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3.50 KB
  • 2021-11-06 发布

打印2020全国中考语文记叙文汇编(Word含答案)

  • 2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 2019 年全国各地中考记叙文试题汇编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22 分) 访 梅 小时候,对于我们这些孩子,冬天实在单调,到处是一片白。游戏也懒得去做,生活一下子变得索然无味。正难熬着,奶 奶说,舅爷要来家了。我们十分高兴,盼望着他早点到。 舅爷是个画家,听奶奶说,他名气老大,在国外办过画展。但我们翻看他的画集,却并不佩服他。他的画简单极了,每幅 画都懒得去画满,往往就是那么几块几笔水墨,那蚂蚱,似乎并不就是蚂蚱,那小鱼,似乎并不就是小鱼。我们当时就嗤地笑 了,觉得和我们的画差不多呢。于是乎,我们就不敬而远之了,随便着和他对话,缠他讲城市的故事,日子也觉得有些生气。 一天,他提出要出外作画,大雪天里,天地一片花白,有什么可画的呢?我们很有几分(  ),更有几分好奇,便闹嚷嚷地跟了 他去。 山包上雪很厚,什么凹的凸的地也没有;树上,也没有一片叶子。这里有什么可画的呢?舅爷拣着一块石头坐下,眯缝了 那双眼睛,左看看,右看看,看远又看近。足足半个时辰,才拿出画夹开始画起来了。我们一眼一眼看,果然天地单调,画面更 单调。 “单调极了,”我们说,“我们给你寻些能画的色彩吧。” “找些什么色彩呢?” “譬如梅花,那花是多么的红呢!” “去吧,舅爷等着你们寻来最美的东西。”舅爷笑了,叮咛我们小心去寻。 我们跑去了,先是到了东边,那是一漫斜坡,稀稀地站着几株柿树,如今光裸裸的,没有一颗红艳艳的果子,铁似的枝条 衬在雪里,似乎作着沉思。再往远去,也是一片灰白。 我们又跑到山包北边,往日里,那是个大草坝,上面有着青茵茵的草,草里长着花,黄的,红的,紫的,蓝的。可如今,雪埋得 平平的,什么也没有了。 我们又跑到山包西边,心想这儿是一定有梅的,因为长着许多树。但是,我们细细地找了,并没有什么梅,甚至连别的什 么颜色的东西也没有。我们一下子都瘫在雪窝里。觉得这冬天里,实在是没有什么可画的色彩了,一时间,又觉得舅爷可 笑:连色彩都没有,还谈得上什么美吗?真后悔这么跑了山包的几面坡,更后悔跟着舅爷到这里来呢。 我们转回到舅爷那儿,十分(  ),他竟已画了四张画。看见了我们,说:“孩子,寻到了吗?” “什么也没寻到,只是白的。” “好了,找到了。” “白的有什么意思?” “你们想想,天是什么,天是云,云是什么,云是蒸汽,蒸汽是什么,蒸汽是水,水是什么,水是白的。天上地下,哪一样不是 白色的呢?白色是最美的色彩呢!” “那么说,”我们一时(  )了,“什么东西里,什么时候难道都有美吗?!” “对了,孩子!美是到处都有的,但美却常常被人疏忽了。你们总是寻那大红大绿,可红得多了,使你烦躁,绿得多了,使你 沉郁,黄得多了,使你感伤,只有这白色是无极的,是丰富的,似乎就无极得无有,丰富得荒凉了呢。” 我们都哑然笑了。虽然听得不甚明白,但毕竟惭愧起来。而自那以后,愈来愈加深了理解,深深地后悔辜负了多少个 冬天,使多少个美好的东西毫无意义地无知地消磨过去了。 (选自《贾平凹散文精选》,有删改) 4.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吃惊 狐疑 疑惑 B.狐疑 吃惊 疑惑 C.疑惑 狐疑 吃惊 D.疑惑 吃惊 狐疑 5.请依据文章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4 分) 听说舅爷来家,我们高兴地盼望→        →跟随舅爷并看他作画,我们觉得画作单调→        → 听舅爷讲白色是最美的色彩后,我们惭愧起来 6.请结合上下文,体会下列各句中“笑”的含义。(4 分) (1)我们当时就嗤地笑了,觉得和我们的画差不多呢。 (2)我们都哑然笑了。 7.请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5 分) (1)舅爷拣着一块石头坐下,眯缝了那双眼睛,左看看,右看看,看远又看近。(从人物描写的角度)(3 分) (2)我们一下子都瘫在雪窝里。(从词语运用的角度)(2 分) 2 8.请结合全文,说说如何才能避免“使多少个美好的东西毫无意义地无知地消磨过去”。(6 分) 4.D(3 分)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答题时,既要理解词语的意思,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吃惊”,形容因 为外界的刺激而感到惊讶;“狐疑”,猜疑,怀疑;“疑惑”怀疑,困惑。第一处,结合语境“天地一片花白,有什么可画的呢?”可以 体会我们内心的困惑不解,故用“疑惑”;第二处,根据我们什么也没有找,而舅爷“他竟已画了四张画”,可以体会我们内心的 惊讶,故用“吃惊”;第三处,结合句子“什么东西里,什么时候难道都有美吗?!”可以体会我们内心的怀疑,故用“狐疑”。 5.翻看舅爷的画集,我们不佩服 帮舅爷寻作画色彩无果,我们后悔(每空 2 分,共 4 分)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答题时,可以结合题干中给出的内容明确要填的空对应的段落,题干中“听 说舅爷来家,我们高兴地盼望”在文章第一段,“跟随舅爷并看他作画,我们觉得画作单调”在文章第二段末尾及第三段,“听 舅爷讲白色是最美的色彩后,我们惭愧起来”在文章第十一段至结尾,由此可知,第一处填写的内容在文章第二段,写我们 翻看舅爷的画集,认为他的画太简单,并不佩服他;第二处填写的内容在文章三至十段,写我们决定帮助舅爷寻找最美的东 西,但是什么也没找到,后悔跟着舅爷出来。最后,据此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表述即可。 6.(1)对舅爷的画不佩服,有些不以为意。(2 分) (2)为我们的无知而不好意思,感到惭愧。(2 分)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重点词语的含义的能力。第(1)句出现在文章第二段,结合段落中的句子“但我们翻看他的画集,却 并不佩服他”“他的画简单极了……”“觉得和我们的画差不多呢”“于是乎,我们就不敬而远之了”,由此可知,这里的“笑”是 一种嘲笑,认为舅爷的画水平不高。第(2)句出现在文章最后一段,结合段落中的句子“虽然听得不甚明白,但毕竟惭愧起来” 以及舅爷讲的白色是最美的颜色可知,这里的“笑”是对我们不懂白色是最美的色彩的一种不好意思的笑、惭愧的笑。 7.(1)动作描写(或“神态描写”),(1 分)写出了舅爷作画前的用心、专注和反复斟酌。(2 分) (2)“瘫”形象地写出了我们尽最大的努力却无果的沮丧与失望。(2 分)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的能力。第(1)句要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抓住该句中“拣”“坐”“眯缝”“看” 等可知,用到了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结合舅爷各种“看”的角度及下文“足足半个时辰,才拿出画夹开始画起来了”可知,这 里表现的是舅爷作画前的用心、专注。第(2)句要求从用词的角度进行赏析。“瘫”指肢体无力,难以动弹,这里结合前文 内容“先是到了东边”“我们又跑到山包北边”“我们又跑到山包西边”“我们细细地找了,并没有什么梅,甚至连别的什么颜 色的东西也没有”可知,这一词语形象地写出了我们找不到最美的东西时的沮丧、失望心理。 8.①对生活要充满热情,要有好奇心;②要关注表面看来“简单”的事物,体会其中的内涵;③要努力地去发现无处不在的美, 把握生命本真的意义。(每点 2 分,共 6 分)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的主旨和意蕴,有自己的阅读心得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熟悉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其中 的关键词句进行分析。题干其实在问我们应该如何去发现美,结合第二段中“他的画简单极了,每幅画都懒得去画满”,以 及第三段中“我们一眼一眼看,果然天地单调,画面更单调”可知,我们不喜欢舅爷的画,是因为我们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 只看到了表面,没有看懂其内涵;结合第三段中“舅爷拣着一块石头坐下,眯缝了那双眼睛……才拿出画夹开始画起来了” 可知,舅爷作画,面对一片空白的大地,依然保持着一颗好奇心,并认真观察和思考。从文章结尾部分舅爷对于色彩的独到 见解,告诉我们要努力地去发现无处不在的美,把握生命本真的意义。 2.灯如红豆 侯志明     ①有句诗说“灯如红豆最相思”。 ②夏日炎炎的夜晚,我经常会在夜深人静后,看城市迷人的夜光。望着望着,有时会掉下眼泪来,不止一次。   ③因为我总会想到童年、少年时陪伴我的那盏小油灯。 ④那是一盏自制的、简单的煤油灯。一进腊月,母亲就要夜夜坐在小油灯前,赶做新衣或者浆洗旧衣。白天辛苦 一天,晚上还要干活到下半夜。有一天,我睡醒一觉,发现母亲还在灯前纳鞋底做新鞋,腿上盖着被子,身上披着棉 衣。一手拿着鞋底,一手交替拿锥子和针线。先用锥子扎,再用针穿线,再在膝盖上使劲地勒紧。我看着看着,忽然 看见她浑身一抖,把手里的东西一扔,然后用左手紧紧地攥住右手的食指,斜倚在了窗台上。灯仍然在嗤嗤地发着光, 没被吹灭。我知道她还会起来,我就没吱声,静静地等候着。果然,过了五六分钟吧,她又坐了起来,拿起没做完的 活儿。我想过去搂住她看看扎伤的手,想劝她去睡觉,但我一张口,说出的却是,“妈,我要尿尿”。妈没有抬头, 只是说“灯亮着呢,去吧”。尿完尿,我回转身,站在那儿,盯着母亲,希望她看我一眼,等来的却是“冷,快去睡, 感冒了过不好年。”她仍没有抬头。“那你怎么还不睡?”“快完了,一会儿睡。”在母亲的心里,为了孩子过年的 新衣新鞋,这些活儿不但是定了量的,而且也是限了时的。年年如此。 3 ⑤直到今天,在我心中,那盏小小的油灯从没有熄灭。它渺小像母亲,它柔弱像母亲,但它明亮也像母亲。母亲 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照亮的是我们艰难生活的每一天。   ⑥后来,我们家又有了另一盏油灯。那是一盏玻璃底座,玻璃肚子,带了玻璃灯罩的油灯。自从有了这盏灯,我 们总希望父亲天天点亮这盏灯。那样不但整个家里会明亮很多,而且我们可以蹭亮光看书写作业。有一年的年底,父 亲又点亮那盏灯,开始给人们算账,我又蹭光写起作业,写完我就去睡了。