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4.23 KB
  • 2021-11-10 发布

重庆市202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四)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重庆市 2021 年初中学业水平暨高中招生考试 语文模拟试卷(四) (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 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B)(3 分) A.《骆驼祥子》中小福子因父亲酗.(xù)酒成性,家里没有经济来源, 她不忍看两个弟弟挨饿,被迫走上不归路。 B.尚武敢为的巴文化、绚丽浪漫的楚文化和文静兼容的蜀文化滋养 和哺.(pǔ)育了重庆独特的文学景观。 C.秋风像一支神奇的笔,给群山涂抹上了金黄色、殷.(yān)红色,间 杂着斑驳的墨绿色。 D.《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否属于西方传统的成长小说模式还有待进 一步商酌.(zhuó)。 【解析】哺.(bǔ)育。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B)(3 分) A.婵娟 藤蔓 描模 见异思迁 B.憔悴 霎时 莅临 花团锦簇 C.秀颀 酒肆 怅然 契而不舍 D.倦怠 钦佩 修葺 遮天敝日 【解析】A.描模——描摹;C.契而不舍——锲而不舍;D.遮天敝日 ——遮天蔽日。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C)(3 分) A.袁隆平、钟南山、叶培建等科技工作者实实在在地践行了矢志报 国的誓言..。 B.成功登顶珠峰的那一刻,民族自豪感在每一位中国登山队员心中 油然而生....。 C.贵阳贵安加快融合发展,就像驶向更宽广海域的大船,鼓满风帆、 一气呵成....。 D.夏季雨量充沛,河水湍急,非常危险,同学们一定不能心存侥幸.. 下河游泳啊! 【解析】一气呵成:比喻文章的气势首尾贯通,也比喻完成整个工作 的过程中不间断,不松懈。用在句中属望文生义。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3 分) 被一座城市吸引,可能源于它的某处美景。譬如,洪崖洞之于重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它依山就势,踞山城崖壁,沿江而建,挟两江奔腾 ②而今,它大胆融入创新,不仅复原巴渝古都风貌 ③它之美,美在那磅礴的气势,美在那悠久的历史,美在那革新的性 格 ④相传,它始于战国,成于大明,历来为军事要塞,固若金汤,扼敌 于千里之外,史称“洪崖门”。后来,有一仙人曾住在门边洞里,由 此更名“洪崖洞” ⑤而且将木条变条石,竹墙变砖壁,飞檐陡壁雕龙画凤,犹如镶嵌在 现代化都市脖子上的一串项链 A.③①④②⑤ B.③④①②⑤ C.①④②③⑤ D.④①②⑤③ 5.仿照画线部分,补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4 分) 那美丽的鲜花,正因为有了绿叶的依偎,才显得清纯和鲜嫩;那蓝蓝 的天空,正因为有了白云的清扫,才显得静穆和安详;那和谐的社会, 正因为有了互助的点缀,才显得自由和平等。 6.名著阅读(6 分) (1)阅读《儒林外史》选段,按要求填空。 __A__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 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 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赵 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得不相干,只有我晓得 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 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__A__时, 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以上语段的作者是吴敬梓,A 指严监生(严大育或严致和)(填人名)。(2 分) (2)这段文字主要是采用哪些描写方法来刻画 A 的形象的?表现了 A 怎样的性格特征?(4 分) 动作描写和侧面描写,比如“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是动作描写,严监生的大侄子不理解他伸着两个指头的意思是侧面描 写,这些共同刻画了严监生吝啬(小气)、爱财如命的性格。 