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9.20 KB
  • 2021-11-06 发布

北京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 2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北京市 2020 年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 12 页,共五道大题,24 道小题,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在试卷和草稿纸上准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 2B 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 14 分) 2020 年“中国水周”的主题是“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学校组织同学们参与 “中国水周”的宣传, 准备举办“京华水韵”展览。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同学们准备从书法作品中搜集单字组成展板标题,对于“水”字的选择产生了争议。 请你依据“字体一致,和谐美观”的原则,选择最恰当的一项。(2 分) 2.一位同学负责拟写并讲解前言。请阅读这段文字,完成⑴⑵题。(共 4 分) “春湖落日水拖蓝,天影楼台上下涵。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岛似江南。”明代书 画家文徵明曾在诗中生动地描绘了北京的湖光山色【甲】据考证,古都北京既有海淀、南海 子等众多水泊.湿地,也有无数水井和泉池;既有宽阔繁忙的运河水道,也有难以计数的古 桥闸口。你也许会想北京是否有过这般“似江南”的水乡泽国之景【乙】让我们开启一段时 光之旅,寻访京城水脉,感受京华水韵。 ⑴这位同学对文段中两个加点字的意思和读音,以及【甲】【乙】两处的标点产生了疑 问。请你帮他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2 分) A.“行”在诗中是“流通”的意思,应读 xíng。 B.“泊”在此处是“湖”的意思,应读 bó。 C.【甲】处应填入句号,表示陈述语气。 D.【乙】处应填入问号,表示疑问语气。 ⑵为了向参观者讲解“泽国”的意思,这位同学查阅字典,找到“国”字的三个解释: ①国家;②国都,京城;③地域。请你帮他解释“泽国”在此处的意思。(2 分) 答: 3.展览内容分三个单元,同学们为这三个单元分别拟写了标题和引言。阅读文段,完 成⑴⑵题。(共 4 分) 第一单元 ① ,碧水润京城 古永定河的冲积与改道,为北京提供了肥沃的土地,留下了大量湖沼和丰富的地下水。 战国时期,蓟运河水系就已开通水路运输。元明清三朝,京杭大运河成为连接南北经济、保 障京城物资输送的交通大动脉。今天,潮白河水系承担着为北京输送生产生活用水的重任, 是首都的生命线。在北京 3000 多年的建城史、800 多年的建都史上,这些水系发挥了重要 作用,滋养了古老的幽燕大地。 第二单元 ② ,生态治河湖 北京是一座人口超两千万的特大型城市。为保障城市供水,管理者着力建构多水源保障 体系,并努力建设节水型社会。如今,南水北调工程已使上千万人直接受益,北京也连续十 七年保持“全国节水型城市”称号。要保障水资源,也要改善水环境。用生态的办法治理生 态问题,让许多河湖告别了“亚健康”,水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明显提高。北京有信心打好 这场碧水保卫战,交出一份出色的答卷。 第三单元 人水相亲,古都添画意 ①生态补水后的永定河重新焕发青春,绿头鸭、白天鹅逐水而来,给京城增添了勃勃生 机。②经过治理的大运河碧波荡漾,人们可以观赏白鹭在河面翩翩起舞,体会与自然和谐相 处的美好。③遁入地下多年的转河“重见天日”,河水清浅,弱柳扶风,像一幅恢宏壮丽的 画卷,让人们感到别样的清新。④曾经被填埋地下近半个世纪的玉河,如今穿街走巷,波光 粼粼,宛如闹市中的一条玉带,成为人们休憩的好去处。 ⑴同学们就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标题的拟定展开讨论,你认为下列选填词语最恰当的一 项是(2 分) A.①源远流长 ②开源节流 B.①源源不断 ②开源节流 C.①源远流长 ②细水长流 D.①源源不断 ②细水长流 ⑵第三单元引言的四个句子都运用了修辞方法,你认为其中修辞方法运用不.恰.当.的 一句是(2 分)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4.下面这段文字是为展览拟写的结语。根据语境,画线的句子表达欠妥,请你帮助修 改。(2 分) ①“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是 2020 年“中国水周”的主题,也是北京治水 工作的重要内容。②坚持节水优先,并非简单地限制用水,而是合理用水,高效用水。③治 理河湖,也并非单纯地治污补水,还包括用生态的方法解决生态问题,让河湖成为人们的幸 福源泉。④建设幸福河湖,满足百姓美好生活愿景:节约用水,助力首都水资源保障。⑤请 和我们一起节约用水,共绘幸福河湖画卷,让首都北京水韵绵长。 答: 5.通过筹办“京华水韵”展览,同学们对 2020 年“中国水周”的主题“坚持节水优 先,建设幸福河湖”有了真切的感受。请用“虽然······但是······”的句式,写出你的 感受。(2 分) 答: 二、古诗文阅读(共 17 分) (一)默写。(共 4 分) 6.其必曰“ ,后天下之乐而乐”乎!(范仲淹《岳阳 楼记》)(1 分) 7. ,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1 分) 8.座右铭是用来激励、警醒自己的格言。如果用两句古诗作为你的座右铭,你选用的 诗句是“ ① , ② ”(本试卷中出现的诗句除外。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2 分) (二)阅读《己亥杂诗(其五)》,完成 9-10 题。(共 5 分)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9.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首诗的前两句,诗人写 到了 ① 的自然之景,抒发了 ② 之情。(2 分) 10.孟浩然《春晓》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与本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 春泥更护花”都写到了落花。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落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 分) 答: (三)阅读《曹刿论战》,完成 11-13 题。(共 8 分)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 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 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甲】忠之属也。可以 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 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乙】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曹刿请见 见多识广 见义勇为 各抒己见 B.小信未孚 言而有信 杳无音信 信手拈来 C.公与之乘 乘风破浪 乘虚而入 乘兴而来 D.遂逐齐师 出师未捷 百万雄师 仁义之师 1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 【甲】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翻译:(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理解:曹刿认为鲁庄公能够公正处理百姓的诉讼事件,与“小惠”和“小信”相比,更 能赢得百姓的信任,具备了迎战的条件。 【乙】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翻译: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理解:曹刿能敏锐地观察战场形势的变化,他根据“辙乱”“旗靡”判断齐师撤走了伏 兵,认为可以追击敌人了。 13.“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意思是虽然身份低微,仍然不忘担忧国事。曹刿一介平民, 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为国解忧。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简要说明“位卑未敢忘忧国” 的精神在弦高和卜式身上是如何体现的。(4 分) 材料一 秦穆公兴兵袭①郑,过周而东。郑贾人②弦高将西贩牛,道遇秦师于周、郑之间,乃矫 ③郑伯之命,犒④以十二牛,宾⑤秦师而却之⑥,以存郑国。 (取材于《淮南子·氾论训》) 材料二 时汉方事⑦匈奴,式⑧上书,愿输⑨家财半助边⑩。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 “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 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 (取材于《汉书·公孙弘卜式 兒宽传》) 注:①[袭]偷袭。②[贾人]商人,在当时社会地位不高。③[矫]假托。④[犒]犒劳。 ⑤[宾]以客礼对待。 ⑥[却之]使秦军撤退。⑦[事]这里指抵抗。⑧[式]卜式。人名。⑨ [输]交纳。⑩[边]边防。 答: 三、名著阅读(5 分) 14.读书,如果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积累深入思考,就会更好地理解作品。请结合你阅 读过的一部名著的内容,说说对此读书经验的体会。(100 字左右) 答: 四、现代文阅读(共 24 分)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15-17 题。(共 7 分) 材料一 北京老城,即市区二环路以内(含护城河及其遗址)区域,属于“首都功能核心区"的主体 部分。历经元明清三朝规划、建设和完善的北京老城建筑群,堪称古代都城建设史上的经典 之作。其中最核心的是“1+4”的城市格局,正如图 1 所示:一条中轴线居中,① 、 ② 、 ③ 、 ④ 四重城廓层层拱卫并延展开去。 有古建筑研究专家高度评价北京老城的格局,认为北京城“所特具的优点主要就在它那 具有计划性的城市的整体”。因此,近年来首都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始 终把加强老城格局整体保护作为主要任务,即将两轴(中轴线和长安街)、四重城廓、棋盘 路网、历史水系等作为整体进行保护。 材料二 位于南锣鼓巷地区的雨儿胡同是颇受游人喜爱的休闲去处。几年以前,这里和老城大多 数胡同一样,私搭乱建普遍,历史风貌破坏严重。经过整治提升,雨儿胡同拆除违建,修缮 加固老屋,绿化美化院落,逐步恢复了老北京胡同的风貌,这条背街小巷由此成为“北京最 美街巷”。 如果说,大街是城市的“面子”。那么背街小巷就是“里子”。北京市前些年更多的是在 治理“面子”,近年来则将“里子”也纳入了重点治理范围,并制定了《首都核心区背街小 巷环境整治提升三年(2017-2019 年)行动方案》,雨儿胡同的变化就是这一方案的实施成 果之一。三年来,首都功能核心区已完成 1674 条“毛细血管”的改造,让背街小巷也旧貌 换新颜。未来三年,背街小巷整治提升工作还将在全市范围内持续推进。计划完成 3261 条 达标类、精治类背街小巷的精细化整治提升。 材料三 近几年,老城保护思路有了新发展,提出了可持续保护的理念。这一理念不提倡将老城 变成博物馆供人参观,而强调在不破坏历史风貌的前提下改善街区人居环境,让居民们更好 地生活在老城中,使老城在浓郁的生活气息中得到可持续保护。 可持续保护的要点之一,是在保护街区风貌的同时重视改善公共服务设施的功能,满足 居民的需要。如前门地区近年来集中解决了街区内影响历史风貌的问题,改造地下管线,建 设口袋公园,营造出“老胡同”里的“新生活”。可持续保护的要点之二,是同步改善与街 区空间相辅相成的文化环境,让胡同中的老北京味道更浓。如东四地区举办的“报春”活动 和“奔跑中寻找东四胡同记忆”的迷你马拉松活动,吸引居民广泛参与,让传统文化进一步 融入现代生活。 如今生活在胡同里的居民,用得上暖气、空调、网络,看得见青砖、灰瓦、绿槐。这些 变化说明。保护老城的观念发生了转变,从简单的“为保护而保护”转向了综合协调的可持 续保护。 15.根据图 1 中的信息,结合上下文,在材料一的横线处应填入的名称依次为① 、② 、 ③、 ④ (2 分) 16.材料三最后一段提到“保护老城的观念发生了转变”,以下与转变之后的观念完全 一致的一项是(2 分) 【甲】将老城变成博物馆供人参观,发挥其教育功能。 【乙】在不破坏历史风貌的前提下改善街区人居环境。 【丙】改善公共服务设施的功能,满足居民生活需要。 17.从上述三则材料可以看出,北京老城保护的原则有: ① 、 ② 、 ③ (每空限 10 个字以内)(3 分) (二)阅读《抬头看见花》,完成 18-20 题。(共 10 分) 抬头看见花 ①早晨上班经过护城河岸,在花木交易区,看见大棚培育的鲜花散布在土里土气的旧物 之间,甚是生动,我便买来几盆。小巧的花盆里,盛开着毛茸茸的红色小花。这种花在童年 时的乡村很多见,它们叶子碧绿、花开红艳,且日久不凋,乡下人管这种花叫“长寿梅”。 “长寿”是说这花好养活、花期长:称它为“梅”,大概是它开在冬天吧。 ②我兴冲冲地把几盆长寿梅带到办公室,每个同事的桌角放一盆。已是寒冬,小城万物 萧瑟,这一簇簇鲜艳的“梅花”,在桌案上火焰一般跳跃。同事们都很高兴,王老师大赞: “以前是抬头看见一堆资料,现在好啊,抬头看见花!”抬头看见花,多么好的意境!当伏 案劳作,忙到头眼昏花、精疲力尽时,一抬头,见桌案上一盆小小的长寿梅生机盎然地开着, 多么令人欢喜!这长寿梅叶子碧绿浓密,几朵花鲜润地高出叶浪,像一些小手臂在跟你打招 呼:数朵花参差地插在叶子间,有环佩叮当般的美感。看到此,心情怎能不澄澈、明朗、欣 悦?肩疼、颈酸、眼累、心乏等等,都被这一盆小花儿给疏解了。 ③乡下人在过年时,都要贴对联和红帖,那些小红帖就像寻找窝巢的燕子,落脚在农家 屋檐下不同的角落,上面都写着相同的四个字:抬头见喜。一抬头。是红艳艳的希望,看见 它,就是愉悦,就是欢欣,就是撞进门来的春天。 ④我的一位女性好友,每次出门必然化妆并衣着讲究,尤其是在冬天,她穿着色彩艳丽 的大衣,裹着飘逸的丝巾,戴着考究的帽子。地笑着说,我要给生活开朵花!其实,她是被 花治愈的人。几年前,她生病在家,大家都很担心她。有一天,她走到窗前,突然看见光秃 着枝丫的玉兰开花了,那玉兰将一柄花枝探进她的窗框,像画一样美好。那初绽的玉兰花点 燃了她,她的内心一点点融化,从那天开始,她迅速康复。她还告诉我一个细节,当看见玉 兰花开的那个上午,她推开窗子,楼下一个女孩正在仰头看花,目光对视时,给了她一个真 诚甜美的微笑,这笑和花都是治疗她的药引子。所以,她现在也想成为一枝花,开在严寒的 冬天里,把别人心里的冰融化。 ⑤一日,孩子在阳台喊:“快看,‘黑森林’开花了!”“黑森林”是我家旁边的原生态植 物园,里面有很多落叶植物,到冬天全都褪去叶子,赤裸着黑乎乎的粗裂枝干,风景单调得 很。眼下隆冬天气,“黑森林”怎么会开花?我从阳台看过去,那些黑乎乎的树枝上,还真 是闪闪烁烁地“开”着不少“花”,有的像桃花般粉红,有的像石榴花般鲜艳,也有迎春花 一样金灿灿的,花朵间还有些绿色叶子,看起来春光灿烂。我忍不住好奇,就去看个究竟。 远远见一个老人手里拿着花往树枝上绑。见我看她,便笑着解释:“攒下的礼品盒包装纸, 都那么新,那么鲜艳,不如做成花儿,让它们再开一次。”让我惊异的是,老人竟然是植物 园大门口卫生间的看护人。她和老伴一起来我们小城打工,就住在卫生间旁边的小储物间里。 卫生间周围都被地栽满了花,娇艳的凤仙花和高大的蜀葵、美人蕉开得春光流泻,惹人注目。 我曾看到在小储物间里,她和那穿环卫工作服的老伴坐在马扎上喝酒、吃饺子,两个老人都 幸福满满的样子。我帮着老人往树枝上绑花儿时想,这些包装纸大约是她老伴捡来的吧,但 是用它们做出的花儿却一样的光彩绚丽。 ⑥再从阳台上眺望,那一树树花让我无比温暖,那个往树上绑花的老人似乎也成了一朵 花,她和那些花儿像一轮月亮,照着我和更多人的梦。 ⑦我还曾走进一个孤寡老人的家,他的腿病使他行走艰难,病发时下不了炕,出不了屋 子。他的屋子狭暗,但窗台上摆满各种各样的木花。他将树枝削掉外皮,削出一层层薄片, 翻卷开来像层层花瓣。他拿颜料将那些“花儿”染上各种鲜艳的颜色。然后“栽”在窗台那 一块长满孔洞的皱麻石上。坐在木花旁边的他乐呵呵的,不见困顿之情。现在想来,那些生 动的色彩是他为自己制造的阳光和火焰,用来温暖、照耀自己。当他被病痛折磨的时候,他 从苦闷里抬起头的刹那,看见的是鲜艳的花,是人人期待的春天。 ⑧抬头看见花!这非常值得期待。在喧嚣忙碌的生活里,累了、乏了、倦了的时候,猛 然一抬头,与一树花对视,这是多大的幸福啊!但四时有序,花开有时,那一树花开常常被 急骤的风雨打落,被嘈杂的市声淹没,在没有花开的时节,乐观的人们从不等待,他们用自 己的双手和智慧,用纯洁而向美的心灵去创造,让寒冬开花,让枯枝开花,让石头开花…… (取材于张金凤的同名文章) 18.文章写了很多“花”。这些“花”既指自然界的鲜花,如长寿梅、玉兰花:也指 ① 如纸花、木花:还指 ② ,如女性好友、微笑的小女孩、进城务工的夫妇。(3 分) 19.文中动词的运用生动传神,请从三处画线句加点的动词中任.选.一个,结合上下 文,简要分析其妙处。(3 分) 答: 20.纸花、木花不是自然界中真实的花,文章为什么要写这些花?请结合最后一段的相 关内容谈谈你的理解。(4 分)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3 题。(共 7 分) ①庚子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发。这是一场全人类与病毒的战争,中国人民经过艰苦 卓绝的努力,取得抗疫阶段性成果。这一成果的取得离不开中国制度的优势和经济、科技等 方面的实力,也与中国人民敢于担当的精神和服从大局的意识息息相关。 ②敢于担当的精神,在疫情期间得到了充分体现。担当意味着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也意味着在关键时刻能将国家、集体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疫情期间,有一张广为流传 的照片戳中了人们的泪点:钟南山院士靠在车座上闭目小憩,脸上是难以掩饰的疲惫。