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6.00 KB
  • 2021-11-06 发布

吉林省长春市2016年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

  • 2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吉林省长春市2016年中考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 ‎ ‎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0分)‎ ‎1.夏天,晒在阳光下的湿衣服边干了,这一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固 B.液化 C.汽化 D.升华 ‎2.小红坐在岸边,看到的以下景和物在水中的像,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白云 B.凉亭 C.飞鸟 D.水中的鱼 ‎3.端午节当天,小明和爸爸、妈妈去南湖游玩,他们坐在行驶的船中,观赏南湖的景色,小明认为爸爸是运动的,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船 B.小明 C.岸边的树 D.妈妈 ‎4.如图所示,下列四个实例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 A.火车轨道铺设在枕木上 B.篆刻刀的刀刃很锋利 C.破窗锤的锤头很尖锐 D.推土机的铲子很锋利 ‎5.下列实例属于减小摩擦的是(  )‎ A.鞋底的花纹 B.浴室内地面上的防滑垫 C.矿泉水瓶盖上的细条纹 D.冰箱底下安装的小轮子 ‎6.如图所示,开关闭合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可自由转动的小磁针不发生偏转 B.通电螺线管右端为N极 C.在通电螺线管中插入铜棒后磁性增强 D.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蹄形磁体的磁场相似 ‎7.如图所示,分析小球从A点自由摆动到C点的过程,不考虑空气阻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从A点摆动到B点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B.小球摆动到最低点B时动能为零 C.小球摆动到C时重力势能最小 D.小球在整个过程中的机械能守恒 ‎8.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两灯泡均发光,且两个完全相同的电流表指针偏转均如图乙所示,通过灯泡L1和L2的电流分别为(  )‎ A.1.2A 1.2A B.0.3A 0.3A C.1.2A 0.3A D.1.5A 0.3A ‎9.如图所示,用力击打一摞棋子中的一个,该棋子飞出而上面的棋子落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击打前,最上面的棋子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击打出去的棋子能飞得很远是因为受到惯性作用 C.棋子被击打出去是因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最下面的棋子所受的压力和支持力是相互作用的力 ‎10.如图所示的装置中,R是滑动变阻器的电阻片,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跟滑杆连接,滑杆可以绕固定轴O转动,另一端固定一个漂在油面上的浮子.小明想在此装置中接入一块电压表,使油量增加时电压表示数变大.电压表应并连接在图中的(  )‎ A.AC之间 B.CD之间 C.AD之间 D.AO之间 ‎ ‎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11.小丽在北湖边游玩,看到岸边的垂柳在水中形成的倒影,这个倒影是垂柳的      (选填“实”或“虚”)像;同时她闻到阵阵花香,这是      现象.‎ ‎12.手机是靠      传递信息的;使用手机时,其外壳因摩擦带      而经常粘有灰尘.‎ ‎13.在烈日当空的海边玩耍,你会发现沙子烫脚,而海水却是凉凉的,这是因为海水的      较大;沙子的温度升高,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14.将一条形磁铁水平悬挂起来,条形磁铁自由转动后静止时总是指向南北,这说明地球周围存在      .该现象也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15.小红在帮助妈妈煮饭时,注意到电饭煲的铭牌上标有“220V 800W”的字样,该电饭煲正常工作0.5h消耗电能      kW•h.小红观察到三角插头上端的脚更长,如图所示,这是为了保证它插入插座时最先与      线相连,防止用电器外壳带电时发生触电事故.‎ ‎16.如图所示,分别利用甲、乙两个不同的滑轮组竖直匀速提升A、B两个物体,使它们均升高0.2m,测得A、B所受重力为GA=4.5N,GB=9N,甲滑轮组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A=2N,则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若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同,则乙滑轮组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B=      N(不计绳重和摩擦)‎ ‎ ‎ 三、解答题(17、18每题5分,19、20、21每题4分、22题3分,23、24每题4分,25题5分,共38分)‎ ‎17.起重机在10s内将重为2000N的石头沿竖直方向匀速提升0.5m.‎ 求:(1)起重机对石头做的功.‎ ‎(2)起重机提升石头的功率.‎ ‎18.将两个电阻R1,R2串联接在电压恒为6V的电源上,电阻R1=10Ω.R2=20Ω,闭合开关.‎ 求:(1)通过电路的电流.‎ ‎(2)电阻R2消耗的电功率.‎ ‎19.请按要求作图:‎ ‎(1)如图甲所示,光射在平面镜上,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 ‎(2)在图乙中画出小球所受的重力的示意图.‎ ‎20.利用图甲的装置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图乙中的ABCD和AEFG分别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图甲中,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是为了使海波受热      .‎ ‎(2)分析图乙中的图象AEFG,在4~5min时间内,试管内的海波处于      态.‎ ‎(3)分析图乙中的两个图象,海波熔化时尽管不断吸热,但温度      .‎ ‎(4)图乙中的两个图象有所不同,可能的原因是海波的      不同.‎ ‎21.