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 MB
- 2021-11-0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
专题 12 说明文阅读
【2020 年中考重庆 A 卷】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的负面情绪,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也不例外。考场失利、友谊翻船、同学
嘲笑、父母唠叨……有可能使你陷入挫败、沮丧、愤怒、厌烦等负面情绪中。这些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疏
导,就有可能爆发,不同程度地影响人际关系。如果长期郁积于心,还会对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积极心理学认为,发掘人的乐观、善良、爱等积极心理品质,可以消解人的负面情堵。使人获得快乐、
幸福的情感体验。心理学家开展了一系列挖掘积极心理潜能、培养积极心理情绪、获得积极情绪体验的研
究,找到了一些调控负面情绪的有效方法。
下面介绍其中几种。帮助大家调控情绪。
意识到自己性格的不足。意识不到自己性格不足的人,在与人产生矛盾时,总是认为对方性格有缺陷,
所以,要反思自己性格的不足。只有认识到自己性格的不足,才能积极正视并加以修正,从而冷静看待别
人的行为和自己的行为,这样才容易摆脱负面情绪。
肯定现在的自己。当自己与自己与制人发生矛盾,说错话或做错事,学习或工作陷入瓶颈时,如果过
于苛责自己,只会让情绪更加低落,加剧内心的痛苦。此时,恰当地肯定现在的自己,意识到自己虽然现
在不完美或身处困境,但还是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情绪就会趋于稳定。
记下自己的情绪。无法或者不方便向别人倾诉时,可以把自己的烦恼点记录下来,这也是缓解负面情
绪的一种好方法。通过记录情绪,梳理让自己感到快乐和难过的事情,多做能令自己高兴的事,再想办法
去解决烦恼的事。
多建立几根支柱。在遭受负面情绪时,如果只有一根支柱,一旦这唯一的支柱倒塌,整个人就会随之
崩溃。如果建立的支柱多几根,就可以通过其它支柱来转移注意力和化解负面情绪,这些支柱可以是自己
的兴趣爱好,可以是自己与家人、朋友间的亲密感情,可以是某种健康的潘活动等。
向正能量靠拢。多关注充满正能量的人或事,常和积极向上的人一起进步,自己也会不知不觉充满正
能量。因此,要主动接近积极向上的人,多观察他们的行为,多向他们学习。同时,多做对自己或时别人
有意义的事,在成就感中体验积极力量带来的偷悦与幸福。
远离悲观情绪的人。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总会有一些人经常想天想地,充斥着悲观情绪。悲观
情绪会产生消极的磁场,不仅使自己深陷其中,还会影响到身边的人。要选离消极悲现的人,不要成为他
们负面情绪的垃圾桶。
(选自和田秀树《别让坏情绪赶走好运气》,有删改)
2
(材料二)
苏轼一生多次遭受排挤和贬谪,却不曾被负面情绪击倒。他被排挤出京,做杭州通判时,与佛印结为
好友。佛印心胸开阔,为人豁达,二人留下了许多轶闻趣事。后被贬黄州,做了有职无权的团练副使,他
写了不少诗文来排遣心中的苦闷。被贬惠州后,苏轼利用空闲时间,探索岭南风光,亲自尝试酿酒,生活
丰富多彩。被贬儋州后,他采草药,兴学堂,造福乡民,把儋州当做自己的第二故乡。林语堂在《苏东坡
传》中评价他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
(材料三)
2020 年初,新冠病毒肆虐,中小学生被迫线上学习。还不到半个月,林杨同学就憋闷慌,他在贴吧发
了一条求助信息,根快收到网友跟帖。
1.下列对“材料一”中的相关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负面情绪让人情感体验不舒服,影响人的工作和生活,甚至伤害人的身心健康,应及时疏导。
B.积极心理学认为通过发掘人的乐观,善良、爱等积极心理品质,可使人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C.“意识到自己性格的不足”和“肯定现在的自己”两种方法都只是要我们正确认识自己性格的优点和缺
点。
D.远离消极悲观的人,不作悲观情绪的垃圾桶,是培养积极心理情绪调控负面情绪的有效方法。
2.“材料二”中,苏轼面对人生坎坷所采用的调控情绪的方法,与“材料一”中的哪些方法相吻合?请作
3
具体分析。
3.你认为“材料三”中网友的跟帖对林杨同学赶走“憋闷”情绪是否有帮助?请选择两条作评价。
4.请从“材料一”中选择两种调控负面情绪的方法,用跟帖的方式,帮助“材料三”中的林杨赶走负面情
绪。
我选择的方法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跟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①多建立几根支柱。如他在杭州与佛印结友,在惠州探索岭南风光、尝试酿酒等。②记下自己的情绪。
如他通过写诗文排遣苦闷。③向正能量靠拢。如他与心胸开阔的佛印结友,在州采草药,兴学堂,造福乡
民。
3.示例:①毛毛虫的跟帖对林杨没有帮助,甚至会加深林杨的负面情绪。(或:毛毛虫发泄自己的烦躁,
与林杨产生共情,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减轻林杨的负面情绪)②快乐的大白的跟帖说明了负面情绪的坏处,
采用祈使语气,未给出具体帮助,反而可能加重林杨的负面情绪。③万水千山的跟帖给出了消除负面情绪
的方法,可能对林杨有一定帮助。④菜鸟先生的跟帖是为图书打广告,对林杨没有帮助。
4. ①肯定现在的自己②多建立几根支柱 ③向正能量靠拢 我的跟帖是:朋友,你宅在家里,虽
然难受,但你没感染病毒,这是多么幸运的事啊!【肯定现在的自己】趁宅在家里,你还可以培养一两项爱
好,做点你喜欢的事,同时有更多的时间与家人在一起,多多交流,加深感情。【多建立几根支柱】如有可
能,你可以向逆行者们学习,申请当社区志愿者,为大家服务。【向正能量靠拢】
【解析】
1.
本题考查内容分析。结合“只有认识到自己性格的不足,才能积极正视并加以修正,从而冷静看待别人的
行为和自己的行为,这样才容易摆脱负面情绪”“恰当地肯定现在的自己,意识到自己虽然现在不完美或
身处困境,但还是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情绪就会趋于稳定”可知,“意识到自己性格的不足”和“肯
定现在的自己”两种方法还可以帮助调节自己的情绪,摆脱负面情绪,故 C 错误,选 C。
2.
本题考查内容分析。(1)结合材料一“如果建立的支柱多几根,就可以通过其它支柱来转移注意力和化解
4
负面情绪,这些支柱可以是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是自己与家人、朋友间的亲密感情,可以是某种健康的
潘活动等”和材料二“他被排挤出京,做杭州通判时,与佛印结为好友。佛印心胸开阔,为人豁达,二人
留下了许多轶闻趣事”“被贬惠州后,苏轼利用空闲时间,探索岭南风光,亲自尝试酿酒,生活丰富多彩”
可知,苏轼通过交友、赏景、酿酒等兴趣爱好,为自己建立了多根支柱,从而排解了负面情绪。故这里符
合材料一中“多建立几根支柱”的方法。(2)结合材料一“无法或者不方便向别人倾诉时,可以把自己的
烦恼点记录下来,这也是缓解负面情绪的一种好方法”和材料二“后被贬黄州,做了有职无权的团练副使,
他写了不少诗文来排遣心中的苦闷”可知,苏轼通过写诗文排遣苦闷,这符合材料一中“记下自己的情绪”
的方法。(3)结合“向正能量靠拢。多关注充满正能量的人或事,常和积极向上的人一起进步,自己也会
不知不觉充满正能量”“他被排挤出京,做杭州通判时,与佛印结为好友。佛印心胸开阔,为人豁达,二
人留下了许多轶闻趣事”可知,苏轼与心胸开阔的佛印结友来向正能量靠拢;结合“同时,多做对自己或
时别人有意义的事,在成就感中体验积极力量带来的偷悦与幸福”和“他采草药,兴学堂,造福乡民,把
儋州当做自己的第二故乡”可知,苏轼做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让自己获得积极力量,这符合材料一中“向
正能量靠拢”的方法。
3.
本题考查内容分析。答题要点:结合材料一中的调控情绪的几点方法,分析材料三中跟帖的效果,是否能
够帮助林杨消除不良情绪。(1)毛毛虫的跟帖也是在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悲观的消极的不良情绪会传染,
会互相影响,故毛毛虫的跟帖不仅不会帮助林杨消除不良情绪,反而可能增强林杨的“憋闷”感。(2)快
乐的大白的跟帖指出了不良情绪的坏处,告诉林杨要赶走不良情绪,但是并没有告诉他如何赶走不良情绪,
没有具体方法指导,不能很好的帮助林杨排除不良情绪。(3)万水千山的跟帖给出了让人不心烦的三招,
告诉林杨如何通过呼吸、放松来排遣不良情绪,有方法指导,很具体,应该对林杨排除不良情绪有帮助。(4)
菜鸟先生的跟帖根林杨的需求完全无关,是个图书广告,对林杨无帮助。
4.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答题要点:在材料一中选择两种排除不良情绪的方法,用自己的语言,用跟帖的形式,
结合具体方法,帮助林杨排除不良情绪。示范:我选“记下自己的情绪”“多建立几根支柱”两种方法。
跟帖:朋友,这个特殊时期,大家都面临着相似的苦闷,如果实在难受,不妨把自己的痛苦写下来,用日
记,用文章,用你的笔来抒发你心中的苦闷(记下自己的情绪),同时,你也可以趁着这个时间,让自己的
兴趣爱好得到更好的发展,做一些你以前想做但是没有时间做的事情(多建立几根支柱),还可以和父母多
聊聊天,以前因为学习和工作,都没有很多的时间沟通吧,趁着这个机会,去好好认识一下自己的父母吧。
5
【2020 年中考重庆 B 卷】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各题。
(材料一)
什么是人工智能呢?人工智能(AI)是在计算机辅助下模拟、延伸甚至拓展人类智能的一种技术。人的智
能主要由大脑掌握,人工智能则由电脑控制。
人工智能可回溯到 20 世纪 30 年代。1936 年,英国教学家图灵认为一个认知过程可被分解为多个单独
的过程,这些过程可由特定算法来表示。图灵的这一思想奠定了人工智能的理论基础。
1956 年夏,在美国召开的学术会议上,科学家表示,人的多种智能行为(比如学习)可被机器模拟;美
国计算机科学家麦卡锡还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一词,标志着该领域的正式诞生。
20 世纪 90 年代,IBM 公司开发出人工智能国际象棋计算机“深蓝”,它在象棋比赛中成功战胜人类世
界冠军。2017 年.由谷歌公司开发的人工智能围棋计算机“阿尔法狗”4:1 击敷前世界围棋职业九段李世
石,在围棋领域做到了超越人类的智能。
“阿尔法狗”是凭什么战胜世界冠军的呢?这得益于两种学习方式: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人工智能专家
会把大量已有的围棋对局提供給“阿尔法狗”,“阿尔法狗”对大量国棋棋局进行分析,解读棋局中每一
步棋的利弊,并判断当前局面获胜的概率,从而对这些棋局的各种对弈策略和方法了如指掌、烂熟于心。
这个学习的过程叫深度学习。在此基础上,“阿尔法狗”还要进行至少 3000 万步的自我强化训练,自己与
自己对弈,以获得相当丰富的实战经验。因此,“阿尔法狗”能轻松击败人类的围棋世界冠军。
这样的学习方式同样适用于医学领域。比如,科学家把近 13 万张涵盖 2000 多种皮肤病的临床图片存
储在人工智能系统中,然后让其对这些临床图片进行分析。人工智能系统通过深度学习掌握各种皮肤病的
典型特征,也能迅速成为皮肤科“专家”。
21 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大数据的收集,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上商
业通过人工智能分析用户的消费记录并推送用户喜欢的商品:警察利用智能摄像机,发现、定位、跟踪犯
罪嫌疑人,执行精确和迅速的抓捕。人工智能教室、人工智能家居、人工智能无人汽车驾驶,在不久的将
来也许会融入我们的生活。
(根据(科学画报》2019.6-7 及百度百科改编)
(材料二)
2017 年美国出版的《自然)杂忠介绍了人类与机器的一场“较量”。人工智能与 21 名资深皮肤科医生
开始了同场竞技:比试区分鳞状上皮细胞癌和良性脂溢性角化病,以及区分思性黑色素瘤和良性痣。在这
场比试中,人类败下阵来。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人工智能可完全取代医生。那些分布在患者手指、头皮上的黑色素瘤,难以用照
6
片记录,而且人工智能对一些特殊病灶也难以辨认。
(摘编自《科学画报》2019.6)
(材料三)
小新同学看了一部现代科幻电影《我和机器人》,影片中机器人与人类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机器人
顷刻间控制了整个城市。小新对人工智能的未来产生了极大的优虑,于是,他去互联网论坛发帖求助,网
友纷纷跟帖。
1.下列对“材料一”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在计算机的辅助下,人工智能(AI)技术可以模拟、延伸甚至拓展人类智能。
B.图灵认为,可以用特定算法来表示从一个认知过程中分解出来的多个单独过程。
C.“阿尔法狗”战胜棋手李世石,表明人工智能已经在各领域超越人类智能。
D.人工智能在棋类游戏、网上商业营销和追捕嫌犯领域都能大显身手。
2.“材料二”中的人工智能为什么能战胜资深皮肤科医生?请根据“材料一”概括作答。
3.“材料三”中网友的跟帖,哪一条最能帮助小新化解忧虑?请说明理由。
4.根据以上材料,发挥想象,描绘一个场景,体现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美好生活。
【答案】
1.C
2.科学家给人工智能系统存储了海量的皮肤病临床病例图片:人工智能通过深度学习,成为了皮肤科“专
7
家“。
3.雪中寻莎(4 楼网友)。①有针对性:这个帖子回应了小新对未来人工智能的忧虑:②用事实说话:列举
了目前已出台的国家政和行业原则,令人信服。
4.示侧一:早上,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圆来叫我:“主人,快快起床啦,上班要迟到啰!”洗漱完毕。我问;
“小圆,早餐吃什么”“馒头、煎蛋,热牛奶。”“好的!”“7 点,小圆递给我公文包,送我出门。“小
圆,记得整理房间哟!”我开心地上班去了。
示例二:星期天,阳光明媚,我想带父母去古镇游玩。人工智能机器人小方立即策划了最佳出行路线。20
分钟后,乘坐无人驾驶的小轿车来到古镇,小方还根据我们的喜好,向我们推荐了许多美食。真是愉快的
一天啊!
【解析】
1.
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准确把握能力。C 项有误,“阿尔法狗”战胜棋手李世石,表明人工智能在围棋
领域超越人类智能,但并不是在所有的领域都能超越人类智能。故选 C。
2.
此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
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从“科学家把近 13 万张涵盖 2000 多种皮肤病
的临床图片存储在人工智能系统中,然后让其对这些临床图片进行分析”可知,科学家给人工智能系统储
存了大量的皮肤病临床照片;从“人工智能系统通过深度学习掌握各种皮肤病的典型特征”可知,人工智
能进行了深入的学习。据此概括即可。
3.
此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小新害怕人工智能会给人类带来灾难,雪中寻莎列举了人工智能带来的便
利,介绍了关于人工智能的国家政策和行业原则,有力地化解了小新的忧虑,强调了“确保人工智能持续
造福人类”的观点,非常具有说服力。其它三项没有针对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能化解小新的忧虑。
4.
此题考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结合人工智能的特点,联系日常生活,描绘图景即可,注意突出人
工智能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如:早晨起来,我来到洗漱间,这里的温度和湿度被控制在最适宜的数值,我
躺在洗漱椅上,选择 2 号清洁键:一个机械臂使用电动牙刷沾上免洗洁牙剂给我清洁口腔,另一个机械臂
清洁按摩我脸部肌肤,同时我的头发也被进行了清洁和护理。
8
【2020 年中考北京卷】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北京老城,即市区二环路以内(含护城河及其遗址)区域,属于“首都功能核心区”的主体部分。历
经元明清三朝规划、建设和完善的北京老城建筑群,堪称古代都城建设史上的经典之作。其中最核心的是
“1+4”的城市格局,正如图 1 所示:一条中轴线居中, ① 、 ② 、 ③ 、 ④ 四重城廓层层拱
卫并延展开去。
有古建筑研究专家高度评价北京老城的格局,认为北京城“所特具的优点主要就在它那具有计划性的
城市的整体”。因此,近年来首都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始终把加强老城格局整体保护
作为重要任务,即将两轴(中轴线和长安街)、四重城廓、棋盘路网、历史水系等作为整体进行保护。
材料二
位于南锣鼓巷地区的雨儿胡同是颇受游人喜爱的休闲去处。几年以前,这里和老城大多数胡同一样,
私搭乱建普遍,历史风貌破坏严重。经过整治提升,雨儿胡同拆除违建,修缮加固老屋,绿化美化院落,
逐步恢复了老北京胡同的风貌,这条背街小巷由此成为“北京最美街巷”。
如果说。大街是城市的“面子”,那么背街小巷就是“里子”。北京市前些年更多的是在治理“面子”,
近年来则将“里子”也纳入了重点治理范围,并制定了《首都核心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三年(2017-2019
年)行动方案》,雨儿胡同的变化就是这一方案的实施成果之一。三年来,首都功能核心区已完成 1674 条
“毛细血管”的改造,让背街小巷也旧貌换新颜。未来三年,背街小巷整治提升工作还将在全市范围内持
续推进。计划完成 3261 条达标类、精治类背街小巷的精细化整治提升。
材料三
近几年,老城保护思路有了新发展,提出了可持续保护的理念。这一理念不提倡将老城变成博物馆供
人参观,而强调在不破坏历史风貌的前提下改善街区人居环境,让居民们更好地生活在老城中,使老城在
9
浓郁的生活气息中得到可持续保护。
可持续保护的要点之一,是在保护街区风貌的同时重视改善公共服务设施的功能,满足居民的需要。
如前门地区近年来集中解决了街区内影响历史风貌的问题,改造地下管线,建设口袋公园,营造出“老胡
同”里的“新生活”。可持续保护的要点之二,是同步改善与街区空间相辅相成的文化环境,让胡同中的
老北京味道更浓。如东四地区举办的“报春”活动和“奔跑中寻找东四胡同记忆”的迷你马拉松活动,吸
引居民广泛参与,让传统文化进一步融入现代生活。
如今生活在胡同里的居民,用得上暖气、空调、网络,看得见青砖、灰瓦、绿槐。这些变化说明,保
护老城的观念发生了转变,从简单的“为保护而保护”转向了综合协调的可持续保护。
1.根据图 1 中的信息,结合上下文,在材料一的横线处应填入的名称依次为①____、②____、③____、
④_____
2.材料三最后一段提到“保护老城的观念发生了转变”,以下与转变之后的观念完全一致的一项是(_____)
(甲)将老城变成博物馆供人参观,发挥其教育功能。
(乙)在不破坏历史风貌的前提下改善街区人居环境。
(丙)改善公共服务设施的功能,满足居民生活需要。
3.从上述三则材料可以看出,北京老城保护的原则有:①__、②__、③__。(每空限 10 个字以内)
【答案】
1. 紫禁城 皇城 内城 外城
2.乙
3. 老城格局整体保护 背街小巷精细化整治 人居环境可持续保护
【解析】
【分析】
1.
