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71 KB
  • 2021-11-06 发布

2020济南中考语文文学类阅读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15分)‎ 站立在废墟上的衣橱 麦子 ‎①奶奶的卧室有一个大大的衣橱。衣橱里挂着各式各样的旗袍。‎ ‎②穿着旗袍的奶奶很精神,也很好看。我很喜欢她穿着旗袍的样子。也很喜欢她挂着旗袍的大衣橱。高兴的时候,我喜欢躲进里面,嗅着樟脑丸淡淡的芬香;受委屈的时候,我喜欢躲进里面,一个人偷偷地哭。‎ ③奶奶说,长大后,衣橱里的旗袍都归我。为此,我向同桌的小芊炫耀了很久。‎ ④那一天中午,我们全家坐在院外的丁香树下,正议论镇东的大叔家来了一只野猫。突然,丁香树剧烈地晃动起来,所有的东西都晃动起来。站立不住的我们晃趴在了地上。‎ ⑤然后,到处一片“轰隆隆”。‎ ‎⑥接着,一片静寂。时间也仿佛为之停止了很久,很久。等我们反应过来时,看到的除了尘烟,还是尘烟。在尘烟中,我家的四合院已荡然无存,只剩下一堵墙,还有墙下奶奶的那个大衣橱。‎ ‎⑦后来,我才知道,那一天倒了许多的房,死了许多的人。而小芊也永远看不到我穿旗袍的模样了。‎ ‎⑧爸爸妈妈去镇上的医院帮忙了。奶奶去了附近的农贸市场,听说那里的房子全倒了。孤零零的我带着被吓坏的小狗阿白钻进了奶奶的衣橱。‎ ‎⑨衣橱完好无损。衣橱里的衣服仍然光鲜、亮丽。可是,我害怕极了。 ‎ ‎⑩傍晚的时候,奶奶回来,从废墟里刨出一些饼干。可是,我们都没有心情吃,阿白也没心情吃。我们一起坐在衣橱里,望着满天的星斗,呆呆地等待着黎明。‎ ‎⑾第二天,爸爸妈妈仍然没有回来。我和奶奶从废墟里拾掇出一些米和蔬菜,还有一些完好的砖块、木料。穿着一身蓝色旗袍的奶奶在废墟上砌了简易的灶,为我熬了稀粥。还用那些砖块、木料在衣橱旁搭建了一个能睡觉的小窝棚。‎ ‎⑿因为下了一场雨,衣橱开始渗水。‎ ‎⒀天晴后,奶奶找来一根长长的绳子,一头系在那株丁香树上,一头系在从前院内的那株橘树上。我和她将衣橱里的旗袍一件一件又一件,慢慢地晾挂在绳上。阳光下,那些旗袍随风轻轻地摇摆,像一面面绚丽的旗帜。站在这些旗帜下的我,悲伤的心慢慢有了温度。‎ ‎⒁后来,镇上来了救援队、医生,还有许多志愿者。奶奶也加入到他们中间,为那些受伤的人做饭、洗衣。每天早上,奶奶去做事前,都会拉开她的衣橱,精心挑选出一件美丽的旗袍。她说:“漂亮的衣服会使人的心情逐渐好起来。”‎ ‎⒂奶奶说得一点没错,每天目送她穿着旗袍离去的身影,我的心情也逐渐不再像从前那样悲伤。而阿白也渐渐有了生气。我们一起在废墟上走来走去,还采来野花,放在窝棚里,放在衣橱上。不远处传来小鸟的叫声,空气中有栀子花的味道在弥漫。我开始明白某些东西已永远失去,但某些东西却留了下来。‎ ‎⒃一天一天过去。灾后重建开始了。爸爸妈妈所在的厂区恢复了生产,学校有了板房教室。奶奶为我缝制了一个新书包,上面还绣了一朵金色的太阳花。‎ ‎⒄我们一家寄居过的窝棚被拆去,废墟上的碎砖烂石也清理走。大家开始陆续搬进简易的板房。我们也不例外。衣橱也搬了进去。里面的旗袍依然光鲜、亮丽。樟脑丸依然散发出淡淡的芳香。‎ ‎⒅奶奶的精神依然很好,穿着旗袍的她依然好看。而我依然喜欢高兴的时候躲进衣橱,也依然喜欢伤心时,一个人躲到里面,哭泣。‎ ‎⒆一些东西已改变,一些东西却仍然在。‎ ‎18.从全文来看,题目中的“站立”指的是什么?(4分)‎ ‎【解析】“站立”指:地震中没有倒下的大衣橱;灾难中人们坚强、团结、乐观的精神。‎ ‎19.根据要求完成相应题目。(4分)‎ ‎⑴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下列句子。(2分)‎ 时间也仿佛为之停止了很久,很久。‎ ‎【解析】运用反复的修辞,(1分)突出了地震瞬间带给人心理感受上的时间之久。‎ ‎⑵联系文章语境,揣摩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站在这些旗帜下的我,悲伤的心慢慢有了温度。‎ ‎【解析】奶奶对生活的热爱、对困难的乐观态度影响了我,让我害怕、悲伤的心慢慢有了温暖。‎ ‎20.