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 ‎(1)组装并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上.‎ ‎(2)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光屏上得到清晰的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这一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      .‎ ‎(3)保持图中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屛上的像变模糊了,小明将自己的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并适当调整眼镜的位置,光屛上的像又清晰了,则小明带的是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22.如图甲所示,两个透明容器中封闭着等量的空气,将两个容器中的电阻丝R1和R2串联接到电源两端,将容器外部的电阻丝R3和R2并联.‎ ‎(1)图甲的装置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      的关系,电阻丝R3的作用是使通过电阻丝R1和R2的电流      .‎ ‎(2)如图乙所示,某小组在实验中观擦到左侧U型管中液面很快出现高度差,右侧U型管中液面高度差为零,原因是电阻丝      断路.‎ ‎23.科技小组的同学利用一个两端开口的金属盒、橡皮膜、两个置于同一水平桌面的完全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有A,B两种液体),探究液体压强及浮力等相关问题.‎ ‎(1)将金属盒额一端扎上橡皮膜,并将橡皮膜朝下,竖直浸入A液体中.缓慢向下压金属盒(未浸没),感觉用力逐渐变大.从上端开口处观察到橡皮膜的凹陷程度越来越大,这说明:液体的压强随      的增加而增大,此过程中金属盒所受的浮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松手后,金属盒静止时漂浮在A液面上,此时分别在金属盒和容器上记下液面所在位置M和P.如图甲所示.‎ ‎(2)将金属盒从A液体中取出,橡皮膜朝下竖直浸入B液体中,金属盒静止时也漂浮在液面上,分别在金属盒和容器上记下液面所在位置N和Q,如图乙所示.‎ ‎(3)对比表及P和Q,发现两次金属盒漂浮时,两容器中液面高度相同,对比标记M与N,发现金属盒浸入A液体中的体积较大.则金属盒漂浮在A,B两液面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小关系为pA      pB;橡皮膜在A液体中的凹陷程度      橡皮膜在B液体中的凹陷程度.‎ ‎24.小红在海边捡到一个精美的小石块,她想测量该石块的密度,于是利用家中的长刻度尺、两个轻质小桶(质量不计)、细线、水杯、水,设计并进行了如下试验:‎ ‎(1)用细线将刻度尺悬挂在晾衣架上,调整悬挂点的位置,当刻度尺在水平位置平衡时,记下悬挂点在刻度尺上的位置O.‎ ‎(2)向水杯内倒入适量的水,在水面处做一标记,如图甲所示.‎ ‎(3)将石块浸没在该水杯内的水中,不取出石块,将杯中的水缓慢倒入一个小桶中,至杯内水面下降到标记处(石块未露出水面),此时小桶中水的体积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石块的体积.‎ ‎(4)将石块从水杯内取出,放入另一个小桶中,将装有石块和水的两个小桶分别挂在刻度尺的左右两端,移动小桶在刻度尺上悬挂点的位置,直到刻度尺在      位置恢复平衡,如图乙所示,记下这两个悬挂点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l1和l2,则石块的密度ρ石=      (用l1、l2和ρ水表示)‎ ‎(5)实验结束后,小红反思自己的测量过程,由于从水杯内取出的石块沾有水,导致最后的测量结果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5.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现有器材如下:电源(电压恒定但未知),四个定值电阻R1(5Ω)、R2(10Ω)、R3(15Ω)、R4(20Ω),标有“×Ω1A”的滑动变阻器(阻值模糊不清),电压表(可用量程:0~3V、0~15V),电流表(可用量程:0~0.6A),导线,开关.‎ ‎(1)设计并正确连接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把定值电阻R1接入图甲中的A、B两点之间,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      端,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V时,电流表的示数应为      A.‎ ‎(2)分别用定值电阻R2、R3、R4依次替换R1,重复(1)的实验步骤.根据所得的四次试验数据绘制出I﹣R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得出的结论是:在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      .‎ ‎(3)当使用定值电阻R4进行实验时,刚一闭合开关,就发现电压表示数恰好为2V,为了用以上四个定值电阻完成实验且确保电路安全,应控制A、B两点之间的电压在      范围内.‎ ‎(4)在使用定值电阻R1和R4进行实验过程中,读取数据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之比为      .‎ ‎ ‎ ‎2016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0分)‎ ‎1.夏天,晒在阳光下的湿衣服边干了,这一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固 B.液化 C.汽化 D.升华 ‎【分析】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汽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 ‎【解答】解:夏天,晒在阳光下的湿衣服很快变干,衣服上的水分变成了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物态变化知识是中考必考的知识点,解题的关键是把握住物质前后的状态变化.‎ ‎ ‎ ‎2.小红坐在岸边,看到的以下景和物在水中的像,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白云 B.凉亭 C.飞鸟 D.水中的鱼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 ‎(1)平面镜成像,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2)我们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 ‎(3)光的折射现象.