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0.49 KB
  • 2021-11-06 发布

2013年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中考历史三模试卷

  • 2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3年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中考历史三模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50分)‎ ‎1.(2.5分)“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的制度”.下列哪个事件实践了这种变革思想(  )‎ A.商鞅变法 B.汉破匈奴 C.昭君出塞 D.汉通西域 ‎2.(2.5分)“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的诗句歌颂了秦始皇哪方面的功绩(  )‎ A.焚书坑儒 B.统一六国 C.修筑长城 D.设置郡县 ‎3.(2.5分)下列史实不能说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时代特征的是(  )‎ ‎①南北朝 ②三国鼎立 ③丝绸之路的开通 ④管仲改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 ‎4.(2.5分)下列能反映宋元时期时代特点的是(  )‎ A.统一国家的建立 ‎ 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 C.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5.(2.5分)为加强中央集权,元朝统治者采用以下什么制度?(  )‎ A.郡县制 B.三省六部制 C.行省制 D.设立军机处 ‎6.(2.5分)明清时期,封建社会出现危机的表现有(  )‎ ‎①军机处的设立 ②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 ③闭关政策的实行 ④八股取士。‎ 第22页(共22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2.5分)1949年2月人民解放军全副武装通过东交民巷时,全世界都读懂了这划时代的意义.这意味着胜利的中国人民摆脱了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的束缚(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瑷珲条约》‎ ‎8.(2.5分)1919年5月4日,一群青年揭开了一个时代的序幕.“一个时代”是指(  )‎ A.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B.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 C.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D.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9.(2.5分)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全国性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 A.卢沟桥事变 B.南昌起义 C.血战台儿庄 D.百团大战 ‎10.(2.5分)1949年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历史事件是(  )‎ A.开国大典 B.解放南京 ‎ C.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D.三大战役胜利 ‎11.(2.5分)20世纪中期,我国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制度,其标志是(  )‎ A.西藏和平解放 B.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 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一五计划完成 ‎12.(2.5分)一位农民1983年8月23日的日记是这样的:“今早开会,下午分自留地”.日记中“分自留地”应该指的是(  )‎ A.农村土地改革运动 ‎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 C.人民公社化运动 ‎ D.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第22页(共22页)‎ ‎13.(2.5分)19世纪中期,日本的明治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下列不属于其改革内容的是(  )‎ A.废藩置县 B.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 C.提倡“文明开化” D.废除农奴制 ‎14.(2.5分)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为“安排”战后世界,在谈判桌上展开了较量.关于右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是在巴黎和会上签订的 ②是《九国公约》的内容 ‎③只能暂时缓和矛盾 ④是对德国的合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5.(2.5分)1942年,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召开会议,签署文件保证“每一签字政府各自保证对同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该文件的签署(  )‎ A.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 B.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 C.标志太平洋战争爆发 ‎ 第22页(共22页)‎ D.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 ‎16.(2.5分)20世纪科学技术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揭开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帷幕,下列不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是(  )‎ A. B. ‎ C. D.‎ ‎17.(2.5分)“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地球村”反映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  )‎ A.政治多极化 B.文化多元化 C.区域集团化 D.经济全球化 ‎18.(2.5分)“济南”这一名称正式出现是在(  )‎ A.春秋战国 B.秦朝 C.西汉 D.明朝 ‎19.(2.5分)“济南二安”分别指的是(  )‎ A.辛弃疾 李清照 B.辛弃疾 苏轼 ‎ C.李清照 李开先 D.苏轼 张养浩 ‎20.(2.5分)灵岩寺主体建筑千佛殿内宋代的罗汉泥塑像天下闻名,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这是谁对它的赞誉(  )‎ A.刘海粟 B.