7.综合性学习(8 分) 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和”既被视为诞育万物的本 原,也被看作修德养性的关键,还被认为是社会交往的准绳,更被尊 为国家共处的原则。请你参与“探究‘和’内涵,传承‘和’文化” 综合性学习,完成下列任务。 【“和”之探源】 (1)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和,相应也。”由此推测,“和”字 的本义是:和谐。(2 分) 【“和”之对联】 (2)有一副有关修德养性的对联中的文字被打乱了,请将它按上下联 顺序组合起来。(2 分) 仰以察古 静能生悟 虚能引和 俯以观今 上联:虚能引和静能生悟 下联:仰以察古俯以观今 【“和”之辩论】 (3)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和”,心不争也;“不同”,志各 异也。你所在班级正在筹备“‘和而不同’适用于修身养性还是社会 交往”辩论赛,请根据双方观点,为主持人写一段总结发言。(4 分) 正方观点:“和而不同”适用于修身养性。“和”是平和的心态,面 对不同见解时能保持内心平静,不与人争高低输贏;“不同”就是理 性看待、辩证分析别人的观点,不轻易改变自己的主张,保持鲜明的 个性。“和而不同”是不被局限的主观能动性,体现着良好的个人修 养。 反方观点:“和而不同”适用于社会交往。“和”意味着自己能够与 别人和睦相处,即将他人与自己置于同一高度,给予充分理解、尊重, 不使别人陷于难堪的境地,不强制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不同”就 是求同存异,保持个性。“和而不同”就是顾全大局,是建设和谐社 会的重要手段。 示例:同学们,刚才双方的辩论都十分精彩。“和而不同”是面对不 同见解时的一份平和与豁达,是与人意见相左时的理解与尊重。因此 说,“和而不同”既适用于修身养性,也适用于社会交往。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 分) (一)古诗文积累 8.默写填空(10 分,每空 1 分) (1)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卖炭翁》)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4)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 以寄之》) (5)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7)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表达了锐意进取的精神和高瞻远瞩的气概 的句子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8)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中,表现豁达胸襟又充满 哲理意味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15 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 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 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 分) (1)解衣欲.睡 打算 (2)相与..步于中庭 共同,一起 (3)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于是 (4)欣.然起行 高兴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庭院里,好像积水一样透明澄澈,水中(仿佛有)藻、荇交错 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1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D)(3 分) A.“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来与被贬谪的作者相伴,“欣然起 行”写出了作者在见到月光后睡意全无,披衣而起,欣然出行的喜悦 和兴奋。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写出了作者和张怀民心有灵犀, 友情深厚。亦说明这一对朋友的情怀相似,而对方的“未寝”也正是 意料之中。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闲人”意蕴深刻。