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6.50 KB
  • 2021-11-10 发布

江苏省盐城市各地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精选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 2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盐城市初级中学第一次学情调研 曾经的菖蒲 方 华 ‎①秋后的菖蒲,生长得繁茂葱茏,在湖塘河沟边竖起一道绿色的屏障,是水边一道美丽的风景。‎ ‎ ②“莫指襄阳道,绿浦归帆少。今日菖蒲花,明朝枫树老。”这是唐诗人李贺的《大堤曲》。时光易逝,但菖蒲青青。人到中年的我,每在郁郁的菖蒲丛边彳亍,总会想起那遥远的童年。‎ ‎③夏末秋初,菖蒲抽薹,会结出一个个的圆柱状的棕色的蒲棒,咋一看,极似串在一根木签上被烤过的火腿肠。在我孩童时,还没有火腿肠这种食品,只知道这蒲棒采回家,母亲可以用它做枕头芯,又软又轻,枕在头颈下很舒服。‎ ‎④面包一般松软的蒲棒会在风中爆开,白色的绒花洒落蒲叶和水面。蒲棒成熟的时候,若和母亲一起正从菖蒲丛边走过,母亲会折下一两枝给我,我鼓起小嘴使劲地吹,快乐的笑声就和着绒花在田埂上、蓝天下,随风飘散。‎ ‎⑤一日闲暇,在郊外的湖边漫步,看见蒲丛边有拍婚纱照的,摄影助理的手里即拿着几只蒲棒,在相机咔嚓咔嚓的快门按动里,洁白的蒲花被吹散,漫天飞舞,营造出非常浪漫的氛围,让我感到意外惊喜。‎ ‎⑥幼时,母亲可能怕我们玩水失足,经常恐吓:不要到水边去,那里有蛇、水獭猫。可这样的警告实在敌不过菖蒲丛中那些诱惑。‎ ‎⑦菖蒲丛中的水域,会有野生的菱角,是物资匮乏时代孩子们喜爱的美食。也有一些零落高举的莲蓬,成为孩子们的惦念。运气好的话,还会在那些或与芦荻杂生、或被黄色的浮萍花围绕的蒲丛中,捡到水禽生下的蛋。‎ ‎⑧捡到硕大的大雁或鹭鸟留下的鸟蛋,会喜滋滋地用衣角兜回家。虽然会得到母亲的一番呵斥警告,但也会在随后的饭碗中品尝到一顿难得的美味。‎ ‎⑨母亲也会破例亲自带我们到水边去。在烈日下,母亲用镰刀割下一人多高细长的蒲叶,顺便收摘一些孩子们够不着的菱角、莲蓬,丢给站在埂上的我和妹妹。割下的蒲草,母亲会在门前的场地上晒干,一连几日编织蒲垫、蒲扇。‎ ‎⑩夜晚,摇着小小的蒲扇扑打飞舞的萤火,或是坐在散发着香气的蒲垫上,看满天的星光,听母亲讲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的故事,真是一件美好而惬意的事。‎ ‎⑾《本草·菖蒲》上载:“典术云:尧时天降精于庭为韭,感百阴之气为菖蒲,故曰:尧韭。方士隐为水剑,因叶形也”‎ ‎。菖蒲叶形似剑,香味浓郁,有解毒祛邪之效,故中国人有在端午时,在门窗上悬蒲叶以避疫护佑的习俗。这种习俗在江南尤为兴盛,是江南水域密集、菖蒲丛生的缘故吗?‎ ‎⑿在我幼时,每逢端午,母亲也将蒲叶与艾草同插在门楣上,以保佑家事安康。只是,我现在蜗居城市多年,一被所谓除旧革新的现代文明浸染,一是难得有与菖蒲亲近之机,而母亲也早已与我天各一方,端午门前悬蒲叶的习俗也渐渐淡忘失却。‎ ‎⒀某日,在一朋友家,见一硕大的陶瓷盆中养着一丛极似菖蒲的植物,只是没有水湄边的蒲叶挺拔野性,叶色是一种嫩青,不是墨绿。问朋友,竟真是菖蒲。原来,菖蒲在中国文化里还与兰花、水仙、菊花并称为“花草四雅”,真是孤陋寡闻了。‎ ‎⒁于是得知,因菖蒲碧叶葱茏、根似白玉,凭水临石、清静高雅,又有驱蚊灭虫、香味清新的功效,自古即有人莳养。据说,古人夜读,就常置一盆菖蒲于案,以免灯烟熏眼之苦。‎ ‎⒂友人告知我自古传下的莳养菖蒲的方法:“以砂栽之,至春剪洗,愈剪愈细,甚者根长二三分,叶长寸许。”怪不得我见了朋友家中的菖蒲不敢相认呢。‎ ‎ ⒃“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我还是喜欢那一片水域边自然生长的菖蒲,这种思念,正犹如元稹这一行诗句所表达的,思念犹如菖蒲,疯狂地滋长,满天飞舞,穿越漫漫时空。‎ ‎⒄席慕容在一首《菖蒲花》中写道:“我曾经多么希望能够遇见你/但是不可以/在那样荒凉寂静的沙洲上//当天色转暗风转冷/当我们所有的思维与动作都逐渐迟钝/那将是怎样的一种黄昏……”‎ ‎⒅在这样一个秋天,这样一个菖蒲葳蕤的日子,想起菖蒲,想起以菖蒲做背景的那些身影,思念也如秋日蒲草一般葳蕤。只是,菖蒲岁岁重生,而我们,却再不能与往事相拥。‎ ‎(选自《散文》2020年第2期《水湄三篇·菖蒲》,有改动)‎ ‎18.本文写了与菖蒲有关的哪些童年往事?(4分)‎ ‎ ▲ ‎ ‎19.