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3.00 KB
- 2021-11-06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4.1 燃烧与灭火》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燃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有发光、发热的现象一定是燃烧
B.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
C.温度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就不会发生燃烧
D.燃烧一定有发光、发热的现象
2.下列有关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石油燃烧时冒黑烟是因为不完全燃烧
B.含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而污染环境
C.相同质量的碳发生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一样多
D.让日常生活中燃料能完全燃烧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3.通常所说的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
A.只要有充足的氧气
B.只要是可燃物
C.只要可燃物达到一定的温度
D.可燃物达到一定的温度并有充足的氧气
4.在宇宙飞船上划火柴,火焰会立即熄灭,这是因为( )
A.宇宙飞船上温度低,达不到火柴的着火点
B.在失重的条件下,空气不发生对流
C.氧气不够
D.火柴潮湿,不易燃烧
5.下列物质在点燃前不需验纯的是( )
A.氢气 B.硫 C.一氧化碳 D.甲烷
6.烧木柴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木柴燃烧得更旺,这是因为( )
A.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B.木柴是可燃物
C.温度易达到着火点 D.散热快
7.下列发生的反应中,不是由缓慢氧化引起的是( )
A.白磷自燃 B.塑料老化 C.火药爆炸 D.夏天煤堆自燃
8.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
A. B. C. D.
9.下列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水的是( )
A.氢气 B.天然气 C.酒精 D.汽油
10.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小小的烟头引起.烟头在火灾发生中所起的作用是( )
A.提供可燃物 B.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C.提供氧气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11.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我们选用细铁丝并卷成螺旋状,这是为了( )
A.铁丝不易燃烧 B.散热快
C.温度达到着火点 D.使铁丝和氧气充分接触
12.在空气中发生的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相同点是( )
A.都属于氧化反应 B.都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反应都很剧烈 D.都产生大量的热量
13.下列有关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燃物燃烧时,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或与氧气接触
B.所有的燃烧反应都属于化合反应
C.只要是不能燃烧和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都可以灭火
D.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14.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
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对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
B.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升高了
C.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D.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呼吸作用、食物腐烂、铁生锈是缓慢氧化
②燃烧不一定发光、发热
③急速的燃烧一定会发生爆炸
④自燃是由缓慢氧化引起的
⑤白磷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的着火点不同
⑥燃烧、自燃、缓慢氧化的共同点是都属于氧化反应,并都有热量产生.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④⑥ D.②③⑤
16.麦收时节,某些地方仍有就地焚烧麦秸秆的陈规陋习.焚烧麦秸秆可能导致的后果有:①引发
火灾②能见度降低,引起交通事故③诱发呼吸道疾病④造成部分肥力损失等.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7.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此组实验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B.图 1 中水下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
C.图 1 实验不能比较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高低
D.若将图 2 中白磷换成红磷,也能观察到燃烧现象
18.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燃料架空的实质是( )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二.非选择题
19.打火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如图是一种普通电子打火机的示意图.据图回答:
(1)属于单质的是 (选填一种物质的编号,下同),属于有机物的是 .
(2)打火机挡风罩通风孔的作用是使空气流通,据此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
(3)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丁烷气体能被压缩成液体的原因 .
20.下列因素都会影响燃烧现象,它们对燃烧现象有什么影响?清各举一个实例加以说明.
(1)可燃物的着火点: ;
(2)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
(3)氧气的浓度: ;
(4)可燃物的干燥程度: .
21.下列变化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属于自燃的是 ;属于燃烧的
是 ;属于爆炸的是 .
①农家肥料的腐烂;②存放汽油的油库遇到火星;③棉花在不通风的地方堆放得太久,又长时间不
翻动;④用蜡烛照明.
22.如图.用凸透镜将太阳光聚集在红磷上,一段时间后会看到:
① ;
② .产生现象①的原因是凸透镜聚光产生高温使红磷的 ;产生现象②的
原因是 .