梁启超 C.张起岩 D.张养浩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第22页(共22页)‎ ‎21.(17分)在我国古代史上,民族交往和中外交流共同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请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学家翦伯赞盛赞张骞说:“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同时又是一员战将,真可谓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之人物也。”‎ ‎(1)结合所学知识,历史上的哪一事件能说明张骞是“冒险家、外交家”?‎ 材料二 ‎ ‎(2)依据材料二,列举两个唐朝中外交往的史实。唐朝的对外交往异常活跃,可以看出那个隋唐时期独有的什么历史特征?‎ 材料三 乾隆时,班禅六世拒绝英国同西藏单独建立通商关系时,明确表示:整个西藏是在中国大皇帝主权管辖之下的地方,西藏的一切无不听命于朝廷。英国殖民者的阴谋失败。‎ ‎﹣﹣选自教材 ‎(3)结合所学,你认为哪些措施使得“整个西藏是在中国大皇帝主权管辖之下的”?‎ ‎22.(17分)中国人的“中国梦”历经艰辛与坎坷,却从未停止过。这些梦想将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连成一线。请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天,我们要来救这个中国,要从哪一条路去走呢?我们就是要从革命这条路去走,拿革命的主义来救中国,拿这个革命的三民主义救中国,就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这就是所谓的三民主义。‎ ‎﹣﹣1924年孙中山关于“三民主义”的演讲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孙中山想在中国实现怎样的梦想?为了实现其梦想,他做了哪些努力?(举两例)‎ 第22页(共22页)‎ 材料二:西洋人因为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指民主和科学),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实现梦想,陈独秀认为应该怎样做才能“救治中国一切的黑暗”?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掀起了什么运动?‎ 材料三:我们共产党人,多年以来,不但为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而奋斗,而且为中国的文化革命而奋斗;一切这些的目的,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一句话,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新民主主义论》‎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这里共产党人的梦想是什么?他们是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23.(16分)欧洲有着悠久辉煌的历史,并在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地理大发现”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分析该事件对欧洲的影响。‎ 材料二 ‎ 第22页(共22页)‎ ‎ 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不仅建立在欧洲工业革命和科学革命的基础上,也建立在欧洲政治革命的基础上…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随着权力的史无前例的集中,欧亚大陆的一个半岛(西欧)已成为世界的中心。‎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材料表明近代欧洲处于怎样的国际地位?举两例说明欧洲居此地位的主要原因。“欧洲工业革命”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战争结束时,德、意、日战败国几乎成了一片废墟,国内经济百废待举;英、法等战胜国“赢得了战争,输尽了财富”,实力大为削弱…(战后)欧洲传统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沦为二、三流国家。美、苏以欧洲为主战场的“冷战”,更使欧洲人民终于意识到再也不能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了。‎ ‎﹣﹣岳麓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Ⅱ)》‎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为实现“再也不能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了”这一梦想,欧洲人有何重大举措?这一举措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第22页(共22页)‎ ‎2013年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中考历史三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50分)‎ ‎1.(2.5分)“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的制度”.下列哪个事件实践了这种变革思想(  )‎ A.商鞅变法 B.汉破匈奴 C.昭君出塞 D.汉通西域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 ‎【解答】根据题干中提到的“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的制度”,可以判断是提出变法思想并进行实践的商鞅说的话。商鞅是战国时代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2.5分)“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的诗句歌颂了秦始皇哪方面的功绩(  )‎ A.焚书坑儒 B.统一六国 C.修筑长城 D.设置郡县 ‎【分析】本题考查了秦始皇统一全国.‎ ‎【解答】题目直接设问考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的诗句歌颂了秦始皇哪方面的功绩?该诗歌颂了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秦始皇统一全国的相关史实.‎ 第22页(共22页)‎ ‎3.(2.5分)下列史实不能说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时代特征的是(  )‎ ‎①南北朝 ②三国鼎立 ③丝绸之路的开通 ④管仲改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 ‎【解答】题目直接设问考查下列史实不能说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时代特征的。①南北朝和②三国鼎立可以说明其政权分立的特点,③丝绸之路的开通发生在西汉时期,④管仲改革发生在春秋时期都与题干时代不符。‎ 故选:A。‎ ‎【点评】解答组合选择题,排除法是比较好用的,一般题目排除一个即可获取正确答案,本题需要经过两次排除。‎ ‎4.