按要求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捡到硕大的大雁或鹭鸟留下的鸟蛋,会喜滋滋地用衣角兜回家。(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 ▲ ‎ ‎(2)问朋友,竟真是菖蒲。(品味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 ▲ ‎ ‎20.引用诗文是本文语言表达的特色,请以第⑾节为例赏析其作用。(4分)‎ ‎ ▲ ‎ ‎21.文章标题为“曾经的菖蒲”,有哪些深刻的意蕴?(4分)‎ ‎ ▲ ‎ ‎10.【答案】 (‎ ‎1)①母亲把采回家的蒲棒做成又软又轻的枕头芯;②成熟的蒲棒吹成绒花让“我”感到快乐;③在蒲丛里捡鸟蛋带回家品尝美味;④母亲割蒲叶晒干编蒲垫蒲扇;⑤夜晚摇着蒲扇或坐在蒲垫上听母亲讲故事;⑥端午母亲把蒲叶和艾草插在门楣上祈佑安康 (2)①“捡”“兜”是动作描写,“喜滋滋”是心理(或神态)描写,形象写出了“我”在蒲丛中捡到硕大鸟蛋后撩起衣角放蛋,如获至宝的情景,表现了“我”对鸟蛋的珍视和捡到鸟蛋的欢喜。 ‎ ‎②“真”在文中指“我”的猜想得到了验证和确认。写出了“我”看到菖蒲时仿佛熟悉又不敢相认,经朋友确认后如见故人的惊喜,侧面烘托出“我”对菖蒲的思念。‎ ‎ (3)第 11 节引用《本草·菖蒲》里关于菖蒲的记载,突出了菖蒲叶形似剑的特点,引出下文所写的端午悬蒲叶以避疫护佑的习俗,赋予菖蒲这种普通的水生植物以传统文化的内涵(或为下文写作者对传统文化被淡忘的惋惜作铺垫),使语言表达更加诗意典雅,富有浓郁的文学文化色彩。 (4)曾经的菖蒲指作者童年记忆里的菖蒲,充满了儿时的欢乐和家庭的温馨,表达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思念,对水域故乡的思念和对母亲的思念;曾经的菖蒲也指古代诗文和传统习俗中记载的菖蒲,在除旧革新的现代文明的浸染下,有些习俗已经被淡忘远去,表达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追念以及现代人淡忘传统习俗的遗憾。 ‎ ‎【考点】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分析文章语言特点,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 ‎【解析】【分析】⑴ 根据文章第③段“母亲可以用它做枕头芯,又软又轻,枕在头颈下很舒服”可以概括出母亲把采回家的蒲棒做成又软又轻的枕头芯;根据第④段“母亲会折下一两枝给我,我鼓起小嘴使劲地吹,快乐的笑声就和着绒花在田埂上、蓝天下,随风飘散”可以概括出:成熟的蒲棒吹成绒花让“我”感到快乐;根据第⑧段“捡到硕大的大雁或鹭鸟留下的鸟蛋,会喜滋滋地用衣角兜回家。虽然会得到母亲的一番呵斥警告,但也会在随后的饭碗中品尝到一顿难得的美味”可以概括出:在蒲丛里捡鸟蛋带回家品尝美味;根据第⑨段“在烈日下,母亲用镰刀割下一人多高细长的蒲叶,顺便收摘一些孩子们够不着的菱角、莲蓬,丢给站在埂上的我和妹妹。割下的蒲草,母亲会在门前的场地上晒干,一连几日编织蒲垫、蒲扇”可以概括出:母亲割蒲叶晒干编蒲垫蒲扇;⑤夜晚摇着蒲扇或坐在蒲垫上听母亲讲故事;根据第12段“在我幼时,每逢端午,母亲也将蒲叶与艾草同插在门楣上,以保佑家事安康 ”可以概括出端午母亲把蒲叶和艾草插在门楣上祈佑安康。注意概括时要围绕“菖蒲”进行概括。 ⑵ 本题已经给出了赏析的角度,①本题要求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捡”“兜”是对人物的动作描写,“喜滋滋”是对人物的心理(或神态)描写,结合语境分析,应为当时物质比较匮乏,这些鸟蛋就是难得的美食,“我”在蒲丛中捡到硕大的鸟蛋,想象这晚上就能吃到这些美食了,心里就会非常高兴和开心,当然会把它们当做宝贝似的兜回家。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 ‎ ‎②结合语境分析,我在朋友家看见一硕大的陶瓷盆中养着一丛极似菖蒲的植物,但是不敢确定这就是菖蒲,应为菖蒲在我们家乡池塘边随处可见,是普通不过了,谁能把它养在家里呢,可可说它不是菖蒲把,又和菖蒲这么像,待和朋友确认后才知道这确实就是家乡常见的令人思念的菖蒲。因此,这里的“真”在文中指“我”的猜想得到了验证和确认。写出了“我”看到菖蒲时仿佛熟悉又不敢相认,经朋友确认后如见故人的惊喜,侧面烘托出“我”对菖蒲的思念。 ⑶ 结合第11段引用的内容分析,引用中的“方士隐为水剑,因叶形也”突出了菖蒲叶形似剑的特点,“尧时天降精于庭为韭,感百阴之气为菖蒲,故曰:尧韭”说明了菖蒲的来历,这个来历赋予菖蒲以神秘和浪漫色彩,而这写都是当地人端午悬蒲叶的原因:菖蒲可以避疫护佑 ,从而赋予菖蒲这种普通的水生植物以传统文化的内涵。