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4 MB
- 2021-11-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
14
讲 功 功率 机械效率
考点一 功 功率
【
例
1
】
(2017
,
广东
)
妈妈与小明进行爬山比赛
,
他们选择的起点、路径和终点都相同
,
全程设为匀速运动
,
妈妈的体重是小明的
2
倍
,
妈妈所用的时间是小明的
3
倍
,
若妈妈克服自身重力做功为
W
1
、功率为
P
1
,
小明克服自身重力做功为
W
2
、功率为
P
2
,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
A
.
W
1
∶
W
2
=
1∶1
B
.
W
1
∶
W
2
=
2∶3
C
.
P
1
∶
P
2
=
1∶1 D
.
P
1
∶
P
2
=
2∶3
D
【
方法归纳
】
应用功、功率公式进行计算时
,
一是要注意物理量的同一性
,
功率、做功和做功时间要对应;二是要单位统一
,
功的单位必须是焦耳
(
J)
,
时间的单位必须是秒
(s)
,
功率的单位是瓦特
(W)
。
考点二 机械效率
【
例
2
】
(2017
,
成都
)(
多选
)
如图所示
,
小王通过滑轮组向高处提升重
210 N
的物体
,
动滑轮重
10 N
,
定滑轮重
15 N
,
不计绳重及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
8 s
内物体匀速上升
4 m
,
则该
8 s
内
(
)
A
.
小王做的有用功为
840 J
B
.
小王做的额外功为
100 J
C
.
小王做功的功率为
110 W
D
.
小王对绳子的拉力为
70 N
AC
【
易错易混
】
1
.
功和功率、机械效率的理解易错
,
误认为做功多时功率就大
,
机械效率也高。
2
.
沿斜面匀速上升的物体
,
会错误的理解为拉力与摩擦力为平衡力
,
实际情况下
,
摩擦力比拉力要小。
【
例
3
】
(2016
,
德阳
)
关于功率、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
做功多的机器机械效率一定高
B
.
机械效率高的机器功率一定大
C
.
功率小的机器做功慢
D
.
功率大的机器做功时间一定短
C
实验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
.
测量器材: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
。其他器材:滑轮、细线、钩码、铁架台等。
3
.
实验中应测量的物理量有
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
弹簧测力计拉动方式:
________________
向上运动
,
使拉力等于测力计的示数。
弹簧测力计
刻度尺
物重
G
重物上升高度
h
绳末端拉力
F
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S
匀速竖直
5
.
实验中分别记下钩码和测力计的起始位置
,
目的是便于测量钩码和测力计
_______________
。
6
.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s
与物体上升高度
h
的关系是
s
=
____
。
7
.
控制变量法的应用:①同一滑轮组吊起数量不同的钩码
,
探究
η
与
G
物
的关系。②用重力或数量不同的动滑轮吊起数量相同的钩码
,
探究
η
与
G
动
的关系。
8
.
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绳重和摩擦、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
9
.
实验中
,
滑轮组克服物重所做的有用功:
W
有
=
Gh
,
绳自由端拉力所做的总功
W
总
=
Fs
。
10
.
机械效率的计算。
移动的距离
nh
动滑轮重
提起的物重
【
例
】
(2017
,
宿迁
)
人有说
,
同一机械的机械效率是不变的。小华设计了
“
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与所提升重物质量的关系
”
实验
,
来检验此说法是否正确。
(1)
用笔画线代替绳子
,
在图甲中画出最省力的绳子绕法。
(2)
如图乙所示
,
小华在实验中保持滑轮组不变
,
改变重物的质量
,
通过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绳子使重物缓缓上升
,
测得数据如下表
(
g
取
10 N/kg)
:
序号
重物质量
/kg
重物上升距离
/cm
弹簧测力计示数
/N
绳端移动距离
/cm
机械效率
/%
1
0.1
10
11
20
45.5%
2
0.2
10
1.6
20
3
0.3
10
2.1
20
71.4%
第
2
次实验中的机械效率是
________
;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到
,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随所提升重物质量的增大而
_______
。
62.5%
增大
竖直
缓慢
钩码和测力计移动的距离
>
(8)
在图丙中
,
若使钩码上升
20 cm
,
滑轮组机械效率
________
。
(9)
本实验采用的实验方法是
_____________
。
不变
控制变量法
1
.
(2017
,
宜昌
)
小明同学用
40 N
的水平推力推着重
100 N
的书箱在水平地面上前进了
2 m
,
松开手后
,
书箱仍向前滑行了
1 m
,
整个过程中小明做功
____J
,
书箱的重力做功
____J
。
80
0
2
.