23.某兴趣小组将大小相同的若干块棉布在五份不同体积分数的酒精溶液中浸透后取出点火,做了
“烧不坏的棉布”的实验.其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所用酒精的体积分
数/%
95 65 55 15 5
实验现象
酒精烧完棉布
烧坏
酒精烧完棉布
无损
酒精烧完棉布
无损
不燃烧
(1)你推测⑤的实验现象是 .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验②③中“酒精烧完而棉布无损”的原因: .
(3)实验室里的酒精灯常出现灯内有酒精却点不着的现象,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24.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方法均可用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1)某同学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另一同学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填序号,下同) ;
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
(3)“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要求实验室的“三废”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并能得到妥善处理,实验室
的安全性和环境质量得到提升,师生的绿色化学和环保意识得到强化.图甲与图乙所示实验相比,
(选填“甲”或“乙”)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25.科学地利用和控制燃烧非常重要.同种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和什么因素有关?请写出其中的
一种因素并举出实例加以论证.
26.北京奥运火种采集工作将于 2008 年 3 月 25 日在希腊奥林匹亚进行.届时,将用采集的火种点
燃奥运火炬,则作为火种的物质应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火炬将在世界范围内传递,并
于 2008 年 5 月首次到达珠穆朗玛峰峰顶,在那里火炬不容易燃烧,其原因是 .目前,
我国的科技人员已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27.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中观察到试管中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水中白磷
和试管中红磷不燃烧,由此可得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什么?你认为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什么?
28.某兴趣小组活动中,同学们按图 1 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大家
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 40℃,红磷的着火点是 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
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交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 2 装置进行实验.
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
现象 解释
a.试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
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
b 试管红磷、热水中白磷都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① .
② ;
【反思与评价】
(1)改进后的图 2 装置与图 1 装置比较,优点是 :
(2)小林同学指出图 2 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 3 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 :
【拓展与迁移】实验小结时,小朱同学说:“待 a试管冷却后,如果将试管口紧贴水面室温下),
并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小晶问:“如果不考虑橡
皮塞占试管的容积.进人 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会是多少呢?”大家争论后,出现两种预测:
甲:接近试管容积的 ;
乙:不一定接近试管容积的 .
你赞同的预测是 (填“甲”或“乙”),理由是 .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4.1 燃烧与灭火》2015 年同步练习卷(1)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燃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有发光、发热的现象一定是燃烧
B.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
C.温度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就不会发生燃烧
D.燃烧一定有发光、发热的现象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燃烧是指剧烈地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
物理变化中也有发光、放热现象,例如电灯通电时发光、放热;
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解答】解:A、有发光、发热的现象不一定是燃烧,例如电灯通电时的发光、放热就不属于燃烧.错
误.
B、根据燃烧的概念可知,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正确.
C、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如果温度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就不会发
生燃烧.正确.
D、根据燃烧的概念可知,燃烧一定有发光、发热的现象.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燃烧的概念,燃烧时一定发光、放热,但是发光、放热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
2.下列有关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石油燃烧时冒黑烟是因为不完全燃烧
B.含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而污染环境
C.相同质量的碳发生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一样多
D.让日常生活中燃料能完全燃烧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考点】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可以根据燃烧的分类方法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A、石油燃烧时冒黑烟是因为不完全燃烧生成了碳黑等物质,正确.
B、含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而污染环境,正确.
C、相同质量的碳完全燃烧比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故选项不正确.
D、让日常生活中燃料能完全燃烧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正确.
故选 C.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区别,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
确的判断.
3.通常所说的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
A.只要有充足的氧气
B.只要是可燃物
C.只要可燃物达到一定的温度
D.可燃物达到一定的温度并有充足的氧气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本题.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 ②氧气或空气 ③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
【解答】解:根据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 ②氧气或空气 ③达到燃烧所
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
A、只有充足的氧气,物质是不会燃烧的,故 A 错误;
B、只是可燃物,而不具备物质燃烧的其余两个条件,物质是不会燃烧的,故 B 错误;
C、只有可燃物达到一定的温度这一个条件,物质是不会燃烧的,故 C 错误;
D、可燃物达到一定的温度并有充足的氧气,满足了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物质能够燃烧,故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并将知识灵活应用.
