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00 KB
  • 2021-11-06 发布

人教版9年级语文上册:《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练习题2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自学评估 达标训练 ‎ ‎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陨(    )落          (2)灵柩(    )‎ ‎(3)睿(    )智          (4)mí(    )留之际 ‎ ‎(5)kè(    )尽职守       (6)jiān(    )而有之 ‎2.伏尔泰是________国启蒙思想家、________家、_______家。主张开明的君主政治,强调自由和平等。代表作有________和《形而上学论》等。《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的作者是________国文学家________。‎ ‎3.下面一句话中的“过去”和“未来”分别象征什么?“他受到诅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过去”象征________,“未来”象征________。‎ ‎ ‎ 能力提高 ‎ ‎ 阅读下面的课文节选,回答问题。‎ 一百年前的今天,一颗巨星陨落了。但他是永存的。他离开人世时已年登耄耋,他著述极富,肩负着最荣耀也最艰巨的责任,那就是:培育良知,教化人类。他在咒骂与祝福声中溘然长逝;被旧时代所诅咒,又受到未来的祝福。这二者都是至高无上的光荣。他不仅是一个人,他是整整一个时代。‎ 这位伟人所生活的84个年头,经历了达到极点的专制时期和刚刚露出一线晨曦的革命年代。他诞生时,路易十四尚在王位,他去世时,路易十六已经戴上了王冠。他的襁褓映照着王朝盛世的余晖,他的灵柩则投射着从大深渊里透出的最初光芒。‎ 在这轻薄无聊,凄惨忧郁的时世下,伏尔泰独自一人,面对宫廷、贵族和资本家的联合力量,面对那股毫无意识的强力——群盲;面对那些无恶不作的官吏,他们专门媚上欺下,俯伏于国王之前,凌驾于人民之上;面对那些教士,他们是伪善与宗教狂的邪恶混合体。让我再说一遍,伏尔泰独自一人,向社会上一切邪恶的联合力量宣战,向这茫茫的恐怖世界宣战,并与之搏斗。他的武器是什么呢?是那轻若微风而重如霹雳的一支笔。‎ 他用这武器进行战斗,用这武器赢得胜利。‎ 让我们一齐向伏尔泰的英灵致敬吧!‎ 伏尔泰胜利了。他发动了一场非同寻常的战争,一场以一敌众的战争,一场气壮山河的战争。这是思想向物质作战,理性向偏见作战,正义向不义作战,被压迫者向压迫者作战;这是善之战,仁爱之战。伏尔泰具有女性的温柔和英雄的怒火,他具有伟大的头脑和浩瀚无际的心胸。‎ 他战胜了陈旧的秩序和陈旧的教条,他战胜了封建君主、中古时代的法官和罗马的教士。他把黎民百姓提高到尊严的地位。他教化、慰抚、播种文明。他承受了一切威胁、辱骂、迫害、毁谤。他还遭到了流放。但是他不屈不挠,坚定不移。他以微笑战胜暴力,以讽刺战胜专横,以嘲弄战胜宗教的自命一贯正确,以坚韧战胜顽固偏执,以真理战胜愚昧无知。‎ 我刚才说到微笑,我要在这里停一停。微笑,这就是伏尔泰!‎ 在伏尔泰之前,只有以某国元首来命名时代的先例。伏尔泰比国家元首更高,他是各派思想的元首,一个新的纪元以伏尔泰开始。从此我们感到,最高的统治力量就是让一切被理性思考。文明曾服从于武力,以后,文明将服从于思想。王权和宝剑折断了,光明取而代之。这就是说,权威已经变换为自由。自此以往,高于一切的是人民的法律和个人的良心。作为一个人,我们要行使权利;作为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责。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这两方面的进步是明确分开的。‎ 让我们在他神圣的墓前鞠躬致敬。……让18世纪来帮助19世纪吧。‎ ‎1.作者雨果认为伏尔泰“是整整一个时代”的原因是什么?(不超过5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伏尔泰的“微笑”表现了他哪三个方面的特点?分析并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个新的纪元”指________的新纪元。(答案不超过15个字)‎ ‎4.下列说法,与原文不合的一项是 ‎(    )‎ A.本文是一篇演讲稿,是雨果为纪念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和杰出的讽刺作家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在伏尔泰墓前发表的演讲。‎ B.路易十四时代之后,法国进入了伏尔泰时代。‎ C.“一个新的纪元以伏尔泰开始”是极言伏尔泰在历史上的地位和深远影响,而不是一个客观史实的陈述。‎ D.作为一个公民既要行使权利又要履行义务,在这两方面都必须取得进步,这也是伏尔泰对每个人提出的要求。‎ ‎5.你最推崇的伟人是谁?试结合其思想精华、伟大的人格、对社会的贡献等某一方面简要谈谈推崇他(她)的原因。