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5.04 KB
  • 2021-11-06 发布

聊城市2020年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 1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试卷第 1页,总 6页 聊城市 2020 年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1.在以良渚古城为核心的良渚遗址出土了制作精美的玉器。据此判断,与该遗址居民 生活的时代最接近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2.“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商鞅说这句话的主要目 的是 A.颂扬汤武功德 B.批评商朝暴政 C.强调以礼治国 D.宣扬变法图强 3.汉文帝时,在王国的政治架构上“众建诸侯”,王国增至 22 个,王国四百石以上的 官吏“皆朝廷为置,不得自置”。汉文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政府收入 B.加强中央集权 C.缓和阶级矛盾 D.反击匈奴袭扰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内迁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A.沟通了中外文明 B.消除了民族矛盾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促进了道教产生 5.小明运用下面四幅图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是 A.耕作方式的进步 B.冶铁技术的提高 C.铁犁牛耕的出现 D.原始农业的兴起 6.北宋时,南方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 地区。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政局相对稳定 B.自然条件优越 C.经济实力较强 D.对外交往密切 7.“(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 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明史》中的这段记载,主要反映了明朝 A.君臣关系融洽 B.反对铺张浪费 C.君主专制加强 D.饮酒之风盛行 8.唐朝政府编写颁布的《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朝颁行了多 试卷第 2页,总 6页 部官修本草;明朝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 主要表明,我国古代中医药学的发展,得益于 A.印刷技术的进步 B.国家力量的支持 C.商品经济的繁荣 D.科举制度的完善 9.下面所列史实共同反映了清政府重视 A.民族自治 B.对外贸易 C.边疆治理 D.文化交流 10.1871 年,郑观应说:“今长江二千数百里有奇,洋船往来,实获厚利,喧宾夺主, 殊抱杞忧。”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哪一条约签订之后?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11.“虽然这些人的思想和实践没有向政治改革继续前进,但他们确实充当了历史的不 自觉的工具,为社会进步的部分质变和量变创造了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是中国 近代化的先驱。”“这些人”应包括 A.李鸿章 B.康有为 C.章炳麟 D.孙中山 12.“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 路而准备着。”这句话的主要含义是,辛亥革命 A.推动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促进了民主平等意识的觉醒 D.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13.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背后拖着长辫,心里眷恋帝制的 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同席笑谑。这一场景最可能出现于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前夕 D.新文化运动时期 14.广播剧最早产生于英国。九一八事变后,中国诞生了《木兰从军》、《文天祥》、《史 可法》等一大批赞美英雄人物的广播剧作品。这主要反映了 A.崇洋媚外思潮泛起 B.历史研究水平提高 C.北洋军阀统治黑暗 D.民众关注国家 15.“我们共产党人和全国一切真诚的革命志士,都是辛亥革命最忠实的继承者……我 们共产党人誓与全国一切革命真诚志士一道,誓与全国人民一道,继续奋斗,不达目的, 试卷第 3页,总 6页 决不休止。”1941 年,中共中央作出这一决定的主要目的是 A.完成土地革命 B.巩固苏维埃政权 C.团结抗战到底 D.组织百团大战 16.下面是 1953 年 12 月发表在《解放日报》的漫画《小农经济好比“看鸭船”,一碰 就翻》。该漫画意在说明开展下列哪一运动的必要性?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土地改革运动 D.工业化建设运动 17.1972 年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下列对“开始走向正常化” 的理解正确的是,中美两国 A.分歧消除 B.结为同盟 C.结束敌对 D.正式建交 18.“一提到希腊这个名字,在有教养的欧洲人心中……自然会引起一种家园之感。” 黑格尔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因为古代希腊 A.是欧洲文明 B.法学系统完整 C.神话影响广 D.哲学成就突出 19.“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个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是在一层共同 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者半醒状态。”这层“纱幕”最先在哪个国家烟消云散? A.美国 B.意大利 C.英国 D.法国 20.《大国崛起》中写道:“拿破仑战争是大革命的继续,拿破仑帝国是法国革命的最 后阶段。”这句话的主要含义是,拿破仑 A.推翻了法国的君主统治 B.扩大了法国版图 C.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D.消灭了反法联盟 21.“根据它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的状况, 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这句话中的“它”指的是 A.《大宪章》 B.《人权宣言》 C.《权利法案》 D.《共产党宣言》 22.“在战争危局下,他择时打出了最后一张牌—废奴。”这场战争是 A.英法争霸战争 B.美国独立战争 试卷第 4页,总 6页 C.英荷争霸战争 D.美国南北战争 23.“英国 18 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 1816 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 年, 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 14.6 上升到 27.2,利物浦由 21 上升到 34.8。”