文中的奶奶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作简要分析。(答出两点即可)(4分)‎ ‎【解析】结合事例,围绕“热爱生活、坚强乐观、善良热心、疼爱孙女”等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21.作者说:“一些东西已改变,一些东西却仍然在。”结合全文,说说这句话的内涵。(3分)‎ 7‎ ‎【解析】示例:房屋没了,一些人没了,环境改变了,但活着的人依然坚强乐观,依然热爱生活。不管发生什么样的灾难,人总要坚强乐观地面对生活。‎ ‎2.独木桥(17分)‎ 荆歌 ‎①上学途中,我们必须经过一座独木桥。‎ ‎②它架在小河上,没有桥栏杆,也没有扶手。哥哥从桥上走过去,身轻如燕。他心情好的时候,会快速地走几个来回,然后再去上学。‎ ‎③有一次,他走到桥中间,从书包里取出一根绳子,在狭窄的桥上跳起绳来。他跳得很轻松,居然还跳了一个“双飞”——人跳起来一次,绳子却飞了两圈。但这样的桥对我来说,简直是一种折磨。我只要一踏上这座桥,就会觉得自己的身子在不由自主地晃动。如果我不蹲下来,一定会摇晃几下,掉进河里。虽然是条小河,桥架得也不高。‎ ‎④小河倒映着天空,那些白云都在水里缓慢移动,因此我感觉木桥也在移动。上下都是浩瀚的“天空”,我就像是在空中飘浮的一片羽毛,怎么能不怕啊?‎ ‎⑤我不得不求助于哥哥,让他牵着我的手往前走。他就是我的桥栏,他就是我的扶手。拉着哥哥的手,我就不那么害怕了。‎ ‎⑥这座独木桥上来来往往的人并不少。有一天,河对面的一个人,看到哥哥拉着我上了桥,竟也走到了桥上。惨了惨了!我拉着哥哥的手,一步步往前挪。我不知道和对面走过来的人相遇会发生什么。我的脑子,无论如何也想不出,这件事将会是什么结果。我们将如何在独木桥上交会?这么窄的桥,一个人走过去已经不是容易的事,况且对面再过来一个人,要在桥的中间错身而过,完全是不可思议的事!‎ ‎⑦“退回去!”我听到对面的人凶狠地说。‎ ‎⑧哥哥显然是要和他较劲,他对那边走过来的人说:“你退回去!是我们先走上来的!”但是那个人并不愿意后退。‎ ‎⑨如果要我们后退,实在也太难了。当然主要是我,在这样狭窄的桥面上,要转过身去,是很难办到的。如果倒退着走,那就是难上加难了。‎ ‎⑩“那大家就一起掉进河里好了!”听到哥哥这么说,我感到绝望。但有什么办法?我们已是骑虎难下,只有听天由命了。‎ ‎(11)当哥哥和对面过来的人快贴到一起的时候,我明显感觉到,哥哥使劲顶了一下对方。他一定是想把那个人顶到河里去,而那个人,也在用力顶哥哥。这个我感觉到了,因为哥哥的身体,重重地向后退了一下,差点儿把我撞下去。‎ ‎(12)没想到的是,他们两个彼此又一顶,竟然神奇般地交换了位置!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形:哥哥到了那一边,而对面过来的人,出现在了我和哥哥之间。接下来,我所面临的,就是要和这个人交身而过。‎ ‎(13)天哪!没有了哥哥的牵拉,我连在独木桥上站稳的能力都没有。而要和这个凶狠无礼的人交会,我不掉下河去才怪呢!感觉世界末日已经来临!我蹲下身子,没出息地哭了起来。没有大喊“救命”,我觉得自己已经算是勇敢的了。‎ ‎(14)我蹲在桥面上,一边哭,一边闭上眼睛。我不敢看周围,不敢看对面的人,更不敢往河里看。我等待着那个人将我一顶,我就会像一块石头,笨重地掉下去,掉进河里,发出很响的声音。‎ ‎(15)关键是我不会游泳啊!‎ ‎(16)我蹲着,两手死死地抓住桥面,希望那人顶我的时候,我的手能抓紧木头,不至于被他顶进河里。这一刻,失去了哥哥的保护,我的手焕发出了神奇的力量,手指就像钢铁做的,几乎抠进了木头里。‎ ‎(17)结果那个人轻盈地一跳,就从我的身上跳了过去。他就像学校里大家玩跳山羊一样,双手在我背上轻轻一按,两腿一分,就过去了。我这才睁开眼睛,看到了对岸的哥哥,他正悠闲地坐在地上吃鸡蛋。‎ ‎(18)“过来拉我呀!”我带着哭腔喊他过来。‎ ‎(19)他嚼着鸡蛋,若无其事地说:“你自己走过来吧!”‎ ‎(20)我颤颤地说:“我不敢。”‎ ‎(21)哥哥说:“有什么不敢的,你刚才都没有掉下去,现在一个人轻松地走,没几步了嘛!”‎ ‎(22)我终于壮起胆,慢慢站直了身子,尽量不看桥下的河水。我看着前方,调整自己的重心,然后迈开腿,走了起来。