我们看到水中的物体,其实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A、水中的白云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造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水中的凉亭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造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水中的飞鸟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造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水中的人看到水中游动的鱼,是鱼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造成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通过同一幅画面考查了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现象.特别是看到的现象同是在水中,很容易搞错.一定要注意区分.‎ ‎ ‎ ‎3.端午节当天,小明和爸爸、妈妈去南湖游玩,他们坐在行驶的船中,观赏南湖的景色,小明认为爸爸是运动的,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船 B.小明 C.岸边的树 D.妈妈 ‎【分析】判断物体运动状态之前,必须选择参照物,如果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则称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称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小明和爸爸、妈妈去南湖游玩,他们坐在行驶的船中,爸爸与行驶的船、小明以及妈妈之间没有位置的变化;所以,以行驶的船、小明以及妈妈为参照物,爸爸是静止的;‎ 而爸爸与岸边的树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以岸边的树为参照物爸爸是运动的,故C正确.‎ 故选C.‎ ‎【点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 ‎ ‎4.如图所示,下列四个实例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 A.火车轨道铺设在枕木上 B.篆刻刀的刀刃很锋利 C.破窗锤的锤头很尖锐 D.推土机的铲子很锋利 ‎【分析】压强大小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增大压强的方法: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 减小压强的方法: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 ‎【解答】解:‎ A、火车轨道铺设在枕木上,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A符合题意;‎ B、篆刻刀的刀刃很锋利,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B不合题意;‎ C、破窗锤的锤头很尖锐,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C不合题意;‎ D、推土机的铲子很锋利,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掌握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解释生活中有关增大和减小压强的问题.‎ ‎ ‎ ‎5.下列实例属于减小摩擦的是(  )‎ A.鞋底的花纹 B.浴室内地面上的防滑垫 C.矿泉水瓶盖上的细条纹 D.冰箱底下安装的小轮子 ‎【分析】(1)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2)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 ‎【解答】解:‎ A、鞋底的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A不合题意;‎ B、浴室内地面上的防滑垫,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B不合题意;‎ C、矿泉水瓶盖上的细条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C不合题意;‎ D、冰箱底下安装的小轮子,是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摩擦.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摩擦力问题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解答此题类问题时要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 ‎ ‎ ‎6.如图所示,开关闭合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可自由转动的小磁针不发生偏转 B.通电螺线管右端为N极 C.在通电螺线管中插入铜棒后磁性增强 D.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蹄形磁体的磁场相似 ‎【分析】(1)首先由安培定则可以判断出螺线管的磁极,则由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可得出小磁针静止时的N、S极的指向.‎ ‎(2)能够被磁化的物质只有铁、钴、镍等软磁体,从这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3)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和条形磁铁周围的磁场相似.‎ ‎【解答】解:(1)从图可知,电流从螺线管的左端流入,右端流出,根据安培定则可知,螺线管右端是N极,左端是S极;‎ 由于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所以小磁针S极向左转动.故A错误、B正确;‎ ‎(2)磁化是指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铜不是磁化材料,不能被磁化,故C错误.‎ ‎(3)螺线管通电后,通电螺线管周围产生磁场,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铁周围的磁场一样.而不是和蹄形磁体的磁场相似,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小磁针静止时的N、S极指向是由于受到了通电螺线管的磁极的作用,因此确定通电螺线管的磁极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 ‎ ‎7.