英 国人口“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A.石油污染严重 B.城市环境恶化 C.食物严重短缺 D.医疗技术落后 24.下面是苏联“一五”计划、“二五”计划时期工农业产值增长情况简表。它主要反 映了苏联 A.商品经济繁 B.工农业协调发展 C.国际地位提高 D.工业化成就突出 25.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 A.美苏国家实力的消长 B.联合国影响的扩大 C.发展中国家的壮大 D.西欧国家的联合 26.25 年,刘秀称帝,定都________;618 年,李渊称帝,定都________。 27.司马光主编的《________》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宋应星编写的《________》被 誉为“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8.在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________壮烈殉国。在反“扫荡”作战中,八路军副参 谋长________血洒疆场。 29.1868 年,日本________维新开始。1933 年,美国总统实行________新政。 30.________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________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31.阅读以下有关秦始皇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 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司马迁《史记》 试卷第 5页,总 6页 (1)材料一是关于皇帝制度的描述。依据该材料概述这一制度的特点。 材料二 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 ——陈寿《三国志》 (2)材料二中“罢侯”置守”分别指的是什么? 材料三 三代至秦,浑沌之再辟者也。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史称其得圣 人之威。 ——张居正《杂著》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创制立法”的影响。 32.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着重指出:秋收起义原计划要去打长沙,可是长沙打不下来,目前 长沙那样的城市,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得管 的地方去,到乡下去,在乡下站住脚,养精蓄锐,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 ——摘编自《秋收起义》 (1)根据材料一,分析毛泽东率领部队向井冈山进军的原因。该军事行动有何重大意 义? 材料二 1935 年 10 月,陈云在向共产国际的报告中写道:此次会议“撤换靠铅笔 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目前我们党在新的情况下能够自己提 出新的任务。 ——摘编自姚明华《1935 年陈云莫斯科之行逑论》 (2)材料二中的“会议”指的是哪次会议?简述其历史意义。 33.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 阶段,和 80 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共十四大为标 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 阶段。 ——宁可《中国经济发展史》 (1)20 世纪 80 年代初,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是什么?材料中的“新体制” 指的是什么? 材料二 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 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 试卷第 6页,总 6页 体布局。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遒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2)“科学发展观”于哪一年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全面落实“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对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有何重大意义? 34.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光荣革命为止,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已经在英国形成了,正是在这种 环境下,英国率先走向工业革命,也就从一个文明边缘的小国走向了世界的中心,并开 创了一种新的文明。 ——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二 成百的国家,无论是新国家还是老国家,都选择了英格兰的议会制度。 ——柯麦芝 (1)“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的政治体制是什么?说明该体制的确立与工业革命的关 系。 (2)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英国已成为“世界的中心”。 35.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今世界,各国的生产活动联系密切,相互依賴,相互渗透,连成一体。 貿易国际化的程度空前扩展,世界贸易的增长率高于世界生产的增长率。2003 年从出 口角度计算的世界貿易总额(包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达 9.5 万亿美元,相当于 1980 年的 3.9 倍。国际投资迅速增加,范围遍及全球,2000 年国际直接投资是 1980 年的 22 倍。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师教学用书》 (1)材料一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推动这一趋势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材料二 特朗普政府奉行“美国优先”政策,在经济领城大力推行貿易保护主义政 策,并以“贸易逆差”为由,对中国、欧盟、印度、墨西哥等国家和地区挑起贸易纠纷。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抬头,中国如何应对》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对材料二所述现象的认识。 答案第 1页,总 12页 参考答案 1.D 【解析】 【分析】 【详解】 良渚文化距今约四五千年。良渚遗址出土了制作精美的玉器,处于新石器时代。根据所学知 识可知,半坡人距今约 6000 年,使用磨制石器,处于新石器时代。因此半坡人与良渚遗址 居民生活的时间是最接近的,D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谋人距今约 170 万年,排除 A; 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排除 B;山顶洞人距今约 3 万年,排除 C。综上故选 D。 