔志”中“尔”是代词“你”的意思。
11、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B )。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愿闻子之志
C.策之不以其道
D.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
【解析】A、B、C三项中“之”都是代词“它”的意思,而B项中“之”表助词“的”。
12、请将“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使老者安详晚年,使朋友信任自己,让年轻的子弟们怀念我。
13、“言为心声”,本篇虽只写了孔子师徒三人的简短对话,却可由此窥见他们不同的心志。请结合文中内容简析其中一个人的性格特点。
孔子:仁义 子路:重情义 颜渊:谦虚忠厚
2015年
1. (2015·常州中考)
(二)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7——10题。(16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诸葛亮《出师表》节选)
【乙】信①数与萧何②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③,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注释]①信:韩信。②萧何:刘邦的丞相。③上:帝王,这里指刘邦。
(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节选)
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①臣本布衣( 平民 )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 )
③何闻信亡( 听说 ) ④王许之 ( 答应 )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含义。题目中的词语都为文言实词,要注意词语的一词多义和 古今异义,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译文: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拿当代的大事来询问我。
②此乃信所以去也。
译文:这就是韩信离开的原因。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要注意关键词语的落实和特殊句式的 运用。(1)关键词“顾”“咨”和倒装句式。(2)关键词“所以”“去”。
9.【甲】段中,诸葛亮为什么向刘禅追叙先帝的知遇之恩和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4分)
答:表明自己的忠心,(1分)启发刘禅明白创业的艰 难,(1分)从而发愤图强,不负先帝遗愿,(1分)卖现出师的目标,完成先帝未完成的大业(1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回答时要联系全文明确 诸葛亮写这篇“表”的目的。
10.【甲】【乙】两段中,先帝刘备与萧何在对待人才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4分)
答:爱惜人才(2分), 知人善任(2分)。
解析:此题为比较阅读。甲段中刘备对待人才的态度,从诸葛亮的追叙本志中可以看出;乙文中萧何对待人才的态度, 从萧何与韩信的对话中可以看出。
[附译文]
韩信又多次和萧何谈天,萧何认为韩信是个奇才。 队伍到达南郑时,半路上跑掉的军官就多达几十个。韩信料想萧何他们已经在汉王面前多次保荐过他了、可是汉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汉王,就径自去追赶。有个不明底细的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极为生气,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隔了一两天,萧何回来拜见汉王,汉王又是生气又是高兴,责备他说:“你逃跑,是为什么?”萧何回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 汉王说:“你去追回来的是谁?”萧何说:“是韩信。”汉王又责备道:“军官跑掉的人可以用十来计算,你都没有追;倒去追韩信,这是撒谎。”萧何说;“那些军官是容易得到的,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汉王说:“派他做个将军吧。”萧何说:“即使让他做将军,韩信也一定不肯留下来的。”汉主说: “那么让他做大将。”萧何说:“太好了。”当下汉王就想叫韩信来拜将。萧何说:“大王一向傲慢无礼,现在任命大 将,
就像是呼唤一个小孩子一样,这就是韩信离开的原因。大王如果诚心拜他做大将,就该拣个好日子,自己事先斋戒,搭起一座高坛,按照任命大将的仪式办理、那才行啊!”汉王答应了。那些军官们听说了,个个暗自高兴,人人都以为自己会被任命为大将。等到任命大将的时候,才知道是韩信,全军上下都大吃一惊。
2. (2015•河南中考)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5—18题。
(一)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二)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惟荀罃①之拔②逼阳③,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④下,而蓄养锐气,先备⑤外援,以待内之自毙。此善于用气者也。(节选自曾国藩《挺经》)注:①荀罃:春秋时晋国大将。②拔:攻下。③逼阳:姓,古夷族一支。④遽:迅速。⑤备:准备。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专:独占。
B.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福:保佑。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过失。
D.望其旗靡,故逐之 靡:倒下。
16.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齐国是)大国,很难预测(它的实情),(我)怕(他们)设有埋伏。
17.语段(一)的标题是后人另加的。后人为什么用“曹刿论战”而不用“长勺之战”作为标题?
