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00 KB
  • 2021-11-06 发布

2019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5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5.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一、 选择题 ‎1. 西班牙的瑞奥汀托河是一条酸河,经过调查发现是由于上游河床含有的某种物质R在水中氧的作用下发生反应所致,其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2R+2 H 2 O+7O 2 ====2FeSO 4 +2 H 2 SO 4 ,则R的化学式为 ‎ A.FeS      B.Fe 2 S 3      C.FeO     D.FeS 2 ‎ ‎2. 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Mg+O 2 MgO 2 B.C+O 2 CO 2 ↑ ‎ C.2NaOH+CuSO 4 ====Cu(OH) 2 ↓+Na 2 SO 4 D.2Fe+6HCl====2FeCl 3 +3H 2 ↑ ‎ ‎3. 对aC 2 H 2 +bO 2 =m CO 2 +n H 2 O中,系数之间关系正确的是    ‎ A.a+b-m+n       B‎.2a=m       C.m=n      D.b=m+n ‎ ‎4. 下列两个化学反应中生成物都是C,若C的化学式为AB 2 ,则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2AB 2 +B 2 ====C    B.2AB+2B 2 ====‎2C   ‎ C.2AB+B 2 ====‎2C D.AB 2 +B 2 ====‎2C ‎ ‎5. 有XY,Y 2 两种物质,使‎30g XY和足量的Y 2 反应生成‎46 g XY 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Y+Y 2 ====2XY 2 ,则X、Y两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   ‎ A.28∶15   B.7∶8    C. 8∶7    D.15∶8 ‎ ‎6. 非金属元素A的氢化物的化学式为H m A,金属元素B硝酸盐的化学式为B(NO 3 ) n ,则A与B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A.AB   B.A n B m   C.B m A n    D.B n A n ‎ ‎7. 在M+H 2 SO 4 (稀)==Re 2 (SO 4 ) 3 +N(M、N分别代表一种物质)反应中,M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   ‎ ‎①Fe ②Fe 2 O 3 ③Fe(OH) 3     ④FeCl 2 ‎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全部 ‎ ‎8. 在化学反应 X+3Y====2Z中,现有‎8 g X与足量Y反应后,生成‎16 g Z,则X、Y、Z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是 ‎ A.3∶1∶2    B.3∶1∶3     C.1∶3∶2      D.1∶1∶2 ‎ ‎9. 将A物质‎25 g,B物质‎56 g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反应后的物质中仍有‎10 g A,且B完全反应,生成C的质量为‎44 g。若A、B、C、D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0、32、44、18,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A.A+2B====‎2C+D    B‎.2A+2B====C+D ‎ C‎.2A + 7B====‎4C+6D    D.A+2B====C+2D ‎ ‎10. 化学方程式 ‎2A+B====C+2D中,A、B、C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分别为103、71、160,则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58.5   B‎.117 C.114 D.14 ‎ ‎11. 在X+2O 2 CO 2 +2H 2 O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的化学式为 ‎ 3‎ A.CH 4 B.C 2 H 5 OH       C.CH 3 OH       D.CH 3 COOH ‎ ‎12. 在A+B====‎2C的反应中,‎8 g A与B完全反应可生成‎12 g C物质,则参加反应的B物质应该为 ‎ A‎.4 g          B‎.8 g C‎.16 g      D‎.20 g ‎ ‎13. 一种作为绿色能源的物质M,其燃烧的方程式为M+3O 2 2CO 2 +3H 2 O,则该化合物是( ) ‎ A.由二氧化碳和水组成 B.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 C.由碳、氢、氧三个元素组成 D.分子式为C 2 H 5 OH ‎ ‎14.