意对即可。 ⑷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章围绕回忆了童年时代菖蒲给自己带来的美好的记忆和快乐, (①母亲把采回家的蒲棒做成又软又轻的枕头芯;②成熟的蒲棒吹成绒花让“我”感到快乐;③在蒲丛里捡鸟蛋带回家品尝美味;④母亲割蒲叶晒干编蒲垫蒲扇;⑤夜晚摇着蒲扇或坐在蒲垫上听母亲讲故事;⑥端午母亲把蒲叶和艾草插在门楣上祈佑安康)。由此可以看出曾经的菖蒲指作者童年记忆里的菖蒲,充满了儿时的欢乐和家庭的温馨,表达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思念,对水域故乡的思念和对母亲的思念;文中也引用了不有关菖蒲的诗句和记载,由此可以看出曾经的菖蒲也指古代诗文和传统习俗中记载的菖蒲。文章还叙写了现在的人们都不再在端午悬菖蒲叶的事实,这些都说明在除旧革新的现代文明的浸染下,有些习俗已经被淡忘远去,从而表达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追念以及现代人淡忘传统习俗的遗憾。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 ‎ 故答案为:⑴ ①母亲把采回家的蒲棒做成又软又轻的枕头芯;②成熟的蒲棒吹成绒花让“我”感到快乐;③在蒲丛里捡鸟蛋带回家品尝美味;④母亲割蒲叶晒干编蒲垫蒲扇;⑤夜晚摇着蒲扇或坐在蒲垫上听母亲讲故事;⑥端午母亲把蒲叶和艾草插在门楣上祈佑安康。 ⑵ ①“捡”“兜”是动作描写,“喜滋滋”是心理(或神态)描写,形象写出了“我”在蒲丛中捡到硕大鸟蛋后撩起衣角放蛋,如获至宝的情景,表现了“我”对鸟蛋的珍视和捡到鸟蛋的欢喜。 ②“真”在文中指“我”的猜想得到了验证和确认。写出了“我”看到菖蒲时仿佛熟悉又不敢相认,经朋友确认后如见故人的惊喜,侧面烘托出“我”对菖蒲的思念。 ⑶ 第 11 节引用《本草·菖蒲》里关于菖蒲的记载,突出了菖蒲叶形似剑的特点,引出下文所写的端午悬蒲叶以避疫护佑的习俗,赋予菖蒲这种普通的水生植物以传统文化的内涵(或为下文写作者对传统文化被淡忘的惋惜作铺垫),使语言表达更加诗意典雅,富有浓郁的文学文化色彩。 ⑷‎ ‎ 曾经的菖蒲指作者童年记忆里的菖蒲,充满了儿时的欢乐和家庭的温馨,表达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思念,对水域故乡的思念和对母亲的思念;曾经的菖蒲也指古代诗文和传统习俗中记载的菖蒲,在除旧革新的现代文明的浸染下,有些习俗已经被淡忘远去,表达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追念以及现代人淡忘传统习俗的遗憾。‎ ‎【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文本主要事件的能力。概括文章内容,主要的方法是“压缩”情节,找到主要人物及其主要的事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内容。依据题中提到的线索,梳理人物的行为表现,抓住文章中的主要信息,从“人物”“事件”两个信息点上概括。 ⑵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时在理解句子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再选择合适的角度进行赏析,赏析一般都要紧扣内容和主旨两个方面。 ⑶本题考查分析引用材料作用的能力。结合此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引用的内容,然后再结合全文内容和主旨分析这一内容对表现人物和表现主旨的关系。 ⑷本题考查理解标题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要在阅读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理解大意,注意结合文章内容与主题分析,要注意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表层含义就是指字面的意思,深层含义就是与主旨相关的意思。‎ 亭湖区二调 ‎(四)文学类文本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2题。(18分)‎ 人间有味是清欢 袁秋茜 ‎①乡村里的食物,都是朴素的。