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人教版化学26 4页

  • 285.00 KB
  • 2021-11-10 发布

九年级人教版化学26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 课题3 元素 教学目标 ‎1. 知道元素的含义,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2. 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记住并能书写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3. 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4. 初步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1. 元素的概念。‎ ‎2. 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教学难点 ‎1. 元素概念的形成。‎ ‎2. 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3.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和相关信息。‎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18世纪末,拉瓦锡通过对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的研究,确认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从古到今,人们一直在探索世上万物最基本的组成成分有哪些。经过长期努力,终于知道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那么什么是元素?这些元素是如何存在的?‎ 二、新课教学 ‎1. 元素的概念 利用化学方法分析众多的物质,发现组成它们的基本成分——元素其实只有一百多种,就像可拼写出数十万个英文单词的字母只有26个一样。‎ 元素是表示物质组成的宏观概念。它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 理解元素的概念请把握“同质子,类原子”六个字。‎ ‎(1)“同质子”是指元素在原子的基础上,以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为标准进行种类划分的,与原子中的中子数、电子数无关。即元素的种类是由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决定的。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 数一定相同,不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一定不相同。‎ ‎(2)“类原子”是指一种元素可能有不止一种原子。它包括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例如:氢元素有3种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分别为0、1、2的氢原子:氕、氘、氚);也包括质子数相同,而电子数不同的原子和离子(例如:Fe、Fe2+、Fe3+均属于铁元素)。‎ 注意: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当然不包括多个原子所形成的分子或离子。例如:水分子(H2O)、氖原子(Ne)都含有10个质子,但水分子中含有两种不同的原子,所以两者不符合元素定义;同样含有11个质子的Na、NH4也不能用元素来表述。故“质子数相同的粒子属于同种元素”是错误的说法。只有质子数相同的单核原子或离子才属于同一种元素。‎ 由以上可知元素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也不会改变。‎ 讨论:在发生化学反应S+O2‎ ‎ ‎ ‎ ‎ ‎ 点燃 SO2中,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 4‎ ‎ ‎ 明晰: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组,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发生变化。‎ ‎2. 原子和元素的区别和联系 ‎ 元素 原子 概念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区分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没有数量多少 既讲种类,又讲个数,有数量多少 使用范围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举例 如: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即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如: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联系 元素和原子是总体和个体的关系。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原子是构成并体现元素性质的最小粒子。‎ ‎3. 元素的存在和分类 ‎ 物质的种类很多,但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并不多,到目前为止,发现的元素种类仅一百多种,其中有十几种是人造元素。‎ 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钛等。‎ 根据元素性质的不同,可把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如钠、铁、汞)、非金属元素(如碳、氢、溴)和稀有气体元素(氦、氖、氩、氪、氙、氡)。‎ 在生物细胞中(包括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几种元素的顺序为:氧、碳、氢。‎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几种元素的顺序为:氧、氢、氯、钠。‎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元素的顺序为:氮、氧。‎ 日常生活常接触到“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富硒茶叶”、“加铁酱油”等用品,这里的氟、钙、碘、硒、铁指的都是元素。‎ ‎4. 元素和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关系 自然界中,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几千万种物质都是由原子、分子或离子构成的。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的数目有关。 ‎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我们知道,元素表示物质的宏观组成,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分子表示物质的微观构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物质都是由已经发现的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 第2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从下面汉字表示的元素名称中,你能观察到什么规律?‎ 以各种不同的部首偏旁的汉字来给元素命名,固然比较形象化,但是书写十分不便;若在不同文字的国家和地区进行交流则尤为困难,怎么办呢?这节我们来学习更简单的表示元素的符号。‎ 二、新课教学 ‎1. 元素符号 4‎ ‎ ‎ 假如一个不熟悉中文的外国化学家来中国进行了学术交流,要在实验室做一个实验,面对众多标有中文名称的药品,他能怎么办?‎ 借用一个情景,引出元素符号,进而讲解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及含义,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如果用文字来表示一百多种元素以及由它们组成的几千万种物质将十分麻烦。国际上统一采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来表示元素。‎ 如氢元素的符号为H,氧元素的符号为O。‎ 如果几种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就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区别。例如用Cu表示铜元素,Cl表示氯元素,Ca表示钙元素。 ‎ 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二个字母必须小写。 ‎ 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例如,元素符号“O”既表示氧元素,又表示氧元素的一个原子。 ‎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62页表3-4,熟记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 元素符号是国际上通用的化学用语,它是学习化学不可缺少的工具,是需要学生直接记忆并在以后的运用中直接再现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教学中采用陈述、复现的方法,效果较好。‎ 完成上述步骤后,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第62页“资料卡片”,了解元素符号的来源。‎ 最先研究元素符号的是道尔顿,他曾用图形加字母的方式作为元素符号。但随着发现的元素越来越多,符号设计越来越复杂,这种符号不便于书写和记忆,未能广泛采用。‎ ‎2. 元素周期表简介 ‎(1)元素周期表出现的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思考问题。‎ 超级市场里有成百上千种商品,为了便于顾客选购,必须分门别类、有序地摆放。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由一百多种元素构成的,为了便于研究元素的性质和用途,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规律。科学家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把它们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这样,就得到了元素周期表。‎ ‎(2)门捷列夫和元素周期表 通过化学史,介绍门捷列夫,使学生了解门捷列夫对科学的贡献。然后引出元素周期表,初步了解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表中一些数字的意义。了解元素周期表对于化学研究的重要作用,并练习使用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横行,18个纵行。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族(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 ‎ 为了便于查找,元素周期表按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了号,叫做原子序数。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 ‎ 元素周期表上对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包括稀有气体元素)用不同的颜色做了分区,并标上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 ‎(3)探究:在元素周期表中查找元素 教师指导学生结合附录(元素周期表)完成教科书第63页的“探究”。‎ 第一题:教师可展示元素周期表,让学生观察氧、铝、铁等元素,引导学生看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然后让学生观察还能得到什么信息。学生回答后教师要适时总结。‎ 第二题:引导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通常都是以什么元素开始,再过渡到什么元素,最终止于什么元素。学生水平较高的班级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电子层数与周期的关系、最外层电子数与主族的关系等,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它为什么叫周期表。‎ 练习: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右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面从该图获取的信息中,正确的是( )‎ 4‎ ‎ ‎ A. 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2 B. 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 该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为52.00% D. 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24个电子 参考答案:D 三、归纳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大家交流交流。‎ 四、布置作业 教科书第65页“练习与应用”1~6题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