我成功了,我发现一个人走独木桥,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只要不怕,就会走得很好。‎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8年第21期,有改动)‎ ‎15.依据提示,梳理文章情节和“我”的心理变化。(4分)‎ 7‎ ‎ ①_______,我害怕无助 哥哥与那人较劲,②_______ ③_______,我恐惧慌乱 独自一人成功过桥,④_______‎ ‎16. 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1)上下都是浩瀚的“天空”,我就像是在空中飘浮的一片羽毛,怎么能不怕啊?‎ ‎(2)我的手焕发出了神奇的力量,手指就像钢铁做的,几乎抠进了木头里。‎ ‎17. 小说以“独木桥”为题叙事写人,也有人说不如用“只要不怕,就会走得很好”更合适,你的看法呢?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4分)‎ ‎18.成长过程中,我们难免遇到困难,内心慌乱无助。请你举一个实例谈谈自己是如何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5分)15.(4分)①独自一人过桥;②我绝望无奈;③要和凶狠无礼的人交会;④我轻松喜悦 ‎16.(4分)(1)(2分)“浩瀚”是广阔的意思,与“在空中漂浮的一片羽毛”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我”此时害怕无助的心理。‎ ‎ (2)(2分)“抠”是手指用力地抓住。这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我”此时恐惧慌乱的心理。‎ ‎17.(4分)(1)我赞同以“独木桥”为题。“独木桥”是故事发生的地点,以它为题可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可以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可以揭示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可以揭示小说的主题:在“独木桥”上“我”战胜了胆怯,学会了独立。‎ ‎(2)我赞成以“只要不怕,就会走得很好”为题。这是小说的主旨句,以它为题可以和文章结尾形成相互照应,可以使文章主题更加突出:在“独木桥”上“我”战胜了胆怯,学会了独立。‎ ‎18.(5分)这道题是开放性题目,回答的时候要注意:1.所举的例子是成长过程中的实例;2.有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过程;3.语言流畅清晰。‎ ‎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8-22题。(22分)‎ 家有母亲 ‎ 赵海宁 父亲去世10年后,在我的“软硬兼施”下,母亲终于同意来郑州跟着我一起生活。‎ 我们借了一辆车回去接她,她早把居住了几十年的老屋收拾妥当,整理好了自己的行李。那些行李中有两袋面,是她用家里的麦子专门为我们磨的,这种面有麦香。但那天,那两袋面我决定不带了,因为车的后备箱太小,我们要带的东西太多。‎ 母亲却坚持把面带着。一定要带,她说。     ‎ 她这样说的时候,我忽然愣了一下,看着她,便想明白了什么,示意先生把面搬到里屋,我伸手在外面试探着去摸。果然,在底部,软软的面里有一小团硬硬的东西。如果我没猜错,里面是母亲要给我们的钱。      ‎ 把钱放在粮食里,是母亲很多年的秘密。‎ 十几年前,我刚刚结婚,在郑州租了很小的房子住,正是生活最拮据的时候。那时,我最想要的不是房子,不是一份更有前途的工作,只是一个像样的衣柜。就是那年冬天,母亲托人捎来半袋小米。后来先生将小米倒入米桶时,发现里面藏着500块钱,还有一张小字条,是父亲的笔迹:给梅买个衣柜。‎ 那些年,母亲就是一次次把她节省下来的钱放在粮食里,让人带给我,带给大姐二姐,在我们都出嫁多年后,仍贴补着我们的生活。