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4.50 KB
  • 2021-11-06 发布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清四 期中测试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期中测试 得分________卷后分________评价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28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C )(2 分) A.娉.婷(pīng) 红晕.(yūn) 宽宥.(yòu) 强聒.不舍(guō) B.沆.砀(hàng) 鲜妍.(yán) 骈.进(bìng) 心无旁骛.(wù) C.妖娆.(ráo) 栖.息(qī) 亵.渎(xiè) 矫.揉造作(jiǎo) D.佝.偻(ɡōu) 风骚.(sāo) 皓.月(gào) 岸芷.汀兰(zhǐ) 【解析】A.“晕”应读 yùn;B.“骈”应读 pián;D.“皓”应读 hà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C )(2 分) A.嘶哑妄想断章取义富丽堂煌 B.呢喃箴言丰功伟绩山肴野漱 C.赃物瞥见间不容发觥筹交错 D.濡养广袤鸠占鹊巢李戴桃僵 【解析】A.“煌”应为“皇”;B.“漱”应为“蔌”;D.“戴”应为“代”。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D )(2 分) A.“择一事,终一生”,勤奋专注、追求卓越是成为技术精湛的匠人的不二法门....。 B.中国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创造了美好的生活,幸福滋润了人们的心田,苦难的痕 迹荡然无存....。 C.只有坚持,方能成功。坚持固然重要,倘若变成了一意孤行....,迎接我们的便是失败。 D.他是资深的文学评论专家,花高价购买精装版古典名著,只不过是附庸风雅....罢了。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2 分) A.在国人的期待中,国产大型客机 C919 圆满完成了第一趟蓝天首飞之旅。 B.“一带一路”的倡议获得了世界各国的高度评价,并得到了沿岸国家的热烈响应。 C.学校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有助于更多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D.共享单车管理难题能否得到解决,关键在于有关部门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 【解析】A.语义重复,删掉“第一趟”或“首飞”;C.语序不当,应是“策划与开展”; D.两面对一面,在“制定”前加“能否”。 5.(原创题)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B )(2 分) 传统节日及其承载的传统文化想要在今天得以更好地涵养和传承,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既要借助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象征性场景、仪式性物品 ②将传统文化通过当代的表达方式和传播渠道呈现在人们面前 ③比如,利用网络平台,推动传统文化与最新的网络视听方式相结合 ④也需要适应当代生活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 ⑤也有助于传统节日及其承载的传统文化的传播 ⑥不仅能为网络视听节目的创作带来更有分量的题材和内容 A.①③②⑤④⑥B.①④②③⑥⑤ C.③②①④⑥⑤D.③⑥⑤①④②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C )(2 分) A.中国文化历史中的“史圣”“书圣”“诗圣”分别指司马迁、柳公权、杜甫。 B.《范文正公集》《柳河东集》《李太白全集》,这几部作品集命名方式分别是谥号式、 封号式、表字式。 C.谪守,指因罪贬谪流放。在古代,表示官员降职的词语还有:黜、除、贬等。 D.中国“二十四节气”中表示四季开始的四个节气是立春、夏至、立秋、冬至。 【解析】A.“书圣”指王羲之;B.《柳河东集》是以作者籍贯命名;D.表示四季开始的 四个节气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7.古诗文默写。(6 分) (1)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描写山中春夏景色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 阴。 (4)“月”是古代文人墨客笔下常见之物,但表达的感情各有不同。杜牧《泊秦淮》中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创设的是淡雅的意境,杜甫《月夜忆舍弟》中“露从 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抒写的是深沉的思念。 8.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 分) (1)艾青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中,塑造了大堰河怎样的形象?全诗的主题是 什么? 大堰河是一个善良、勤劳、坚强、伟大的母亲形象。诗人以幼年生活为背景,集中描述 了自己的保姆大堰河一生的悲苦经历,抒发了他对保姆大堰河及劳动人民的真挚怀念和热情 赞美,表达了诗人对旧社会的仇恨和诅咒。 (2)下面是《水浒传》中的一幅插图,请写出与之对应的故事名称,简述与画面相关的 故事情节。 ①故事名称:浔阳楼宋江题反诗 ②简述故事情节:宋江被发配江州,一日无事,闲步浔阳楼喝酒,乘着酒兴题诗。城中 有个在闲通判黄文炳总是巴结知府,想出职做官。发现宋江题反诗,立即向知府告发,说诗 里有反意。于是宋江被打入大牢。 9.综合性学习。(6 分) 你所在的学校正在举办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 完成以下任务。 材料一①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陶行知) ②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诗》) ③古今中外,凡成就事业,对人类有所作为的人,无一不是脚踏实地艰苦登攀的结果。 (钱三强) ④我的最高原则是:不论对任何困难都决不屈服。(居里夫人) 材料二林万东,2019 年高考 713 分,通过“自强计划”被清华大学自动化与工业工程 类录取,正式成为一名清华人。从贫苦山区的孩子成为清华大学准大学生,林万东用自己的 真实经历告诉我们:只有自强不息,才能绝地反击;唯有坚持不懈,未来才会有无限可能。 (1)【活动一拟写标语】请为此次活动写一条标语。(1 分) 示例:君子自强不息,演绎精彩人生。 (2)【活动二设计活动】围绕“君子自强不息”这一主题,活动策划小组设计了以下活 动。请你再设计两个,以丰富活动内容。(2 分) 活动方案 ① 举办“君子自强不息”手抄报比赛 ② 举办“君子自强不息”演讲比赛 ③ 举办“君子自强不息”征文比赛 ④ 举办“君子自强不息”事迹报道比赛 (3)【活动三探究内涵】结合两则材料,探究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2 分) 自信自立、勤思苦学、勇于开拓、面对逆境不屈不挠等。 (4)【活动四补写对联】我国有许多鼓励人们自强不息的对联。如果你想把下面一副对 联放在书房,请你补写出下联。 (1 分) 上联:一路风雨兼程磨砺意志 下联:半载苦乐同享铸就辉煌 二、阅读理解(42 分) (一)(4 分)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 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0.“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蕴含了怎样的哲理?(2 分) 这几句词蕴含的理趣:人世的聚合离散犹如明月的阴晴圆缺,非人力所能左右,世界上 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既然如此,就应该乐观豁达面对,不必再为亲人的离别慨叹和悲 伤了。 1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为什么能够成为遥送祝福的名句?(2 分) 这句话的意思是:只希望我们健康长寿,(岁岁平安),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 的月光。它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写出了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心愿, 能激发人们的共鸣。 (二)(8 分) 岳阳楼记(节选)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 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 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 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 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 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2 分) A.去.国怀乡去:到,往 B.锦鳞..游泳锦鳞:美丽的鱼 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探求 D.吾谁与归.归:归依 【解析】“去国怀乡”中“去”是“离开”的意思。 1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2 分)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渔人甚异之. B.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其境过清 D.感极而.悲者矣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解析】A.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代词,指代渔人见到的景象;B.连词,就/连词,如 果;C.介词,因为;D.连词,表承接/连词,表并列。 14.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 什么?请结合选文回答。(2 分) 写登楼者以物喜、以己悲的感情,是为了引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 想感情,也表明作者希望像“古仁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5.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2 分) A.选文景物一暗一明,触发了人们一悲一喜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情。 