但我睡醒一觉,发现父亲仍然在翻本子打 算盘。冬天天冷,他一会儿哈手,一会儿跺脚。眉头紧锁,仿佛遇到了什么大事。看着父亲着急不安的样子,我便从 被窝里伸出头问:“爹,咋了?”“没咋。”他也没有看我。“没咋,那咋不睡?”我又问。这时他转过脸,看着我 说:“有两毛钱,对不上账。”“多了还是少了?”我接着问。“多了。”他说。“多了,那好呀!”我说。他又转 过头并拧小灯火,走过来坐在炕沿边摸着我的脸,“不知道给谁少算了,两毛,一个壮劳力两天才能挣到。” ⑦在我心中,那盏小小的油灯也从来没有和父亲分开过。它教给我认真、公道、善良地对人对事,遇有疑难,遇 有诱惑,面对选择时推己及人。 ⑧后来,我上了高中。为了在教室关灯后能多学习一会儿,我备了一盏小油灯。多少次,在寒冷的冬天,我的手 冻得不能拿笔想放弃的时候,是这盏小小的灯给了我些许的温暖。尤其难忘的是,有一个冬天的早晨,我带了灯去教 室背书,可是只过了一会儿就油尽灯灭,正在我不知如何是好时,一个与我坐得不远的女同学将她的灯推到了我的面 前,自己站起来走出了教室。这一举动是我万万没想到的,因为在那个年代,男女同学是连话都不说的。何况这个女 同学是我们男生认为最丑,且被经常嘲讽的,而且她也应该是意识到了的。那一刻,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美。   ⑨几十年来,陪伴我长大的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油灯,都已难得见到了。但它照耀我前行的路却是那样的明亮 宽展,给我的启迪又是那样的深刻受用。   ⑩“灯如红豆最相思”的前面还有一句,是“书似青山常乱叠”。把灯和相思联系起来的这位诗人,升华了我对 灯相思的境界和品位。   (选文有删改)   15.文章重点写三盏“小油灯”,它们都给了“我”启迪。结合全文,填写表格。(4 分) “小油灯” 相关人物 给“我”的启迪 第一盏 母亲  积极面对困难,生活的道路会越来越明亮。 第二盏 父亲 ① 第三盏 女同学 ②   16.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 分)   17.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4 分) (1) (她)把手里的东西一扔,然后用左手紧紧地攥住右手的食指……(2 分) (2)我想过去搂住她看看扎伤的手,想劝她去睡觉。(2 分) 18.文章以“灯如红豆”为题目,有什么妙处? (5 分)  (四)   15.①认真、 公道、 普良地对人对事等。(2 分)②真正的美和外表无关 (或内在美才是真正的美)。(2 分)   16.①城市迷人的灯光与后文柔弱的小油灯形成鲜明的对比,(1 分)突出了小油灯对“我”影响之大、启迪之深。 (1 分)②引出下文“我”对小油灯及往事的回忆,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2 分)   17.(1)“攥住”即握住,写出母亲被扎伤时的反应,表现了母亲面对困苦时默默承受的坚韧品格。(2 分)   “搂住”即抱住,突出“我”看见母亲手被扎伤时的心痛,反映了“我”对母亲的关心。(2 分)   18.①“灯如红豆”化用诗句,使题目富有诗意,(1 分)②“灯”是文章的 线索,全文围绕“灯”组织材料,结构清晰,叙事集中。(2 分)③“红豆”寄托相思,“灯如红豆”生动形象地 表达了“我”对往事的深深怀念之情。(2 分) 3.阅读下文,完成 7~10 题。(共 16 分) 给母亲梳头发 ①这一把用了多年的旧梳子,滑润无比,上面还深染着属于母亲的独特发香。我用它给母亲梳头,小心谨慎,尽量让 头发少掉落。母亲背对我坐着,花白的发根清晰可见。唉,曾经多么乌黑浓密的长发,如今却变得如此稀薄,只余小小一 握在我的左手掌心。 ②小时候,最喜欢每天早晨睁眼时看到母亲梳理头发。那一头从未修剪过的头发,几乎长可及地,所以她总是站着 梳理。一把梳子从头顶往下缓缓地梳,还得用左手分段抓着才能梳通。全部梳通之后,就在后脑勺用一条黑丝线来回地 扎,扎得牢牢的;再将一根比毛线针稍细的钢针穿过,然后便把垂在背后的一头乌亮的长发在那钢针上左右盘缠,梳出一 4 个均衡而标致的髻子;接着套上一个黑色的细网,再用四只长夹子从上下左右固定形状;最后拔去钢针,戴上有翠饰的 簪子。对于母亲梳头的动作,我真是百看不厌。心里好羡慕那一头长发,觉得她那熟练的一举一动很动人。 ③母亲曾受过良好的教育,可是自我记事以来,她似乎是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家事上了。她照顾父亲的生活起居,无微 不至。她对子女们也照顾得十分用心,向来是亲自上市场选购食物。她还要在周末给我们洗晒球鞋,那些大大小小、黑 黑白白的球鞋经常被整齐地放在阳台的栏杆上。 ④母亲也很关心子女的读书情况。她不一定指导每一个人的功课,只是尽量替我们处理好课业外的琐事。我们房间 里有一个专放文具的五斗柜,最上面的两个抽屉里,左边放着削尖的铅笔,右边则是用过的磨钝的铅笔。兄弟姐妹放学 后,每个人只需放入写钝的,取走削好的,便可各自去做功课了。每一支铅笔都是母亲用小刀削好的。现在回想起来, 母亲未免太过宠爱我们了,然而我们当时却视此为理所当然而不知感激。有一回,削尖的铅笔已被拿光,我竟为此与 母亲斗过气。家中琐碎事那么多,我真想象不出,母亲是什么时间做这些额外的事情的。 ⑤岁月流逝,子女们都先后长大成人,而母亲却在我们忙于成长的喜悦中不知不觉地衰老。她的一头秀发也逐渐 变得花白而稀薄。这些年来,我忙着养育自己的儿女,更能体会往日母亲的爱心。我不再能天天与母亲相处,也看不 到她在晨曦中梳理头发的样子,只是惊觉与那发髻已明显变小。她仍然梳着相同样式的髻子,但是,从前堆满后颈的 乌发,如今所余已不及原来的四分之一。 ⑥近年来,目前的身体已大不如前。由于心脏机能衰退,不得不施行外科手术。她十分害怕,幸而一切顺利,经 过一夜安眠之后,母亲终于渡过难关。数日后,医生准许母亲下床活动,以促进伤口愈合。可是,母亲忽然变得十分 软弱,不再是从前翼护着我们的那位大无畏的妇人了。每隔一日,我便为她擦洗身体。起初,我们两个人都有些忸怩。 母亲一直嘀咕着:“怎么好意思让女儿洗澡呢!”我用不太熟练的手法,小心地为她擦拭身子。没想到,他竟然逐渐 放松,终于柔顺地任由我照料。我的手指遂不自己觉得带着一种母性的慈祥和温柔,爱怜地为母亲洗澡。我相信,当 我幼小的时候,母亲也一定是这样慈祥温柔地替我沐浴的。我突然分辨不出亲情的方向,仿佛眼前这位衰老的母亲是 我姣宠的婴儿。 ⑦洗完澡,换一身干净的衣服,母亲觉得舒畅无比,更要求我为她梳理因久卧病床而蓬乱的头发。我们拉了一把 椅子到窗边,闲聊着,不久,就变成我一个人的轻声絮聒。母亲背对着我坐着,我看不见她的脸。许是困了吧?我想 她大概舒服地睡着了,像婴儿沐浴后那样……嘘,轻一点。我轻轻柔柔地替她梳理头发,依照幼时记忆中的那一套过 程。不要惊动她,不要惊动她,让她就这样坐着,舒舒服服地打一个盹儿吧。 (作者:林文月。有删改)   7.本文由“我”给母亲梳理头发写起,主要回顾了母亲哪几方面的事情?请从母亲的角度简要概括。(4 分) 8.第②段为什么用大量笔墨描写母亲在晨曦中梳理头发的场景,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 分) 9.从词语运用、修辞方法中任选一个方面,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4 分) 嘘,轻一点。我轻轻柔柔地替她梳理头发,依照幼时记忆中的那一套过程。不要惊动她,不要惊动她,让她就这 样坐着,舒舒服服地打一个盹儿吧。   10.本文的主旨,有人认为是抒写家庭亲情,有人认为是对老年人生活状态的关注。你赞同哪种看法?请结合文章 内容加以探究。(4 分)     7.①母亲总喜欢在清晨梳理头发。②母亲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家事上。③母亲关心子女 的读书情况。④母亲手术后接受“我”的照料。(意思对即可:一方面 1 分,共 4 分) 8.①突出母亲长发的乌黑浓密,表现了母亲年轻时的优雅、美丽。②表达了“我”对母亲长发的羡慕,对母亲梳 理头发动作的喜欢。③与母亲后来头发的花白、稀薄形成鲜明对比。④为母亲手术后要“我”为她梳理乱发做铺垫。(意 思对即可。一点 1 分,共 4 分)   9.“词语运用”示例:“轻轻柔柔”,运用叠词,强调了“我”为母亲梳理头发时的小心翼翼,体现了“我”照料母 亲时的细心。(典型词语,1 分;分析,3 分。其 4 分)   “修辞方法”示例:“不要惊动她,不要惊动她”,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突出了“我”不愿打扰母亲休息的心理, 表现了“我”对母亲的呵护关爱。(相关语句,1 分;修辞方法,1 分;分析,2 分。共 4 分) (任选一方面,意思对即可。共 4 分)   10.示例一:赞同“抒写家庭亲情”的看法。“选购食物”“洗晒球鞋””削铅笔”等事情,表现了母亲对子女的 呵护;为手术后的母亲洗澡、梳头等事情,表现了女儿对母亲的孝心。全文洋溢着浓浓亲情。   示例二:赞同“对老年人生活状态的关注”的看法。母亲头发从“乌黑浓密”到“花白 而稀薄”,母亲从以前的“大无畏”到手术后的“十分软弱”,“母亲却在我们忙于成长的喜悦中不知不觉地衰老” 等内容,都表达了“我”对年迈母亲的爱怜、对母亲衰老的无奈。文章流露出对老年人生活状态的深切关注。 5 (表明观点,1 分;结合相关内容,1 分;分析,2 分。共 4 分) 4.阅读下面文字,回答 16~20 题。(14 分) 远行的童年记忆   ①又是麦浪翻滚时,这些金色的麦田,麦客撞开了我渐行渐远的童年记忆的大门。 ②天刚刚有些微弱的无亮,那些头顶草帽、手持镰刀,挑着简单行囊的麦客便候鸟似地穿梭在乡村的道路上了。 布鞋的噗沓声带着一路风尘,随着麦香的气息惊扰了乡村的美梦。天大亮时,村子中心的磨盘前已聚集了好多麦客。 男人头戴草帽,女人脖子上搭条毛巾。他们衣着简朴,操着生硬的外地口音,有父子兄弟,也有夫妻相随,看起来都 很壮实。有雇主过来了,他们便簇拥上前,谈好价钱的人跟着去了,剩下的人则继续等待。 ③村子地处川道。家家户户都有七八亩地,人口多的甚至上十亩。一晌太阳两阵风,麦子瞬间成熟。若不及时收 割,一场风雨就有可能让一年的收成打了水漂。家家户户都很心急,男女老少齐上阵,忙不过来的人家便去请麦客。 父亲在煤矿上工作,不能回来,奶奶便张罗着叫麦客帮忙。经过一番比较,特会算计的奶奶相中了一对夫妇,每亩价 格比别人少两元钱。奶奶说,女人割麦没有男人快,可是心细,两亩地少四元钱。划算。 ④母亲把夫要俩带到地头,指出地界就去忙了,只留下我照看。天很热,男人和女人捋下袖子和裤腿,全副武装, 拱着腰,低着头。飞快地挥舞着镰刀。男人在前边开道,割边做捆蝇;女人紧跟其后,边割边捆。随着有节奏的唰唰声 响,麦子便一排摔倒在脚踝前,用脚一勾、镰一挟,便成一抱麦子,三缠两绕后干净利索地绑出一个半人高的大麦捆 来。