‎ ‎②我回到家的那一晚,真的很晚了。夜空中缀满了闪烁的星星,从广阔的田野上吹来的风让人瑟瑟发抖。没料到家乡的夜晚会这么凉,我只好听着母亲的嗔怪,谁叫我穿得这么单薄呢!然而,当我接过母亲从电饭煲里拿出的玉米棒时,玉米的清香和它的暖意扑面而来,很快就驱散了身上的寒意。‎ ‎③母亲说,玉米是从下午开始煮的,煮熟后一直保温着,等我回来吃。在她眼里,玉米棒是很好的食物,捧在手里吃很舒服。我一边吃着玉米,一边用手撕着玉米须,母亲在旁陪着我,说着她的心事。深深的凉夜、暖暖的玉米,我和母亲有着尘世间最朴质的相守。‎ ‎④第二日醒来后,我和母亲起来吃着早饭。清粥和咸菜,特别简单,但我们吃得很满足。所谓“人间有味是清欢”,和家人一起吃不用大鱼大肉,朴素的饭菜也能吃出幸福感。吃完早饭收拾好碗筷,母亲端出一篮煮熟的花生,颗颗有模有样,长得很标致(标致:漂亮)。我剥了一颗,里面的两粒花生米饱满,吃进口里咬开后,唇齿间弥漫着花生的味道。花生是长在泥士里的,所以它带着大地的厚重和亲切,让吃的人可以想象到土地上盛开的野花,野花上飞舞着的蝴蝶,是让人很舒心的一种食物。‎ ‎⑤我抓了一把花生,边吃边走边看着家中田里长出来的农作物。看到河边上南瓜藤铺了一地,肥硕的叶子下面藏着一个个又大又黄的南瓜,我忽然就馋了起来。我仿佛已经看到了母亲烧的南瓜馓子汤正在散发着热气和香味,令人垂涎欲滴。赶紧尝一口,哇,南瓜入口很粉,馓子入口很滑,在外面很难吃到这样搭配的汤啊。于是,我指着自己看中的那个老南瓜,让母亲将其摘下来,中午用它烧汤。“怎么还想念这么土的菜?我们多摘两个,晚上做南瓜饼,那个才叫香呢!”‎ ‎⑥晚上,母亲用勺子将南瓜肉刮下来,我帮她剥着葱,切着生姜,打下手。母亲得意地告诉我,这做南瓜饼的手艺是外婆传给她的。当加了鸡蛋、葱花、生姜、葱果的南瓜饼从油锅里捞出来时,屋子里到处都是诱人的香味。‎ ‎⑦谁说朴素的食物不是美味,朴素的人不是美人呢?‎ ‎18.文章第②段划线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何好处?(3分)‎ ‎ ▲ ‎ ‎19.赏析:母亲端出一篮煮熟的花生,颗颗有模有样,长得很标致。(3分)‎ ‎ ▲ ‎ ‎20.说说第⑦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 ▲ ‎ ‎21.结合全文内容,谈谈标题“人间有味是清欢”的含义。(4分)‎ ‎ ▲ ‎ ‎22.【链接材料】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架。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睦。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 ‎——节选自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试结合文章和链接材料,说说这两位母亲各有哪些特点?(4分)‎ ‎ ▲ ‎ 亭湖区一调 朱自清先生 冯 至 ‎①远在二十五年前,我读到过一部诗集《雪朝》,是六个人的合集,其中有一位是朱自 清。封面是黄色的,里面的诗有一个共同趋势:散文化.朴实,好像有很重的人道主义的色 彩。那本诗集现在已经很不容易得到了,并且里边的诗我一首也不记得,但根据我模糊的印 象,我可以说,假如《雪朝》里的诗能够在当时成为一种风气,发展下去,中国新诗也许会 省却许多迂途。只可惜中国的新诗并没有那样发展下去,中间走了许多不必要的歧途,而《雪 朝》中的六位作者也在中途有的抛掉了诗,有的改变了作风。其中真能把那种朴质的精神保 持下来,不但应用在诗上,而且应用在散文以及做人的态度上的,据我所知,怕只有朱自清 先生吧。‎ ‎②我最初遇见朱先生是在一九三二年的夏天,那时我住在柏林西郊,他在清华任教休假 到伦敦住了一年,归途路过柏林。我请他到我住的地方谈过一次,过了几天又陪他到波茨坦 的无忧宫去游玩过。他很少说话,只注意听旁人谈讲;他游无忧宫时,因为语言文字隔阂,不 住地问这个问那个,那诚挚求真的目光使回答者不好意思说一句强不知以为知的话。此后他 就到意大利从威尼斯登船回国了,三年后,我也回国了,和他却很少见面,见了面也没有得 到过充足的时间长谈。至于常常见面,能谈些文学上问题,则是共同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教 书的那几年。‎ ‎③他谈话时,仍然和我在柏林时所得到的印象一样。他倾心听取旁人的意见,旁人的意 见只要有一分可取,他便点头称是。他这样虚心,使谈话者不敢说不负责任的话。他对我的 确发生过这样的作用。我不知道别人在他面前是否也有过同样的感觉,但愿他的诚挚和虚心 ‎——这最显示在他那两只大眼睛上,曾经启迪过不少的人,应该怎样向人谈话!