2.D 【解析】 【详解】 材料的意思是说商汤、周武王称王于天下,并不是因为他们遵循古代的法度才兴旺。殷朝和 夏朝的灭亡并不是因为他们更改旧的礼制才灭亡。可见,材料主张变法图强的思想。D项正 确。材料不是颂扬汤武功德,排除 A;材料也不是批评商朝暴政,排除 B;材料强调的是法 家的变革思想,不是强调以礼治国,排除 C。故选 D。 3.B 【解析】 【详解】 古代分封制下,诸侯有在封国内继续分封的权力。材料中汉文帝废除了诸侯自己分封的权力, 把诸侯封国内分封的权力收归至中央。这显然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故 B符合题意;材 料中属于政治举措,不能增加财政收入,排除 A;“众建诸侯”会导致中央与地方矛盾的激化, 不是缓和阶级矛盾,排除 C;材料与反击匈奴没有联系,排除 D。故选 B。 4.C 【解析】 【详解】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的战乱,导致北方游牧民族内迁,游牧民族与汉族的杂居, 促进了民族的交融和交流。C符合题意;游牧民族内迁属于民族融合,不是外来文明。排除 A;游牧民族和汉族的融合,并不能消除民族矛盾,排除 B;道教产生于东汉末年,是土生 土长的宗教,与民族融合没有关系,排除 D。故选 C。 答案第 2页,总 12页 5.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骨耜到铁制农具再到曲辕犁的发展,体现了农具的改进。牛耕图体现 了从农业生产动力从人力到畜力的发展。四张图整体反映了农业耕作方式的进步,A正确; 冶铁与材料无关,B错误;铁犁牛耕的出现与第一张图无关。C错误;原始农业的兴起与第 二、三、四张图无关,D错误。综上故选 A。 6.C 【解析】 【详解】 随着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南宋时期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完成。“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主要是因为此地经济实力的增强,促使当地文 化的兴盛,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明显增多。C符合题意。南方政局相对稳定和自然条件优越是 导致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排除 A 和 B。材料中属于经济发展促进文化繁荣,与对外交往没 有关系,排除 D。故选 C。 7.C 【解析】 【分析】 【详解】 考点:明朝君主专制强化的措施。解题思路:概括材料可知,明朝官员宋濂在家中宴客的详 细信息被明太祖充分掌握,并以此检测宋濂的诚实度。由此可见明朝对官员监察之严密。根 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明太祖设立锦衣卫作为皇帝的耳目、爪牙。 C正确;材料只体现了皇帝对臣子的严密监控,A错误;反对铺张浪费、饮酒之风等都与材 料主题无关,BD错误。综上故选 C。 8.B 【解析】 【详解】 题干材料主要叙述了古代中国重要的药学典籍的颁布发行情况。可见,历朝统治者对于药学 的发展都较为重视,支持药学典籍的出版。因而可见古代药学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家力 量的支持。故 B符合题意;材料中说明药学发展与国家力量支持的关系,不是因为印刷术 答案第 3页,总 12页 的进步,排除 A;商品经繁荣和科举制度的完善均与材料中国家支持药学发展的信息不符合, 排除 C和 D。故选 B。 9.C 【解析】 【详解】 清朝设立台湾府是对东南沿海地区的管理,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康熙时,平定噶尔丹叛 乱以及设置伊犁将军是对新疆地区的管理。设置驻藏大臣是对西藏地区的管理。材料的所列 史实共同反映了清政府重视边疆地区的治理。C符合题意;民族自决不符合材料边疆管理的 特点,排除 A;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显然不符合材料的边疆管理特点。排除 B和 D;故选 C。 10.B 【解析】 【分析】 【详解】 考查点:《天津条约》。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是“1871 年”、“今长江”、“洋 船往来”可知近代列强获得了在长江的航运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58年中国和英、法、 美、俄签订了《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和军舰拥有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B正确;《南京条约》签订时列强势力还主要在东南沿海地区,A 错误;《北京条约》签订于 1860 年、《马关条约》签订于 1895 年,都晚于《天津条约》,不符合题干中“最早”的要求。 CD 错误。综上故选 B。 11.A 【解析】 【分析】 【详解】 考查点:洋务运动。解题思路:根据“这些人的思想和实践没有向政治改革继续前进”、“中 国近代化的先驱”等信息可知,这批人物所掀起的运动是洋务运动。这批人物是中国近代化 的先驱,他们并不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 60年代到 90年 代期间,以李鸿章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洋务派开始了洋务运动,他们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来救亡图存,虽然改革没有触及到封建制度但是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 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A正确;康有为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章炳麟、孙中山属于资产阶级 革命派,他们所领导、参与的戊戌变法或辛亥革命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组成,与题意不符, 答案第 4页,总 12页 排除 BCD。综上故选 A。 12.C 【解析】 【详解】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推动了思想 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材料“辛亥革命……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 反映了辛亥革命在思想方面的表现,就是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C 符合题意。 材料不是从文化教育角度说明辛亥革命的意义,排除 A。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排除 B。辛亥革命推翻的是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不是封建制度, 排除 D。故选 C。 13.D 【解析】 【分析】 【详解】 考查点:新文化运动。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的“心里眷恋帝制”等信息可知,这一时期帝 制已经被推翻了。“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说明思想界展开了激 烈的争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新文化运动期间,在蔡元培主持之下的北京大学,倡导“思 想自由,兼容并包”,使各种社会思潮学生中间流传,各种思想的代表人物汇集一处,激烈 争论,各不相让。