躲在地头树下乘凉 的我,只能看到两个猫着腰的背影在麦田掘土机似地前进。在他们身后,湿气尚未散尽的断鲜麦茬如海岸线般不断延 长。田野里没有一丝风,太阳越来越高。刺眼的阳光如麦芒般扎到人身上,火辣辣的,疼得难受。蝉也不叫了,不知 躲到哪儿乘凉去了。虽然他们一个戴着草帽,一个头顶毛中,但后脊的衣服却湿透了一层又一层,割麦的速度也明显 慢了下来。   ⑤奶奶颠着小脚到地里送水来了。看着地里麦荐很低,麦穗给得干净,奶奶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招呼他们到地头 吃馍喝水。当男人摇着草帽扇风,女人扯下头上的毛巾擦汗时,我发现。原本眉清目秀的两个人,此时脸上黑一道儿 白一溜儿,衣服上也爬满了麦芒和灰尘。 ⑥一肆子,你家的麦穗又大又长,颗粒饱满,估计亩产能上八百斤。”男人的话让奶奶眉开眼笑。   ⑦“都是老天爷帮忙,风调而顺,麦子才长得这么好。奶奶说。   ⑧女人顺着妈奶的话去。说:“这么大的地,这么好的麦子,够你们家吃几年呢。可比我们山里强多了。 ⑨原来男人和女人来自深山人家。山大沟深地薄、田地少,多种玉术少有麦子。每到收麦时,他们便出山当麦客 维持生计。 ⑩午饭,奶奶给做的凉面,按想男人的要求送到地里。吃完饭,麦客夫妻俩继续割麦。中午的太阳最毒、但麦秆 更脆易割。于是,全色的麦海在麦客挥舞的镰刀下不断地后退着。临近黄昏,整整两亩麦子金被割完,   ⑪夜风扫去了一天的燥热,满天星斗点亮了夜空,村子中心的磨盘旁。结算完工钱的麦客们聚集于此休息。男人 们袒着晒得物黑的胸脯,有的磨镰刀,有的吸旱烟,有的倚靠着 麦秸堆打起响亮的鼾声来。女人们又恢复了爱热闹的天性,你一言我一语地拉起了家常。很快,这些技术过硬、勤劳 肯干的麦客又要追着麦子成熟的气息,开走在一个又一个乡村。   ⑫当现代机城碾碎麦客的足迹,当镰刀成为陈列在展馆的纪念物时,有多少人还能记得麦客这个行当?而我存留 于童年的麦客记忆。也已经蒙满灰尘,远行四十年了。   16.请简要概括这对麦客夫妇的人物形象。(3 分)    17.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④段中加线句子的表达作用。(3 分)   18.选文第⑧段的对话,表现了“女人”怎样的情感? (2 分) 19.选交第⑨段的作用是什么? (2 分)   20.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 分) 16.(3 分) 生活简朴、善良厚道、勤劳肯干、技术过硬。 17.(3 分) 运用环境描写(景物描写),渲染天气的炎热。衬托麦客夫妻在烈日下劳作的艰辛。 18.(2 分)称赞与赞美之情。 19.(2 分) 交代麦客夫妻出来当麦客的原因。 6 20.(4 分) 表达了对麦客品质的微美,对远去的童年生活的怀恋。 5.阅读下文,完成 17-20 题。(18 分) 雪天里的暖 陈喜联 ①几天的暴雪,小城早已银装素裹。初见下雪是惊喜的,然而,几天以后还下个没完没了,不由得就心生厌倦了。 往窗外看去,天地还是白茫茫的一片,空中的雪花飘呀飘,丝毫没有停止的迹象,已经冰天雪地。蜷在家里,连附近 的菜场也不想去,幸好,还有外卖。于是,认识了这位送外卖的“骑士”。 ②骑士顶着一头白雪敲开了我家的门。门刚打开,一股冷风便呼啸着扑了进来。骑士不光头发“白”了,连睫毛 也是白的,脸却格外的红。他大口大口喘着气,呼出的气,也是一团一团的白。 ③餐盒递过来,还有一点烫手。他却连声道歌:“对不起,迟到了几分钟。”这样的天气,我有大把的时间坐在阳 台上看雪景,几分钟而已,对我来说根本不算什么。这时,我看见他的雨裤膝盖破了一个洞。他局促不安地解释:“路 太滑,摔了一跤,裤子坏了,头盏也坏了……” ④我把正准备拉上的门重新推开,跑进屋拿了块干毛中:“晚一点没有关系,我不急的,这样的天气……真是辛苦 你了。” ⑤骑士边擦头脸上的雪,边连声感谢:“谢谢!谢谢!这是我今年送的最后一单,准备回家过年了,晚上的车……还 不知道能不能正常发车。”哦,原来是这样!他在漫天飞雪的街道上奔驰,而他的故乡,是不是也是千里冰封呢? ⑥我嘱咐他再等半分钟,给他倒了一杯热茶,又跑进储物间找出了一个早已不用的头盔送给他。骑士很不好意思 地喝着茶,脸色渐渐恢复了正常颜色,说:“我今天遇到的都是好人。上午,我在的购物广场抢到一单,是三杯奶茶的 订单。我跑去奶茶店,你猜怎么着?”他掏出一张配送单给我看,上面备注着:一杯送给骑手,另外两杯麻烦骑手送给 附近的环卫工、警察,或者其他露天作业者,辛苦啦! ⑦配送单有点湿,有点皱,骑士小心地把它折好,重新放到口袋里:“你知道吗?奶茶店的妹妹特意把三杯奶茶包 得严严实实。我刚走出奶茶店,就碰到一个扫雪的清洁工阿姨,把一杯奶茶给了她。购物广场出口,一个交警在指挥 交通,我把另一杯奶茶给了他。后来,又看见个志愿者在用竹竿打树上的雪,就把第三杯奶茶给了他。”骑士笑眯眯 地拍拍口袋:“我有这张配送单就够了。 ⑧骑士喝完最后一口茶,戴上我送他的头盏,郑重地说了声“谢谢”,转身“噔噔噔”地下楼去了。我站在窗口, 看他跨上车,在纷纷扬扬的大雪里,渐渐远去,很快消失在拐角处。 ⑨雪依旧在下,冷冷的风刮得雪花四处翻飞。我不知道骑士今晚能否登上回乡的列车,他遥远的家乡,又有谁在 等待他的回归。但是我知道,雪窖冰天的世界里,那张小小的配送单,那三杯包得严严实实的奶茶,温暖了他的心, 温暖了他对于这座小城的所有回忆。 ⑩其实,温暖的又何止是他一个人 (选自《博爱)2019 年第 01 期) 17.文章围绕“我”和“骑土”的故事展开叙述,请概括情节,依次填写相关内容。(每空不超过 6 个字)(6 分) 雪天订外卖→( )→递毛巾擦脸→( )→( )→骑士下楼远去 18. 第①段画线句子属于哪一种描写?有何作用?(4 分) 19.联系上下文,请赏析第⑦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 分) 配送单有点湿,有点皱,骑士小心地把它折好,重新放到口袋里…… 20. 说说本文题目“雪天里的暖”好在哪里?(4 分) 17.(6 分)骑士送外卖(或送外卖迟到);倒茶送头盔;听他讲故事(或讲今天经历、讲奶茶故事)。(意思接近即 可) 18.(4 分)环境描写。渲染天气寒冷,营造氛围;交代“我”订外卖的原因;为“骑士”的出场做铺垫。 19.(4 分)“湿”表明天气不好,雪花打湿了它;(1 分)“皱”暗示他多次翻看、揉握;(1 分)用“小心”修饰 “折”,表现“骑士”对配送单的珍视。(1 分)这一细节描写,形象地表达出“骑士”遇到好人后内心的感动。(1 分) 20.(4 分)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点明文章的主旨;设置悬念,激发 读者的阅读兴趣;点明情感线索;形成对比,新颖别致,生动形象。(答对任意四点得 4 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 13-17 题。(22 分) 一把老钥匙 7 王举芳 ①回到家时,母亲正翻箱倒柜。杂乱的地面让我无处落脚。我说:“妈呀,您这是在翻传家宝吗?”   ②母亲停住手看着我说:“见到我的钥匙没?”   ③“喏,在这儿。”我从玄关柜上拿起属于母亲的那串钥匙。   ④“我说的不是这个,是老宅的,老宅的那个。”母亲的语气和神情有些焦急。我和母亲几乎把家里翻了个底朝 天,也没找到母亲要找的钥匙。母亲坐下来,情绪有些低落。我说:“妈,您就别总想着老宅了,咱又不回去住了, 有没有钥匙都一样。”母亲叹了一口气,开始收拾地上的凌乱。   ⑤其实,我没有告诉母亲,弟弟正四处托人,要把老宅卖掉。弟弟说老宅总空着,时间久了,房屋会倒塌的,到 时候想出手都不好意思谈价钱。   ⑥一周后,弟弟告诉我,老宅卖掉了,卖了两万元。看着那些钱,不知怎么,我的心里像坠了一块石头。   ⑦那天下班,在小区外碰到三婶。三婶是我家后邻居,和我们家没有亲属关系,按村里辈分我这么喊她。我让三 婶家里坐坐,她直摆手,说没啥大事,就不去家里了,说着掏出一把钥匙交给我,说这钥匙是你们家老宅的,啥时候 想回家就回。原来是她家买了我们家的老宅。   ⑧母亲没再提钥匙的事儿。我想着老宅现在已经是别人家的了,也就再不能回去,就没跟母亲提钥匙的事儿,把 它包裹好,放在了柜子顶上的一个盒子里。   ⑨农历六月六,我们老家有传统庙会。母亲执意要回去看看。无奈,我和弟弟只好依着母亲。一路上母亲说着故 乡风俗和旧年往事,精神从未有过地爽朗,她没有看到我和弟弟偶尔交会的眼神里都藏着忐忑。 ⑩三婶听说我们回来了,招呼我们去她家里。做邻居的那些年,三婶和母亲一直处得很好,亲姐妹一样。吃过晚 饭,三婶拿了几床铺盖说:“你们别嫌,都是干净的。走,到你们家去,你们还睡你们各自的屋。”三婶掏出钥匙打 开老宅的锁,我们怔怔地望着那干净整洁的院子,有些恍惚,仿佛我们从未离开过。 ⑪我送三婶到大门口,对她说谢谢。三婶说,咱不说远亲近邻,我懂你妈的心思。我知道她舍不下老家。庄稼人 走到哪里,其实根都牢牢扎在老家的土里。另外,我给你们钥匙,还有一个原因。还记得你在家的时候,经常问我为 什么总带着一把老钥匙吗?我的老家在遥远的山里,是土房子,因为一场突来的泥石流,房子没有了,但母亲一直让 我们自个儿保存着属于自己的那把老钥匙。想家的时候,我就看看老钥匙,摸摸老钥匙,想象着转动钥匙打开门锁, 爹娘兄妹啊,那些熟悉的物件啊,一下子呼啦啦在眼前演电影,心里就热乎乎的,就连当初的一些懊恼、吵闹都成了 好。你们想回来看看的时候就回来,这里啥时候都是你们的家。   ⑫三婶眼里有亮光闪烁,我也感觉似乎有水滴落进了眼里。   ⑬回城后,我把三婶送来的钥匙给了母亲。母亲摩挲着钥匙说:“家门的钥匙在手里,不论何种身份何种境遇, 你还是个有家可归的人。”   ⑭从那以后,不知为什么,有时候我也会摩挲那把老宅的钥匙。那一个个齿痕,似一个个密码,打开岁月的珍藏。   ⑮三婶来电话说村里要建社区了,老房子要拆迁了,用不了多久,老家的人也都要住进楼房里了。停了停,她说: “也好,咱们有钥匙。”   ⑯几年过去了,母亲一直保存着那把老钥匙,再也未丢过。 ⑰老钥匙陪着母亲风来雨往,不经意间常生斑斑锈迹,但都会被母亲那厚重、灵巧的双手反反复复摩挲着擦亮。 (选自《时代文学》2018 年第 7 期,有删改) 13.请参照下面表述,将主要事件补充完整。(3 分) 母亲寻找钥匙→ ① → ② →陪母亲回老宅→ ③ 14.阅读第⑨段画线语句,联系上下文,分析“我”和弟弟“忐忑”的原因。(4 分) 15.理解文中第⑭段画线语句的含义。(4 分) 那一个个齿痕,似一个个密码,打开岁月的珍藏。 16.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三婶这一人物形象。(5 分) 17.文中的“老钥匙”承载着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 分) 13.(3 分)①弟弟卖掉老宅 ②三婶送回钥匙 ③我们珍藏(保存)钥匙(每点 1 分) 14.(4 分)回老家的途中看到母亲精神爽明,感受到母来对老宅的依态(1 分),再想到瞒者母亲卖掉老宅(2 分),怕母亲 伤心责怪而感到愧疚不安(1 分)。 