(8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开放探究 ‎ ‎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 ‎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 ‎ ‎①北宋哲学家张载说过:“福贵福祥,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这句话后来成为很多名人发愤努力的座右铭,就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②这句话告诉我们,对于生活的强者来说,“逆境比顺境好”。这实在是至理名言。‎ ‎③往往有这样一种情况:优越的条件容易  A  人的意志,腐蚀人的健康肌肤,使人丧失成功的上进心,而艰苦的环境,坎坷道路,却能  B  人的意志,增长人的上进心。美国剧作家帕特里克说的“痛苦使人思索,思索使人明智,明智使人生命持久”,足以说明逆境的优越性了。‎ ‎④“多难兴才”曾一度被认为规律。请看:屈原被放而作《离骚》,司马迁受宫刑而作《史记》,欧阳修两岁丧父笃学而成才,曹雪芹举家食粥而写出了不朽的《红楼梦》,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而雪洗国耻,韩信遭胯下之辱而统率百万雄兵……他们都是在与逆境搏斗中,成为杰出人物的。‎ ‎⑤爱迪生小时候一边卖报一边做化学实验。有一次,不慎在火车上引起失火,被车长打聋一只耳朵。由于他的刻苦努力,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家。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早年丧父,靠兄长养大。由于他发奋学习,成为亚洲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他们哪个不是同不幸命运搏斗的强者?‎ ‎⑥作家老舍早年丧父,3岁还不会说话,条件可谓差矣,但由于他的刻苦磨炼,终于写出了《骆驼祥子》等蜚声世界的名作。‎ ‎⑦李燕杰说:成才的往往是那些出身贫寒的穷孩子,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 ‎⑧当然,我们并不反对具备优越条件,但是如果具有优越的条件,且不可等吃坐穿,而应利用这种条件,更努力学习才是。‎ ‎⑨总之,逆境是阻挡弱者的大山,也是C强者的熔炉,更是D人才锋芒的硎石。青年朋友,不要讲生活的清苦艰辛,而要讲志向的高远,为了祖国的未来,把“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吧!‎ ‎1.“多难兴才”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别从“冶炼、砥磨、磨炼、消磨”中选出合适的词填到下面要求的横线上。A处应填________B处应填________C处应填________D处应填_________。‎ ‎3.指出文中加粗词语的指代内容。‎ ‎(1)“这句话”:________‎ ‎(2)“这样”:________‎ ‎(3)“这种条件”:________‎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是怎样提炼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③段中为什么要引用美国剧作家帕特里克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④⑤⑥⑦段列举一系列古今中外成才的事例在论证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达标训练】‎ ‎1.(1)yǔn  (2)jiù  (3)ruì  (4)弥  (5)恪  (6)兼 ‎2.法  教育  哲学  《哲学通信》  法  雨果 ‎3.黑暗与邪恶  正义与光明 ‎ ‎ ‎【能力提高】‎ ‎1.因为伏尔泰的一生经历了达到极点的专制时期和刚刚露出一线晨曦的革命时代,他是各派思想的元首,开辟了一个新世纪 ‎2.表现了以下三个特点:①善良仁爱,教化、抚慰、播种文明;②面对敌人不屈不挠,坚定不移;③讽刺幽默的战斗风格。‎ ‎3.理性、文明、自由、法治、光明 ‎4.D(“这两方面都必须得进步,这也是伏尔泰对每个人提出的要求”与原文第9节最后一句话的内容不符。)‎ ‎5.略 ‎ ‎ ‎【开放探究】‎ ‎1.多灾多难的逆境能使人才兴起。‎ ‎2.A.消磨  B.磨炼  C.冶炼  D.砥磨 ‎3.(1)指张载的话:“富贵福祥,将厚吾之生也;贪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2)指代从“优越的条件容易”到“丧失成功的上进心”。(3)指代优越的条件。‎ ‎4.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是从北宋哲学家张载的话里提炼出来的。‎ ‎5.是为了论证逆境的优越性,即“多难兴才”。‎ ‎6.从中外历史的角度,用不容置疑的一系列事实证明“多难兴才”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