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H 2 O 2 ====H 2 ↑+O 2 ↑    B.Fe+O 2 Fe 3 O 4 ‎ C.H 2 +O 2 H 2 O D.S+O 2 SO 2 ‎ ‎15.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 ‎ A.Mg+O 2 ====MgO 2 B.C+O 2 ====CO 2 ‎ C.S+O 2 SO 2 ↑ D.4P+5O 2 2P 2 O 5 ‎ 二、 填空题 ‎16. 被称为“绿色氧化剂”的过氧化氢(H 2 O 2 ),俗称双氧水,是一种无色的液体,常用作氧化剂、消毒杀菌剂和漂白剂等,在较低温度和少量催化剂(如MnO 2 )条件下,它能迅速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回答下列问题: ‎ ‎(1)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从图中选择(填序号)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可以组成一个用过氧化氢制取和收集氧气的试验装置. ‎ ‎17. 按要求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各一个: ‎ ‎(1)有水生成的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有水生成的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 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 ‎(1)______KClO 3 →_______KCl+______O 2 ‎ ‎(2)______NH 3 +_____O 2 →_______NO+_____H 2 O ‎ ‎(3)______CO+________Fe 2 O 3 →_______Fe+_______CO 2 ‎ ‎(4)______Al+_______H 2 SO 4 (稀)→_____A1 2 (SO 4 ) 3 +____H 2 ‎ ‎  ‎ 3‎ ‎19. 氨(NH 3 )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它的水溶液称为氨水,显碱性.氨在化学工业中用途很广泛,例如制化肥、制纯碱等;近年来,氨还用于环境治理. ‎ ‎(1)氨气分子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侯氏制碱法”关键一步的反应原理可表示为:NH +CO 2 +H 2 O+NaCl====NaHCO 3 +M.其生成物M也可用作化肥,M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 ‎ ‎(3)在细菌作用下,用氨处理含有甲醇的工业废水,使其转化为无毒的氮气和二氧化碳,从而 ‎ 清除其对环境的污染,有关的反应为6NH 3 +5CH 3 OH+12X 3N 2 ↑+5 CO 2 ↑+19 H 2 O,上述反应中反应物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 ‎(4)在‎400℃‎左右,有催化剂存在时,用氨可将有毒气体NO还原为氮气和水,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 一般化学方程式可用最小公倍数法来配平,但这种方法对有些化学方程式却很难行得通。 ‎ CO+____Fe 2 O 3 ____Fe+____CO 2 ‎ 三、 解答题 ‎ ‎21. 解释下列问题(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1)为什么在一些烟花和照明弹中含有镁粉 ‎ ‎(2)用红磷制造烟幕弹。 ‎ ‎22. 书写下列化学方程式 ‎ ‎(1)磷在空气中燃烧 ‎ ‎(2)硫在空气中燃烧 ‎ ‎(3)铝在氧气中燃烧 ‎ ‎(4)镁带在空气中燃烧 ‎ ‎(5)高锰酸钾受热分解 ‎ ‎(6)水通电分解 ‎ ‎(7)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8)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 ‎ 3‎ 答案 一、选择题 ‎1、 D2、 C3、 B4、 C5、 B6、 C7、 B 8、B9、C10、A11、A12、A ‎13、D14、D15、D 二、填空题 ‎16、 (1)2 H 2 O 2 2 H 2 O+O 2 ↑ (2)B E ‎17、 (1)Cu 2 (OH) 2 CO 3 2CuO+CO 2 ↑+ H 2 O   (2)2H 2 +O 2 2 H 2 O ‎ ‎18、(1)2   2   3 (2)4   5   4   6 ‎ ‎(3)3   1   2   3 (4)2   3   1   3 ‎ ‎  ‎ ‎19、 (1)14∶3  (2)26.2%  (3)O 2 ‎ ‎(4)4NH 3 +6NO 5N 2 +6 H 2 O ‎20、3CO+Fe 2 O 3 2Fe+3CO 2 ‎ 三、解答题 ‎21、 (1)2Mg+O 2 2MgO (2)4P+5O 2 2P 2 O 5 ‎ ‎22、(1)4P+5O 2 2P 2 O 5 (2)S+O 2 SO 2 ‎ ‎(3)4Al+3O 2 2Al 2 O 3 (4)2Mg+O 2 2MgO ‎ ‎(5)2KMnO 4 K 2 MnO 4 +MnO 2 +O 2 ↑ (6)2H 2 O 2H 2 ↑+O 2 ↑ ‎ ‎(7)3Fe+2O 2 Fe 3 O 4 (8)2H 2 O 2 2H 2 O+O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