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45 KB
- 2021-11-0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15章 动物的运动
1、 动物在水中的运动方式:游泳为主;动物在陆地上的运动方式:爬行、行走、奔跑和跳跃;动物在空中的运动方式:飞行为主。
2、 动物运动的意义:有利于个体生存及有利于种族繁衍。
3、 运动系统的组成:骨、骨连结、骨骼肌。运动系统功能:支持、保护和运动。
4、 骨的基本结构:骨膜、骨质、骨髓
5、 骨质分为骨密质(骨干外周部)、骨松质(骨干内侧和骺端)
6、 骨的长粗与骨膜内成骨细胞有关,骨的长长与骺端软骨层细胞有关。
7、 骨是由脆硬的无机物和柔韧的有机物组成。有机物可被燃烧,无机物可溶解于稀盐酸中。
8、 成年人的骨中:有机物约为1/3,无机物约为2/3。儿童和少年骨中,有机物多于1/3,无机物少于2/3,骨的弹性大,硬度小,不易骨折,但易变形。老年人的骨中,有机物少于1/3,无机物多于2/3,骨弹性小,易骨折。
9、 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腔和关节囊。关节面是由关节头和关节窝组成的。
10、 关节牢固的结构有:关节囊及关节囊内的韧带。使关节灵活的结构有:关节头和关节窝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既可减少运动时的磨擦,又可缓冲动物时的震荡;关节腔内有滑液,也可减少磨擦。
11、 人体有206块骨。人体骨骼分成中轴骨和附肢骨两大部分。
12、 人体有600多块骨骼肌,每块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肌腱位于两端,分别附于相邻的骨上。肌腹位于骨骼肌的中央。一块骨骼肌就是一个器官。
13、 躯体运动的形成:骨骼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
14、 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15、 骨及关节的结构图(见课本)。
第16章 动物的行为
1、 从行为获得的途径上,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又称本能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控制的行为,如:蜜蜂跳舞、蜘蛛结网、母鸡孵卵。后天学习行为则是在后天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的行为,如:小狗算加法。学习行为更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
2、 动物行为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受遗传物质控制。
3、 根据动物行为的功能和特点,大致可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社群行为。
4、 防御行为和攻击行为的区别:防御行为发生在不同动物之间,并且是被捕食一方所发生的行为;攻击行为都发生在同种动物之间。
5、 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
第17章 生物圈中的动物
1、 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绿色植物是生产者,腐生性微生物是分解者。
2、 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捕食与被食的关系形成了食物链。多条食物链构成食物网。
3、 动物不仅适应环境,而且能影响环境。动物可促进植物的繁殖和分布,并促进物质循环。
4、 我国动物资源非常丰富,其中:大熊猫、扭角羚、褐马鸡、扬子鳄都是一级保护动物。
5、 动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其中: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基础。
6、 动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就地保护(最有效措施)、易地保护、法制教育和管理。
7、 草原生态系统图。
第十八章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1、 微生物是指: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
2、 根据微生物的结构可分为:单细胞微生物:细菌、放线菌、蓝藻等;多细胞微生物:霉菌、食用菌、药用菌等;无细胞结构的微生物:病毒、类病毒、朊病毒等。
3、 微生物分布广泛,主要场所在土壤。
4、 微生物繁殖速度极快。
5、 微生物的代谢方式:①腐生生活——生物圈中的分解者:将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将无机物归还到非生物环境,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如:枯草杆菌、乳酸菌、霉菌、蘑菇。②寄生生活——生物圈中的消费者:生活在其他生物体的体内或体表,并从这些生物体获得物质和能量。如:所有病毒、炭疽杆菌、肺炎双球菌。③自养生活——生物圈中的生产者:能利用光能或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满足自身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如:蓝藻、硫细菌、硝化细菌等。
6、 腐生和寄生的区别是作为它们食物的有机物来源的有机体是否是活的。
7、 制作泡菜,其原理是:乳酸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分解糖类产生乳酸。
8、 黄曲霉素是一种致癌物质。
9、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食品和发酵工业上被广泛利用。
第十九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1. 男性生殖系统 包括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附睾(储存精子)输精管(输送精子的管道),精囊腺,前列腺,阴茎,阴囊等,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
2. 女性生殖系统包括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阴道。