15.(4 分)老钥匙的一个个齿痕,能让我们想起老宅.唤醒、开启(2 分)在老宅的那段有意义的潜藏在心底的生活记忆(2 分)。 8 16. (5 分)①重情重义。三婶买下老宅,主动送回钥匙。②淳朴热情.善解人意。我们回到老家,三婶周到热情地接待;三 婶懂“我"妈的心思。③热爱故土家园。三婶讲述自己家“老钥匙”的故事;老房子将拆迁时三婶的话。(答到一点 2 分, 两点 4 分,三点 5 分) 17. (6 分)①对故土家园的依恋之情。文中人物对老钥匙的珍视,对老宅的依恋。②血脉亲情。三婶讲述的故事中,回想 起 与亲人生活的场景。③邻里真情。三婶送回钥匙:我们回乡时,三婶热情周到的接待。(每点 2 分。其中情感 1 分, 分析 1 分) 7.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3~16 题。(17 分) 雨天的狂欢 李成 ①我的家乡在长江北岸,那里雨水较多,尤其是每年的梅雨季节,常常是连月不开。 ②总是下雨,当然令人讨厌,尤其是我们这些顽皮的小孩子喜欢“闹野”,一旦大雨倾盆,遍地泥泞,更不方便 出去玩了,天地间阴阴惨惨,人又无所事事,心情自是很郁闷。我把家里的几本文学杂志都翻烂了,没有新的读物进 来,那可真是百无聊赖啊!只好趴在窗户上看外面的行人如何撑着旧伞在雨中伶仃而行,或在泥泞里艰难跋涉,甚至 一滑一跌,现出种种让人感到滑稽的怪象,也能开心一下,但稍久仍觉枯燥无趣。 ③是不是雨天都这样单调苦闷呢?也不是的,也有许多开心的事儿只在雨天才有。比如夏天暴雨如注的当顷,我 们会冒雨出去,把奔流的溪水拦起来,用泥巴建一个“水坝”,还用瓦片做个闸门,水蓄积到一定时候提起闸来,看 到一片“洪水”喷出老远,自是欢呼雀跃。但最热闹乃至可称为“狂欢”的并不是在夏季,因为夏日村里人常常都很 忙,无暇顾及玩乐尤其是集会——而“狂欢”总是需要许多人聚集在一起才会有的。那么是什么时候呢?是寒冬或春 初所谓“春寒料峭”的日子,田间农事已了,而天气已然或仍然寒冷,适合许多人聚集在一起取暖,欢乐地度过一天 时光。 ④这样的聚会一般是在村里的某间宽敞的公屋里进行。我们那间公屋是叫作“大厅”的,或许在旧时代正是某个“大 户”的厅堂,实际上是聚居在一起的几家的过道,平时搁放一点杂物,一到下雨天,人们不自觉地走来闲谈,一开始 或许只是几个妇女来此做针线,接着好热闹的孩子们来这里捉迷藏,追逐打闹,又有几个大人来寻孩子,便站下来袖 手而观。于是人越聚越多,以致整个大厅里很快就挨挨挤挤,人群中不时爆发出响亮的笑声,从天井口直冲向云霄—— 布满雨云的天空。 ⑤这时候不知不觉形成这样的局面:许多大人站在一边“观场”,而人丛中随时空出一块地儿便做了“舞台”, 孩子们登场展现种种身段和能耐。那便有点类似杂技表演了,有的做空中翻,咫尺之地,竟能原地接连翻出十几二十 个跟斗,最后还能稳稳地站立;有的表演倒立,甚至倒着用手行走;有的几个人或一个人踢键子,那自己扎的羽毛键 子漫天飞舞,让人眼花缭乱,却总是不会落地。最不济的也想表演跳高或“飞檐走壁”,顺着根柱子爬到高处摸摸屋 檐……总之是各尽其能,各施其技,以博得一声喝彩,一阵欢呼,而那些大人站在那里果然也看得兴致勃勃,频频点 头,不时嬉笑,有时还加以指点议论。孩子们便玩得更来劲了,花样也更多,即使玩失败了,或差点出险,人们惊喊 一声,接下去再让别人上场就是了……欢声笑语不断,仿佛正在欢度某个盛大的节日。 ⑥不知不觉,我们就长成大孩子了。当然不好意思再过分玩闹,不好意思总表演滑稽可笑的动作,但又还不够格 跟大人站在一旁观望。我们成了边缘人,很有点无聊了。忽然有一天,有一个大孩子招呼一声:我们换个地方玩吧! 便从大厅里抽身出来,往村头上跑。越过村路,就是打谷场,跑进打谷场,斜插过去,就来到东头的几间队屋,这在 冬天主要是生产队储藏农具的地方。哦,这是个好地方! ⑦门是简单地锁着的,我们很容易弄开就进去了。里面当然没有人,只有一屋子农具,一间堆得比较满,另两间 空地多,正好做了新的游乐场。我们不想把在“大厅”上玩的那些一一搬演,想玩点新鲜的。这时,大孩子看着满地 的农具,显然有了主意,便问:这些家伙什谁会使呀?有人说:我们开年就要拿它们种地干活了!于是各个都不自觉 地拿起农具操练起来。这个扶起一张梨,模拟着插入土地,推着向前;那个拖来禾桶,拿着掉了柄的大扫帚当稻穗在 桶沿掼起来;又有人摇起风车,扇出巨风;还有人挥起木锹扬谷,而我则和几个年龄小些的孩子趴到大水车上,踩着 脚踏,车起水来……这一切仿佛都从未做过,多有趣呀,队屋里也腾起了一阵阵欢声笑语…… ⑧这也可以说是一种狂欢,可是我们至多也就玩过两三次就不再玩了。因为我们毕竟长大了,属于我们每个人的 人生即将正式展开,生活的重担已经在等着我们去挑起,我们自觉不自觉地都要告别童年的一切。冬去春来,伙伴当 中就有人再也不去上学了,他们跟从父辈到田野上学做农活,追随的也是与先辈一样的人生。事实上,当初在大厅上 参加狂欢“派对”的时候,就有几个大孩子从热闹场上抽身出去,披上雨衣,戴上斗笠,消失在门外雨幕中,帮父辈 放水、护苗去了。雨天的狂欢,童年的狂欢,是多么短暂啊。 (有删改) 13.雨天“我们”有哪些“开心的事儿”?请简要概括。(6 分) 9 14.你是否同意将选文第②段画线处删去?请说明理由。(3 分) 15.联系上下文,揣摩句中加点词表情达意的效果。(4 分) (1)而那些大人站在那里果然也看得兴致勃勃,频频点头,不时嬉笑,有时还加以指点议论。(一般什么情况下 说“果然”?“果然”用在这里,流露出“孩子们”什么样的心理?) (2)于是各个都不自觉地拿起农具操练起来。(为什么是“不自觉地”?你如何理解?) 16.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文章标题中“狂欢”含义的理解。(4 分) 13.(6 分) 夏天,孩子们拦水建“坝”,提“闸”泄“洪”;寒冬或春初时,“小孩子们在公房给大人展现种种身段和能 耐”,大孩子们在队屋拿起农具操练“种地干活”。 意思对即可。 14.(3 分) 不同意删去。选文画线处写“我”在家的百无聊赖,其实是在为后文写“许多开心的事儿”作铺垫,为写“狂欢” 蓄势。 表明观点,给 1 分;理由充分,给 2 分。 15.(4 分) (1)在实际情况与预料的情况相符下说“果然”。这里表明孩子们期待自己的展示能够博得大人们的喝彩欢呼, 以及这种愿望实现后的幸福和满足的心理。 (2)“不自觉地”写出了孩子们下意识的本能反应,表现出孩子们在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养成的懂事、勤快 和准备着挑起生活重担的优秀品质。 16.(4 分) ①无忧无虑的孩子们雨天聚集在“大厅”和队屋,纵情欢乐,好玩的天性得到充分释放;②农闲时的大人们雨天 聚集在“大厅”,围观孩子们表演,纵情欢愉,单调沉闷的情绪得到充分释放。 8.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后面问题。(16 分,9.12 题各 2 分,其余每小题 3 分) 长腿的玫瑰 ①三十五岁,他玩够了,终于要成家了,第二天便要迎娶新娘。亲人朋友们正在帮着他准备婚礼,满屋的欢声笑 语。忙中出乱, 朋友告诉他,用来装点洞房的玫瑰,明明已经送来了,现在却遍寻不见,真是急人,想必是哪个亲朋 家调皮的孩子,悄悄拿了去,只好差人再去买。 ②突然, 姐姐慌里慌张地跑过来:“爸不见了!”他拨开人,急匆勿各屋子里找一圈,不见,登圆了眼,冲着姐 姐大声吼叫:“说了别叫他来,别叫他来,你非让他来,来了,你可好好看着啊!要是爸有个三长两短,我跟你没完!” ③父亲是老来得子,四十来岁才有了他,如今七十多岁的父亲,患上了老年痴呆。今天,非要闹着到新房。他怕 人多: 父亲去了添乱,可姐姐央求,说儿子娶媳妇了,父亲想凑凑热闹,亲身感受一下,应该满足他的愿望,父亲去 了,她负责好好看着。哪知父亲还是跑丢了。 ④大家只好分头去找,这么大一个城市,要想找一个人,简直就是大海捞针。正当大家急得焦头烂额时,他的手 机响了,一个陌生的女人告诉他,有个穿紫红色衬衣的老头正在她们医院。他的心“咯噔”一下,坏了,难道出了事 儿?“我爸,他,他怎么了?”他有些语无伦次,女人说:“你别急, 他没什么事儿,你过来接他吧!” ⑤等他们赶到医院,父亲正坐在一张病床上,手里抱着一大束玫瑰,那正是下午送来,装点洞房的那束玫瑰花, 旁边的小护士在他的面前,轻声轻语地和他说着话,见他们来,小护士松了一口气“你们可来了,这个大爷坐了好半 天了,也不肯走,后来我们感觉他脑子有些问题,在他口袋里找出了这个电话,就打了过去。”他拉父亲走,父亲摆 摆手,满脸笑着,指指怀里那一束玫瑰,说:“别急,等会儿,等你妈回来,送给你妈,再走!”他这才意识到,这个 房间,是两年前妈妈病重时住过的,父亲坐的,正是妈妈曾经躺的那张病床。 ⑥他想起,那时,女友过生日啦,情人节啦,他都会买玫瑰送女友,母亲知道了,满眼的美慕,说现在的年轻人 真好啊,这么好看的花儿,放屋子里,香多少天啊!他总是逗笑:“让我爸也给你买。”回头就对爸说:“爸,给我妈买 捧花送送呗!”爸爸总是讪笑着,从鼻子里“哼”一声:“还送花儿?送个狗尾巴草吧!傻老太太哪配得上花儿!”母亲也 笑:“妈这辈子,是没人给送花儿咯!” ⑦看爸满含微笑,紧握着玫瑰,固执地坐在病床上,他的泪湿了眠眶,走到爸的身边,说“爸,我知道妈在哪儿, 10 我们给她送去!”父亲欣然跟他走了。他径直将车开到母亲的墓地。车上,姐和朋友拦他:“还是不去了吧,大喜的日 子!”“不,一定要去,这束花早就应该送给妈!” ⑧母亲的墓前,父亲把花儿小心翼翼地放在墓碑下,从口袋里掏出手绢,仔细地擦母亲的相片,父亲满脸的微笑, 边擦,嘴里边絮叨着:“傻老婆子呀,我给你送花儿来了,你可得好好看,啊!”“放心吧,没花钱,钱攒着,给咱儿 子娶媳妇!” ⑨那一刻,他的泪流了满脸,一转身,正遇上父亲微笑的脸,却看见,父亲眼里闪着晶莹的光,墓碑上的妈妈, 满脸微笑,似在看着父亲,也似在看着花, ⑩那一刻,他知道,父亲一生没有送过花儿给母亲,那情义却比玫瑰花香更绵长。 ○11 那刻,他懂得,这束长了腿的玫瑰,告诉了他, 在漫长的岁月里,在凡俗的日子里,靠什么坚持一份无声的 誓言。 9.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0.第⑥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1.分析第⑧段加点词语的作用。 12.文章结尾说“在漫长的岁月里,在凡俗的日子里,靠什么坚持一份无声的誓言”。请谈谈“什么”的含义。 13.下面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以装点洞房的玫瑰,参加婚礼的父亲不见了巧设悬念,吸引读者。 B.文章第⑦段画线句子写父亲由“固执”到“欣然”。表现了父亲对母亲的一往情深。 C.“放心吧,没花钱,钱攒着,给咱儿子娶媳妇!”这句话交代了父亲以前没有给母亲送玫瑰花的原因,也体现了 父亲的爱子情深。 D.文章以第一人称叙述故事,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可亲可敬的父亲形象。 14.