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1.80 KB
- 2021-11-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一、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4题。(15分)
眼睛最值钱
林清玄
①我喜欢假日的时候去逛古董市场,因为会遇上许多古董的行家,偶尔也会遇到自己喜欢的宝物。日子久了以后,认识了一些卖古董的摊贩和一些古董收藏家,我逐渐发现买古董的人比卖古董的还要内行,有许多卖古董的人甚至对古董一无所知,只把它当做一般的货物。举个例子,有一天我在一个卖壶的小贩摊子上,看到时大彬的仿制铭壶,时大彬是中国明朝最伟大的紫砂壶作者。眼前那一把壶虽说是仿制品,却做得十分精美。
②“多少钱?”我问。“三千元。”小贩说。“假的也卖这么贵。”“什么假的?当然是真的啦!”“时大彬是谁,你知道吗?”“当然知道了,这一把是他亲手卖给我的。”小贩面不改色地说。对于这样的古董摊贩,我们只有无言以对了。
③因此,买古董的人,眼里只有古董,价钱是不太在乎的,卖古董的人,眼里只有金钱,他们才不在乎古董的价值。例如一个明朝宣德的香炉,古董商是五千元批到的,他只要一万元就能卖,才不管那香炉的好坏,真正懂宣德香炉的人以一万元买到,可能一转手就五十万元卖出了。
④有一次,我和一个买古董的人蹲在小摊前看一尊魏晋的铜佛,他突然严肃地对我说:“说真的,我们的眼睛最值钱!”“为什么?”他说:“因为只有眼睛才能辨认真假、判别年代、分出美丑,所以,买古董的人,要先锻炼自己的眼睛,有了好眼睛,就不会受骗上当了。”
⑤“我们的眼睛最值钱”这句话讲得真好,别人花十万才能买到的古董,我们花一万就买到了,我们那一次的眼光,价值正是九万。还有什么古董比这个更值钱呢?
⑥因此,我们去逛古董商场,是对眼睛的一种学习。我喜欢台湾话把古董商说成是“古物商”,把古董摊子叫做“古物堆”,我们去找古董,正是在古物堆的破铜烂铁中寻找我们失落的那一对值钱的眼睛。
⑦生活也是这样子的,我们在凡俗的生活中追寻更永恒的价值,不也是在找回那失落的眼睛吗?只要找到值钱的眼睛,不只能找到最好的古物,也可以进而见及生命的真相了。
⑧曾经有一个年轻人去拜在一位师父的门下,希望师父教他认识人生的真相。师父只教他洒扫、泡茶、接待宾客,闲暇的时候用来静心,并观看这个世界。弟子过几天就会问师父:“师父呀!您什么时候才能教我人生的真相呢?”
⑨又过了一阵子,弟子更着急了,问师父:“师父呀!您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告诉我人生的真相呢?”师父被问烦了,拿一个石头交给他,对他说:“你拿这个石头到菜市场去估价,只要了解它的价钱,不要真的卖掉它。”在菜市场里,有两个人想买这个石头,有一个人出价十元,另一个出价二十元,第一个是要买回去做秤锤,第二个是要买回去做砚台。弟子把石头带回来,报告师父:“师父呀!这个石头有人出价二十元。”
⑩师父叫他把石头带到玉石的市场去,只要了解它的价钱,不要真的卖掉它。在玉石市场,有人出价到五十万元,因为那石头看起来非常稀有。弟子把石头带回来,报告师父:“师父呀!这个石头在玉石市场有人出价五十万。”
⑪师父:“好!现在你把这石头带到钻石市场去,只要估量它的价钱,不要真的卖掉它。”弟子欣喜若狂地跑回来报告师父:“师父呀!听钻石市场的人说,这是一块最完美的钻石,有人开价五千万呢!”
⑫师父说:“没错!这是最完美的钻石,可是只有用钻石的眼睛才能看见它的价值。你每天追着我问:什么才是人生的真相,用菜市场的眼睛、玉市场的眼睛和钻石市场的眼睛看到的人生真相都是不同的,你到底想用什么的眼睛来了解人生呢?你要先锻炼的是钻石眼睛,而不是不断地追问呀!”弟子听了,就心开意解地开悟了。
⑬我们大部分的人,穷尽一生在奔驰追求,希望寻找生命中最有价值的事物,却很少有人了解,我们的眼睛才是最有价值的。
⑭有价值的眼睛看见了山,山就有了价值,有价值的眼睛看见了海,海就有了价值,有价值的眼睛看见了阳光,阳光就有了价值,因此禅师才说:“日照一隅,也是国宝。”太阳所照耀到的每一个角落,都像国宝一样珍贵,这种深刻的见解,只有好眼睛的人才能体会呀!
⑮“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如是如是。
(有删改)
1.简要概括文中有关眼睛的三个故事。(3分)
2.文章第⑦段画线句中“失落的眼睛”指什么?(4分)
23
3.文章最后一段耐人寻味,请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4分)
4. 阅读下面的材料,联系本文内容,谈谈你从中获得的人生启示。(4分)
链接材料:一个太大的葫芦,惠子因为“其坚不能自举”,皮太薄不能做容器,就认为它没用;庄子却认为可以不要刨开当瓢,而用完整的它系在身上去遨游江海。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4题。(15分)
最美的诠释
①我的患者是个极度消瘦的彝族女孩,是被背入病房的。我看了一下入院证:十八岁,右下腹包块待诊。病人近乎皮包骨头,几乎没有力气回答医生的提问。
②从女孩的穿戴就知道不是来自富裕家庭。女孩可以选择的治疗方案,都必须有充足的营养支为基础。看起来我有必要跟她沟通一下。
③几分钟后,护士身后跟进来一个男孩,身高也一米七左右,黑黑瘦瘦的,眼睛有着高原地区少数民族特有的清亮。
④我有些责怪地对护士说:“怎么叫个小孩过来?让她家属来。”护士有些迟疑,说:“没有其他家属,这是她老公。”
⑤抬头望了一眼男孩,我问:“多大了?”“十九岁。”作为丈夫,男孩确实有签字权利;但在彝族家庭关系中,一般能做主的,要么是她的父亲,要么是她的舅舅。
⑥“病得这么重,她的爸爸、舅舅呢?”顶着压力,我有些烦躁了,语气也略有不快。
⑦听出我语气异样,男孩立刻从护士身后走到我面前。他犹豫了一下,深吸一口气,用夹杂着彝语的汉语对我表达了下边的意思:家里不会有人来了——所有人都叫我不管她,说她没得救了;县医院医生也这么说。我去求全村的长辈,挨家挨户去磕头,然后全村人给我凑了两万块钱……
⑧我惊异地看着这男孩,分明感受到那双明亮眼睛所闪射的执着和坚定。他用自己的尊严背负了两万块钱欠款,以“不到黄河不死心”的勇气来救自己的老婆。
⑨我首先给他提了一个要求:“两万块钱呢,现在还用不了那么多,你先交五千,我们尽可能在五千范围内,给你查清楚,然后再谈下一步的治疗方案。”他点头同意。接下来,我几乎逐字逐句地跟他交代下一步的检查流程:到哪里去缴费、哪里去体检、要花费的金额,以及可能面临的治疗上的难点和可能遇到的难关……
⑩听完我的交代,男孩不住点头,连声说好。他的表现让我无法准确判断他对我讲的东西到底理解了多少。我对他说:“好了,今天就这样吧。”
⑪可能全程都没有听到我对患者绝望的话,他突然对我微笑了一下,然后走了出去。
⑫几天过后,除了女孩的生命体征比来的时候平稳了一些,其他情况并没有明显好转。护士查了一下费用,差不多五千块,接近了我对他的承诺。我开始忧心忡忡起来。
⑬我把男孩叫到办公室,说:“现在已经花了快五千了,疗效仍然不是很理想,下一步你有什么想法和要求吗?”
⑭男孩迷惑不解地看着我,说:“没有啊,我觉得疗效很好!”
⑮我说:“那包块大小,没有好转,而且腹痛也没减轻,烧也没有退。”
⑯还没等我说到“辅助检查的指标也没有明显的变化”,男孩就打断我,说:“但是,她开始吃饭了,——医生,她能吃饭了!”
⑰虽然我不得不承认,他这个判断病情好转的原始方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从能够吃饭到出现真正的疗效,这个过程有多漫长,他不知道。我知道多说无益,苦笑一下,算是结束了这次沟通。
⑱又过了几天。有一天早上查房时,我突然发现这个女孩坐了起来,一头乱蓬蓬的头发也梳成了麻花辫。那一刻,我终于松了一口气。检查显示,她的各项指标也开始好转。这个时候,男孩准备的两万块钱已经用了一半,剩下的一万块钱,我们必须要更加精打细算。
⑲有天查房,我看见这个男孩没有像往常一样,和他的妻子头碰头地在病床旁边吃盒饭,而是一个人端着一盒方便面蹲在楼梯口上吃。我随口问了一句:“今天怎么不吃盒饭啦?”男孩笑了一下,对我说:“没钱啦。”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买一盒给他,但是转念一想,这样做可能并不合适。我笑了一下,对他说:“慢慢吃。”他也回报了我一个阳光般的笑容。
23
⑳复查结果非常好,年轻人顽强的生命力终于战胜了病魔。
㉑二十多天过去了,女孩的情况也逐渐趋于稳定。我和男孩商量说:“现在情况比较稳定,你可以带着我们的治疗方案,回县医院继续治疗了。”男孩开心地说:“我也是这样想的。”
㉒他们出院的那一天,我正在上门诊。忙碌中,我抬起头来一看,男孩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在我的诊室里,有点局促的样子,好像有什么话要对我讲。
㉓我问他:“出院后吃的药取了吗?”
㉔“取了。”
㉕“注意事项、要复查的内容知道吗?”
㉖“知道。”
㉗“出院证到了县医院要拿给医生看,好让医生照着原来的方案继续做治疗。”
㉘“知道。”男孩一边点头,一边回答。我笑了一下,说:“那就快去办出院手续吧!”