本题考查结合材料和图例提取信息。文中所说的“1+4”的城市格局,由示意图可知,“1”是一条中轴线,
“4”是四个城,图中所示由内到外这四个城分别是紫禁城、皇城、内城、外城。
2.
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提炼和整合。由材料三最后一段“胡同里的居民,用得上暖气、空调、网络”说明
可持续性保护老城的“改善街区人居环境”的观念;“看得见青砖、灰瓦、绿槐”说明可持续性保护老城
的“不破坏历史风貌”的观念,并结合材料三第一段“可持续保护的理念强调在不破坏历史风貌的前提下
10
改善街区人居环境”这一内容可知“乙”与“转变之后的观念完全一致”,故选乙。
3.
本题考查对材料主旨的理解。三则材料分别从三方面写北京老城保护的原则,材料一强调“始终把加强老
城格局整体保护作为首要任务”,说明“老城格局整体保护”的原则;材料二用雨儿胡同的例子强调“背
街小巷整治提升工作持续推进,计划完成达标类、精治类背街小巷的精细化整治提升”,说明“背街小巷
精细化整治”的原则;材料三强调“在不破坏历史风貌的前提下改善街区人居环境”,说明“人居环境可
持续保护”的原则。
【2020 年中考安徽卷】 (材料一)
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成长,一定意义上就是在重演人类的发展史。我们的祖先通过劳动实现了人类文
明的提升,由此我们每个人,特别是我们在儿童阶段的成长,都离不开劳动环节的淬炼。
《朱子家训》中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可见,古人讲究从细节培养生活自理的
劳动习惯,从而保持身体和精神的基本健康。现在有的家长却不让孩子做家务或参加其他劳动,习惯大包
大揽,目的是让孩子多点时间读书学习。其本意是爱孩子,然而,这却剥夺了孩子一个非常重要的全面“学
以成人”的机会,家长这样的做法,并不一定能帮助孩子提升学业成绩,反而可能会让孩子在人格发展上
出现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意识。我们必须谨记:尽管我们人类文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
劳动仍然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
现代社会,劳动教育并不只是要锻炼体质,还要让儿童在劳动中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创造,提
高动手能力,这对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都有重要的影响。比如说,人类往往在劳动中创造美的世界,
让儿童学习通过劳动创造美的世界,可以提升儿童的审美情趣。由于劳动教育关涉诸多方面的教育,因此
必须系统、合理地加以推进。
(选自韩震《劳动是学以成人的基础》,《光明日报》2019 年 1 月 28 日,有删改)
(材料二)
2019 年长沙市普通中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数据显示:我市普通中学学生普遍具有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86.79%的初中生和 84.14%的高中生能正确认识劳动价值、尊重劳动、崇尚劳动;70.61%的初中生和 72.38%
的高中生热爱劳动;68.75%的初中生、76.97%高中生将“科学家、教师、医生、工程师、警察、军人”等
吃苦耐劳、敬业奋斗的劳动者作为自己的未来的理想职业。
调研也发现,学生劳动习惯有待加强。1.65%的初中生和 1.69%的高中生表示在家中“从不”主动做力
所能及的家务,26.66%的初中生和 26.9%的高中生表示在家中“偶尔”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11
(摘自《长沙发布“中小学校劳动教育评价指标”》,长沙晚报,2020 年 4 月 16 日)
(材料三)
中华民族是一个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从《尚书》中的“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到《国语》
中的“劳则思,思则善心生”,再到《朱子治家格言》中的“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诸多
古训格言都彰显了勤俭自持、耕读传家的中华传统美德。当今时代,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劳动形态发生巨
大变化。这就要求劳动教育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相呼应,挖掘劳动教育新内涵,创新劳动教育形式,
鼓励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开展创造性劳动,使新时代劳动教育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要求。劳动教育
要与立德、增智、强体、育美相结合,实现道德的提升、智慧的增长、体质的强健、美感的涵养,进一步
彰显劳动教育在新时代的综合育人价值。
(选自刘余莉《积极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人民日报》2020 年 4 月 30 日,有删改)
1.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儿童若缺少劳动,可能会在人格发展上出现不足,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意识。
B.对儿童而言,劳动教育必须系统,合理地加以推进,因为这会关涉到诸多方面的教育。
C.长沙市普通中学学生中,把工程师作为自己未来理想职业的,初中生比高中生的比例高。
D.材料一阐述了劳动和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材料三闹述了新时代如何积极开展劳动教育。
2.材料一第二段采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指出其中的一种,说说它有什么作用。
3.请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说说新时代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应当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4.材料一中说“人类往往在劳动中创造美的世界”,请联系你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
【答案】
1.C
2.示例 1:引用论证。引用《朱子家训》,表明古人重视从生活细节培养劳动习惯,从而论证了家长让孩子
接受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示例 2:对比论证,把家长大包大揽的目的与实际结果作对比,阐述了家长不让孩子接受劳动教育的危害,
从而论证了劳动仍然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
示例 3:道理论证。剖析家长大包大揽,不让孩子做家务的危害,论证了劳动仍然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
础性活动。
3.①要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创造,提高动手能力。②要端正学生劳动价值观,注意
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③要使劳动教育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要求。④要与立德、增智、强体、育美相
12
结合。⑤要重视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
4.示例一:劳动能让我们的学习环境更美,我们打扫卫生,布置教室,张贴书法、绘画作品,使教室更美。
我们要多参加劳动,让生活更美好
示例二:劳动能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美,我们在庭院、小区种花,使庭院小区更加舒适、美观。我们应该
多参加劳动,让生活更美好。
【解析】
1.
C.表述有误,根据材料二中“68.75%的初中生、76.97%高中生将‘科学家、教师、医生、工程师、警察、
军人’等吃苦耐劳、敬业奋斗的劳动者作为自己的未来的理想职业”一句可知,把“科学家、教师、医生、
工程师、警察、军人”等劳动者作为自己未来理想职业的,高中生比初中生的比例高。故选 C。
2.
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阅读材料一的第②段,“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
洁”一句,引用了《朱子家训》中的话,属于引用论证,体现出“古人讲究从细节培养生活自理的劳动习
惯”,有力地论证了家长让孩子接受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将现代家长“不让孩子做家务或参加其他劳动,
习惯大包大揽”的目的“让孩子多点时间读书学习”和结果“让孩子在人格发展上出现不足,难以形成良
好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意识”进行对比,属于对比论证,突出论证了劳动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
这一观点。文段对家长不让孩子参与劳动的危害进行了阐述,属于道理论证,有力地论证了劳动是我们“学
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的观点。找出具体的句子,分析作答即可。
3.
本题考查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能力。仔细阅读几则材料,结合材料一中“现代社会,劳动教育并不只是要锻
炼体质,还要让儿童在劳动中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创造,提高动手能力”可知,要通过劳动锻炼孩
子的体质,让他们在劳动中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创造,提高动手能力。根据材料二中第①段的调查
数据可以知道,“普通中学学生普遍具有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根据第②段的调查数据可知,学生的劳动
习惯很差,由此可知,必须要端正学生的劳动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理想观,并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根据
材料三中“诸多古训格言都彰显了勤俭自持、耕读传家的中华传统美德”可知,要重视学校劳动教育与家
庭劳动教育的结合;再根据“鼓励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开展创造性劳动,使新时代劳动教育适应科技发
展和产业变革要求”“劳动教育要与立德、增智、强体、育美相结合”提炼作答即可。
4.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和感悟能力。首先理解句子“人类往往在劳动中创造美的世界”的含义:劳动
13
是人存在的基本方式,人们用劳动创造出了绚丽多彩的服饰、风味各异的美食、雄伟壮丽的建筑、智能优
质的交通交流工具,这些物质之美都是由劳动创造的;同时,人们靠劳动养育自己、完善自己、成就自己,
在劳动中体会到了快乐和成就感,这是美的体验。其次联系自己的劳动经历,谈谈感受到的劳动的好处:
如通过大扫除、植树等活动,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身体,美化了校园,给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创造了美好的环
境,而且还增长了知识,学会了如何与老师、同学沟通合作,增强了合作意识。结合具体的劳动事例,体
现出在劳动中感悟到的美好即可。
【2020 年中考河南卷】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为什么说月球是地球的“女儿”
①为什么地球边上有个月球?它是怎么来的?与地球有怎样的关系?
②多年以来,科学家提出了多种假说。其中,“同生说”认为,地球和月球各是由一块太阳星云形成
的,是一对“姐妹”;“捕获说”认为,地球和月球各自形成后,地球把运行到它附近的月球捕获为自己
的卫星,月球是地球的“干女儿”。但后来的研究证明,这些假说都缺乏科学依据。现在大多数科学家比
较支持“大碰撞说”。这个假说认为,大约 46 亿年前,太阳星云中还残存着一些没有构成行星的大大小小
的天体,在太阳系中各行其道。大约 45 亿年前,一个火星大小的天体撞上了地球,撞击产生的大量碎块绕
着地球运行,最后慢慢聚集凝结,形成了月球。受地球引力的作用,月球始终围绕地球公转,不离不弃,
就像是地球的“女儿”。
③但月球是不是真的就是地球的“女儿”呢?这还需要科学的确证。科学家提取了月球和地球的“基
因”——岩石样品中各种化学元素的同位素组成,做“亲子鉴定”,测定的结果证明月球就是地球的“女
儿”。
④跟地球相比,月球很小,没有能力把空气“抓”在周围,所以它的表面是超高真空的环境,没有任
何天气变化,没有液态水,也没有生命迹象。(甲)月球的结构很简单,从外到内由月壳、月幔和月核构成,
就像蛋壳、蛋清和蛋黄。在诞生之初的 10 多亿年里,月球一直非常活跃。那时它很年轻,活力四射,内部
的能量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来,月震和火山喷发频繁。后来,内部的能量渐渐耗尽,月球慢慢成为一个“僵
死”的星体。
⑤催生月球的那场惊天动地的撞击,也使地球从直立自转变为倾斜自转,但这“终身残疾”促成了地
球表面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月球的引力使地球产生了潮汐,对生物从海洋迁徙到陆地发挥了巨大作用。
同时,月球还像一个巨大的“刹车片”,不断为地球自转减速。很早以前,地球的一天只有 16 小时,更早
14
的时候只有 6 小时。正是由于月球的作用,地球自转周期才减缓到现在的一天 24 小时。月球还以它小小的
身躯为地球抵挡难以计数的小天体撞击,它表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撞击坑,直径大于 1 千米的有 3.3 万个,
直径大于 10 米的有 1 亿多个。
⑥作为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40 多亿年来,月球和地球共同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地球一直在关爱和呵
护自己的“女儿”,而月球也一直陪伴着地球“母亲”,增加它的活力,护卫它的安全。
(作者:欧阳自远。有删改)
文本二
关于月球诞生的“大碰撞说”认为,月球最初是由地球被忒伊亚星体撞击时产生的大量熔融物质凝结
而成的一个大石球,科学家称之为岩浆海。(乙)后来,随着温度降低,球形的岩浆海逐渐冷凝结晶,分异
出月幔、月壳和月核。在冷凝结晶的过程中,不同的矿物质结晶顺序不一样,比如,橄榄石和辉石最先结
晶,而且比较重,就渐渐往下沉,在岩浆海中心的周围,形成了月幔;后结晶的斜长石比较轻,漂浮在岩
浆海的上方,形成了月壳;而岩浆海中心渐渐被月幔包围,成为月核。月球表面冷却以后,又遭受过大規
模的陨石撞击,斜长岩的月壳被撞出大量的撞击坑。后来,撞击坑被深部上涌的玄武岩岩浆填充,就成了
我们看到的月海,而斜长岩质的月壳就成为高地。月海的玄武岩呈黑色,反光性差,而高地的斜长岩为浅
色,反光性好,这就形成了我们晚上看到的明亮而又有暗斑的月亮。
(摘编自贾斌《月球岩石透露了多少秘密》)
1.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本一第⑤段在说明月球上撞击坑数量之多时,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B.文本一第⑥段总结了月球与地球相伴相护的关系,突出了地球对月球的作用。
C.月球的引力可减缓地球自转速度,在遥远的未来,地球的一天可能更长。
D.月亮看起来明亮而又有暗斑,是因为玄武岩反光性好,斜长岩反光性差。
E.文本一的语言生动活泼形象性强;文本二的语言更专业严谨,逻辑性强。
2.文本一的前三段是如何逐步得出“月球是地球的‘女儿’”这一结论的?请简要分析。
3.在上面两个文本中,(甲)(乙)两处画线句都写到了月球的结构,(甲)处略写,(乙)处详写,原因分
别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1.BD
2.第①段提出月球起源、月球与地球关系的问题;第②段先指出“同生说”和“捕获说”缺乏科学依据,
15
然后由“大碰撞说”对月球形成的解释,得出月球“像是地球的‘女儿’”的结论;第③段用岩石样品检
测结果,确证了“月球就是地球的‘女儿’”这一结论。
3.文本一重点说明的是月球与地球的关系,不必详细说明月球的结构,所以【甲】处略写。文本二的主要
内容是揭示月球岩石的秘密,月球结构的组成及形成过程与月球岩石有密切关系,所以【乙】处详写。
【解析】
1.
这道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
B.“突出了地球对月球的作用”表述有误,根据“地球一直在关爱和呵护自己的‘女儿',而月球也一直
陪伴着地球‘母亲',增加它的活力,护卫它的安全”可知,应该是突出了地球和月球的相互作用;
D.“玄武岩反光性好,斜长岩反光性差”表述有误,根据“月海的玄武岩呈黑色,反光性差,而高地的斜
长岩为浅色,反光性好”可知,应该是玄武岩反光性差,斜长岩反光性好;
故选 BD。
2.
这道题考查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仔细阅读文本一前三段可知,第①段通过三个问句提出月球起源、月球
与地球关系的问题;根据“多年以来,科学家提出了多种假说”和“但后来的研究证明,这些假说都缺乏
科学依据。现在大多数科学家比较支持‘大碰撞说'”可知,第②段先指出“同生说”和“捕获说”缺乏科
学依据,然后由“大碰撞说”对月球形成的解释,得出月球“像是地球的‘女儿’”的结论;根据“科学
家提取了月球和地球的‘基因'——岩石样品中各种化学元素的同位素组成,做‘亲子鉴定',测定的结果
证明月球就是地球的‘女儿'”可知,第③段用岩石样品检测结果,确证了“月球就是地球的‘女儿’”这
一结论。
3.
这道题考查对材料详略的理解。文本一根据题目“为什么说月球是地球的‘女儿'”和“地球一直在关爱和
呵护自己的‘女儿',而月球也一直陪伴着地球‘母亲',增加它的活力,护卫它的安全”等内容可知,重
点说明的是月球与地球的关系,因此没有必要详细说明月球的结构,所以【甲】处略写;文本二根据“关
于月球诞生的‘大碰撞说'认为,月球最初是由地球被忒伊亚星体撞击时产生的大量熔融物质凝结而成的一
个大石球,科学家称之为岩浆海”“后来,撞击坑被深部上涌的玄武岩岩浆填充,就成了我们看到的月海,
而斜长岩质的月壳就成为高地”可知,主要内容是揭示月球岩石的秘密,月球结构的组成及形成过程与月
球岩石有密切关系,所以【乙】处详写月球的结构。
【2020 年中考广东卷】说明文阅读
16
北斗,国之重器
①2020 年 6 月 23 日 9 时 43 分,北斗三号系统“收官之星”成功发射,标志着由我国自主研制的北斗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系统组网完成。
②提到卫星导航,人们自然会想到 GPS 系统。GPS 系统由美国研发,自 1995 年建成后,在多个领域广
泛应用。既然 GPS 系统方便可用,为什么还要建设北斗系统呢?卫星导航系统属国之重器,只有拥有自主
建设和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才能长期、稳定、可靠地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维护国家安全。
③目前,美国的 GPS、俄罗斯的 GLONASS、欧盟的伽利略系统以及中国的北斗系统四大全球卫星导航系
统服务功能大体相近,都能提供全天候、全天时的高精度定位、导航、测速、授时服务。而中国的北斗三
号系统在诸多方面还拥有自己独特的服务功能。
④高精度的“太空灯塔”。相比北斗二号,北斗三号系统通过配置新一代原子钟,提升了卫星性能,
定位精度提升 1 至 2 倍,改善了用户体验。北斗三号可以为汽车导航提供静态厘米级、动态分米级的高精
度定位,实现车道级的导航。换句话说,在北斗的帮助下,未来导航软件能准确地判断你的车是在中间车
道,还是左转车道。北斗三号系统还可以向用户提供精密测量测绘数据。北斗三号导航卫星首席总设计师
谢军表示,测量地震后建筑物的下沉变化,即便是几毫米,都逃不过北斗的法眼。
⑤更有效的搜救服务。北斗三号系统通过在 6 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上搭载搜救载荷,为水上、陆地以
及空中遇险目标提供定位和救援服务。其他的卫星导航系统只能收到求救者向卫星发出的求救信息,至于
求救信息是否发出,救援人员是否收到,求救者无从得知。我国的北斗三号系统专门设计了反向链路,求
救者不仅可以发出求救信息,还可以收到救援人员的反馈信息。这样大大增强了求救者的获教信心,从而
提升了搜救成功率。
⑥独门绝技的“短报文”。与众不同的是,北斗导航卫星系统附加了通信功能想报具备在没有网络信
号条件下的通信功能。在无人区、荒漠等地区,或在通信基站遭受地录水、台风等破坏时,装有短报文模
块的北斗终端仍能保证通信畅通。如今,北斗三号从文通信能力显著提升,每次能发送汉字 1200 个,还可
发送图片等信息,应用场景更为.北斗的一体化功能不仅能让用户知道自己“在哪儿”,也能告诉别人“发
生了什么”。北斗的这一功能,GPS 之父帕金森教授盛赞道:“这是多么美妙的体验!”