如图所示,分析小球从A点自由摆动到C点的过程,不考虑空气阻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从A点摆动到B点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B.小球摆动到最低点B时动能为零 C.小球摆动到C时重力势能最小 D.小球在整个过程中的机械能守恒 ‎【分析】(1)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2)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3)动能和势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动能和势能合称机械能,不考虑能量损失,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过程中总量守恒.‎ ‎【解答】解:‎ A、小球从A点摆动到B点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减小,所以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增大,所以动能增大.此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此选项错误;‎ B、小球摆动到最低点时速度最大,所以动能最大.此选项错误;‎ C、小球摆动到C点时,高度最大,所以重力势能最大.此选项错误;‎ D、不考虑空气阻力,小球往复摆动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相互转化,但总能量(机械能)保持不变,也就是机械能守恒.此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动能和势能大小变化的分析,抓住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是解题的关键.‎ ‎ ‎ ‎8.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两灯泡均发光,且两个完全相同的电流表指针偏转均如图乙所示,通过灯泡L1和L2的电流分别为(  )‎ A.1.2A 1.2A B.0.3A 0.3A C.1.2A 0.3A D.1.5A 0.3A ‎【分析】分析电路可知:两灯并联,电流表A1测的是干路电流,电流表A2测的是L2所在支路的电流;‎ 由于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电流表A1选用的应该是大量程(0~3A),A2选用的是小量程(0~0.6A);‎ 然后根据相应量程下的分度值和指针位置来进行读数.结合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即可求出通过各灯的电流大小.‎ ‎【解答】解:经分析可知,电流表A1选择的量程是0~3A,分度值为0.1A,所以电流表A1的示数为I总=1.5A,即干路电流为1.5A;‎ 电流表A2选择的量程是0~0.6A,分度值是0.02A,所以电流表的示数为I2=0.3A,即通过灯L2的电流为0.3A;‎ 那么通过灯L1的电流大小为:I1=I总﹣I2=1.5A﹣0.3A=1.2A.‎ 故选C.‎ ‎【点评】对于这类题目要先分析电路的构成,然后结合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电表的读数方法进行分析.‎ ‎ ‎ ‎9.如图所示,用力击打一摞棋子中的一个,该棋子飞出而上面的棋子落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击打前,最上面的棋子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击打出去的棋子能飞得很远是因为受到惯性作用 C.棋子被击打出去是因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最下面的棋子所受的压力和支持力是相互作用的力 ‎【分析】(1)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3)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相互作用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解答】解:A、击打前,最上面的棋子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故A正确;‎ B、击打出去的棋子能飞得很远是因为棋子具有惯性,但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故B错误;‎ C、棋子被击打出去是因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错误;‎ D、最下面的棋子所受的压力和支持力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两个力,且大小不相等,不是相互作用的力.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惯性和力的作用效果,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但总体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 ‎ ‎10.如图所示的装置中,R是滑动变阻器的电阻片,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跟滑杆连接,滑杆可以绕固定轴O转动,另一端固定一个漂在油面上的浮子.小明想在此装置中接入一块电压表,使油量增加时电压表示数变大.电压表应并连接在图中的(  )‎ A.AC之间 B.CD之间 C.AD之间 D.AO之间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滑动变阻器与定值电阻串联,根据油量的变化可知浮子移动的方向,进一步可知滑片移动的方向,从而得出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化,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变化,然后判断电压表的位置.‎ ‎【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滑动变阻器与定值电阻串联,‎ 油量增加时,浮子上移,滑片下移,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电阻变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 由I=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 由U=IR可知,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大,‎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变小,‎ 因油量增加时电压表示数变大,‎ 所以,电压表应并连接在定值电阻两端,即图中的CD之间,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压表位置的确定,会分析油量变化时定值电阻和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变化是关键.