这是 因为钟老匆忙奔赴疫区,没有时间好好休息。一位 84 岁的老人,不亲赴抗疫一线本无可厚 非,但他首先想到的是为抗疫尽自己的力量,不顾劳累与安危,毅然决然奔赴疫区。从年事 已高的院士专家,到 90 后、00 后的年轻医护人员,他们面对疫情义无反顾,坚定前行, 承受难以想象的身体和心理压力,做出了巨大牺牲。他们勇敢承担起社会责任,以对人民的 赤诚和对生命的敬佑,争分夺秒,连续作战,挽救了一个又一个垂危生命,为病毒肆虐的漫 漫黑夜带来了光明,守护了国家和民族生生不息的希望。 ③抗疫英雄敢于担当,奋战在前线,广大民众也自觉服从大局,为抗疫取得阶段性成果 做出了贡献。疫情突发正值春节假期,国家一声令下,全民响应,人们取消了春节期间的走 亲访友和各种聚会,克服困难就地隔离。武汉人民、湖北人民顾全大局,顽强不屈,为阻击 病毒做出巨大贡献。他们面对离汉离鄂通道关闭后交通停滞、城市“停摆”,克服了近距离 接触病毒、物资紧张以及长时间隔离带来的困难,服从大局,咬紧牙关,团结坚守。在这场 伟大的抗疫战争中,英雄的武汉人民、湖北人民将载入史册,为人们所铭记。 ④医务工作者等抗疫一线的广大勇士逆行出征,不惧牺牲,用血肉之躯构筑起阻击病毒 的钢铁长城;他们是栋梁,体现了敢于担当的精神。广大民众在疫情期间以国家利益为重, 响应国家号召,约束自我,居家隔离:他们是基石,体现了服从大局的意识。没有栋梁,大 厦将倾;没有基石,栋梁也将失去支撑。由此可见,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14 亿中国人民都是抗击疫情的伟大战士。 21.根据你对全文论述内容的理解,结合上下文,在第④段横线处补写一句话。(2 分) 答: 22.阅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 分) 【甲】首段提出中心论点:在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努力下,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 阶段性成果。 【乙】第②段列举钟南山院士和年轻的医护人员勇赴疫区的事例,意在证明有担当精神 的人不分年龄大小。 【丙】第③段由之前的论证过渡到论述广大民众服从大局的意识,并用全国人民、武汉 人民、湖北人民的事例来论证。 23.下面是有关抗疫的材料。请你结合上面的文字,简要说明材料体现了中国人民怎样 的精神。(3 分) 材料: 所有好的做法如果想要奏效,必须要有公众的集体意愿。正因如此,中国有能力通过传 统公共卫生干预①方法应对一种新型的未知病毒。 ——布鲁斯·艾尔沃德(世界卫生组织总干 事高级顾问) 注:①[传统公共卫生干预]用提倡戴口罩、限制大众集会等手段来保障人民大众健康。 答: 五、写作(40 分) 24.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2020 年,不同寻常的年份,不同寻常的改变,你也经历了不同寻常的备考: 学习方式的转变,居家的自我管理,中考时间的调整,短暂而珍贵的返校……此刻,你已在 考场。考场外,家人、老师正牵挂着你;医务人员、警察以及众多行业的工作者们坚守岗位。 他们默默付出,为考试保驾护航。关于这次中考,你有哪些难忘的人或事?有怎样的体验或 感悟?请以“2020,我的中考”为题,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题目二:如果你得到一个神奇的控制器,可以让时间放缓、快进、后退和暂停,你会在 什么情况下使用?使用后会发生什么事情?请你以“此刻,我按下时间控制器”为开头,发 挥想象,写一篇故事。题目自拟。 要求:⑴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⑵作文内容积极向上。 ⑶字数在 600-800 之间。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北京市 2020 年中考语文试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 12 页,共五道大题,24 道小题,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在试卷和草稿纸上准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 2B 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 14 分) 2020 年“中国水周”的主题是“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学校组织同学们参与 “中国水周”的宣传, 准备举办“京华水韵”展览。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同学们准备从书法作品中搜集单字组成展板标题,对于“水”字的选择产生了争议。 请你依据“字体一致,和谐美观”的原则,选择最恰当的一项。(2 分) 【分析】本题考查汉字临摹。根据图片内容,结合题干“字体一致,和谐美观”,联系学习 过程中积累的字体知识来辨别和选择即可。 【解答】A.方折平直、粗细有致,是隶书; B.形体方正,横平竖直,笔画清楚,是楷书。图片中的文字字体也是楷书; C.笔画连绵呼应,字字独立,写得快,也认得清,是行书; D.笔画相连,潦草难认,是草书; 故选:B。 【点评】各种字体的特点: ①甲骨文:图画性强,大小不一,随意性强; ②金文:字形圆转,大小均匀; ③小篆:形体特点与金文大致相同,笔画繁多; ④隶书:方折平直、粗细有致; ⑤草书:笔画相连,潦草难认; ⑥楷书:形体方正,横平竖直,笔画清楚; ⑦行书:笔画连绵呼应,字字独立,写得快,也认得清。 2.一位同学负责拟写并讲解前言。请阅读这段文字,完成⑴⑵题。(共 4 分) “春湖落日水拖蓝,天影楼台上下涵。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岛似江南。”明代书 画家文徵明曾在诗中生动地描绘了北京的湖光山色【甲】据考证,古都北京既有海淀、南海 子等众多水泊.湿地,也有无数水井和泉池;既有宽阔繁忙的运河水道,也有难以计数的古 桥闸口。你也许会想北京是否有过这般“似江南”的水乡泽国之景【乙】让我们开启一段时 光之旅,寻访京城水脉,感受京华水韵。 ⑴这位同学对文段中两个加点字的意思和读音,以及【甲】【乙】两处的标点产生了疑 问。请你帮他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2 分) A.“行”在诗中是“流通”的意思,应读 xíng。 B.“泊”在此处是“湖”的意思,应读 bó。 C.【甲】处应填入句号,表示陈述语气。 D.【乙】处应填入问号,表示疑问语气。 ⑵为了向参观者讲解“泽国”的意思,这位同学查阅字典,找到“国”字的三个解释: ①国家;②国都,京城;③地域。请你帮他解释“泽国”在此处的意思。(2 分) 答: 【分析】(1)本题考查字音和标点符号的应用。A 中“行”应指“走进画里”的意思,而非 “流通”。B.“泊”应读 pō.D 项无疑问语气。故选 C。 (2)本题考查词语意思的理解。此处根据前文“水井泉池、运河水道、古桥闸口”可以判 断,这里的“国”的含义不在于国家(仅指北京地区),也不在于强调“首都”,而是指“多 水的地域” 【解答】答案: (1)C (2)泽国:多水的地域。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 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3.展览内容分三个单元,同学们为这三个单元分别拟写了标题和引言。阅读文段,完成⑴ ⑵题。(共 4 分) 第一单元 ① ,碧水润京城 古永定河的冲积与改道,为北京提供了肥沃的土地,留下了大量湖沼和丰富的地下水。 战国时期,蓟运河水系就已开通水路运输。元明清三朝,京杭大运河成为连接南北经济、保 障京城物资输送的交通大动脉。今天,潮白河水系承担着为北京输送生产生活用水的重任, 是首都的生命线。在北京 3000 多年的建城史、800 多年的建都史上,这些水系发挥了重要 作用,滋养了古老的幽燕大地。 第二单元 ② ,生态治河湖 北京是一座人口超两千万的特大型城市。为保障城市供水,管理者着力建构多水源保障 体系,并努力建设节水型社会。如今,南水北调工程已使上千万人直接受益,北京也连续十 七年保持“全国节水型城市”称号。要保障水资源,也要改善水环境。用生态的办法治理生 态问题,让许多河湖告别了“亚健康”,水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明显提高。北京有信心打好 这场碧水保卫战,交出一份出色的答卷。 第三单元 人水相亲,古都添画意 ①生态补水后的永定河重新焕发青春,绿头鸭、白天鹅逐水而来,给京城增添了勃勃生 机。②经过治理的大运河碧波荡漾,人们可以观赏白鹭在河面翩翩起舞,体会与自然和谐相 处的美好。③遁入地下多年的转河“重见天日”,河水清浅,弱柳扶风,像一幅恢宏壮丽的 画卷,让人们感到别样的清新。④曾经被填埋地下近半个世纪的玉河,如今穿街走巷,波光 粼粼,宛如闹市中的一条玉带,成为人们休憩的好去处。 ⑴同学们就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标题的拟定展开讨论,你认为下列选填词语最恰当的一 项是(2 分) A.①源远流长 ②开源节流 B.①源源不断 ②开源节流 C.①源远流长 ②细水长流 D.①源源不断 ②细水长流 ⑵第三单元引言的四个句子都运用了修辞方法,你认为其中修辞方法运用不.恰.当.的 一句是(2 分)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分析】(1)本题考查词语意思的理解。