[语段(一)主要写的是曹刿对战争制胜之道的议论,表现了曹刿的“远谋”。而对长勺之战中双方的对峙交锋描述不多。
18.用兵者应该怎样利用士气取胜?请结合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
①当敌人士气衰竭、我方士气高涨时要及时进攻。②要善于保存士气,不要“初气过锐”。③当士气衰竭时要设法振作士气。④当不能迅速取胜时,要善于蓄养锐气。
3. (2015•福州中考)
阅读【甲】【乙】文言文选段,完成7-11题。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节选自周密《观潮》)
7.请用“/”标示下面语句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1)至于夏水襄陵 至于/夏水襄陵
(2)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或王命急宣(有时) (2)虽乘奔御风( 尽奔的马 )
(3)既而渐近(不久) (4)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城墙 )
9.下列各组语句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
A.沿溯阻绝 往来而不绝者
B.其间千二百里 又何间焉
C.方其远出海门 今齐地方千里
D.素湍绿潭 吴广素爱人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真是趣味无穷。
(2)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钱塘江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象。
11.填空。
甲段描写三峡的夏水,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突出其水势大、水流急的特点,描写春冬之水则紧扣其清澈的特点,以“素湍”、“回清”、“悬泉”的动态之美映衬“绿潭”的静态之美,动静相映成趣。乙段从形、色、声等方面进行正面描写,由远及近地写出了钱塘江潮雄奇壮观的景象。
4. (2015•莆田中考)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4-7题。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鲁公治①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②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③不能决,事又寝④。
【注】①治:修建。②颠踬:被东西绊倒。③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④寝:停止。
4.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用箕畚 (2)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没有
(3)无地置土 置:安放 (4)公遂止 遂:于是
【点拨:第(1)句中的“箕畚”,是名词用作状语,译为“用箕畚”;第(2)句中的“亡”是通假字,通“无”。】
5.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2)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损毁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点拨:如下词语要译出:第(1)句中的“易”是“交换”之意;“反”通“返”,“返回”之意;第(2)句中的“以”是“凭”;“毛”指“草”;“其……何”译为“把……怎么样”。】
6.理解填空。
甲文中①愚公和智叟对比,一个高尚,一个平庸;②愚公妻子和智叟对比,一个担忧,一个讥笑;③小孩和智叟对比,一个热心,一个冷漠。
【点拨:根据题目中横线后陈述的内容及文中对人物的描写来选填人物名字,如,根据“一个高尚,一个平庸”的陈述以及选文第二段愚公和智叟的对话,可知第一空应填写“愚公”。】
7.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愚公和鲁公的性格特点。
愚公抱负远大(或:信念坚定),不畏艰难;鲁公缺乏主见(或: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畏首畏尾;遇难而退)。
【点拨:要根据文中对愚公和鲁工的描写来分别概括二者的性格特点。如,根据愚公在困难很大的前提下决定移山,又在智叟讥笑的前提下坚持移山,可概括为“信念坚定、不畏艰难”;根据课外选文中鲁公每当听到有人提出异议时就马上放弃了想做的事的情节,可知他“优柔寡断、遇难而退”】
《鲁公治园》译文:
鲁公修理菜园,想挖一个池子,他的父亲说:“没有地方放土。”鲁公于是停下来了。有人说:“土可以堆成山。”鲁公认为(这个意见)不错,想按照他的方法去做。他的妻子说:“你就不怕小女儿摔断脚吗?”鲁公又停下来了。(又)有人说:“修条小路通到园子里,设个栅栏围着它,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鲁公听从了他的话,又想按照这个人的办法做。家里又有人阻止他,说:“园子修好了,必定要添仆人(打理),(给仆人住的下房)没有了,值得考虑啊。”鲁公犹豫不决,(修园这件)事情就放下来了。
5. (2015•威武中考)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6-21题
【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乙】蔡洪赴洛,洛中人问曰:“幕府初开,群公辟命①,求英奇于仄陋②,采贤俊于岩穴③
。君吴、楚之士,亡国之余④,有何异才而应斯举?”蔡答曰:“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⑤;盈握之璧⑥,不必采于昆仑之山。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圣贤所出,何必常处⑦。昔武王伐纣,迁顽民于洛邑,得无诸君是其苗裔⑧乎?”(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辟命:征兆、任命。②仄陋:指地位底下的人。③岩穴:指隐士。④亡国之余:亡国的遗民。蔡洪为三国时吾人,魏灭吴,所以这样说。⑤孟津之河:黄河。⑥盈握之璧:一手握不过来的美玉。⑦何必常处:何必一定产生在固定的地方呢?⑧苗裔:后裔、后代。
16.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
汉 室 倾 颓 奸 臣 窃 命 主 上 蒙 尘
汉 室 倾 颓 / 奸 臣 窃 命 / 主 上 蒙 尘
17.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
A.每自比于管仲。 采贤俊于岩穴。
B.先主器之。 君吴、楚之士。
C.而智术浅短。 有何异才而应斯举。
D. 将军岂愿见之乎。 得无诸君是其苗裔乎?
18.解释句中加点词。
⑴凡三往,乃见。( 总共 ) ⑵先主遂诣亮。( 拜访 )
⑶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 ) ⑷昔武王伐纣。(讨伐,征讨 )
19.翻译【甲】文中画线句。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这个人值得登门拜访,不应该委屈他前来。将军应该屈尊亲自前去拜访。
20.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甲】文在诸葛亮出场之前,先对其进行了侧门描写。
B.“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用了对比的写法,就像《陋室铭》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C.“诸葛孔明者,卧龙也。”是一个判断句。
D.“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21.刘备为求贤而三顾茅庐(填一成语),由此可知,在对才人的认知上他与蔡洪是有共识的。蔡洪的主要观点是英雄不问出处(或“圣贤所出,何必常处?”)。由此我们进一步想到了瞬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还有“举于海”的孙叔敖,“举于市”的百里奚。
6. (2015•襄阳中考)
文言文阅读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①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②,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③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④,此率⑤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⑥在其为民父母也!”