⑦不少人好奇,我们何时才能用上自己的北斗呢?其实,北斗就在你我手中!卫星导航以态片模式搭
载在手机硬件里,只要拥有一台装有北斗芯片的手机,就可以收到北斗卫星导航信号。据统计,截至 2010
年底,北斗导航型芯片、模块销量已突破 1 亿片。2020 年一季度,国内市场申请入网的智能手机,超过 75%
支持北斗定位。就连大家非常熟悉的共连车,也大量使用了北斗定位系统。可以说,北斗早已融入了我们
的生活。
17
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研发周期最长、投资规模最大、技术最为复杂的航天系统工是我国改革开
放 40 余年来取得的重要成就之一。
(选文有删改)
1.选文思路清晰,按照逻辑顺序依次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之重器北斗导航系统的研制和组网完成必将在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维护国家安全以及方便人民生活等
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B.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的方法,具体说明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的新一代原子钟的精度得
到显者提升。
C.第⑥段引用 GPS 之父帕金森教授对北斗三号一体化功能的赞誉,说明了该项功能给用户带来的全新体验。
D.第⑦段画线句子中加点的“截至 2019 年底”对北斗导航型芯片、模块的销量统计从时间上进行限制,
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3.北斗系统已在交通运输、农林渔业、气象测报、防灾减灾以及公共安全等领域广泛应用。结合选文,解
释北斗系统被广泛应用的原因。
【答案】
1. 研制北斗系统的原因 北斗系统独特的服务功能 北斗系统目前的应用情况
2.B
3.示例:①北斗系统兼容其他导航系统;②拥有更高的精准度;③更有效的搜救服务;④独特的短报文功
能。
【解析】
1.
本题考查说明顺序。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一般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全文的说明顺序,
要认真通读全文,抓住关键语句,来理清文章的思路。根据②段关键句“为什么还要建设北斗系统呢”可
概括出研制北斗系统的原因;根据③段关键句“而中国的北斗三号系统在诸多方面还拥有自己独特的服务
功能”可概括出北斗系统独特的服务功能;根据⑦段关键句“不少人好奇,我们何时才能用上自己的北斗
呢”可概括出北斗系统目前的应用情况。
2.
B 选项中“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的新一代原子钟的精度得到显者提升”错误,原文的意思是北斗三号系统
通过配置新一代原子钟,从而提升了卫星性能,定位精度显著提升。故选 B。
18
3.
这是一道理解文章内容和信息筛选题。解题的关键是要通观全局,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语句,解题
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
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根据第③段“目前,美国的 GPS、俄罗斯的 GLONASS、欧盟的伽利略系统以及中国
的北斗系统四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服务功能大体相近,都能提供全天候、全天时的高精度定位、导航、测
速、授时服务。”可知北斗系统已经与其它系统实现兼容;根据第④段“北斗三号可以为汽车导航提供静
态厘米级、动态分米级的高精度定位”“北斗三号系统还可以向用户提供精密测量测绘数据”可知其拥有
更高的精准度;根据第⑤段提供“更有效的搜救服务”“为水上、陆地以及空中遇险目标提供定位和救援
服务”可知其能更有效的搜救服务;根据第⑥段“独门绝技的‘短报文’”“在无人区、荒漠等地区,或
在通信基站遭受地录水、台风等破坏时,装有短报文模块的北斗终端仍能保证通信畅通。”可知其有独特
的短报文功能。
【2020 年中考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下面是一则采访片段
记者:怎样成为注册志愿者?
专家:想要成为注册志愿者,只需要登录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网站,填写包括姓名、身份证号、居
住区域等在内的个人真实信息,就可以在网站中拥有一个一对一的账号。
记者:当前志愿者服务开展情况如何?
专家:截止 2019 年底,注册志愿者人数已达 1.8 亿。目前,参与志愿者活动的主要类型是社区服务、
帮老助幼、帮残助弱和环境保护等。据统计,60.1%的志愿者参加过社区服务,49.8%的志愿者参加过环境
保护志愿服务。随着社会发展,公众对志愿者服务的需求激増,而且需求日趋多元,志愿者服务项目数量
和管理已不能满足公众需求。眼下要把志愿者服务做好,关键是志愿者服务团队要更好地设计、执行志愿
者服务项目。
(材料二)
下面是 2016 年与 2019 年公众对志愿者服务项目需求变化图
19
(材料三)
下面是某市志愿者服务团队在微信群发起招募的对话: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要成为注册志愿者,需登录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网填写个人真实信息。
B.目前,志愿者参加活动的主要类型是社区服务、帮残助弱和环境保护等。
C.智能型服务项目指的是公益研究、专业咨询、培训授课、发放资料等。
20
D.要帮助某网友缓解因压力而产生的焦虑,志愿者“知心姐姐”最适合
2.与 2016 年相比,2019 年公众对志愿者服务项目的需求有什么变化?请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
3.如何才能把志愿者服务做得更好?请根据上述材料提出你的建议。
【答案】
1.C
2.①智能型项目和技能型项目的需求明显上升;②体能型项目和捐助型项目的需求明显下降;③其他项目
的需求基本持平。
3.①志愿者服务团队要根据公众需求的变化来设计、执行志愿者服务项目;②活动时间、地点、形式等安
排要更灵活、更人性化,要有利于发挥志愿者的兴趣和特长。
【解析】
1.
依据材料二可知,“发放资料”属于体能型项目,不属于“智能型服务项目”。故选 C。
2.
解答表格试题,主要看图表的标题和图表的数据,把数据的对比结果与标题内容进行综合分析,采用“对
象+特点(变化趋势)”方式进行概括作答。从图表的数据变化看,2016 年公众需求与 2019 年公众需求相
比,智能型项目和技能型项目的需求明显上升,而体能型项目和捐助型项目的需求出现明显的下降,其他
项目的需求相对来说变化不大,基本保持平衡。据此概括作答。
3.
考查对文本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本题作答可依据材料一中的“眼下要把志愿者服务做好,关键是志愿者服
务团队要更好地设计、执行志愿者服务项目”;材料二中的所提供的“公众对志愿者服务项目需求”;材
料三中的志愿者服务团队在微信群发起招募的对话中所提到的“服务的时间、地点、形式,所涉及的对象
及活动安排”等方面提出自己的建议。符合题意即可。
【2020 年中考江西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地表形态的塑造
地表形态是指地球表面的起伏状态,又称地形或地貌,是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的地球表面特征。
内力和外力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力。
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地
21
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而岩浆只有在喷出地表时才可直接影响地表形态。因此,在内力作用中,
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地壳的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水平运动是指组成地
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它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常在地表形成绵长的断裂带
和巨大的褶皱山脉;垂直运动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作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即上升或下降运动。它
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内力作用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
脉与盆地等,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外力作用是指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其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
是太阳辐射能。它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种方式。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
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崩解和破碎,形成碎块或砂粒,这种作用叫风化作用。水、冰川、空
气等在运动状态下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称为侵蚀作用。外力通过风化、侵蚀作用不断破坏
地表,并把破坏了的物质从高处搬运到低处堆积起来,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的状况趋向于平缓。
在地表形态塑造过程中,内力和外力同时起作用,其结果也往往交织在一起。
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也是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它们存在的基础是岩石圈三大类岩石——岩浆岩、
变质岩、沉积岩的相互转化。在地球内部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
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裸露地表的岩浆岩在风吹、雨打、日晒以及生物作用下,逐渐崩解成砾石、
沙子和泥土。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同时,这些
已经生成的岩石又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岩石在岩石圈深处或岩石圈以下发生
重熔再生作用,又成为新的岩浆。岩浆在一定条件下再次侵入或喷出地表,形成新的岩浆岩,并与其他岩
石一起再次接受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如此,周而复始,使岩石圈的物质处于循环转化之中。
我们今天看到的山系和盆地,以及流水、冰川、风成地貌等,是岩石圈物质循环在地表留下痕迹。
山地是陆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山地有多种类型,如褶皱山、断块山、火山等,它们的形成和发展
都与内力作用有关。
褶皱山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
波状弯曲,叫做褶皱。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即褶皱的一个弯曲。褶曲有两种基本的形态,一种是背斜,
一种是向斜。从形态上看,背斜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向斜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在地貌上,有时候背斜
发育成为山岭,向斛发育成为谷地,但是也有不少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被侵蚀成谷地,而向
斜由于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褶皱山的规模有大有小,大规模的褶皱山系可以绵延数
千千米,如纵贯南北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以及横贯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等;
小规模的褶皱山只有几十米。
22
断块山是地壳运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分布十分广泛的地貌形态。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
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
就形成了断层。如果断层的位移以水平方向为主,则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
貌。如果断层的位移以垂直方向为主,则其中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我国的渭河平原、汾河
谷地等;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为山岭或高地,如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等。断块山的规模大的可以延
伸数千米,如我国的华山等,小的只有几十米。
火山是处于地下深处的岩浆运动的结果。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岩浆有时侯会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
出地表。如果岩浆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岀,往往形成宽广的熔岩高原,如东非高原;如果岩浆是沿着地
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往往会形成火山,如我国长白山的主峰。火山的规模大小不一,大火山的相
对高度可达 4000~5000 米,火山口直径为数百米;小火山的相对高度不及 100 米。
河流地貌也是自然界常见的地貌之一。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
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和搬运地表物质,形成侵蚀地貌。在
河流发育初期,河流落差大,流速快,能量集中,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使河谷不断加
深和延长。这时的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V”型河谷形成后,河流落差变小,河流
向下的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使河流更为弯曲,河
谷拓宽。经过漫长的过程,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槽型。
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形成沉积地貌。冲积平原是比较典
型的一种河流堆积地貌,包括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三种类型。
地表形态与人类生活非常密切。山地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运输线路
的分布和延伸方向影响较大,山地地区的交通运输线主要以公路为主,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影响深远,世界上一些主要河流的两岸,常常布满大大小小的城市;越往河流中下游,
城市也越密集。多数乡村的分布也与河流有关。河流的冲积平原为聚落的分布提供了多方面的有利条件。
1.对于地表形态的塑造,文章从________、山地的形成、________、________四方面进行了说明。
2.岩石圈物质是如何循环运动的?请概述。
3.文章介绍山地的形成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试分析。
4.文章多处运用了分类别、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试各找出一个例子,说明其作用。
【答案】
1. 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力 河流地貌的形成与发展(河流地貌的发育) 地表形态对人类生
活的影响
23
2.在内力作用下,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在外力作用下崩解成砾石、沙子和
泥土;被风、流水搬运后形成沉积岩;在变质作用下形成变质岩。这些岩石在岩石圈深处重熔再生为新的
岩浆,岩浆侵入或喷出又形成新的岩浆岩,并被再次搬运和堆积。
3.文章介绍山地的形成采用了逻辑顺序。作者先总体介绍山地的类型以及山地形成的作用力——内力,然
后按照由主到次的顺序分别介绍褶皱山、断块山、火山各自的形成过程与规模,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便
于理解。
4.【示例】文章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比如介绍山地的形成,按照山地的三种类型分别介绍褶皱山、
断块山以及火山的形成过程与规模,条理清晰。文章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比如文章介绍“火山”的
时候说“大火山的相对高度可达 4000~5000 米,火山口直径为数百米;小火山的相对高度不及 100 米。”
给人以具体准确的印象。
【解析】
1.
这道题考查从材料中筛选提炼信息的能力。回答时,学会找段落中心句,根据中心句提炼概括,注意语言
的简练。根据第(2)段的“内力和外力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力”可以概括出①答案:塑造地表形态
的主要作用力;根据第(12)段的“河流地貌也是自然界常见的地貌之一。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
作用有关”可以概括出②的答案:河流地貌的形成与发展(河流地貌的发育);根据第(15)段的“地表形
态与人类生活非常密切”可以概括出③的答案:地表形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这道题考查梳理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通读文章,根据第(6)段的“在地球内部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
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裸露地表的岩浆岩在风吹、雨打、
日晒以及生物作用下,逐渐崩解成砾石、沙子和泥土”“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
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岩石在岩石圈深处或岩石圈以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又成为新的岩浆。
再次侵入或喷出地表,形成新的岩浆岩,并与其他岩石一起再次接受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即
可概括出答案。注意语言简洁准确。
3.
这道题主要考查对说明顺序的理解。说明文的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注意题干要
求:文章介绍山地的形成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即分析文章第(8)段到第(11)段的说明顺序。第(8)
段根据“山地是陆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山地有多种类型,如褶皱山、断块山、火山等,它们的形成和
发展都与内力作用有关”可知,总体介绍山地的类型以及山地形成的作用力——内力。根据第(9)段“褶
24
皱山是地壳运动的结果”,第(10)段“断块山是地壳运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分布十分广泛的地貌形态”,
第(11)段“火山是处于地下深处的岩浆运动的结果”可以看出,这三段按照由主到次的顺序分别介绍褶
皱山、断块山、火山各自的形成过程与规模,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便于理解。因此,文章介绍山地的形
成采用了逻辑顺序。
4.
这道题主要考查对说明方法及作用的理解。难点在于说明内容的概括,一般为该段的中心句(有可能出现
在上下段中)。方法是:前后就近原则;段落中心句;句子本身。题干已经明确:文章多处运用了分类别、
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要求各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分类别比如第(3)(4)段分别从内力和外力两个方面
分别说明塑造地表形态的两种主要作用力,条理清晰。列数字比如“大火山的相对高度可达 4000~5000 米,
火山口直径为数百米;小火山的相对高度不及 100 米”,通过具体的数字准确说明“火山的规模大小不一”
的特点。
【2020 年中考山西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心理学上的三圈理论
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类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可分为三个区域: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处在不同区
域的人会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状态。
舒适区,是让人觉得舒服的区域。处在这个区域里的人,会觉得放松,稳定,很有安全感。
学习区,是最能让人进步的区域。处在这个区域里的人,愿意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不断尝
试新鲜事物,探索未知领域。
恐慌区,是学习潜力最低的区域。处在这个区域的人常常感到忧虑,恐惧,心理压力巨大,以致于不
堪重负。主动进入学习区,不断开拓思维,开阔视野,激发潜力,是摆脱恐慌的最佳方式。
(材料二)
沉溺于舒适区的危害
25
沉溺于舒适区的人,对现状感到惬意舒服,觉察不到任何真正的压力,没有危机感。
沉溺于舒适区的人,没有强烈的改变欲望,更不会主动付出太多的努力。
沉溺于舒适区的人,会不思进取,固步自封。
沉溺于舒适区的人,甚至会有自己比他人好的错觉;并因此而自鸣得意。
总之,长久的舒适就像“温水煮青蛙”。青蛙满足于水温的舒适而悠然自得,一旦发现无法忍受高温
时,就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因此,只有突破舒适区,寻求改变,谋求发展,才能迈向成功。
(材料三)
如何冲出舒适区
第一,克服心理障碍。舒适区外一定是困难重重的,所以必须要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直面困难,接
受挑战,用我们的“破冰之履”在舒适区外创造奇迹。
第二,改变固有的习惯。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坚持 4 周就能改掉一个习惯,或者培养出一个习
惯。我们要思考自己真正需要改变的是什么,把目标分解成小目标,按步骤一步步完成。
第三,找到合适的同伴。改变的路上,既需要确定适合的目标,也需要找到能与自己共同进步的同伴,
互相督促,互相鼓励,一起冲出舒适区。
第四,坦然接受失败。每次新的尝试必然会有不适应,会有难题解决不了。不必回避它,做你应该做
的事情,不要做你想要做的事情。坦然接受失败,这样才能长久保持冲出舒适区的勇气和动力。
班级召开“冲出舒适区,人生更精彩”主题班会,你收集并整理了以上材料。
1.为使本次班会开得更有效,班级组织了一次“心理状态自我评价”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请
简要概括你从图中得出的结论。
26
2.班会上有同学表示,自己一想到考试就紧张,担心考不好,总是处于焦虑状态。请阅读材料一...,给他提
一条摆脱恐慌....的建议。
3.班会的讨论环节中,同学们畅所欲言:有的同学满足于待在舒适区,有的同学想要冲出舒适区,却苦于
没有好办法。针对以上两种现象,你准备即席讲话,请把你要说的话写下来。
写作提示:①从材料中筛选有用信息;②思路清晰;③语言得体;④不少于 100 字。
【答案】
1.示例: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心理状态处于舒适区。
2.示例:主动进入学习区,不断开拓思维,开阔视野,激发潜力,就可以摆脱恐慌。
3.合乎题意即可。
【解析】
1.
本题考查图表解读能力。由图表可以看出学生心理状态自我评价的现状:有 65%的同学认为自己是处于舒适
区,3%的同学处于恐慌区,32%的在学习区。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绝大部分的同学认为自己处于心理舒适区,
1/3 的同学认为自己处于学习区,极个别同学处于恐慌区。据此作答。
2.
本题考查实际运用能力。由材料一最后一段可知,“恐慌区,是学习潜力最低的区域。……主动进入学习
区,不断开拓思维,开阔视野,激发潜力,是摆脱恐慌的最佳方式。”据此作答。
3.
本题考查语言运用能力。即席讲话,需要涵盖两个方面的内容:有的同学满足于呆在舒适区,要让他冲出
舒适区;有的同学要冲出舒适区,却苦于没有好办法,要找到冲出舒适区的好办法。示例:待在舒适区确
实很惬意,但你永远都不会成长。“雄鹰展翅冲霄汉,家雀蜷身恋屋檐。”想冲出舒适区,就不要害怕尝
试。改变,其实不难,难的是对自己负责,时刻保持自律的心!越是自律,就意味着自己的自尊程度越深!