㉙突然,男孩朝我深深地鞠躬,然后就一直这样弓着背、低着头、倒退着走出我的办公室。这时我才明白,这个男孩因为语言不流畅,不知道怎么对我说感谢的话,最后用了这个方法来表达。那一瞬间,我的视线模糊了……
㉚这个男孩,在十九岁的年纪,默默地诠释了责任与担当,让我们这些见惯人情冷暖的医生赞叹不已。也让我在救治这个十九岁彝族男孩妻子时,感觉自己是获益者。
(有删改)
1.阅读全文,概括治病全过程中“我”的情感变化。(4分)
烦躁→( )→( )→感动
2.说说文章第⑰段作者为什么“苦笑”?(4分)
3.文中㉙段中“男孩朝我深深地鞠躬,然后就一直这样弓着背、低着头、倒退着走出我的办公室”,请补写出男孩当时的心理。(3分)
4.请说说第㉚段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
也让我在救治这个十九岁彝族男孩妻子时,感觉自己是获益者。
三、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4题。(15分)
老严的选择
①手续办好了。老严捧着那张表,小心翼翼的说。鲜红的印章带着不容置疑的口吻。
②妻子叹了一口气。尽管抗争许久,但她从一开始就知道,她拧不过执拗的丈夫。当年为与自己团聚,任凭首长苦口婆心相劝,他还是毅然舍弃大机关的锦绣前程,调回革命老区。然而这次,她委实难以接受。
③此刻,半年来的一点一滴像开闸的洪水,又涌出来。
④“什么?你疯了吗?”听到老严要自主择业,上山种脐橙,她的一双眼睛瞬间要把眼皮撑破。自主择业多自由呀,无拘无束……不管老严怎么解释,她一概听不进去。从军几十年,待过大机关,当过参谋,搞过政工,正儿八经的“文武双全”,正团职将近十年,条件优异,为什么放着体面安稳的日子不过呢?几十年来相濡以沫、很少红脸的夫妻,遇到了罕见的十字路口。
⑤自主择业四个字犹如一颗巨型炸弹,迅速在家族里炸开了锅。乍一看,仿佛三十年的拼搏付诸东流,有头有脸的日子顿时化为乌有。大伙儿挨个劝说,有的a________,有的b________,有的干脆c_______。好友中也有不少反对,说他是“傻瓜”“怄佬”……老严的电话铃声此起彼伏。
⑥一时间,老严深切体会到啥叫四面楚歌。
⑦面对亲朋好友的轮番“轰炸”,老严没有退缩。经过数个不眠之夜,他的决心坚如磐石。任凭家人磨破嘴皮,甚至恨不得把电话摔烂,也没有丝毫动摇。
⑧改革开放已经二十多年,多少人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成功的道路越来越宽阔。我们俩都是从农村出来的,哪里敢想现在能住上这么敞亮的房子,不正是改革开放的红利吗?办手续的前一天,老严心平气和地向妻子掏心窝。这一席话无可辩驳。良久,妻子拍了拍老严的手,算是默许。
23
⑨时光定格在2001年。老严艰难度过了人生的重要关口,似乎又回到了原点。
表格终于盖完章。老严按捺不住心中的急迫,跨上摩托往南康市三江镇飞驰。一百五十亩荒地,五十年租期。他缓缓把纸合同放进皮包,默默走上一座小山头,环顾坑洼不平、躺满泥沙碎石的山地,一股豪气在胸腔激荡。一个四十六岁的创业者,正式打响了人生的第二场战役。
从此,一顶黑色鸭舌帽,一件T恤衫,一条牛仔裤,一双运动鞋,成了老严的标配。每天早八点到晚八点,无论刮风下雨,准能在山里的某个角落觅得他的身影,高挽的裤腿上沾满泥泞。一千米的电路,他自己猫着腰一段一段接通,只请了几个小工打下手。又嫌小工动作不够麻利,将近两千米的灌溉水管和输药管,干脆全由自己一手包办。栽种、施肥、打药、除草,样样自己动手,一片不毛之地渐渐打理得纹路分明,井然有序。对最核心的种植技术,常常通宵达旦研读专业书籍,书桌上堆了厚厚一摞,老花镜也早早戴了起来。遇到难关,他主动请教专家。尽管如此,每一个过程依然容不得半点松懈,稍有不慎便前功尽弃。
脐橙的种植周期相对较长,前两三年是纯粹的投入期,看不到什么回报,还要不断往山上投钱。但老严始终热情如初,像抚养孩子一样悉心呵护每一棵树苗。每埋完一次肥料,他都傻呵呵地笑上一阵,仿佛看见盘绕的树根张开大嘴吸吮食物,然后沿着枝干向上输送营养。春节团聚,老严也一反常态地安静,扒几口饭便坐在院坪抽烟。
他需要等待。
三年后,受到慈父般关怀的小树苗们茁壮成长,首批两千余株,头年挂果两万五千斤,进账四万元。看着张牙舞爪的嫩叶随风摇曳,一只只硕大的果实装车上市,老严脸上终于浮现出久违的笑容。
第四年,挂果十一万斤,收入十六万元。第五年,挂果超二十万斤,收入二十余万元……这样一张连专业果农也难以望其项背的成绩单,令人刮目相看。就算黄龙病来势汹汹,他的脐橙也基本没受侵犯,个个色泽光鲜。记者来了,考察团来了,冷清的果园猛然间人头攒动。
老严成了名人。
望着漫山遍野黄澄澄的一片,亲朋好友们也不得不摒弃成见,心生敬意。
四年前,一听说妻子家乡要拿出五百亩山地招商,老严又攥紧了老茧密布的拳头。他悄悄驱车赶去,刚和这片陌生的山地打上照面,就情不自禁动了心,参差不齐的山头就像根根琴弦,撩拨着他的心。
过了几天,老严的名字又出现在合同上。这一次,反对的声音销声匿迹。
紧接着,安装电路、水路,栽种、施肥、打药、除草,修猪栏,建板房,老严又重复起十几年前的开荒拓土。
今年元旦,老严的新“领地”向我开放。漫山的雏苗幼树花枝招展,数根橡胶皮管沿泥土直贯而下。猪圈里一片宁静祥和,母鸡带着小鸡们闲庭信步。这儿,老严充分展示出“旧貌换新颜”的卓越本领。
当年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他走出农村,成为一名军官;几十年后,他脱下军装,重新成为一个农民。这不是开倒车,又退回原点吗?不,这是一个包容的时代才能孕育的升华,是一次崭新的出发。老严很早地领悟了改革开放的真谛,把“创业”——这个充满光辉的词汇,演绎得淋漓尽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解放思想、敢想敢干的真谛。
(有删改)
1.简要概述老严的第一次创业历程。(6分)
自主择业,签订合同→( )→( )→( )→埋肥料,丰收
2.将下面短语填入文中a、b、c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①晓之以理 ②泪雨凝噎 ③动之以情
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②③①
3.文章第⑨段为什么说老严“似乎又回到了原点”?(3分)
4.下面对文章解读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第③段“此刻,半年来的一点一滴像开闸的洪水,又涌出来。”这句话之后属于倒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
B.第⑦段写“面对亲朋好友的轮番“轰炸”,老严没有退缩”,突出了他不听劝告、不悔改的形象。
C.老严第二次创业时“反对的声音销声匿迹”的原因是因为老严用自己的成功创业说明了自己是正确的。
D.结尾段作者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又否定了第⑨段老严“似乎又回到了原点”的说法,是为老严这样一位勤劳、朴实的创业者“正名”。
四、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4题。(15分)
23
老圣人
赵长春
袁店河有个说法:人读书多了,读得出不来了,就叫“圣人”。这个说法有点讽刺和嘲弄。
老圣人也被称作“圣人”,当年,他被唤作“圣人”,原因不得而知。现在老了就加了个定语,“老圣人”。
老圣人做的事情有些不同于他人。就拿春分这—天来说,他要把村里的小孩子们召集起来,在村中老槐树下的大碾盘上,立蛋。
立蛋,就是春分这一天,将鸡蛋立起来。老圣人先示范,轻手撮一鸡蛋,竖在平展的碾盘上,屏息,慢慢松开,鸡蛋就立起来了!然后,他给孩子们分鸡蛋,一人两枚,围绕碾盘,看谁先立起来,发奖。
这个时候,是村子里春节过后的又一次小热闹。不过,大人们不多,年轻人更少,这时候,老圣人看着孩子们,一脸的笑。
人们说:“这有啥意思?自己买鸡蛋,再买些铅笔、写字本文具盒……”老圣人说:“这很有意思。就拿春分立蛋来说,是老祖宗们四千多年前就玩的游戏,一辈辈、一代代,传到现在了,会玩的人少了,人家外国反而玩疯……”老圣人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让孩子们立鸡蛋,心静一下,比玩游戏好。”
说话间,已经有好几个孩子将鸡蛋立起来了。孩子们很开心地围拢着老圣人,听他讲春分,讲节气,讲碾盘的故事。
碾盘也有故事,碾盘很老了,村里人用了好多年,如同村口的老井。现在,条件好了,人们不用碾盘了,包括石磙,还有老井。老井早就被填埋了,一些石磨、石磙,还有马槽,莫名其妙地消失了。后来,人们才知道,被人偷跑了,卖到城里了……老圣人就操心老槐树下的大碾盘。有个夜晚,老圣人突然喊了起来,就在老槐树下。原来,那些人又来偷了!
老圣人说,每个人都有故事,每个村子都有历史,每一家都是传奇。这老碾盘,每家的祖辈都吃过它碾出的面、小米、苞谷……他说的故事,有个后来上了大学的孩子写了出来,写进了他的书里。老圣人保护老碾盘,差点儿拼了老命。
春节,村上的人多了起来,都从外面回来过年,掂了年货去看老圣人。他说:“别看我,看看咱们的老槐树、老碾盘。”老槐树、老碾盘,就成了村子一景。
还有,与别的村子相比,村上喝酒、赌博的人少,打骂老人的事基本没有,这也与老圣人有关。他喜欢管闲事,不怕人家烦。他说:“人都光想着赚钱了,不行,还得讲老理,这就是仁义礼智信。这些老理,是几千年的好传统,不能丢。丢了,就丢了脸面。”
想一想,对,就是当年孔圣人周游列国时说的,提倡的。
老圣人有一方墨,古墨,好多年了,油亮,沁香。他有个治疗小孩子感冒、头痛的验方,就是点燃油松枝,烘烤古墨,然后按摩孩子的额头。古墨微软,香香的透出凉意,有股幽幽的药味。几声喷嚏,打个冷战,小孩子就好了!他还治疗痄腮,研墨,毛笔蘸汁涂抹腮边,一圈一圈,如此两三天,就好了!
老圣人说:“古人凭心,诚信为本。墨也讲究,内有冰片、麝香、牛黄等,为的是读书人安心、静心。学须静也,静须学也。可惜,好多人做不到了。”
老圣人九十多岁了,身体很好。他习惯饭前喝水,小半碗白开水。有记者采访,问这是不是他的长生之道。他说:“哪里呀,儿时家贫,每当吃饭,父母先让孩子们喝水,喝完检查,如果碗里控出来水,就少给饭……”说着,老眼泛出泪花,又笑道:“现在多好,吃啥喝啥,都有!”
老圣人大名叫王恒骧,袁店河畔人。
叫他“老圣人”,我觉得有些委屈了他,在袁店河的语境里。
不过,“圣人”的真正意思是很有讲究的。在袁店河,也只有他能配上这个称呼。
现在,读书的人少了,越来越少,谁还能再被称为“圣人”呢?