(2017
,
安顺
)
在自由下落过程中
,
物体运动速度会越来越快
,
一个物体由
A
点自由下落
,
相继经过
B
、
C
两点
,
已知
AB
=
BC
。如图所示
,
物体在
AB
段重力做功
W
1
,
做功功率
P
1
;在
BC
段重力做功
W
2
,
做功功率
P
2
,
则
W
1
____
W
2
,
P
1
____
P
2
。
(
两空均填
“
>
”“
<
”
或
“
=
”
)
=
<
3
.
(2015
,
恩施
)
小翔已知自身体重是
G
,
要测定自己跑上二楼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完成该实验必须测量的内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4
.
(2017
,
南充
)
如图所示
,
在滑轮组的作用下
,
重为
300 N
的物体
A
以
0.2 m/s
的速度匀速上升
,
动滑轮重为
60 N
,
不计绳重和摩擦。则绳子自由端的拉力
F
=
____N
,
拉力
F
的做功功率
P
=
____W
。
一级台阶高度
h
和台阶数
n
登楼时间
t
120
72
5
.
(2017
,
邵阳
)
如图所示
,
物体在
5 N
的水平拉力
F
作用下
,
沿水平面以
0.2 m/s
的速度匀速运动了
4 s
,
拉力
F
的功率为
____W
。
2
6
.
(2017
,
烟台
)
往车上装重物时
,
常常用长木板搭个斜面
,
把重物沿斜面推上去。如图所示
,
工人用
3 m
长的斜面
,
把
120 kg
的重物匀速提高
1 m
,
假设斜面很光滑
,
则需要施加的推力为
_______
;若实际用力为
500 N
,
斜在的机械效率为
____
,
重物受到的摩擦力为
__________
。
(
g
取
10 N/kg)
400N
80%
100N
7
.
(2017
,
鄂州
)
下列生活实例中
,
力对物体做功的有
( )
AC
A
.
甲:小车在推力作用下前进了一段距离
B
.
乙:提着滑板在水平路面上前行
C
.
丙:物体在绳子拉力作用下升高
D
.
丁:用尽全力搬石头
,
搬而未动
8
.
(2017
,
扬州
)
将一本物理书从地面捡起放到课桌上
,
所做的功大约是
( )
A
.
0.2 J
B
.
2 J
C
.
20 J
D
.
200 J
9
.
(2017
,
常州
)
非洲旱季
,
常用
Hippo roller
(
中间有转轴的塑料桶
)
运水。如图所示
,
小华分别用背背、手抱、平拉、滚拉的方式运满桶水
,
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地面上匀速行走相同路程
,
她对满桶水做功最多的是
( )
B
C
10
.
(2017
,
孝感
)
用四个完全相同的滑轮
,
组装成两套滑轮组用它们匀速提升同一物体时
,
其拉力分别为
F
1
、
F
2
,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别为
η
1
、
η
2
,
如图所示
,
不计绳重和摩擦
,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
A
.
F
1
>
F
2
,
η
1
>
η
2
B
.
F
1
=
F
2
,
η
1
=
η
2
C
.
F
1
<
F
2
,
η
1
>
η
2
D
.
F
1
<
F
2
,
η
1
=
η
2
D
11
.
(2016
,
巴中
)
如图所示
,
用大小相等的拉力
F
,
分别沿光滑的斜面和粗糙的水平面拉木箱
,
在力的作用下移动的距离
s
AB
=
s
CD
,
比较两种情况下拉力
F
所做的功及其功率
( )
A
.
AB
段做功较多
B
.
CD
段做功较多
C
.
AB
段与
CD
段做的功一样多
D
.
AB
段的功率比
CD
段的功率大
C
12
.
(2017
,
德阳
)
一定质量的物体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沿水平面运动
,
物体运动的路程
(
s
)
~时间
(
t
)
图象如图所示
,
根据图象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
物体
10 s
时的速度大于
4 s
时的速度
B
.
0
~
6 s
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大于
6
~
12 s
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C
.
0
~
6 s
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小于
6
~
12 s
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
D
.
0
~
6 s
物体所受的拉力大于
6
~
12 s
物体所受的拉力
B
13
.
(2017
,
宜宾
)(
多选
)
如图所示
,
动滑轮下面挂着重为
5.4 N
的物体
,
现用
2.4 N
的拉力
,
把物体匀速提升
10 cm
,
不计一切摩擦和绳重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动滑轮的重力为
3 N
B
.
拉力所做功为
0.24 J
C
.
滑轮组机械效率为
75%
D
.
若使用该滑轮组把物体从水中匀速提升到水面以上
,
则其机械效率将增大
CD
14
.