4.在宇宙飞船上划火柴,火焰会立即熄灭,这是因为( )
A.宇宙飞船上温度低,达不到火柴的着火点
B.在失重的条件下,空气不发生对流
C.氧气不够
D.火柴潮湿,不易燃烧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根据熟知燃烧的三个条件:(1)具有可燃物;(2)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3)温度达
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破坏任一条件即实现了灭火,这是本体分析的关键.
【解答】解:从题意上可知在宇宙飞船上能够划燃火柴,说明火柴燃烧具备了燃烧的三个条件:(1)
具有可燃物;(2)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3)温度达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但为什么又熄灭了,说明此时状况下破坏了燃烧的某个条件,从而实现了灭火,这是分析问题的关
键.不可能是氧气不够,也不可能是飞船上的温度低而没达到着火点,因为火柴可以被点燃,因此
推断在飞船上处于失重状态这一特殊情况,造成空气不对流,使火柴不能与氧气充分接触而熄灭.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燃烧的三个条件及灭火的措施,是在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加以拓展运用.
5.下列物质在点燃前不需验纯的是( )
A.氢气 B.硫 C.一氧化碳 D.甲烷
【考点】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可燃性气体不纯时点燃或加热会产生爆炸,需要验纯,据
此解答.
【解答】解:A、氢气是可燃性气体,点燃前需要验纯;
B、硫是可燃性固体,点燃前不需要验纯;
C、一氧化碳是可燃性气体,点燃前需要验纯;
D、甲烷是可燃性气体,点燃前需要验纯;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气体的验纯,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6.烧木柴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木柴燃烧得更旺,这是因为( )
A.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B.木柴是可燃物
C.温度易达到着火点 D.散热快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燃烧通常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
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1)增大氧气的浓度.(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解答】解:A、把木柴架空一些,木柴燃烧得更旺,是因为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故 A 正确;
B、木柴是可燃物,与烧木柴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木柴燃烧得更旺,没有关系,故错误;
C、着火点是可燃物的,不是温度的,故错误;
D、烧木柴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木柴燃烧得更旺,与散热无关,故错误.
故选 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促进燃烧的方法,解答时要理解把柴禾架空就是为了增大柴禾与空气的
接触面积.
7.下列发生的反应中,不是由缓慢氧化引起的是( )
A.白磷自燃 B.塑料老化 C.火药爆炸 D.夏天煤堆自燃
【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氧化反应是指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比较缓慢的氧化反应属于缓慢氧化.
【解答】解:A、白磷自燃是由缓慢氧化引起的.
B、塑料老化是由缓慢氧化引起的.
C、火药爆炸是剧烈的氧化反应,不是由缓慢氧化引起的.
D、夏天煤堆自燃是由缓慢氧化引起的.
故选 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缓慢氧化方面的知识,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8.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
A. B. C. D.
【考点】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烟的危害性及防治.
【专题】分析比较法.
【分析】A、根据图中所示标志的含义判断.
B、根据图中所示标志的含义判断.
C、根据图中所示标志的含义判断.
D、根据图中所示标志的含义判断.
【解答】解:A、图中标志的含义是当心爆炸﹣﹣爆炸性物质,所以错误.
B、图中标志的含义是禁止燃放鞭炮,所以错误.
C、图中标志的含义是腐蚀品,所以错误.
D、图中标志的含义是禁止烟火,所以正确.
故选:D.
【点评】在生活实践中有很多图标,对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在实验室中
很多图标关乎着我们的生命和健康,要认真对待,要了解并熟记其含义.