分析标题“长腿的玫瑰”的妙处。 9 老年痴呆的父亲拿走儿子婚礼上的玫瑰,送给早已去世的母亲,达成多年的心愿。(主 要内容表述清楚 1 分,语言简洁 1 分,共 2 分) 10.运用插叙(I 分),交代了父亲拿走玫瑰花的原因《或揭示上文悬含),使情节完整合 理(1 分):烘托一家人温馨有爱的氛围。(1 分) 11.运用神志描写(分),郑重的右度体现了父亲对母亲的深情(I 分),也体现了父亲 对未能在母亲生前送她玫瑰花的遗够和歉疚(1 分)。 12.家人的互相关爱《I 分)。互相理解和宽容(1 分) 13.D. (文章采用第三人称叙述故事) 14①运用拟人修辞,新颗别致,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②是贯穿全文的线家。③交代文章 主要内容,老年痴呆的父亲拿走了儿子婚礼上的玫瑰花送给去世的母亲。④暗示文章主题, 表现了父亲对母亲和儿子的爱。(答对一点 1 分,三点 3 分) 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2~15 题。 占了命运的便宜 ①回乡过年,带小外甥去小店买花炮,回来路上听见有人喊他名字,我正要回头,却听小外甥压低声音说,快走。 我还没反应过来,他已经一溜烟跑回家了。我转过头,看见一个和他年龄相仿的小男孩愣愣地站在远处,无所适从的 样子。 ②回到家里,小外甥说那是他同学,不过大家都不跟那小男孩玩。小男孩有时撵着跟人家玩,有时候又会莫名其 妙地骂人,甚至动手,下手还特别重,有次把一个男生的耳朵都打出血了。 ④为什么会这样呢?小外甥的爸爸告诉我,小男孩没人管,妈妈几年前就没了,爸爸在外面打工,也不怎么回来, 他跟着爷爷奶奶住。 ④父子俩的话帮我拼凑出小男孩的处境:他打小没有父母照顾,家里经济条件较差。他既孤单又暴躁,想靠近同 学,又无法采取正确的方式,所以被孤立。 ⑤我力劝小外甥对他好一点,还想买个礼物让小外甥送给他,小外甥统统不以为然。我想这也非一人之力所能改 变,就给他们老师写了一封信,让小外甥交给老师。 ⑥倒不是因为我天性善良,更多的是不安全感使然。这种不安全感包括两方面,一是我担心将来会在社会新闻里 看到这个孩子。 11 ⑦这些年新闻里的恶性事件,很多作案者都有着被伤害的童年,但人们往往拒绝倾听他们的童年故事。倾听并不 意味着原谅,只是让人思考,有没有可能事先防范。如若他们都能够得到公正的对待,有些事情也许就不会发生。 ⑧《红楼梦》里薛宝钗就深谙这一点。探春把土地承包给那些“本分老诚能知园圃”的人,这样能够让土地的价 值最大化。但是,有获利的人,就有吃亏的人。宝钗敏锐地指出,大观园的建设者们都有享受红利的权利,若有人是 仗着某些先天优势而获利,那些未承包到土地的人必然觉得不公正,这种不公正就会引起敌意,那么,对不起,谁也 不是没有杀伤力的。 ⑨这是第一个层面上的不安全感,还有更深层面的,是我从这个孩子身上想到了自己。 ⑩我们没有输在起跑线上,却有可能输在终点线前,因为我们谁也不知道自己的明天会怎样。刘姥姥进荣国府, 各种穷形尽相,被黛玉、妙玉等人鄙视。然而,刘姥姥家从前是阔过的,贾家以后也会败落,刘姥姥身上有着贾府诸 位的未来,只是当时他们看不见而已。宝钗则深知明天不可知,她暗中照顾邢夫人的侄女——贾家的穷亲戚邢岫烟。 与其说是她心地善良,不如说她是在暗中救济那个可能的自己。 ⑪在这个阶层不断翻滚的世间,只要还未到达终点,焉知自己不会落到社会的底层?在尚有余地时给自己造一个 更好的“底”,如果下坠,也能被稳稳接住,让自己即使坠入逆境也能被善待。 ⑫在这个世界上,我是占了便宜的那一类。许多年前去参加同学会,在大家感慨这是个“拼爹”的世界时,想到 我靠自己在网上写文章被出版社发现,不由深感自豪。但朋友提醒我:如果你处在连本课外书都没有的境地,就别提 什么写作了——你要意识到,你已经是幸运的那一类,是既得利益者。 ⑬我一直记得朋友的话,并常常提醒自己,在生活的细枝末节上做得更好一点。有一天,我叫的外卖久等不至, 于是催了一次单。不久那个外卖小哥站在楼下打电话,几乎带着哭腔说,他找不到单元门,可是那门明明就在他眼前。 当我走出来,接过外卖,他立即朝电动车狂奔而去,背影崩溃到凌乱——他实在是太赶了。此后,我对所有外卖小哥 都客客气气,即使他们迟到了,也要说声“谢谢”。一次朋友聚会,外卖小哥不小心把我点的汤全洒了。朋度说,他 不受点惩罚就不会长记性,但我觉得,把汤弄洒和记性无关,我没有说什么,更没有给他打差评。 ⑭我们应该做点什么才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呢?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茫然的,我没有振臂一呼的勇气,也没有 应者云集的自信,也许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尽自己的一份责任,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身边的人,为世界变得更公正出 一点力,仅此而已。 (基于命题需要根据闰红作品改写) 12.作者给老师写信是因为小男孩受到了怎样“不公正”的对待?读①-⑤段,请简要概括。(4 分) 13.读⑥-⑧段,请说说作者为什么担心“将来会在社会新闻里看到这个孩子”。(6 分) 14.读⑨-⑪段,请简要概括作者所说“更深层面”的“不安全感”指的是什么。(6 分) 15.作者以“占了命运的便宜”为题,是为了提醒我们什么?读⑫-⑭段,请分条表述。(6 分) 12.小男孩被同学孤立了。(或:同学们都不和小男孩玩。) 13.因为受到不公正对待的人常常会危害社会,成为罪犯。(或:因为这个孩子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后,有可能产生敌 意,从而危害社会,走上犯罪道路。) 14.担心自己遭遇逆境时得不到普待(公正的对待)。 15.答案要点: (1)意识到自己是幸运的那一类。(或:认识到自己是既得利益者。) (2)善待(体谅)处境更差(社会底层)的人。 (3)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别人,让社会变得更公正。 10.阅读下面短文,完成 20—24 题(共 14 分) 草 木 恩 典 李丹崖 ①草的香,似乎只有在两个时间可以闻出来。 ②一是在被碾压或拦腰斩断的时候。这时候的草,像是慷慨就义,被镰刀、被车轮,割断、碾压,散发出奇特的 生命的香。这香味,让人觉得有一种拿生命才换得来的美。我小时候喂过牛,给牛铡过草,当祖母把成捆的青草放到 铡刀下,我奋力挥动胳膊,向下一压,咔嚓,草被斩成了两段,旋即散发出一股诱人的香。我追求这种香,似乎也在 一定程度上验证了,人是具有动物性的,格外爱这些草木滋味。 12 ③另一是在草被熬煮的时候。我的父亲是一位中医,小时候,我常常爱在他的中药橱边转悠,可以闻到与众不同 的草木香氛。遇到病人前来抓药,父亲把那些或叶,或花,或根,或果的中药材用纱布包起来,放到砂锅内熬煮,满 屋子的中药香。在滚沸的高温作用下,我觉得这才能彻彻底底地闻到草木的香味。 ④秋天到了,草木走向成熟,似一个男孩走向青年,一个女孩发育完善。旧时,在乡间,我喜欢睡在小溪边的草 甸子上,一边看蓝天白云,一边嚼草根,我觉得,这简直是神仙般的日子。小时候,身小力薄的我干不了农活,放羊 是我唯一的活。我把羊拴在溪边的小树上,确保它们只吃草,不会啃食庄稼,我就往地上一躺,看着羊羔吃奶,母羊 反刍;我呢,则效仿羊的样子,去尝一尝草根。 ⑤草木的根深深扎进土地,通过叶面来进行光合作用,它是最能吸纳天地灵气的。所以,维生素多蕴含在很多青 菜当中,牛羊通过青草来摄取营养,我们再通过牛羊的肉来摄取营养,然后,牛羊和人的粪便又可作为肥料给青草带 去营养。这个循环看起来有些吊诡,实际上,又是多么巧妙的一个轮回。 ⑥青草,在这样的一个轮回中,无疑扮演了“双面人生”。成全人畜,又替人畜打扫垃圾,还这个世界天蓝水碧, 它们的一生近乎伟大。 ⑦我有一位诗人朋友,他有种奇怪的感觉,每次在城市居住久了,吃得大鱼大肉,诗性会逐渐泯灭,会写不出东 西。这个时候,他都会到山区的寺院里,找一处周遭长满茂密树木的禅房来住,日日食蔬,这样,就能诗性重返。他 说,他获奖最多的诗作,是寺院里的那些草木和蔬菜给予的。 ⑧这是何其美妙的草木恩典! ⑨有时候,我实在羡慕那些古人,居住的全部是木材架构的房子,戴的帽子是斗笠,披的是蓑衣,穿的是木屐或 草鞋,这样,才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潇洒。现如今,你披着满是塑料味道的雨衣,穿着不透气的胶鞋,能“任平 生”吗?我不是过激,只是想表达,人一亲近草木,就滋生了健康,培育了高雅,构建了和谐。 ⑩草木的恩典,也许是它们自己都不知晓的义举,但, ,它们一直在照做。也多亏了草木的这份坚守、 这种任性,才让我们有机会——食草,刷新自己;闻香,愉悦心智;观色,养眼醒神。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恩典】旧指帝王按定制给臣子的赏赐。后泛指恩惠。 20.把下面的诗句填入第⑩段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一岁一枯荣 B.城春草木深 C.道狭草木长 D.野火烧不尽 21. 赏析第③段划线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 分) 小时候,我常常爱在他的中药橱边转悠,可以闻到与众不同的草木香氛。 22. 第⑤段中加点的“轮回”一词具体指什么?请概括。(3 分) 23. 通读全文,你认为草木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恩典”?(3 分) 24. 自然界中还有很多类似的恩典,请再列举一例并说说为什么。(3 分) 20.(2 分)A 21.(3 分)“常常”表明作者经常这样做(1 分),“与众不同”表明在作者心目中,草木香味非常独特(1 分)。 这两个词表现了作者对草木清香的偏爱之情,也为下文情感升华作铺垫(1 分,答出一点即可)。 22.(3 分)“轮回”指草木的根深深扎进土地,通过叶面进行光合作用生成维生素。牛羊通过青草来摄取营养, 我们再通过吃牛羊的肉来摄取营养。(2 分)反过来,牛羊和人的粪便又可作为肥料给青草带去营养。(1 分) 23.(3 分,每点 1 分) (1)草木是人类食材、药材的来源,滋养人们健康成长;(1 分) (2)草木的香味、色彩能愉悦我们的心智;(1 分) (3)草木所构建的大自然,让人们心思澄澈,回归本性,能给人们创作带来灵感。(1 分) 24.(3 分。举例 1 分,原因 2 分。原因合理即可)示例一:阳光,它给我们带来光明,让我们欣赏到了多姿多彩 的世界; 示例二:雨水,它滋润万物生长,为一切生命提供基础养分。 11. 阅读韩石山的《想起母亲就想哭》,完成 21—25 题。(16 分) ①我小时候,不怎么看得起我的母亲。她的漂亮,当年没有察觉;她的贤惠,更没有体会。只觉得她太糊涂,甚 至可以说是愚蠢。