(原载《百花园》2017年2期)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老圣人”做了哪些“不同于他人”的事。(3分)
2.说说第⑬段两处加点的“就好了”有何表达效果。(4分)
3.联系全文回答,“我”为什么觉得在袁店河的语境里,叫他“老圣人”有些委屈了他? (4分)
23
4.文中多次出现“老碾盘”,请说说其作用。(4分)
五、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4题。(15分)
捞
①水很大,淹没了村子。乡亲们的房子泡塌了好多,牲畜也砸死了好多。洪水害了大伙儿,却便宜了西满。西满仗着自己水性好,在水中能像鱼儿一样来去。没过一个时辰,西满就在河里捞了一辆崭新的自行车,还有几根粗大的木头。更难得的还捞到了一个女人的包,包里还装着好几百元钱呢。
②凭着超人的水性,西满把一件件战利品拿上岸,笑得咯咯的。西满知道秀萍这会正急着给人们运吃的喝的呢。西满想:商人就是商人,瞅准了机会就能捞一把富起来。商人能捞,我西满不捞等待何时?顺手牵羊,西满把秀萍商店柜架上的东西卷了好多。西满把这偷说成是贼偷贼——谁也不偷谁。
③烟啊酒啊的,结婚请客必不可少。瓜籽糖果一应调料,西满不嫌多。西满的婚期已经定了,再过一个月就结,这些东西都用得着。西满毫不手软,一卷就是几大包,直扛得他呼哧呼哧喘气儿。
④“多少钱?”回家路上,西满没想到正遇上了秀萍。此时秀萍正从车上往下搬苹果。今天拿了秀萍那么多东西,西满不怕秀萍的苹果贵,也正渴得要命。西满捞起一个最大的苹果就啃。并且从口袋里掏出一百元钱大方的递过,眼睛眨也不眨一下。
⑤“不要钱!”秀萍笑着说。
⑥“不、不要钱?”西满睁大了眼睛,很吃惊。秀萍面前渐渐堆起小山一样高的一堆苹果。那是秀萍昨天才从外地进来的一汽车大红苹果,昨天都一个2元,一分不少呢。昨天,流着口水的西满试图抢一个尝尝,还被秀萍美美地唠叨了几句呢,真小气死了。
⑦“真的?”西满停止了咀嚼。
⑧“不要钱,大家放心吃吧!”秀萍对着正在抢险的人喊。
⑨“都、都不要钱吗?”西满看看拿了苹果的人,看着那堆小山一样高的苹果堆。“为、为啥就不要钱呢?”西满继续不解地问。
“为啥要要钱呢?你看大家不都是在抢险吗?我个女人家,下不了水,出不了力气,帮不了大家,就让苹果代替我做个小小贡献不行吗?”秀萍笑了,眼睛还特意照顾了西满扛过来的那几个包。说着把苹果一个个地塞到一个个忙碌着人的手里。
“吃吧,吃了就有了力气。有了力气,就可以救出更多的东西了。”秀萍继续忙着送苹果。她的笑声也似苹果,是那么水灵,那么甜美解渴。
“都,都不要钱。这么多都不要钱?”西满的眼睛睁得更大了。
看看脚下的包,西满自言自语。西满眼睛里写满了疑惑。望着来来往往的人都拿了苹果,秀萍一分也没收,西满一时脚下生根,走不动了。
这时秀萍又过来,说:“哥,给。吃!真的不要钱。”秀萍又给西满手里塞了一个大大的红苹果。
“不、不。”西满盯着秀萍的脸红了,恨不能有个老鼠洞钻进去。
“拿着,哥,饿了就吃,吃了再帮助大家捞不迟。你水性好,别只顾了帮大家,累坏了自己。”秀萍一边说,一边把那些包拎起来,一包一包往西满肩头上架。
“哥,悠着点,唵,悠着点。”说着,秀萍又弯腰把一个苹果塞到了西满背的包里。秀萍是前不久才开的店,今天就遇了水灾,真不巧。
苹果的小山,慢慢小了,西满肩头上的那几包东西似乎大了,成山了,一步一回头西满慢慢走,越走越走得艰难了。
“噔噔噔……”西满没走几步,转了头,挺挺身,又回头望望渐渐小的苹果堆。这时秀萍朗朗的笑声飘来,西满立即脚下生风,飞也似地跑了。西满一口气来到秀萍的商店。把那几包东西,一样不少地又归还原位。
西满不再回家去,也不去河里去捞东西发家致富了,决定和大家一起去抢险。
“你,你……”一个乡亲忽然发现了一向贪婪的西满,竟然不吃不要钱、伸手可得的苹果,也不喝不要钱的矿泉水,竟掏出了一块饼,舀起了一勺井水呼呼地喝,很是吃惊。
“哥,你别舍不得, 这苹果……”秀萍一时也蒙了,西满昨天还抢苹果吃呢,今天怎么就不吃了呢?
“不,不了,井水解渴。大饼耐实,充饥。”西满脸羞得如盖了层红布子,又去不停点地帮人捞东西。西满不为别的,节约一个是一个,他知道,秀萍的苹果一个个来之不易。
23
(有删改)
第①段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3分)
2.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语,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变化?(4分)
①“不、不。”西满盯着秀萍的脸红了,恨不能有个老鼠洞钻进去。
②西满一口气来到秀萍的商店。把那几包东西,一样不少地又归还原位。
3.速读文本,概括人物的主要特点。(4分)
人物
共性
个性
秀萍
①
乐于助人、做事坚决
西满
②
4.为了表现人物性格和文章主题,作者采用了很多表现手法,请从文中找出一种并分析其作用。(4分)
六、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4题。(15分)
放 水
①养鱼大户汤睦老汉这几天特别烦,从来没有过的。
②这究竟为啥?昨天,镇政府下了红头文件:为便于对外交通,我镇华尔河两岸鱼塘的水全都要放流一半到主河道内。
③华镇是鲁西南山区的一个偏僻小镇,富产沙石,可它唯一能往外运的出路便是华尔河。近几年,城市房地产火爆,沙石也越发珍贵起来,一条条大货船整日穿梭于华尔河之上,这里俨然一条黄金水道。
④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城里人忽然特爱吃起华尔河的鱼来,说这里远离城区,水质好,养出的鱼富含多种氨基酸——多高的价都认。于是就有好多人在河里打鱼。整天飘着满河面子大大小小的鱼船、货船,哪还有鱼的生存空间?可鱼越稀罕,价格越昂贵,听说市面上每斤200元,都供不应求呢。
⑤于是,就有人想起了用华尔河水养鱼。没几个月,华尔河两岸的高坡上大大小小的鱼塘星罗棋布;人们架起高功率抽水机,数以万计的水管向两岸喷洒开来,也就小半年,偌大的华尔河水位竟然下降了半米多。还听说,他们使用的防渗材料都很高级,就是圆明园人工湖准备使用的那种。眼看着华尔河的水位一天天减少,好在接连几场大雨及时而落,加之两边山上的水由山沟不断流入,华尔河中的货船来往仍能畅通无阻。
⑥中间黄金水道,两岸绵延十几里的鱼塘,华镇经济蒸蒸日上,竟成了全省明星乡镇。听说,它的中心大街——华尔街,准备模仿美国的华尔街去改造呢。
⑦华尔街旁的汤睦老汉一家就是那几年发展起来的。
⑧老汉本打算利用华尔街的黄金地面开个五金建材商店,一年也有个几万收入,怎奈两小子铁了心要到华尔河岸边去养鱼,老汉拗不过儿子,也就把所有的钱投到了鱼塘上。
⑨水足鱼肥,不到两年,挖鱼塘的钱就挣了上来;五年后,华尔街旁矗立起两幢小洋楼,兄弟俩一人一幢,那个气派!
⑩每每在华尔街上溜达,老汉总牛气十足:天底下还有比咱华尔街人再富有的!
⑪今天,老汉实在牛气不上来了,大街上贴满了“归流华尔河”的通知:
⑫由于近两年雨水不足,加之两岸众多鱼塘无节制地抽水,致使我镇运送沙石货船的吨位急剧下降,很多大船不能到我镇拉货,给我镇经济带来巨大损失……经镇党委政府决定,两岸所有鱼塘把一半水放入华尔河主河道,且严禁私自抽水!如若不按规定执行,……
⑬华尔街上谁家没有鱼塘?如果放一半水,就意味着要卖掉一半鱼——这光景,鱼没长成个儿,——也不知叫什么事给闹得这鱼价还一天天往下跌,唉!华尔街两旁的养鱼户们个个面如冰霜。
⑭伤心归伤心,政府的工作还是要支持,华尔街的养鱼户们还是有这个觉悟的。于是,捞鱼,卖鱼,放水,养鱼户们默无声息地做着这一切。
⑮卖鱼归来的汤睦老汉是坐着运沙石的货船返回华镇的。
⑯看着两岸白花花的塘水流入华尔河,老汉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可放眼华尔河,河面似乎宽阔了很多,远处,几艘大货船正慢慢朝华镇方向开来,似乎还能听到船上水手们唱“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好汉歌》。
⑰耳闻目睹了这一切,汤睦老汉心里似乎舒服了好多——毕竟,只要华尔河畅通,以后的好日子还是能打包票的。
23
1.本文③~⑩段是哪种记叙手法?其作用是什么?(4分)
2.文章第⑥段的加点词“竟”的含义是什么?(4分)
3.小说塑造“汤睦”这一人物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4分)
4.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开头段写“汤睦老汉这几天特别烦,从来没有过的”,为后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表明“华尔河航运”在华镇的重要作用,是全镇人民的共同利益。
B.第⑯段船上水手们唱“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好汉歌》,实质赞美了政府治理华尔河的正确决策。
C.第⑰段画线句的言外之意是华镇人民的生存的根本所在并不全在经济发展,华尔河航运才全镇人民的共同利益。
D.文章“放水”是围绕华尔河两岸池塘养鱼用水与华尔河航运水位标准之间的矛盾展开的。
七、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5题。(15分)
城里乡下
①焉瓜两口子有一个梦想:在城里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很多农民工都有这个梦想。他们这个梦想是两年前萌发的,那时他们已经攒了5万元。焉瓜就对老婆翠玉说:“我们都努力挣钱,争取过几年在城里买一套房子。”翠玉说:“嗯。努力。”
②现在,他们有23万元了。
③焉瓜在建筑工地开塔吊,每个月可以挣6000元钱。翠玉在制衣厂上班,每个月有3000多元收入。他们租住在一套3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狭小拥挤,但每个月租金要1000元。为了实现梦想,焉瓜和翠玉结婚4年还没有要孩子,他们打算在城里买了房子后再要孩子。他们都认为,只有在城里,孩子才会有一个好的未来。
④每个月存5000元钱,雷打不动。焉瓜原来抽8元钱一盒的烟,3天两盒,后来翠玉说:“不想买房子,你想咋抽就咋抽。”焉瓜一咬牙,就把烟戒了。焉瓜和翠玉开始往房产中介跑,买不起新房子,他们打算按揭一套二手房。家里老人一直在催他们要孩子,他们觉得该买房子了。
⑤掐算着手里的钱,又想买面积稍微大一点的,焉瓜和翠玉心里很纠结。后来他们终于看中了桂苑小区一套90平方米的房子,6楼,电梯房,房主是个姓李的老太太。小区附近有学校、超市,生活、娃娃读书都方便。可首付要32万。焉瓜嘴甜,说:“李阿姨!再少点?”老太太摇摇头:“这个价,已经很低了。”
⑥琢磨了半天,焉瓜和翠玉有了办法:把老家的房子卖了!
⑦老家的房子带个小院子,5间青砖瓦房,篱笆墙上爬满牵牛花,院门口,有一棵大香椿树。每年春天,牵牛花开出白色小花,香椿发出嫩芽。老娘喜欢用香椿芽炒鸡蛋、煮苕菜,好吃。焉瓜和翠玉进城后,老房子就老娘一个人住。焉瓜和翠玉商量,卖了老房子,就把老娘接到城里住,以后有孩子了,也有人带。
⑧焉瓜回去和老娘商量,老娘心里有些舍不得,但还是顺了焉瓜的想法。焉瓜用手机拍了一些小院子的照片发到网上,还专门拍了香椿树的照片。焉瓜把照片发到网上,标价15万。焉瓜想,13万也卖。
⑨隔三差五就有人打电话联系,高的出价八九万,低的,出价6万。因为价钱不合适,都没成。焉瓜知道他们不是真心要买,那个小院子,怎么也值13万。
“这些人,巴不得白送给他们。”翠玉说。
焉瓜又接到一个男人的电话,出价11万,还提出明天去看看老房子,再最后定价钱。焉瓜感觉这个人好像是真心要买,约好了时间,向工地请了假,第二天就早早回去等着了。上午10点,看房子的人来了,3个人,一对中年夫妻,还有一个,竟然是桂苑小区那个房主李老太太。
中年夫妻都喊李老太太“妈”。
他们对小院子很满意,特别喜欢院门口那棵香椿树。一番讨价还价,他们出价13万。
一个月后,焉瓜和翠玉就拿到了桂苑小区那套房子的产权证。他们离开那套狭小拥挤的出租房,带着老娘搬进了繁花似锦的桂苑小区。而乡下那个熟悉的小院子,也成了别人养老的地方。那天晚上焉瓜和翠玉都很高兴,他们心里都有一种新鲜的归属感。焉瓜抚摸着鲜红的产权证,说:“我们是城里人啦?”翠玉说:“当然是城里人啦!”老娘在厨房里做着好吃的。
23
焉瓜和翠玉也打算要孩子了。
偶尔,焉瓜会想起那个李老太太。他想,城里人咋会喜欢到乡下过日子呢?焉瓜喜欢城里的日子。
只是,焉瓜常常想起老家院门口那棵香椿树。
(有删改)
1.为了实现“在城里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焉瓜两口子做了哪些准备和牺牲?(3分)
2.第段句子“掐算着手里的钱”中加点词语“掐算”一词表现了焉瓜怎样的心理?(3分)
3.品析第⑦段画线句运用的的描写手法及其表达效果。(3分)
4.阅读全文,说说焉瓜想起老家院门口那棵香椿树时心里的想法。(3分)
5.下面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焉瓜夫妇是当代农民工的典型代表,他们想要拥有一个城里的房子,同时无比渴望融入城市。
B.第④段“焉瓜一咬牙,就把烟戒了”是焉瓜夫妇为了省下钱来买房子。
C.作者将老家的自然环境与城里的环境进行对比,反衬了城里环境的优越。
D.文章记叙了农民工焉瓜夫妇同城里的李老太一家互相买卖房子的故事,表现了城里乡下不同的生活追求。
八、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4题。(15分)
愿你远在他乡,也有月可寻
张琪
①2016年9月,我头也不回地坐上了南下的火车。一千六百千米外那个素未谋面的城市,仿佛心里一团蠢蠢欲动的火焰,慢慢被秋风吹起,燃起一片大火,将我心里这个生活了近二十年的地方烧得片甲不留。
②新生的事物总是充满了魅人的诱惑。那些曾经到不了的地方像磁石一般吸引着心里的某个位置,令人异痒难耐,又像势单力薄的自己与一股莫名的力量在拔河。那股力量越来越强,以至于自己毫无招架之力,或者说,丝毫不想反抗。我整天盼着最好离这个所谓的故乡越来越远,最好双脚能丈量的地方越来越远,最好自己的身影能走过地图上的每一个角落。
③我信誓旦旦地在心里告诉自己:“想家的人都是懦夫,能成什么大事?”