9.下列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水的是( )
A.氢气 B.天然气 C.酒精 D.汽油
【考点】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根据氢气、天然气、酒精、汽油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生成物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故选项符合题意.
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汽油中含有碳元素,燃烧后会生成二氧化碳,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生成物、质量守恒定律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10.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小小的烟头引起.烟头在火灾发生中所起的作用是( )
A.提供可燃物 B.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C.提供氧气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
【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
最低温度即着火点)解答本题.
【解答】解: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
火点,烟头在火灾发生中所起的作用是温度达到着火点.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并将知识灵活应用.
11.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我们选用细铁丝并卷成螺旋状,这是为了( )
A.铁丝不易燃烧 B.散热快
C.温度达到着火点 D.使铁丝和氧气充分接触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
【专题】实验操作型.
【分析】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操作步骤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解: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操作步骤:细铁丝并卷成螺旋状,可以增大铁丝的受热
面积和氧气充分接触,有利于铁丝持续燃烧,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操作步骤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12.在空气中发生的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相同点是( )
A.都属于氧化反应 B.都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反应都很剧烈 D.都产生大量的热量
【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燃烧是指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发光、发热的比较剧烈的氧化反应;有些氧化反应
进行的比较缓慢,甚至不溶易被察觉,这样的氧化称为缓慢氧化;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叫自
燃.它们的共同点是:都是氧化反应,都能放出热量
【解答】解:A、它们的共同点是:都是氧化反应,都能放出热量,故 A 正确;
B、缓慢氧化不发光,不需要达到着火点,故 B 选项错误;
C、缓慢氧化不发光,也不剧烈,故 C 选项错误;
D、它们的共同点是:都是氧化反应,都能放出热量.故 D 正确;
故答案为:AD.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燃烧、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的关系,要加强记忆它们的概念,相同点和不
同点,在理解和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3.下列有关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燃物燃烧时,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或与氧气接触
B.所有的燃烧反应都属于化合反应
C.只要是不能燃烧和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都可以灭火
D.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A、可燃物燃烧必须要满足与氧气接触和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B、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C、能灭火的气体应不能燃烧和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大于空气密度;
D、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解答】解:
A、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才能燃烧,A答案不正确;
B、蜡烛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是化合反应,B 答案不正确;
C、不能燃烧和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大于空气密度的气体才能用于灭火,C 答案不正确;
D、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D 答案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燃烧的条件、燃烧的现象、反应的类型等知识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
析解题的能力.
14.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
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对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
B.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升高了
C.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D.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专题】标签图示型;压轴实验题;实验设计题.
【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
最低温度即着火点)解答本题.
【解答】解:火焰熄灭是因为温度降低(因为不可能是没有氧气),C 对 B 错,温度降低的原因是
金属丝导热将火焰的热量传递到外面,A对,预先给金属丝加热,那么金属丝内空气温度降低到着
火点以下的时间会延长,蜡烛不会很快熄灭,D 对.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
最低温度即着火点进行分析解题,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做这种题目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找不同,ACD 都是说可燃物温度降低了(或说热量被金属丝吸收了,
一个意思),只有 B 说温度升高了(只有可燃物温度降低才会让周围空气温度降低),那么答案就
是 B了.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呼吸作用、食物腐烂、铁生锈是缓慢氧化
②燃烧不一定发光、发热
③急速的燃烧一定会发生爆炸
④自燃是由缓慢氧化引起的
⑤白磷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的着火点不同
⑥燃烧、自燃、缓慢氧化的共同点是都属于氧化反应,并都有热量产生.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④⑥ D.②③⑤
【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专题】化学与能源.
【分析】①缓慢氧化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不易被觉察到的氧化反应;②燃烧不一定发光;③根据爆
炸的条件考虑;④根据自燃的定义考虑;⑤根据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属性考虑;⑥根据燃烧、自燃、
缓慢氧化的共同点考虑.