表面上写自己 清闲无事,夜游赏月,实际上却为自己的高雅情趣而自得,也隐约流 露郁郁不得志的悲凉。 D.文章篇幅短小,却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细致美妙的描绘,融叙事、 写景、议论、说明于一炉,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 【解析】D 项,文章融叙事、写景、议论、抒情于一炉,没有用到说 明的表达方式。 12.链接材料中说“凡物皆有可观”“吾安往而不乐”。甲文中哪些 内容可以印证这两句话?(4 分) 【链接材料】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 也。哺糟啜醨①,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 往而不乐? (节选自苏轼《超然台记》) 【注释】①哺糟啜醨(chuò lí):吃酒糟,喝薄酒。 ①在苏轼的眼中,月色(竹柏影)是可观(美好)的。 ②苏轼受到贬谪,(在承天寺中)与友人一起漫步闲庭(欣赏月下美景), 愁绪得到排遣(感受到快乐)。 【参考译文】任何事物都有可观赏的地方。只要有可观赏的地方,那 么都可使人快乐,不必一定要是怪异、新奇、雄伟、瑰丽的景观。吃 酒糟、喝薄酒,都可以使人醉,水果蔬菜草木,都可以充饥。以此类 推,我到哪儿会不快乐呢? 三、现代文阅读(4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 13—17 题。(22 分) 残 匾 赵明宇 ①吴家诊所位于元城古槐胡同,是吴家的老宅子,青砖灰瓦,低低矮 矮。到了阴雨天,瓦垄阔长满绿绿的苔藓,墙头上爬着凌霄。院落不 大,被一棵树冠如伞的国槐笼罩着,显得格外幽静。 ②诊所门楣上一块红色大匾,上书四个金色大字:妙手回春。这块匾, 是前任县长刘大琨送的。那年,刘大琨的爹得了一种怪病,脑袋不停 地摇摆,止不住,去市里大医院也没治好,就把吴子皋请去了。吴子 皋亮出一套绝活,点燃酒精灯,取一根银针在酒精灯上烧红,扎病人 颈部。那动作快如闪电,眨眼之间,扎了三针,刘大琨老爹不停摇摆 的脑袋终于安静下来。刘大琨在一旁看呆了,说吴大夫,真是神医。 ③吴子皋微微一笑,雕虫小技,不足称道。老爷子是血管痉挛所致, 以后多按摩颈部,睡觉平躺,脖子下面枕一个装满黄豆的小袋子即可。 ④刘大琨身在官场,却喜欢书法,情不自禁地写了一幅字,让人刻在 沉船木上,制成匾额,送给吴子皋。 ⑤药香袅袅中,那块匾愈发显得幽古。 ⑥吴子皋天赋异禀,着装打扮也与众不同,他留长须,穿唐装,端坐 在太师椅上,慈眉善目,稳若泰山,一手捋着胡须,一手为患者把脉。 时而微闭双目,把脉的手指偶尔弹跳几下;时而睁开眼睛,让病人吐 舌头,看舌苔,接下来开药方。那药方更是怪,是用毛笔蘸着墨浆, 写在一张草纸上,让病人拿着去隔壁的药房抓药。病人禁不住要问, 吴大夫,俺得的啥病?吴子皋不抬头,一字一顿声若洪钟地说,我只 看症,不看病,你要相信大夫,按时吃我开的药,三五个疗程,自然 就会好的。 ⑦被家人搀扶着来的病人,吃了药再来,不用家人搀着了,枯黄的脸 色变得红润。再抓几副中药,回家继续熬着喝,吃饭香甜,睡觉踏实, 能在大街上转悠了,不由得面带喜色,见人便说,这个吴大夫,真是 有两下子。 ⑧每天一大早,吴家诊所排满了人,骑车来的,开车来的,蹬三轮来 的,等着吴子皋叫号。 ⑨吴子皋的儿子原本是学医的,名牌医科大学毕业,在县医院做主治 医生。有了刘大琨这层关系,就走上了仕途,到县卫生局做副局长。 去年,刘大琨荣升副市长,安置吴子皋的儿子到一个重要单位担任局 长。儿子比老子有能耐,在新城区买了两套房子,让父亲搬到楼房去 住,在街上开个像模像样的诊所。吴子皋拒绝了,说你做你的官,住 你的豪宅。我是个大夫,在老宅住习惯了,哪里也不去。再劝,吴子 皋就不高兴了,说离开老宅子就丢了魂儿。 ⑩人丢了魂儿,可不是小事儿。儿子只好依他。 ⑪吴子皋是个怪人。病人跟他套近乎,恭维他心地善良,面目慈祥, 定然能长寿。他瞪了病人一眼说,现在,你是我的病人,怎么给我看 起病来了? ⑫也有请他吃饭的病人家属,说吴大夫,晚上我在元城酒家订了包厢, 你给个面子吧。他挥挥手,说几包草药不值一顿饭钱。病人家属心中 感激,再来,带了一瓶名酒,或者一条名烟,他便不客气了,阴着脸, 嘴里吐出四个字:赶快拿走。 ⑬那断然拒绝的神色,让病人家属对他敬重有加。 ⑭日子像流水一样缓缓流淌着,花开花落,秋去冬来。 ⑮儿子出事了。一开始,家里人瞒着吴子皋,但是时间一长,吴子皋 还是察觉出了端倪。 ⑯这天,吴家诊所大门紧闭,吃了闭门羹的病人在门前叽叽喳喳地小 声议论,无奈地猜测一番,摇着脑袋走了。 ⑰第二天,病人又来。这事儿对于吴子皋来说,实在是打击太大了, 大家担心吴子皋想不开。只见诊所大门开着,进了院子,掀开门帘, 吴子皋没任何异样,依然端坐在太师椅上,留长须,穿唐装,微闭双 目,一手捋着胡须,一手为患者把脉。 ⑱来人排号看病,提着一兜中药出门,还是不放心,禁不住向后扭头, 发现那块红底金字的匾,被砍去半块,只剩下“回春”两个字。 ⑲那被砍过的痕迹,豁豁牙牙的,露着白茬。 ⑳病人心里一惊,暗说,这个吴大夫,真是让人捉摸不透。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减) 13.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6 分) 治病获匾——循古诊疗——拒离老宅——清廉从医——砍匾行医 14.简析第①段环境描写的作用。(3 分) 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渲染了古朴幽静的气氛,暗示了吴子皋对传统 医学的坚守,也为下文吴子皋不愿离开老宅做了铺垫。 15.品析第⑰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 分) 运用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具体生动地刻面了吴子皋镇定 自若专心看病的形象,表现了他内心坚强、坚守本真。 16.你认为吴大夫哪些地方让人“捉摸不透”?(5 分) 穿着打扮;诊疗方式;接人待物;拒离老宅;砍匾留下“回春”。 17.简析本文以“残匾”为题的好处。(4 分) 激发阅读兴趣,引起读者思考;从“匾”的由来开始,以“残匾”结 束,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浑然一体;暗示儿子人生的变故;丰富文 章的内涵。 (二)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 18—21 题。(18 分) 读书要与人生相伴,如影随形 郭英剑 【材料一】 又到一年一度“世界读书日” 2019年的4月17日,我应邀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做“人图领读者” 讲座。在这次讲座中,我再次提到了自己一直所倡导的主张:人生太 短,好书太多,要读经典。 在讲座结束后的互动阶段,有位同学向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她说:“您 说要读经典,但我有一个困惑,为什么在读了之后,我常常感觉不到 这些经典书目对自己有什么用?而我看了一些实用图书之后就会觉 得很有用。我该怎样去面对这样的困境?” 这似乎是许多大学生的阅读困惑,我想用一种比喻的方式来回答这个 问题。 就学生而言,如果把阅读简单分类,大体上有三种。第一类是大家平 时学习时所常用的教材与专业性书籍;第二类是日常的实用性书籍; 第三类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文史哲类的书籍,包括文学、艺术、哲学、 历史等著作。人们通常所说和我所强调的要阅读经典,大多指的是这 里的第三类文史哲著作。这类著述经过时光荏苒而流传下来且因有价 值而被人们广泛接受,一般称之为经典。第一、二类书籍固然经常能 够让人感到其实用价值,但第三类经典著作才是彰显无用之用乃为大 用的最佳范例。 对此,我有个比喻。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中,一日三餐是常态。 那么您感受到这三顿饭中,哪一顿对您的成长有特别明显的实用价值 了吗?我想,也许会有。但即便如此,一顿饭的重要性,也是相对于 个人感觉以及自己的身体健康来说的,至于具体的实用价值,其实很 难说清楚。 记得杨绛先生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文革”时期,钱锺书先生被 下放到“五七干校”进行思想改造。当时被分配到一个小窝棚。杨绛 先生指着这个窝棚问钱锺书先生:“可否终老于此?”钱锺书先生回 答:“没有书读。”是的,没有书读,无疑将是人生终老于此所面临的 最大问题,这个问题也有可能变成生活中无法忍受的其他难题。但如 果有书读,那么,即使终老于蜗居似乎也不成问题。 作为学生,既要读知识性很强的教材或者专业书籍,同时,也要读各 种各样可以让自己增长智慧、丰富思想、陶冶情操、修正品行、融通 性格的文史哲类的著述。这类著述往往不会像教材、专业书籍或者实 用性图书那般,让一个人读完之后感到学到了某种技能、策略或者手 法,但它们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无疑将会起到难以觉察到的重要作用。 读书,应该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人们的日常阅读,恰如一日三餐。 读书,就该像一日三餐般自然而然不可或缺;读书,也该像呼吸空气 般吐故纳新不知不觉。但正是这样自然而然、吐故纳新的阅读,成就 了人们的成长,改变了读书人的命运,见证了人类的进步。 阅读经典,总有一种无言的力量。在默默地阅读中,人们聆听来自古 代传统的空谷足音,感受来自历史深处的喜怒哀乐,从而帮助人们反 思当下,坚定信念,放眼未来。 