‎ ‎ ‎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11.小丽在北湖边游玩,看到岸边的垂柳在水中形成的倒影,这个倒影是垂柳的 虚 (选填“实”或“虚”)像;同时她闻到阵阵花香,这是 扩散 现象.‎ ‎【分析】(1)平静的水面相当于一面镜子,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所成的是物体的虚像.‎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由于分子的体积很小,分子的运动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但可以通过气味、颜色的变化来体现.‎ ‎【解答】解:平静的水面相当于一面平面镜,而平面镜成像又是虚像,则岸边的垂柳在水中形成的倒影自然是虚像了.‎ 闻到花香是花香分子不停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 故答案为:虚;扩散.‎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以及扩散现象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 ‎ ‎12.手机是靠 电磁波 传递信息的;使用手机时,其外壳因摩擦带 电 而经常粘有灰尘.‎ ‎【分析】手机是靠发射和接收电磁波来工作的;‎ 不同物体相互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这种现象叫做摩擦起电.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解答】解:‎ 使用手机通话时,手机是靠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使用手机时,手机外壳因与其他物体摩擦而起电,带上了静电,从而吸引灰尘.‎ 故答案为:电磁波;电.‎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磁波的应用以及摩擦起电现象及解释.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是一道很好的题目.‎ ‎ ‎ ‎13.在烈日当空的海边玩耍,你会发现沙子烫脚,而海水却是凉凉的,这是因为海水的 比热容 较大;沙子的温度升高,是通过 热传递 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分析】(1)在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是最大的,因此,在相同条件下水吸收的热量较多,而在吸收相同热量时,水升温则较慢.‎ ‎(2)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做功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 ‎【解答】解:(1)海水比沙子的比热容大,因此,相同质量的海水和沙子,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沙子温度高,海水温度低.故可以感觉到沙子烫脚,而海水却是凉凉的;‎ ‎(2)海滩上的沙子温度升高热得烫脚,是吸收了太阳光的内能,属热量的传递,故沙子内能增加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的.‎ 故答案为:比热容;热传递.‎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判断,以及对水的比热容大这一特点的理解与应用,难度不大.‎ ‎ ‎ ‎14.将一条形磁铁水平悬挂起来,条形磁铁自由转动后静止时总是指向南北,这说明地球周围存在 磁场 .该现象也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 ‎【分析】(1)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 ‎(2)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使物体发生形变,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解答】解:‎ 磁体间的相互作用都是通过看不见而又客观存在的磁场而发生的,水平自由悬挂且转动的条形磁铁静止的时候总是指向南北,说明地球周围存在着磁场;‎ 水平悬挂起来的条形磁铁在磁场力的作用下发生转动,说明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故答案为:磁场;运动状态.‎ ‎【点评】本题考查了地磁场的存和力的作用效果,把生活中看到的现象,用物理知识来解释,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 ‎ ‎15.小红在帮助妈妈煮饭时,注意到电饭煲的铭牌上标有“220V 800W”的字样,该电饭煲正常工作0.5h消耗电能 0.4 kW•h.小红观察到三角插头上端的脚更长,如图所示,这是为了保证它插入插座时最先与 地 线相连,防止用电器外壳带电时发生触电事故.‎ ‎【分析】根据P=可求得一个标有“220V 800W”的电饭煲正常工作0.5h消耗的电能.‎ 接地线的插头制作的长一些,三脚插头与三孔插座相接时,把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的外壳首先(或最后)与地线相接(或脱离),可以防止触电.‎ ‎【解答】解:(1)已知电饭煲正常工作时的功率P=800W=0.8kW,‎ 由P=可得,电饭煲正常工作0.5h,消耗的电能W=Pt=0.8kW×0.5h=0.4kW•h,‎ ‎(2)稍长些的脚是把用电器的外壳与大地相连接,而且脚稍长一些可保证在插入插座和拔出插座时更安全.原因是:地线插人插座时外壳先接地线,拔出插座时外壳后脱离地线.‎ 故答案为:0.4;地.‎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电功率的变形公式的应用和三脚插头的构造及其作用,会根据家庭电路的正确连接方法将插座接入电路,有一定综合性.‎ ‎ ‎ ‎16.如图所示,分别利用甲、乙两个不同的滑轮组竖直匀速提升A、B两个物体,使它们均升高0.2m,测得A、B所受重力为GA=4.5N,GB=9N,甲滑轮组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A=2N,则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75% .