(2.5分)下列能反映宋元时期时代特点的是(  )‎ A.统一国家的建立 ‎ 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 C.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经济重心的南移和和元朝的民族融合.‎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南宋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移到南方;元朝时民族融合加强,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C项概括了宋元时期的总体特点。‎ 故选:C。‎ ‎【点评】注意归纳总结宋元时期的总体特点.‎ ‎5.(2.5分)为加强中央集权,元朝统治者采用以下什么制度?(  )‎ A.郡县制 B.三省六部制 C.行省制 D.设立军机处 第22页(共22页)‎ ‎【分析】本题考查了元朝行省制度的相关史实。‎ ‎【解答】题目直接设问考查为加强中央集权,元朝统治者采用以下什么制度?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就开始于元朝。‎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元朝行省制度的相关史实。‎ ‎6.(2.5分)明清时期,封建社会出现危机的表现有(  )‎ ‎①军机处的设立 ②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 ③闭关政策的实行 ④八股取士。‎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清时期封建社会出现危机的相关知识。‎ ‎【解答】明清时期封建社会出现危机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政治上,加强君主专制集权统治,如:明时废除丞相制度,清时设军机处;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外交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思想上,科举实行八股取士。综合上述分析可知①②③④都是封建社会出现危机的表现。‎ 故选:D。‎ ‎【点评】这是一道组合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封建社会出现危机”这一知识点的综合分析能力。‎ ‎7.(2.5分)1949年2月人民解放军全副武装通过东交民巷时,全世界都读懂了这划时代的意义.这意味着胜利的中国人民摆脱了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的束缚(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瑷珲条约》‎ ‎【分析】东交民巷问题涉及到《辛丑条约》为本题主要考查点.‎ ‎【解答】‎ 第22页(共22页)‎ ‎1900年,帝国主义国家以镇压义和团运动为借口,发起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将北京东交民巷划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 故选:C。‎ ‎【点评】掌握《辛丑条约》.培养学生记忆能力.‎ ‎8.(2.5分)1919年5月4日,一群青年揭开了一个时代的序幕.“一个时代”是指(  )‎ A.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B.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 C.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D.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分析】本题考查五四爱国运动.‎ ‎【解答】1919年5月,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激起了中国人民无比的愤慨。一场以学生斗争为先导的爱国运动,首先在北京爆发,这就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这个时代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故选:D。‎ ‎【点评】本题掌握五四运动意义.另外对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辨别.‎ ‎9.(2.5分)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全国性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 A.卢沟桥事变 B.南昌起义 C.血战台儿庄 D.百团大战 ‎【分析】本题考查卢沟桥事变的历史意义.‎ ‎【解答】1937年7月7日,日本向北平西南的卢沟桥发动突然进攻,中国军民奋起抵抗,中国全国性的抗战开始,这就是卢沟桥事变。‎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卢沟桥事变的历史意义的理解.‎ ‎10.(2.5分)1949年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历史事件是(  )‎ A.开国大典 B.解放南京 ‎ C.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D.三大战役胜利 第22页(共22页)‎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成立的知识点,重点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解答】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结束了中国人民百年被侵略的屈辱历史,从此站起来了,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故选:A。‎ ‎【点评】要求学生理解记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11.(2.5分)20世纪中期,我国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制度,其标志是(  )‎ A.西藏和平解放 B.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 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一五计划完成 ‎【分析】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为本题主要考查点。‎ ‎【解答】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故选:C。‎ ‎【点评】本题掌握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还要对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完成、一五计划等相关知识的了解。‎ ‎12.(2.5分)一位农民1983年8月23日的日记是这样的:“今早开会,下午分自留地”.日记中“分自留地”应该指的是(  )‎ A.农村土地改革运动 ‎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 C.人民公社化运动 ‎ D.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有关内容.