④火车开动的时候回了头吗?回了。
⑤定位显示驶出城市的时候流了泪吗?没流。
⑥中国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文化,使每一个中国人生来情深,骨血里的家国情怀是随着头发、胡子一起生长的,越想剪掉,就长得越长,一辈子跟着你。偏偏它又生而稀薄、死而稀薄,在你存留的一生中,由黑渐白,不断脱落,而后重生。
⑦中秋时节,已是九月末,北方已经很冷了。那时的我正在西湖边,拿着一元纸币对着湖中央的三潭映月反复对比。西湖的雨滴在湖面上,水波一圈晕开一圈。断桥上的伞柄一把挨着一把,雨水滴落在伞顶,顺着伞骨落到另一把伞里的肩头。湖边的柳枝伸直长长的细骨,伸进不断涌向岸边来的湖水里。翠绿的叶子平平地铺在水面上,高低起伏,随风摆动。南方的雨总是这样,说来就来,也不急着走。就这样,从白天到黑夜,不见天顶原本的颜色。
⑧“海上生明月”,没有海,也不见月。
⑨北方的仲秋已变成了冬,脚下的仲秋却还散发着夏的余温。我与一千六百千米外的城市,隔着的又岂是一个季节的距离。
⑩越长大,越孤单。越长大,也越情深。那个地方陪着我成长,我也曾想逃离,也曾变得对朝夕相处的环境不屑一顾。曾经想一走了之的冲动有多强烈,如今想重返故地的心情就有多急不可耐。
越长大,离家越远,这牵念的枝丫就伸得越深。
2017年夏末,第三次踏上那班南下的火车。入了夜的北方的风,迎来送往,吹起厚重的大衣衣角。
火车开动的时候回了头吗?回了。
23
定位显示驶出城市的时候流了泪吗?流了。
一路穿过高楼林立、田间村庄,灯火渐明渐暗。
天黑得愈发重了……
天微微蒙蒙亮了……
又一年中秋,在十月初。时间变了,地点变了,唯一不变的是去年西湖的雨跟着我一起来到了秦淮河畔。“十一”黄金周的金陵城人潮涌动,车水马龙。天阴得重,却不妨碍阖家出游的笑颜。我一个人擎着伞,沿着古老的城墙边走过。雨水打在青褐色的古城上,反射出不同于现世的光。墙里墙外都是举国同庆的繁华,唯有这数尺宽的城墙,在见证了几百年的沧海后变得一如既往的庄重。
雨不见停,月亮也歇了个好假期。
视频里,父母穿着厚厚的外衣坐在餐桌前。我在手机这端望着满桌的美味垂涎欲滴,抿嘴以示我不能享用的不甘,假装自己也坐在餐桌前,像几年前一样看着晚会、谈天说地,吃得肚子鼓成一个球。
恍然间,眼前雾蒙蒙的,我是怎么了……
窗外雨声渐大,落在树叶上遥遥四散。月亮还在睡着,又一次没有照亮我在的这座南方的城。
你在的远方,可看得见故乡的月?
(选自《知识窗》2018.01)
1.文章中作者“两次离家”都写到了“回头”和“流泪”,这样写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3分)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②段中划线的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那些曾经到不了的地方像磁石一般吸引着心里某个位置,令人异痒难耐,又像势单力薄的自己与一股莫名的力量在拔河。
文章结尾说“你在的远方,可看得见故乡的月?”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其作用。(4分)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阅读“越长大,越孤单。越长大,也越情深”这句话后的感悟。(5分)
九、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4题。(15分)
霞光里的袁家湾
张雄文
①这是清秋的一个下午。阳光有些慵懒,仿佛鬓钗横斜,不胜宿酒的深闺少妇。修整不久的石宋路裹着簇新黑亮的衣裳,洁净而宽阔,与身边浅吟低唱的文化河并肩牵手,恬然躺卧在这座城市的繁华深处。又走街串巷,默默伸向楼宇遮蔽的远方。靠着河岸的一边人行道上,耸立两排枝叶浓密的香樟,军营队列一般齐整。
②人行道忽然豁开一处口子,石宋路岔出一条有着30度左右斜坡的街道,从一座朴拙的拱桥跨过文化河,向树林荫翳里的一片楼宇蜿蜒而去。我知道,此行的目的——闻名已久的湖南株洲市袁家湾社区就在这人烟辐辏的深处了。
③社区弥散着清秋的气息,静谧而安详,如秋叶般静美。楼房高矮不一,错落有致,与这座城市那些日新月异,一天天直逼蓝天的新区楼宇相比都不算特别高大,甚或颇有些陈旧,残存着中南无线电厂往昔的辉煌。不过,几条寂然而卧的街巷都很整洁,照例有如盖的香樟横柯上蔽,仅漏下些许斑驳的疏影。香樟掩映的深处,一栋红白相间的别致楼房淡然而立,便是社区的中心所在了。
④穿过庭院,来到门前,一种书籍的幽香扑鼻而来,“社区图书馆”的门楣赫然在目。此刻,大门敞开着,却寂静无声。我有些好奇地走过去,往里一瞧,竟有十来个老者在其中。他们人手一本书,摊开在桌前,神情恬静而专注,脸颊溢满红光,额上岁月的皱痕似乎已被浓郁的书香抹平。我不敢多打扰,转身退出,不想与一位踱步前来的老人碰个正着,将他手中的一本书撞落于地。我忙弯腰捡起递还给老人,趁势与他攀谈起来。说到晚年生活,74岁的老人布满斑点的脸满是笑意,说:“我很喜欢看书,每天上午、下午我都来,感谢社区图书馆,使我有书看,日子过得充实,而且增长见识。”
⑤
23
我被老人春风般的情绪感染,拉了一阵家常,与他握手道别时,蓦地听到源自桌面的一声清脆叩响,伴着一声断喝:“将!”循声找到隔壁,原来一个窗明几净的大房间里有好些老者,或四人围坐,或两两各据楚河汉界对峙,一边还或立或坐,围着几个慈蔼的旁观者。我少年时代起便喜欢下棋,于是在一对厮杀得难舍难分的老人前,饶有兴致地观战起来。左手边的老人嘴唇合拢,撅得老高,一声不语,却被对手不断催逼着,额上渗出了点点汗珠。他便是刚才被“将”的那位,老巢中的“帅”被一匹飞过来的卧槽马将了一军,旁边还有一车一炮虎视眈眈,情形万分危急。我苦思一阵,想到了一个破解之招,正要给他当当参谋,忽然想起“观棋不语真君子”的话来,又恐对手生气责怪,只得瞪眼干着急。老人终于拱手认输,却满脸不服气,说再来一局!对手老人也不示弱,两人又哗啦啦摆开了棋子。
⑥我哑然失笑,起身到其他桌旁看了看,老人们都沉浸在象棋、扑克或者麻将的酣战里,沧桑的脸上都挂满了惬意与自得,我依稀看到了一条汩汩滔滔的幸福河流淌过他们的晚年。
⑦我忽然想起了《礼记》里的一段话:“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谓大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大同社会,是数千年前古人仰望苍穹渴盼不已的梦想。这一渺远的梦想,在这樟香漫溢的荷塘区,似乎可以说终于接近了。
⑧时光无声流逝,绚烂的晚霞渐渐铺满了天空,一段激越的旋律骤然响起来。我立在社区负责人的窗口往外一瞧,庭院前的广场上,不知何时聚了数十个老太太。她们脸上挂着的皱纹里盛开的笑靥,排着齐整的队列,手持红绸,在晚风与旋律中舞了起来。我疑心那是数十朵跳跃的火焰,与漫天霞光交相辉映,将袁家湾与荷塘区照出了一个火红的秋天……
(选自《光明日报》2018年06月22日14版)
1.本文具体叙述了“我”在袁家湾社区看到的哪些情境?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3分)
2.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他们人手一本书,摊开在桌前,神情恬静而专注,脸颊溢满红光,额上岁月的皱痕似乎已被浓郁的书香抹平。
(2)我疑心那是数十朵跳跃的火焰,与漫天霞光交相辉映,将袁家湾与荷塘区照出了一个火红的秋天……
3.文章第⑦段引用《礼记》中的一段话有何作用?(4分)
4.文章以“霞光里的袁家湾”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4分)
十、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4题。(15分)
喵大人的光临
胡不归
①刚毕业那会儿,我和朋友结伴到一座陌生的城市工作。两个来自小地方的姑娘,初涉江湖,只能慎之又慎。我们白天各自奔赴工作,面对外面的纷繁,假装从容,以掩饰自己的稚嫩及外乡人的身份,只有晚上回到租来的小屋,关上门,才会卸下防备,抱团取暖。
②我们的房子是在一条拥挤杂乱的商业街上面,在这里,房东通常都是一楼的商户,有开杂货铺的,有卖小吃的,有理发的,形形色色;而楼上,基本都是租客,早出晚归,关起门来各过各的日子。我和朋友住在最高层的小房间,除了房东上门收房租,平日里无人造访。我们最怕两人说着说着突然安静下来,这时,空气马上就会被孤独填补,让人无处遁逃。直到,一只猫的到来。
③喵大人是在一个秋风渐起的夜晚光临寒舍的。那天,我们同往常一样,关着门,各自躺在床上准备睡觉,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断断续续地听到了门口有猫的叫声。我悄悄拉开门,突然一只猫蹿到了我脚边,我警惕地看了看四周,没看到人,难道是它自己找上门的?