跳出自己的舒适圈,也就不是一件被动、困难的事了,它反而会让你体会到改变的美妙。其实,当你勇敢
地迈出探索的脚步,你会发现,原来这世界还有这么多美好等待着你。
27
【2020 年中考天津卷】阅读《长在树上的“宝石”》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长在树上的“宝石”
毛恪成
①“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
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这是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文字。覆盆子到
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呢?
②覆盆子学名山莓,是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因其果实形、色、味与草莓相似且长在树上,故而也叫
树莓。每年二三月份,树莓开花,它的花朵洁白无瑕,小巧玲珑,香味浓郁。
③四至六月,树莓结果。它的果实由很多小核果组成,接近球形或卵球形。依据果实不同的颜色,树
莓可分为红树莓、黄树莓、黑树莓和紫树莓四大类,其中以红树莓最为常见。树莓果实可以鲜食,其口味
独特,酸甜适中。这种鲜甜的味道,主要..来源于淀粉在果实成熟过程中逐渐水解,转化成的可溶性糖。
④树莓的果实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维生素和氨基酸。例如其维生素 C 的含量是苹果的 5 倍,氨基酸的
含量是苹果的 10 倍多,梨和柑橘的近 30 倍。联合国粮农组织称它是“第三代黄金水果”,欧洲人更将其
称为“水果之王”。
⑤树莓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我国很早就将树莓当作中药使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一书中提到,
覆盆子味甘、酸、平、无毒,具有清热解毒、美容养颜、延缓衰老等功效。国外也有研究表明,树莓是一
种效果相当不错的减肥食品。在许多国家,树莓也都被视为药食同源的神秘果实。据说..,英国皇室将树莓
作为御用果品已有 500 年的历史。树莓果实中所含的各种营养成分极易被人体吸收,常食可抗病强身。此
外,树莓中钾的含量是钠的 48.6 倍,体现了高低钠的特点,对于预防和治疗肾病、高血压等也有很大益处。
⑥总体来看,树莓极具开发价值,犹如长在树上的“宝石”。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下面有关树莓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树莓因果实的形、色、味与草莓相似且长在树上而得名,还有覆盆子、山莓等名称。
B.树莓在每年的二三月份开花,它的花朵洁白无瑕,小巧玲珑,香味浓郁。
C.树莓可分为红树莓、黄树莓、黑树莓和紫树莓四大类,其中以黄树莓最为常见。
D.树莓的果实中所含的各种营养成分极易被人体吸收,常食可抗病强身。
2.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使用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说明树莓果实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维生素和氨基酸。
B.使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树莓果实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维生素和氨基酸。
28
C.使用打比方、列数字、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说明苹果、梨和柑橘营养丰富。
D.使用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苹果、梨和柑橘营养丰富。
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文字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中加点词“主要”“据说”,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C.第⑥段作者把树莓比作长在树上的“宝石”,生动形象地说明树莓极具开发价值。
D.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为读者普及了科学知识。
【答案】
1.C
2.B
3.D
【解析】
1.
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C.“其中以黄树莓最为常见”表述有误,依据原文第③段是“其中以红树莓最为常见”。故选 C。
2.
这道题考查对说明方法及作用的理解。
B.“例如其维生素 C 的含量”属于举例子,“5 倍”“1 倍多”“近 2 倍”属于列数字,“氨基酸的含量
是苹果的 10 倍多,梨和柑橘的近 30 倍”属于作比较。作用是具体准确说明第(4)段第一句话“树莓的果
实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维生素和氨基酸”。故选 B。
3.
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D.“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表述有误,本文是一篇介绍树莓果实的特点、营养、药用价值的事物说明文。
故选 D。
【2020 年中考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植物也“聊天”
①遇到家族亲属,会亲切地打个招呼,还会协调关系避免“窝里斗”;遇到竞争对手,就迅速地威胁
警告,并释放毒素抑制对方生长。
29
②你能想象吗?做出这些反应的是平时看上去仿佛很安静的植物。在看不见的地下,植物也“聊天”,
它们的世界很“热闹..”。
③研究发现,乡邻植物可以通过释放化学物质,进行对外交流。这种由化学物质主导的对外交流,可
以改变植物生长的微环境,调节养分供给,甚至影响产量。以中国南方经常相邻种植的竟然促进相邻的了
花生和木薯为例,我们来看它们是怎么交流的。
④木薯先从根部向土壤中释放出氰化物,近的花生接收到这些信号后,就释放相应的乙烯。在乙烯影
响下,花生会主动缩减植株的繁茂程度,优先保证果实的养分供给。同时,乙烯还能聚集土壤中的有益微
生物到花生根部,提高花生对氮、磷等有效养分的吸收率,进而提高花生果实的饱满程度和产量。
⑤此外,植物还可以对外发送物理信号(声信号、点信号等)进行交流。澳大利亚生物学家的实验证
明将罗勒栽种到胡椒附近,胡椒的长势就会变得更好。即使用塑料布把二者隔开,胡椒依然能保持这种变
化,这是植物的声信号在发生作用。
⑥不同植物甚至可以在第三方的帮助下进行交流。“菟丝子”就是一个热情的“送信使者”,比如当
昆虫侵害某植物的时候,该植物就发出抗虫信号,通过菟丝子将信号传输给其他植物,提醒它们戒备,增
强抗虫力。
⑦除了进行交流,植物还能通过感知邻居发出的信号来决定是战是和。如小麦一旦感知到相邻的不同
植物达到一定的密度,威胁自己的水分和养分吸收,它就会开始大量分泌一种物质抑制其生长,就像是拿
起武器发动战争。反之,则和。对水稻的研究进一步证实,有亲缘关系的水稻种植在一起,根系会尽量小
心翼翼地避开彼此,最大程度减少竞争,非亲非故的水稻种植在一起则相反,它们的根系会扎得更深,极.
力.侵入和挤压对方的生存空间,抑制对方生长。科学家用确凿的证据表明,植物也有亲疏观念并具备相应
的辨识能力,对内相互协调,对外扩张领土。
⑧科学家通过关注植物的“聊天”,破译植物语言,将适宜合种的植物相邻种植,抑制病虫害,增加
植物产量,促进农业生产。
1.第②段的“热闹”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③─⑥段一次说明的内容是。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⑦段中“极力”一词不能删除,为什么?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0
A.第④段写到花生通过释放氰化物和乙烯与其他植物交流。
B.第⑦段写到不同品种的水稻种植在一起时可以通过产量。
C.标题交代了说明对象,并用拟人手法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D.文章的结尾指明了未来对“植物聊天”全新的研究方向。
5.第⑤段还需要加入下面的例子,请说明理由。
英国研究人员发现,花朵能发出微弱的电信号,表示已经被采过蜜了。
【答案】
1.交流方式多,交流次数频繁
2. ⑴植物能通过释放化学物质进行交流 ⑵植物能通过发出物理信号进行交流 ⑶植物能通过第
三方的帮助进行交流
3.“极力”是用尽一切力量的意思,准确说明相邻而种、非亲缘关系的水稻之间的竞争之激烈,体现说明
文语言的准确性。去则无法准确说明这种竞争程度。
4.C
5.这个例子写了英国研究人员发现花朵能发出电信号,与澳大利亚生物学家的发现——植物能发出声信号,
是不同国家的研究成果,属于两种不同的物理信号,添加后使说明更充分、更科学。
【解析】
1.
本题考查词语含义。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从词语所在的句子所处的位置来
理解词义;根据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词义;从词语表达的感情色彩来理解词义;从修辞的角度分析理解词
义。本题“热闹”出现在第二自然段,根据文章内容,我们应从第二段后面的文段寻找答案。后文中提到:
“乡邻植物可以通过释放化学物质,进行对外交流”“植物还可以对外发送物理信号(声信号、点信号等)
进行交流”“不同植物甚至可以在第三方的帮助下进行交流”“除了进行交流,植物还能通过感知邻居发
出的信号来决定是战是和”,根据文段的这些内容我们可以得出:交流方式多,交流次数频繁。这就是“热
闹”的含义。
2.
本题考查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回答本题要抓住总起句、关键句、过渡句等。第③⑤⑥段的关键句都是第
一句话,是文段的主要内容。而第④段讲“木薯先从根部向土壤中释放出氰化物”这是举例说明第③段中
“乡邻植物可以通过释放化学物质,进行对外交流”,所以第③④段说明的内容是一样的。
3.
31
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回答此类题目,要思考“该词本意是什么,在文中写了什么,与上下文是
什么关系”,然后点出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生动形象性)。“极力”一词出现在第七自然段,是用
尽一切力量的意思,主要是为了说明“非亲非故的水稻种植在一起则相反”,即非亲缘关系的水稻之间存
在很大的竞争,用“极力”一词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
A.第④段“近的花生接收到这些信号后,就释放相应的乙烯”而不是 A 提到的花生通过释放氰化物和乙烯
与其他植物交流,故 A 错误;
B.第⑦段“非亲非故的水稻种植在一起则相反,它们的根系会扎得更深,极力侵入和挤压对方的生存空间,
抑制对方生长”,而不是 B 提到的不同品种的水稻种植在一起时可以通过产量,故 B 错误;
D.文章结尾提到通过关注植物的“聊天”,破译植物语言,……增加植物产量,促进农业生产。并没有指
明研究方向,故 D 错误;
故选 C。
5.
本题考查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
说明方法叫举例子。运用举事例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物或事理,一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适
量性。本题中给出了“英国研究人员发现,花朵能发出微弱的电信号,表示已经被采过蜜了”的事例,主
要就是说明“植物还可以对外发送物理信号(声信号、点信号等)进行交流”,使得说明更具科学性。
【2019 年中考安徽卷】说明文阅读
材料一:
《科学》杂志:机器学习究竟将如何影响人类未来的工作?
近几十年来,数字计算机已经改变了几乎所有经济部门的工作,我们正处于一更迅速转变的开始阶段,
但关于机器学习对劳动力和经济的具体影响的认识并未确定。目前一些工作的一部分适合机器学习,而其
他部分还不适合。因而,机器学习对劳动力和经济的影响还是有限的,还没有像有些人宣称的那样——会
迎来“工作的终结”。
我们认为,当下关于机器学习可能对劳动力和经济产生影响的讨论,应该从两个基点出发:第一,
我们离通用人工智能还很远;第二,机器不能完成人类的全部任务。可以预测,在机器学习日益渗入应用
领域的过程中,剩下不适合机器学习的任务将会激发人类激发这些方面的能力,使新的工作成为可能。由
于机器学习迅速发展,可能将对经济产生很大的破坏性:机器学习既产生赢家,也产生输家,即每当机器
32
学习跨越一个门槛,在某个任务上比人更具成本效益时,企业为了利润最大化,将越来越多的用机器代替
人工,这必将转移劳动力需求,重组行业。这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就目前而言,创建一个计算机程序仍需要很多人的编程过程,但在一些领域这个复杂而成本昂贵的工
作正逐渐用训练有素的机器学习来完成,机器学习已经产生比人类程序员更精确可靠的程序(例如人脸识
别和信用卡欺诈检测),大大降低了程序设计和维护的成本,相关行业的就业形势正开始受到冲击。
(节选自雷锋网)
材料二:
学习是人类的一种重要智能行为。机器能否像人类一样具有学习能力呢?1959 年,美国的塞缪尔设计
了一个下棋程序,该程序具有学习能力,它能在不断对弈中改善自己的棋艺,4 年后,该程序战胜了设计者
本人。又过了 3 年,该程序战胜了美国保持 8 年不败的冠军。
目前,机器学习已经有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如:数据挖掘、自然语言处理、语音和手写识别、生物特
征识别、搜索引擎、医学诊断、信用卡欺诈检测、DNA 序列测序、证券市场分析和机器人运用等。
(节选自百度百科词条《机器学习》)
材料三:
2017 年 12 月 7 日,是国际象棋界里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但这并不是计算机击败人脑,而是谷歌的
AlphaZero 程序击败了 Stocckfish8 程序。Stockfish8 是 2016 年全球计算机国际象棋冠军,运用的是几百
年来积累的人类国际象棋经验,再加上几十年的计算机国际象棋经验,每秒计算 7000 万次。相较之下,
AlphaZero 每秒只计算 8 万次,而且写程序时完全没教它任何国际象棋规则,它连基本的起手走法都不会!
AlphaZero 完全是运用最新的机器学习原理,通过不断和自己下棋来自学,而后在与 Stockfish8 的 100 场
比赛中赢了 28 场平 72 场。AlphaZero 没有向任何人学习,许多获胜走法和策略对人类来说完全是打破常规
的,可以说创意十足,令人叫绝。那么,它用了多久才准备好和 Stockfish8 对局,而且发展出天才般的能
力?答案是 4 个小时。只用 4 个小时,就在国际象棋这项人类智慧的绝顶游戏中所向披靡,令人惊叹!
(节选自瓦尔·赫拉利《今日简史》)
1.从以上材料看,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机器学习目前对就业的影响有限,因为一些工作只有一部分适合机器学习。
B.机器学习已经进入了迅速发展阶段,世界经济将会因此遭受很大的破坏。
C.机器学习的应用已十分广泛,涵盖了证券市场分析、医学诊断等诸多领域。
D.机器学习的能力难以限量,AlphaZero 程序击败 Stockfish8 程序就是一个例证。
2.请根据以上材料,用简明的语言对“机器学习”作出解释。
33
3.材料三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机器的能力会超过人类吗?请说说理由。
【答案】
1.B
2.“机器学习”是指机器(计算机)运用机器学习原理进行自动学习,并形成持续学习能力以从事相关工
作(或“应用广泛”的一种程序。
3.作比较、列数字。将 AlphaZero 程序击败 Stockfish8 程序作比较,并列出数字,具体说明了 AlphaZero
强大的学习能力,突出了它的优势。
4.示例一:会。最新的机器学习有自动学习且持续学习的功能,能用途多领域的工作,并在体现人类最高
智慧的国际象棋领域所向披靡。机器的能力会超过人类。
示例二:不会。机器学习毕竟是人所设计的,也不能完成人类的所有任务,而且因其中冲击,人类还会发
展出新的工作能力。机器的学习不会超过人类。
示例三:不好预测。一方面机器学习能力强大,效率惊人;另一方面它毕竟是人的产物,是人类智慧的结
晶。机器的能力会否超过人类尚不确定。
【解析】
1.考查对文本的理解。原文:由于机器学习迅速发展,可能将对经济产生很大的破坏性。B 机器学习已经
进入了迅速发展阶段,世界经济将会因此遭受很大的破坏。和原文的“可能”不符合,所以选 B。
2.考查下定义的说明方法。机器学习对劳动力和经济的影响还是有限的, 目前,机器学习已经有了十分
广泛的应用。——“机器学习”是种目前虽然对劳动力和经济影响有限,但已经广泛应用,在机器学习日
益渗入应用领域的过程中,企业为了利润最大化,将越来越多的用机器代替人工,这必将转移劳动力需求,
重组行业。在一些领域这个复杂而成本昂贵的工作正逐渐用训练有素的机器学习来完成,机器学习已经产
生比人类程序员更精确可靠的程序(例如人脸识别和信用卡欺诈检测),大大降低了程序设计和维护的成本,
相关行业的就业形势正开始受到冲击。 “机器学习”对部分行业就业形势产生影响,部分产业开始受其冲
击。
3.考查说明方法。说明方法包括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列图表等。谷歌的 AlphaZero
程序击败了 Stocckfish8 程序。——举例子。Stockfish8 再加上几十年的计算机国际象棋经验,每秒计算
7000 万次。相较之下,AlphaZero 每秒只计算 8 万次——列数字、作比较。用具体的数字,二者对比,准
确说明了机器学习的能力难以限量,使说明真实可信。
4.考查文本理解。所表明的态度应该是主流方向。虽然机器学习已经有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如:数据挖掘、
34
自然语言处理、语音和手写识别、生物特征识别、搜索引擎、医学诊断、信用卡欺诈检测、DNA 序列测序、
证券市场分析和机器人运用等。但是机器的能力不会超过人类。人类占据制造机器的主动权。机器不是万
能的,有些情感类的工作,机器不能完成。
【2019 年中考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载人飞船虽然可以将航天员送入太空,但无法携带较大的栽荷进行空间实验,飞船电力供应也无法满
足大型载荷或大规模空间实验的需求。因此,建设能部署大量实验载荷并提供充足能源开展实验的空间站,
是航天发展的必然趋势。“国际空间站”实践表明,它是人类最好的太空技术实验和应用平台。我国空间
站建成后,将具备完全自主的载人航天能力。
(摘编自欧阳自远主编《十万个为什么》)
材料二:
天舟一号作为我国首个空间货物运输飞船,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它突破了货物运输、推进剂补加
等关键技术,使我国跻身于少数几个具备大吨位空间货运能力的国家。天舟一号还是全球首个掌握全自主
快速交会对接技术的飞船,并且在航天领域首次实现了 100V 高压锂离子蓄电池组在轨应用。天舟一号是我
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二步的收官之作,标志着我国即将开启空间站时代。
技术指
标
国家和地区
俄罗斯
进步 MS
欧洲
ATV
日本 HTV
美国天
鹅座
中国天
舟一号
发射质
量/t
7.2 20.75 16.5 7.5 13.5
上行能
力/t
2.25 7.67 6 3.5 6.5
上行货
重比
0.31 0.37 0.36 0.46 0.48
注:“t”是计量单位,吨。上行货重比=上行能力/发射质量,上行货重比越高,货物上行效率越高。
(摘编自白明生等《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研制》)
35
材料三:
中国空间站具备后发优势。建成后,会单独发射一个光学舱,光学舱里架设一套口径两米的巡天望远
镜,可以对 40%以上的天区进行观测,可以源源不断地为科学家们研究宇宙学和天文学提供海量的科学数据。
同时,空间站还将拥有完整的可再生生命保障系统。
(摘编自《中国的空间站什么样》)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载人飞船能将航天员送入太空,但其电力供应无法满足大型载荷的需求。
B.空间站是航天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人类最好的太空技术实验和应用平台。
C.日前,我国已跻身于世界少数几个具备大吨位空间货运能力的国家之列。
D.天舟一号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正式进入空间站时代。
2.中国天舟一号与国外货运飞船相比,具有哪些优势?请根据材料二简要分析。
3.我国建成后的空间站具有什么特点?请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
【答案】
1.D
2.①全球率先掌握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技术;②在航天领域首次实现了 100V 高压锂离子蓄电池组在轨应
用;③货物运送上行能力位居第二;④货物运送上行货重比最高。
3.①配备一套能对 40%以上的天区进行观测的巡天望远镜;②拥有完整的可再生生命保障系统。
【解析】
1.D 错误,与原文“天舟一号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二步的收官之作,标志着我国即
将开启空间站时代。”
2.考查对材料的分析与概括。仔细阅读材料二的内容,根据文字“它突破了货物运输、推进剂补加等关键
技术,使我国跻身于少数几个具备大吨位空间货运能力的国家。天舟一号还是全球首个掌握全自主快速交
会对接技术的飞船,并且在航天领域首次实现了 100V 高压锂离子蓄电池组在轨应用。”提取关键词语。表
格中发射质量、上行能力、上行货重数据的比对,概括作答即可。
3.考查对材料的分析与概括。仔细阅读材料三的内容,不难找到关键句子“可以对 40%以上的天区进行观
测,可以源源不断地为科学家们研究宇宙学和天文学提供海量的科学数据。同时,空间站还将拥有完整的
可再生生命保障系统。” 提取关键句子作答即可。
【2019 年中考河南 B 卷(备用卷)】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36
材料一 机器学习是一门多领域交叉学科,涉及概率论、统计学、逼近论、优化理论、算法复杂度理
论等多个领域,专门研究计算机怎祥模拟或实现人类的学习行为,从而获取新的知识或技能,重新组织已
有的知识结构,不断改善自身的性能。它是人工智能的核心,是使计算机具有智能的根本途径。
机器学习理论主要是设计和分析一些让计算机可以自动“学习”的算法。机器学习算法是一类从数据
中自动分析获得规律,并利用规律对未知数据进行预测的算法。因为学习算法中涉及大量的统计学理论机
器学习与统计推断学联系尤为密切,也被称为统计学习理论。
材料二
人类在成长生活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的历史与经验。人类定期地对这些经验进行“归纳”,获得了生活
的“规律”。当人类遇到未知的问题或者需要对未来进行“推测”的时候,人类使用这些”规律”,对未
知问题与未来进行“推测”,从而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机器学习中的“训练”与“预测”过程可以对应到人类的“归纳”和“推测”过程。通过这样的对应,
我们可以发现,机器学习的思想并不复杂,仅是对人类在生活中学习成长的一个模拟。
材料三 当下关于机器学习可能对劳动力和经济产生影响的讨论,应该从两个基点出发:第一,我们
离通用人工智能还很远;第二,机器不能完成人类的全部任务。因而,机器学习对劳动力和经济的影响还
是有限的,还没有像有些人宣称的那样——会迎来“工作的终结”。可以预测,在机器学习日益渗入应用
领域的过程中,剩下不适合机器学习的任务将会激发人类这些方面的能力,使新的工作成为可能。由于机
器学习迅速发展,可能将会对经济产生很大的破坏性。机器学习既产生赢家,也产生输家,即每当机器学
习跨越一个门槛,在某个任务上比人更具成本效益时,企业为了利润最大化,将越来越多地用机器代替人