‎ ‎④由虚心产生出来的是公平,没有偏见。党同伐异,跟自己意见相同的就结为朋党,跟 自己意见不同的就加以攻击。刻薄寡恩,在朱先生写的文字里是读不到的。他不是没有自己 的意见,但他对于每个文艺工作者都给予了所应得的地位,不轻易抹杀任何一个的努力。去 年五四,北大举行文艺晚会,我和他都被约去讲演,我在讲演时攻击到战前所谓象征派的诗,‎ 夜半回来,他在路上向我说:“你说得对!只是有些过分。”今年七月四日,我到清华去看他 ‎——这是我最后一次见他,他已十分憔悴,谈起一个过于主观的批评家,他尽管不以他为然, 却还是说:“他读了不少的书。”‎ ‎⑤一个没有偏见的.过于宽容的人,容易给人以乡愿①的印象,但是我们从朱先生的身 上看不出一点乡愿的气味。一切在他的心中自有分寸,他对于恶势力绝不宽容。尤其是近两 年来,也就是回到北平以来,他的文字与行动无时不在支持新文艺以及新中国向着光明方面的发展。他有愤激,有热烈的渴望,不过这都蒙在他那平静的面貌与朴质的生活形式下边, 使一个生疏的人不能立即发现。‎ ‎⑥他最近出版的两部论文集《论雅俗共赏》和《标准与尺度》是他最坦白的说明。他一 步步地转变,所以步步都脚踏实地;他认为应该怎样,便怎样。我们应该怎样呢?每个心地清明 的中国人都会知道得清楚。不幸他在中途死去。中国的新文艺失却一个公正的扶持人,朋友 中失却一个公正的畏友,将来的新中国失却一个脚踏实地的文艺工作者。‎ ‎⑦现在我如果能够得到《雪朝》那本诗集,再把他历年的著作排列在一起,我会看见他 在这一世纪的四分之一的时间内走着一条忠实朴素的道路。‎ ‎ ‎ ‎【注】乡愿:这里指的是外貌忠诚谨慎,实际上欺世盗名的人。‎ ‎18.本文回忆朱自清先生,为什么从诗集《雪朝》写起?(4 分)‎ ‎ ▲ ‎ ‎19.请结合本文内容分析朱自清先生的优秀品质。(6分)‎ ‎ ▲ ‎ ‎ ▲ ‎ ‎20.朗读下面这句话的时候,“绝”字用重音朗读,请简析理由。(3 分) 一切在他的心中自有分寸,他对于恶势力绝不宽容。‎ ‎ ▲ ‎ ‎ ▲ ‎ ‎2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本文以与朱自清先生交往的时间为线索,运用了叙议结合的方式,突出了朱自清先生 “忠实朴素”的特点。‎ B.文中的“迂途”指的是诗歌发展走的不必要的歧路,“畏友”指自己敬畏的朋友。‎ C.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是朱自清先生对作者的委婉批评。这体现了朱自清先生对朋友的 宽容——即使朋友说错了,也要先肯定。‎ D.文章第六段说“我们应该怎样呢?每个心地清明的中国人都会知道得清楚”,“知道” 的内容应该是支持新文艺以及新中国向着光明方面发展。‎ ‎22.阅读文段,回答问题。(4 分)‎ ‎【甲】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 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回忆我的母亲》)‎ ‎【乙】中国的新文艺失却一个公正的扶持人,朋友中失却一个公正的畏友,将来的新中 国失却一个脚踏实地的文艺工作者。 (《朱自清先生》)‎ 请分析【甲】【乙】两段表达方式的相同点,和所表达情感的不同点。‎ ‎ ▲ ‎ ‎ ▲ ‎ ‎18.(4分)《雪朝》这部诗集中有朱自清先生的作品,通过《雪朝》很自然地引起对朱自清先生的回忆(2分)。这部作品的特点是朴实、有人道主义色彩,朱自清先生身上也有这种朴质的精神(2分)。‎ ‎19.(6分)与别人交谈时,倾心听取别人意见,表明他的虚心和诚挚;对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人,他表示尊重,不抹杀别人的努力,表明了他公平宽容;绝不向恶势力低头、用文字与行动支持新文艺以及新中国向着光明方面的发展,表明了他的正义爱国;从作品创作与做人态度上看,表明他的质朴、脚踏实地。(任意3点给6分)‎ ‎20.(3分)“绝”表示一定肯定的意思(1分),重读“绝”一字,可以强调朱自清先生对恶势力坚决否定的态度(1分),表明了他对新文艺新中国发展的支持,所以在这里重读(1分)。‎ ‎21.(2分)C ‎22.(4分)表达方式都是直抒胸臆(抒情)。‎ 甲段文字用劳动人民来评价自己的母亲,表明母亲的平凡,又认为是劳动人民创造了中国的历史,表明了母亲的不平凡的,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敬仰、褒扬之情。‎ 乙段文字用三个排比句,认为不仅失去了一位正义的朋友,也是全中国失去了一位正义的、脚踏实地的人,表明了对朱自清先生离世的无比悲痛之情。