“源远流长”意思是河流的源头很远,水流很长。 常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用在此处正对应【第一单元】中从“战国时期”到“元明清” 3000 多年的建城史。“开源节流”意思是指开发水源,节制水流。比喻增加收入节省开支。 用在此处正对应【第二单元】中的“构建多重保障体系,努力建设节水社会”。“源源不断” 指接连不断、连绵不绝。多用于事物,而少用于人。“细水长流”比喻节约使用财物,使经 常不缺用。也比喻一点一滴不断地做某件事,精细安排,长远打算。在此处只对应材料中的 “节约”,略微片面。故选 A。 (2)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第①句“焕发青春”是拟人句,生动形象地体现出了永定 河补水后的生态恢复状态。第②句“翩翩起舞”同为拟人句,体现出白鹭带来的生机。第③ 句“弱柳扶风”指如纤细柔弱的杨柳在风中摇曳一般楚楚动人,令人心生怜惜。与后面“画 卷”同属于比喻句,但本句比喻前后矛盾(即前面纤细,后面恢弘),故不恰当。④句“宛 如玉带”是比喻句,用在此处能充分突出水流的清亮美丽。故选 C。 【解答】答案: (1)A (2)C 【点评】解答这类题,要在对问题的内容充分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进行。要扣住主题,围绕 重点语句加以概括。 4.下面这段文字是为展览拟写的结语。根据语境,画线的句子表达欠妥,请你帮助修改。 (2 分) ①“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是 2020 年“中国水周”的主题,也是北京治水 工作的重要内容。②坚持节水优先,并非简单地限制用水,而是合理用水,高效用水。③治 理河湖,也并非单纯地治污补水,还包括用生态的方法解决生态问题,让河湖成为人们的幸 福源泉。④建设幸福河湖,满足百姓美好生活愿景:节约用水,助力首都水资源保障。⑤请 和我们一起节约用水,共绘幸福河湖画卷,让首都北京水韵绵长。 答: 【分析】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达。注意题干询问“结合语境”,根据材料第 1 句先坚持节水后 建设河湖可看出,此处是语序不当,前后半句调换位置;此外为保持前后对仗,句首需要加 上“坚持”二字。 【解答】答案: 坚持节约用水,助力首都水资源保障;建设幸福河湖,满足百姓美好生活愿景。 【点评】语言表达应注意: ①文明得体。应根据特定的情景采用文明得体的用语。 ②有内容。要摒除不合实际的空话、套话或含糊不清的语言,力求清楚、明白。 ③说话有合理的顺序。要注意事物内在的联系及因果关系,力求意明句畅。 ④语言简明。要满足试题的要求,简明作答,字数适中,标点恰当。 5.通过筹办“京华水韵”展览,同学们对 2020 年“中国水周”的主题“坚持节水优先, 建设幸福河湖”有了真切的感受。请用“虽然······但是······”的句式,写出你的感受。 (2 分) 答: 【分析】本题考查对活动主题的感受。解答此题要在对材料主题“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 河湖”深入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用“虽然……但是……”的句式,写出感受即可。 【解答】示例 1:坚持节水优先虽然可能会带来暂时的不便,但是从长远来看,建设幸福河 湖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示例 2:虽然治理水环境仍然任重而道远,但是我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碧水清韵的北京, 一定会重现。 【点评】解答这类题,要在对问题的内容充分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进行。要扣住主题,围绕 重点语句加以概括。 二、古诗文阅读(共 17 分) (一)默写。(共 4 分) 6.其必曰“ ,后天下之乐而乐”乎!(范仲淹《岳阳 楼记》)(1 分) 7. ,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1 分) 8.座右铭是用来激励、警醒自己的格言。如果用两句古诗作为你的座右铭,你选用的 诗句是“ ① , ② ”(本试卷中出现的诗句除外。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2 分)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 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 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先天下之忧而忧(注意“忧”的书写) (2)造化钟神秀(注意“钟”的书写) (3)示例: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 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二)阅读《己亥杂诗(其五)》,完成 9-10 题。(共 5 分)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9.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首诗的前两句,诗人写 到了 ① 的自然之景,抒发了 ② 之情。(2 分) 10.孟浩然《春晓》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与本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 春泥更护花”都写到了落花。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落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 分) 答: 【分析】《己亥杂诗(其五)》表现诗人辞官的决心,报效国家的信念与使命,以及献身改革 理想的崇高精神,语气乐观,形象生动,极富艺术魅力。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 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诗歌前两句的意思是: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 水波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诗句中的“白日斜” 为自然之景的出处,意思是:日落西斜,即红日西沉。“浩荡离愁”则是作者情感的体现之 处,意思是:浩浩荡荡的离愁。 (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思想情感的把握能力。《春晓》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做, 意境十分优美。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诗 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末尾两句为本诗联想,其中“花落知多少”,又隐含着诗人对 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无限遐想。《己亥杂诗》是诗人辞官归乡途中之作。诗人以“落红” 自喻,表达诗人虽然已经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命运和前途,不忘报国之志,以表达诗人至 死仍牵挂国家一腔热情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答案: (1)红日西沉;离别愁闷。 (2)《春晓》中,诗人通过联想:昨夜我在朦胧中听到一阵风雨声,不知现在庭院里盛开的 花儿被摇落了多少呢?用“花落知多少”表达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无限遐想。《己 亥杂诗》中,“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诗人以“落红”自喻,以“落红护花”生动形象 地表达自己虽然已经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命运和前途,体现出作者的奉献精神。 【参考译文】 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点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必须理解诗歌基本内容; 2.联系诗歌写作背景和主题进行分析。 (三)阅读《曹刿论战》,完成 11-13 题。(共 8 分)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 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 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甲】忠之属也。