但那些钱,她是如何从那几亩田里攒出来的,我们都不得而知。这一次,即使她随我们同行,也还是将钱放到了面袋里,在她看来,那是最安全的。    ‎ 面被带回来后,我把钱取出来交还母亲,母亲说,这是我给童童买车用的。童童是她的外孙,这段时间他一直想要辆赛车,因为贵,我没有给他买,上次回老家,他许是说给母亲听了,母亲便记下这件事。2000块,是她几亩地里一年的收成吧,我们都不舍得,但她舍得。记忆中,母亲一直是个舍得的人,对我们,对亲戚,对左邻右舍,爱舍得付出, 东西舍得给,钱舍得借,力气也舍得花。有时不知道她一个瘦小的农村妇人,为什么会这样舍得。‎ 母亲来后不久,有天对先生说,星期天你喊你那些同学回家来吃饭吧,我都来了大半个月了,没见他们来过呢。‎ 我替先生解释,妈,他们经常在外面聚呢。母亲摇头,外面哪儿有家里好,外面饭菜贵不说,也不卫生。再说了,哪儿能不来家呢?来家才显得亲。然后,母亲态度坚决地让先生在周末把同学们带回家来聚一聚。我们拗不过她,答应了。  ‎ 先生分别给同学中几个关系最亲近的老乡打了电话,邀请他们周末来我们家。周末一整天,母亲都在厨房忙碌。下午,先生的同学陆续过来了,象征性地提了些礼品。我将母亲做好的饭菜一一端出,那几个事业有成、几乎天天在饭店应酬的男人,立刻被几盘小菜和几样面食小点吸引过去。其中一个忍不住伸手捏起一个菜饺,喃喃说,小时候最爱吃母亲做的菜饺,很多年没吃过了。母亲便把整盘菜饺端到他面前,说,喜欢就多吃,以后常来家里吃,我给你们做。‎ 7‎ 那个男人点着头,眼圈忽然就红了,他的母亲已经去世多年,他也已经很久没回过家乡了。  ‎ ‎ 那天晚上,大家酒喝得少,饭却吃得足,话也说得多。那话的内容,也不是平日在饭店里说的生意场或单位里、社会上的事。很少提及的家事,被慢慢聊起来,说到家乡,说到父母……竟是久违的亲近。那以后,家里空前热闹起来。‎ 母亲说,这样才好,人活在世上,总要相互亲近的。      ‎ 有一次,得知先生一个同事的孩子患了白血病,母亲要我们送些钱过去。因为是来往并不亲密的同事,我们只想象征性地表示一下,母亲却坚决不答应,说,人这辈子,谁都可能会碰到难事,你舍得帮人家,等你有事了,人家才会舍得帮你。孩子生病对人家是天大的难事,咱们碰上了,能帮的就得帮。我们听了母亲的。‎ 在母亲过来半年后,先生竟然意外升职,在单位的推荐选举上,他的票数明显占了优势。先生回来笑着说,这次是妈的功劳呢,我这票是妈给拉来的。我们才发现,最近我们的人际关系竟然空前好起来,那种好,明显地少了客套多了真诚。一个字都不识的母亲,只是因为舍得,竟不动声色地为我们赢得了那么多,是我们曾经一直想要赢来却一直得不到的。‎ 再想她说过的话,你舍得对人家好,人家才会舍得对你好。于她,这是一个农村妇人最朴实本真的话;于我们,无疑是一个太过深刻的道理。‎ 母亲是在跟着我第三年时查出肺癌的。母亲在世的最后一段时间,我陪在她身边。药物只是用来止疼,抵挡不了癌症的肆虐。她渐渐吃不下饭去,喝口水都会吐出来,却从来没有流露过任何痛苦的神情,只要醒着,脸上便漾着微微的笑容。‎ 那天,母亲对我说,你爸他想我了。妈,可是我舍不得。我握着她的手,握在掌心里,想握牢,又不敢用力,只能轻轻地。梅,这次,你得舍得。她笑起来,轻轻将手抽回,拍着我的手。但是这一次,母亲,我舍不得。我说不出来,心就那么疼啊疼得碎掉了。‎ 母亲走的那天,送葬的队伍浩浩荡荡,从村头排到村尾,除了亲戚,还有我和先生的同学、朋友、同事,我们社区前后左右的邻居们……很多很多人,里面不仅有大人,还有孩子,是农村罕见的大场面。‎ 队伍缓缓穿行,出了村,依稀听见围观的路人中有人议论,是个当官的吧?或者是孩子在外面当大官的……母亲这一生,育有一子三女,都是最普通的老百姓,不官不商。母亲本人,更是平凡如草芥,未见过大的世面,亦没有读过书,没有受过任何正规教育,她只是有一颗舍得爱人的心。‎ 而她人生最后的盛大场面,便是用她一生的舍得之心,无意间为自己赢得的。‎ ‎ (原载《教育之音平台》,有删改)‎ 18. 本文主要写了母亲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4分)‎ 19. ‎“母亲说,这样才好,人活在世上,总要相互亲近的”,“这样”指什么?从文中可以看出母亲是个怎样的人?(4分)‎ ‎20. 