工,这必将转移劳动力需求,重组行业。
就目前而言,创建一个计算机程序仍需要很多人进行手工编程,但在一些领域这个复杂而成本昂贵的
工作正逐渐用训练有素的机器学习来完成。机器学习已经产生比人类程序员更精确可靠的程序,大大降低
了程序设计和维护的成本,相关行业的就业形势正开始受到冲击,如数据挖掘、自然语言处理语音和手写
37
识别、生物特征识别、搜索引擎、医学诊断、信用卡欺诈检测、DNA 序列测序、证券市场分析和机器人运用
等领域。
1.从以上材料看,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机器学习让计算机具有智能,模拟或实现人类的学习行为不断改善自身性能。
B.机器学习目前对人类就业的影响有限,因为不是所有工作都适合机器学习。
C.机器学习已经进入了迅速发展阶段,世界经济将会因此遭受很大的破坏。
D.机器学习进人证券市场分析、医学诊断等诸多领域,大大降低了这些领域的程序设计和维护成本。
2.材料二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你认为机器的能力会超过人类吗?请结合以上材料说说理由。
【答案】
1.C
2.列图表、作比较。把机器学习的过程与人类对历经验归纳的过程绘成图,并进行比较,简洁直观地说明
了“机器学习的思想并不复杂,仅仅是对人类在生活中学习成长的一个模拟”的特点。
3.示例:我认为机器的能力不会超过人类。机器不能完成人类的全部任务;不适合机器学习的任务将会激
发人类新的能力。
【解析】
1.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C.原文依据“由于机器学习迅速发展,可能将会对经济产生很大的破坏性”。故选 C。
2.这道题主要考查的是说明方法的判定及作用。难点在于说明内容的概括,一般为该段的中心句(有可能
出现在上下段中)。方法是:前后就近原则;段落中心句;句子本身。材料二有两幅图表,运用了列图表的
说明方法;两幅图表将机器学习的过程与人类对历经验归纳的过程进行比较,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简洁直观地说明了“机器学习的思想并不复杂,仅仅是对人类在生活中学习成长的一个模拟”的特点。
3.这道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运用能力。仔细阅读材料,找到与问题相关的语句,分析概括作答。根据材料
中的“我们离通用人工智能还很远”“机器不能完成人类的全部任务”“剩下不适合机器学习的任务将会
激发人类这些方面的能力,使新的工作成为可能”等内容可知,机器的能力不会超过人类。据此即可作答。
【2019 年中考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上海是怎么来的?
①一说起“魔都”,大家都知道指的是上海,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是怎么来的呢?
38
②上海位于黄浦江支流——上海浦旁边,当时这一带把河叫作浦。最早在上海浦附近出现了一个居民
点,一般居民点都靠着河,用水比较方便,还利于出行。随着人口增多,经济发展,需要给这个地方起一
个名字,于是就叫上海。宋朝末年出现上海镇,元朝的时候就建县了,上海地区在开埠之前已是江苏省的
一个县。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上海这个地方的行政地位逐渐上升。
③到了近现代,地理因素在上海的快速发展中进一步突显出来。
④上海的“江海之会”在世界上可谓独一无二。哪个江?长江。哪个海?东海。黄满江的出海口连接着
长江,长江又与东海交汇。长江有 6300 公里,位于世界第三,整个长江流域经由它对上海的经济、文化、
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为水运曾经是人们赖以生存的主要运输手段。通过水路上海可以方便联系到浙
江、江苏,靠海又大大加强了对外联系。
⑤同时,上海还处在中国南北之中。以前,有两种商品在世界贸易中具有重要地位,一是桐油,二是
猪繁。当时由于没有化学人工合成品,全世界船只防腐蚀涂料主要是用长江流域山区出产的桐油制造的,
而中国相油几乎全部从上海出口。至于猪暴,即猪脖子上的可以用来做刷子的毛,都要从迢迢千里之外的
产地——四川、湖南聚集到上海出口。
⑥独特的区位优势带来了人口的持续增长。上海刚开埠时总共有 50 多万人口,到 1900 年人口突破 100
万,到解放初户籍人口达到 500 万,这一速度比历史上巴黎、伦敦的都要快。
人从哪里来?主要靠的是移民。上海的移民大多来自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等地区——这些地区是以往
一千年间中国经济最发达、文化最繁荣的地方,他们一般文化层次比较高,基本具备良好的市场意识,这
也为上海人形成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和良好的契约精神奠定了基础。
⑦在这种情况下,上海的文化体现出多元交融、海纳百川的特色,让这座城市充满了魅力。
1.第②段介绍了下列信息:
(1)上海成为居民点的原因;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加点词“主要”能否删去,为什么?
3.第⑤段列举了桐油和猪鬃的例子,对其作用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说明这两种商品的产地都非常偏远难以运输。
B.说明这两种商品在世界贸易上具有重要地位。
C.说明这些商品都必须聚集到上海,然后才能出口。
D.说明上海处于中国南北之中,拥有重要贸易地位。
39
4.根据上下文,第⑥段不能与第④⑤两段调换位置,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1. (2)上海名字的由来 (3)上海行政地位的上升
2.不能删去。“主要”是最重要的,表明当时人们还有其他的运输手段,在所有的运输手段中水运是最重
要的,删去不能体现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
3.D
4.答案示例:④⑤两段说明上海具有“江海之会”、南北之中的区位优势,第⑥段说明移民对上海发展的
影响。文中“独特的区位优势带来了人口的持续增长”一句表明,前者是后者的前提,而④⑤两段又是对
第③段内容的具体说明。这几段按逻辑顺序说明,所以不能调换。
【解析】
1.应学会筛选信息。其方法是:速读材料,整体把握;认真审题,明确目的;缩小范围,提高效率;严密
分析,准确把握。如一空可分析第 2 段“上海位于黄浦江支流——上海浦旁边……随着人口增多,经济发
展,需要给这个地方起一个名字,于是就叫上海”一句,即可概括出这是介绍上海名字的由来。三空,可
分析第 4、5、6 段的内容,这是写上海行政地位的上升。
2.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主要”本义:关键的,事物中关系最大,起决定作用的,最重要的。
语境义:在所有的运输手段中水运是最重要的,不排除人们还有其他的次要运输手段。删去绝对化,不符
合实际情况。一定要注意说明文限制性词语的使用,这些限制性的副词往往都能准确地说明事物或事理。
解题时,从使用的恰当以及删除后的不准确,一正一反两个方面来说明这个词语的重要性。
3.考查举例子说明方法的作用。第 5 段列举了桐油和猪鬃的例子作用是准确说明了本语段的观点句,即“上
海还处在中国南北之中。以前,有两种商品在世界贸易中具有重要地位”。所以选 D。其它三项失之偏颇。
在答作用时一定要找到文段中的观点句或说明对象。说明方法就是为说明观点和说明对象服务的。
4.要求分析段落位置是否可以调换,考生需要在整体把握文本的基础上,关注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读
懂段落大意是作答的前提。4、5 两段说明上海的区位优势,第 6 段说明移民对上海繁荣的意义。而第 6 段
开头由“独特的区位优势带来了人口的持续增长”一句,表明“区位优势”带动了“移民”。所以两部分
内容先因后果,逻辑严密,顺序不可颠倒。
【点睛】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
用、做假设等。运用说明方法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能提高说明语言
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使说明对象更具体、更生动,让读者更明白,更清楚作者的意思,更能增强说服力,
40
有时也能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更突出主题。
【2019 年中考天津卷】阅读《啄木鸟真的是益鸟》一文,回答下列小题。
啄木鸟真的是益鸟
周大庆
①啄木鸟一直被人们誉为“森林医生”,是益鸟。但近日,一篇宣称啄木鸟的“啄木”行为破坏树木、
加速树木死亡的自媒体文章广泛传播,称啄木鸟绝非“益鸟”。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②其实,鸟本无好坏之分。无论是啄木鸟,还是其他鸟,都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往往按照是否有利于农林
业生产经营、是否造成经济损失等,将鸟划分为“益鸟”或“害鸟”。然而,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看,所
有鸟类都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正是多样的生物促进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动态稳定,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
的自然环境。
③啄木鸟确实偏好在“生病”的树上觅食,科学工作者野外观察发现,啄木鸟的啄洞虽然会为某些病菌、
害虫的滋生提供入口,但是,一般..来说,不会导致树木死亡。即使啄洞会导致少量树木死亡,对于整个森林生
态系统而言也基本没有影响,因为森林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系统,树木有生有死,整个森林生态系统才会健康
运转。
④从促进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说,啄木鸟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啄木鸟属于初级洞巢鸟,自己开凿树
洞并在洞内繁殖。同时,还为次级洞巢鸟(指没有啄洞本领,需要利用啄木鸟的旧洞进行繁殖的鸟类)提供
“住所”。例如猫头鹰和大山雀,它们很多时候就需要利用啄木鸟的旧洞进行繁殖。如果某区域没有初级洞
巢鸟,那么次级洞巢鸟也很可能消失。不仅如此,啄木鸟的啄洞还能为花鼠、貂等哺乳动物提供繁殖栖息场
所。可以说,啄木鸟在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群落组织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名副其实的“基石..”物
种。
⑤此外,啄木鸟“森林医生”的称号可名不虚传。山东省泰安林科所(今山东省泰山林科院)在 1000 多
亩杨树林中连续 3 年开展实验,硏究发现啄木鸟对天牛、柳瘿虫、黄刺蛾等害虫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其中,
仅光肩星天牛就由原来 100 株树 80 个幼虫降低至 0.8 个幼虫。
⑥可见,啄木鸟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总体上利远远大于弊,真的是“益鸟”,值得大家携手保护。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面说法不能..说明“啄木鸟真的是益鸟”的一项是
A.啄木鸟的啄洞会为某些病菌、害虫的滋生提供入口,导致少量树木死亡。
B.啄木鸟的啄洞不仅能被次级洞巢鸟所用,还能为一些哺乳动物提供繁殖栖息场所。
41
C.啄木鸟对天牛、柳瘿虫、黄刺蛾等害虫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D.啄木鸟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总体上利远远大于弊。
2.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使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杨树林的面积特别大。
B.使用列数字、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说明进行实验和得出结论所用的时间很长。
C.使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啄木鸟“森林医生”的称号名不虚传。
D.使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森林中害虫特别多,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看,所有鸟类都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鸟并无“益”与“害”之分。
B.第③段中加点词“一般”表示通常的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C.第④段中加点词“基石”,说明啄木鸟在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群落组织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D.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条理清晰地说明了啄木鸟是益鸟的原因,也对文章开头的疑问进行了解答。
【答案】
1.A
2.C
3.D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不能说明“啄木鸟真的是益鸟”的一项。A 选
项“啄木鸟的啄洞会为某些病菌、害虫的滋生提供入口,导致少量树木死亡”讲的是啄木鸟对树木的破坏,
显然不能说明“啄木鸟真的是益鸟”。故答案为 A。
2.试题分析:考查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文章第 5 段画线句子“山东省泰安林科所(今山东省泰山
林科院)在 1000 多亩杨树林中连续 3 年开展实验,硏究发现啄木鸟对天牛、柳瘿虫、黄刺蛾等害虫都有很好
的防治作用。其中,仅光肩星天牛就由原来 100 株树 80 个幼虫降低至 0.8 个幼虫”这个句子,“仅光肩星
天牛就由原来 100 株树 80 个幼虫降低至 0.8 个幼虫”运用的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1000 多亩”“100
株”“80 个”“0.8 个”等数据,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的是啄木鸟对天牛、柳瘿虫、黄刺
蛾等害虫的防治作用,从而说明“啄木鸟“森林医生”的称号可名不虚传”。据此,答案为 C。
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文章先从一篇文章称啄木鸟绝非“益鸟”写起,引出说明的
内容,然后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从促进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和“啄木鸟‘森林医生’的称号可
名不虚传”三个方面说明了“啄木鸟真的是益鸟”。由此可见,文章采用的是逻辑顺序,并不是时间顺序。
42
故答案为 D。
【2019 年中考重庆 B 卷】说明文阅读
微塑料:“微”不足道却影响世界
在 2018 年欧洲消化医学会肠胃病学学术会议上,奥地利科学家报告,在人类的粪便样品中首次发现微
塑料引发了人们新的担忧。
国际上普遍将环境中小于 5 毫米的塑料颗粒定义为微塑料。这种物质在自然界本来是不存在的,完全
是人造的结果。自然界中的微塑料有两种来源。一种是原生来源,即塑料在制造出来时,就是体积很小的
塑料微粒,如牙膏磨砂洗面奶等日用品中的柔珠。柔珠有助于增加液体密度、去除角质,同时也让产品变
得新鲜好看。另外还有在生产和运输的过程中因泄露而进入环境的塑料微粒。另一种是次生来源,主要是
塑料废弃物在进入海洋环境后,受到风浪和紫外线的影响和海洋生物的吞食,逐渐破碎而形成的微小颗粒。
海洋微塑料极易被生物误食。研究表明,小至浮游生物,大到鯨鱼,它们和塑料遭遇的结果往往是致
命的。微塑料能进入动物血液,淋巴系统,甚至肝脏,造成肠道甚至生殖系统的损害。那微塑料会危害人
体健康吗? 有研究认为,人类摄入的微塑料,尽管大部分随粪便排出,但仍会有少量的存留在体内,长期
的蓄积,就可能造威危害。直径小于 20 微米的微塑料是可以进入血液循环系統的,这些细小的颗粒如果进
入血液,危害就难以预料。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微塑料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它可以积聚持久性有毒污染物。
同时也可作为传播有毒或致病微生物的载体,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目前,每个成人每年通过呼吸、饮用
水、食用贝类所摄取的微塑料颗粒可高达 32000 个。尽管微塑料对于人类的影响还没有定论,但潜在的危
险是存在的。
面对日益严重的塑料污染,全球范围的禁塑行动陆续展开。
近段时间,英国呼吁在全球范围内禁止柔珠。柔珠很小,很难被过滤系统拦截,被排放到河流、湖泊
和海洋中,造威环境污染。在美国纽约,每年大约有__吨的柔珠被冲进下水道。最终,柔珠成为海洋垃圾,
被海洋生物误食,存留在他们的体内。有研究证实,每盘牡蛎平均就有__颗柔珠。
我国海南省宣布自 2019 年起分类逐步推进全面禁塑行动。全面禁止在海南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
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加快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应用。海南还将建立全生物降解塑料产业示范基地,
组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引进先进企业与本地企业合作,形成岛内一次性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生产能力,
培育良好的产业和市场环境,保障一次性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替代生产和禁塑工作的顺利实施。对于短期
内无法替代的饮料瓶、洗发水瓶等一次性塑料标准包装物,海南省提出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采用国
际普遍实施的押金回收制度,建设回收体系进行回收,提高责源化回收利用效率。这是国际最前沿的环境
43
保护、资源利用政策措施。
(选自《人民日报》2018 年 11 月 5 日,《新民晚报》2019 年 2 月 25 日等,有删改)
[链接材料 1]
注:塑料包装中很多是不可回收的快递塑料包装、胶带。 关于海洋塑料的事实
(选自新浪网)
[链接材料 2]
塑料袋早已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弃之不用”并不容易。与其等到不得不付出惨重代价,不如现在
就采取有效措施,长远规划,统筹安排,将塑料“绳之以令”。具体而言:一要“堵”,从源头上遏制;二
要“疏”,让各方共同参与。
(选自《人民日报》2017 年 6 月 9 日”民生·民声”专栏,有删改)
1.阅读选文和链接材料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项是( )
A.从来源看,海洋里的水生物误食的微塑料都属于次生的微塑料。
B.存留在人体内的微塑料,经过长期的蓄积,可能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C.微塑料既可以通过海洋贝类进人人体,也可以通过呼吸、饮用水进入人体。
D.海洋塑科垃圾占全球垃圾的一半以上,对海洋生物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2.选文划线处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针对链接材料 2 的说法,请你概括选文中海南省禁塑行动的内容加以印证。
4.有人认为,微塑料与个人无关,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 1 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A
2.通过举例子和列数据,说明微塑料由海洋生物进入人类餐桌,对人类的影响。事实胜于雄辩,数字醒目
清晰,使说明的内容一目了然,使读者更易接受或理解。
3.海南分类逐步推进全面禁塑行动。全面禁止不可降解一次塑料同时建立全生物降解塑料产业示范基地,
寻找替代品;对于短期内无法替代的实施押金回收制度,建设回收体系进行回收。
44
4.微塑料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日常使用的各类包装产生的塑料垃圾在垃圾产生中占有极大的
比重。这些都是产生微塑料的源头。所以微塑料与我们每个人都有关系,我们都应该在生活中减少或不使
用塑料包装,或参与分类回收利用,让我们的未来更绿色、更环保。
【解析】
1.结合文中第二段内容“一种是原生来源,即塑料在制造出来时,就是体积很小的塑料微粒,如牙膏磨砂
洗面奶等日用品中的柔珠……另一种是次生来源,主要是塑料废弃物在进入海洋环境后,受到风浪和紫外
线的影响和海洋生物的吞食,逐渐破碎而形成的微小颗粒。海洋微塑料极易被生物误食。”“柔珠很小,
很难被过滤系统拦截,被排放到河流、湖泊和海洋中,造成环境污染。……最终,柔珠成为海洋垃圾,被
海洋生物误食,存留在他们的体内”可知 A 项“海洋里的水生物误食的微塑料都属于次生的微塑料”“都
属于”太过于绝对,与原文不符。故选 A。
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结合画线句的内容,从“19 吨、50 颗”这些数字表明词语运用了列数字
的说明方法;画线句列举了美国纽约,每年大约有 19 吨的柔珠被海洋生物误食,存留在他们的体内。这就
是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举例子和列数据,说明前文中“微塑料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它可以积聚
持久性有毒污染物。同时也可作为传播有毒或致病微生物的载体,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说服力强。
3.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概括。针对链接材料二中:不如现在就采取有效措施,长远规划,统筹安排,
将塑料“绳之以令”。具体而言:一要“堵”,从源头上遏制;二要“疏”,让各方共同参与。仔细阅读选
文最后两段内容,由“英国呼吁在全球范围内禁止柔珠”“我国海南省宣布自 2019 年起分类逐步推进全面
禁塑行动。全面禁止在海南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加快推进快递业绿色包
装应用。”“对于短期内无法替代的饮料瓶、洗发水瓶等一次性塑料标准包装物,海南省提出推行生产者
责任延伸制度,采用国际普遍实施的押金回收制度,建设回收体系进行回收,提高责源化回收利用效率。”
把这几点,分条整理出来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与表达能力。解答时,解答时,一定要认真研读材料,整体把握材料大意,
在此基础上,按照题目要求,细读材料一,从中筛选出关键信息,结合生活实际,围绕“微塑料与个人”
的关系,从“环保”的角度谈论。生活中有很多快递塑料包装、胶带,我们都使用过。所以微塑料与我们
每个人都有关系,我们都应该在生活中减少或不使用塑料包装,或回收利用,让我们的未来更环保。据此
整理作答。
【2018 年中考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冰雪精灵——雾凇
45
①如果说冰雪是冬天的信使,那么雾凇一定是信使的精灵。
②“寒江晓雾,正冰天、树树松花云叠。昨夜飞琼千万缕,谁剪条条晴雪?冰羽晶莹,霓装窃窕,欲舞
高寒阙。烟波照影,翩翩恩与谁约?”