可以 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 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乙】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曹刿请见 见多识广 见义勇为 各抒己见 B.小信未孚 言而有信 杳无音信 信手拈来 C.公与之乘 乘风破浪 乘虚而入 乘兴而来 D.遂逐齐师 出师未捷 百万雄师 仁义之师 1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 【甲】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翻译:(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理解:曹刿认为鲁庄公能够公正处理百姓的诉讼事件,与“小惠”和“小信”相比,更 能赢得百姓的信任,具备了迎战的条件。 【乙】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翻译: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理解:曹刿能敏锐地观察战场形势的变化,他根据“辙乱”“旗靡”判断齐师撤走了伏 兵,认为可以追击敌人了。 13.“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意思是虽然身份低微,仍然不忘担忧国事。曹刿一介平民, 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为国解忧。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简要说明“位卑未敢忘忧国” 的精神在弦高和卜式身上是如何体现的。(4 分) 材料一 秦穆公兴兵袭①郑,过周而东。郑贾人②弦高将西贩牛,道遇秦师于周、郑之间,乃矫 ③郑伯之命,犒④以十二牛,宾⑤秦师而却之⑥,以存郑国。 (取材于《淮南子·氾论训》) 材料二 时汉方事⑦匈奴,式⑧上书,愿输⑨家财半助边⑩。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 “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 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 (取材于《汉书·公孙弘卜式 兒宽传》) 注:①[袭]偷袭。②[贾人]商人,在当时社会地位不高。③[矫]假托。④[犒]犒劳。 ⑤[宾]以客礼对待。 ⑥[却之]使秦军撤退。⑦[事]这里指抵抗。⑧[式]卜式。人名。⑨ [输]交纳。⑩[边]边防。 答: 【分析】【参考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 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 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 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 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 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 是不会保佑你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 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 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 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 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查看齐 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 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 的气概。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 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 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 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 【材料一】秦穆公发兵偷袭郑国时,经过东周向东进发,郑国的商人弦高恰往西去贩牛,在 途中碰到了秦军,于是弦高假托郑国君的命令,用十二头牛犒劳秦军、礼待秦军,使秦军以 为郑国已知道这次偷袭计划而不敢贸然前进,只得撤退,从而保存了郑国。 【材料二】 当时汉正在抵抗匈奴入侵,卜式上书,愿意捐出一半的家财资助边事。皇帝派人问卜式: “想当官吗?”卜式说:“从小牧羊,不熟悉怎样当官,不愿意做官。”使者说:“您想要什 么呢?”卜式说:“皇上讨伐匈奴,我认为贤能的人应该为大节而死,有钱的人应该捐出来, 这样的话匈奴就可以灭掉了。”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 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A.见:入见/见:见识/见:看到/见:意见; B.信:信用/信:信用/信:音信,消息/信:随便; C.乘:骑,做战车/乘:就着/乘:就着/乘:趁着; D.师:军队/师:军队/师:军队/师:军队。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翻译和理解能力。 【甲】正确; 【乙】有误,曹刿根据“辙乱”“旗靡”判断齐师是军心已乱,不是诈败,认为可以追击敌 人了。 故选:【甲】。 (3)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从材料一中“郑贾人弦高将西贩牛”可以知道,弦高 本是普通商人(位卑)。从“犒以十二牛,宾秦师而却之,以存郑国”可以知道,他在面对 秦军侵略时挺身而出,以他的智慧和财产令秦军撤退,保住了郑国。从材料二中“时汉方事 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可以知道,卜式作为普通百姓,但也愿意捐出一半家产资 助边防事业,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答案: (1)D (2)【甲】 (3)弦高本是普通商人(位卑),却在面对秦军侵略时挺身而出,以他的智慧和财产令秦军 撤退,保住了郑国;卜式作为普通百姓,但也愿意捐出一半家产资助边防事业,为国家贡献 自己的力量。 【点评】“之”的用法: ①旁人皆为之感怆(之:代词) ②吾欲之南海,何如?(之:往,到……去) ③与民同游观之乐(之:的) 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⑤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之:补充音节) ⑥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⑦马之千里者(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三、名著阅读(5 分) 14.读书,如果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积累深入思考,就会更好地理解作品。请结合你阅 读过的一部名著的内容,说说对此读书经验的体会。(100 字左右) 答: 【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课本推荐名著的掌握程度,结合积累作答。 【解答】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把握。说说对联系自己的生活积累深入思考读书经验的体会, 要结合生活和名著内容来回答。例如,读《西游记》时,其中大闹天宫的情节,让人想到了 自己不听话的时候,不禁会心一笑。再如,“我”有时候太过任性,对父母说的话极度反感, 有一种叛逆的心理,读《傅雷家书》,“我”体会到作为孩子应体谅做父母的不容易,多体谅 理解父母。 答案: 示例 1:我选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过这本书后,我真正地成为了一名勇敢坚强的男 子汉。在考试失利时,我时常会想起要屡败屡战,最终作品得以出版的保尔•柯察金,那份 坚持值得我去学习;在爬山时,其他人看着陡峭的山壁,望而却步,我却蓦然想到了勇敢面 对人生一个个挑战的保尔,那份大无畏的勇敢与坚定的性格值得我们去学习。 示例 2:随着自己的成长,我从原来调皮捣蛋的小毛头,成长为了一个能够体谅、关心他人 的中学生。当我看到《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不服管束时,我就想到了自己不听话的 时候,不禁会心一笑;当我看到孙悟空对唐僧嘘寒问暖,甚至师父赶他走时,他仍然感恩磕 头拜别时,我体会到了他的成长与成熟。读名著,有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可以更好地理 解其中的内容。