④我们蹲下来围住它,这是一只很高冷的三花猫,腿长身圆,在猫界算是标准身材了吧。它竟然无视我们的观察,挺起尾巴,在屋里四处巡视,这边闻闻,那边嗅嗅,仿佛比我们还熟悉这个房子,绕了一圈才回到我们身边,一脸无辜地对我们叫着,那眼神倒像是在质问我们两个为什么会住在它的家里。
23
⑤“喵大人,没事就可以走了。”为避免多事,我们还是开了门示意它出去。它竖起尾巴,突然变得有些紧张,抬起胖乎乎的脑袋对着我们叫,仿佛受了天大的委屈。“该不会是饿了吧?”我掰了些面包放到地上,它马上奔过来,屈着两只前腿,认真地吃起来,优哉地左右摇摆着它的尾巴。朋友叹口气:“都说猫来穷,狗来富呢。”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耐心地等它吃饱喝足,舔干净了毛,才请它出去。
⑥第二天早上开门的时候,我看到那只猫竟然蜷縮着睡在门口,朋友见了不禁感叹:“昨晚,这家伙估计守了我们一夜呢!”丝丝秋风穿堂而过,猫咪趴在地板上朝着我们慵懒地叫了两声,听着让人有点心疼。我们放了些面包和水在门口,又各自投身到陌生的城市中去。
⑦晚上下班回来,我拖着沉重的脚步爬到六楼,头顶突然划过一声尖锐的猫叫,吓得我一个趔趄,扶住楼梯往上一看,一只圆圆的猫从七楼探出头来,朝我尖声叫着,好像抱怨我的晚归。“喵大人,您怎么还没走啊?”我上去开了门,它动作敏捷地先跳进了屋,随后转身冲我叫,许是又饿了,不过这家伙的脾气倒是不小。我只得煮了面条跟它一起吃,朋友回来见状,哭笑不得。
⑧吃饱后,它又赖着不走,缠着我们卖萌,用它的肥脑袋来回蹭我们的脚,好像从不着急回家的样子,但它看着不像流浪猫,反而像是富养的宠物,毛很干净,可是为什么在我们这待了两天还没有人来找它呢?我们试图从它身上找到答案,但还是不得其解。所以,准备睡觉时,我们还是把它关在了门外。
⑨接下来的几天,喵大人每天都上演相同的戏码,早上堵在门口等我们起床,晚上就在七楼等我们回家,吃饱喝足,逗我们玩,然后在屋里找个地方自己睡觉,俨然成了这里的主人。我们虽然对它疑虑重重,不知道它从哪里来,有何目的,但还是渐渐接受了它。
⑩直到周五晚上,我走到六楼的时候,没有像往常一样见到它探出脑袋。“喵大人?”我又在附近找了一圈也没找着它,那天晚上一直没有听到它的叫声。我和朋友兴味索然地躺在各自的床上,家里的空气突然安静了下来。睡觉时,我们刻意注意门外的动静,可除了彼此的呼吸声,什么也没听到。
⑪习惯大概是人类最大的感情支柱吧,我们习惯了每天为喵大人开门,同它玩耍,在它身上找寻这个城市温暖的蛛丝马迹,当有一天突然听不到它的声音,总感觉生活里少了些什么。我们又回到了从前,一回家就关上门,隔绝与这个城市的一切。
⑫直到星期天晚上,门外又响起了猫叫声,我从床上跳起来,跑去开门,喵大人竖着尾巴,歪着脑袋,冲我叫,一如初见。我激动地抱起它,感受它身上久违的温暖。后来,我们渐渐发现每到周五晚上,它就会神秘失踪,周日晚上又干干净净地回来,如此重复几周后,我们猜想,它的主人或许工作很忙,只有周末才有时间照看它。
⑬于是,我们养成了等喵大人光临的习惯,只要喵声一起,我们就会毫不迟疑地去开门,任它进来蹭吃蹭喝。至于,它为什么会来到我们这里,它的主人是谁,为什么放任它乱跑,这些我们都无从知晓,也没有必要追究,我们只知道,有猫的日子,很温暖、很开心。
⑭陌生,始终是一个城市的常态,这里的人每天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但是,喵大人的到来,让我们对这里渐渐不那么敏感,也不用时时刻刻戒备着。勇敢地打开门,在陌生的世界里,也许会碰上一份长情的陪伴,与你度过孤寂的岁月。
(选自《知识窗》2018年2期)
1.结合语境,揣摩句中加点词语所表现的人物心理。(4分)
(1)我悄悄拉开门,突然一只猫蹿到了我脚边,我警惕地看了看四周。
(2)只要喵声一起,我们就会毫不迟疑地去开门,任它进来蹭吃蹭喝。
2.揣摩下列语句,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1)空气马上就会被孤独填补,让人无处遁逃。(赏析加点词语。)
(2)我从床上跳起来,跑去开门,喵大人竖着尾巴,歪着脑袋,冲我叫,一如初见。(请从描写角度赏析句子)
3.文章最后一段的表达方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4分)
23
4.文章用“喵大人的光临”为题,有什么好处?(3分)
十一、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4题。(15分)
雪人的悲伤你看不见
王海侠
①我十一岁那年冬天,父亲去世。母亲仿佛并不悲伤,镇定自若地料理完父亲的后事,她便和以前父亲在时那许多个日日夜夜一样,每天早晨天不亮起来烧热气腾腾的饭菜,然后下地干农活、喂猪和鸡,直忙到晚上才有时间坐下来喘一口气。
②心底里,我认为母亲的表现就是无情。母亲一向是个善良的人,没有了父亲,我才发现母亲身上有很多我不了解的部分。失去父爱的悲伤和对母亲的怨气,让我整日郁郁寡欢,和母亲之间的话也越来越少。有一次,我发现母亲静静望着我的脸出神,见我看她,母亲慌忙转移开视线。我心想:母亲还是心虚吧,不敢面对我充满质询的目光。
③一个早晨,我惊喜地发现大雪覆盖了世界。院子里坐着一个雪人,咧开大嘴笑得很开心。这自然是母亲的杰作,她一看见我,就笑着说:“看看,妈给你堆的雪人。开心吗?”我突然有些愤怒,我是个没有父亲的孩子,怎么还能欣赏这么欢快的雪人的笑?我冷冷地看了母亲一眼,面无表情地转身走了。母亲会有怎样的感受,我完全不去考虑,只觉得有一种释放的快感。
④半夜梦到父亲,我惊醒过来。看见母亲坐在灯下,捧着父亲的照片,她没有流泪,但是眼里是深不见底的悲伤,我从没有见过这样的眼神。在那一刻,我忽然明白,原来,母亲并不是没有悲伤,她隐藏起她的痛楚,只是为了能让我快乐,像每个有父亲的孩子一样快乐。因为我,她不得不坚强,毕竟生活还要继续,一个做了母亲的人,没有福气放纵自己的情绪。
⑤第二天,院子里的雪人化了一点,但仍旧笑嘻嘻地坐着。笑着的雪人,心里藏着别人看不见的悲伤。我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了。母亲正在院里劈柴,我走过去揽住她的肩,轻轻地说:“妈,以后让我来帮你。”抬起头,我看见初雪般明亮的笑容在母亲脸上慢慢绽开。
⑥多年以后,我读到刘亮程的这句话:“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落在母亲生命中的雪,我也许只看见了轻盈的几朵,其他的,或许还在黑暗中纷飞,或许在隐秘处冻结成冰,或许已经融化。
⑦但庆幸的是,年少时的那个冬天,因为看穿一个笑着的雪人内心的忧伤,在失去父亲以后,我和母亲的冬天,过得并不孤独。
⑧现在,母亲在老家度过她的黄昏岁月,我在远方的城市里为梦打拼。我和母亲之间唯一的联系是通过电话,絮叨的语言,向对方展现的都是碧空丽日的晴天。落在我们彼此生命中的雪,对方仍然看不见。然而这又如何,潜藏在心底的暖,会让那些在黑暗中纷飞的雪、冻结成冰的雪,化成清浅的溪流,滋养生命。
(原文有删改)
1.请结合选文,分析第③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我冷冷地看了母亲一眼,面无表情的转身走了。
2.选文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看见母亲坐在灯下,捧着父亲的照片,她没有流泪,但是眼里是深不见底的悲伤。
3.选文中母亲具有勤劳、坚强的性格特点,请在文中找出依据。(4分)
4.文中的我,在那个冬天的夜晚,看穿了一个笑着的雪人内心的忧伤。结合你自己的体验,谈谈你的成长感悟。(5分)
23
十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5题。(15分)
光明行
杨轻抒
①母亲不知出去干什么了,我一个人独自扶墙出了家门,门外在下着雨,雨打在芭蕉上面,嘀嘀嗒嗒地响。我已经没有心思听雨打芭蕉的美妙音乐了,因为我再也看不见那丛我亲手种植的芭蕉了。
②以前我从没有想过什么叫做黑暗,没有,我抱怨过城市是那样的拥挤,天空有好多的灰尘,抱怨过房间是那样的窄小,人群中有那么多丑陋的面孔,然而当我终于看不见这一切的时候,我才突然发觉这一切是多么的珍贵!
③我从没想过我也许会在黑暗中度过我的大半生,从没!而今,我无论如何不能接受这一切,我独自走进了雨中。我不想提到那个叫“死”字的汉字,但我绝不认为这样活着有任何意义。如果这时有一辆车向我撞来,如果身边的建筑物突然倒下,如果我一脚踏进了深渊,我会坦然接受的,我会!
④但这一切都没有发生。
⑤我只听到了汽车紧急的刹车声和司机的惊呼声,听到前面迅速移动重物的声音,听到人群急急走过的声音——我竟然畅通无阻地在城市的雨中行走,雨中的城市第一次变得这样宽广。
⑥然后,我听到了一声狗叫,一种友善的,我能想象出的一种乖乖巧巧的狗的叫声。头顶的雨突然停了。
⑦“走开!”我咆哮,“我不需要同情,我不需要可怜!”
⑧我使劲挥动手臂,要甩开身边的一切,但我无论怎样努力,始终甩不掉那把罩在我头顶上的雨伞。我终于失声痛哭起来。
⑨“能陪我走一程吗?”一个声音说。是一个女孩子的声音,软软的,柔柔的。我不做声,女孩把手伸过来,拉住我的手。“阿明——”女孩叫一声,我听见小狗汪汪地叫着跑过来,围着我转圈,然后伸出舌头舔我的脚。我们在雨中走,雨声在伞外淅淅沥沥地响。女孩的手热乎乎的,天地间很静,只有雨,沙沙的雨落在身前身后。不知走了多久,我的心渐渐平静下来。
⑩女孩问:“你的眼睛是谁治的?”我说出了医生的名字。“原来你就是我叔叔的那个病人!”女孩有些惊喜地说,“你的眼睛能治好,他还说,治好你的眼睛将会是他一生中最得意的手术之一。”
“真的?”我还是有些怀疑,因为母亲说过,我的眼睛治愈率只有百分之二十五,也就是说,失败率高达百分之七十五。
“真的,不骗你!”女孩说,语气是那么肯定。
“你喜欢音乐吗?我拉二胡给你听吧。” 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我听见女孩试了一下弓,顿一下,一种激越的欢快的的音符突然跳跃而出,是刘天华的著名二胡曲《光明行》!
女孩拉得真好!我曾经多次听过二胡曲《光明行》,但我从来没像今天这样感到过有一大片的光明水一样猛然落满我的头上、肩上,沐浴着我的全部身心。
“看到阳光了吗?”女孩轻声说,“你一定会看到光明的!到那里你采枙子花送给我吧,我最喜欢枙子花了。小时候院子里有好多的栀子花,洁白的,像阳光一样的灿烂光明。”
手术非常的成功,百分之二十五的奇迹实现了!医生感慨地说:“这样坚强自信的病人不多见啊!”我没有时间去理会医生的感慨,拆线那天,我跑到城外的农家院里,折了一大捧栀子花,我要去找那个喜欢栀子花的女孩!
然而,当我认定我已经走到了我曾经和女孩呆过的地方时,我才发现在我面前的,哪有什么房子,有的只是一片满是青草的废墟。我想是不是我走错了地方?于是我重新回到起点,闭了眼,凭着感觉,走到了,睁眼,仍是那片废墟!
我见人就问:“这曾有个会拉二胡带条叫阿明的小狗的女孩吗?”
有人想了半天说:“你是问那个卖艺的瞎女孩吗?她早走了,不知上哪儿了。是牵条小狗背把二胡——她曾经在这里搭了一个临时的棚。”
我说:“她叔叔是眼科医生呢!”