【解答】解:①缓慢氧化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不易被觉察到的氧化反应,呼吸作用、食物腐烂、铁
生锈都是缓慢氧化;
②燃烧不一定发光;
③爆炸是指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物急速的燃烧,产生大量的气体,所以急速的燃烧不一定会发生
爆炸;
④自燃是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
⑤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属性,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一样;
⑥燃烧、自燃、缓慢氧化的共同点是:都属于氧化反应,并都有热量产生.
故选 C.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知道燃烧、自燃、缓慢氧化的特点,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16.麦收时节,某些地方仍有就地焚烧麦秸秆的陈规陋习.焚烧麦秸秆可能导致的后果有:①引发
火灾②能见度降低,引起交通事故③诱发呼吸道疾病④造成部分肥力损失等.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考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可以根据焚烧麦秸秆过程中生成的物质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就地焚烧麦秸秆时可能引发火灾,生成的烟尘使能见度降低,容易引起交通事故、诱
发呼吸道疾病、造成部分肥力损失等.
故选 D.
【点评】解答本题时要充分了解焚烧麦秸秆生成的物质的性质方面考虑.
17.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此组实验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B.图 1 中水下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
C.图 1 实验不能比较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高低
D.若将图 2 中白磷换成红磷,也能观察到燃烧现象
【考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专题】化学实验与探究.
【分析】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有可燃物;二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是可燃物要
与氧气接触.
在设计探究实验时就是根据这三个条件来设计.
【解答】解:在此实验中我们用热水给白磷和红磷提供热量,使温度能达到白磷的燃点,而达不到
红磷的燃点,从而得到燃烧时温度的作用.在图中铜片上的白磷与水中的白磷作对照,说明温度都
达到着火点时,若没有氧气,可燃物也不能燃烧,所以在图 2中给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白磷燃烧.铜
片上的红磷不燃烧,说明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从而得出燃烧时必须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
点.
故选 B
【点评】我们往往认为水中的任何物质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燃烧.但是从过这一实验我们可以知
道,只要是满足燃烧的条件,无论在何环境下都可燃烧.
18.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燃料架空的实质是( )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根据促进燃烧的方法是:(1)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2)增大氧气的浓度.根
据两种方法进行合理的分析、判断.
【解答】解:因为空气中氧气的浓度是不变的,只能通过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来促进可燃
物的燃烧,物质的着火点是物质的故有属性,不能改变,观察选项,答案: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如何促进可燃物更充分的燃烧问题,可以依据已有的课本知识进行.
二.非选择题
19.打火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如图是一种普通电子打火机的示意图.据图回答:
(1)属于单质的是 b或 c (选填一种物质的编号,下同),属于有机物的是 a 或 d .
(2)打火机挡风罩通风孔的作用是使空气流通,据此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燃烧需要与氧气
接触 .
(3)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丁烷气体能被压缩成液体的原因 分子间有间隙(或受压时气体分子
间隔缩小等) .
【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压轴实验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物质的分类.
【分析】(1)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由金属元素形成的是单质是金属单质.
(2)利用燃烧的条件进行解决.
(3)利用分子之间的间隔分析即可.
【解答】解:(1)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因此丁烷与塑料属于有机物,由金属元素形成
的是单质是金属单质,铜与铁属于金属.
(2)物质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打火机
挡风罩通风孔的作用是使空气流通,是与氧气有关.
(3)丁烷气体能被压缩成液体的原因是丁烷分子之间有间隔.
故答案为:(1)b或 c,a 或 d(2)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3)分子间有间隙(或受压时气体分子间
隔缩小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方法、燃烧的条件等方面的内容,解答时要充分理解单质和有机
物的概念的含义,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20.下列因素都会影响燃烧现象,它们对燃烧现象有什么影响?清各举一个实例加以说明.