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 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 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四、现代文阅读(共 24 分)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15-17 题。(共 7 分) 材料一 北京老城,即市区二环路以内(含护城河及其遗址)区域,属于“首都功能核心区"的主体 部分。历经元明清三朝规划、建设和完善的北京老城建筑群,堪称古代都城建设史上的经典 之作。其中最核心的是“1+4”的城市格局,正如图 1 所示:一条中轴线居中,① 、 ② 、 ③ 、 ④ 四重城廓层层拱卫并延展开去。 有古建筑研究专家高度评价北京老城的格局,认为北京城“所特具的优点主要就在它那 具有计划性的城市的整体”。因此,近年来首都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始 终把加强老城格局整体保护作为主要任务,即将两轴(中轴线和长安街)、四重城廓、棋盘 路网、历史水系等作为整体进行保护。 材料二 位于南锣鼓巷地区的雨儿胡同是颇受游人喜爱的休闲去处。几年以前,这里和老城大多 数胡同一样,私搭乱建普遍,历史风貌破坏严重。经过整治提升,雨儿胡同拆除违建,修缮 加固老屋,绿化美化院落,逐步恢复了老北京胡同的风貌,这条背街小巷由此成为“北京最 美街巷”。 如果说,大街是城市的“面子”。那么背街小巷就是“里子”。北京市前些年更多的是在 治理“面子”,近年来则将“里子”也纳入了重点治理范围,并制定了《首都核心区背街小 巷环境整治提升三年(2017-2019 年)行动方案》,雨儿胡同的变化就是这一方案的实施成 果之一。三年来,首都功能核心区已完成 1674 条“毛细血管”的改造,让背街小巷也旧貌 换新颜。未来三年,背街小巷整治提升工作还将在全市范围内持续推进。计划完成 3261 条 达标类、精治类背街小巷的精细化整治提升。 材料三 近几年,老城保护思路有了新发展,提出了可持续保护的理念。这一理念不提倡将老城 变成博物馆供人参观,而强调在不破坏历史风貌的前提下改善街区人居环境,让居民们更好 地生活在老城中,使老城在浓郁的生活气息中得到可持续保护。 可持续保护的要点之一,是在保护街区风貌的同时重视改善公共服务设施的功能,满足 居民的需要。如前门地区近年来集中解决了街区内影响历史风貌的问题,改造地下管线,建 设口袋公园,营造出“老胡同”里的“新生活”。可持续保护的要点之二,是同步改善与街 区空间相辅相成的文化环境,让胡同中的老北京味道更浓。如东四地区举办的“报春”活动 和“奔跑中寻找东四胡同记忆”的迷你马拉松活动,吸引居民广泛参与,让传统文化进一步 融入现代生活。 如今生活在胡同里的居民,用得上暖气、空调、网络,看得见青砖、灰瓦、绿槐。这些 变化说明。保护老城的观念发生了转变,从简单的“为保护而保护”转向了综合协调的可持 续保护。 15.根据图 1 中的信息,结合上下文,在材料一的横线处应填入的名称依次为① 、② 、 ③、 ④ (2 分) 16.材料三最后一段提到“保护老城的观念发生了转变”,以下与转变之后的观念完全 一致的一项是(2 分) 【甲】将老城变成博物馆供人参观,发挥其教育功能。 【乙】在不破坏历史风貌的前提下改善街区人居环境。 【丙】改善公共服务设施的功能,满足居民生活需要。 17.从上述三则材料可以看出,北京老城保护的原则有: ① 、 ② 、 ③ (每空限 10 个字以内)(3 分) 【分析】本题为以北京老城保护为主题的材料阅读题。第一题考查结合材料和图例提取信息 的能力,第二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提炼和整合能力,第三题考查对材料主旨的理解。 【解答】(1)文中所说的“1+4”的城市格局,由示意图可知,“1”是一条中轴线,“4”是 四个城,图中所示由内到外这四个城分别是紫禁城、皇城、内城、外城。 (2)由材料三最后一段“胡同里的居民,用得上暖气、空调、网络”说明可持续性保护老 城的“改善街区人居环境”的观念;“看得见青砖、灰瓦、绿槐”说明可持续性保护老城的 “不破坏历史风貌”的观念,并结合材料三第一段“可持续保护的理念强调在不破坏历史风 貌的前提下改善街区人居环境”这一内容可知“乙”与“转变之后的观念完全一致”,故选 乙。 (3)三则材料分别从三个方面写北京老城保护的原则,材料一强调“始终把加强老城格局 整体保护作为首要任务”,说明“老城格局整体保护”的原则;材料二用雨儿胡同的例子强 调“背街小巷整治提升工作持续推进,计划完成达标类、精治类背街小巷的精细化整治提升”, 说明“背街小巷精细化整治”的原则;材料三强调“在不破坏历史风貌的前提下改善街区人 居环境”,说明“人居环境可持续保护”的原则。 答案: (1)①紫禁城 ②皇城 ③内城 ④外城 (2)乙 (3)①老城格局整体保护 ②背街小巷精细化整治 ③人居环境可持续保护 【点评】“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就是对文章进行有一定阅读目的的分析,按照要求从文 中寻找出符合要求的信息,即把符合要求的字、词、句等语言材料选出来。筛选,即确定对 象,针对题干中的要求对照语言材料进行搜索,查找对应的信息源,是在阅读过程中提取有 用的信息,在答题中是去伪存真的过程,辨析正误;整合,即“调整组合”,是将提取出来 的零散的信息,按要求分类,经过加工,形成比较系统的内容的认知的过程。“筛选并整合 文中的信息”的基本要求是准确、全面。 (二)阅读《抬头看见花》,完成 18-20 题。(共 10 分) 抬头看见花 ①早晨上班经过护城河岸,在花木交易区,看见大棚培育的鲜花散布在土里土气的旧物 之间,甚是生动,我便买来几盆。小巧的花盆里,盛开着毛茸茸的红色小花。这种花在童年 时的乡村很多见,它们叶子碧绿、花开红艳,且日久不凋,乡下人管这种花叫“长寿梅”。 “长寿”是说这花好养活、花期长:称它为“梅”,大概是它开在冬天吧。 ②我兴冲冲地把几盆长寿梅带到办公室,每个同事的桌角放一盆。已是寒冬,小城万物 萧瑟,这一簇簇鲜艳的“梅花”,在桌案上火焰一般跳跃。同事们都很高兴,王老师大赞: “以前是抬头看见一堆资料,现在好啊,抬头看见花!”抬头看见花,多么好的意境!当伏 案劳作,忙到头眼昏花、精疲力尽时,一抬头,见桌案上一盆小小的长寿梅生机盎然地开着, 多么令人欢喜!这长寿梅叶子碧绿浓密,几朵花鲜润地高出叶浪,像一些小手臂在跟你打招 呼:数朵花参差地插在叶子间,有环佩叮当般的美感。看到此,心情怎能不澄澈、明朗、欣 悦?肩疼、颈酸、眼累、心乏等等,都被这一盆小花儿给疏解了。 ③乡下人在过年时,都要贴对联和红帖,那些小红帖就像寻找窝巢的燕子,落脚在农家 屋檐下不同的角落,上面都写着相同的四个字:抬头见喜。一抬头。是红艳艳的希望,看见 它,就是愉悦,就是欢欣,就是撞进门来的春天。 ④我的一位女性好友,每次出门必然化妆并衣着讲究,尤其是在冬天,她穿着色彩艳丽 的大衣,裹着飘逸的丝巾,戴着考究的帽子。地笑着说,我要给生活开朵花!其实,她是被 花治愈的人。几年前,她生病在家,大家都很担心她。有一天,她走到窗前,突然看见光秃 着枝丫的玉兰开花了,那玉兰将一柄花枝探进她的窗框,像画一样美好。那初绽的玉兰花点 燃了她,她的内心一点点融化,从那天开始,她迅速康复。她还告诉我一个细节,当看见玉 兰花开的那个上午,她推开窗子,楼下一个女孩正在仰头看花,目光对视时,给了她一个真 诚甜美的微笑,这笑和花都是治疗她的药引子。所以,她现在也想成为一枝花,开在严寒的 冬天里,把别人心里的冰融化。 ⑤一日,孩子在阳台喊:“快看,‘黑森林’开花了!”“黑森林”是我家旁边的原生态植 物园,里面有很多落叶植物,到冬天全都褪去叶子,赤裸着黑乎乎的粗裂枝干,风景单调得 很。眼下隆冬天气,“黑森林”怎么会开花?我从阳台看过去,那些黑乎乎的树枝上,还真 是闪闪烁烁地“开”着不少“花”,有的像桃花般粉红,有的像石榴花般鲜艳,也有迎春花 一样金灿灿的,花朵间还有些绿色叶子,看起来春光灿烂。我忍不住好奇,就去看个究竟。 远远见一个老人手里拿着花往树枝上绑。见我看她,便笑着解释:“攒下的礼品盒包装纸, 都那么新,那么鲜艳,不如做成花儿,让它们再开一次。”让我惊异的是,老人竟然是植物 园大门口卫生间的看护人。她和老伴一起来我们小城打工,就住在卫生间旁边的小储物间里。 卫生间周围都被地栽满了花,娇艳的凤仙花和高大的蜀葵、美人蕉开得春光流泻,惹人注目。 我曾看到在小储物间里,她和那穿环卫工作服的老伴坐在马扎上喝酒、吃饺子,两个老人都 幸福满满的样子。我帮着老人往树枝上绑花儿时想,这些包装纸大约是她老伴捡来的吧,但 是用它们做出的花儿却一样的光彩绚丽。 ⑥再从阳台上眺望,那一树树花让我无比温暖,那个往树上绑花的老人似乎也成了一朵 花,她和那些花儿像一轮月亮,照着我和更多人的梦。 ⑦我还曾走进一个孤寡老人的家,他的腿病使他行走艰难,病发时下不了炕,出不了屋 子。他的屋子狭暗,但窗台上摆满各种各样的木花。他将树枝削掉外皮,削出一层层薄片, 翻卷开来像层层花瓣。他拿颜料将那些“花儿”染上各种鲜艳的颜色。然后“栽”在窗台那 一块长满孔洞的皱麻石上。坐在木花旁边的他乐呵呵的,不见困顿之情。现在想来,那些生 动的色彩是他为自己制造的阳光和火焰,用来温暖、照耀自己。当他被病痛折磨的时候,他 从苦闷里抬起头的刹那,看见的是鲜艳的花,是人人期待的春天。 ⑧抬头看见花!这非常值得期待。在喧嚣忙碌的生活里,累了、乏了、倦了的时候,猛 然一抬头,与一树花对视,这是多大的幸福啊!但四时有序,花开有时,那一树花开常常被 急骤的风雨打落,被嘈杂的市声淹没,在没有花开的时节,乐观的人们从不等待,他们用自 己的双手和智慧,用纯洁而向美的心灵去创造,让寒冬开花,让枯枝开花,让石头开花…… (取材于张金凤的同名文章) 18.文章写了很多“花”。