若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同,则乙滑轮组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B= 4 N(不计绳重和摩擦)‎ ‎【分析】(1)由图可知,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3,利用W=Gh求提升A物体的有用功;拉力端移动距离s=3h,利用W=Fs求总功,再利用效率公式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由题知,ηB=ηA=75%,而η===,据此求FB大小.‎ ‎【解答】解:(1)由图可知,n=3,‎ 有用功:W有A=GAh=4.5N×0.2m=0.9J,‎ 拉力端移动距离s=3h=3×0.2m=0.6m,‎ 总功:W总A=FAs=2N×0.6m=1.2J,‎ 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A=×100%=×100%=75%;‎ ‎(2)由题知,ηB=ηA=75%,‎ 而ηB====,‎ 所以FB===4N.‎ 故答案为:75%;4.‎ ‎【点评】本题考查了使用滑轮组有用功、总功和机械效率的计算,要利用好推导公式η===.‎ ‎ ‎ 三、解答题(17、18每题5分,19、20、21每题4分、22题3分,23、24每题4分,25题5分,共38分)‎ ‎17.起重机在10s内将重为2000N的石头沿竖直方向匀速提升0.5m.‎ 求:(1)起重机对石头做的功.‎ ‎(2)起重机提升石头的功率.‎ ‎【分析】(1)已知石头重力和在竖直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利用W=Gh可求出起重机对石头做的功;‎ ‎(2)知道做功时间,利用功率公式求起重机做功的功率.‎ ‎【解答】解:(1)起重机对石头做功:‎ W=Gh=2000N×0.5m=1000J;‎ ‎(2)起重机提升石头的功率:‎ P===100W;‎ 答::(1)起重机对石头做的功1000J.‎ ‎(2)起重机提升石头的功率100W.‎ ‎【点评】本题考查了功和功率的计算,当重力做功或克服重力做功时可以用W=Gh计算功.‎ ‎ ‎ ‎18.将两个电阻R1,R2串联接在电压恒为6V的电源上,电阻R1=10Ω.R2=20Ω,闭合开关.‎ 求:(1)通过电路的电流.‎ ‎(2)电阻R2消耗的电功率.‎ ‎【分析】(1)将两个电阻R1,R2串联接在电压恒为6V的电源上,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 ‎(2)根据P=I2R求出电阻R2消耗的电功率.‎ ‎【解答】解:(1)将两个电阻R1,R2串联接在电压恒为6V的电源上,‎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电路中的电流:‎ I===0.2A;‎ ‎(2)电阻R2消耗的电功率:‎ P2=I2R2=(0.2A)2×20Ω=0.8W.‎ 答:(1)通过电路的电流为0.2A;‎ ‎(2)电阻R2消耗的电功率为0.8W.‎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应用,是一道基础题目.‎ ‎ ‎ ‎19.请按要求作图:‎ ‎(1)如图甲所示,光射在平面镜上,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 ‎(2)在图乙中画出小球所受的重力的示意图.‎ ‎【分析】(1)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2)根据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过重心做竖直向下的力即可.‎ ‎【解答】解:(1)首先过入射点做出法线,然后根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做出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2)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过重心画一条带箭头的竖直向下的有向线段,用G表示,如图所示:‎ ‎【点评】(1)本题考查了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图的能力.注意要标出反射光线的方向.‎ ‎(2)本题考查了重力的示意图的作法.不管物体怎样运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 ‎ ‎20.利用图甲的装置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图乙中的ABCD和AEFG分别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图甲中,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是为了使海波受热 均匀 .‎ ‎(2)分析图乙中的图象AEFG,在4~5min时间内,试管内的海波处于 固液共存 态.‎ ‎(3)分析图乙中的两个图象,海波熔化时尽管不断吸热,但温度 不变 .‎ ‎(4)图乙中的两个图象有所不同,可能的原因是海波的 质量 不同.‎ ‎【分析】(1)用水浴法加热固态物质,可以使其均匀受热;‎ ‎(2)(3)晶体在熔化时吸热但保持熔点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4)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质量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 ‎【解答】解:(1)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这样可以使海波受热均匀;‎ ‎(2)海波在4min至5min时间内处于熔化阶段,即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3)分析乙图象可以看出,两组海波开始熔化的时间虽然不同,但熔化温度都是相同的,说明海波熔化的特点是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4)由图象可以看出,两组海波开始加热的温度相同,但开始熔化的时间不同,也就是达到熔点时吸收的热量不同,可能是两组海波的质量不同,质量少的需要的热量少,温度升高较快,首先达到熔点.‎ 故答案为:(1)均匀;(2)固液共存;(3)不变;(4)质量.‎ ‎【点评】此题考查了探究晶体熔化特点的实验过程,包括实验步骤、物质状态、熔化特点、图象分析等,充分利用图象总结规律,是解答的关键.‎ ‎ ‎ ‎21.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 ‎(1)组装并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同一高度 上.‎ ‎(2)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光屏上得到清晰的 缩小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这一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 照相机 .