那人说:“哪有这事!她只是一个卖艺的女孩,胸前常戴朵栀子花。”
是这样!我发疯似地跑遍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见人就问,看见一个胸前戴栀子花会拉二胡的女孩了吗?所有的人都冲我摇头。
我跑遍了城市的大街小巷,那么多的人中没有那个长头发的牵着一条叫阿明的小狗的女孩,有的只是大块大块的阳光在那个清晨猛然倾泄下来,厚厚的阳光把一座城市,把所有的人都淹没了。
我把手中的栀子花抛起来,城市的天空中顿时飘满了洁白的栀子花,那一瓣瓣洁白的花像一个个梦,像一瓣瓣梦一样的阳光,像一瓣瓣阳光一样的音符随风飘荡……
23
阳光,真香!所有的人抬起头,他们在寻找那些很香很香的光明呢!
我泪流满面。
(选自《中国当代微型小说名篇赏析》,有改动)
1. 在“我”与女孩的偶遇中,她为“我”做了哪些事?(3分)
2. 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始终甩不掉那把罩在我头顶上的雨伞。
3. 选文第⑨段画线句有什么作用?(3分)
天地间很静,只有雨,沙沙的雨落在身前身后。
4. 选文结尾段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3分)
5. 选文的标题有什么含义?(3分)
十三、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5题。(15分)
父爱有多坚硬
①这些年来,他很少和父亲说话,始终如陌生人一样保持距离。
②5岁时,他闹着做鸡毛毽子,追得满院子鸡飞狗跳的。父亲见了,在他的屁股上落下了大红指印;上小学时,他偷偷地在教桌里放老鼠,吓得老师花容失色。回家后,他的屁股上多了几道鞭痕;中学时,父亲教训他的话,他一脸不屑地顶回去。父亲急了,扬起手,却怔了怔,没落下来。那时的他已高出父亲一个头。
③高二的暑假,他宅在家里,整日沉迷于游戏中。一天,母亲说:“你爸腰疼病犯了,你和他一起出工吧,搭把手。”他不情愿地答应了。父亲是维修工,只要有人打电话,他便立即出门。那天,是6楼的露台排水口被垃圾堵死了,物业提出要扩建排水口,父亲满口应承下来。
④正值盛夏,太阳火辣辣的。穿着白色T恤、运动短裤的他像是出行的游者,磨磨蹭蹭地跟在父亲身后上了露台。露台上毫无遮掩,阳光白花花一片。父亲躬身半跪,一只手做支撑,另一只手艰难地伸进排水口掏垃圾。恶臭一阵阵袭来,他不由皱了皱眉,退后了一步。而父亲仍然半跪在那里清理着,发白的灰色汗衫被汗水浸透,紧贴在后背。他看不见父亲的脸,只看见父亲花白的头发在阳光下发出刺目的白光,扎得他的眼生疼。在他的印象里,父亲是高大威猛的,健步如飞,声如洪钟。可是眼前的父亲却黝黑瘦削,如霜后的茄子迅速地蔫了。这让他有点不知所措起来。忙碌半晌,终于清理干净了。父亲跌坐一旁,喘粗气。看到不远处站立的儿子,愣了一下,努力地站了起来,腰却如弓似的牵扯着生疼,怎么也站不直。太阳已经爬上半空,热浪一阵阵袭来,逼得他不敢抬头。
⑤父亲躬着腰拿起电钻开始扩大排水口,电钻声尖锐地响起,火花四射,砂石飞溅,有的贴着父亲的面颊飞过。一股无形的力量驱使着他猛地上前一步,夺过父亲手里的电钻。这时,他才知道这是个不好驯服的家伙,震动起来如一匹剽悍的野马,随时准备脱缰而去。没多久,他的掌心便磨出了水泡,钻心地疼。父亲又将电钻夺了过去,只是安排他用铲子清理碎裂的砂石。阳光火焰般包围了他,有液体顺着他的脸颊滑过,涩涩的,咸咸的。
⑥当晚,他辗转难眠,起身去卫生间时,听到父母房里有细碎的说话声。他贴耳过去。“以后不要儿子陪我出工了啊,他是拿笔杆子的料,哪做得来粗活。他小时候我管得严,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看来是我错了啊。能将他供上大学,也算是了了我的心愿……”那是父亲的声音,低沉而苍老,像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扼住了他的咽喉。他想起了5岁时,父亲将他顶在肩头去看露天电影。人群密密匝匝挡住了父亲的视线,而他看得兴起;小学考试,他得了双百,父亲竟喝得满面通红;为了给他筹借高中的学费,一向不求人的父亲却赔笑脸跟人说尽了好话……这些画面在他脑子里一一闪过,让他喉头发涩。
⑦那一天,他一下子长大了。虽然父亲给他的爱粗糙坚硬,却真挚朴实,无声地融入了他的生命里,让他也慢慢变成了如父亲一样坚硬的男子。
23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1.请结合本文,举一例简要分析前后照应的作用。(3分)
2.你认为谁是本文的主人公?请结合内容及主旨说说你的理由。(3分)
3.结合语境,品析下面的语句。(4分)
(1)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说说第④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2)第⑤段画横句中的“液体”一词换为“汗水”好不好?为什么?
4.文章主要表现的是父爱,但是为什么要重笔墨描写“他”?(2分)
5.分析“那一天,他一下子长大了”的原因,生活中也会有触动你情思让你成长的事例,请选取其中一个事例并写出触动的原因及感受。(3分)
十四、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4题。(15分)
“奶奶妈妈”
胡豆周
①早晨,到小区面店里要了碗面条,正埋头吸溜,一句脆生生的童声敲击着我的耳膜:“奶奶妈妈,我要吃小馄饨!”
②奶奶就是奶奶,妈妈就是妈妈,哪来“奶奶妈妈”这样的怪称呼?
③我好奇,从面碗里抬起头,侧身去看。一个剪了个童花头的小姑娘,也就三岁多的模样,白白净净的,坐在一位大嫂的腿上,在吃大嫂喂到嘴边的面条。大嫂五十开外的年纪,瘦瘦弱弱的身形,她怜爱地望着小女孩,“好好好,再给你下馄饨。”
④“大嫂,这是你家孙——女?”我忍不住想打听,但问得有些迟疑,怕唐突了。
⑤“比亲孙女还亲呢!”大嫂微笑着不吭声,而一旁的几个食客却几乎异口同声,语气中是满满的赞叹,“她妈妈在,也带不了这么好!”
⑥什么意思?女孩这么小,妈妈就不在了?我有些吃惊,决定打破砂锅问到底。
⑦小馄饨来了,冒着热气,烫。大嫂站起身,拉着小姑娘到外面喂去了。
⑧面店里的人似乎对这小姑娘的事特别感兴趣,也特别了解,连不停招呼客人的老板娘也停下手中的活计,给我介绍情况。
⑨原来,小姑娘叫君君。她爸爸是河南人,就在这面店的旁边租了个车库,做点小生意。在君君一周岁时,她妈妈给她过了人生中第一个生日。过完生日后不几天,她妈妈就把衣服整理打包全带走了,把君君丢给了她爸爸。
⑩而这位大嫂呢,姓杨,就住在前面一排楼房里。她是个热心人,谁家有困难,她都伸援手,帮一把。君君妈妈在的时候,小夫妻吵架,总是杨大嫂去做“和事佬”。现在君君妈妈走了,杨大嫂看不过焦头烂额的君君爸爸,更看不过嗷嗷待哺的君君,于是从喂奶、把尿开始,逐渐地把君君的喂养、洗刷等一揽子事全包了,成了自己的“亲孙女”。
⑪门外,君君吃完了馄饨跟隔壁的小姐姐玩去了,杨大嫂拿着空碗又走回店里。
⑫“杨大嫂,您真不容易!带小孩儿,就是亲奶奶都累得叫苦不迭啊!”
⑬“就搭把手,不能眼睁睁地看她遭罪啊。”杨大嫂摆着手说,“其实也不是我一个在帮她,整个新村里的邻居都同情她,她身上的衣服都是邻居们送的,我爱人单位的同事逢年过节也给她买衣服。”
⑭“杨大嫂,你带这个小孩,你全家人都支持吗?”
⑮“那是肯定的,有一个人不支持都带不成。”杨大嫂点着头说,“
23
这么小的孩子,我一个人是搞不定的。比如,君君刚学走路时,我全家三个人都张开手,像老母鸡护小鸡似的,就怕她磕碰了。帮她洗头、洗澡,也要几个人一齐动手的。”
⑯我跟杨大嫂抱歉地说,想问她个俗问题。
⑰“是不是想问我,图什么?”大嫂说,这个问题有不少人问。她反问我,“就是带个亲孙女,你能图什么?图她给你养老送终?”大嫂哈哈一笑,说,“带君君确实辛苦,但也有快乐,比如她长高长胖了,会唱儿歌了,会叫人了,比如她忽然稚声稚气地冒出一句大人话,都让我们很开心。她现在成了我们家的开心果。这就是给我们的回报。”
⑱我听得频频点头,“在带君君的这两年多,有没有过纠结?”
⑲“这倒真有过。”杨大嫂接过话头,有一吐为快之感。
⑳去年,杨大嫂的爱人在一次朋友聚会时说了带君君的事,桌上的几个朋友大多不赞同带这个孩子。有个朋友引用“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的俗谚,断定杨大嫂的行为最终落不到个好,会伤害了自己和家人。
㉑大嫂坦言,开始她也纠结了好几天,后来想通了,“只要君君在这里,而且她爸爸愿意让我帮着带,同时我也有精力带,就带着呗,即使于我没有所谓的好结果,我也认了,总不能怕尿床而整夜不睡啊!”
㉒“君君知道妈妈待她最好,所以她觉得谁好谁就是妈妈。”杨大嫂说,“君君除了叫我奶奶妈妈外,还叫我女儿‘阿姨妈妈’,有几次还叫我爱人‘爷爷妈妈’呢。”
㉓“奶奶妈妈,我冒汗了!”君君满头冒着热气,冲进了面店。杨大嫂赶紧从口袋里拿出一块早就准备好的白色手帕,衬在了君君的背上,“赶紧回家换衣服,不然要感冒了!”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06月19日24 版)
1.请结合文章具体情节概括出君君叫杨大嫂为“奶奶妈妈”的原因。(3分)
2.分析第①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正埋头吸溜,一句脆生生的童声敲击着我的耳膜:“奶奶妈妈,我要吃小馄饨!”
3.选文第⑨⑩段属于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4分)
4.本文以“奶奶妈妈”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5分)
十五、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4题。(15分)
爱,其实很简单
①深冬的一天,我乘52路电车回学校。车厢里不算拥挤,有人蜷在座位上,有人低头摆弄着手机。我在车的后门口站着,旁边坐着一个老妇人,花白的头发、粗糙的皮肤、褪了色的军大衣,一看就是乡下来的。她把一个大大的编织袋子放在过道上,脏兮兮的,我皱皱眉头,下意识地把脚挪了挪。
②离学校还有一站,车门打开,一股强劲的冷风灌了进来,让人禁不住打个寒噤。上车的是一个小伙子,他向车厢里张望了一下,里面已经没有空座,便一边抓着扶手,一边慢慢往里移动。
③老妇人突然站了起来,招了招手:“来,小伙子,过来坐。”我不由得一怔,这老太太,竟然要给小伙子让座,真有意思!我往旁边瞄了一眼,发现周围人也纷纷投以异样的眼光,老妇人却似乎并没有注意到。也许她马上就要到站了吧。可我分明在她旁边都站老半天了,要让座也应该先让给我呀!
④小伙子慢慢挪了过来,一边道谢,一边坐下。我这才发现,他的腿脚不太灵便。这老太太,心倒是挺细的,不过这一车的人,怎么就显出她来了,真是的!我不由得撇了撇嘴。
⑤到站了,我匆匆下车,好大的风啊。我把围巾重新裹紧,正待要走,听到身后有人在喊“姑娘,俺跟你打听一下,到省立医院还有几站?”我回头一看,原来是刚才的那个老妇人。
⑥“省立医院?”真是莫名其妙。这老太太,没到站就把座让给别人。结果还下错了车,简直是有毛病!看着她冻得哆哆嗦嗦的样子,真是既可怜又可气。“还有两站呢,你怎么现在就下来了?”