③从古至今、赞美雾松的诗词太多了,但好像千言万语都无法描述那种通透灵动的美。它不仅仅是一
种自然现象,更是天地间的造化,是可遇不可求的上天的赠予。
④雾凇非冰非雪,是冬季低温环境中,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者是无数 0℃以下的过冷雾滴随风在树枝
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黏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冰品沉积物。
⑤形成雾凇的气象条件非常苛刻, 要求冬季寒冷漫长,而且空气中水汽充足。(甲)其次,雾凇的形
成要求天晴少云,静风或是风速很小。(乙)冬季,空中的云像是大地的一床被子,夜间有云时,削弱了向
外的长波辐射,使地面气温降低较慢,昼夜温差相对较小,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就不会凝结。(丙)若是掀
掉了这床被子,热量就更多地散发出去,使得地面温度降低,为水汽的凝结提供了必要条件。(丁)大风是
雾凇形成过程中的天敌,它总能把形成过程中结构松收的冰品吹散,即使簇拥在一起的雾凇也会被吹得无
影无踪,微风或静风条件为水汽凝结凝华成雾凇提供保障。
⑥雾凇形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过冷 雾滴碰到冷的地而物体后迅迷冻结成粒状的小冰块,叫粒状雾凇
(或硬凇),它的结构较紧密;另一种是由雾滴蒸发时产生的水汽凝华而形成的晶秋雾淞(或款凇),结构较
松散稍有震动就会脱落。
⑦由于雾松中雾滴与雾滴间空隙很多,不仅看起来轻盈洁白附着在树米上,宛如琼树银花、清秀雅致,
也具有很多内在的优秀品质。人们在观赏玉树琼花极的吉林雾松时,都会感到空气格外清新舒爽、滋润肺
腑,这是因为雾松蓬松的结构能够吸附大量空气中的污染颗粒,是空气的天然“净化器
⑧雾凇是天然的“负氧离子发生器”,在有雾松时,负氧离子增多。据测,吉林松花江畔在有雾凇时
负氧离子每立方米可达上子至数千个,比没有雾凇时的负氧离数量多 5 倍以上。
⑨此外,雾凇还是环境的天然“消音器”。雾凇由于具有浓厚、结构疏松,空隙度高的特点,对音波
反射率很低,能吸收和容纳大量音波。在形成雾凇的成排密集的树林里,感到幽静就是这个道理。
⑩“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雾凇是大自然不可多得的馈赠,就像人生一样,只有做好
充分准备,觅得良机,才会成就一场繁华。
(选自《气象和识》2018 年第 2 路.作者张敏,有改动)
1.对画线部分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丙)//(丁) B.(甲)//(乙)(丙)//(丁)
C.(甲)(乙)//(丙)(丁) D.(甲)(乙)//(丙)//(丁)
46
2.第 6 段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各有何作用?
3.选文从雾凇外表的_______美说到雾凇形成的条件,再说到雾凇内在的_________,运用了_______说明
顺序。
4.请用平实的语言概述雾凇在改善环境方面的作用。
5.雾凇奇观的形成给你哪些启示?
【答案】
1.B
2.①分类别、下定义;②介绍了雾凇的形状及分类,让读者对雾凇的认识更加明晰。
3. 通透灵动; 优秀品质; 逻辑
4.①雾凇是天然的空气“净化器”;
②雾凇是天然的“负氧离子发生器”,增加空气中的负氧离子;
③雾凇是环境的天然“消音器”,能让环境变得幽静。
5.示例:①雾凇可以带来美丽的自然景观;
②雾凇可以改变环境,让环境更加优美、宁静;
③雾凇可以让空气变得更加清新。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语段内容的梳理和层次的划分。在梳理内容的基础上,理清各语句所写的内容,对说
明同一内容的进行合并即可划分层次。根据本段文字的说明,【甲】句话说明形成雾凇的另一个重要气象条
件——雾凇的形成要求天晴少云,静风或是风速很小。【乙】【丙】两句具体说明“要求冬季寒冷漫长,而
且空气中水汽充足”这一条件。【丁】句具体说明“雾凇的形成要求天晴少云,静风或是风速很小”这项内
容。据此,答案为 B。
2.试题分析: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
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等。各种说明方法的目的都是为更准确、更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文章第 6 段运用了分类别和下定义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晰地介绍了雾凇的形状及分类,让读者对雾凇的本
质特点有了更加明晰的认识。
3.试题分析:考查对说明内容的概括。概括说明文的内容,首先要确定说明对象,然后看文章具体介绍说
明这个对象哪个方面,包括事物的特征、外形、功能、性质、状态,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者事物之间
的关系等。可以在中心句、总括句、过渡句等关键句中捕捉特征,筛选关键词作答。本题结合文章第 3、7
两段筛选出雾凇特点的词语作答即可。
47
4.试题分析: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通读全文,了解文章说明的内容,特别是主要段落、层次
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审清题意,从文章中准确地捕捉到所需要的有效信息。然后对筛选出的信息进行比
较,选取原文中能表现题意的相关的词句作答。若内容过多,也可以采取对内容进行简单概括的方法作答。
本题可筛选文章的 7、8、9 段的中心句归纳作答。
5.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作答时可结合文章所介绍的雾凇特点,从增添景观、改
善和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等方面作答。注意答题不要脱离文本去空谈。
【2018 年中考福建福州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汉字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文字之一,其数量惊人,由于电脑键盘不可能为每一个汉字造一个按键,因此,
需要替汉字编码,通过敲击多个按键来输入一个汉字。最早的汉字输入法,一般认为是 20 世纪 80 年代初
期出现的拼音输入法.但是,早期的拼音输入法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单字重码率非常高,常常要翻很多
页才能找到所需的汉字,输入效率低下。
1983 年,王永民推出了划时代的五笔字型输入法,该输入法只使用英文字母键中的 25 个参与编码,极
大地解决了输入速度慢这一顽症;一旦背熟了“字根表”,就可以实现“盲打”。尽管五笔字型输入法有
诸多好处,但“难学”这个致命弱点让其难以高度普及。反倒是拼音输入法,因为操作最为简单,始终没
有被抛弃。
21 世纪初期,拼音输入法有了长足的改进,特别是 2005 年以后,以搜狗为代表的新一代拼音输入法异
军突起。它充分借助互联网的优势,通过自动升级词库等方式,保持词库处于最新状态;嵌入了网络搜索
功能,智能化程度较高。随着各种个性化皮肤的涌现,其屏幕展现形式也更加丰富多彩。
2016 年,搜狗 CEO 王小川提出搜狗拼音输入法将推出智能回复功能。王小川称.未来输入法不只是一
个表达工具.它可以理解你的想法,别人向你提问,输入法会自动代替你回复。搜狗已经逐步上线这样的
功能,目前大概有 5%-10%的问题可以直接给出答案。
研究现代中国的历史学家汤姆·马拉尼说,中国在打字技术方面正大踏步前进,而西方远远落在后面。
马拉尼指出,在电脑键盘上打英文,“是使用键盘的最基本方式”,在键盘上按下“a”键,“a”就会出
现在屏幕上,“这不需要使用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和内存”;但是,在连接到一台中文电脑的键盘上键入“a”,
计算机将会“智慧”地推测你可能会打出的汉字,键入一个汉字,本质上是键入一组指令来检索一个特定
的汉字。最后,马拉尼赞扬道:“使用键盘上 26 个英文字母按键,敲击出数万个繁复美丽的汉字,几代华
人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摘编自武锐《中文输入法,智慧的代码》)
48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汉字数量惊人,而电脑键盘按键数量有限,要输入汉字,就要替汉字编码。
B.五笔字型输入法推出的划时代意义,就在于它只使用 25 个英文字母键。
C.搜狗等新一代拼音输入法使用各种个性化的皮肤,屏幕展现形式更丰富。
D.王小川称,未来输入法能理解你的想法.会自动代替你回复别人的提问。
2.请简要概括拼音输入法三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3.文章最后一段是历史学家汤姆·马拉尼的评价,其中包含几层意思?请简要概括。
【答案】
1.B
2.①操作最简单,但单字重码率高,输入效率低;②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智能化程度较高;③初步具备智
能回复功能。
3.肯定中国打字技术发展迅速;强调中文输入法的智慧;称赞几代华人的不懈努力。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分析选项,对照与选项有关的段落,找出不同或相同(相似)之处即可。
B 项:五笔字型输入法推出的划时代意义。与:1983 年,王永民推出了划时代的五笔字型输入法,该输入
法只使用英文字母键中的 25 个参与编码,极大地解决了输入速度慢这一顽症;一旦背熟了“字根表”,就
可以实现“盲打”。尽管五笔字型输入法有诸多好处,但“难学”这个致命弱点让其难以高度普及。不相
符。故选 B。
2.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结合“三个阶段”这一关键词分析概括即可。第一阶段:早期的拼音输入法
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单字重码率非常高,常常要翻很多页才能找到所需的汉字,输入效率低下。第二阶
段:21 世纪初期,拼音输入法有了长足的改进,特别是 2005 年以后,以搜狗为代表的新一代拼音输入法异
军突起。它充分借助互联网的优势,通过自动升级词库等方式,保持词库处于最新状态;嵌入了网络搜索
功能,智能化程度较高。第三阶段:未来输入法不只是一个表达工具.它可以理解你的想法,别人向你提
问,输入法会自动代替你回复。结合三个阶段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结合汤姆·马拉尼的评价。根据这一段 3 句话内容分析可以得出答案。研究
现代中国的历史学家汤姆·马拉尼说,中国在打字技术方面正大踏步前进,而西方远远落在后面。肯定中
国打字技术发展迅速;马拉尼指出,在电脑键盘上打英文,“是使用键盘的最基本方式”,在键盘上按下
“a”键,“a”就会出现在屏幕上,“这不需要使用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和内存”;但是,在连接到一台中
文电脑的键盘上键入“a”,计算机将会“智慧”地推测你可能会打出的汉字,键入一个汉字,本质上是键
49
入一组指令来检索一个特定的汉字。强调中文输入法的智慧;最后,马拉尼赞扬道:“使用键盘上 26 个英
文字母按键,敲击出数万个繁复美丽的汉字,几代华人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称赞几代华人的不懈努
力。
【2018 年中考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微塑料——海洋中的新型污染物
①最近,一篇关于英国女王向塑料宣战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据说白金汉宫等王室房产内将禁用
抛弃式塑料吸管和塑料瓶。这一新闻再次引发了人们对海洋塑料污染问题的关切。
②塑料垃圾是海洋不能承受之重。据统计,全球每年有 1000 万—2000 万吨的塑料垃圾进入海洋,随时
间的流逝破碎成不计其数的微塑料存在于水体中,能够存在数百年时间。
③微塑料,指粒径小于 5 毫米的塑料个体。如今,微塑料的分布区域已遍及地球各个角落,从近岸河
区域到大洋,从赤道海域到南北极,从海洋的表层到大洋的超深渊带,人类都发现了它的踪迹。根据来源,
微塑料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初生微塑料,其成品就是微塑料粒,例如日化用品中含有的微塑料及塑料微珠
在运输过程中泄露进入环境;另一类是次生微塑料,也就是体积较大的塑料垃圾进入自然环境后,经光照、
物理、化学及生物降解作用,碎片化形成的微塑料。
④海洋微塑料极易被生物当作饵料而误食。这是由于其与海洋食物链底端生物处于相同的尺寸范围,
而且表面可以附着微生物和其它海洋生物。在食物网的流动过程中,对生物产生物理和化学上的危害。例
如,无法被消化也不容易排出体外的微塑料,在海洋生物的消化道中长期累积,会使生物产生饱腹感,导
致营养不良甚至因无法摄食而死亡;微塑料自身的化学毒性以及从环境中吸附的化学毒物,可能会对摄食
的生物产生直接伤害,并且可能在食物链中的各个水平生物体内富集。
⑤微塑料还可能造成入侵物种及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在海洋环境中的微塑料就像一艘乘风破浪的小船,
相对于漂浮的藻类和其它生物残骸等自然基质,它的性质更加稳定,能搭载附着在表面的微生物随洋流旅
行,其中包含的部分有害微藻和水产致病菌,可能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⑥现在,荷兰、澳大利亚和美国都有人发明了海洋塑料垃圾收集装置,对塑料垃圾有很好的收集效果,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投入运行后的管理,包括收集的塑料垃圾如何进一步处理、分类、利用等。如果主要靠
公益,没有政府资金支持,推广就很困难。
⑦面对现在海洋塑料污染和微塑料问题,一方面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完善与塑料污染管控相关的法律,
建立良好的废弃塑料回收循环利用机制;另一方面需要我们从自身做起,改变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消费习惯,
减少废弃塑料垃圾的产生。例如,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塑料袋、塑料吸管、塑料餐具等的使用,尽量
50
使用耐用品;减少对塑料瓶装饮用水的消费,外出携带水杯;对被过度包装的产品说“不”,提倡简约的
生活方式;在购置美妆、个人护理类用品时,阅读产品成分标签,不购买含有塑料微珠的产品等。让我们
共同向海洋中的“新型污染物”宣战!