‎ ‎(3)保持图中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屛上的像变模糊了,小明将自己的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并适当调整眼镜的位置,光屛上的像又清晰了,则小明带的是 近视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分析】(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桌面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 ‎(2)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3)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当近视眼镜靠近凸透镜时,会聚能力减弱,使像呈在光屏的后方;近视眼的晶状体变厚,会聚能力增强,像距减小,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戴近视眼镜使光线发散一些,使像距增大,使像呈在视网膜上.‎ ‎【解答】解:(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调整蜡烛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这样烛焰、光屏和光屏的中心在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 ‎(2)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3)在图所示情况下,保持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物距变大,像距变小,成像于光屏前,不移动光屏,为了使光屏上可成像,由于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应在凸透镜左侧附近安装一个焦距适当的凹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戴这种眼镜人的眼睛的缺陷是近视眼.‎ 故答案为:(1)同一高度;(2)缩小;照相机;(3)近视.‎ ‎【点评】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物距与焦距的关系;成像性质;像距与焦距的关系;应用.只要告诉这四个方面中的一个,就可以确定其余的三个方面.‎ ‎ ‎ ‎22.如图甲所示,两个透明容器中封闭着等量的空气,将两个容器中的电阻丝R1和R2串联接到电源两端,将容器外部的电阻丝R3和R2并联.‎ ‎(1)图甲的装置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 电流 的关系,电阻丝R3的作用是使通过电阻丝R1和R2的电流 不同 .‎ ‎(2)如图乙所示,某小组在实验中观擦到左侧U型管中液面很快出现高度差,右侧U型管中液面高度差为零,原因是电阻丝 R2 断路.‎ ‎【分析】(1)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流大小、电阻大小、通电时间有关,探究电流产生热量跟电阻关系时,控制通电时间和电流不变;探究电流产生热量跟电流关系时,控制通电时间和电压不变,因此需要电阻并联;‎ ‎(2)乙图中,电阻丝R2与R3并联后再与电阻丝R1串联,电阻丝R1能够产生热量,电阻丝R2没有产生热量,据此分析断路的电阻丝.‎ ‎【解答】解:‎ ‎(1)图甲的装置在实验中,其中一个容器的外部,将一个完全相同的电阻和这个容器内的电阻并联,再接入原电路,使通过左边容器中电阻的电流与通过右边容器中电阻的电流不同,可以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的关系;‎ ‎(2)乙图中,电阻丝R2与R3并联后再与电阻丝R1串联,在作图乙的实验时,观擦到左侧U型管中液面很快出现高度差,右侧U型管中液面高度差为零,说明电阻丝R1能够产生热量,电阻丝R2没有产生热量,原因是电阻丝R2断路.‎ 故答案为:(1)电流;不同;(2)R2.‎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焦耳定律的认识,注重了探究实验的考查,同时在该实验中利用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是中考物理常见题型.‎ ‎ ‎ ‎23.科技小组的同学利用一个两端开口的金属盒、橡皮膜、两个置于同一水平桌面的完全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有A,B两种液体),探究液体压强及浮力等相关问题.‎ ‎(1)将金属盒额一端扎上橡皮膜,并将橡皮膜朝下,竖直浸入A液体中.缓慢向下压金属盒(未浸没),感觉用力逐渐变大.从上端开口处观察到橡皮膜的凹陷程度越来越大,这说明:液体的压强随 深度 的增加而增大,此过程中金属盒所受的浮力 变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松手后,金属盒静止时漂浮在A液面上,此时分别在金属盒和容器上记下液面所在位置M和P.如图甲所示.‎ ‎(2)将金属盒从A液体中取出,橡皮膜朝下竖直浸入B液体中,金属盒静止时也漂浮在液面上,分别在金属盒和容器上记下液面所在位置N和Q,如图乙所示.‎ ‎(3)对比表及P和Q,发现两次金属盒漂浮时,两容器中液面高度相同,对比标记M与N,发现金属盒浸入A液体中的体积较大.则金属盒漂浮在A,B两液面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小关系为pA < pB;橡皮膜在A液体中的凹陷程度 = 橡皮膜在B液体中的凹陷程度.‎ ‎【分析】(1)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和密度都有关系,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根据浮力公式F浮=ρgV排,可知V排越大,F浮越大.故答案为:深度;变大.‎ ‎(3)两次金属盒漂浮,根据物体“漂浮条件”,“浮力公式F浮=ρgV排”和“压强公式P=ρgh,P=”即可解答.‎ ‎【解答】解:‎ ‎(1)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和密度都有关系,密度相同时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根据浮力公式F浮=ρgV排,可知V排越大,F浮越大,缓慢向下压金属盒(未浸没),V排变大金属盒所受浮力也变大.‎ ‎(3)因为两次金属盒都漂浮,所以两次F浮相等,又因为A中V排大,所以ρA小,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可知PA<PB;因为两次F浮相等,所以橡皮膜所受压力相等,根据P=可知橡皮膜所受压强相等,所以橡皮膜在液体中的凹陷程度相同.故答案为:<;=.‎ 故答案为:(1)深度;变大;(3)<;=.‎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压强和浮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第二问中分开讨论是此题的难点,难度很大.