⑦老妇人似乎没有在意我冷冰冰的语气,咧嘴笑了:“呵呵,刚才那个小伙子腿脚不好,站在那儿俺心里怪不舒坦的,就给他让了座。”“你这么大岁数,要让座也轮不到你去让啊!再说,就算让座也没必要没到站就下车啊!”我越发怀疑起她的智商。
23
⑧“姑娘,你不知道,看他走道那么费劲,俺就想起了俺那住院的儿子,都是妈的孩子,看着心疼啊!”老妇人哧溜了一下鼻子,“俺这么一大把年纪给他让座,他在旁边坐着肯定不自在,反正这电车一会儿一趟的。俺就说到站了,就下了车。”
⑨我一下子愣住了,呼啸的寒风吹进我张大的嘴里,我却感觉到心中有一股暖流随风涌动,它冲走了我心底私欲的泥沙,融化了我心上冷漠的寒冰,催开了我心中温情的花朵。一时间,我不知说什么才好。看到她还吃力地拎着那个大编织袋子,我赶忙伸出手来想帮她一把。就在搀扶她的一刹那,突然感觉到,老人的一只袖管竟然是空的!
⑩原来,一份陌生的关爱,可以来得这么简单,简单到仅仅是出自母亲的本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别人的孩子;原来,一份陌生的关爱,可以来得这么高贵,高贵到在施爱的同时仍惺惺相惜地维护他人的尊严。这,才是爱的真谛啊。
(原文有改动)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3分)
2. 第④段写道“我这才发现,他的腿脚不太灵便”。前文有两处动作描写对此做了暗示。请找出相关句子。(4分)
3. 结合选文具体内容,说说老妇人身上最让你感动的一点是什么。(4分)
5. 阅读第⑩段,结合加点词“简单”和“高贵”的含义,说说你对“爱的真谛”的理解。(4分)
23
一、(15分)1.(3分)①卖时大彬铭壶仿制品的小贩不知道时大彬是谁;②“我”和一位买古董的人一起看魏晋的铜佛时,他说“我们的眼睛最值钱”,“我”受益匪浅;③师父借“菜市场的眼睛”“玉石市场的眼睛”和“钻石市场的眼睛”告诉弟子不同的眼睛可以看到不同的人生真相。
2.(4分)对美好生活有鉴赏力、有价值的眼睛。
3.(4分)呼应前文弟子向师父请教人生真相的故事;引用禅语道出文章主旨,引人深思,同时增强了文章的哲理性。
4.(4分)①眼界高低决定着事业的成败;②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存在的价值需要用心去发现;③不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要有自己独特的想法;④换个角度看待问题,会发现生活中另一种美。
二、(15分)1.(4分)惊异 担忧
【解析】细读全文,“烦躁”的情绪出现在第⑥段,“感动”的情绪出现在㉓~㉚段,所以中间的两个空出现在⑦~㉒段;第⑦段中“家里不会有人来了——所有人都叫我不管她……然后全村人给我凑了两万块钱……”第⑧段“我惊异地看着这男孩,分明感受到那双明亮眼睛所闪射的执着和坚定。”可知我此时被男孩的回答惊异到了,所以第一空应该是惊异;从第⑫段“护士查了一下费用,差不多五千块,接近了我对他的承诺。我开始忧心忡忡起来。”可知我“担忧”男孩的治病费用,所以第二空应该是担忧。
2.(4分)一方面作者觉得这个病的治疗过程的艰辛男孩不知道,另一方面作者又为了不伤害打击他。
3.(3分)示例:妻子的病全靠医生,我们语言不通,我只能用我最真诚的动作表示出对医生的感谢了。
4.(4分)在救治过程中,“我”看到男孩对妻子的不离不弃,男孩教会了“我”什么是责任和担当,“我”才是真正的受益者。
【解析】细读全文,题干所给句子出现在第㉚段,作者之所以说自己是受益者,是因为在治疗病患的过程中,看到男孩的担当和责任,对此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三、(15分)1.(6分)接电路、水管、输药管 辛苦耕作 钻研种植技术
【解析】联系文章,文章中对老严第一次创业的叙述,出现在第段,从段“一千米的电路,他自己猫着腰一段一段接通……遇到难关,他主动请教专家。”和第段“望着漫山遍野黄澄澄的一片,亲朋好友们也不得不摒弃成见,心生敬意”可知,老严经过接电路、水管、输药管、辛苦耕作、钻研种植技术等过程,终于创业成功。
2.(3分)C 【解析】联系文章可知,需要填词的句子出现在第⑤段,分析选段内容可知,“大伙儿挨个劝说”,希望老严放弃自主创业,所以劝说程度是依次递进的,故abc出分别应填“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泪雨凝噎”。
3.(3分)老严最初是从农民成为一名军官的,“自主择业”后又重新成为一个农民,所以说老严似乎又回到了原点。
【解析】细读全文,从文章第“当年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他走出农村,成为一名军官;几十年后,他脱下军装,重新成为一个农民。”可知,老严最初是从农民成为一名军官的,“自主择业”后又重新成为一个农民,所以说老严似乎又回到了原点。
4.(3分)B 【解析】联系全文,从第⑦段老严“没有退缩”“决心坚如磐石”“也没有丝毫动摇”和后文老严创业成功后反对声的“销声匿迹”,可知,主要突出的是老严坚定、执拗的创业者形象。
四、(15分)1.(3分)春分立鸡蛋;操心大碾盘;喜管人闲事;饭前要喝水。
2.(4分)“就好了”,意思都是指治好了病。两个“就好了”,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赞美了“老圣人”治病的验方灵验,也是对“老圣人”“仁义”之心的赞美。
3.(4分)文中描写的“老圣人”是一位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老人,他不只是袁店河的一位典范,也是整个中国的一位典范。
4.(4分)在“立蛋”一事中,它是场景之一;在“操心碾盘”一事中,它是“讲碾盘的故事”的主体,是“老圣人”捍卫传统文化的见证,是村子文化的一景。
五、(15分)1.(3分) 环境描写(1分);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为后文西满在水里捞东西做铺垫(2分)。
【解析】细读全文,通过画线句子“水很大,淹没了村子”“房子泡塌了好多,牲畜也砸死了好多”可知属于环境描写,不仅具体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也为后文西满在水里捞东西做铺垫。据此概括即可。
2.(4分)“脸红”“归还”两个词体现出西满由忐忑不安、羞愧难堪到迫不及待、幡然醒悟的心理变化。
3.(4分)①善良、真诚 ②爱占小便宜、知错就改
【解析】细读全文,从第②段“凭着超人的水性,西满把一件件战利品拿上岸,笑得咯咯的。”“顺手牵羊,西满把秀萍商店柜架上的东西卷了好多”可知,西满爱占小便宜。从第段和第段可知西满知错就改。联系文章可知,西满和秀萍都为了集体的利益而不顾个人利益,都是善良、真诚的人。
23
4.(4分)示例:对比手法(2分)。如通过西满跟秀萍的人物形象的对比,以及西满前后的变化对比突出了秀萍的善良、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同时也表现了西满有错就改的品质,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2分)。
六、(15分)1.(4分)插叙(2分) ; 使情节更加充分,为下文做铺垫(2分)。
【解析】细读全文,从第④段“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城里人忽然特爱吃起华尔河的鱼来……。”和第⑨段“不到两年”“五年后”可看出,本文③~⑩段在记叙顺序上属于插叙,作用是使故事情节更加充分、为下文的“防水”做铺垫。
2.(4分)“竟”在这里表示出乎意料,其深层含义则是对华镇村民发家致富手段的置疑以及对华镇变成全省明星乡镇的不合理性的置疑。
3.(4分)示例:以汤睦作为代表,反映了人们为了发家致富奔小康,不顾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生态环境是否被破坏的社会现象。
我的思考:人应该有自然环境和谐相处,我们在考虑自身的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应该考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否则好日子也会如昙花一现,快速凋谢。
4.(3分)B 【解析】联系文章可知,船上水手们唱“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好汉歌》,主要赞美的是以汤睦老汉为代表的养鱼户们放水到华尔河的行为。
七、(15分)1.(3分)在城里辛苦做工;省吃俭用;结婚四年不要孩子;将老家房子卖掉。
【解析】细读全文,从第①段“焉瓜两口子有一个梦想:在城里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很多农民工都有这个梦想”“我们都努力挣钱,争取过几年在城里买一套房子。”可知,焉瓜两口子在城里辛苦做工。从第④段“焉瓜一咬牙,就把烟戒了”可知,焉瓜平时的生活省吃俭用。从第③段“为了实现梦想,焉瓜和翠玉结婚4年还没有要孩子,他们打算在城里买了房子后再要孩子。”可知,焉瓜为了买房,结婚四年不要孩子。从第⑭段“而乡下那个熟悉的小院子,也成了别人养老的地方。”可知,焉瓜将老家房子卖掉了。据此总结即可。
2.(3分)谨慎、精打细算
3.(3分)环境描写(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家的农家小院之美,为下文隔三差五有人打电话询问做铺垫(2分)。
4.(3分)示例:我从农村辛苦来到城市,明白了农村环境优美,生活压力小;城市的生活便利、现代,只是住了那么多年的房子就被别人住了难免会觉得想念,那棵香椿树定还是守在老房子身边吧!如果还在那里住着的话,老娘喜欢用香椿芽炒鸡蛋、煮苕菜,应该很好吃的。
5.(3分)C 【解析】C项写出了乡村自然环境的美好,同时表现了焉瓜一家对乡村生活的留恋,并不是反衬城里环境的优越。
八、(15分)1.(3分)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两次离家时的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表现了“我”第三次离家时的不舍。
【解析】文章两次“回头”和“流泪”分别出现在④⑤段和⑬⑭段,以设问的形式出现,但两次的回答不同,结合全文看,都是“离家”时所表达的情感,很明显把两次作了对比。通过比较,使文章的主题表现得更深刻。对比不同之处在于离家时是否流泪,第三次离家时流泪的举动突出了“我”对家的不舍和依恋,既而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2.(3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远方”比喻成“磁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远方对“我”的吸引,表现了“我”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
【解析】从“像磁石一般”可以看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里将“到不了的地方“比喻成了”磁石,表现出到不了的远方对“我”的吸引以及“我”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增加了句子的表达效果。
3.(4分)结构:总结全文,照应题目,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内容:点明文章的主旨;提出疑问,引发读者的思考。
【解析】结构上是对全文的总结,“你在的远方,可看得见故乡的月?”照应题目中的“愿你远在他乡,也有月可寻”。内容上从“可看见故乡的月”可以看出对故乡的思念,点明主旨。从“?”可以看出提出疑问,引发读者的思考,给读者留下遐想的空间。
4.(5分)示例:越长大越孤单,不是别人让你孤单,而是自己孤单了自己。为了自己的梦想,只能一个人砥砺前行。越长大,越会发现身边的人和事越来越少,就会怀念以前的点点滴滴,真正用情的越来越少,感情也越来越深。
