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3.85 KB
  • 2021-11-01 发布

2020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第2框合理利用网络教学设计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合理利用网络》‎ 课题: 《合理利用网络》‎ 科目:道德与法治 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 课时:1课时 提供者:‎ 单位:‎ ‎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成为网民,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阶段,他们有很强的好奇心,同时也缺乏自制力,如何让学生正确看待网络,学会合理利用用网络,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成为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涉及了解媒介素养和“信息节食”,了解网络规则。提高网络媒介素养,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掌握正确地传递网络正能量的方法,养成遵守网络规则的意识,养成正确网络感。‎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一天生活、一条微信等环节,知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材奶奶和爸爸思想观念的冲突解析认识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知道网络的优势及不合理使用的危害,掌握合理使用网络的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合作探究,拓展空间探讨网络的弊端,避免我们沉迷于网络,合理利用网络、传播网络的正能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了解网络利弊的基础上,遵守道德与法律的网络生活准则,保持正确态度,既不回避也不沉迷于网络交往,恰当运用网络服务于生活和学习,尝试传播网络正能量。‎ 三、 学习者特征分析 ‎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信息化、数字化生存,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尤其是互联网发展到移动互联网的阶段,青少年和网络已经是“零距离”接触。教师通过观察、了解发现部分学生受年龄的限制经验不足,同时又辨别是非能力差,不能正确处理现实生活和网络生活的区别,将过多的时间花费在网络上;目前互联网上信息良莠不齐,大量数据说明缺乏自制力的学生容易沉迷于网络,荒废了学业,危害身体健康甚至导致各种违法现象发生。‎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7‎ ‎ 在设计本课内容时,我把教学内容和中学生特点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教材、整合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的从日常的生活小事出发,引导学生正确分析,懂得合理利用网络,从而学会提高传播网络正能量的能力。‎ ‎1、通过学生家庭冲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个体体验,作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通过问题引领自主学习实现课堂教学目标预设和学生三维目标的生成相统一,构建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 ‎ 2、通过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微信、案例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归还学生表达、争论、质疑的权利,积极构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和谐课堂。‎ ‎ 3、正面引导为主,设计比较贴近学生生活的、有亲和力的话题,让学生展开讨论,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引发共鸣。‎ ‎ 4、综合灵活地采取情景体验法、合作探究法、案例分析法等,使课堂既生动活泼,又充满理性思考,激发学生反思。‎ ‎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 重点: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 难点:传播网络正能量。‎ ‎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冲突导入 生成问题 一个冲突: 运用你的经验:P17‎ 奶奶:孩子们回家后不是玩手机就是看电脑,网络彻底把孩子们从大人身边夺走了。‎ 爸爸:有了网络,在公交车上也可以看新闻,发邮件,在线学习,可以充分利用时间。‎ 体悟:我们要正确认识网络的两面性,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发挥网络交往对生活的积极促进作用,享受健康交往带来的乐趣。‎ 问题:你如何看待奶奶和爸爸的观点?‎ 学生阅读材料,思考回答。‎ 通过奶奶和爸爸的观点对比,引导学生明白网络的利弊,从而引出要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自主学习,问题引领 7‎ 教师展示学习提纲,自主学习,必要时教师作指导。‎ ‎1、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 ‎2、什么是媒介素养?‎ ‎3、如何传递网络正能量?‎ ‎4、如何合理利用网络? ‎ 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自学提纲,自主阅读教材相关部分内容,思考并解决提出的问题。‎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情况,掌握学情以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一天生活:小军的一天(展示下列材料)‎ 自从有了网络,小军忙了起来:天气预报觉得很有趣,他收藏了起来,小学的知识很好,收藏起来;谁整理的古代诗词很好,收藏起来;这么美的图片,收藏起来;这么多名人故事,收藏起来,初中的物理、化学、数学知识,收藏起来……在小军的生活中,“收藏”成为主要方式。‎ 教师总结:小军的一天是忙碌的。小军之所以这么忙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媒介素养。不能辨别信息,大量有价值和无价值的网络信息让小军应接不暇。网络影响了他的生活。‎ 教师总结:要提高媒介素养。‎ 学生倾听、思考回答:‎ 1. 思考:初中生小军这一天忙不忙?‎ ‎2.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了解媒介素养的内涵,根据其内涵探讨如何提高媒介素养,教师归总如何提高媒介素养,从而为学会合理利用网络打好伏笔。‎ 一个假设:假如你父母一个月不开手机,他们会有什么感觉?他们一般用手机做什么?