——节选自《梁惠王上》
【注释】①梃(tǐnɡ):棍棒。②政:施行恶政。③庖(páo):厨房。④饿莩(piǎo):饿死的人。⑤率:带领。⑥恶(wū):表示反问的语气。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刺:当面指责
②杀人以梃与刃 以:用
【点拨:第①句中的“刺”应结合文意和句意解释为“指责”;第②句中的“以”是个多义虚词,用作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的介词时,可视情况译为“拿”、“用”、“凭”、“把”等,在句中应译为“用”。】
1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予观夫巴陵胜状
B.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所欲有甚于生者
C.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兽相食,且人恶之
D.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点拨:A项中两个加点的“胜”的意思分别为:动词:胜利;取胜;战胜。/形容词:优美;美好。B项中两个加点的“于”的意思分别为:介词: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译为“对”/介词:介绍比较的对象,译为“比”。C项中两个加点的“之”的意思分别是:结构助词,“的”/代词,指兽相食这件事。D项中两个加点的“异”都是形容词“差别;不同”。】
1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点拨:“所谓”必须译出:“所说的”,“战胜于朝廷”必须译顺:“于朝廷战胜”:“在朝廷上战胜”。】
15.国家要强盛,国君的作用十分重要。甲文强调的是国君要广开言路,乐于(善于)纳谏
;乙文强调的是国君不要施行恶政(要施行仁政)。
【点拨:第一空要根据甲文中第二段所写的齐王纳谏及其结果来分析;第二空要根据乙文中孟子最后的几句话来分析。】
16.甲文中的邹忌和乙文中的孟子都运用了类比手法奉劝国君,试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说明。
邹忌把家事和国事进行类比,让齐威王广开言路,乐于(善于)纳谏;孟子把用刀杀人(或“率兽食人”)和用恶政杀人进行类比,希望梁惠王不要施行恶政,而要施行仁政。
【点拨:要结合两文的具体内容分析,如,甲文中的把家事和国事进行类比,乙文中的把用刀杀人及“率兽食人”和用恶政杀人进行类比。】
《梁惠王上》(节选)译文
梁惠王说:“我乐于听取您的指教。”孟子回答道:“用木棍打死人跟用刀杀死人,(性质)有什么不同吗?”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孟子又问道:)“用刀子杀死人跟用苛政害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孟子说:“厨房里有肥嫩的肉,马棚里有壮实的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有饿死的尸体,这如同率领着野兽来吃人啊!野兽自相残食,人们见了尚且厌恶;而身为百姓的父母,施行政事,却不免于率领野兽来吃人,这又怎能算是百姓的父母呢?
7. (2015•孝感中考)
阅读下列甲乙两个文段,然后完成10—13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世言晋王①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吾有三遗恨,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②以一少牢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矣!及仇雠④已灭,天下已定,则专宠伶官,沉溺声色,朝政皆废。终至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不知所归,何其衰也!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有删改)
注:①晋王:即李克用,因帮助唐朝镇压黄巢起义有功封为晋王。后面“庄宗”为其子,称帝后沉溺声色,终被伶官叛乱所杀。②从事:一般属官。③少牢:古代祭祀用牲畜,用羊
、猪各一头叫少牢。④仇雠(chóu):仇敌。
10.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
A.必先苦其心志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沉溺声色
C.及凯旋而纳之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D.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终至一夫夜呼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忧愁劳苦可以使国家兴盛,(贪图)安逸享乐可能使人丧失性命。
1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
A.甲文中的“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与乙文中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表意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明了忧患意识对国家或个人的重要性。
B.乙文中庄宗起初牢记父亲的遗志,在打仗前,会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父亲赐给的箭,
用它去射死三个敌人。
C.甲文中列举的舜等六位贤士都在经受了艰苦磨练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D.乙文中“可谓壮矣”“何其衰也”分别赞庄宗成功时意气之盛和叹其失败时形势之衰。兴与亡、盛与衰的前后对照极为强烈,发人深省。
13.联系学习或生活实际,简要谈谈甲乙两文对你走向成才之路有什么启发。
围绕“忧患意识”“胜不骄败不馁”“磨练意志”等任意一点来谈即可
8. (2015•临沂中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 9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升序》宋濂
【乙】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节选自《师说》韩愈
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B )
(A)余幼时即嗜学 嗜:喜欢
(B)援疑质理 质:总结
(C)是故无贵无贱 是故:因此
(D)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难道
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正确的是( D )
(A)无从致书以观 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童趣》沈复)
(B)人非生而知之者 鸣之不能通其意 (《马说》韩愈)
(C)故余虽愚,卒或有所闻 卒皆夜惊恐 (《陈涉世家》司马迁)
(D)余因得遍观群书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湖心亭看雪》张岱)
8. 以下几句话编为四组,分别体现宋濂诚信、明礼的是( A )
①录毕,走送至,不敢稍逾越
②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③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④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9. 对【乙】段落有关内容的理解,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如果想跟从别人学习道理,是可以询问他的年龄是否比自己大的
(B)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知识最终也不会理解
(C)比自己年龄大的人如果懂得的道理比自己少,就能去当他的老师
(D)无论高低贵贱、贫穷富有,道理存在之地,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10.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横线上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
(2)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把他当作老师。
9. (2015•广东中考)
阅读《晋文公攻原》,完成后面的题目。
晋文公攻原
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②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注释]①原:原国。②卫:卫国。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A.遂与大夫期十日/陈太丘与友期行
B.原三日即下矣/令初下,群臣进谏
C.夫原之食竭力尽矣/一食或尽粟一石
D.可无归乎/男有分,女有归
点拨:A项中两个加点的“期”都是“约定”的意思,B项中两个加点的“下”分别为:“攻克”和“下达”;c项中两个加点的“食”的意思分别为“粮草”和“餐”;D项中两个加点的“归”的意思分别为“投降,投靠”和“归宿”。】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点拨:语气词“也”后可断句,这句的意思是“如果不离开(“不去”),这是失掉了我的信用”,可知“去”后应断开;“吾”是后一句的主语,可知“失信”后应断开。
3.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
示例(1):赞成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的可贵之处在于讲信用(恪守诚信)。因为讲信用才能不战而胜,“攻原”得卫。 示例(2):反对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错在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不能随机而变)。因为“原三日即下矣”(或“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如果他一鼓作气,就能攻下原国。示例(3):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这样做有利有弊。利在讲信用,“攻原”得卫;弊在墨守成规,功亏一篑。
点拨:无论是否赞成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都要说明理由。如:若赞成,可从“利”的方面阐述理由:利在讲信用,得人心;若不赞成,可从“弊”的方面阐述理由:弊在墨守成规,错失时机(得到原国,实属侥幸)。
《晋文公攻原》参考译文:
晋文公攻打原国,携带了十天的粮食,于是和大夫约定在十天内收兵。到达原地十天,却没有攻下原国,文公鸣金后退,收兵离开原国。有个从原国都城中出来的人说:“原国三天内就可攻下了。”群臣近侍进谏说:“原国城内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耗尽了,君主暂且等一等吧。”文公说:“
我和大夫约定十天,如果不离开的话,这是失掉了我的信用。得到原国而失掉信用,我是不干的。”于是撤兵离开。原国人听到后说:“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君主,能不归顺他呢?”于是投降了晋文公。卫国人听到后说:“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君主,怎能不归顺他呢?”于是也投降了晋文公。
10. (2015•东营中考)
阅读下面二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②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③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④。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⑤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⑥可也。”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注释:①宋公:宋襄公。泓:泓水。②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 ③陈:同“阵”,此处意为摆好阵势。④禽:通“擒”。二毛:头发斑白的人。⑤勍(qíng):强而有力。⑥儳(chán):杂乱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鼓:击鼓进军 ②公伤股,门官歼焉。歼:被杀死
③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重:再次 ④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以:凭,靠
11.翻译下面的句子。
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怜悯年老的敌人,就如同屈服于敌人。
12.从军事指挥的角度来看,造成两场战争不同结局的具体原因分别是什么?