(1)可燃物的着火点: 白磷着火点低,相同条件下自磷比红磷易被点燃 ;
(2)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木炭粉比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得剧烈 ;
(3)氧气的浓度: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燃烧得更旺,发出蓝紫色
火焰 ;
(4)可燃物的干燥程度: 梅雨天火柴不易被划着 .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化学与能源.
【分析】(1)着火点越低越易点燃;
(2)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容易发生;
(3)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4)可燃物越干燥越容易燃烧.
【解答】解:(1)着火点越低越易点燃,如白磷着火点低,相同条件下自磷比红磷易被点燃;故填:
白磷着火点低,相同条件下自磷比红磷易被点燃;
(2)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容易发生,如木炭粉比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得剧烈;故填:木炭
粉比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得剧烈;
(3)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如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燃烧得更旺,
发出蓝紫色火焰;故填: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燃烧得更旺,发出蓝
紫色火焰;
(4)可燃物越干燥,越容易被点燃,如梅雨天火柴不易被划着;故填:梅雨天火柴不易被划着.
【点评】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接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21.下列变化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① ;属于自燃的是 ③ ;属于燃烧的是 ④ ;属于爆炸的
是 ② .
①农家肥料的腐烂;②存放汽油的油库遇到火星;③棉花在不通风的地方堆放得太久,又长时间不
翻动;④用蜡烛照明.
【考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缓慢氧化是指比较缓慢的氧化反应.
爆炸是指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里急剧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的气体急剧膨胀,发生爆炸.
燃烧通常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可燃物不断进行着缓慢氧化放出热量,使可燃物的温度升高,当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是可燃物自行
燃烧起来,这就是自燃.
【解答】解:①农家肥料的腐烂是缓慢氧化;②存放汽油的油库遇到火星是爆炸;③棉花在不通风
的地方堆放得太久,又长时间不翻动是自燃;④用蜡烛照明是燃烧;
故答案为:①;③;④;②
【点评】解答本题时要充分理解缓慢氧化、自燃、燃烧和爆炸等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
做出正确的判断.
22.如图.用凸透镜将太阳光聚集在红磷上,一段时间后会看到:
① 红磷燃烧,产生白烟 ;
② 冷却后,气球胀大 .产生现象①的原因是凸透镜聚光产生高温使红磷的 燃烧 ;产生现象
②的原因是 冷却后,烧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气球膨胀 .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实验性简答题.
【分析】根据凸透镜聚光在红磷上会使红磷温度升高,达到着火点就会燃烧,根据红磷的产物考虑
实验现象,红磷燃烧消耗了氧气再分析气球的膨胀情况,根据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化合反应的特点
回答本题.
【解答】解:凸透镜聚光在红磷上会使红磷温度升高,达到着火点就会燃烧,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
二磷白色固体,烟属于固体颗粒,雾是液体小液滴,所以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红磷燃烧消耗
了氧气,使瓶内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空气沿着导管进入气球内,
使气球膨胀.
故答案为:①红磷燃烧,产生白烟;②冷却后,气球胀大;燃烧;冷却后,烧瓶内气体减少,压强
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气球膨胀.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红磷燃烧的现象,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使瓶内压强减小.
23.某兴趣小组将大小相同的若干块棉布在五份不同体积分数的酒精溶液中浸透后取出点火,做了
“烧不坏的棉布”的实验.其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所用酒精的体积分
数/%
95 65 55 15 5
实验现象
酒精烧完棉布
烧坏
酒精烧完棉布
无损
酒精烧完棉布
无损
不燃烧
(1)你推测⑤的实验现象是 不燃烧 .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验②③中“酒精烧完而棉布无损”的原因: ②③酒精溶液中含水量较
多,酒精燃烧引起水分蒸发吸热,使棉布的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故棉布不能燃烧 .
(3)实验室里的酒精灯常出现灯内有酒精却点不着的现象,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用完酒精灯时未
盖灯帽导致酒精挥发,灯芯上水分过多 .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实验性简答题.