(2017
,
聊城
)
如图所示
,
重
300 N
的物体在
20 N
的水平拉力
F
的作用下
,
以
0.2 m/s
的速度沿水平地面向左匀速直线运动了
10 s
,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80%
,
则在此过程中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
2 m
B
.
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
48 N
C
.
拉力
F
的功率为
8 W
D
.
有用功为
120 J
B
15
.
(2017
,
重庆
B)
工人师傅利用如图所示的两种方式
,
将重均为
300 N
的货物从图示位置向上缓慢提升一段距离。
F
1
、
F
2
始终沿竖直方向;图甲中
OB
=
2
OA
,
图乙中动滑轮重为
60 N
,
重物上升速度为
0.01 m/s
。不计杠杆重、绳重和摩擦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C
A
.甲乙两种方式都省一半的力
B
.
甲方式
F
1
由
150 N
逐渐变大
C
.
乙方式机械效率约为
83.3%
D
.
乙方式
F
2
的功率为
3 W
16
.
(2016
,
乌鲁木齐
)
如图所示
,
利用动滑轮提升一个重为
G
的物块
,
不计绳重和摩擦
,
其机械效率为
60%
。要使此动滑轮的机械效率达到
90%
,
则需要提升重力为
G
的物块的个数为
( )
A
.
3
个
B
.
4
个
C
.
5
个
D
.
6
个
D
BCD
AD
BC
D
21
.
(2017
,
齐齐哈尔
)
某小组在
“
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
”
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
,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
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
_____________
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
(2)
小组同学发现实验过程中边拉动边读数
,
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
,
应该静止读数
,
你认为他的想法
___________
(
填
“
正确
”
或
“
不正确
”
)
,
因为她没有考虑到摩擦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
匀速直线
不正确
(3)
用丁图装置进行实验
,
得出表中第
4
次实验数据
,
请将表中的两个数据填写完整。
实验次数
钩码重量
G
/N
钩码上升高度
h
/m
绳端拉力
F
/N
绳端移动距离
s
/m
机械效率
η
1
4
0.1
2.7
0.2
74%
2
4
0.1
1.8
0.3
74%
3
8
0.1
3.1
0.3
86%
4
8
0.1
2.5
0.4
80%
(4)
通过比较
________
两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同一重物时
,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绳子段数无关
(
填实验次数的序号
)
。
(5)
通过比较
________
两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
,
物重越大
,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
填实验次数的序号
)
。
(6)
通过比较
3
、
4
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
、
2
2
、
3
不同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时,动滑轮越轻,滑轮组机械效率越高
22
.
(2017
,
烟台
)
下面是小明和小红的
“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实验步骤:
(1)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
G
并填入表格。
(2)
按如图所示安装滑轮组
,
分别记下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
(3)
拉动弹簧测力计并读出拉力
F
的值
,
用刻度尺测出的钩码上升的高度
h
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
s
,
将这三个量填入表格。
(4)
算出有用功
W
有
、总功
W
总
,
机械效率
η
并填入表格。
(5)
改变钩码上升的高度
,
重复上面的实验
,
记录并计算实验数据。
实验记录:
实验次数
钩码重力
G
/N
物体上升的高度
h
/cm
有用功
W
/J
拉力
F
/N
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
s
/cm
总功
W
总
/J
机械效率
η
1
6
3.00
18.00
2.38
9.00
21.42
84%
2
6
5.00
30.00
2.40
15.00
36.00
83.3%
3
6
8.00
48.00
2.36
24.00
56.64
84.7%
4
6
10.00
60.00
2.35
30.00
70.50
85.1%
实验结论:在忽略绳子的重力和摩擦的情况下
,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所提升物体的重力和高度无关。请你评价小明和小红的实验报告。
(1)
指出实验步骤中存在的错误和不足。
(2)
从理论上分析说明他们实验结论的局限性。
答:
(1)
有用功和总功计算错误;在研究滑轮组机械效率与物体的重力关系时
,
小明和小红没有改变提升物体的重力大小。
(2)
研究滑轮组机械效率与所提升物体高度的关系时
,
原实验只使用了一个滑轮组做了实验;研究滑轮组机械效率与所提升物体重力的关系时
,
原实验没有改变物体的重力且只使用了同一滑轮组做实验。
相关文档
-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第11章气体压强2021-11-1039页
- 2018年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测量和机2021-11-1036页
-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专题六 质量和2021-11-1029页
-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专题十三 电路2021-11-1047页
-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第17章电压电阻2021-11-1044页
- 2018年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信息传递2021-11-1036页
-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专题八 压强2021-11-1033页
-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专题二 声现象2021-11-1036页
-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第7章机械运动2021-11-0649页
-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件:第18章欧姆定律2021-11-065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