‎ 射阳县实验初级中学仿真模拟 (四) 文学作品类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20分)‎ 门栅后的母亲 ‎①‎ 一个雨丝飘飞的黄昏,我在街边拦出租车。每当前方的的绿灯打开,车流滚滚而来时,我便满怀希望,但是,像约好了似的,几乎所有的出租车都按下了载客标志,从我身边疾驶而过。也有空车,前面有豪客似的,一往无前地弃我而去。‎ ‎②我明白我的希望渺茫了。我抚着零乱的头发,沮丧地转过身。此时雨丝更密了。我茫然四顾,突然发现有人在对我微笑。‎ ‎③这是一个白发老妇人,她站在一扇半人高的门栅后,朝我招手。我走过去,我不期望她会给我一个惊奇。吸引我的是老人的微笑,它诚恳朴实,在这阴沉的天气里,给人蓦然回首的惊喜和温馨。老人让我站进屋檐下,顿时,门首的墙挡住了斜风冷雨。原来,她是要我来这儿避风的呀。我心头一热,忙着道谢,我还被她可掬的微笑感染,和她相视而笑。‎ ‎④老人献宝似的从怀里掏出两管眼药水,说是好心的邻居送的。她说她患了白内障,右眼已经什么也看不见了。至于开刀,她已经84岁了,老了,何必再去挨一刀呢。她又轻轻地说:“我没有劳保呀,花不起这笔钱。”‎ ‎⑤我的心蓦然一沉。我这才明白,她何以要为区区两管眼药水而满怀感激。她在感受人间温情的同时亦在品尝生活的无奈。很自然的,她聊起了自己的身世:她9岁起在棉纺厂做童工,做了20多年。后来结婚有了三个小孩拖累,就做了家庭妇女。老伴过世以后,她一直和大儿子过。她的女儿,因为房产,和她打了十年官司,彼此已经视若仇人。至于小儿子,也因为房子的事,三年没有来往了。“我这个小儿子是大学毕业生呀。”老人眯着眼睛结束了她的叙述。‎ ‎⑥我注意到老人说到小儿子的神情。当年儿子考入名牌大学时,那份母亲的骄傲还依稀可辨,只是岁月磨损了这份可贵的爱。我还唏嘘感慨,为了房产,母女对簿公堂,耗时十年,此中是非曲折,外人又岂能一目了然呢?‎ ‎⑦我一时无语。只是怔怔地看着这位总在微笑的门栅后的老人。我很熟悉石库门的老屋,那里模糊着我的童年和少年。记得在亭子间门前,有一个小小的平台,我恍惚看见我们在那里奔跑的小小身影,我们扶着门栅看外面的世界……‎ ‎⑧我于是记忆起我母亲那里也做过这样的门栅。那是我们幼小的时候,母亲为了防止我们擅自跑到户外(一步之遥就是车水马龙),请人做了这道安全的门栅。它让我们看到外面的世界,也把城市的危险阻挡在栅外。‎ ‎⑨此刻我就扶着这样的门栅。我的心突然剧烈地抖动了一下想到:这道为了孩子设立的寄托着母爱的门栅,从什么时候起成了老人晚年风景的陪衬呢?‎ ‎⑩车来了。我犹豫着跨上了车。我看见老人又在对一个女孩招手,让她躲进屋檐避雨。我想,除了好心,她更多的是寂寞吧,她渴望和人说说话,慰藉老年的孤独。隔着车窗玻璃,老人的微笑在雨丝中模糊,却在我脑海中清晰。‎ ‎⑾我后来没去原先的目的地。那道门栅,和门栅后的老人,连同她的微笑在暮色中总在我眼前晃动,它使我记忆童年,记忆起我60岁的老母亲。她会不会也在那道门栅后眺望,也在和人诉说老年的孤独?我含着热泪中途改变了方向,去看望我的老母亲。‎ ‎⑿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没有了我们就做不成。我们可为了工作废寝忘食;我们可为了工作带病操劳;我们可为了工作节假日还守在工作岗位……可是我们却舍不得时间回离得并不远的老家。真正最需要我们的人可能就是那门栅后的母亲。她也许正等着你回家!我们一定要常常回家看看门栅后的母亲! (《中外文摘》 有改动)‎ ‎18. 文章的标题内涵丰富,说说其含义。(4分)‎ ‎ ‎ ‎ ‎ ‎19. 阅读下面句子,回答括号里问题。(6分)‎ ‎(1)“隔着车窗玻璃,老人的微笑在雨丝中模糊,却在我脑海中清晰。”(加点的词语是否矛盾?请说出理由。)(3分)‎ ‎ ‎ ‎ ‎ ‎(2)“此刻我就扶着这样的门栅。我的心突然剧烈地抖动了一下想到:这道为了孩子设立的寄托着母爱的门栅,从什么时候起成了老人晚年风景的陪衬呢?”(赏析这句子的表达效果,并体会作者的感情。)(3分)‎ ‎ ‎ ‎ ‎ ‎20. 第⑤段在文中结构上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4分)‎ ‎ ‎ ‎21. 亲情是永恒的主题,结合本文和链接材料,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阅读体会。(6分)‎ ‎【链接材料】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选自《散步》)‎ (四) 文学作品类阅读 18. ‎(4分)“门栅”一语双关,(1分)既写出了现实中的“门栅”;(1分)“门栅”又象征了老妇人与子女的隔阂;(1分)同时也写出了母亲站在“门栅”后对他人的大爱。