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47 MB
  • 2022-04-01 发布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课件-17 屈原(节选)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17屈原郭沫若 一、新课引入 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战国时楚国人。他用楚辞的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因看透了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怀王齐抗秦,后来遭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心仍系国。楚国被攻后,自投汩罗江而死。二、预习成果展示 走进作者郭沫若(1892—1978)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棠棣之花》《蔡文姬》《武则天》《虎符》《高渐离》《南冠草》。 背景链接《屈原》写于1942年1月,正是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半壁河山沦于敌手,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悍然发动“皖南事变”。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历史剧《屈原》,以批判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展示了现实世界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卖国的尖锐斗争。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屈原》在当年国民党统治的中心——重庆上演,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尤其是“雷电颂”一幕中的独白,激起过许多爱国者的共鸣。每次演出都被观众爆发出的雷鸣般的掌声所淹没。这个剧最终被国民党当局禁演。 国殇()诡谲()睥睨()污秽()稽()首瘦削()罪孽()脚镣()咆哮()眩()目伫()立虐()待驰骋()徘徊()鞺鞺鞳鞳()shāngjuépìnìhuìqǐxuēnièpáoxiàoxuànzhù读准字音liàonüèchíchěngpáihuáitāngtà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戏剧的文学部分,通称剧本,是文学的一大类别,与诗歌、散文、小说并列。戏剧的基本要素是矛盾冲突,通过具体的舞台形象再现社会的生活斗争,激发观众强烈的情感反应,达到熏陶教育的目的。戏剧知识推介 剧情简介全剧分为:“橘颂”“受诬”“招魂”“被囚”“雷电颂”课文节选自第五幕的第二场,是全剧的高潮。 午夜已经过去,黎明尚未来临时。靳尚前来布置和催促郑詹尹立即执行南后毒死屈原、纵火焚尸的密令。地点在东皇太一庙正殿,神像林立,阴森可怖,给人以令人窒息的气氛。自然景象是雷电交加,狂风大作,无边的黑夜在颤动,在撕裂,在爆炸。速读剧本,谈谈感受。三、初读感知 1.通过刚才的朗读,看看写了哪些景象?你从中读到了什么?2.作者在写这些景象时,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含义?四、研读赏析3.通过诵读,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各种形式朗读屈原的独白片段,完成下列问题: 思考:阅读课文中的舞台说明,谈谈其作用?五、拓展探究 屈原:正义和光明的化身。痛恨黑暗,向往光明,蔑视鬼神,鞭挞一切污秽,誓与丑恶奸佞奋战到底。对风雷电的呼唤和歌颂,表现了他横扫一切邪恶的顽强战斗精神。他虽桎梏加身,但不屈不挠,浩然正气凛然不可侵犯,充分表现了他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和崇高理想。六、归纳小结 1.背诵文章主体部分——“屈原的内心独白”。2.拓展阅读历史剧《屈原》,全貌性感受作品的思想内容,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七、布置作业 谢谢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