D正确;ABC时期帝制尚未被推翻,不符合题意。综上故选 D。 14.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可知,最早产生于英国的广播剧在 20 世纪 30 年代初的中国广泛流行,中国此时诞 生了一大批宣传历史上的不同时期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的广播剧作品,这主要是因为随着 日本的侵华,中国文学艺术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的结果,这主要反映了民众关注国家,所以 D项符合题意;A 项题干只是说明 20 世纪 30 年代初中国出现了一大批广播剧,并没有体现 出崇洋媚外思潮泛起,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内容都是广播剧,没有说明历史研究水平提高, 排除;C 项九一八事变后,北洋军阀统治已经结束,排除。故选 D。 15.C 答案第 5页,总 12页 【解析】 【分析】 【详解】 考查点: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的“辛亥革命最忠实的继承者”、 “与全国人民一道,继续奋斗”、“1941年”等信息可知,1914年正处于中国抗日战争时 期,中国共产党决心继承孙中山先生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遗志,坚持全民族抗战,坚持团结, 抗战到底。C正确;土地革命、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中共的抗争对象是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AB错误;组织百团大战是在 1940 年,与题不符。D错误。综上故选 C。 16.A 【解析】 【详解】 考查点:农业合作化运动。解题思路:根据“1953年”、《小农经济好比“看鸭船”,一碰就翻》 等信息可知,漫画认为小农经济相对脆弱,无法抵抗自然灾害。因此要对小农经济进行改革。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把分散农民组织起来,引 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A正确;人民公社化 运动开始于 1958年,B错误;土地改革后,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仍然是小农经济,C错 误;工业化建设运动与与材料主题农村改革不相符,D错误。综上故选 A。 17.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双方结束了敌对,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 常化,C正确;国家利益决定国家关系,中美两国之间有合作也有竞争,分歧无法消除。A 错误;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美国没结盟。B错误;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D错误。综上故选 C。 18.A 【解析】 【详解】 黑格尔的言论意在强调古希腊文明对后世欧洲的影响深远,所以黑格尔之所以这样说,是因 为希腊文明可以看做欧洲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就是欧洲文明,故选 A;法学系统完整的是 答案第 6页,总 12页 古罗马,排除 B;CD项无法体现出希腊文明的深远影响,排除。故选 A。 19.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的“中世纪”指的是欧洲的封建社会,“一层共同的纱幕” 指代封建神学,导致这层“纱幕”烟消云散的事件是发生于 14 世纪的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 动,所以 B 项符合题意;1776 年,《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美国的诞生,中世纪美国这个 国家并未出现,所以 A 项不符合题意;15、16 世纪,文艺复兴开始向英国、法国等其他西 欧国家和地区传播,所以 C 项、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的答案为 B 项。 20.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99年拿破仑通过雾月政变开始执掌法国政权,1804年拿破仑建立了 法兰西第一帝国,他通过对外战争,用暴力的形式把法国大革命的思想与精神传播到欧洲各 地,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C正确;推翻法国君主统治的是 法国大革命,A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拿破仑战争对法国乃至欧洲的资产阶级发展的贡献,B 与主题不符,B错误。拿破仑并没有消灭反法联盟。第六次反法同盟推翻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而拿破仑则被流放到厄尔巴岛,并使得法国历史上已经灭亡的波旁王朝复辟。第七次反法同 盟则彻底击败了东山再起的拿破仑。D错误。综上故选 C。 21.D 【解析】 【详解】 根据“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的状况”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能够与工人运动密切相 关的著作应该是《共产党宣扬》,《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能够指导工人运 动发展,故选 D;ABC中的著作都是资产阶级法律文献,不可能与工人运动密切相关,排 除。故选 D。 22.D 【解析】 答案第 7页,总 12页 【详解】 19 世纪中期,美国的奴隶制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860 年林肯当选总统,林肯为了 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主张废除奴隶制,引发了南北战争。南北战争中,为了扭转战局,1862 年,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激发了黑人奴隶的革命热情,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依据材料中“战争危局下,废奴”可知是美国的 南北战争。故 D 符合题意。英法争霸战争和英荷争霸战争属于殖民争霸战争,与“废奴”无 关。排除 A 和 C。美国独立战争主要是摆脱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战争,排除 B。 故选 D。 23.B 【解析】 【详解】 1831—1841年正是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和利物浦死亡率上升的原因明显 是由于工业生产严重污染了环境,导致城市环境恶化,故选 B;石油的大规模使用是在第二 次工业革命期间,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 A;工业革命发展缓解了食物的严重短缺,排除 C; 工业革命发展推动了医疗技术的进步,排除 D。故选 B。 24.D 【解析】 【详解】 考察点: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一五”计划、“二五”计划时 期以及图表中数据重工业增长为 143%、139%,而农业增长在一五计划期间为“负”等信息 可知,在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建设中,工业化成就相对突出,但农业生产相对落后。