长勺之战中曹刿巧用战术,造成士气的彼消我长,并审时度势,抓住有利战机,取得胜利。泓之战中宋公恪守“君子”和古人规则,不听劝告,丧失有利战机,以致战败。
13.概括说明两文在写作目的或写法上的相同之处。
写作目的一:两文写作目的在于表明要取得战争胜利就需要灵活运用战略战术、善于把握有利战机。
写作目的二:两文写作目的均不在于再现战争的场面经过,而在于揭示战争成败的因果关系。
写法一:两文都紧扣中心精心剪裁。详写论战,略写战争经过,有力地突出了写作意旨。
写法二:都运用了衬托。用鲁庄公的无知浅陋衬托曹刿的足智多谋;用子鱼的随机应变、杀伐决断衬托宋公的墨守成规、自以为是(或以子鱼的急功近利衬托宋公的尊礼守信、远见卓识)。
11. (2015•兰州中考)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选文,完成10~13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难?”房玄龄曰:“草昧③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④,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注] ①上:指唐太宗。②守成:保持成就。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④忽:不注意,不重视。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10.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被选拔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衡:通“横”,梗塞,不顺
(3)创业与守成孰难 孰:哪一个
(4)征与吾共安天下 安:安定,管理
11. 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C.莫不/得之于艰难 D. 玄龄与吾/共取天下
1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通过这些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以增强他的才干。
(2)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
然而创业的艰难,已经过去了
13.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甲】文第2段用对比的方式论证了文段的论点。试对此作简要说明。
先从个人角度正面论证“生于忧患”,再从国家角度反面论证“死于安乐”。
(2)【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孟子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他们都认为治理国家要有“忧患意识”。国君只有居安思危,常念“守成之难”,才能使国家基业稳定。
12. (2015•柳州中考)
文言文阅读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注释]①廪(lǐn)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说(shuì):游说。④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⑤丘:孔子,名“丘”。⑥趣:催促。
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同“辨”,辨别)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乏:贫苦,缺乏)
C.孔子辞不受 (辞:推辞)
D.入谓弟子曰 (谓:认为)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
A.行道之人弗受 录毕,走送之
B.万钟于我何加焉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C.景公致廪丘以为养 太医以王命聚之
D.辞而行 思而不学则怠
12.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甲】文中列举事例,通过以前和现在“万钟”的态度对比,论证了不能失去“本心”。
B.【甲】文中的“本心”是指一个人本来就有的羞恶之心,就是“义”,也就是“善”的本性。
C.【乙】文中孔子不肯接受景公赏赐给他的供养之地,是因为“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D.【乙】文中的齐景公是一个尊重知识分子,并了解其内心需求的古代开明君主形象。
13. 把“文言文阅读”【甲】【乙】两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原先为了义宁愿牺牲(失去)自己的生命也不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二接受了。
(2)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我听说君子按照功劳的大小来接受俸禄。
13. (2015•鄂州中考)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11―15题。
【甲】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左传》)
【乙】曹玮用兵
曹玮知镇戎军日①,尝出战小捷,虏兵②引去。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③,缓驱而还,颇失部伍④。其下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⑤军。不若弃之,整众而归。”
玮不答,使人候。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虏军将至,迎使人谓之曰:“蕃军远来必甚疲,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⑥
决战。”虏方苦疲甚,皆欣然,严军歇良久。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遂弃牛羊而还。徐谓其下曰: “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
比其复来,几⑦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⑧不能立,人气亦阑⑨。吾以此取之。”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知:主管。镇戎军:地名,今宁夏固原,宋时边地重镇。日:……的时候。②虏兵:敌军。③辎重:军用器械、粮草、营帐等的统称。④部伍:兵士的队伍行列。⑤縻(mí):束缚。⑥少选:一会儿。⑦几:接近。⑧痹:麻痹。⑨阑:残,尽。
11.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限加两处)。
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
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
A.公将鼓之 不若弃之
B.可以一战 故为贪利以诱之
C.乃入见 乃止以待之
D.战于长勺 言于玮曰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小惠未徧 通“遍”,遍及,普遍
(2)神弗福也 赐福,保佑
(3)玮侦虏兵去已远 离开
(4)玮又使人谕之 派遣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时勇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已经枯竭了。
15.这两篇短文中,曹刿和曹玮都取得了战斗的胜利。从文中他们的相关论述看,甲文中战斗取得胜利的原因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各是什么?乙文中战斗取得胜利的原因最关键的又是什么?