再就是,嘴太笨。不说跟外人说话了,就是跟我说话,也像是理短似的,嗫嗫嚅嚅,没个痛快的时 候。晚年她得了失语症,我一面心疼,一面又想,若她像我这样伶牙俐齿,虚说白道,什么病都可以得,也不会得这 么个病。 13 ②我家有些特殊,父亲在外省工作,每年只有短短的十几天假期,平日,家里是祖父祖母当家。母亲 15 岁嫁到我 家,直到祖父母过世,一直是个小媳妇。祖父也有工作,在镇上的百货公司,家里实际当家的是祖母。祖母是继室, 只比她大 10 岁,很严厉,说一不二,偶尔也会问我想吃什么,就让做顿什么,从来不会问她。她呢,只有做饭的份儿。 这也是让我看不起的一个原因。 ③上小学时,学校要个什么费用,多是跟祖父要,有时祖父不在家,也会跟母亲要。记得有次要买什么,三毛钱 吧,我说五毛。母亲一面掏钱一面问:够吗?那一刻,一面后悔没有多说些,一面又暗暗埋怨母亲太糊涂,这么个小 把戏也识不破。后来多次都是这样,不问别的,只说:够吗? ④大学毕业,迷上写作,有次在老家,要写篇散文,想写些小时候的事。便问母亲,当年我那样骗她,她就没一 点感觉吗?我希望她说,她是感觉到了的,只是太爱我这个儿子,也就不点破。不料母亲瞪着那双美丽而略显痴愣的 大眼,反问我:你那么小,就骗你妈吗?!弄得我一点情绪也没有,文章,只好不写了。 ⑤上了中学离开家,每年只有假期才会回去。假期满了,临走的时候,不管给带什么好吃食,叮嘱的话只有一句: 学好,甭惹事!晋南话,“甭惹事”读音如“baorasi”,听起来要多土有多土。这个时候,我常是脖子一拧,一脸地 不屑。心想,“听党的话,报效祖国”,这样的话你不会说,“听老师的话,好好念书”,这样的话也不会说吗? ⑥直到我经历种种磨难,一事无成而身心疲惫,有时间回味自己大半生得失的时候,才悟出母亲那“学好,甭惹 事”的教诲,是多么的简要,多么的贤明。“学好”等于指明了一条开阔而自律的前行之路,“甭惹事”等于避开了 任何意外的伤害,平安地成长。前有引导,后有护佑,怎么能成不了一个好人,成就一番事业呢?淳朴而真挚的情感, 是与神明相通的。可惜我只记住了前面两个字,而忽略了后面三个字,就是前面两个字,也只理解为学习好,落得蹭 蹬大半生而无所作为。 ⑦六十大几,母亲失语,每年我都要回去看望。她已说不成完整的话,只能说几个简单的词。一见面,冲我笑笑, 眼里就溢出了泪水,然后呜呜地叫着,低头往我怀里撞。这个时候,我也忍不住流下泪来。撞上几下,抬起头,仰起 脸,瞪着那双依然美丽却更显痴愣的大眼,撇撇嘴角,突兀地就是一句:好!明明该是一句问话,说出来却是感叹, 只有我能听出,这是她那句贤明的教诲的缩略,说全了该是:你学好了吗,惹事了吗?这时我只有重重地说:妈,好 着哩!她明白了我的意思,点点头。扶她在沙发上坐下,此后一句话也不说,只是静静地听我和父亲谈话。隔上一会 儿,她指指厨房,示意父亲,该给我做饭了。 ⑧想想自己这一生,妻子儿女都没什么对不起的地方,最最对不起的,该是我那贤明而略显糊涂的母亲。 ⑨如今我也老了,一想起母亲就想哭。 (选自《文艺报》2018 年 9 月 10 日,有删改) 21.根据文章内容,补全下表中的情节或“我”对母亲的情感与态度。(3 分) 情 节 “我”对母亲的情感与态度 写母亲“嘴太笨”,在家里没有地位。 ① ② “我”暗暗埋怨母亲的糊涂。 ③ “我”心疼母亲、心生愧疚。 22.文中多次提到母亲讲的“学好,泵惹事”,通读全文,分别说说“学好”和“泵惹事”各包含了怎样的意思。(2 分) 23.品读下面这个句子,赏析加点词语的妙处。(3 分) 一见面,她冲我笑笑,眼里就溢出了泪水,然后呜呜地叫着,低头往我怀里撞。 24.你认为文中的母亲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4 分) 25.试比较下面这段话与文中画线句在写法和表达效果上的相同之处。(4 分) 我心里暗笑他迂腐;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朱自 清《背影》) 21.①“我”不怎么看得起母亲。②写母亲多次给“我”钱,只问“我”够不够。③写母亲患失语症后的种种表现。 (每空 1 分) 22.(1)“学好”一是药学好知识,二是要走正道,做好人;(1 分,写出两点记 1 分,只写出其中一点不记分) (2)“泵惹事”主要指安分守己,不招惹人,平安成长。(1 分) 23.通过写母亲见到“我”时的一连串动作,(1 分)写出了母亲的高兴与激动,(1 分)以及因自己犯病而说不出话 的悲伤与着急等情感。(1 分) 24.①少言寡语,性格内向:“就是跟我说话,也像是理短似的,嗫嗫嚅嚅,没个痛快的时候。”②任劳任怨:在家里 虽“只有做饭的份儿”,但也毫无怨言。③心地善良,思想淳朴:儿子骗了她的钱,她一点也不相信,还反问:“你 14 那么小,就骗你妈吗?!”④关心和爱护孩子:母亲总是叮嘱我“学好,泵惹事”和得失症后提醒父亲给我做饭。(写 出任意两个方面即可。每个方面 2 分,其中性格特点概括 1 分,简要分析 1 分) 25.这两段文字,都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方法,(1 分)都写出了“我”的年少无知、自傲自大,(1 分)以及对父 母良苦用心的不理解不认同,(1 分)从而反衬出父母真挚而细腻的爱。(1 分) 12.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小说节选,完成 20-25 题。(19 分) ①学校计划砍些竹木,将草房顶的朽料换下来。 ②到了行动的前一天。将近下课,我说:“咱们班负责二百三十根料,今天就分好组,争取一上午砍好。”忽然有 学生问:“回来可是要作文?不如先说题目,我们今天就写好。”我说:“活动还没有,你就能写出来,肯定是抄。”王 福突然望着我,隐隐有些笑意,说:“定了题目,我今天就能写,而且绝对不是抄。信不信?”“我不信!”大家笑起来。 王福举起手说:“好,我打下赌!”我说“王福,你赌什么?”学生们纷纷说要我的钢笔,要我的字典。王福听到字典, 大叫一声:“老师,要字典。” ③我的字典早已成为班上的圣物,学生中有家境好一些的,已经出山去县里购买,县里竟没有,于是这本宇典愈 加神圣。我毎次上课,必将它放在讲桌上,成为镇物。王福常常借去翻看,会突然问我一些字,我当然不能全答出, 王福就轻轻叹一口气,说:“这是老师的老师。”我将字典递给班长保管。王福把双手在胸前抹一抹,慢慢地说:“但 有一个条件,料要到我们三队去砍。”我说:“可以。明天的劳动,大家作证,过程有与你写的不符的,就算你输。” 王福并不泄气,说:“好,明天我在队里等大家。 ④第二天一早,我集合了其他队来的学生,向三队走去。在山路上走,露水很大。学生们都赤着脚,沾了水,于 是拍出响声,好像是一队鼓掌而行的队伍。大家都很高兴,说王福真傻,一致要做证明,不让他把老师的字典骗了去。 ⑤走了近一个钟头,到了三队进山沟的口上。远远望见王福慢慢地弯下腰,抬起一根长竹放在肩上,一晃一晃地 向我们过来,将肩一斜,长竹落在地下,我这才发现路旁草里已有几十根长竹。王福笑嘻嘻地看着我,说:“我赢 了。”我说:“还没开始呢,怎么你就嬴了?”王福擦了一把脸上的水,头发湿湿地贴在头皮上,衣裤无一处干,也都 湿湿地贴在身上,颜色很深。说:“走,我带你们进沟,大家做个见证。” ⑥山中湿气漫延开,渐渐升高成为云雾,太阳白白地现出一个圆圈。林中的露水在叶上聚合,滴落下来,星星点 点,多了,如在下雨。忽然,只见一面山坡上散乱地倒着百多棵长竹,一个人在用刀清理枝权,手起刀落。那人是王 七桶。“老王,搞什么名堂?”王七桶向我点头,又指指坡上的长竹。王福走到前面,笑眯眯地说:“我和我爹,昨咋 天晚上八点开始上山砍料,砍够了二百三十棵,抬出去几十棵,就去写作文,半夜以前写好,现在在家里放着,有知 青作证。”王福看一看班长,说:“你做公证吧。宇典。”王福忽然羞涩起来,声音低下去,有些颤,“我赢了。” ⑦我呆了,看看王福,看看王七桶。学生们看着百多根长竹,又看看我。我说:“好。王却心里明白过来,不知怎 么对王福表示。 ⑧王福看着班长。班长望望我,慢慢从挎包里取出一个纸包,走过去,递到王福手上。王福看看我,我叹了一口 气,说:“王福,这字典是我送你的,不是你赢的。”王福急了,说:“我把作文拿来。”我说:“不消了。我们说好是 你咋天写今天的劳动,你虽然作文是昨天写的,但劳动也是昨天的。记录一件事,永远在事后,这个道理是扳不动的。 你是极认真的孩子,并且为班上做了这么多事,我就把字典送给你吧。”学生们都不说话,王福慢慢把纸包打开,字 典露出来。忽然王福极快地将纸包包好,一下塞到班长手里,抬眼望我,说:“我输了。我不要。我要—一我要把字典 抄下来。每天抄,五万字,一天抄一百,五百天。我们抄书,抄了八年呢。” ⑨我想了很久,说:“抄吧。” (节选自阿城《孩子王》,有删改) 20.为了字典,王福做了哪些事?(3 分) 21.一本小小的字典,为什么会成为“圣物”?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3 分) 22.第⑥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3 分) 23.抓住加点的关键词分析下面两个句子反映出的人物心理。(4 分) (1)班长望望我,慢慢从挎包里取出一个纸包,走过去,递到王福手上。 (2)忽然王福极快地将纸包包好,一下塞到班长手里。 15 24.文中的“我”通过“赌字典”这件事告诉学生关于作文的道理是什么?(2 分) 25.结合选文,分析王福这个人物形象。(4 分) 20.(3 分) ①王福和老师打赌,要在今晚写出明天的劳动。约定赢了得到字典。②他和爸爸晚上八点上山砍竹子,半夜以前写好 作文。③他得到老师的字典,又还给老师,并决定抄字典。 21.(3 分) ①字典是“老师的老师”。②字典是稀缺的物品,有钱也买不到。③字典是知识和文化的象征,对字典的崇拜,象征 着对文化的渴望。 22.(3 分) ①环境描写,表明山间潮湿多雾。②与上文“湿湿的头发”“衣裤无一处干”相呼应。③衬托王福父子砍竹的艰辛。 23.(4 分) (1)“慢慢”写出班长从挎包中取出字典的动作缓慢,表现他内心不舍。“取”“递”表现出班长舍不得把字典给王福 又不得不给的矛盾犹豫的内心。(2 分) (2)“极快”形容他包书的速度之快,表现他已作出决定。“包”表现王福对字典的珍视塞”表现王福愿赌服输,将字 典还回班长手中时的态度坚决。(2 分) 24.(2 分)记录一件事,永远在事后,这个道理是扳不动的。 25.(4 分) ①王福渴求知识,勤奋好学。王福常借老师的字典翻看,经常提问题。王福和老师打赌,想要贏得老师的字典。为了 学习知识,抄书抄了八年。②王福做事有原则。在知道自己赌输了后,将老师赠送给他的字典,还给老师,选择抄写 字典。③王福吃苦耐劳。第一天晚上八点和父亲上山砍竹,砍了二百三十棵,拾出去几十棵。④王福诚实守信,做事 认真。他说到做到,当天连夜完成了砍伐任务,之后又完成了作文,并且找到了知青作证。⑤王福有集体观念。王福 砍伐竹木,是为了学校更换草房顶,他和父亲两个人做完了班级集体要做的事情。(答出四点即可,意思对即可) 13.