(1分)(意思对即可)‎ ‎19.(6分)(1)(3分)不矛盾。(1分)模糊:因为下雨,视觉上看不清;(1分)清晰:指老妇人对自己的关爱,以及老妇人的人生遭遇记得清晰。(1分)(意思对即可) ‎ ‎(2)(3分)这句运用了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2分)“扶”这是个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突出了作者复杂的心情;心理描写写出了我的母亲对我的爱,又写出了对老年人的缺乏关爱的愧疚。(1分,任意分析一点即给1分)(意思对即可) ‎ ‎20.(4分)结构上:运用插叙手法,(1分)为下文做蓄势;(1分)‎ 内容上:交代了老妇人坎坷的人生经历,以及站在门栅后的原因,(1分)也表现了老人善良温情真挚的母爱。(1分)‎ ‎21.(6分)示例:本文中老妇人对子女慈爱,对陌生人真诚,但她却十分的孤独寂寞;子女误解、怨恨父母,对母亲冷漠自私,缺乏理解和包容。子女的自私冷漠和家庭责任的缺失让人不齿,令人深思。(2分,联系文章内容1分,分析1分)《散步》中的母亲理解孩子,疼爱孙子,是和蔼可亲的长者,子女们子孝妻贤,是勇于担当责任的榜样。(2分,联系文章内容1分,分析1分)我们应该继承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更多的关注老人的生活,做一个有责任和担当的人。(2分,联系实际1分,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 阜宁县二调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20分)‎ 德天瀑布记 赵丽宏 ‎①无风,无雨,无雾.蓝天下群山叠翠,几片白云凝固在若有若无的峰峦间,路边的兰草和头顶的桉树叶纹丝不动。不远处的归春河,是中越边境的界河,河道曲折,蜿蜒而下,河水澄澈如水晶,温润如碧玉,在我的视野中缓缓滑动。天地间,仿佛只写着两个字:幽静。‎ ‎②然而静寂中却有奇异的声响传来,使人忍不住屏息谛听。这声音来自极遥远的地方,虽然不大,却浑厚深沉,如无数幽囚在深山中的男子,不停地呐喊吟唱,歌声翻越崇山峻岭,一阵高,一阵低,隐隐而来,越往前走,声音便越大,如山谷中林涛喧腾,夹着风雨哗然而至。随着这奇异的声音不断增强,心中的疑惑也如云雾旋绕.被树荫隔断的远山中,分明正奔腾着千军万马,天地间回荡着马蹄和金戈的撞击,交织着号角的呜咽和人马的嘶喊……‎ ‎③绿荫中白光一闪,眼帘豁然大开。河道尽头,群山壁立,一挂瀑布自天而降,如一道巨屏,气势万千地横陈在绿色的崖壁上.那震撼天地的巨响,是高山流水的声音,是瀑布的喧哗.这就是德天瀑布,是我追寻的目标.瀑布还在远方,然而那浩大的气势已经逼人。瀑布看上去洋洋洒洒,层层叠叠,宽阔的流水从绿树丛生的山顶跌落,在山腰间受阻,又分成几叠飞泻而下.从远处看,瀑布形成的过程似乎优美徐缓,流水以柔婉的姿态舒展在天地间,仿佛是一列宽银幕,正放映着一幕浪漫的流水交响曲。然而听它们的轰鸣,便可想见,那流水是怎样的一种规模和气势.‎ ‎④沿着归春河畔的小路,迎着越来越响的轰鸣声,一步步走近大瀑布,呈现在我眼帘中的德天瀑布,奔腾的瀑布犹如天缸倾翻,大水滔滔滚滚,轰然而下,像要淹没整个世界。然而山下早已为瀑布准备了落脚之地,流水泻入深潭,翻卷起一簇簇雪浪,飞溅起一缕缕水雾,气势汹汹,‎ 最终却还是循规蹈矩,在阔大的水潭里盘旋了片刻,又匆匆涌入河道,缓缓向下游淌去。这样的景象,已经持续了多少年?一亿年?一万年?还是千百年?当地的友人告知,这瀑布,古已有之,归春河流淌了多少年,这瀑布就奔泻了多少年。不知多少代居民在水声中老去,瀑布却长流不竭,永远像活泼的孩童,像雄姿英发的男子汉,保持着勃勃生机。‎ ‎⑤随友人坐上竹筏,筏子逆流而上,渐渐靠近瀑布。在阔大的瀑布面前,我们的筏子是漂浮于水面的一只小甲虫,游动得小心翼翼,唯恐被急流颠覆。我的周围,轰鸣的水声和飞扬的水雾笼罩了整个世界。瀑布前有一组岩石从水底崛起,色泽斑驳,形状怪诞,如一头巨大的异兽浮出水面,对着瀑布昂起脑袋,似乎在追寻那空中的水流。飞泻的瀑布劈头盖脸打来,溅起漫天飞雪,而那异兽犟头倔脑,毫不退缩,任凭浪花击打。瀑布和异兽,就这样对峙着,异兽,永远也无法登临山巅,而瀑布,大概也无法将它赶走。‎ ⑥“看,彩虹!”‎ ‎⑦筏子上有人惊呼.无须指点,坐在筏子上的人都看见了出现在阳光和水雾中的奇观。一座七彩虹桥,在朦胧的水雾中凌空而起,一端在水花飞溅的瀑布底部,一端升入飘忽迷漾的空间,任凭波流翻涌,水声如雷,那光彩斑斓的虹桥却在空中浑然不动,像是在等候游人上桥登空,步入仙境。