甲文中战斗取得胜利的原因是在政治上取信于民,在军事上后发制人。乙文中战斗取得胜利最关键的原因是避敌锐气。
14. (2015·漳州中考)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鵮,子知之乎?夫鵷鵮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鵷鵮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乙】平原君欲封①鲁仲连,鲁仲连辞让再三,终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仲连寿。鲁连笑曰:“所贵②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仲连不忍为也。”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选自《史记》)
【注释】封:封赏。②贵:认为可贵。即:如果。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或谓惠子曰( 有人 ) (2)非梧桐不止(栖息 )
(3)是商贾之人也( 这 ) (4)递辞平原君而去(离开)
【点拨:要结合语境释义。第(1)句中的“或”的意思是“有人”,不可释为“有的”;第(2)句中的“止”不要误解为“停止”;第(3)句中的“是”为指示代词;第(4)句中的“去”不要按现代汉语的意思解释。
2.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
A.非练实不食 食之不能尽其材
B.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去国怀乡
C.为人排患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D.仰而视之曰 解纷乱而无所取也
【点拨:A项中两个加点的“食”的意思分别为:吃;同“饲”,喂养;C项中两个加点的“患”的意思分别为:忧患;担心;D项中两个加点的“而”的意思分别为:表修饰的连词,着;表转折的连词,却。】
3.翻译下面句子。
(1)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惠子在魏国(梁国)当宰相,庄子去看望他。
(2)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仲连寿。
当酒喝得正畅快(的时候),(平原君)站起身来上前,用千金给鲁仲连祝寿(祝福)。
【点拨:第(1)句中的“相”是名词用作动词,“当宰相”;第(2)句中“以”译为“用”,“为”可译为“向”或“给”。】
4.回答下面问题。
(1)【甲】文庄子和【乙】文鲁仲连有什么相同的志趣?
两人都无意于功名利禄(淡泊名利)。
(2)庄子和鲁仲连各用什么方法表明自己的意趣?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回答。
庄子运用巧妙的比喻(讲故事的方法),如把自己比作“鵷鵮”( 将惠子比作“鸱”
,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生动形象地表明了自己鄙弃功名利禄的立场和志趣;而鲁仲连则把帮助别人后接受封赏的行为和商人做生意进行对比,强调自己的志趣。
【点拨:第(1)题可从【甲】文庄子和【乙】文鲁仲连对待名利的角度分析。第(2)题中的从二者的语言分析各自表明意趣的方法。】
附译文:
平原君想封赏鲁仲连,鲁仲连再三辞让,始终不肯接受,平原君就摆酒宴款待他,当酒喝得正畅快的时候,平原君站起身来上前,用千金向鲁仲连祝福,鲁仲连笑着说:“天下之士所看重的,是替人排除忧患,解除危难,排解纷乱而不收取任何报酬,如果说收取报酬,那就和买卖人没有什么区别了,我鲁仲连不忍心做这样的事。”于是辞别平原君而离开赵国,终身不再露面。
15. (2015•黄冈中考)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24-28题。
【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齐田氏①祖②于庭,食客千人,中坐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如响③。鲍氏之子年十二,预于次,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④也。类无贵贱徒以大小智力而相制迭⑤相食,非相为而生⑥之。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⑦为人生之?且蚊蚋(读音ruì,吸血昆虫)囋(读音zǎn,叮咬)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哉?”
(选自《诸子集成·列子·说符》
【注释】①田氏:齐国姓田的(贵族)。②祖:祭祀(天地鬼神)之义。③响:回响,回声。④类:种类;物类。⑤迭:交替地,轮流地。⑥非相为而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⑦本:本来,原本。
24.解释加点的实词。
(1)增其旧制(规模) (2)或异二者之为(不同,不同于)
(3)众客和之如响(应和,同意) (4)中坐有献鱼雁者(同“座”,座位)
25选出下列语句中“于”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B )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B.天之于民厚矣
C.齐田氏祖于庭 D.预于次
26.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类无贵贱徒以大小智力而相制迭相食,非相为而生之。
类无贵贱/徒以大小智力而相制/迭相食,非相为而生之
2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做官则替君主担忧。
(2)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
人类把能够食用的物类拿来食用,难道是上天本来为了人类才生出这种物类吗?