结合上下文,从描写的角度分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1)那个男人眼圈忽然就红了,他的母亲已经去世多年,他也已经很久没回过家乡了。‎ ‎(2)队伍缓缓穿行,出了村,依稀听见围观的路人中有人议论,是个当官的吧?‎ ‎21. 有人认为,这篇文章的标题太过朴实,毫无新意;也有人认为,这恰是标题的点睛之笔。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5分)‎ ‎22. 本文的结尾再次谈到母亲的“舍得”与“赢得”,请结合全文,并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舍得”与“赢得”的理解。(5分)‎ ‎18 内容1.母亲来郑州前坚持把放有钱的面带上;2、母亲常把钱放在粮食里贴补子女;3、母亲拿钱给童童买车;4、母亲邀请先生的同学到家里做客;5、母亲要我们给患了白血病孩子的同事送钱;6、母亲与肺癌抗争;7、大家为母亲送葬。(答对一点给1分)‎ ‎19 内容 “这样”指朋友间可以自然聊起很少提及的家事,彼此亲近,家里空前热闹。(2分)(摘抄原文“很少提及。。。。。。热闹起来。”)‎ 文中母亲是一个善良、能干、真诚、热情大方、善解人意、舍得、热心肠、勤劳、坚强乐观、执着的人。(可从全文分析概括,答对2个给1分,答对3个给满分)‎ ‎20 (1)神态描写(直接描写),写出男人被母亲的真诚、善解人意所打动(写出男人想起自己的母亲时的神态/男人被母亲感动的神态/男人被一桌菜感动的神态),勾起了他对母亲和家乡的怀念。(描写方法1分,分析1分)‎ ‎(2)间接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侧面描写),通过写送葬队伍的浩荡(下葬的巨大场面),衬托母亲生前备受敬重(母亲为人处世好,爱帮助他人、关心他人、对他人舍得)。(描写方法1分,分析1分)‎ ‎21 示例一:认同“太过朴实,无新意”‎ 7‎ ‎。(1分)因为:(一看题目可看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从标题直接看出文章的写作对象就是母亲,家里常见的一个朴实普通的母亲。(2分)全文就是围绕母亲的生活琐事展开叙事的,平淡无奇,过于俗套,没有让人想一睹为快的新意。(2分)‎ 示例二:认同“点睛之笔”。(1分)因为:有母亲的地方就有家。母亲在,家就在,诠释了普通母亲的伟大。(2分)文中叙述了母亲所做的事情虽细小,但却赢得了他人对她的爱戴。以小见大,升华了主题。(2分)‎ ‎22 点评 舍得就是要得先须舍,有舍才有得(有舍得才会有赢得,如你舍得对人家好,人家才会舍得对你好)。文中母亲虽是最普通老百姓,目不识字,但她舍得爱人,真诚待人,热心助人,不动声色的为我们赢得了人际间的真诚与亲近,也为她赢得了大家对她的敬重,以至于大家自觉地为她送葬。人生就是舍与得的过程。我们也要有一颗舍得之心,有大格局,大视野。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待人真诚、和善,舍得爱人,这样才能赢得和谐亲近。‎ ‎4.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8~22题。(22分)‎ 普 通 人   ‎ 梁晓声 父亲去世已经一个月了。我仍为我的父亲戴着黑纱。有几次出门前,我将黑纱摘了下来,但倏忽间,内心里涌起一种怅然若失的情感,戚戚地,我便又戴上了。我明白自己不可能永不摘下, 然而怀念是一种相会的形式,我们人人的情感都曾一度依赖于它。     ‎ ‎1984年至1986年,父亲栖居北京的两年,曾在五六部电影和电视剧中当过群众演员。父亲被选去当群众演员,毫无疑问地最初是由于他那十分惹人注目的胡子。父亲的胡子留得很长,长及上衣第二颗纽扣。总体银白。谁见了都对我说:“梁晓声,你老父亲的一把大胡子真帅。”‎ 父亲第一次当群众演员,在《泥人常传奇》剧组。导演是李文化。副导演先找了父亲。父亲说得征求我的意见。父亲大概将当群众演员这回事看得太重,以为便等于投身了艺术。所以希望我替他做主,判断他到底能不能胜任。我替父亲拒绝了。那时群众演员的酬金才2元。