【分析】(1)根据实验结果记录分析:当酒精的质量分数小到一定程度时不能燃烧.
(2)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 ②氧气或空气 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
火点;实验②③中,水蒸发时需要吸收热量,从而降低温度;达不到着火点,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分析.
【解答】解:(1)由实验结果记录可知:当酒精的质量分数小到一定程度时不能燃烧;
(2)由于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 ②氧气或空气 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
火点;实验②③中,②③酒精溶液中含水量较多,酒精燃烧引起水分蒸发吸热,使棉布的温度达不
到其着火点,故棉布不能燃烧.
(3)酒精灯用完后必需盖上灯帽.如果酒精灯出现灯内有酒精却点不着的现象,可能的原因是:用
完酒精灯时未盖灯帽导致酒精挥发,灯芯上水分过多.
故答案为:(1)不燃烧;
(2)②③酒精溶液中含水量较多,酒精燃烧引起水分蒸发吸热,使棉布的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故
棉布不能燃烧.(3)用完酒精灯时未盖灯帽导致酒精挥发,灯芯上水分过多.
【点评】主要考查了燃烧的条件及其原因的分析,学会根据所给信息分析问题,并把相应的结论加
以运用.
24.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方法均可用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1)某同学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铜片上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红磷和
水下白磷不燃烧 .
(2)另一同学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填序号,下同) ③④ ;能
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②④ .
(3)“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要求实验室的“三废”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并能得到妥善处理,实验室
的安全性和环境质量得到提升,师生的绿色化学和环保意识得到强化.图甲与图乙所示实验相比,
乙 (选填“甲”或“乙”)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考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此题为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题,只要是通过控制燃烧的条件一一验证,水中白磷缺氧气,
试管中的红磷温度不够;试管中的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又有空气故能燃烧;探究燃烧的条件要
运用控制变量法:保持两个条件相同进行第三个条件的对比实验得出结论.
【解答】解:(1)图中铜片上的白磷在热水的温度下达到着火点,能够燃烧;水中的白磷不与空气
接触,不能燃烧;红磷由于着火点高,热水不能使其达到着火点,所以不能燃烧.因此观察到的现
象是铜片上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红磷和水下白磷不燃烧;
(2)要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需要保持白磷的温度达到其着火点,一个与空气接
触,一个与空气隔绝,因此选择的对照组是:③和④;
要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需要白磷与氧气充分接触,一个温度达到白
磷的着火点,一个温度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因此选择的对照组是:②和④;
(3)图乙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能够溶解到水中,而图甲白磷燃烧产生的烟释放到空气中会污
染环境,因此乙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要求;图甲要达到环保要求的做法可以是:上图甲上方
罩一个内壁有水的大烧杯等.
故答案为:
(1)铜片上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红磷和水下白磷不燃烧;
(2)③和④;②和④;
(3)乙.
【点评】本题通过控制变量法探究了燃烧的条件,在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时,要注意通过对比得
出结论,灵活运用燃烧的条件.要掌握燃烧的条件,具有可燃物、温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与氧
气接触,知道控制变量的实验的设计方法,只允许有一个变量.
25.科学地利用和控制燃烧非常重要.同种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和什么因素有关?请写出其中的
一种因素并举出实例加以论证.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根据影响燃烧的因素进行分析.同种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与可燃物
跟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
【解答】解:同种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如:木炭(或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
空气中更剧烈等.
同种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可燃物跟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如:煤粉在空气中燃烧比煤块更剧烈.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
做出正确的判断.
26.北京奥运火种采集工作将于 2008 年 3 月 25 日在希腊奥林匹亚进行.届时,将用采集的火种点
燃奥运火炬,则作为火种的物质应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可燃性 .火炬将在世界范围内传递,并于
2008 年 5月首次到达珠穆朗玛峰峰顶,在那里火炬不容易燃烧,其原因是 氧气浓度低,温度低 .目
前,我国的科技人员已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作为火种的物质应具有的化学性质是应该具有可燃性;氧气浓度越低、温度越低,可燃物
越不容易燃烧.