28.【甲】文段抒写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报国情怀(用原文中语句填写)。【乙】文中鲍氏之子的可贵品质是敢于向权威提出不同意见。
16. (2015•郴州中考)
文言文阅读。
【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1、解释下面加点字词的意思。
(1)连月不开(天气放晴) (2)杂然而前陈者(摆开)
(3)长烟一空(全) (4)游人去而禽鸟乐(离开)
1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微斯人,吾谁与归?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13、甲文第二段描摹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乙文第一段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春和景明图(或:湖光春色图/阳光灿烂的画面) 游宴场景(或:与民同乐图)
14、甲乙两文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并具体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甲文表现了范仲淹“先忧后乐”的思想。写作此文时,作者正贬官在外,但仍然以天下为己任。这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在今天仍有教育意义。
乙文表现了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写作此文时,作者被贬滁州知州,但他以宽厚仁爱之心,随遇而安,与民同乐,这种心态值得欣赏。
17. (2015•邵阳中考)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8-14题。
【甲】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范晔《强项令》)
【乙】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踊①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②事,一人定国。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③;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④,不仁者以身发财⑤。
(节选自《大学》)
【注释】①踊:yī,通“一”。偾:fèn,偾事,坏事。③
舒:慢慢消费的意思,这里指节俭。④以财发身:用仗义疏财修养德行。⑤以身发财:用生命敛钱发财。
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
A.宣悉以班诸吏(分发) B.使宣叩头谢主(感谢)
C.一国兴仁(兴起) D.踊人贪戾(暴戾)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C )
A.后特征为洛阳令 B.由是搏击豪强
C.生财有大道 D.为之者疾,用之者舒
10.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 )
A.威不能行/一令乎 B.以/宣尝为二千石
C.则/财恒足矣 D.仁者/以财发身
11.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
A.甲文刻画了董宣秉公执法、不畏权贵的“强项令”形象;乙文则是用格言的形式告诫世人修身以治国的道理。
B.甲文“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辆”,体现了董宣为官清廉、生活贫困;乙文“为之者疾,用之者舒”,提倡消费者应该节俭。
C.甲文从事件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详细记叙了董宣断案的经过。
D.甲文董宣死后家境贫寒的景象刚好印证了乙文中“不仁者以身发财”的观点。
12.对选文写作手法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甲文通过正面、侧面描写刻画人物形象;乙文通过对比手法表明修身、治国之道。
B.甲文行文活泼,语言富有表现力;乙文句式整饬,语言平实。
C.甲文浓墨重彩刻画董宣秉公执法,只是为了突出他个人英雄形象;乙文以“一言偾事,一人定国”说明个人言行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
D.甲文集描写、议论、记叙为一体;乙文则以议论为主。
13.将甲、乙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将何以理天下乎? 将拿(凭)什么来治理天下呢?
(2)生之者众,食之者寡。 生产财富的人很多,消费财富的人很少。
14.请结合甲文文意,分析“天子不与白衣同”的言外之意。
①“天子”与“白衣(百姓)”地位不同,身份不同,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应不同; ②作为天子,要治理天下,更应遵守法纪。
18. (2015•张家界中考)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10-13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修之来此①,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②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故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③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④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注:①此:指滁州。②刻:清晰地。③宣:宣扬;上:皇上。
④剌史:官名,写此文时,欧阳修任滁州刺史。
10.解释下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 饮少辄醉 ( 就 ) (2)遂书以名其亭焉 ( 取名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2)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就每天同滁州人在这里抬头望丰山,低头听泉声。
12.【甲】文中用“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描绘出“山间之四时”,【乙】选文中哪几句也描绘了四季景色?
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
13.欧阳修被贬滁州,但他的生活仍很有乐趣,从[甲][乙]两文看,你认为他有哪些乐趣?
滁州山水(风景)优美;政事简单;百姓生活富足;民风安闲;百姓愿意与他同游同乐;社会太平安宁 。(答对任意三点即得满分)
19. (2015•盐城中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0-13题。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①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②,岁满不持一砚归。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③,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注释】①缘贡:趁着进项的机会。②才足贡数:仅仅满足进项数量。③峭直:严厉刚直。
10.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为……而死 (2)先帝不以臣卑鄙 身份地位,出身低下
(3)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给予,送给 (4)平居无私书 书信C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C )
A.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晏子使楚》)
B.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
C.故人、亲党皆绝之 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
D.奉命于危难之间 谨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12.翻译。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
(2)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包拯打开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直接到他面前陈述是非曲直,办事小吏(因此)不敢欺骗。
13.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1)【甲】文第二段主要追叙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
先帝知遇之恩(或三顾茅庐) 诸葛亮以身许国(或临危受命)
(2)两文同述为政与做人之道。诸葛亮建议后主要亲贤远佞。保证告诫后世子孙要廉洁自律。
(各用一个四字短语回答)
(3)请用【甲】文中一个词语(短语)概括包拯这个人物形象。贤臣(或贞良死节之臣)
20. (2015•丹东中考)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19—21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王曰:“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王斗曰:“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縠①也。”王曰:“何谓也?”王斗曰:“王使人为冠,不使左右而使工者何也?为能之也。”
“今王治齐,非左右无使也,臣故曰不如爱尺縠也。”宣王谢曰:“寡人有罪国家。”于是举士五人任官,齐国大治。
【注释】①縠(hú):绉纱一类的丝织品。
1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⑴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探求 ⑵吾谁与归 归依
⑶臣故曰不如爱尺縠也 因此,所以 ⑷于是举士五人任官 任用,选拔
20.下面是选文中划线的语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⑵王之忧国爱民,不若王爱尺縠也。
大王关心国家、爱护百姓,比不上大王喜爱(一块)绉纱(尺縠)。
21.【乙】文中王斗向齐宣王进谏,这种“忧国忧君”的做法,印证了【甲】文中的哪句话?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1. (2015•资阳中考)
(三)推敲(10分)
《刘公嘉话》云:(贾)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尹,岛不觉冲至第三节。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遂并辔而归。留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