我之所以拒绝不是因为酬金低,而是因为我不愿我的老父亲在摄影机前被人呼来挥去的。‎ 李文化亲自来找我——说他这部影片的群众演员中,少了一位长胡子老头儿。“放心,我吩咐对老人家要格外尊重,像尊重老演员们一样还不行吗?”——他这么保证。无奈,我只好违心同意。‎ 从此,父亲便开始了他的“演员生涯”,在他74岁的时候……‎ 父亲演的尽是迎着镜头走过来或背着镜头走过去的“角色”。说那也算“角色”,是太夸大其词了。不同的服装,使我的老父亲在镜头前成为老绅士、老乞丐、摆烟摊的或挑菜行卖的……不久,便常有人对我说:“哎呀晓声,你父亲真好。演戏认真极了!”但那也算“演戏”吗?我每每地一笑置之。然而听到别人夸奖自己的父亲,内心里总是高兴的。‎ 一次,我从办公室回家,经过北影一条街——就是那条旧北京假景街,见父亲端端地坐在台阶上,而导演们在摄影机前指手画脚地议论什么,不像再有群众场面要拍的样子。时已中午,我走到父亲跟前,说:“爸爸,你还坐在这儿干什么呀?回家吃饭吧。” 父亲说:“不行。我不能离开。” 我问:“为什么?” 父亲回答:“我们导演说了——别的群众演员没事儿了,可以打发走了。但这位老人不能走,我还用得着他!”父亲的语调中,很有一种自豪感似的。父亲坐得很特别,那是一种正襟危坐。他身上的演员服,是一件褐色绸质长袍。他将长袍的后摆,掀起来搭在背上,而将长袍的前摆,卷起来放在膝上。他不依墙,也不靠什么。就那样子端端地坐着,也不知已经坐了多久。‎ 父亲不肯离开,我只好去问导演。导演却已经把我的老父亲忘在脑后了,一个劲儿地向我道歉……‎ 中国之电影电视剧,群众演员的问题,对任何一位导演,都是很沮丧的事。往往的,需要10个群众演员,预先得组织十五六个,真开拍了,剩下一半就算不错。有些群众演员,钱一到手,人也便脚底板抹油,溜了。群众演员,在这一点上,倒可谓相当出色地演着我们现实中的些个“群众”,些个中国人。‎ 我细思忖:都愿请我的老父亲当群众演员,当然并不完全因为他的胡子……‎ 那两年内,父亲睡在我的办公室。有时我因写作到深夜,常和父亲一块儿睡在办公室。有一天夜里,下起了大雨。我被雷声惊醒,翻了个身,黑暗中,恍恍地,发现父亲披着衣服坐在折叠床上吸烟。我好生奇怪,不安地询问:“爸,你怎么了?为什么夜里不睡吸烟?爸,你是不是有什么心事啊?”黑暗之中,但闻父亲叹了口气。许久,才听他说:“唉,我为我们导演发愁哇! 他就怕这几天下雨……”父亲不论在哪一个剧组当群众演员,都一概地称导演为“我们导演”。从这种称谓中我听得出来,他是把他自己——一个迎着镜头走过来或背着镜头走过去的群众演员,与一位导演之间联系得太紧密了。‎ 而我认为这是荒唐的,因为这实实在在是很犯不上的。‎ 我嘟哝地说:“爸,你替他操这份心干吗?下雨不下雨的,与你有什么关系?睡吧睡吧。”“有你这么说话的吗?”父亲教训我道,“全厂2000来人,等着这一部电影早拍完,早收了,才好发工资,发奖金,你不明白?你一点儿不关心?”我佯装没听到,不吭声。‎ 天亮后,我起来,见父亲站在窗前发怔。我也不说什么。怕一说,使他觉得听了逆耳,惹他不高兴。后来父亲东找西找的。我问找什么。他说找雨具。他说要亲自到拍摄现场去,看看今天究竟是能拍还是不能拍。他自言自语:“‎ 7‎ 雨小多了嘛,万一能拍呢?万一能拍,我们导演找不到我,我们导演岂不是发急吗?……”听他那口气,仿佛他是主角。‎ 我说:“爸,我替你打个电话,向你们剧组问问不就行了吗?”父亲不语,算是默许了。于是我就到走廊去打电话。其实是为我自己的事打电话。回到办公室,我对父亲说:“电话打过了。你们组里今天不拍戏。”——我明知今天准拍不成。父亲火了,冲我吼:“你怎么骗我?你明明不是给我剧组打电话,我听得清清楚楚。你当我耳聋吗?”父亲他怒冲冲地就走出去了。我站在办公室窗口,见父亲在雨中大步疾行,不免地羞愧。‎ 在我写这篇文字间又有人打来电话——“我们想请你父亲演个群众角色……”“这……我父亲已经去世了……”“去世了?……对不起……”对方的失望大大多于歉意。‎ 父亲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以我的父亲为镜,我常不免问我自己——在生活这大舞台上,我也是演员吗?我是一个什么样的演员呢?就表演艺术而言,我崇敬性格演员。就现实中人而言,恰恰相反,我崇敬每一个“本色”的人,而十分警惕“性格演员”。  (有删节)‎ ‎18.