【解答】解:将用采集的火种点燃奥运火炬,则作为火种的物质应具有的化学性质是具有可燃性.故
填:可燃性.
在珠穆朗玛峰峰顶上火炬不容易燃烧的原因是氧气浓度低,温度低.故填:氧气浓度低,温度低.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燃烧,解答时要充分理解物质燃烧的条件,即物质具有可燃性、
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7.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中观察到试管中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水中白磷
和试管中红磷不燃烧,由此可得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什么?你认为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什么?
【考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专题】设计方案评价类简答题;实验设计题.
【分析】此题为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题,只要是通过控制燃烧的条件一一验证,水中白磷缺氧气,
试管中的红磷温度不够;试管中的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又有空气故能燃烧.
【解答】解:白磷的着火点很低只有 40 度又不缺少氧气其他的不燃烧从而可知燃烧的条件:
故答案为:
①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②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
环境保护也是实验中应该考虑的重要因素,故气球的作用是收集燃烧产生的白烟,避免污染环境.
故答案为:收集燃烧产生的白烟,避免污染环境
【点评】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为:①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②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
28.某兴趣小组活动中,同学们按图 1 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大家
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 40℃,红磷的着火点是 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
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交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 2 装置进行实验.
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
现象 解释
a.试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
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
b 试管红磷、热水中白磷都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① 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
② 热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
【反思与评价】
(1)改进后的图 2装置与图 1 装置比较,优点是 能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危害人
体健康 :
(2)小林同学指出图 2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 3 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 避免橡皮塞因
试管内气体受热膨胀而松动或飞出 :
【拓展与迁移】实验小结时,小朱同学说:“待 a试管冷却后,如果将试管口紧贴水面室温下),
并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小晶问:“如果不考虑橡
皮塞占试管的容积.进人 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会是多少呢?”大家争论后,出现两种预测:
甲:接近试管容积的 ;
乙:不一定接近试管容积的 .
你赞同的预测是 甲 (填“甲”或“乙”),理由是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
【考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二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
不可;
不同的实验装置,优缺点不同;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白磷燃烧能够消耗试管中的氧气,从而导致水能够进入试管中,
并且约占试管容积的五分之一.
【解答】解:【改进与实验】下表补充如下:
现象 解释
a.试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
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
b试管红磷、热水中白磷都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①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②热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反思与评价】
(1)图 1 中,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会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而图 2 中,反应生成的五氧
化二磷不能扩散到空气中,能够防止环境污染,因此改进后的图 2 装置与图 1装置比较,优点是:
能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危害人体健康.
故填:能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危害人体健康.
(2)白磷燃烧发出大量热,会导致试管中的气体急剧膨胀,气球能够起到缓冲作用,从而避免橡皮
塞松动或飞出,因此气球的作用是:避免橡皮塞因试管内气体受热膨胀而松动或飞出.
故填:避免橡皮塞因试管内气体受热膨胀而松动或飞出.
【拓展与迁移】赞同的预测是甲,理由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白磷燃烧能够消耗试管中
的氧气,从而导致水能够进入试管中,并且约占试管容积的五分之一.
故填:甲;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点评】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
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
相关文档
- 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化学试题-四川2021-11-065页
- 2019年中考化学试题分类:3多种成分2021-11-064页
- 2019年吉林省中考化学试卷2021-11-066页
- 中考化学专复习题试卷五实验与科学2021-11-0634页
- 2014年中考化学小题精练 化学方程2021-11-064页
- 9年级人教版化学12单元 课题2 化2021-11-064页
- 江苏专版2020中考化学复习方案第一2021-11-0611页
- 【2020年中考化学,含答案,word版,可再2021-11-0611页
- 2020九年级化学下册综合训练金属与2021-11-062页
- 济南市历下区2020届九年级学业水平2021-11-06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