九、(15分)1.(3分)社区环境静谧安详;老者读书沐浴书香;棋盘厮杀难舍难分;数十老太愉快起舞。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主要事件的概括,细读文章内容,可知文章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第①~②段,写“我”在进入袁家湾社区前沿途看到的景致;第二部分,第③~⑧段,写“我”在袁家湾社区的见闻和感受。答案在第③~⑧段中提取总结。第③段描述了社区静谧安详的环境,第④段记述了“我”在社区图书馆见到多位老者读书的情形,第⑤段记述社区老人棋盘厮杀的情形,第⑧段记述“我”看到庭院前广场上数十个老太太手持红绸起舞的情形。将这些内容逐一简要概括即可。
23
2.(4分)(1)“抹平”一词形象指出了读书能够充实老人的精神生活,让他们的晚年生活更加幸福。
(2)“火红的秋天”形象刻画出袁家湾社区为老人的晚年生活提供方便,让老人的生活幸福且充满活力。
【解析】(1)“抹平”结合上文的“他们人手一本书,摊开在桌前,神情恬静而专注,脸颊溢满红光”可以体会出读书对充实老人的精神生活、让他们的晚年更加幸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2)“火红的秋天”一个方面指老人们手持的红绸,另一个方面结合“她们脸上挂着的皱纹里盛开的笑靥”可以体会到老人们晚年生活的幸福和充满活力,这都得益于袁家湾社区为老人的晚年生活提供的方便。
3.(4分)引用《礼记》中的话,巧妙揭示了袁家湾社区为老人营造出一个现代大同社会的主旨,丰富了文章的写作内容,使文章生动形象,形式更灵活多样。
【解析】引用的这几句话揭示了古代人们对大同社会的理想追求,结合句子“这一渺远的梦想,在这樟香漫溢的荷塘区,似乎可以说终于接近了”可知句子中描写的内容和袁家湾社区的老人生活有相同之处,所以这句话巧妙揭示了袁家湾社区为老人营造出一个现代大同社会的主旨,同时使文章生动形象,形式更灵活多样。
4.(4分)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交代了文章的写作对象:霞光里的袁家湾;“霞光里”一语双关,即指“我”去袁家湾的时间,也指社区为霞光里的老人营造的舒适的晚年生活环境,让老人的晚年生活幸福、有活力。
【解析】此题考查文章标题的作用。从全文看,文章叙述“我”在袁家湾社区中心看到社区的环境、图书馆看书的老人、下棋的老人等,感受到他们晚年生活的幸福、惬意和自得,故“霞光里的袁家湾”是文章的线索,也是写作的对象,同时也暗示社区为霞光里的老人营造的舒适的晚年生活环境,让老人的晚年生活幸福有活力。
十、(15分)1.(4分)(1)表现了我的小心谨慎,戒备警惕,(谨慎敏感)的心理。
(2)表现了我们对喵大人的喜欢,信任,欢迎喵大人的到来。
【解析】此题考查人物的心理。(1)属于神态描写,“悄悄”“警惕”本身就是一种心理,结合全文,我的谨慎,戒备心理都有所体现。(2)属于神态描写,“毫不迟疑”可以看出我们的对喵大人的喜欢,信任。
2.(4分)(1)“填补”“逃遁”采用拟人的修辞,把抽象的孤独形象化了,非常生动形象的表现出孤寂带给人的可怕和难受。
(2)动作描写,“跳”“跑”生动刻画出我对喵大人再次光临的欣喜,激动。
【解析】此题考查词语赏析。(1)用“填补”“遁逃”来写孤独,把看不见摸不到的一种内心感受写的可触可感,非常生动形象。(2)考查对人物的描写方法及作用。首先对人物描写的五种方法要心中有数: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其次要能从描写中分析人物形象。记叙文(小说)中的描写都是为了使刻画人物更加生动形象,传神。这里的“跳”“跑”看出我动作的敏捷急切,反映出我对喵大人再次光临的激动兴奋。
3.(4分)议论,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表达了人在陌生的环境里,要放下对外界的戒备,勇敢的打开自己的心灵,这样才能找到陪伴,消除孤寂的主旨。
【解析】此题考查表达方式及其作用。表达方式共有五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做题时要分清楚文体,同时注意句段出现的位置。这里是文章的最后一段。记叙文的结尾往往有抒情议论的成分,这里就是发表对喵大人光临这件事的观点,看法。属于议论。议论往往有揭示主旨,点明中心思想的作用。这就需要对文章的中心进行分析。
4.(3分)①题目点明了故事的线索,围绕猫大人的到来展开情节。②点明了文章的主要事件——猫大人的来临。③“喵大人的光临”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诙谐幽默,且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此题考查记叙文题目的作用。记叙文题目的作用往往有以下几点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②作为文章线索。③点明主要人物或主要事件。 ④一语双关或具有象征意义。⑤提示文章中心。⑥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本文的题目“喵大人的光临”。点明了主要事件,同时是线索,还有就是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十一、(15分)1.(3分)(1)“冷冷”暗含了我因为母亲在父亲去世一事上表现出的无情而感到愤怒。
2.(3分)动作描写,神态描写。通过“捧”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对父亲的思念,表现了母亲内心深处巨大的悲伤。
3.(4分)勤劳:每天天不亮就早起做饭、干农活,喂猪和鸡,直忙到晚上才有时间坐下来喘一口气。坚强:面对失去丈夫的重创,虽然内心无比悲痛,却从不愿在孩子面前流露,独立坚强勇敢地承担家庭重担,并用她自己的行动去教育孩子,学会勇敢坚强乐观地面对人生的风雨。
4.(5分)示例1:那年夏天备战中考的我,在赤日炎炎的操场上,体会过挥汗如雨的坚持,在闷热的教室中,经历了沉闷枯燥的刷题,品尝了努力过却失败的痛苦,也经历过短暂的成功的喜悦,这些让我懂得了“栉风沐雨,不忘初心”。
示例2:风雨中,爸爸被铁片划伤了手,仍若无其事地开着车去看望奶奶,看着被鲜血瞬间浸透了的餐巾纸,我懂得了什么叫做“孝”
23
;到奶奶家,奶奶一边责备着爸爸,一边替爸爸包扎,她一边懊悔着自己没有及时打电话制止我们的出行,却欲言又止;那一刻,我读懂了一家人的互敬互爱。
十二、(15分)1.(3分)撑伞遮雨,牵手同行;谎称叔叔能治好“我”的眼病;为“我”拉二胡曲《光明行》鼓励“我”。
2.(3分)生动形象地写出女孩帮助“我”的坚定执着,同时也写出“我”内心的烦躁。
3.(3分)环境描写,渲染宁静的气氛,烘托“我”逐渐平静的心情。
4.(3分)表达了“我”对女孩的感激,没找到女孩的伤心和遗憾,感受到光明的幸福,为人与人之间的真情而感动。
5.(3分)既指刘天华的二胡曲《光明行》,也指女孩对“我”的帮助让“我”坚强自信,重新获得光明,“我”也由此感到人间真情如阳光般光明美好。
十三、(15分)1.(3分)第③段母亲让“他”陪父亲出工,而在第⑥段中父亲在与母亲的对话中提到以后不要“他”陪父亲出工,两段前后照应,这样写的作用是使文章内容完整,结构严谨,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更好地表达了父亲对“他”深沉的爱。
2.(3分)示例:我认为本文的主人公是父亲。本文通过写“他”一开始与父亲关系陌生,看到父亲的艰辛劳动,听到父母的对话后,体会到父亲对自己深沉的爱,表达出对父亲的感激以及父爱的伟大。所以我认为主人公是父亲。
3.(4分)(1)通过描写父亲的动作和外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劳动时的情形,体现父亲生活的艰辛,塑造出一个吃苦耐劳的父亲形象。
(2)不好。“液体”这一概念包含“汗水”,联系上下文可知,这时候天气非常炎热,“他”和父亲劳动都很艰辛,从“他”脸上流下的可能是汗水,也可能是“他”被父亲这种不让“他”干重活的爱所感动流下的泪水。“液体”一词既能体现劳动的艰辛,又能体现出爱的感动,所以不能换掉。
4.(2分)文章以“他”对父亲的情感变化为线索,通过“他”的变化表现了父亲对“他”无私的爱以及“他”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5.(3分)原因:理解了父亲的艰辛,感受到了父亲对自己深沉的爱,父亲的这种爱激励着“他”成长。
事例:我在外地上学,母亲总是关注我所在城市的天气预报,上学三年来每天都关注,并随时打电话提醒我,让我觉得非常感动,我体会到母亲对我深深的爱。
十四、(15分)1.(3分)君君妈妈留下了年幼的君君自己走了,杨大嫂便承担起照顾君君的责任,吃饭、穿衣无微不至。年幼的君君认为只有妈妈待自己最好,于是就叫对她好的人为“妈妈”,“奶奶妈妈”由此而来。
【解析】从文章第㉑段可知,君君叫杨大嫂“奶奶妈妈”是因为杨大嫂对她好,再根据题干“结合文章具体情节谈谈”这一要求可知,这就需要将事情的前因后果说清楚,即杨大嫂对君君的好是怎样体现的。然后结合文章,按照故事发生的先后顺序概括即可。
2.(3分)“敲击”一词准确地刻画出小姑娘的声音让“我”感到十分好奇的情态。
3.(4分)插叙,交待了小姑娘和杨大嫂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凸显杨大嫂乐于助人的品质,使文章内容丰富,情节起伏,丰富了人物形象,增强了感染力。
4.(5分)是文章叙述的线索;借君君对杨大嫂的称呼作为题目,表达她对大嫂的喜爱之情;巧妙揭示文章主旨,赞美了杨大嫂无私助人的品质;标题新颖温馨,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十五、(15分)1. (3分)示例:一个残疾(独臂)的老妇人,给一个残疾小伙子让座,为维护其尊严而提前下车,令“我”感动。
【解析】首先确定事件发生的地点,即电车上;人物有独臂老妇人、残疾小伙子、“我”;事件的起因是独臂老妇人给残疾小伙子让座;结果是为了维护小伙子的尊严,独臂老妇人提前下车,令“我”十分感动。
2. (4分)(1)便一边抓着扶手,一边慢慢往里移动。(只答“慢慢往里移动”也可)(2)小伙子慢慢挪了过来。(每处2分,共4分)
【解析】解答此题可围绕“腿脚不太灵便”及前文中的两处动作描写等提示信息在选文中进行搜索,要注意寻找的句子能够体现小伙子腿脚不灵便。
3. (4分)示例:(1)残疾老妇人给残疾小伙子让座,她的慈爱、善良让“我”感动。(2)怕小伙子心里不自在而提前下车,她在施爱的同时能维护其尊严让“我”感动。(3)第③段中老妇人招呼小伙子:“来,小伙子,过来坐”,她乐于助人的品质让“我”感动。(4)第⑦段中,“刚才那个小伙子腿脚不好,站在那儿俺心里怪不舒坦的,就给他让了座”,她的仁慈、善良(或:惺惺相惜、推己及人)等品质让“我”感动。(5)第⑨段“就在搀扶她的一刹那,突然感觉到,老人的一只袖管竟然是空的”,她的舍己为人的品质让“我”感动。(6)老妇人最先发现小伙子腿脚不灵便,她的细心让“我”感动。[答题要点:找出令你感动的一点(2分),写出原因(2分)]
【解析】解答时应围绕题干中要求的“一点”分析,注意“结合选文具体内容”
23
,只需在文章中找出能体现老妇人令人感动的一处描写,具体分析即可。
4. (4分)“简单”意为容易,“高贵”意为高尚。能像关爱自己的亲人一样关爱他人,爱就是容易的;在施爱的同时又能维护其尊严,爱就是高尚的。这就是“爱的真谛”。(能体现“简单”“高贵”的意思2分,诠释“爱的真谛”2分,意对即可)
23
相关文档
- 人教版9年级语文上册:星星变奏曲练2021-11-107页
- 人教版9年级语文上册:《陈涉世家》2021-11-1012页
-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写作训练:有2021-11-105页
- 【2020年中考语文,含答案,word可编辑2021-11-109页
- 初中语文写作攻略2021-11-1017页
- (3年中考1年模拟)备战2021年中考语文2021-11-1075页
- 初中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的六种题型2021-11-105页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课件2021-11-1021页
- 湖北省襄阳市各地2020年中考语文模2021-11-1010页
- 2020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2021-11-10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