B.“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 C.选文写景状物词句整齐,辞采华美,音韵和谐。 D.选文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乐以忘忧的思想感情。 【解析】选文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主旨。 (三)(12 分) 越活越平淡 叶春雷 ①人,是一点点活明白的,也就一点点平淡了。但两个词要辨析一下:平淡与平庸。古 人追求平淡,但从来不提平庸。我们知道一句话:“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也就是说,平 淡中藏着极致的绚烂,但平庸就不同,看起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一眼望穿。 ②好像有这样一种分别,平庸的人似乎越活越张扬,真正有本事的人却越活越平淡。元 稹有句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诗是说爱情的,但用在人生中,也同 样适用。刘姥姥到大观园,出尽了洋相,因为她从来没见过那些东西,包括自鸣钟。平庸的 人,那种张扬,有时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 ③有古贤追求“致虚极,守静笃”,达到这样的目的,要有心如止水的淡然。华盛顿总 统领导独立战争胜利了,却不享受胜利果实,跑回家种地去了。在美国任何一本介绍园林艺 术的书,都少不了要提到华盛顿,因为他醉心于此,对此做过大贡献。后来美国要实行联邦 制,需要一个总统,美国人民选中了他,他高高兴兴当了一届总统,却又跑回家种地去了, 因为他反对总统终身制。华盛顿不迷恋权力,不玩权术,活得一派天真。 ④庄子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无功不是不做功,是老子说的“功成 名遂身退”。华盛顿可能不知道老子这句话,但他的行为与老子的这句话是暗合的。这说明 什么?说明做了什么比说了什么更重要。一个满脑子名利思想的人,天天喊“放下”,怎么 着都显得矫情。口口声声喊“放下”的人,正是把名利抓得紧紧的人。口是心非,的确是很 多人的通病。 ⑤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大约是读不出陶潜《归去来兮辞》中的那种平淡意味的。“园日 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在年轻人看来,这样封闭的生活真的是了无生趣吧。但是,到 了一定的年龄,我们慢慢醒悟到,陶渊明在一方小天地中,实在把日子过出了大丘壑。陶潜 这个人,自有他的福分。这种福分,自然与他的天分有关。一个人天生不慕荣利,他放起手 来,就是那么自然,就像随手扔掉一颗小石子一样轻松。在陶潜,这是自然而然;在我们, 却未必。即使舍不得,放手吧,我还是想说,人,是慢慢懂得平淡的。一个人慢慢沉到人群 中去,像一粒盐,融化到水中去,盐消失了,但水却慢慢有了咸味。所谓英雄,也不过是沉 到水中的一粒盐。 ⑥用庄子的话总结:“今大冶铸金,金踊跃曰‘我且必为镆铘’,大冶必以为不祥之 金。”为什么认为这块金属是不祥之物?原因很简单,它太张扬,老以为自己有铸造成为镆 铘宝剑的才华。问题是,你即使有这个才华,其实也不必说啊。 1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 分) 真正有本事的人越活越平淡。 17.第⑤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 分) 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证了“人是慢慢懂得平淡的”的观点,使抽象的道理显得形象 具体。 18.请为第③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3 分) 示例:美国作家梭罗孤身一人跑进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自己动手,在瓦尔登 湖畔建造了一座小木屋,并住了两年多时间。 19.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3 分) 首先提出观点:古人追求“致虚极,守静笃”,要有心如止水的淡然。接着列举华盛顿 这一典型事例展开分析论证。最后概括指出“华盛顿不迷恋权力,不玩权术,活得一派天 真”,照应段首观点,也印证本文观点。 (四)(18 分) 温暖的苇花 ①芦苇的花,最不像花,像是用轻软的丝絮絮出来的。 ②出城,逢到有河的地方,有沟的地方,就能看到它。不是一棵一棵单独生长,要长, 就是一片,一群,挤挤挨挨,摩肩接踵,亲亲密密。它们是最讲团结精神的。这一点,比人 强。人有时喜欢离群索居,喜欢特立独行。所以,人容易孤独,而芦苇不。 ③风吹,满天地的苇花,齐齐的,朝着一个方向致意。它让我想起“蒹葭苍苍,白露为 霜”那样的诗句来,那是极具苍茫寥廓,极具凄冷迷离的景象。可是,我眼前的苇花不,一 点也不,我看到的,是一团一团的温暖。冬阳下,它像极慈眉善目的老妇人的脸,人世迢迢, 历尽沧桑,终归平淡与平静。 ④我一步一步下到河沿,攀了两枝最茂盛的苇花。一旁的农人经过,看我一眼,笑笑。 走不远,复又回过头来看我一眼,笑笑。他一定觉得我的行为好笑,采这个做什么呢! ⑤我是要把它带回家的。家里有花瓶,靛青色的,上面拓印着一片一片肥硕的叶。这是 我的一个学生,在江西读书,不远千里给我捎回来的。花瓶太大,没有花能配它。插两枝苇 花进去,却刚刚好。苇花伸出长长的脖颈,在我的花瓶上方笑,绵软、温柔,一团和气。 ⑥来我家的人看到,惊奇一声,这不是芦苇吗! ⑦当然是。寻常的物,换了一个环境,就显出不寻常来。有一句话讲,环境造就人。其 实,环境也造就物的。 ⑧我的老父亲看到,却哧哧地笑出声来。