‎ ‎【解答】‎ 第22页(共22页)‎ 根据时间“1983年”,以及“分自留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户农家使用,实现了“包产到户、自负盈亏”,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 故选:D。‎ ‎【点评】注意准确识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有关内容.‎ ‎13.(2.5分)19世纪中期,日本的明治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下列不属于其改革内容的是(  )‎ A.废藩置县 B.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 C.提倡“文明开化” D.废除农奴制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的背景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面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其内容包括,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工业;社会生活发明,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废除农奴制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 故选:D。‎ ‎【点评】注意准确识记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 ‎14.(2.5分)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为“安排”战后世界,在谈判桌上展开了较量.关于右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是在巴黎和会上签订的 ②是《九国公约》的内容 第22页(共22页)‎ ‎③只能暂时缓和矛盾 ④是对德国的合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凡尔赛和约的掌握情况.‎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显示的是巴黎和会上《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1922年,华盛顿会议上与会各国签订了《九国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和独立及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材料无从体现,所以②不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扎实掌握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的主要内容.‎ ‎15.(2.5分)1942年,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召开会议,签署文件保证“每一签字政府各自保证对同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该文件的签署(  )‎ A.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 B.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 C.标志太平洋战争爆发 ‎ D.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 ‎【分析】本题考查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第22页(共22页)‎ ‎【解答】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形成。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势发生变化,是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并为联合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故选:A。‎ ‎【点评】本题掌握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意义.另外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也要理解.‎ ‎16.(2.5分)20世纪科学技术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揭开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帷幕,下列不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是(  )‎ A. B. ‎ C. D.‎ ‎【分析】本题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电话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贝尔发明的,不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故选:C。‎ ‎【点评】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学生一般根据课本知识就能得出答案。‎ ‎17.(2.5分)“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地球村”反映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  )‎ A.政治多极化 B.文化多元化 C.区域集团化 D.经济全球化 第22页(共22页)‎ ‎【分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村”说明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故选:D。‎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难度中等。‎ ‎18.(2.5分)“济南”这一名称正式出现是在(  )‎ A.春秋战国 B.秦朝 C.西汉 D.明朝 ‎【分析】本题考查济南的历史.‎ ‎【解答】根据史料记载,2100多年前,西汉设济南郡,济南名称由此而来。‎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济南地名的出现,考查地方史.‎ ‎19.(2.5分)“济南二安”分别指的是(  )‎ A.辛弃疾 李清照 B.辛弃疾 苏轼 ‎ C.李清照 李开先 D.苏轼 张养浩 ‎【分析】本题考查山东地方史。‎ ‎【解答】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宋代词坛“婉约派”代表人物,辛弃疾(字幼安)是宋代词坛“豪放派”代表人物,两人同为济南人(李清照章丘人,辛弃疾历城人).因此被后人并称为“济南二安”。‎ 故选:A。‎ ‎【点评】掌握辛弃疾、李清照的相关知识。培养记忆能力。‎ ‎20.(2.5分)灵岩寺主体建筑千佛殿内宋代的罗汉泥塑像天下闻名,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这是谁对它的赞誉(  )‎ A.刘海粟 B.梁启超 C.张起岩 D.