请用简洁的语言补写完文中有关父亲的事件。(4分)‎ ‎(1)‎ ‎(2)(3)‎ ‎(4)‎ ‎(5)父亲揭穿“我”的谎言,冒雨赶赴剧组。‎ ‎19.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 就现实中人而言,恰恰相反,我崇敬每一个“本色”的人,而十分警惕“性格演员”。‎ ‎20.请联系上下文赏析下列语句。(4分)‎ 他将长袍的后摆,掀起来搭在背上。而将长袍的前摆,卷起来放在膝上。他不依墙,也不靠什么。就那样子端端地坐着,也不知已经坐了多久。‎ ‎21.作者在叙事中大量运用了反衬和侧面描写的手法,请从文中各找一处做简要分析。(4分)‎ ‎  (1)反衬:‎ ‎(2)侧面描写:‎ 22. 请说说你对本文标题“普通人”的理解。文中的父亲冒雨赶赴剧组,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父亲这 一行为的看法。(6分)‎ ‎18.(1)父亲被选中做群众演员,向“我”征求意见。(2)父亲认真演戏,常被人夸奖。(3)父亲牢记导演命令,长久端坐不离片场。(4)父亲雨天夜不能寐,心系剧组。(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19.我崇敬现实生活中表里如一的“本色的人”(1分),时时提防圆滑虚伪、表里不一的人(1分)。这句话突出了父亲对“我”人生的影响(1分),表达了“我”对父亲及像父亲一样的表里如一的本色的人的敬意(1分)。(意思对即可)‎ ‎20.文中这一处细节描写(1分),形象准确地写出了父亲因怕把衣服弄脏弄皱(1分),而努力保持自己的良好形象时特别的坐姿(1分),表现了父亲的耐心、执着,不怕苦不怕累的品质(1分)。‎ ‎21.(1)反衬:①如:父亲雨夜不寐,担心剧组拍不了戏,我认为这是荒唐的,不必操心;我骗父亲给剧组打过电话,不用拍戏,父亲却揭穿我的谎言,冒雨赶往片场。通过写“我”的错误认识,反衬父亲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使父亲的性格更加鲜明突出。‎ ‎②有些群众演员,钱一到手,人便溜了。而父亲却尽职尽责做好群众演员的工作。通过写他人的错误做法,反衬父亲爱岗敬业,做事认真负责的高尚品质,使父亲的性格更加鲜明突出。‎ ‎(找出一例即可得1分,分析1分)‎ ‎(2)侧面描写:① 便常有人对我说:“哎呀晓声,你父亲真好。演戏认真极了!”②“去世了?……对不起……”对方的失望大大多于歉意。 分析:通过写旁人对父亲的评价,展现父亲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使父亲的性格更加真实可信。(1分)‎ ‎(找出一例即可得1分,分析1分)   ‎ ‎22.“普通人”一方面表现父亲身份的普通平凡(1分),另一方面又赞颂了父亲作为普通人的认真敬业、诚信执着的优秀品格(1分),同时也是对像父亲一样的所有普通人的赞颂(1分)。‎ 示例:我赞成父亲的这种行为(1分)。父亲虽是群众演员,但他生怕导演找不到自己,耽误了拍摄进度。父亲这种认真负责,诚实守信,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难能可贵(2分)。‎ 我不赞成父亲的这种行为(1分)。父亲已74岁高龄,不是主角,天又下着雨,父亲还要冒雨赶过去,极有可能剧组当天并不拍戏,父亲却有可能因此生病,反倒得不偿失(2分)。‎ ‎5..阅读下面的文学作品,完成11~14题。(16分)‎ 乡愁的味道 宋光茂 年轻时,一味贪恋外面的世界,不懂得乡愁,品不到乡愁的味道。及至上了些年纪,乡愁在心田里萌芽了,乡愁的味道愈益散发开来。年纪越长,乡愁的味道越浓烈起来,钻到你骨子里,附到你的肺腑上,融入你的血脉里。 ‎ 7‎ 我试图用酸甜苦辣,或者它们的某种混合的味道,来述说乡愁,但又觉得无一恰切。或许乡愁的味道压根儿就不是生理的感受。每当有家乡的人来,我最希望他带来一桶家乡的泉水。我是思恋家乡泉水沁人透彻的清爽和浅浅的甘甜吗?不是。母亲在世时,一见到新挑回家的泉水,就趴在水桶边“咚咚咚”地喝个够,一年春夏秋三季皆如此,一直喝到八十多岁高龄。泉水寄托着我思念的味道啊!‎ ‎ 小时候,我最喜欢在泉边玩耍。