根据所学 知识可知,在苏联 1928 年到 1937 年的两个五年计划期间,重点发展重工业,使苏联从落后 农业国变成了强大工业国。D正确;在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 制,采用的是计划经济模式,A 错误;根据图表分析可知,农业生产相对落后,第一个五年 期间呈现负增长,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成长的速度明显落后于重工业与轻工业,B 错误;材 料反映的是苏联在两个五年计划期间所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C 与主题不符,C错误。综上 故选 D。 25.A 【解析】 【分析】 答案第 8页,总 12页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结束后,美苏双方互相敌对,进而发展为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 随着 1949 年“北约”和 1955 年“华约”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之后美苏两国进行 了三个阶段的争霸斗争,1991 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结束,说明贯穿两极格局 的就是苏联与美国实力的此消彼长,所以 A 项符合题意;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朝 着多极化发展,联合国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所以 B 项不符合题意;在两极格局中,作为第 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壮大力图冲破两极格局的限制,推动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发展, 所以 C 项不符合题意;二战后,美国、苏联势力在欧洲的影响急剧扩大,为了摆脱它们的束 缚,提高国家地位,寻求发展,西欧国家走向联合,最后成立欧盟,所以 D 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26.洛阳 长安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 25年,刘秀建立了东汉,定都洛阳,刘秀就是光武帝。因此答案 为“洛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618 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因此答案为“长 安”。 27.资治通鉴 天工开物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司马光主编的编年体通史巨著是《资治通鉴》,宋应星编写了《天工开 物》被称为“中国 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8.邓世昌 左权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在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壮烈殉国。因此答案为“邓 世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2 年 5 月,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左权 答案第 9页,总 12页 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不幸牺牲,年仅 37 岁。因此 答案为“左权”。 29.明治 罗斯福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面对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日本明治政府于 1868 年开始实行一系列改 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所以第一空的答案为明治;1933 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一上任,就宣布实施新 政,采取国家干预手段扭转经济形势,所以第二空的答案为罗斯福;故本题的答案为明治; 罗斯福。 30.1914 1939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4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标志着一战爆发。因此答案为 “1914”。1939 年 9 月,德国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 战全面爆发。因此答案为“1939”。 31.(1)特点: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皇位世袭。 (2)“罢侯”:废除分封制;“置守”:实行郡县制。 (3)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解析】 【详解】 (1)秦朝统一后,嬴政采用“皇帝”称号,设立皇帝制度,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特 点:依据材料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可得出皇权至上;依据材料“命为‘制’, 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可知是皇帝独尊;依据材料“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 二世三世至于万世”可知是皇位世袭。 答案第 10页,总 12页 (2)秦朝统一后,在地方上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郡县制下各级官员直接由朝廷,不 得世袭。依据材料二“罢侯”可知是废除分封制;依据材料二中“置守”可知是实行郡县制。 (3)秦朝创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为后世封建社会所沿用。影响:依据材料三“其创制 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和所学可知,秦朝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 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32.(1)原因:起义军进攻长沙受挫;井冈山地区敌人的统治力量比较薄弱。 意义: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会议:遵义会议。 意义: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 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 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解析】 【详解】 (1)1927 年 9 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起义受挫之后来到井冈山,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 地。原因:依据材料一“秋收起义原计划要去打长沙,可是长沙打不下来”可得出起义军进 攻长沙受挫;依据材料一“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得管的地方去”可得出井冈山地区敌人 的统治力量比较薄弱。