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韩立马良久 ( 很 ) ②岛初赴举京师(参加科举考试 )
③遂于驴上吟哦( 在 ) ④遂并辔而归 ( 连词,表修饰 )
22.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5分)
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
开始想要用“推”字,后来又想要用“敲”字,用心锤炼这两个字,一直未能确定用哪个字,于是在驴背上吟咏诵读,还不停地伸手比划“推”、“敲”的姿势。(“炼”“遂”“吟哦”“引”各1分,大意1分
23.这则故事给我们平时的写作带来了怎样的启示?(3分)
示例:①对待写作必须具有严谨的精神 ②文章不厌百回改 ③需要向他人学习借鉴(每点1分,意对即可)
22. (2015•沈阳中考)
阅读选文,完成7~10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真是就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来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印度之人,随地称国,语其所美,谓之印度。若其封疆之域,可得而言。五印度①之境,周九万余里。三垂大海,北背雪山。北广南狭,形如半月。画野区分,七十余国。时特暑热,地多泉湿。北乃山阜隐轸②,丘陵舄卤③;东则川野沃润畴④陇膏腴南方草木荣茂。西方土地硗确⑤…。斯大概也,可略言焉。
(选自《大唐西域记》,有删节)
【注释】①五印度.指当时印度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部分。②山阜(fù)隐轸【zhěn] 很多高山。③丘陵舄(xì)卤丘陵地带是盐碱地。舄卤,盐碱地。④畴∶已耕作的田地。⑤硗(qiāo)确:指土地十分贫瘠,多形容沙石之地不适宜耕种。
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B )
A.印度之人 马之千里者(《马说》)
B.随地称国 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北乃山阜臆轸 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D.西方土地硗确 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
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高高的山峰耸八云霄,清澈的溪流能见到水底。源
(2)北广南挟,形如半月。(印度的疆域)北面广阔,南面狭窄,形状好像半个月亮。
(3)斯大概也,可略言焉。这是大体状况,大致简要叙述一下。
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东 则 川 野 沃 润 畴 陇 膏 腴 南 方 草 木 荣 茂
东则川野沃润/畴陇膏腴/南方草木荣茂
10《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时陶弘景写给谢中书的一封书信,境界清新,《大唐西域记》是千多年前玄奘西行的情况记述,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请分别用【甲】【乙】两文中的四字短语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甲】山川之美;【乙】封疆之域_
23. (2015•德州中考)
阅读下面二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澈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初中部 李传鹏输入
[乙]夜登华子岗,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句隹)。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也。——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节选)
1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与“夜登华子岗”中的“夜”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C )
A.上使外将兵 B.其一犬坐于前
C.腰白玉之环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
A. ①实是欲界之仙都。 ②然是中有深趣也。
B. 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②与月上下。
C. ①复与疏钟相间。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D. ①倘能从我游乎? ②请从吏夜归。
14.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夕阳要落山了,潜游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②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如果你不是这样天性清新高雅的人,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事务(游山玩水的闲事)相邀呢?
15.甲文中的“猿鸟乱鸣”和乙文中的“吠声如豹”都是写声音描写,其作用有何不同?
示例:“猿鸟乱鸣”使景色灵动,充满生机活力;“吠声如豹”以动写静,衬托了冬夜的空旷寂静。
16.甲、乙两文都是写给朋友的书信,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示例:甲文和朋友分享对山川之美的热爱和隐逸情怀;乙文邀请朋友来山中同游,委婉希望他淡泊名利,回归自然。
24. (2015•荷泽中考)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习惯说
(清)刘蓉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②日广。每履之,足苦踬③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④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②浸淫:渐渐扩展。③踬:跌绊。④习之中人: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益:增加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少
C.每履之,足苦踬焉 履:踩
D.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 语:告诉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A.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
B.丹之爱,宜乎众矣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
C.命童子取土平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D.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8.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唯独喜欢莲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中清洗过却不显得妖媚。
②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父亲)看到屋里的坑洼笑着对我说:“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还能治理国家么?”
9.用“/”给《习惯说》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限标两处,不含句末)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 俯而读/仰而思/思而弗得
10.《爱莲说》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志”是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习惯说》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是故君子之学,贵于慎始。
25. (2015•达州中考)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①,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②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③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④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丰乐亭记》)
【注】①[此]指滁州。 ②[掇]拾取,采取。 ③[上]皇上。
④[刺史]代称知州。写此文时,作者为滁州知州。
8.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困于心衡于虑 (“衡”通“横”:梗塞,不顺)
B.夫不能以游堕事 (堕:坏,耽误)
C.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意思)
D.乐其地僻而事简 (乐:喜欢)
9.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B )
A.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掇幽芳而荫乔木
B.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
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D.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10.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
A.甲文运用移步换景的手法,由近及远地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引人入胜的山水画面。
B.滁人生太平之世,享山川风俗之美,安丰年之乐,这是“丰乐亭”得名的缘由。
C.甲乙两篇游记散文,均采用了描写、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
D.甲乙两文旨趣相同,都体现了作者“与民共乐”的高尚情怀。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用文章表述这种快乐的,是太守啊。
(2)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于是每天和滁州人(一道)抬头观看山景,低头倾听泉声。
12.拓展探究。甲乙两文同为欧阳修被贬滁州时所作,作者仕途受挫,犹能心系百姓,造福一方。你从其生活态度中获得了什么教益?请结合文章内容、链接材料和自身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链接材料】二十岁时他们都在干什么?