那是用巨石垒成深约一米的长方池,泉水从泉眼里不动声响地翻涌出来,又从巨石间的缝隙里挤出去,在巨石下面冲出一方水湾,泉水流出水湾,汇入村前的那条小河。每到夏季麦收时节,我和小伙伴们把麦秸一截一截地插起来,连到一人多长,把一端放到泉池里,站在泉边巨石上用麦秸吸吮那新涌出的泉水。泉水的甘洌和着麦秸的清香,把我们这些调皮的孩儿们个个都定在了那块巨石上,微微眯上了眼睛,享受着,如同婴儿吸吮着妈妈的乳汁,一直吸到肚子撑了才回过神来。家乡的泉水里带着多少童年幸福的味道啊!‎ 等到上了初中,泉水的童趣已被学业的压力覆盖了,但我每天仍然离不了泉水的浸润。村里没有初中学校,每天凌晨我和同学们经过泉边,翻过一座山梁,到三四里外的邻村上学。一早起来,从不在家里洗手洗脸,而是来到泉边,蹲在泉池边上,用手捧住哗哗的泉水泼在脸上,顿觉清醒,如同补上了睡眠的不足。古人说“糊涂脸水聪明枕”,用我家乡的泉水洗脸却不然,它立时让人清醒。‎ 走上工作岗位后,家乡的泉水更让游子保持聪明不糊涂,自己的起点就浸泡在那池泉水中哦。冬季的凌晨,泉池上总是罩着一层水雾。我们在泉水湾边洗脸,用手轻轻拨弄着水雾,就感觉到泉水的温度,掬两捧冲到脸上,脸上暖暖的。那时候,身上也不带手巾,甩甩双手,往脸上抹一把,就赶路了,脸也从没皴过。这也不知是泉水的缘故,还是年轻的缘故。‎ ‎ 家乡的泉水,没有济南趵突泉水的声势,没有杭州虎跑泉水的蜿蜒,没有黑龙江五大连池的神奇,但它汇聚了沂蒙山脉的膏泽,是广纳而涌的自然恩赐。代代相传,祖上正是看中了这一池泉水,才从山西迁徙落根于此的,并将此地命名为“釜泉”,意即泉水像开了锅般翻涌的地方。祖上为农,竟也有这般文化,初念及此事,甚感惊叹。‎ 如今,泉水仍在日夜不歇地翻涌,但自父母双逝后,我就少了很多回故乡的机会,已经许久不曾品赏家乡泉水的味道了。‎ ‎11.请用简练的的语言,依次概括本文所写的四件事情。(4分)‎ ‎(1) (2) ‎ ‎(3) (4) ‎ ‎12.请根据提示,赏析文中画线的的句子。(4分)‎ ‎(1)站在泉边巨石上用麦秸吸吮那新涌出的泉水。(加点词“吸吮”,有何表达效果?)‎ ‎(2)家乡的泉水,没有济南趵突泉水的声势,没有杭州虎跑泉水的蜿蜒,没有黑龙江五大连池的神奇,但它汇聚了沂蒙山脉的膏泽,是广纳而涌的自然恩赐。(从修辞的角度作一点赏析)‎ ‎13.选文采用“明线与暗线”写法,请简要指出;并说说这样写有何好处?(4分)‎ 明线: ‎ 暗线: ‎ 好处: ‎ ‎14.文章的标题能改成“乡愁”吗?为什么?文章结尾段写乡愁,还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4分)11.(1)母亲在世时,我趴在水桶边喝新挑回的的山泉;(2)小时候,我们站在巨石上吸吮新涌出的泉水;(3)上初中后,我们凌晨上学,蹲在泉池边捧泉水泼脸;(4)工作后赶路的早晨,我们在泉水湾边洗脸。(每点1分,共4分)‎ ‎12.(1)“吸吮”指撅嘴吸取,这一动作既形象的写出我们喝泉水时贪婪满足的状态,又表达出乡愁里带有童年幸福的味道。(2分)‎ ‎(2)此句运用对比(或排比,1分),通过与其他有名泉水作对比(或:使用三个“没有”,形成排比句式,增强语势),更能突出家乡泉水的养育之恩,厚重之情,进而深刻地表达乡愁情结(1分)。 ‎ ‎13.明线:家乡的泉水(1分);‎ 暗线:对乡愁的感情日渐浓烈(层层深入)为暗线索(1分,或:以自己的成长和对乡愁的认识过程为暗线);‎ 好处:通过明暗两线,写出了家乡泉水对自己的养育之恩,也清晰地展示了乡愁在自己成长中的日渐浓郁之情(1分,意近即可),紧扣主题,点明主旨,使文章严谨有序,自然而感人(1分)。‎ ‎14. 不能,因为“乡愁”的范围较宽,“乡愁的味道”更集中,更符合文章的内容,文章主要通过写家乡泉水所寄托出的各种味道,来表达作者思念家乡的人、事、物,形象具体地表达出乡愁的日益浓烈(2分)。文章结尾段在写自己浓浓的乡愁中,还表达了作者追忆往事的无奈(或:对父母双逝的伤痛)、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对故乡诉说的惆怅等情感(答对一点给1分,共2分)。‎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