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00 KB
  • 2021-11-06 发布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7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课题 ‎7.3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1‎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环节。‎ ‎⑵了解识别不同物质的一些方法,建立密度的概念,认识密度公式及单位的由来。‎ ‎⑶学会查密度表,能说出一些常见物质的密度值。‎ 过程与方法 通过问题情境的设定指引学生找到比较铜块和铁块不同以及盐水和水在某一方面的特性的不同之处——密度。从中体会研究归纳物质的特性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⑷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在交流讨论中所持的正确态度。引导学生去认识自然界物质的多样性,进而唤起学生对自然奥秘探究的兴趣。‎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1.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2.密度概念、意义的理解 教 学 准 备 棉花、牛奶、菜油、水、酒精、煤油、盐水;铜、铁、铝、泡沫、木块、钢球、玻璃球、天平、量筒、刻度尺、烧杯等。‎ 教 学 过 程 ‎(一)、引入新课: ‎ 前面学习了有关长度、体积、质量的知识,知道应该怎样正确使用刻度尺、量杯、天平这些测量工具进行测量,今天我们就要运用这些知识去完成一次科学探索,学习第三节探究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 ‎(二)、进行新课 ‎1.联系生活,情景铺垫:‎ 请看:老师带来的这几件实物,‎ 出示第一组物质:两个体积相等,被染成白色的正方形实心铁块和木块。‎ 提出问题:它们外形上有什么特点?猜想它们的质量相等吗?‎ 演示:把实物分别放在天平两盘上,天平不平衡。‎ 学生观察物质,找出共同点——体积相同;观察演示实验,得出结论:质量不同。‎ 提出问题:体积相同的物质为什么质量不同?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再看一组实验。‎ 出示第二组物质:质量相同的,体积不同的铁块和木块 演示:将铁块和木块放在天平左右盘上。‎ 提出问题: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发现了这两样物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  学生观察演示实验,回答:质量相同,体积不相同。‎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到过这两类现象吗?举例说明 ‎2.提出问题,大胆猜想:‎ 提出问题: ①为什么质量相同时,体积不一定相同? ‎ ‎②为什么体积相同时,质量不一定相同?‎ ‎③出现两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于学生不合理的猜想,不应全盘否定,应肯定其中合理的部分。‎ 引导:看来同学们的疑问集中在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上?就请大家先猜想,出现两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  引导:由同学们的分析可见,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非仅取决于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体积,那么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之间是否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如果有,是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探究一起来寻找答案。‎ 实验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 学生猜想与假设:‎ ‎①可能与材料有关; ②可能与物体硬度有关; ③ 可能与质量有关;‎ ‎④可能与体积有关; ⑤可能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 ‎3.小组讨论,设计方案:‎ ‎  引导:怎么做实验?选哪些物质作探究对象?测哪些量?怎么设计记录表格?‎ 启发:可以着重讨论下面几个方面的问题:①每个小组实验结果如果既要同种物质间进行比较又要不同种物质间进行比较至少做几次实验?②需要哪些测量工具?实验过程注意哪些问题?③实验数据出现误差怎么办?怎样合理的处理实验数据? ‎ ‎ 巡视:指导小组讨论,发现问题和优点。  ‎ 学生四人为1个小组讨论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表格,推荐组员参与全班交流。‎ ‎4.分组实验,探究规律:‎ 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应回避,通过对密度知识的探究与测量,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①水、酒精、煤油、盐水;铜、铁、铝、泡沫、塑料、木块、钢球,玻璃球等物质作为探究对象;②选取天平、量筒、刻度尺、烧杯等作为探究工具;③提供探究的记录的参考表格如课本P121所示;④对学生的实验过程给予指导和帮助;⑤对学生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给予指导。 ‎ 学生自主选器材,自己动手做实验。‎ ‎① 各小组任选两种物质进行实验;‎ ‎② 相互协作,合理分工;‎ ‎③  实验测量,填写数据。‎ 计算数据,分析、讨论数据间的关系,得出初步结论。‎ ‎5.交流归纳,得出结论:‎ 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强调尊重事实,在误差范围内寻找物理规律。‎ 在对多个小组实验分析基础上,由学生总结得出结论。 ‎ 实验结论:同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物质不同,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 ‎  通过对不同小组提供的实验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发现共同的特点,归纳得出结论。‎ ‎6.揭示规律,给出概念:‎ ‎  让学生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的研究方法。 教师指出:今天的结论是通过同学们的共同努力得到的,其实要得到一个正确的物理规律,今天的实验还远远不够。任何一个物理规律都是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得出的。这种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是物理学的科学研究方法。‎ 在物理学中用密度来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 ‎① 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② 密度的计算公式: ρ=m/V ‎ ‎③ 密度的单位及换算: kg/m3 、 g/cm3  。‎ ‎7.观察图表,归纳理解:‎ 请观察密度表,看看它给我们提供了哪些重要信息,通过观察比较,找出带规律性的知识进行交流。‎ ‎ 强调几点:①科学工作者精确测出的这些密度值以后是可以直接查表应用的; ②水的密度应该记住; ③应知道密度值表示的物理意义。如水的密度是1.0×103 kg/m3,物理意义是什么?‎ ‎ 学生观察密度表后进行交流,解决以下问题。‎ ‎①固体、液体、气体中密度最大的、最小的各是什么物质?②固体、液体、气体中密度值一般相差的数量级是多少?③密度相同的物质有哪些? ④密度表中采用的单位是哪个?⑤密度表中对温度和压强作了限定是什么意思?‎ ‎8.联系实际,应用知识:‎ ‎  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服务。‎ 问题:①旅游带回的纪念金币、银项链等如何鉴别真伪?②一捆已知质量及横截面积的铝线,如何利用密度表计算这捆铝线的长度?③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它的碑心石是一块巨大的花岗岩,碑身高37.94m,由413块花岗岩石块砌成,在长14.7m、宽2.9m、厚1m的碑心石上刻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怎样知道它的质量?‎ 例题:一块金属质量是1.97t,体积是0.25m3,这块金属的密度是多大?是什么金属?‎ 作 业 布 置 ‎1.完成节后练习1、2、3。‎ ‎2.完成《分层达标训练》中本节内容。‎ 课堂总结 ‎1.介绍对密度这一个问题进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让学生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环节。‎ ‎2.认识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3.明确密度的计算公式和单位的由来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