(选自《人民日报》2018 年 4 月 13 日,有删改)
链接:
科学家已经在许多食品中发现了微塑料。有研究表明,平均每只海洋生物胎贝中含有 1.8 个微塑料粒,
每公斤食盐中含有 1--10 个,每瓶啤酒中甚至含有上百个。微塑料对人有危害要考虑剂量。东海每立方的
海水中只含有几个甚至不到一个微塑料粒,虽然微塑料可以通过水产品等进入人类食物链,但其对人类健
康是否造成危害还未被科学证实。
(选自《南方日报》2018 年 5 月 17 日,有删改)
1.下列对“微塑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微塑料是指粒径小于 5 毫米的塑料个体,体积与海洋食物链底端的生物相当,能随着洋流流动。
B.微塑料是塑料垃圾经过物理、化学及生物降解作用,从而形成的塑料微珠,进入环境会产生污染。
C.微塑料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危害体现在其加速了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造成了其他物种的入侵。
D.人类食物链中的微塑料来源于水产品,其对人类的健康是否造成危害,还有待科学证实。
2.下列对短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先用新闻引出话题,接着介绍微塑料的来源、分布和分类,然后说明其危害及治理面临的困难。
B.选文第②段列举的数字,说明海洋塑料垃圾数量多,存留时间长,表明治理海洋塑料污染形势严峻。
C.微塑料对海洋的污染表现在它能像小船一样随洋流旅行,进入超深渊带,产生有害微藻和水产致病菌。
D.塑料垃圾的再分类、循环利用和设备的运行管理、推广,是海洋塑料垃圾收集装置投入使用后的新课题。
3.阅读下面材料,结合选文,分析可能导致海鸟死亡的几种原因。
英国南极科考队在距离极点 1500 米的南乔治亚岛考查时,在死亡的海鸟胃中发现了微塑料、包装袋碎
片等物。
【答案】
1.A
2.C
3.第一种:海鸟胃中的微型塑料使其具有饱腹感,导致营养不良甚至因无法摄食而死。
第二种:微塑料的毒性,吸附的毒物,导致海鸟死亡。
第三种:海鸟食用了含有微塑料的海洋生物而死。
51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根据“微塑料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初生微塑料,其成品就是
微塑料粒,例如日化用品中含有的微塑料及塑料微珠在运输过程中泄露进入环境;另一类是次生微塑料,
也就是体积较大的塑料垃圾进入自然环境后,经光照、物理、化学及生物降解作用,碎片化形成的微塑料”
的来源,B 项概括不全面。根据“微塑料还可能造成入侵物种及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是“可能”,不是绝对,
C 项内容理解错误。根据链接材料,人类食物链中的微塑料不只是来源于水产品,如啤酒,D 项错误。据此,
答案为 A。
2.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根据“在海洋环境中的微塑料就像一艘乘风破浪的小船……能
搭载附着在表面的微生物随洋流旅行,其中包含的部分有害微藻和水产致病菌,可能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
影响”这句话,题目中的“进入超深渊带”无根据;“产生有害微藻和水产致病菌”原句是“包含”。据
此,C 项的理解分析是不正确的。故答案为 C。
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本题材料中的“海鸟胃中发现了微塑料、包装袋碎片等
物”可大致推断海鸟死亡可能是“微塑料”造成的。结合文章第 4 段内容所写的“微塑料”对海洋生物的
危害来分析可能导致海鸟死亡的原因。注意答题的完整性。
【2018 年中考河北卷】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漫话石鼓文
①汉字的演变是由甲骨文到金文,由金文到篆书,由篆书到隶书,然后才是现在使用的楷书和行书。
但事实上,篆书又分大篆和小篆,小篆现在还比较多见,大篆则仅以石鼓文为代表。由于石鼓文的发现早
于殷墟甲骨文,曾被当做中国最早的文字,因此,石鼓文极受历代学者们的重视。
石鼓文
52
②什么是石鼓文呢?就是刻在十块鼓形石上的文字,也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石刻文字。作为国宝,现
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石鼓上刻的都是四言诗,每面石鼓上一首,内容为歌颂国君游猎情况。其字体既不同
于金文,又不同于小篆;其字形比金文更整齐,结构又近于小篆,显然是由金文向小篆过渡的一种字体;
其书法字体多取长方形,体势整肃,端庄凝重,笔力稳健,在汉字发展史上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因而为历
代学者所重视。
③据史籍记载,石鼓于唐代初年在今陕西省岐山县出土,后被置于陈仓(今宝鸡市附近)之野。当时
在凤翔做官的郑余庆移至凤翔夫子庙予以保护。经五代战乱,全部散失。入宋,凤翔太守司马池四处寻访,
集得九鼓,至皇祐四年(公元 1052 年)找到另一鼓。北宋末年移至汴京保存,宋徽宗下令以金涂字,以示
贵重。金兵攻占汴京,以为奇物,于天会六年(公元 1128 年)运至燕京(今北京市)。元代又散失于草野
之中,后被国子助教成钧发现,由兵部派车运回国子监,这以后就一直保存在北京。到 1933 年,被运往南
京,埋于地下。解放后访得,再运回北京。
④关于石鼓文的时代,唐代张怀瓘等人以为周文王时物,韦应物等人以为周宣王时物,至南宋史学家
郑樵始提出石鼓文为秦刻石:今人马衡以为秦穆公时物,郭沫若以为秦襄公时物,唐兰则考为秦献公十一
年刻。可以认为,石鼓文是春秋时期秦国的石刻文字,是研究汉字发展和石刻艺术的重要文物之一。
(选文略有改动)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石鼓文的发现早于殷墟甲骨文,它是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
B.石鼓上刻的都是四言诗,内容为歌颂国君游猎的情况。
C.石鼓文字体不同于金文,也不同于小篆,是由金文向小篆过渡的一种字体。
D.石鼓文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为历代学者所重视。
2.请简要概括选文第③段文字说明的内容。
3.关于石鼓文的时代,历代学者的考证体现了怎样的科学精神?
【答案】
1.A
2.第③段主要写了石鼓这一文物自唐代出土以后坎坷的流传过程。
3.历代学者对于石鼓文的时代的考证体现了求真求实、敢于质疑、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能力。首先要仔细阅读文章,逐段分析内容,了解说明对象及
其特点,总结归纳说明内容,了解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理清说明的顺序,分析说明的语言,然后逐一分析
53
各个选项,做出回答。根据原文可知,石鼓文“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石刻文字”可知,选项 A 中“它是我
国最早的石刻文字”去掉了修饰词“现存的”,是错误的。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内容的概括能力。首先找准说明对象,然后逐段阅读,归纳说明的内容,最归纳
总结来作答。仔细阅读第③段,通过对石鼓这一文物从发掘到流传的过程介绍可知,这一段主要写了石鼓
唐代出土以后坎坷的流传过程。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仔细阅读文章,从“唐代张怀瓘等人以为周文王时物,韦应
物等人以为周宣王时物,至南宋史学家郑樵始提出石鼓文为秦刻石;今人马衡以为秦穆公时物……”一段
可以看出历代学者对于石鼓文的时代的考证过程,这体现历史学者求真求实、敢于质疑、不断创新的科学
精神。
【2018 年中考江西卷】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廊·亭·桥
陈从周
廊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一千多年前的唐诗,就点出了廊在庭院中的妙用。我国古代
建筑的单体与单体之间,必依靠廊来作联系,才能成为一个整体。在园林等风景区,则更是因地制宜,巧
于安排,构筑了曲直、高低、爬山、临水等多种式样的廊。
廊在园林中是游览线,又起着分隔空间、组合景物的作用。廊引人随,水石其间,移步换影,幅幅成
图。像驰名中外的北京颐和园的长廊,漫步其间,得以饱览昆明湖的湖光景色。而苏州拙政园的水廊,则
轻盈婉约,人行其上,宛如凌波漫步。扬州西园前的香影廊,未至其境,名已醉人。
至于苏州沧浪亭的复廊,用花墙分隔,使园有界非界,似隔非隔,令人遐思无限。扬州园林主体建筑
用楼,其廊亦作楼式,即复道廊,形成了多层的游览线,寄啸山庄是为佳例。
廊之运用得当与否,有关全局,高下得宜,曲折有度,尤其在可有可无之间,益见功力。即竹廊三折,
雅素无华,亦必婉转宜人。至于千步长廊,闿爽平直,则又为别调了。
亭
人们在旅途间,或在游览中,每见一亭,总想小憩片刻,借以恢复暂时的疲劳与观赏四周的景色,即
“亭者,停也”。同时,因为它本身形式的丰富多彩,成为点缀风景的主要建筑小品之一。
亭之美,除造型外,还在于所处之景与所对之景,水边亭、山际亭、林间亭、花畔亭、桥上亭、廊中
亭,地位不同,景因而异。伫云亭、快雪亭、待霜亭、牡丹亭之类,又因时而殊。可见亭之构筑非孤立的
54
一座建筑物。
亭在园林等风景区中,起着“点景”与“引景”的作月。北京的景山五亭,为城内的最高点,每到北
京的人,常为它所吸引,必登高一快,以饱览首都景色。苏州拙政园的扇面亭,亭名“与谁同坐轩”,小
亭临流,静观自得。笠亭如盖,半枕山腰。而网师园之月到风来亭又正点出此亭观景之妙。
至于亭的形式,真是变化多端,可分方、圆、多边、海棠、梅花等等多种。按材料的不同,又有饶多
野趣的茅亭、雅洁玲珑的竹亭、庄严凝重的石亭与翚飞多姿的木构亭,它在园林建筑中展示了最美丽的一
页。
桥
桥,古代称为“河梁”,是架在水上的行道,虽属解决交通问题的一项工程,但是聪敏的我国古代人
民,总是设法把它和生活、感情、艺术结合起来,是那么富于诗情画意。“小桥流水”足以令人想望江南
水乡景色,而风景区的“断桥残雪”、交通要道的“卢沟晓月”,又使人必与四周的风物人情联系在一起。
而园林中的桥,正是建筑艺术中的精品。
北京颐和园十七孔长桥卧波,陆水之间,平分秋色,为该园增添上几许光彩。晶莹如雪的玉带桥,一
亭翼然的石桥,轻轻地划破了湖面的平整,淡淡地点醒了山影的静穆,又烘托了四时佳景。
江南园林之桥,以雅洁精巧取胜。玲珑空透的拱桥,崛起空间,人桥倒影,更显得山高水阔,而水平
线条的梁板石桥,则贴水而过,观赏游鳞莲蕖,益得情趣。苏州拙政园是以动观为主的园林,曲桥不但使
水面分隔空间,更与曲廊一样起着“桥引人随”的作用,其分庭妙运,思致相同。网师园园小而精,以静
观为主,廉泉桥小小一拱,横枕涧上,隐处园隅,安排得那么妥帖,游着至此,往往留步。
美丽的中国园林桥梁,形式丰富多姿,有梁式桥、拱桥、浮桥、廊桥、亭桥等,在世界建筑艺术上放
出一种独特光彩。
(略有改动)
1.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1)园林等风景区中的廊、亭、桥各有怎样的作用?它们在形式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2)廊的运用有哪些原则?亭之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2.文章多处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请选一处具体分析其作用。
3.文中大量的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试简要分析。
【答案】
1.(1)作用:廊在园林中是游览线,又起着分割空间、组合景物的作用,亭在园林等风景区中,起着“点
景”与“引景”的作用。桥将人与四周的风物人情联系在一起,使风景区更具诗情画意。
55
共同特点:形式多样,富于变化。
(2)廊的运用原則:因地制宜,考虑全局,高下得宜,曲折有度;亭之美的体现:造型美,以及与所处之景、
所对之景和谐相融之美。
2.【示例一】在介绍亭时,以北京景山五亭、苏州拙政园的扇面亭为例,具体说明了亭在园林等风景区中
的“点景”与“引景”作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示例二】在介绍桥时,以苏州拙政园曲桥为例,具体说明“桥引人随”的作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示例:如介绍廊时,用了“廊引人随,水石其间,移步换影,幅幅成图”等四字短语,准确地概括了廊
在园林中所起的作用,用语典雅,富有韵味。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通读全文,了解文章说明的内容,特别是主要段落、层次
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审清题意,从文章中准确地捕捉到所需要的有效信息。然后对筛选出的信息进行比
较,选取原文中能表现题意的相关的词句作答。若内容过多,也可以采取对内容进行简单概括的方法作答。
本题中的两个小题,根据题目的要求筛选相关语句概括作答即可。
2.试题分析: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举例子:通过列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
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选择文章中的任一举例子的内容,结合说明对象分析其作用即可。
3.试题分析:考查对语言特点的分析。选择符合题目要求的“四字短语”的语句,从说明的内容、句式特
点、使用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作答。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
【2018 年中考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不可或缺的城市风景——斑马线
①说起斑马线,我们最熟悉的,由多条相互平行的白实线组成的人行横道线,因(kù sì)斑马身上的
条纹而被称为斑马线。
②斑马线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的“跳石”(见右图)。当时四轮马车与行人混行引发了许多道
路堵塞和交通事故。于是,人们在马路上砌起凸出路面的“跳石”,行人可以踩着它们穿越马路。“跳石”
成为一种指示行人过街的标识,这就是斑马线的祖先。1951 年 10 月 31 日,世界上第一条斑马线在英国诞
生。
56
③最有名的斑马线也在英国。1969 年,著名的披头士乐队发行了最后一张唱片——《艾比路》,该唱片
的封面为四位歌手走在伦敦艾比路的一条斑马线上。2012 年,艾比路斑马线被英国政府提升到文物地位,
成为伦敦的文化地标。
④斑马线像是拦腰搭在道路上的白色飘带,看似简单朴素,却不是随意画出来的。按照设置规范,斑
马线最小宽度为 3 米,可以根据行人流量以 1 米为一级予以加宽,行人越多的地方斑马线越宽。构成斑马
线的白色平行粗实线的线宽为 40~45 厘米,两条平行粗实线之间的距离为 60~80 厘米。在什么情况下需
要设置斑马线呢?一是未设置人行过街设施的路口,二是行人横过道路较为集中的路段。
⑤作为城市交通生态中的一个重要标识,斑马线在指引车辆和行人有序通行、保护行人安全方面具有
重要的作用。在漫漫车流中,法律赋予了斑马线上行人优先的路权,机动车临近时须减速避让,遇到行人
正在通过时还应停车让行。斑马线作用的发挥,需要机动车尊重行人的路权,也需要行人珍惜自己的权利,
两者缺一不可。
⑥然而,现状并不令人乐观。由于机动车和行人互争斑马线,致使斑马线成为交通事故的多发地。据
统计,我国近三年发生在斑马线上的交通事故多达 1.4 万起,致死人数高达 3898 人。机动车未按规定让行,
行人在斑马线上“散步”等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
⑦现在,为了提高斑马线的醒目程度,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有的城市在斑马线色彩搭配和视觉效果等
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如彩色斑马线、3D 立体斑马线等。随着手机的普及, “低头族”看手机过马路成为
新的安全隐患,为此有的城市推出了闪灯斑马线——在斑马线上安装多条醒目的灯带,斑马线在灯带的映
照下与路口的信号灯同步变换颜色,为“低头族”过马路提供有效的警示。
⑧斑马线是城市中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唯有守法守序,才是对这道风景的最好守护——这,需要每
一个人的努力。
1.根据拼音写汉字。 kù sì______
2.下列对第④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57
A.斑马线的宽度根据规范不应超过 4 米。
B.构成斑马线的白色粗实线须平行排列。
C.斑马线的宽度与人流量无关。
D.所有的路口都应设置斑马线。
3.依据文本内容,摘录相关信息并作概括,完成下表。
信息摘录 信息概括
⑴ 斑马线的祖先 斑马线的起源
1951 年,世界上第一条斑马线在英国诞生 ⑵ 斑马线之“最”
指引车辆和行人有序通行 ⑶ ⑷
4.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5.文中提到,有的城市对斑马线设置进行了大胆尝试,你是否认同?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述理由。
【答案】
1.酷似
2.B
3.⑴古罗马时期的“跳石” ⑵最有名的斑马线是(英国伦敦)艾比路斑马线⑶保护行人安全⑷斑马线的
作用
4.具体说明近三年来,我国发生在斑马线上的交通事故之多,后果之严重,强调了重视斑马线作用的重要
性。
5.【答案示例 1】认同。这些大胆尝试增强了视觉效果,使斑马线更醒目,让行人和车辆能更清楚地注意到
斑马线,尤其是为“低头族”提供了有效的警示,能更好地发挥斑马线的作用。感谢关注“沈姐的语文课
堂”微信公众号!【答案示例 2】不认同。斑马线有严格的设置规范,对其颜色、宽度、间距等都有明确的
规定,随意改变既不符合设置规范,也有可能对路人的视觉造成干扰,不利于发挥斑马线的作用。
【解析】
1.此类型的题目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考查等级为 A。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
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酷似 kù sì:极似,很像。
点睛:语音和汉字题主要着眼于常用汉字的正确认读和书写。其题型多为客观型选择题,要求选出读音或
书写完全正确或有误的一项,其中语音题的出现形式大多为词语中“加点的字”,也有以句子形式出现的。
58
此外,还有要求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的题。汉字题还有改正词语或句子中写错的字。也有少
数将音、形、义综合在一起设题的。
2.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说明文语言特点等知识,根据第④段“斑马线最小宽度为 3 米,可以
根据行人流量以 1 米为一级予以加宽,行人越多的地方斑马线越宽”,可知 A 选项所说的“不应超过 4 米”
是错误的。C 项“斑马线的宽度与人流量无关”也是错误的。根据第④段“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设置斑马线
呢?一是未设置人行过街设施的路口,二是行人横过道路较为集中的路段”,可知 D 选项所说的“所有的
路口都应设置斑马线”是错误的。B 项正确。
3.此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读全文,根据表格提示,找准答题区间,提取相关词句或加以概括即可。
(1)根据原文第二段:斑马线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的“跳石”、“跳石”成为一种指示行人过街
的标识,这就是斑马线的祖先”可概括为古罗马时期的“跳石”;(2)根据原文第三段“最有名的斑马线
也在英国----四位歌手走在伦敦艾比路的一条斑马线上。2012 年,艾比路斑马线被英国政府提升到文物地
位,成为伦敦的文化地标”可概括为:最有名的斑马线是(英国伦敦)艾比路斑马线;由原文第 5 段“斑
马线在指引车辆和行人有序通行、保护行人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可知(3)填“保护行人安全”,(4)
填“斑马线的作用”。
4.分析列数字说明方法的作用,既要根据数字所在的句子,又要联系前后文,才能较全面地做答,“我国