智能手机出现后,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拿着手机刷屏,晚上躺在床上还可以玩上几个小时,因为手机,睡眠越来越少,白天一没看见手机就会到处找手机,常常把手机捧在手心里,连吃饭、上厕所都爱不释手……‎ 引导学生得出:我们要浏览、寻找与学习、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应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应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更不可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 学生看材料,思考问题:你赞成这样使用手机上网吗?‎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网络中的信息?‎ 明白面对网络不应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应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更不可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 ‎ 7‎ 一条微信:2019年3月,温州,一位女子无聊编了一条信息群发微信群:各位家长注意了!小区南门口一小孩被抢走,孩子母亲捅了一刀,真事!车牌号冀DS6XXX!赶紧散播!都别带孩子出去瞎转悠了,太危险了,注意了!110已经证实!全市通缉,请保护好自己的宝贝,看见了转下!‎ 教师根据学生的探讨,总结:(1)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2)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这条信息被大量转发,导致周边的人心惶惶,很多父母不敢送孩子去上学,严重影响了居民生活,也亵渎了公安机关的威慑力。最终被拘留5天。‎ 教师总结:只有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 学生思考:‎ ‎ 1、面对网络谣言,我们应该怎么 ‎ 做?‎ ‎ 2、如何处理不良信息?‎ 对于该女子编造谣言被治安拘留这件事,引发了网友的讨论:在网络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遵守网络规则,遵守道德与法律?‎ 学生讨论,说明原因,可以评价他们的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通过学生的日常生活的画面,引起学生的共鸣,引导学生面对网络中的信息,学会辨析信息。‎ 联系社会热点事件,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运用中加深理解,提高认识避免因无知违规而受到处罚。‎ 交流展示 提升能力 一份倡议:2017年4月17日琼山中学学生小杨在校门口观察后发现:摩托车、电动车和农用车闯红灯现象严重,还有一些人从车上向外乱扔垃圾、乱吐痰。小杨随即通过政府网站向海口市政府相关部门写了封信——《从学校门口的交通乱象所想到的》反映。海口市公安局相关部门接到小杨的信后,鼓励小杨等学生开展“随手拍”活动,积极地参与到海口交通违法现象的整治工作中来。对此问题进行了专项部署,将采取六大措施进行解决。‎ 阅读材料思考:听完这个我们身边的故事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 并让学生举例身边有哪些建言献策的网络平台或渠道。‎ 运用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知道可以通过一些网络途径参与政治生活,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7‎ 一个榜样:中国好声音第三季中香港姐妹花Kendy and Robynn的视频 。她们是喜欢自弹自唱的网络歌手,希望用音乐传递快乐,在上《好声音》节目之前他们在音乐圈里已小有名气,她们将原创音乐和翻唱作品发布在网络上,点击率过三百万,她们关爱自闭症儿童的善举更是赢得了导师们和观众的好评。‎ 教师总结:我们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我们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高扬主旋律。‎ 思考:她们为什么能成功?一方面源自于自己的勤奋和爱心,同时网络了为他们的成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近几年不少网络歌手、作家声名鹊起,他们借助网络这种媒体成就了自己的成功。‎ 通过交流与分享,引领学生学会用网络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学会帮助他人,传播正能量,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 拓展延伸 归纳总结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青少年学生是我国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往往是不合理使用网络的主要群体。‎ 课堂小结:本课主要讲述青少年要合理利用网络,我们要理性的参与网络生活,避免陷入网络生活的误区,同时在网上积极宣传正能量,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就网龄、使用网络的目的和内容、每周使用网络时长、违反网络规则等内容,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开展调查,了解班级同学使用网络的情况,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理解运用知识分析生活中的问题与现象,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七、教学评价设计 7‎ ‎ 本节课结合真实案例和学情创设教学情境,设计真问题,引发真思考,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中深入学习了提高网络媒介素养,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掌握正确地传递网络正能量的方法。学生的生活经验得到重视,学生的个人见解得到尊重,学生的参与得到鼓励;能激发学生思维碰撞的平台得到有效搭建;有助于师生共同进步,教学相长的民主和谐的氛围得到有效营造。‎ 整节课教学设计有声有色,教师选用的教学资源从一个冲突、一条微信等学生熟悉的材料说起,紧贴学生生活,关注学生需要,这样接地气的真实素材,促使学生们乐于参与,有话可说,气氛热烈。无痕渗透让师生有情有义,教师更注重行为的践行和情感的升华,中学生如何理性做一个网络人,传播正能量,对社会有责任感在教学各环节中体现为“润物细无声”。‎ 不足:注意案例的选择与创新性使用,要选择精当的材料,设置恰当的情境,设计精妙的问题将知识慢慢梳理总结出来,要反思所采用的各种教学形式是否都为课堂的中心服务,是否恰切得当,是否是一种堆积,材料多而滥往往不利于深度解决问题。‎ ‎ 八、板书设计 ‎ 板书设计 ‎ 九、教学反思 7‎ ‎ 本节内容主要是学生通过对网络的了解,学会正确运用网络,从而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总体教案设计从学生熟悉的“一条微信”、“一个冲突”学生感兴趣材料入手,从 “一个假设”、“一天生活”学生熟悉的场景说起,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需要、接地气的材料促使学生乐于参与,有话可说;师生活动更是情有义,“一份倡议”、“一对榜样”更是注重让学生明确作为一个网络人要传播正能量,实现行为的践行,情感的升华。但没有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没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仅仅是在现有材料的基础上了解了教材内容。因此今后的教学过程,不仅要利用教材,更要利用现实资料和学生的自身实践,更大限度地实现教学任务。‎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