张养浩 第22页(共22页)‎ ‎【分析】本题考查梁启超。‎ ‎【解答】根据地方历史,灵岩寺主体建筑千佛殿内宋代的罗汉泥塑像天下闻名,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它是为纪念梁启超而修建的,是对梁启超的赞誉。‎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地方史内容,应该熟练记忆梁启超的相关知识。‎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1.(17分)在我国古代史上,民族交往和中外交流共同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请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学家翦伯赞盛赞张骞说:“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同时又是一员战将,真可谓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之人物也。”‎ ‎(1)结合所学知识,历史上的哪一事件能说明张骞是“冒险家、外交家”?‎ 材料二 ‎ ‎(2)依据材料二,列举两个唐朝中外交往的史实。唐朝的对外交往异常活跃,可以看出那个隋唐时期独有的什么历史特征?‎ 材料三 乾隆时,班禅六世拒绝英国同西藏单独建立通商关系时,明确表示:整个西藏是在中国大皇帝主权管辖之下的地方,西藏的一切无不听命于朝廷。英国殖民者的阴谋失败。‎ ‎﹣﹣选自教材 ‎(3)结合所学,你认为哪些措施使得“整个西藏是在中国大皇帝主权管辖之下的”?‎ 第22页(共22页)‎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张骞出使西域.‎ ‎(2)本题主要考查鉴真东渡、玄奘西游和隋唐时期繁荣开放的对外政策.‎ ‎(3)本题主要考查清朝对西藏的管辖.‎ ‎【解答】(1)根据已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使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益密切,为以后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说明张骞是“冒险家、外交家”.‎ ‎(2)依据材料二中的两个人物鉴真和玄奘可知,唐朝的对外交往异常活跃,贞观元年,玄奘自长安出发去天竺游学,前后停留19年.贞观十九年(645年),由天竺回到长安.贞观二十年,玄奘将自己的游历所见所闻写成了《大唐西域记》,是研究7世纪中亚和南亚各国,特别是研究印度历史地理的珍贵文献.为古代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鉴真是中国唐朝僧人,应日本圣武天皇的邀请,鉴真六次东渡,历尽艰辛,终于在天宝十三年(754年)携同弟子到达日本,为传播唐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鉴真不仅把律宗传到日本,而且把佛寺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也传到了日本,为传播唐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唐朝的对外交往异常活跃,唐朝推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可以看出隋唐时期独有的繁荣开放.‎ ‎(3)根据材料三“乾隆时,班禅六世拒绝英国同西藏单独建立通商关系时,明确表示:整个西藏是在中国大皇帝主权管辖之下的地方,西藏的一切无不听命于朝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确立册封达赖、班禅的制度并设立驻藏大臣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故答案为:‎ ‎(1)张骞出使西域.‎ ‎(2)史实:鉴真东渡;玄奘西游.政策:繁荣开放.‎ ‎(3)确立册封达赖、班禅的制度;设立驻藏大臣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在我国古代史上的民族交往和中外交流共同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的内容,主要考查张骞出使西域、鉴真东渡、玄奘西游、繁荣开放的对外政策和在清朝对西藏的管辖,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归纳以及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第22页(共22页)‎ ‎22.(17分)中国人的“中国梦”历经艰辛与坎坷,却从未停止过。这些梦想将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连成一线。请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天,我们要来救这个中国,要从哪一条路去走呢?我们就是要从革命这条路去走,拿革命的主义来救中国,拿这个革命的三民主义救中国,就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这就是所谓的三民主义。‎ ‎﹣﹣1924年孙中山关于“三民主义”的演讲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孙中山想在中国实现怎样的梦想?为了实现其梦想,他做了哪些努力?(举两例)‎ 材料二:西洋人因为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指民主和科学),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实现梦想,陈独秀认为应该怎样做才能“救治中国一切的黑暗”?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掀起了什么运动?‎ 材料三:我们共产党人,多年以来,不但为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而奋斗,而且为中国的文化革命而奋斗;一切这些的目的,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一句话,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新民主主义论》‎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这里共产党人的梦想是什么?他们是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2)本题主要考查陈独秀的主要活动。‎ ‎(3)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共产党的主义革命活动。‎ ‎【解答】‎ 第22页(共22页)‎ ‎(1)依据材料一中的“今天,我们要来救这个中国,要从哪一条路去走呢?我们就是要从革命这条路去走,拿革命的主义来救中国”可知,孙中山想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在中国实现建立中华民国的梦想;根据“拿这个革命的三民主义救中国”可知,孙中山想通过三民主义救中国的梦想。为了实现其梦想,孙中山创立了兴中会,成立了中国同盟会;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实现了国共第一次合作等。‎ ‎(2)依据材料二“西洋人因为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指民主和科学),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可知,为实现梦想,陈独秀认为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才能“救治中国一切的黑暗”。