意义:依据所学可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1927 年 10 月)是 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1935 年 1 月,在红军长征图中的贵州遵义召开挽救了中国革命的遵义会议。遵义会议 上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会议:依据材料二“推 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可知是遵义会议。意义:依据所学可知,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 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 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以及该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 年走向成熟。 33.(1)形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新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时间:2012 年。意义:有利于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生产关系 和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有利于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 文明发展道路。 【解析】 答案第 11页,总 12页 【详解】 (1)形式:依据所学可知,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到了 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式。故材料中的形式是家 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故材料 一中“新体制”是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科学发展观是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 答,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2012年中共十八上被确立为党 的指导思想。故第一小问时间是 2012年。第二小问意义,依据材料二“全面落实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所学可知,科学发展 观有利于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 基础相协调以及有利于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34.(1)政治体制:君主立宪制。 关系: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政治前提。 (2)说明:较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19 世纪中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为其它国 家提供了一种资本主义政治体制发展的范例;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传播到其他西方国家。 【解析】 【分析】 【详解】 (1)第 1 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光荣革命后,英国颁布了《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 利,并确定了议会至上的原则,使英国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第 2 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英国率先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为工业革命的开展 提供了政治前提。 (2)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政治上,英国率先完成资产阶级革命,较早的走上了资本主义道 路,为其他国家提供了资本主义政治体制发展的范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因此被马克思称为 “欧洲范围的革命”。在经济上,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到 19 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了世 界工厂,它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传播到西方其他国家,影响深远。 综上英国在当时已成 为“世界的中心”。 35.(1)趋势: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因素: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局势趋于缓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推动;跨国公司的推动;大多 数国家致力于经济发展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答案第 12页,总 12页 (2)认识:表明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属于逆全球化现象;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程度 表现形态之一;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不利于世界经济健康发展。 【解析】 【详解】 (1)随着 1991年苏联的解体,两极格局的结束,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经济全球 化表现为生产全球化、投资的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等。第一小问趋势:依据材料一“当今世 界,各国的生产活动联系密切,相互依賴,相互渗透,连成一体”可知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是经济全球化。第二小问因素:依据材料二和所学从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局势趋于缓和、 世界贸易组织的推动、跨国公司的推动以及大多数国家致力于经济发展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 序等回答。 (2)经济全球化是一种不可抗拒的潮流,因此发展中国家要主动适应全球化。认识:本题 属于开放题型,依据材料二“在经济领城大力推行貿易保护主义政策”可知是一种逆全球化现 象,依据所学从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程度表现形态之一以及逆全 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不利于世界经济健康发展等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