记叙文阅读(完成 12~16 题,共 12 分) 未接来电 水竹 ①清晨,起床去卫生间,下了床却习惯性去拿手机,先看下时间 6:20,然后就瞄到有个未接来电,上面显示“老 王”,脑子里立即血往上涌,心里咯噔一下,一边回拨电话,一边胡乱地想着,是不是我爸脑梗又犯了?未接来电是 二十分钟之前,可千万别有什么事呀! ②这么害怕的原因是,前段时间,我爸来我家小住,可能是由于天气突然变冷,有天中午,他突然觉得左侧的手 脚发麻,说话也说不清楚,我赶紧把他送去了医院。 ③医生说这是一过性的脑梗,有的自己能恢复过来,像我爸这种,持续二十分钟就自己好了,有的恢复不过来, 就比较麻烦…… ④记不清我爸这是第几次因为类似的情况住院,说真的,每次都把我吓个半死。医生说,也不要过于紧张,现在 老年人这种情况多,也没有很好的根治办法,只说清淡饮食,适度运动,这次发现血糖也有点高,让尽量少吃米面。 ⑤住院一周后出院休养了段时间,我爸说在城里住得憋得慌,感觉像坐牢,坚持回老家了。 ⑥在电话拨通等待的期间,我非常懊恼睡前没有检查手机,可能是白天开会把手机设成静音忘记调回来。我不停 地祈祷老爸赶紧接电话,每滴一声,一分一秒都是无比漫长和煎熬,心想别晕过去了,不然老年手机的声音响起来, 震耳欲聋的他不可能听不到啊。越想越怕,眼泪都急出来了,电话还是没人接。 ⑦紧接着又打了一遍,很快就接通了,听到我爸熟悉的声音,心里顿时轻松了一些,我哽咽着问,爸,你没事 吧?! ⑧爸说,怎么了,没啥大事呀,不是医生说不让喝米粥嘛,你给买的豆浆机收到了,但我按照说明书使用,为啥 响了一会儿,又停了,然后再响一会儿又停了,是不是寄的路上被摔坏了!? ⑨我听后彻底松了口气说,没事儿,停下来的时候是在加热,反复几次,等滴滴的声音响了以后就完全熟了,也 打好了,倒出来冷一下就可以喝了。 ⑩他说“那我挂了,我得赶紧盯着去。” ⑪“不用盯。”我说。 16 ⑫“不看着哪能行?”他坚持道。 ⑬我说:“好,那你看着吧。” ⑭挂了电话,我打了个冷战,才发现身上寒意彻骨,寒冬清晨,我只穿了件单层的睡衣,站着那么久也没觉得冷, 也忘记原本起来是要去卫生间的。 ⑮再躺回床上,几乎冻僵的身体被一点点地暖回了知觉,我却像婴儿般缩成一团,仍心有余悸。不知道从什么时 候开始,在每一个深夜或者是清晨,特别害怕听到手机铃响,最害怕的是我爸打来的,他年纪大了,又一个人独住, 生怕他哪儿不舒服,我没有在身边,不能及时送去医院而发生不测。 ⑯思来想去,我总结了一下这么焦虑害怕的原因,是平时对父亲的关心太少了。如果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不能 陪在他左右,现在通讯这么发达,经常打个电话问候一下,随时掌握情况,或许我就不会胡思乱想,也或者是平时父 亲打电话来时,我能多点耐心,不要问有事没事,没事挂了忙着呢,这样敷衍应付,他可能会多打几次电话过来,也 不至于他不到万不得已才会偶尔一个电话过来,就把我吓破了胆。 ⑰如果你和我一样,害怕听到父母的电话,那也恰恰说明,你对父母关心度不够。因为所有的恐慌和胡猜乱想, 都是因为茫然和未知。凡事用心了努力,就会知己知彼,自然胸有成竹,也能泰然处之,做事如此,孝心亦是啊。 (《毫州晚报》2018 年 12 月 3 日,有删改) 12.请期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 分) 13.结合选文,说说为什么“越来越害怕接到父母的电话”?(2 分) 14 结合语境赏析第⑮段画线句子。(2 分) 再躺回床上,几乎冻僵的身体被一点点地暖回了知觉,我却像婴儿般缩成一团,仍心有余悸。 15.请从记叙顺序的角度分析一下②~⑤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3 分) 16.父母子女之间的情感难以割舍,选文和材料一、材料二中作者在表达对父母的情感时各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请简要 分析。 【材料一】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 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 再能与他相见! ——选自朱自清《背影》 【材料二】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 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选自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12.(2 分)本文主要写我回复父亲未接来电的经过,(1 分)表达我对父亲的担忧之情以及对“孝”的思考。(1 分) 13.(2)因为父母年纪越来越大,与父母分离时间越来越长,对父母关心少,(1 分)不了解父母真实情况,(1 分) 所以“越来越害怕接到父母的电话” 14.(2 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 分)生动形象地写出我内心的无助、害怕,表达我对父亲的担忧之情。(1 分) 15.3 分)插叙,(1 分)插入父亲生病住院的情况,(1 分)写出我为父亲担忧的原因,为下文写我的紧张不安、害 怕及思考作铺垫。(1 分) 16.(3 分)选文中:答出作者为父亲担忧、害怕,给 1 分。 材料一:答出作者思念父亲,给 1 分。 材料二:答出作者照顾好妹妹,活好自己,给 1 分。 14.(五)一些春天 段 琳 ①有一年的春天,我因为脊椎侧弯没有得到完全矫正,再加上长时间久坐,经常腰背疼得坐立难安。因别人介绍 认识了家在重机厂的李医生,便下定决心好好治疗。每天下了班就开车到重机厂李医生家。刚好是三月,风暖起来, 花开成片,如同有人在泼洒颜料一般,醉人的酒红,少女明艳的桃红,婴儿般纯净的粉白,这边染一块,那边染一块。 ②到李医生家,要经过农大门口一条笔直的路,两旁种满重瓣晚樱,这个时节,花团锦簇,触目惊心。一直以来, 我总是回避从这里经过,农大总是提醒我心里的疼痛,让我想起弟弟,想起他在这里生活的岁月。 ③我的弟弟,曾在这里学习,后来,他得了癌症,发现时已是晚期,治疗了半年多,还是离开了。弟弟开始治疗 也是在三月。爸爸的朋友在医院对面有一套小房子,弟弟暂时住在这里,我每天下了班过去。 ④弟弟每天接受治疗,结束了便到房子里休息。同龄人比较少,大概他也比较无聊。姑妈说每次我来的时候,是 弟弟一天里话最多的时候。我们说了什么呢?我总是回想起一个场景,我衣服上连接珠片的线断了,便寻针来,一颗 17 一颗重新钉上去,弟弟在一旁坐着,看两眼电视里的新闻,又看看我,我们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话,说说新闻,说说近 期上映什么电影,哪部美剧值得追。珠片很多,我钉一会儿脖子就酸了,要抻直一下脖子,再低头接着钉。那时候他 还不知道自己的病情,我们也都在假装正常,心里怀着莫大的期望。那个春天里,风很大,有些夜晚,我们出去散步, 顺城附近的街道,来来回回走了很多遍。有时候他走在我前面,风里的他看起来瘦了好多。 ⑤那时的我,没有经历过太多生老病死,总以为亲人不会离去,他们会一直在那个固定的地方,即使我们跑再远, 也总是会相见。所以我才那么恨自己,恨自己不够珍惜,恨自己做得不够好。 ⑥又是一年的春天,一个与平时无异的晚上,接到公公电话,说外婆去世了。他说我现在过去处理。你先不要告 诉妈妈(我的婆婆)。挂了电话,我呆立许久。那个最最和善的老人家,居然就去世了。 ⑦外婆以前是幼儿园老师,退休多年,因为老伴儿早些年生病去世了,自己一个人在老房子里生活。我很喜欢她, 她说话柔和,衣着整洁,每次见面都笑眯眯地和我说话。 ⑧前一周我们去看她时,她刚刚出院不久。在她清净整洁的小院子里,看到她正在恢复,脸上的浮肿消退多了。 待了几分钟,她说别在家里待着了,去看看花吧。花开得正好。确实是的,海棠爆满枝头,微风吹过,片片花瓣蹁跹 而下。重瓣晚樱云蒸霞蔚。 ⑨才隔一个星期,居然老人家就去世了。美丽烂漫的春天,从来就是存在着腐败和消亡。婆婆身体不太好,才做 完手术不久,家人觉得她身体虚弱,不能到墓园这些地方,便决定瞒着她。那是对于我来说最煎熬的几天,面对帮我 带孩子的婆婆,要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周末,为了方便公公过去帮忙料理外婆的后事,我带着孩子,让婆婆和我一 起去公园玩。公园里的樱花开得像海水一样蔓延开来,孩子无忧无虑地在花树下奔跑,婆婆在好几个景致好的地方, 热心地说要帮我照相。我都推说人太多了,不照了。在明亮刺眼的春天阳光中,内心悲恸又心疼。 ⑩眼前这个人,虽然是我的长辈,却跟我一样,成了一个没有妈妈的人了,孤独无依。 ⑪初到李医生家,似乎时光倒流二十年,回到了很早以前的场景。重机厂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是非常显赫的单位。 李医生虽然有家传正骨复位治疗的技艺,但他觉得太耗力气,不如工厂的工作整洁体面有保障。后来工厂倒闭,李医 生下岗,他开始钻研家传的技艺医治伤者。 ⑫医生夫人爱说话,经常跟我聊来他们这里治病的人。据说有一个跟我一样,工作经常加班到凌晨,颈椎问题一 样严重,过度透支自己的身体,后来辞职了,现在生活得轻松,人也比以往更年轻。还有一个女病人,我没见过的。 医生夫人说,媳妇来治病,老公每天都陪着来,你说好不好玩?我看着去哪儿都会一起去的医生两口子,只是笑笑。 如影随形,只是习惯。 ⑬医生家的作息很规律,每天准点吃饭,中午和晚饭后有两次散步,下午四点一般要去菜街子买些小菜。吃饭是 大事,医生夫人总说,早上起来,必然把早点煮了吃了,才能安心干别的事情,一天忙活三顿饭,感觉这三顿饭准备 好,吃完,再收拾洗净,一天的时光,居然就过去了。本来是治疗脊椎的,但慢慢知道对自己的身体要善待,并且从 一种重复和规律中,那些不可触碰的疼痛记忆慢慢平静。 ⑭那些花,我渐渐敢好好欣赏它们了。 (有删改) 18.本文写了哪几件与“春天”有关的事?(3 分) 19.本文多次写春天的花,分析下面两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6 分) ⑴刚好是三月,风暖起来,花开成片,如同有人在泼洒颜料一般,醉人的酒红,少女明艳的桃红,婴儿般纯净的 粉白,这边染一块,那边染一块。 ⑵海棠爆满枝头,微风吹过,片片花瓣蹁跹而下。重瓣晚樱云蒸霞蔚。 20.第④段画线的句子,反映了“我”怎样的心理状态?(3 分) 21.文章第⑪~⑬段记叙语言有何特点?(3 分) 22.你怎样理解“那些花,我渐渐敢好好欣赏它们了”这句话的含义?读完本文,你对人生有了什么新的认识?(4 分) 18.弟弟患病去世,外婆去世,去医生家疗伤。(3 分) 19.⑴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春天的美丽,烘托人物明朗轻松的心情;推动情节发展,引出“我”关于人和事的 种种回忆。(3 分) ⑵美丽的花烘托了人物精神的美好。但美好的人和花一样容易凋零,为下文老人的去世作了铺垫和反衬。