为此,1915年,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早期宣传民主科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3)依据材料三“我们共产党人,多年以来,不但为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而奋斗,而且为中国的文化革命而奋斗”可知,共产党人的梦想是创建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武装斗争等等。根据“一切这些的目的,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一句话,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可知,他们是通过建立新中国,实现民族独立等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故答案为:‎ ‎(1)建立中华民国;三民主义救中国等。努力:创立兴中会,同盟会;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国共第一次合作等。(任举两例)‎ ‎(2)学习西方的民主和科学(或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运动:新文化运动。‎ ‎(3)创建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武装斗争等等。中国梦:建立新中国;实现民族独立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不同时期先进的中国人的不同的中国梦及实现梦想的方式,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23.(16分)欧洲有着悠久辉煌的历史,并在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22页(共22页)‎ 材料一 ‎(1)“地理大发现”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分析该事件对欧洲的影响。‎ 材料二 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不仅建立在欧洲工业革命和科学革命的基础上,也建立在欧洲政治革命的基础上…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随着权力的史无前例的集中,欧亚大陆的一个半岛(西欧)已成为世界的中心。‎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材料表明近代欧洲处于怎样的国际地位?举两例说明欧洲居此地位的主要原因。“欧洲工业革命”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战争结束时,德、意、日战败国几乎成了一片废墟,国内经济百废待举;英、法等战胜国“赢得了战争,输尽了财富”,实力大为削弱…(战后)欧洲传统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沦为二、三流国家。美、苏以欧洲为主战场的“冷战”,更使欧洲人民终于意识到再也不能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了。‎ ‎﹣﹣岳麓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Ⅱ)》‎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为实现“再也不能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了”这一梦想,欧洲人有何重大举措?这一举措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分析】(1)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及其对欧洲的影响。‎ ‎(2)本题考查近代欧洲的国际地位以及主要原因和工业革命对当时的中国产生的影响。‎ ‎(3)本题考查欧盟及其影响。‎ 第22页(共22页)‎ ‎【解答】(1)依据材料图片可知,“地理大发现”指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使各大洲联系加强,世界连成一个整体,欧洲的贸易中心转移,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 ‎(2)据“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和“欧亚大陆的一个半岛(西欧)已成为世界的中心”,可以看出近代欧洲处于世界中心或称霸全球的地位。从“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不仅建立在欧洲工业革命和科学革命的基础上,也建立在欧洲政治革命的基础上”可以得出19世纪欧洲居世界中心地位的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的推动;科学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或政治革命)的完成,如英国或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工业革命后,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深重的灾难,无论是战败国,还是战胜国,战后国内都是一片废墟,经济百废待兴,导致其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下降。冷战时期,美、苏以欧洲为主战场,欧洲作为冷战的中心,处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夹缝中,国家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战后为了维护自己的安全,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欧洲各国加强了合作,逐步走向联合,成立欧共体(或欧盟),推进欧洲一体化,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故答案为:‎ ‎(1)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地位:世界中心或称霸全球。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政治革命,如英国或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引起了外来侵略,导致了鸦片战争。‎ ‎(3)成立欧盟;影响: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点评】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及其对欧洲的影响、近代欧洲的国际地位以及主要原因和工业革命对当时的中国产生的影响和欧盟及其影响。考查学生综合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9/7 7:30:57;用户:张海燕;邮箱:lishi0014@xyh.com;学号:30475252‎ 第22页(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