其实,“世界读书日”的目的,并非号召人们要在这一天去读书,其 最大的作用更多的是要提醒人们:读书,要与人生与生活相伴,如影 随形。 (选自《光明日报》,2019 年 04 月 23 日) 【材料二】 舆论支持阅读经典,________ 光明网舆情中心 2019 年 4 月 23 日是第 24 个世界读书日,网络上对于当前社会“全 民阅读”应读什么、如何读的关注度持续高涨。据光明网舆情中心统 计,4 月 15 日 17 时至 4 月 22 日 17 时,相关讨论量达 67.3 万余条, 对“全民阅读”持正面观点的比例超过八成。较多网友赞成阅读经典 著作,认为实体阅读与电子化阅读均值得鼓励。 与此同时,较多网友赞成阅读经典著作有助于读者了解世界、提高自 身素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汪涌豪认为,经典阅读有对人类普遍性 和本源性问题的热切关注,可以帮助人了解世界,观照自我,扎扎实 实地给人提供高层次的精神养料。网友“TOTO 之佳”称:“重视经 典阅读,就是重视思想绵延,重视质疑和思考就是寻找人生意义的科 学途径。” 部分网民呼吁重视对图书馆、报刊亭等实体阅读场所的建设扶持。国 家图书馆理事会理事长韩永进表示,无论知识和信息载体的形式怎样 发展变化,图书馆特有的作用不会改变,实体书店、图书馆始终能给 人们带来温暖、智慧和思想。网友“山猫蘑菇水”称:“支持大型书 店的同时也要支持报刊亭,有时候想买杂志,跑好多报刊亭都没有, 十分不方便。” 有观点认为应鼓励培养多样化的阅读习惯。作家王安忆认为,从书的 销量上看,读书的人还是在增加,有阅读习惯的人也越来越多。数字 时代,人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看网络作品和看纸质书籍 都是读者的权利。网友“X-Pinky”称:“以前觉得读纸质书比较好, 但是花费太大,就买了电子阅读器。现在觉得读纸质书和电子书其实 没有区别,关键在于读什么书。” (《光明日报》,2019 年 04 月 23 日) 【材料三】 网友感言 18.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B)(4 分) A.针对大学生“经典书目有什么用”这个困惑,郭英剑先生写了这 篇文章。 B.杨绛先生讲的钱锺书下放到“五七干校”的故事说明了阅读经典 的重要性。 C.在第 24 个世界读书日的网络调查中,大多数网友对经典阅读是 持赞成态度的。 D.图书馆、报刊亭等实体阅读场所的建设在网民看来也是很有必要 的。 【解析】根据“是的,没有书读,无疑将是人生终老于此所面临的最 大问题”可知列举杨绛先生讲的钱锺书下放到“五七干校”的故事说 明了读书对于人生的重要,而不是阅读经典的重要性。 19.下列最适合做材料二题目补充文字的一项是 (C)(3 分) A.呼吁建设实体阅读场所 B.支持电子化阅读 C.呼吁培养多样化阅读习惯 D.支持自由化选择 【解析】阅读材料二可知,前三段的内容对应的是标题的前半部分 “舆论支持阅读经典”,后半部分的内容对应的应是第四段的内容。 根据第四段首句“有观点认为应鼓励培养多样化的阅读习惯”可补 充为:呼吁培养多样化阅读习惯。故选 C。 20.读了以上材料,三位同学关于电子书和纸质书有下面的对话。请 你补充完整。(6 分) 甲:我赞成读电子书。因为①电子书不仅储存量大,携带方便,而且 性价比高。 乙:我不同意,我赞成读纸质书,因为②纸质书可以做笔记,不损伤 眼睛,而且让人不容易分心,逛书店图书馆也很有趣。 丙:你们不要争论了,其实读电子书还是读纸质书并不重要,重要的 是③要多读经典著作。 21.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经典著作才是彰显无用之用乃为大用的 最佳范例”这句话的看法。(5 分) 经典是经过时间和岁月证明过的,是有价值的;读经典著作后不会感 觉学到了具体的技能、策略或者手法,但是可以增长智慧、丰富思想、 陶冶情操、修正品行、融通性格,对一个人的成长有重要的作用;读 经典著作可以了解世界、观照自我,寻找人生意义。所以经典著作看 似无用,其实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写作(55 分) 22.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 500 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 A、B、C 等英 文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1)题目:为了那份承诺 (2)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冰心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