(3 分) 20.这些动作是为了掩饰内心的焦虑和无奈,也表现了“我”期望与担心等复杂心情。(3 分) 21.语言平实朴素,却富有张力,言简义丰。(3 分) 18 22.花曾经触发了“我”的伤痛,经过一些人和事,“我”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变得积极乐观了。生活中的痛苦和 悲伤无法避免,要微笑面对生活。(4 分)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3-26 题 槐花约 谢冕 ① 春日,友人捎话说,中天门的槐花开了。他记得我与槐花有个约定。 ②十年前的那天,华北平原正吹着暖风,一片葱绿,槐花花事已过。清晨,约几位朋友登泰山,望不尽的奇峰峻 岭,一派令人惊叹的“青未了”!约行两小时,艰难的盘山道走过,迎面而来的是一片开阔地,中天门到了!令人惊 喜的是,在平原已过了季节的槐花,在中天门竟以漫山遍野的灿烂迎接我:花若有待!我知道,槐花隐忍着推迟她的 花期,等着我的到来。 ③平原的槐花我见过,燕园的槐花也很有名,但那些花景是散落各处的,总在隐约仿佛之间。而中天门不同,是 集聚性的、无保留的、竭尽心力的绽放,不!简直是喷发!那情景,那气势,一如充盈在齐鲁大地无所不在的侠气与 柔情,令人感到温暖。极目望去,眼前涌动的花海,白花花的竟是让人心惊的明亮!在道旁,在岭崖,在山谷,到处 是她飘洒的璎珞。浅浅淡淡的绿中泛着明媚耀眼的白,在明亮的阳光下闪着光芒。 ④多情的让人心疼的中天门槐花!为了迎接我的到来,她用浓郁的、甜蜜的香气蒸薰着我,多让人心醉的缱绻缠 绵! ⑤那是我首登泰山,是数十年的圆梦之举。我不是旅行者,也非香客,而是朝圣者。我知道山势奇陡,数十里的 山道,七千多级的台阶,还有那让人惊心动魄的十八盘。但我决心一步一步地从山下拾级而上,用一步一步的攀登表 示我的虔诚,用一步一步的跋涉丈量它的伟大。 ⑥它是众山之首,奇兀、险峭、壮美,但它不单是一座风景山,更是一座文化山。风景优美的山,并不罕见,而 文化积蕴深厚的山,名世者稀。武当有道,普陀有佛,武夷有儒,但泰岳却是集大成者。登泰山就是向中华文明的朝 圣之举,就是用自己的身体来阅读一部浩瀚的华夏文明史。中华文脉的气韵都荟萃在它的山岚之间,历代帝王留下的 封诰碑石,摩崖上的诗文墨迹,多少先贤汗水和墨香播撒在泰山的盘山古道上。 ⑦我来北地数十载,所居城市离泰山并不远,有诸多机会可向它礼敬,因为景仰,所以肃穆,我总惮于冒然登临。 登泰山是我生命中的一个节日,我要在最庄严的日子,以最虔诚的心情,用最郑重的方式表达我最深沉的敬意。这是 至少一个甲子的等待。我与泰山的约定如金石,践约选择的就是那一年,那一月,那一日,那一刻。同行者四人皆我 好友,感人的是毛老师,他已体力不支,为陪我,强行至中天门。力竭,众人劝止,改乘索道至南天门迎我。毛老师 于翌年病逝。 ⑧中天门似是久待后的欣喜,它以满山满谷的槐花云、槐花雪、槐花风、槐花雨,来回应我们的约定。那次登临 后,我寻求再次登山的机缘。五年后重登泰山,陪同者易人。四月,山中微寒,花时尚早。我暗下决心,相约十年为 期,重践槐花之梦。 ⑨这就到了此年、此月、此日、此刻。朋友记得我的心愿,恐我误了花期,提醒我:中天门的槐花开了。我如听 天音召唤,摈弃手边俗务,跃身而往。是日,朝发永定门,午前直抵泰安。主客杯酒言欢,相忆十年旧事,我心有所 萦,不敢恋杯,瞬即离座,款步登山。较之十年前,身边多了几位陪同者,均儒雅时贤,一路言谈甚欢。 ⑩ 抵中天门,但见满谷槐花汇成了溢满岱宗的香雪海。自 2004 年首次登临,阅槐花盛事于中天门,至今近十载。 2013 年春日,我如约前来,花事如海,真情如梦,十年旧约,两不相忘。都言花能解语,我言花有信、有情、有爱。 中天门的槐花,齐鲁大地的情义之花!我将此种感受发至远方:“永远的槐花之约,你开了,我就来了!”为了表达 我对槐花的感激,或可换种表述:“永远的槐花之约,我来了,你就开了!” 注:谢冕,福建福州人,1932 年生,文艺评论家、诗人、作家,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当代文学研副会长, 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名誉委员,《诗探索》杂志主编。 23.第④段中画线的词语“心疼”“心醉”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4 分) 24.在第⑦段中,作者要“以最虔诚的心情,用最郑重的方式表达我最深沉的敬意”,对此文中有明确的交代。请找 到这个句子并摘录下来。(4 分) 25.第①段中“永远的槐花之约,你开了,我就来了!” “永远的槐花之约,我来了,你就开了!”这两句在表达效 果上有何异同?(4 分) 26.作者以“槐花约”为题有何意蕴?请谈谈你的理解。(4 分) 19 23.【答案】不能。“心疼”是疼爱、喜爱的意思,“心醉”是因喜极而陶醉的意思。中天门的槐花开的艳丽、灿 烂,既侠肝义胆又柔情似水,与别处的槐花不同,故而让人喜爱不已。槐花因“我”的到来而香飘满山、沁人心脾, 让“我”对槐花的喜爱达到“心醉”的状态,故而不能互换。 【评分】每个要点 1 分,共 4 分。只答“不能”,不得分。意思对即可。 24.【答案】但我决心一步一步地从山下拾级而上,用一步一步的攀登表示我的虔诚,用一步一步的跋涉丈量它的 伟大。 【评分】4 分,答其他句子不得分 25.【答案】相同点是:两句都使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槐花的灵性。不同点是:“你开了,我就来了!强调“我” 坚守槐花之约的承诺。“我来了,你就开了“强调槐花也在等待我的到来“我”来到,槐花才开放,突出了槐花的有 信、有情、有爱,是齐鲁大地上的情义之花,以此表达对槐花的感激之情。 【评分】4 分。答出相同点得 1 分;答出不同点的第 1 点得 1 分,答出第 2 点得 2 分。意思对即可。 26.【答案】①槐花之约。作者对泰山槐花情有独钟观赏槐花是践行十年之约。②是延续朝圣之约(或登山之 约)。泰山是风景与文化的集大成者,作者登泰山是阅读华夏文明史,是朝圣中华文明。③友情之约。作者本次看槐 花是赴朋友之约。看槐花的经历让作者结交了很多泰山的儒雅朋友。 【评分】答出任意 2 点即可得 4 分。意思对即可。 16.现代文阅读(18 分) 巴山夜雨 钱歌川 ①我对雨虽不特别爱好,也不怎样嫌恶。如果头戴帽子在不大不小的雨中行走,我并不觉   得难过,毋宁有一种超然 的心情。 ②你只要不以打湿衣帽为意,便可悠然不迫而有余情去欣赏那织女机中的雨丝。真的,那就和春蚕刚吐出来的丝一样光 亮、细长,而且整齐地排列着,似乎要把天空和大地缝织起来。   那时你就像一把梭子,从那些雨丝中穿过。 ③雨不仅可看,而且可听。听雨最好是在夜里,没有市声混杂,你可以清晰地辨出什么是芭蕉上的雨声,什么是残荷上的 雨声。池中之雨清彻,瓦上之雨沉重。倾盆大雨如怒号,霏霏   细雨如呜咽,一个是英雄气短,一个是儿女情长。 ④夜雨中又以巴山夜雨最出色。唐代诗人大半都有写巴山夜雨的诗句,尤以李商隐的一绝最为脍炙人口。他那一首诗, 使得巴山夜雨更多了一重意义,令人联想到高贵的友情。于是乎雨又可话了。   ⑤说来奇怪,四川的雨,大都是夜里降落,天明又止。我初到四川,住在城中,房子是瓦盖的,夜来雨洒庭前树,仿佛伴 我夜读。深夜人倦拋书睡去,梦中还在低吟“蜀星阴见少,江雨夜闻多”之句。早晨出门,路面已千,夜雨化成朝云横在 山腰,遮断树身,构成绝好图画。你想会有人不爱巴山夜雨么?   ⑥然而妤景不常,城中居不多时,我便被日本的炸弹逐到乡下。乡下田地多而房屋少,于是我出建筑费,在本地人的 地上盖茅屋,约定住两年,就把房子送给地的主人,如果再住下去,我另出房租。我知道这房子终将属于他人,不愿投资过 多,能蔽风雨就不错了。   ⑦那茅屋从第一年就漏,愈漏愈甚。第二年,愈漏愈不成样子了。起初是一处漏,后来竟妤几处。南边漏水,恰在床 头,只妤把床北移,雨水跟着追来,最后追到床铺靠紧北窗,无法再退。我既不能把床移到墙外,只好以困兽精神,作背水 之战。所有的武器,一把雨伞而已。我把它撑在床头,像临到危险的鸵鸟,只要把头部遮住不受雨淋之苦便算满足。   ⑧巴山多夜雨,室内少睛夭,又熬了一年。我拱手把屋子送给那地的主人,满望他可以负责来修理。他果然满口答应, 并说要换瓦,以作一劳永逸之计。我只希望早点动工,从春望到夏,从夏等到秋。直到秋尽冬来,房主人才叫匠人预备来 兴工了。   ⑨瓦匠到来,第一步工作,当然是破坏。他们爬上屋顶,把茅草全给掀了。他们答应三天把瓦盖好第二天来钉格子, 一片瓦也没有盖,但天气已有雨意。我提心吊胆过了一夜,满以为早晨瓦匠来,谁知直到下午还是毫无人影。天色暗淡, 云雾翻涌,看去十分险恶,而时候已近黄昏。原来他们又在别家接了生意,过两天再回头来做。   ⑩巴山之雨,与夜俱来。起初几滴,后来愈下愈大,万箭齐集;跟着竟像黄河决口,满屋泛滥。我将家中所有草席,全 铺在床顶。睡不多时,忽听枕边有滴水声,伸头去看,床顶已聚水成渠。我除了把那一渠积水倾倒地下,别无办法。再也 不能安睡,一夜中忙着疏浚,直到天明雨过方停。   ⑩张志和《渔歌子》描写渔翁,说“斜风细雨不须归”,似乎很可羡慕。读者读这些诗句时被诗人支配,欣赏那诗中 有画,用不着设身处地去为渔翁着想。其实渔翁冒雨打鱼,在他本身并无诗情,也无画意,毋宁是不得已的苦事。你要是 遇雨而在家安然读书,我相信你对雨不会发生恶感。 20   ⑪你对巴山夜雨,一定会觉得怪可爱的。然而,我可不能和你发生同感了。   8.关于雨有无诗意,作者的看法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 分)      9.本文题为“巴山夜雨”,但文章前四段并未直接描写巴山夜雨。请说明这四段在文中的作用。(4 分)     10.第二段中画线的比喻句有哪些妙处?请简要赏析。(3 分)   那时你就像一把梭子,从那些雨丝中穿过。    11.文章第十一段,提及哪些读诗的方法?你更赞同哪一种?请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例简要分析。(5 分) 8.在作者看来,雨是否有诗意,不能一概而论,要看人的经验和心境。只有在欣赏文学或现实中悠闲不迫的时候,雨才可 能是有诗意的,如初到四川,居住城里,夜雨伴读,充满诗意;当它带来现实生活的妨碍,诗意就不复存在,如居住乡下,夜 雨漏屋,饱受雨淋之苦,雨之诗意顿消。   9.①从雨写到夜雨再到巴山夜雨,渐次引出下文关于巴山夜雨的经历和感受;②从看雨听雨到话雨,表现雨的诗意 和情趣,与后文中巴山夜雨带来的痛苦经验形成对比。   10.①用梭子在丝中穿过的情形,生动写出了人在雨丝中穿行的情景。②梭子在丝中轻巧穿行的比喻,贴切地表达出 雨中行走的惬意。③与前面“织女机”和以蚕丝喻雨相呼应,前后一体。   11.第一问:①根据诗中的画境,欣赏诗歌的诗情画意;②设身处地进入诗中的世界,去感受和认识诗所反映的生活 现实。   第二问:示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