习近平:和上万知青在农村干活;奥巴马:因多种族背景自卑而酗酒抽烟解烦;普京:放弃练柔道决心考大学;爱因斯坦:找不到工作做家教谋生;马云:三次高考后勉强被杭州师院录取;莫言:棉花加工厂临时工。
作者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不懈追求的职业操守难能可贵。习近平、奥巴马等名人,也曾经历过迷茫、困顿与坎坷,但都凭借一往无前的热忱与勇气,成就了自己的梦想。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也要发扬乐观向上的精神,不惧挫折,不畏困难,积极进取。
26. (2015•南充中考)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21—24题。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①,犹当博学审②问,古人与稽③,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④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⑤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⑥乎?(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资]盘缠。②[审]详细。③[稽]探究、考察。④[庶几]差不多。⑤[子羔、原宪]二人都是孔子的弟子。⑥ [勉]勤勉,努力。
2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1)或遇其叱咄 (有时) (2)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地方、区域等)
(3)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4)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 )
22.划线词语意思或相同的一项是( B )
A.既加冠 若既不出户 B.故余虽愚 虽有子羔、原宪之贤
C.俯身倾耳以请 夫以孔子之圣, D.益慕圣贤之道 曾益其所不能
23.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所以我虽然愚笨,( 但) 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一个人做学问,如果不是每天( 或一天天地) 进步,那就会每天 ( 或一天天地) 退步。
24.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
共同之处:淤要勤勉好学,于做学问要与人研讨交流 ( 有能在一起研讨交流的志同道合者 )
不同之处:
27. (2015•杭州中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7—20题。
(一)王念孙,字怀祖,高邮州人……既罢官,曰以著述自娱,著《读书杂志》。于古义之晦,于抄写之误,皆一一正之。一字之证,博及万卷,其精于校雠①如此。又以邵晋涵先为《尔雅正义》,乃.撰《广雅疏证》,日三字为程,阅十年而书成,凡三十二卷。其书就古音以求古义,引申触类,扩充于《尔雅》《也文》,无所不达。然声音文字部分之严,一丝不乱。盖藉②张揖之书以.纳诸说,而实多揖所未知,及同时惠栋、戴震所未及。
(二)刘羽冲,沧州人,性孤僻,好讲古制,实迂阔不可行。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③ ,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读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④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院,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注】①校雠 (chóu):校对。②藉 (jiè):借助。③经年:一年左右。④沟洫:沟渠。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D )
A.阅十年而书成(经历) B.其书就古音以求古义 (探求 )
C.谓可将十万 (带领 ) D.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会合)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C )( D )
A.乃撰《广雅疏证》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B.差藉张揖之书以纳诸说 先帝不以臣卑鄙
C.全队溃覆,几为所擒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D.州官亦好事试于一村 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既罢官,曰以著述自娱,著《读书杂志》。
(王念孙)被罢免官职以后,明天以著书立说自娱,著有《读书杂志》。
②恒独步庭院,摇首自语曰 :“古人岂欺我哉?”
(刘羽冲)常常在庭院里独自漫步,摇着头自言自语:“古人怎么能欺骗我呢?”
20.结合王念孙、刘羽冲不同的治学态度,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王念孙为考证一字而博及万卷,持之以恒,严谨治学,值得推崇;刘羽冲则盲从典籍,泥古不化,落得可悲的下场,我们要引以为戒。
28. (2015•眉山中考)
课内文言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7.下列各组句子中,停顿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C )
A. 可/以一战 B. 登轼/而望之
C.公问其/故 D. 彼竭/我盈
点拨:正确的划分应为“公/问其故”。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B )
A. 何以(怎么)战 B. 必以信(实情)
C. 小大之狱( 监狱) D.虽(虽然)不能察
点拨:A: “何以”应为“凭什么”;C:“狱”应为“案件”; D:“虽”应为“即使”。
9.下列各项中,对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一句中足见乡人对“肉食者”和国事的冷漠态度。
B.两个“未可”、两个“可以”展现了曹刿卓越的指挥才能,印证了“肉食者鄙”的观点。
C.选文第三段采用了顺叙的记叙方法,曹刿从道理上论述了战争取胜的原因。
D.本文侧重写论战,突出曹刿“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的主张。
点拨: 第三段采取的是补叙的记叙方法。
29. (2015•宜宾中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8—11题。
《论语》八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 * * * * *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张》)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颜渊》)
8. 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学而不思则罔(罔:有害)
B.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然:这)
C.切问而近思(切问:急切地追问)
D.我独亡(亡:死亡)
点拨:A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C切问:恳切地提问;D亡:通“无”,没有。
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D )(2分)
A.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思则罔
B.仁在其中矣 其恕乎
C.与人恭而有礼 未复能有与其奇者
D.如日月之食焉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点拨:A前表承接,后表转折;B前代词,后语气词;C前介词“对”,后动词“参与”。
10. 翻译(3分)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说:“不怕(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患”、“己知”各1分,句意畅达1分)
1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由儒家学派提倡的待人接物之道,请结合所学知识或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理解。(3分)
示例: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所讨厌(不喜欢)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这是对儒家“恕”的理解,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行为准则。(1分)这句话说明了在生活中,我们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而应推己及人,宽容待人。(2分)(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举出事例加以说明也可,但不能偏离这句话的主旨)
30. (2015•广元中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8~12题(17分)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大约
B.斗折蛇行 斗:像北斗七星那样
C.卷石底以出 卷:弯曲
D.佁然不动 佁:愉快,欢快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B )
A.为坻,为屿 为宫室器皿
B.以其境过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如鸣环,心乐之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D.乃记之而去 乃不知有汉
10.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
A.文章开头写作者被悦耳的水声吸引,因而产生一探究竟的愿望。
B.“伐竹取道”,表明小石潭原本无路可通、人迹罕至,侧面写出其环境幽僻的特点。
C.文章中“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的描写,说明小石潭起名的缘由。
D.“皆若空游无所依”通过感觉描写,侧面突出潭水的清澈透明;同时也表明自己政治上无所依傍的苦闷。
11.你认为文章写了小石潭哪些主要特征?(3分)
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全石为底、潭水清冽、游鱼活泼、源流曲折、岸势差互、环境凄清的特点。
12.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3分)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2分)
那两岸的地势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相关文档
-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真题汇编:作文专2021-11-0156页
-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真题汇编:名著专2021-11-0182页
-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真题汇编:说明文2021-11-01155页
-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真题汇编:名句默2021-11-0126页
-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真题汇编:小说专2021-11-01127页
-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真题汇编:古诗词2021-11-0177页
-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真题汇编:口语交2021-11-0134页
-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真题汇编:仿写专2021-11-0115页
-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真题汇编:句子排2021-11-0137页
-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真题汇编:议论文2021-10-271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