‎ ‎ ‎ ‎24.小红在海边捡到一个精美的小石块,她想测量该石块的密度,于是利用家中的长刻度尺、两个轻质小桶(质量不计)、细线、水杯、水,设计并进行了如下试验:‎ ‎(1)用细线将刻度尺悬挂在晾衣架上,调整悬挂点的位置,当刻度尺在水平位置平衡时,记下悬挂点在刻度尺上的位置O.‎ ‎(2)向水杯内倒入适量的水,在水面处做一标记,如图甲所示.‎ ‎(3)将石块浸没在该水杯内的水中,不取出石块,将杯中的水缓慢倒入一个小桶中,至杯内水面下降到标记处(石块未露出水面),此时小桶中水的体积 等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石块的体积.‎ ‎(4)将石块从水杯内取出,放入另一个小桶中,将装有石块和水的两个小桶分别挂在刻度尺的左右两端,移动小桶在刻度尺上悬挂点的位置,直到刻度尺在 O 位置恢复平衡,如图乙所示,记下这两个悬挂点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l1和l2,则石块的密度ρ石= •ρ水 (用l1、l2和ρ水表示)‎ ‎(5)实验结束后,小红反思自己的测量过程,由于从水杯内取出的石块沾有水,导致最后的测量结果 偏小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分析】(3)在没有量筒或物体太大无法放入量筒中时,可利用本题中(3)的方法来测量其体积.石块的排水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 ‎(4)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求得石块的密度;‎ ‎(5)当将石块从水中拿出时,石片上会沾有水,向烧杯内倒入的水会偏多,根据密度公式可分析出误差.‎ ‎【解答】解:(3)在如图所示的方法中,不取出石块,将杯中的水缓慢倒入一个小桶中,至杯内水面下降到标记处,这样倒出的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 ‎(4)已知当刻度尺在水平位置平衡时,记下悬挂点在刻度尺上的位置O.因此将装有石块和水的两个小桶分别挂在刻度尺的左右两端,移动小桶在刻度尺上悬挂点的位置,直到刻度尺在0位置恢复平衡,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G石L1=G水L2,‎ 即m石gL1=m水gL2,‎ ρ石V石gL1=ρ水V水gL2,‎ ρ石V石L1=ρ水V水L2,‎ 因为倒出的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即V石=V水,‎ 则石块的密度ρ石=•ρ水;‎ ‎(5)取出石块时,石块上会沾有水,因此倒入水的体积大于石块的体积,体积测量偏大.由ρ=可知,测量结果偏小.‎ 故答案为:(3)等于;(4)O; •ρ水;(5)偏小.‎ ‎【点评】固体密度的测量是初中物理的重要实验,一定要熟练掌握.同时还考查了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有一定的综合性.‎ ‎ ‎ ‎25.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现有器材如下:电源(电压恒定但未知),四个定值电阻R1(5Ω)、R2(10Ω)、R3(15Ω)、R4(20Ω),标有“×Ω1A”的滑动变阻器(阻值模糊不清),电压表(可用量程:0~3V、0~15V),电流表(可用量程:0~0.6A),导线,开关.‎ ‎(1)设计并正确连接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把定值电阻R1接入图甲中的A、B两点之间,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 右 端,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V时,电流表的示数应为 0.4 A.‎ ‎(2)分别用定值电阻R2、R3、R4依次替换R1,重复(1)的实验步骤.根据所得的四次试验数据绘制出I﹣R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得出的结论是:在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 反比 .‎ ‎(3)当使用定值电阻R4进行实验时,刚一闭合开关,就发现电压表示数恰好为2V,为了用以上四个定值电阻完成实验且确保电路安全,应控制A、B两点之间的电压在 2V~3V 范围内.‎ ‎(4)在使用定值电阻R1和R4进行实验过程中,读取数据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之比为 4:1 .‎ ‎【分析】(1)闭合开关前,需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阻值最大处;根据欧姆定律可求出电压表示数为2V时电流表的示数;‎ ‎(2)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3)根据串联电路分压规律可知,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的最小值,据此得出AB之间的电压范围;‎ ‎(4)先根据图乙读出定值电阻R1和R4接入电路时电流,然后P=UI即可求出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之比.‎ ‎【解答】解:(1)闭合开关前,需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阻值最大处,故将滑片移到最右端;‎ 电流表的示数:I===0.4A;‎ ‎(2)根据图乙可知,在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3)因为R4的阻值最大,因此当R4接入电路时,电压表示数刚好为2V,说明R4两端的最小电压为2V,因此为了用以上四个定值电阻完成实验且确保电路安全,应控制A、B两点之间的电压在大于2V范围内;‎ 由于电流表的量程为0.6A,因此定值电阻两端允许的最大电压:U最大=I最大R1=0.6A×5Ω=3V;‎ 故A、B两点之间的电压范围为2V~3V;‎ ‎(4)根据图乙可知,当R1接入电路时,电路电流为0.4A;当R4接入电路时,电路电流为0.1A;‎ 因为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相等,电源电压不变,因此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也相等;‎ 由P=UI可得,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之比:P1:P4=I1:I4=0.4A:0.1A=4:1.‎ 故答案为:(1)右;0.4;(2)反比;(3)2V~3V;(4)4:1.‎ ‎【点评】此题是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它两端电压关系的实验,注意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考查了实验结论的得出,同时考查了I﹣R图象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