这些“花”既指自然界的鲜花,如长寿梅、玉兰花:也指 ① 如纸花、木花:还指 ② ,如女性好友、微笑的小女孩、进城务工的夫妇。(3 分) 19.文中动词的运用生动传神,请从三处画线句加点的动词中任.选.一个,结合上下 文,简要分析其妙处。(3 分) 答: 20.纸花、木花不是自然界中真实的花,文章为什么要写这些花?请结合最后一段的相 关内容谈谈你的理解。(4 分) 答: 【分析】本文以“抬头看见花”为线索,写了四件事:王老师大赞“我”买回来的长寿梅, “我”感到花带给人愉悦心情,给人希冀;“我”的一位女性好友被花治愈,“我”感悟到花 治愈人,给人生活希望,也转化人的乐观精神;卫生间的看护老人给“黑森林”的树绑上纸 做的花,“我”感悟到要用纯洁而向美的心灵去创造幸福生活,照亮他人世界;孤寡老人用 木花温暖、照耀自己的生命。作者以此表达了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对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 【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分析。第一空,从题干中可以看出该空处的内容应与“自然界的 鲜花”相对应。结合“攒下些鲜花、礼品盒包装纸,都那么新、那么鲜艳,不如做成花儿, 叫它们再开一次”可知,“纸花、木花”都是人们创造出来的花。第二空,从“如”后面提 到的都是创造假花的人可知此处要一个表达“……的人”的短语。结合“那个往树上绑花的 老人似乎也成了一朵花”“所以,她现在也想做一枝花,开在严寒的冬天里,把别人心里的 冰融化”等句子可知,“女性好友、微笑的小孩、进城务工的夫妇”指的是有像花一样美丽 心灵的人们。 (2)本题考查词语赏析。注意是否使用了修辞等表现手法,并指出该句的含义,在该段中 及在文章中想要作者表达的情感。第一处,手法上,“撞”是人的行为,这里用在春天上, 把春天拟人化,是拟人修辞。分析词语,“撞”是动词,极富动感,这里生动写出春天到来 的突然、力道之猛,表现了人们对于春天到来的惊喜和愉悦,对春天的喜爱之情。第二处, 手法上,“探”是探头的意思,是人性化的行为,用在玉兰花身上,把玉兰花拟人化,是拟 人修辞。分析词语,这里指玉兰花主动把自己的花探进窗框,结合“像画一样美好”可知, 这里写出了生病友人当时的愉悦的心情,进而写出了这主动探进头的花给生病的友人带来了 生命的希望。第三处,“栽”的本义是栽种的意思,这里指老人把自己制造的假花插在窗台 上长满孔洞的皱麻石上。这里指在老人眼里,这原来没有生命的假花是有生命的真花,老人 在欣赏这些花的美,表现了老人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对于生活的热爱。 (3)本题考查内容和主旨。结合“在没有花开的时节,乐观的人们从不等待,他们用自己 的双手和智慧,用纯洁而向美的心灵去创造,让寒冬开花,让枯枝开花,让石头开花……” “现在想来,那些生动的色彩是他为自己制造的阳光和火焰,他用来温暖、照耀自己。当他 被病痛折磨的时候,他从苦闷里抬起头的刹那,看见的是鲜艳的花,是人人期待的春天”等 句子可知,环卫工夫妇和孤寡老人制造假花的目的是为了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希望和幸福。结 合“那个往树上绑花的老人似乎也成了一朵花,她和那些花儿像一轮月亮,照着我和更多的 人的梦”可知,写这些假花给人们带来希望和幸福,是为了进一步写出这些制造假花人们的 美好形象,赞美了他们乐观的人生态度、智慧的双手和纯洁美好如花的心灵。 答案: (1)①人们创造出来的花 ②有像花一样美丽心灵的人们 (2)①“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春天人格化,一个“撞”字极富动感地写出了春天到 来时的情景,体现出人们对于春天的喜爱,以及带来春意的花开后人们的欢欣愉悦。 ②“探”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了玉兰花人的动作,“探”字写出了玉兰花仿佛主动地从 窗外进入到窗内的形态,更带给病中的人希望和喜悦,体现出花带来了生命的希望。 ③“栽”字原来应该指真正的植物,这里用来形容老人自制的花,是将假花当成了真花,因 为老人是在“无花”的生活中用乐观积极的心态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花,这样写更加能够体 现老人对于花,对于生活的热爱。 (3)本文由“长寿梅”开始写起,不仅写了自然界中的花,也写了人们创造出来的花,这 些花都能够带给人们希望和幸福,写纸花、木花是为了写创造纸花和木花的人们,赞美了他 们乐观的人生态度、智慧的双手和纯洁美好如花的心灵。 【点评】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修辞角度;表现手法;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本身:如词语的感情色彩(贬词褒用、褒词 贬用),词语的语体色彩(方言、口语、书面语),叠词的节奏韵律美,形容词的生动优美, 动词的具体凝练传神…… (2)答题模式:效果词(形象生动、准确传神等)+结合词语的语境义+作者的思想感情。 (3)联系句子所涉及人物的深层感情,有时还要考虑作者的感情。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3 题。(共 7 分) ①庚子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发。这是一场全人类与病毒的战争,中国人民经过艰苦 卓绝的努力,取得抗疫阶段性成果。这一成果的取得离不开中国制度的优势和经济、科技等 方面的实力,也与中国人民敢于担当的精神和服从大局的意识息息相关。 ②敢于担当的精神,在疫情期间得到了充分体现。担当意味着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也意味着在关键时刻能将国家、集体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疫情期间,有一张广为流传 的照片戳中了人们的泪点:钟南山院士靠在车座上闭目小憩,脸上是难以掩饰的疲惫。这是 因为钟老匆忙奔赴疫区,没有时间好好休息。一位 84 岁的老人,不亲赴抗疫一线本无可厚 非,但他首先想到的是为抗疫尽自己的力量,不顾劳累与安危,毅然决然奔赴疫区。从年事 已高的院士专家,到 90 后、00 后的年轻医护人员,他们面对疫情义无反顾,坚定前行, 承受难以想象的身体和心理压力,做出了巨大牺牲。他们勇敢承担起社会责任,以对人民的 赤诚和对生命的敬佑,争分夺秒,连续作战,挽救了一个又一个垂危生命,为病毒肆虐的漫 漫黑夜带来了光明,守护了国家和民族生生不息的希望。 ③抗疫英雄敢于担当,奋战在前线,广大民众也自觉服从大局,为抗疫取得阶段性成果 做出了贡献。疫情突发正值春节假期,国家一声令下,全民响应,人们取消了春节期间的走 亲访友和各种聚会,克服困难就地隔离。武汉人民、湖北人民顾全大局,顽强不屈,为阻击 病毒做出巨大贡献。他们面对离汉离鄂通道关闭后交通停滞、城市“停摆”,克服了近距离 接触病毒、物资紧张以及长时间隔离带来的困难,服从大局,咬紧牙关,团结坚守。在这场 伟大的抗疫战争中,英雄的武汉人民、湖北人民将载入史册,为人们所铭记。 ④医务工作者等抗疫一线的广大勇士逆行出征,不惧牺牲,用血肉之躯构筑起阻击病毒 的钢铁长城;他们是栋梁,体现了敢于担当的精神。广大民众在疫情期间以国家利益为重, 响应国家号召,约束自我,居家隔离:他们是基石,体现了服从大局的意识。没有栋梁,大 厦将倾;没有基石,栋梁也将失去支撑。由此可见,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14 亿中国人民都是抗击疫情的伟大战士。 21.根据你对全文论述内容的理解,结合上下文,在第④段横线处补写一句话。(2 分) 答: 22.阅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 分) 【甲】首段提出中心论点:在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努力下,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 阶段性成果。 【乙】第②段列举钟南山院士和年轻的医护人员勇赴疫区的事例,意在证明有担当精神 的人不分年龄大小。 【丙】第③段由之前的论证过渡到论述广大民众服从大局的意识,并用全国人民、武汉 人民、湖北人民的事例来论证。 23.下面是有关抗疫的材料。请你结合上面的文字,简要说明材料体现了中国人民怎样 的精神。(3 分) 材料: 所有好的做法如果想要奏效,必须要有公众的集体意愿。正因如此,中国有能力通过传 统公共卫生干预①方法应对一种新型的未知病毒。 ——布鲁斯·艾尔沃德(世界卫生组织总干 事高级顾问) 注:①[传统公共卫生干预]用提倡戴口罩、限制大众集会等手段来保障人民大众健康。 答: 【分析】本文第①段提出中心论点:敢于担当的精神和服从大局的意识是能够战胜疫情的必 要条件;第②③段分别从敢于担当的精神和服从大局的意识两个方面展开论述;第④段总结 全文,得出结论。 【解答】(1)本题考查补写语句的能力。本文开篇提出论点:敢于担当的精神和服从大局的 意识是能够战胜疫情的必要条件。第②段用钟老的事例证明了敢于担当的精神。第③段用全 国人民、湖北人民、武汉人民的事例证实了服从大局的意识。最后一段进行总结,并且最后 一段第一句总结了敢于担当的精神,第二句总结了服从大局的意识,因此横线处应该整合二 者进行总结。 (2)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 【甲】有误,中心论点应是:敢于担当的精神和服从大局的意识是能够战胜疫情的必要条件; 【乙】有误,第②段意在说明中国人民有敢于担当的精神,没有强调是否与年龄有关; 【丙】正确。 故选:【丙】 (3)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材料中提到的“传统公共卫生干预”需要的是全国 人民的配合,体现了中国人的公众的集体意识,及服从大局的精神。并且点明了“所有好的 做法如果想要奏效,必须要有公众的集体意愿”,结合文章论点中敢于担当的精神和服从大 局的意识,更加符合服从大局的意识。 答案: (1)示例:敢于担当的精神和服从大局的意识是能够战胜疫情的必要条件。 (2)丙 (3)材料说明了中国人民通过传统公共卫生干预抗击疫情,这种方法的前提是公众的集体 意识,及服从大局的精神。从文章中同样能够看出,这种“国家一声令下,全民立刻响应” 的精神为抗击疫情取得阶段性成果做出了贡献。 【点评】议论文如何确定中心论点: 1、论点出现的形式和位置: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 该是较完整的句子。位置:①标题;②开头;③篇末;④论述过程中(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 句);⑤表述不集中,需要概括。 2、当碰到文中没有现成的表达论点的句子时,尽管有一定难度,但也有方法可循:需要在 准确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抽取文章核心,依据论题和论据,参考作者要解决的问题,准 确判断和提炼作者的观点,然后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3、要注意的是,有些文章中表达中心论点意思的句子不止一句,需要加以比较,找出最简 洁、最明确的句子。 五、写作(40 分) 24.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2020 年,不同寻常的年份,不同寻常的改变,你也经历了不同寻常的备考: 学习方式的转变,居家的自我管理,中考时间的调整,短暂而珍贵的返校……此刻,你已在 考场。考场外,家人、老师正牵挂着你;医务人员、警察以及众多行业的工作者们坚守岗位。 他们默默付出,为考试保驾护航。关于这次中考,你有哪些难忘的人或事?有怎样的体验或 感悟?请以“2020,我的中考”为题,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分析】本篇作文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2020 年,由于新冠肺炎的肆虐而使我们的生活、 学习发生了很多的改变,特别是今年中考的学生,毕业备考的很多计划都随之改变。为了这 次中考,众多行业的工作者都默默付出,为我们的中考能顺利进行保驾护航,其中有很多认 人难忘的人和事,如医务工作者与学校老师,在中考前两周就对每一位考生进行了核糖核酸 的检测,教室每天定时消杀,开考前警察为考生车队引导前行等。写这篇作文时,选择自己 最擅长的文体来写,写出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解答】2020,我的中考 亲爱的自己: 你好! 春天是一年的开始,愿少年的我们,在新春播种下新的希望。今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 情席卷全国,也让我们的备考之路多了“小插曲”。 教育部门为了保障考生及组考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不得不对中考一些考试日程进 行了调整。面对这一变化,社会各界纷纷表示支持与理解,这让我在这个春寒料峭的日子感 到了温暖。请相信,虽然时间或方式有变化,但是为考生服务、确保每位考生公平公正升入 适合自己的高级中等学校这一宗旨没有改变。一张特殊时期的考卷,正静待我的书写,希望 我能交上让自己满意的答卷。 亲爱的自己,我们并不孤单。老师每天在微信、网络上牵挂关心着我们,父母在身边默默 关注着我们,社会工作者对岗位的坚守、医护工作者那一个个逆行的身影,更是为少年的我 们做出无声的榜样。这场疫情中积淀下来的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团结一心、坚强不屈、勇于 担当、自强不息等精神品质,将成为这场疫情留下的最好教育和我们继续前行的精神财富。 亲爱的自己,停课不停学,处处是课堂。在这段“暂停”的时光中,我们能学的还有很多。 网络上,各式各样的课程等待我们挑选,自选式菜单让学习变得有趣;现实中,与父母重拾 一段亲子时光,用沟通与交流,让每个小家更温馨、更有爱。在这段安静的时光中,我们可 以重新审视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坚强、更宽容,更加懂得奉献与感恩。 亲爱的自己,国家时刻牵挂着我们。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考试系统及卫生、公安、电力 等相关单位的每名工作人员都将尽最大努力,为考试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我们密切保持与 学校和班主任的联系,关注本地教育网站,关注考试微信公众号,通过多种渠道及时了解最 新招考信息。 亲爱的自己,请勇敢前行,不负韶华。相信我们早就准备好了,正在考场奋笔疾书,为感 谢那些为这场中考而付出的人们,努力奋斗着! 祝考试成功! 正在考试的自己 2020 年 7 月 17 日 【点评】这篇关于“2020,我的中考”的作文,作者对于教育部门、老师、父母、国家,为 这次特殊时期的中考而默默付出的人们表达了诚挚的感激之情。以写给自己的书信形式来写, 构思新颖,这样有利于情感的表达,也能更加真实自然地表达自己对这一特殊时期的中考的 体验与思考。 题目二:如果你得到一个神奇的控制器,可以让时间放缓、快进、后退和暂停,你会在什 么情况下使用?使用后会发生什么事情?请你以“此刻,我按下时间控制器”为开头,发挥 想象,写一篇故事。题目自拟。 要求:⑴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⑵作文内容积极向上。 ⑶字数在 600-800 之间。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分析】本篇作文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很多时候我们总是觉得时间过得太快,而有的时候 又觉得时间过得太慢,还有些美好的瞬间,总希望让时间就停留在那一美妙的时刻。发挥我 们的丰富想象,想象一些特殊的场合,如期末考试时,用时间控制器把时间调慢,就能有充 足的时间做题了;通告考试成绩的时间,把它调到最慢,甚至暂停,公布成绩的时刻最好永 远不要到来;将要毕业的时光,总觉得来得太快,就用时间控制器把它调慢,让我们好好享 受这美好的校园时光等。注意开头中的“此刻”,是指在某一时刻,我按动时间控制器。 【解答】如果我可以操控时间 此刻,我按下了时间控制器…… 有了这时间控制器,我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在过去、现在与未来之间自由地转换,没有时间 的束缚,亦可完成我许多未完成的念想…… 当我想回到过去,此刻,我按下了时调控制器。一下子回到了三教九流盛极一时的春秋战 国,听着最纯正的儒家思想,琢磨老庄之学的微言精义,感受法家的治世弘愿。 在经过大半个周末浑水摸鱼的日子后,我在周日傍晚望着许多未完成的作业暗自叫苦时, 此刻,我轻轻地按下控制器,一下子回到周六上午的大好时光,督促自己尽快完成作业,明 白了一寸光阴一寸金道理。 有时我会望着夕阳,心中浮现出的是逝世的亲人的音容笑貌。当我按下时间控制器,就回 到他们还在的时候,多陪着他们聊聊近况、散散步。一起再吃顿晚饭,尽我原先忽略掉的职 责,弥补我未能好好陪陪他们的遗憾,告诉他们每一个人:我好爱您! 当我想去到将来时,我按下了时间控制器,看看这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带了什么巨大的益 处,未来终究寄托了如今人们太多的盼望以及质疑。我看见了房屋中无处不在的电子玻璃屏、 无人驾驶的环保汽车。但也看到,森林几乎被砍掉烧毁了,一个国家引以为傲的珍稀动物绝 种或是原先山清水秀的人间天堂早已成为空气污染严重的工业重地。看到这一切的我会告诉 当今的人们,注意环境保护,不要再滥砍、污染。 其实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都取决于现在的我们。过去的人们流芳百世或是遗臭万年, 未来的科技如何蓬勃发展,都取决于我们现在的行为、意识。如果我有这项操控时间的能力, 终有一天,我会放弃它,做一个靠自己的努力“掌握”现在时间的人。 【点评】本篇想象作文,作者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分别想象了回到春秋战国、回到刚刚过 去的周六、回到过去与逝世的家人相处、来到未来等场面,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过去与现在时 光的羡慕和珍惜、对未来时光的盼望之情。最后的“如果我有这项操控时间的能力,终有一 天,我会放弃它,做一个靠自己的努力‘掌握’现在时间的人”,不仅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也耐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