他说,丫头,亏你想得出。我知道父亲笑什么, 老家遍地芦苇,没人拿它当宝贝的。 ⑨冬天,农闲。家家要做的事,就是去沟边河边割芦苇,运回家当柴火。一丛一丛的芦 苇倒下,苇花受了惊吓,扑扑扑,四下飞散,飞絮满天。农人的头上身上,都沾满苇花。他 们把它当尘一样的,随便拍拍,轻描淡写。弯腰,却在小鸟用苇花垒成的窝里,捡到几只还 温热着的鸟蛋。他们很高兴地把鸟蛋揣进怀里,哪里顾得上半空中,鸟的凄凄鸣叫呢。他们 的眼前,晃过家里几个孩子的小脸。请原谅,贫穷年代,那是孩子的美食。 ⑩我的祖母用苇花絮过枕头和尿垫。她称苇花叫茅花。“那个时候,天冷得嘎嘎叫啊, 我的手冻得裂了口子,还是一条沟一条沟去摘茅花,摘回来给你爸絮枕头,絮尿垫。茅花软 乎乎的,我的儿子枕在上面睡在上面就不冷了。”——祖母每说到这儿,就停下来,眼神里 波光乍现。她想起她初为人母的幸福时光了,多遥远哪。而我,总会在她的话里,发好一会 儿的呆。我转身,看着头发已渐灰白的父亲想,这么老的父亲,也是被他的母亲疼大的。人 类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就是因为这样的爱啊,年年复年年,如苇花。 ⑪也见过村人用苇花编毛窝的。这是一种草鞋,编出的毛窝,像毛茸茸的小船儿。天寒 地冻,冻僵的双脚,伸进毛窝里,又轻软,又暖和。人被冻僵的神经,也一下子活络起来。 贫穷年代,它默默无闻地温暖了多少双脚啊! ⑫现在,毛窝已很少见了。今年,我去一个山沟沟游玩,在一间供游人游览的旧作坊里, 赫然见到毛窝。它们被染成五颜六色,一双一双串在一起,挂在墙上,成了艺术品。 20.根据选文概括作者围绕苇花写了哪几件事。(4 分) ①“我”采苇花做装饰;②农人割芦苇当柴火;③祖母用苇花絮过枕头和尿垫;④村人 用苇花编毛窝。 21.选文标题《温暖的苇花》有什么作用?(4 分) ①“温暖”交代文章中心:苇花让我们在贫寒年代感受到生活的温暖、爱的温暖;在现 代感受到生活的乐趣。②“苇花”交代写作内容,贯穿全文成为线索,使文章结构严谨。 22.作者在记叙“我”攀了两枝最茂盛的苇花,将它们插在花瓶中这一事件时,分别写 到了农人和父亲的笑,他们各自的笑的原因是什么?(4 分) 农人笑“我”的天真和傻气,苇花到处都是,极其平凡,没人拿它当宝贝,农人不明白 “我”采这个做什么;父亲笑“我”把苇花插进花瓶,珍爱有加。 23.按照括号里的要求回答问题。(4 分) (1)不是一棵一棵单独生长,要长,就是一片,一群,挤挤挨挨,摩肩接踵....,亲亲密密。 (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摩肩接踵”原指人很多,这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芦苇长势的旺盛。 (2)苇花伸出长长的脖颈,在我的花瓶上方笑,绵软、温柔,一团和气。(从修辞手法的 角度赏析)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苇花的可爱形象和作者对苇花的喜爱之情。 24.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2 分) A.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与下文作者眼前的苇花形成了对比。 B.第⑥段在文中有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C.这是一篇借物抒情类的文章,作者借苇花抒发了自己对儿时生活的怀念。 D.苇花帮助人们度过贫穷的年代,同时苇花具有团结精神,这些都让作者喜欢。 【解析】作者借苇花抒发了对亲人的怀念和对团结精神的赞美。 三、作文(50 分) 25.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从此,我不再________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 不限。600 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我国著名画家俞仲林擅长画牡丹,一次,有人买了他一幅牡丹画作。这个人的朋友说这 幅牡丹缺了一部分,而牡丹代表富贵,缺了一部分是“富贵不全”,不吉利。俞仲林听了此 事后告诉买主,牡丹代表富贵,缺了一边,不是“富贵不全”,而是“富贵无边”。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 章。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 字左右。 【写作指导】(1)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对于半命题作文来说,补题很关键,最好补 写自己最有话可说的话题。如可以补写“悲伤”“骄傲”“自卑”“迟到”等。题目中的 “从此”与“不再”是写作文时一定要注意的关键点。文中应写出一种变化,既然是变化, 就应该交代清楚变化的表现、变化的时间、变化的原因等,从思想的角度来说,这种变化应 该是积极的、向上的,是充满正能量的。以“悲伤”为例,顾名思义,在此之前,自己一直 是悲伤的,悲伤的表现要有所凸显。之后,因为某种原因,“我”不再悲伤。“不再悲伤”的 原因、表现应交代清楚。总之,转变应该是水到渠成的,而不是毫无缘由的。这样才能更加 真实,使人信服。 (2)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深读材料是关键。由材料中的“富贵不全” 和“富贵无边”可以看出,同一个问题,换个角度,就会出现不一样的结果,由此,考生可 以从该角度入手写作。写作时,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议论文。若写成记叙文,可以 通过叙述自己身边的小事来表现主题;若写成议论文,可以选取古今中外的典型事例来论证 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