3. 胚胎发育的初期由卵黄提供营养,胚胎植入子宫后,通过胎盘和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从母体获得养料和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废物)。
1. 人体发育的分期分为婴儿期(从出生到1周岁),幼儿前期(1岁 -- 3岁),幼儿期(3岁 -- 6岁),童年期(6岁-- 12岁),青春期(10岁 -- 20岁)。女孩一般比男孩提前两年进入青春期。
2. 青春期的发育特点:a.身高和体重突增。b.脑和内脏功能趋于完善。c.性发育和性成熟。
3. 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叫第一性征。进入青春期后,男女出现的其他性别差异,叫第二性征。
4. 昆虫的生殖发育特点: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变态发育。
5. 不完全变态:经历了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若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方面相似,生殖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如蝗虫,蟋蟀,蟑螂,蚱蜢,蝉。
6. 完全变态:个体发育经历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如蜜蜂,蚂蚁,蝴蝶,蚊,蝇。
7. 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特点:雌雄异体,体外受精(水中受精),卵生,变态发育。
8. 青蛙的个体发育过程:受精卵 蝌蚪 幼蛙 成蛙
呼吸器官
运动器官
生活环境
幼蛙
鳃(先是外鳃,后是内鳃)
尾
水中
成蛙
肺和皮肤
四肢
水中或陆地
9. 鸟类的生殖发育特点: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
10. 鸟卵的结构:从外向内包括卵壳,卵壳膜,气室,卵白,系带,卵黄膜,卵黄,胚盘等。卵细胞包括卵黄膜,卵黄,胚盘。卵白为胚胎发育提供水分和养料,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胚盘将来发育为雏鸟。
11. 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
受精卵 胚
雄蕊 花粉 精子
雌蕊 胚珠 卵细胞
种子
受精极核 胚乳
雄蕊 花粉 精子
雌蕊 胚珠 两个极核
珠被 种皮
果实
子房壁 果皮
15.
有性生殖
无性生殖
相同点
均可产生新个休
不同点
生殖细胞结合
由母体直接产生
1. 植物的无性生殖方式:营养生殖(包括扦插,压条,嫁接等),植物的组织培养。
2. 嫁接成活的关键:确保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贴在一起。
3. 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
再分化
脱分化
外植体 接种于培养基上 愈伤组织 长出根,芽等器官
新植株
4. 无性生殖主要包括分裂生殖( 如细菌,蓝藻,变形虫,眼虫),出芽生殖(如酵母菌,水螅),孢子生殖(如 霉菌), 营养生殖。
第二十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1.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称为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称为相对性状。
2.亲代与子代之间在性状上表现出来的相似性,称为遗传。亲代与子代之间,或者是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在性状上表现出来的差异性,称为变异。
3.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位于染色体上。
4.染色体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成双螺旋结构,每条染色体上一般只有一个DNA分子。
5.在体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都是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中,两者成单存在。
6.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
7.控制相对性状的成对的不同基因,称为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有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之分,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
8. 生物个体进行生殖时,成对的基因会随着成对的染色体的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精子和卵细胞中。配子(生殖细胞)是传递遗传物质的唯一媒介,性状遗传的原因是控制性状的基因随配子代代相传。
9. 人和动物的染色体分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男性的体细胞中有一对异型的性染色体 (XY),女性的体细胞中有一对同型的性染色体(XX)。在传种接代的过程中,男性产生X精子和Y精子,女性产生X卵细胞。生男生女决定于卵细胞与哪种精子结合。
10.生物体的性状表现,称为表现型。控制性状表现的基因组成,称为基因型。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11.生物的变异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所引起的。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环境条件直接作用于新陈代谢过程的结果。
12.遗传病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遗传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降低人口素质。
13.近亲结婚是指三代之内有共同祖先的男女婚配。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的男女结婚。近亲结婚的危害是后代患遗传病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14.禁止近亲结婚,遗传咨询,有效的产前诊断,选择性流产措施相配合,能有效的降低遗传病的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