近三年发生在斑马线上的交通事故多达 1.4 万起,致死人数高达 3898 人”可以明显看出其作用是:具体说
明近三年来,我国发生在斑马线上的交通事故之多,后果之严重。根据前文“斑马线作用的发挥,需要机
动车尊重行人的路权,也需要行人珍惜自己的权利,两者缺一不可”,根据后文“机动车未按规定让行,
行人在斑马线上“散步”等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可以概括出第二个作用:强调了重视斑马线作用的重
要性。第二个作用相信很多考生答不出来,细心的同学可以看看分值,按分值做答,确保万无一失。
5.此题为开放性题目。首先阅读题目中“你是否认同?”,出题人间接告诉你可以选择认同或不认同并说
明理由,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表达清楚即可。认同的话,从原文中提取“提高斑马线的醒目程度,更好
地发挥其作用”为“低头族”过马路提供有效的警示等有价值信息,加以简单概括组织答案;不认同的话,
要反向做答。类似题目,最好是选择赞同,因为答案就在文中。
【2018 年中考天津卷】阅读《气候可能影响语言的形成和演化》一文,回答小题。
气候可能影响语言的形成和演化
严毅梅
①人类一直好奇:为何唯独我们这个物种才有语言?语言是如何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为此,从事现
59
代生物学、当代语言学、考古学和古人类学等相关学科研究的科学家,研究了人类语言的起源和演化。最
新的研究表明,气候可能影响了语言的形成和演化。
②美国迈阿密大学的迦勒·埃弗雷特博士和他的研究团队发现,某一地区的湿度可能对当地的话言造
成影响。他们研究了 3700 多种语言,发现 629 种声调多变的语种,大多出现在非洲和南亚的湿热地区,北
美、亚马逊和新几内亚的潮湿地带以及中国以南的地区,比如越南语、缅甸语等:而声调平和的语言如蒙
古语、埃及语等,大都出现在干燥或干旱的地区。
③我们知道,声带是负责人类发声的器官。发声时,先吸入空气,然后将声带内收和拉紧,并控制呼
吸,呼出的气流冲击声带引起振动而发出声音:而声调是由声带振动时的长度、张力、质量和位置决定的。
④今日多数的欧洲语言被认为源于 6000 多年前的原始印欧语。它最早是由气候干燥的黑海北部草原地
带的先祖所使用的。因为吸入干燥的空气会令声带干涩,缺乏弹性,所以较难发出声调复杂的语言。因此,
埃弗雷特认为干燥的气候可能使住在该地区的人的语言声调平和。与干燥的气候相比,湿润的气候使人的
声带更富有弹性,从而能够发出更多的声调。因而声调多变的方言一般出现在气候潮湿的地区。比如粤语
中共有 9 个声调,而北方人利习惯了普通话的 4 个声调。
⑤埃弗雷特认为,这意味着在漫长的岁月中,气候是影响语言形成和演化的要素之一。这也就解释了
为什么刚开始学习一门新语言时难度较大,因为控制声带的肌肉必须调整才能发出新的声调。
(选自《青少年科技博览》,有删改)
1.下面对全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为何唯独人类这个物种才有语言。
B.声带是负责人类发声的器官。
C.气候可能影响语言的形成和演化。
D.刚开始学习一门新语言时难度较大。
2.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们研究了 3700 多种语言,发现 629 种声调多变的语种。(列数字)
B.声调平和的语言如蒙古语、埃及语等,大都出现在在干燥或干旱的地区。(举例子)
C.声调是由声带振动时的长度、张力、质量和位置决定的。(下定义)
D.与干燥的气候相比,湿润的气候使人的声带更富有弹性,从而能够发出更多的声调。(作比较)
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中加点词“大多”表示对范围的限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B.第③段写人类发声的基本原理,与“语言的形成和演化受气候的影响”没有直接关联,因此可以删去。
60
C.第④段中加点词“它”,指代的是前一句中的“原始印欧语”。
D.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按照逻辑顺序,介绍了关于语言形成和演化的科学研究成果。
【答案】
1.C
2.C
3.B
【解析】
1.考查对全文说明的中心内容的把握。标题“气候可能影响语言的形成和演化”就是全文说明的中心内容。
通篇阅读后再作答。其它几项都以偏概全。故选 C。
2.考查说明方法的类型。下定义,是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括的说明方法。“声调
是由声带振动时的长度、张力、质量和位置决定的”此句不是下定义。此句并没有对“声调”的本质特征
做概括。故选 C。
3.B.从第③段“发声时,先吸入空气”,第④段“吸入干燥的空气会令声带干涩,缺乏弹性,所以较难发
出声调复杂的语言”这些话可看出“语言的形成和演化受气候的影响”这一道理的正确性。故选 B。
【2018 年中考重庆 A 卷】说明文阅读
如何成为一个“学霸”
“学霸”有很多含义,其中一种含义是指那些会学习,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虽然学霸在先天方面可
能有一些优势,但是,在心理学家眼中,学霸之所以为学霸,正确的努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是最
重要的原因。本文想为各位呈现一些经心理学研究证实普遍有效的学习方法。
一、详尽发问法:连接新知识与旧知识
研究发现;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思考“为什么”的问题能够非常显著地提升学习成绩。很多时候我们
认为自己读懂了,实际上印象并不深刻,也没有真正理解。当我们对所学知识进行 各种“为什么”的发问
时,我们会把新的知识与旧的知识联系起来,用旧的知识来解释新的知 识,从而让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
体系,这样才是真正的“理解”,因而也会记得更牢。所以,我 们应打破教条式接受知识的习惯,对学到
的每个知识点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二、心理意象法:用心作画印象深
人的想象力是无穷的。心理意象法的关键就是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在心理学界早就流 传一句话:只
要能付诸比喻和联想,使其“可见”,就没有记不住理解不了的东西。我们要做的 就是把抽象的学习内容
61
放到一个心理图像里,这个心理图像可能是一个具体的物品、一幅画面、 一个动态的故事。心理意象法把
新的知识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场景联系起来,实现知识整 合,提升我们的记忆和理解。
三、习题检测法:从内部主动回忆
大部分学生都很不喜欢习题测验。但是,习题测验的确能够提升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和 记忆。1906
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说过:“一般而言,从内部进行主动回忆比从外部吸收的印象要深。”所以,
我们能给学生的建议是适量地做高质量的习题,而这种习题最好是依据自己 的学习情况编写。习題测验的
过程必然是存在心理煎熬的,然而要看到它对学习的巩固作用。
四、分散学习法:不要“临时抱佛脚
如果你想在考试中发挥出色并能长期掌握知识,那就要用分散学习法了。对于学习来说 有计划有间隔
地完成学习任务是值得推荐的,因为有些人然可以考前突击去记住大部分内容, 但是没有前者来得牢固和
持久。从长远的效果考虑,应把“少量多次"作为首要策略。分散 学习 10 小时相比集中学习 15 或 20 小
时,对长期记忆而言效率更高。而且,研究还发现有意识 地进行这种分散学习的效果比偶然出现这样的分
散学习要好得多。当然,这种方法的运用还是 要考虑所学内容的特点。
五、交叉学习法:促进思维快速转换
交叉学习,是在一个学习阶段内学习多个技能,进行穿插练习。如果我们利用交叉学习的 方法,会得
到比长时间学习同一种内容更好的学习效果。由于进行交叉学习,在做下一类习題 的时,前面的知识点和
习题种类仍然停留在学生的记忆中,因而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区分不 同问题用何种方法来解决。这样,下
次遇到这些问题时,学生能够更快更准地把问题归类到 不同知识点上。因此,我们不妨把不同类型的学习
材料交叉地排在学习计划中,这样能让我 们在快速转换思维的过程中对知识系统进行灵活地调整和明确地
区分。
(选自《百科知识》2014,09A,有删改) (链接材料 1)
罗马房间记忆法是一种古老的记忆术,当时的政治家为了发表长篇演讲,要记下大量的资料,为方便
记忆,便创造了这个方法。其特点就是利用自己的房间作为记忆的“档案柜”,把记忆的对象与熟悉的生
活环境连结起来。
(链接材料 2)
学霸何晓羽作息时间表(部分)
6:40---7:00 起床
7:00---7:10 背诵一篇英文短文
62
7:10---7:30 早餐
7:30---7:50
识记十个英语单词 挑战一道数学易错
题
7:50---12:00 上课
12:10---12:20 学习英语语法
12:20---12:40 午餐
12:40---12:50 背诵一首古诗
12:50---14:00 午休
14:00---14:20 阅读名著片段
1.下列说法不符合选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真正的“理解”需让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
B.习题测验是用内部主动回忆的方式来巩固学习。
C.有意识地分散学习对长期记忆而言效率更高。
D.交叉学习是利用前面的知识来解决后面的问题。
2.“链接材料 1”中的“罗马房间记忆法”与选文中哪种学习方法类似?请指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
3.阅读”链接材料 2”,具体分析学霸何晓羽用到了选文中哪些学习方法。
4.老师要求背通《桃花源记》,小峰大为苦恼,请你根据选文,推荐两种方法帮助他背诵。结合《桃花源
记》的内容作简要阐述。
【答案】
1.D
2.心理意象法。相同点:两者都是将记忆的对象与熟悉的事物建立联系。不同点。心理意象法建立联系的
事物范围很广;而罗马房间记忆法建立联系的事物仅限于房间中的事物。
3.①分散学习法,利用早餐、午餐、午休前后的 3 个 10 分钟和 2 个 20 分钟的时间来分散学习语文、英语、
数学,②交叉学习法,利用早餐后的 20 分钟,交叉学习了英语和数学,③习题检测法,挑战数学错题。
4.①详尽发问法。通过用“为什么”提问加深对《桃花源记》的结构、思路、关键性语句的理解,背诵起
63
来会记得更牢。②心理意向法。想象自己是“桃花源“的游人,将游人的行踪变成一幅幅图画(或变成一
个游人探险的故事),把内容串联起来。③分散学习法。将课文分成几个部分,这几个部分又可分散时间来
背诵。
【解析】
1.试题分析:D 项“交叉学习是利用前面的知识来解决后面的问题”说法不符合选文意思。交叉学习法是
在思维转换中对知识进行明确区分。
2.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首先要理解好什么是“罗马房间记忆法”:其特点就是利用自己的
房间作为记忆的“档案柜”,把记忆的对象与熟悉的生活环境连结起来。然后再进行比较。“罗马房间记
忆法”与“心理意象法”学习方法类似。相同点可从都将记忆的对象与熟悉的事物相联系的角度作答。不
同点可从罗马房间记忆法建立联系的事物仅限于房间中的事物,而心理意象法建立联系的事物范围很广的
角度作答。答此题,最关键的是理解好相关性的语句,并能分析比较,细读原文是作答的前提。
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提取。链接材料 2 是图表类试题。如从学霸何晓羽作息时间表中的时
间运用分析,何晓羽运用了分散学习法和交叉学习法。分散学习语文、英语、数学属于分散学习法,而交
叉学习英语和数学则属于交叉学习法。这也是考查学生运用原文知识的能力。
点睛:信息筛选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
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
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
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答题时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4.试题分析: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首先要读懂原文,运用原文所讲的相关知识,来给小峰提建议。
告知小峰背诵是有方法的,如可运用“心理意向法”“详尽发问法”等方法解决背诵的问题。此题的答案
比较开放,所提建议合理即可,一定要联系原文来确定答案。
【2018 年中考重庆 B 卷】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美国专家研究发现,在同一年龄段的妇女中,缺乏维生素 D 的体质指数(BMI)平均要比维生素 D 水平
正常的妇女高 3.4。体质指数是评价 18 岁以上成人群体营养状况的常用指标,它不仅对反应体型胖瘦程度
较为敏感,而且对皮褶厚度、上臂围等营养状况指标的相关性也较高。其计算公式为:BMI=体重(千克)
/[身高(米)]2。
世界卫生组织对成人 BMI 的划分是:正常范围为 18.5~24.9<18.5 为低体重(营养不足),≥25 为超
64
重,肥胖前状态是 25~29.9。一级肥胖 30~34.9。二级肥胖 35~39.9。三级肥胖≥40。这一标准为世界各
国广泛采用。
此前也有研究发现,维生素 D 是身体制造瘦素所必需的营养物质。瘦素又称“脂肪抑制素”,是肥胖
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其对机体能量代谢和肥胖的发生有重要作用。一方面,瘦素作用于下丘脑的摄食中
枢,产生饱腹感从而抑制摄食行为;另一方面,瘦素广泛作用于肝脏、肾脏、脑组织、脂肪组织等的瘦素
受体,使其活跃,增加能量消耗。肥胖人中有 95%以上的人存在内源性瘦素缺乏和瘦素抵抗。
(摘自《百科知识》2017 年 04A 期,有修改)
(材料二)
人体 90%的维生素 D 来源于人体自身的合成,另外 10%来于食物。通过食物摄入维生素 D 分为两类,来
源于植物的是维生素 D2,来源于动物的是维生素 D3。天论是植物、动物,还是人类,合成维生素 D 都需要
日光的照射。人类皮肤中存在维生素 D 的前体-7-脱氢胆固醇,经过日光的作用后就会变成维生素 D3,但是
这种维生素 D3 还不是活性成分,它还需要经过血液运输到肝脏、肾脏进行两次活化后才变成活性维生素 D。
我们通过食物摄取的维生素 D 经过肠道吸收后,同样也要经常肝肾的活化,最终才能为身体利用。
维生素 D 只在特定的食物中含量较多,因此如果想通过食物补充维生素 D,你就要有意识的吃一下几种
食物:1.深海鱼:各种深海鱼的鱼肉或鱼卵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D,其中三文鱼含量最高,其次是金枪鱼、
红鳟鱼;2.牛奶:无论是全脂还是脱脂牛奶,都含有天然维生素 D.而且目前市场上很多牛奶还会额外强化
维生素 D;3.鸡蛋:鸡蛋的蛋黄部分含有非常多的维生素 D;4.动物肝脏:其中鸡肝维生素 D 含量较多,猪
肝、羊肝等次之;5.菇类:植物类维生素 D 中菇类含量最丰富,如果食用前给蘑菇照一下太阳,维生素 D
含量还会进一步增加。
体内活性维生素 D 的作用主要是调节钙和磷的代谢,促进钙和磷的吸收,防止产生骨头和牙齿方面的
疾病。人体维生素 D 的缺乏会导致一系列的疾病,正常成人每天至少需要摄入 5-15 微克的维生素 D.孕妇
和哺乳期女性需求量应翻倍。
(摘自石星亮《什么是维生素 D》,有修改)
(材料三)
下面是中学生王鹏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一)生活习惯
上午 7:40-12:20,上 5 节课,课间较少出教室。
中午 12:20-13:00,用午餐;13:00-14:30,在教室休息。
下午 14:30-17:45,上 4 节课,课间几乎都在教室做作业。
65
周末双寒暑假;不喜欢出门,除了上补习班,基本都呆在家里做作业、看电视和上网。
(二)饮食习惯
早餐;一般是包子,慢头、油条,豆浆和鸡蛋(不喜欢吃蛋黄)
中餐和晚餐;主要是米饭、猪肉、牛肉和蔬菜。
1.请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给成人的“肥胖”下定义
2.阅读“材料二”和“材料一”,请在下面这幅“维生素 D 控制肥胖流程图”中的序号处填入适当的内容。
3.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可以看出,人体缺乏维生素 D 可能会导致哪方面的疾病?
4.根据以上三则材料,请你分析王鹏是否有可能患肥胖症。
【答案】
1.18 周岁以上人群体质指数达到 30 或以上的被认为是肥胖。
2.①维生素合成 D;②食物(肠道吸收);③维生素 D;④瘦素(脂肪抑制素);⑤增加能量消耗。
3.肥胖、血钙降低、骨头软化和牙齿容易脱落。
4.有可能,人体 90%的维生素 D 来源于日光照射的途径,另外 10%来源于特定食物。而在王鹏的生活习惯
中平时在户外的时间很少,因此很难接触阳光,也就是说大量产生维生素 D 的途径有限。另外在食物中,
深海鱼、牛奶、动物肝脏、菇类为主要的维生素 D 来源。在王鹏的饮食习惯中,虽然喜欢吃鸡蛋,但不喜
欢吃蛋黄(蛋黄部分含有非常多的维生素 D)。综上,王鹏通过两种途径获取维生素 D 的机会有限。所以王
鹏很有可能患肥胖症。
【解析】
1.本题考查信息的提取及下定义的能力。注意找出合适的段落,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来概括,根据材料二对
成人 BMI 的划分数据来看,所谓的肥胖指的是十八岁以上人群体质指数达到 30 或以上。
2.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提取。根据材料二中的第二句,可以看出日光照射下,除了动物合成维生素 D 和人
体合成维生素 D 外,还有维生素合成 D 这种途径;而维生素合成 D 和动物合成维生素 D 都以食物的方式,
66
通过人体的肠道吸收进入体内;“它还需要经过血液运输到肝脏、肾脏进行两次活化后才变成活性维生素
D”,可见③处应填“维生素 D”;根据“维生素 D 是身体制造瘦素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可见④处应填“瘦
素”;然后根据材料一中的第三段,可以看出⑤处应填写的是“增加能量消耗”。
3.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整合。“维生素 D 是身体制造瘦素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体内活性维生素 D 的作
用主要是调节钙和磷的代谢,促进钙和磷的吸收,防止产生骨头和牙齿方面的疾病”,由此可见人体缺乏
维生素 D 一是会有肥胖的风险,二是会发生骨头软化和牙齿容易脱落的现象。
4.本题考查材料的理解与分析。材料三介绍了中学生王鹏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根据“天论是植物、动
物,还是人类,合成维生素 D 都需要日光的照射”一句,可以看出王鹏的户外时间很少,接受日照的时间
很少,所以产生维生素 D 的途径有限。再根据材料二中对富含维生素 D 食物的介绍,可知深海鱼、牛奶、
动物肝脏、菇类为主要的维生素 D 来源,而材料三中给出的王鹏的饮食习惯,他不喜欢吃含有非常多维生
素 D 的蛋黄,所以获得维生素 D 的途径又减少,因此他肥胖的可能性很大。
相关文档
- 2020年中考复习 说明文阅读2021-11-068页
- 2019部编八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与理2021-11-0128页
- 2019部编八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理解2021-10-2710页
- 八年级语文暑假作业第18天说明文阅2021-10-276页
- 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2021-10-279页
- (新人教版)(河南专版)2019春八年级语文2021-10-2727页
-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如何解答说2021-10-279页
- 初二语文专题巩固练习:说明文阅读2021-10-278页
- 安徽专版2019春八年级语文下册专题2021-10-2638页
- 七年级下册语文《说明文阅读》知识2021-10-26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