在瀑布前,只要有阳光和雾气,这彩虹就不会消失。‎ ⑧瀑布下的水流汹涌激荡,筏子再也无法向前,只能原路折返,回到岸上。从瀑布北侧的小路拾级而上,来到瀑布背后的山顶,轰鸣的水声仍在耳畔回旋,眼前的景象却已经迥然不同,但见一片明澈如镜的平湖,倒映着蓝天白云,衬托着起伏逶迤的远山,湖中小岛丛生,花木葳蕤,彩色的鸟雀从平静的水面上掠过,清可见底的水中,鱼群来往穿梭。谁能想到,那惊天动地的大瀑布,距离这世外桃源的静水,只有几十米。‎ ‎⑨这瀑布,以一潭静深蕴万千磅礴,在这里飞泻了千年万年,轰鸣了无数个春秋,只为向世人启迪:天籁,是世间最永恒的激情。‎ ‎17.阅读全文,完成以下表格。(4分)‎ 立足点 观察角度 景物特点 河畔小路 远眺 瀑布: (1)▲‎ ‎(2)▲‎ 瀑布:滔滔滚滚,麦然而下 ‎(3)▲‎ 平视 岩石:色泽斑驳,形状怪诞 仰望 虹桥: (4)▲‎ 瀑背山顶 俯瞰 平湖:明澈如镜,恍若桃源 ‎18.结合语境,回答括号里的问题。(6分)‎ ‎(1)天地间,仿佛只写着两个字:幽静。(第①段描写“幽静”有何作用?)‎ ‎(2)然而山下早已为瀑布准备了落脚之地,流水泻入深潭,翻卷起一簇簇雪浪,飞溅起一缕缕水雾,气势汹汹。(请从用词角度赏析本句)‎ ‎19.作者欣赏德天瀑布的过程中,时时在传达情感与思考。结合语境,说说你对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理解。(4分)‎ 不知多少代居民在水声中老去,瀑布却长流不竭,永远像活泼的孩童,像雄姿英发的男子汉,保持着勃勃生机。‎ ‎20.有人说:“看照片同样可以欣赏德天瀑布,完全可以替代《德天瀑布记》这类游记作品的阅读。”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结合本文内容及链接材料,简述理由。(6分)‎ ‎【链接】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壶口瀑布》)‎ ‎17.(4分) (1)洋洋洒洒,层层叠叠 (2)近观 (3)河中竹筏 (4)光彩斑斓,浑然不动 ‎18.(6分)‎ ‎(1)(3分)写出了环境的特点;与下文德天瀑布的喧腾磅礴构成对比。与文章结尾部分写“静”相呼应。(一点1分)‎ ‎ (2) 3分“泻”写出瀑布流速之快,“翻卷”“飞溅”写出瀑布的水量之多,力度之大,“汹汹”则用拟人手法写出瀑布的气势之盛,不可阻挡。这几个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德天瀑布的奔腾汹涌、气势磅礴的特点。(一点1分)‎ ‎19.(4分)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德天瀑布的古老却又永远年轻,永远奔腾磅礴、充满勃勃生机的特点,表达了对德天瀑布由衷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20.(6分)不同意。游记与照片不一样,它比照片要丰富得多。照片是静态的,靠形象、构图、光线表情达意;而游记则是动态的,不仅写出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闻,还渗透作者的情感。(2分)本文和链接的材料写瀑布落下,都能从听觉、视觉的角度,展示的是一幅动态的瀑布图,展现的是瀑布的形美、音美、力量美,同时写出瀑布的精神美。同时更有“画外”之音,对瀑布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以及作者触发的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思考与感悟。(2分)此外,游记中还具有知识性,读者还能获得相关知识。如本文谈到了归春河的地理位置等,极大丰富文章的内涵。(2分)这些是看照片所无法具备的。‎ 东台实验初中二模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秦 牧的文章《彩蝶树》完成18--22题 19分 ‎①人们常以赞美之笔,描绘南国的鲜花。可是,洋紫荆——原名“羊蹄甲”的花,却常常被人所忽略,这大概是因为它既不是草本植物,又不是灌木盆栽,而是生长在乔木上的缘故?是因为年宵花市上,从来没有人摆卖这种花?是因为在广州,它不过是极为寻常的街道树?尽管如此,洋紫荆仍不失为南国一种极为出色的鲜花。站在紫荆树下,但见一树繁花,宛如千万彩蝶云集,好像走进了梦幻境界。‎ ‎②洋紫荆的花和叶长得十分有趣。它的花有五片花冠,四片对称地分裂两侧,一片翘起在上方,布满色调颇浓的彩斑,很像兰花的花舌,因此有人称它为“兰花树”。三色堇在南方被人叫做“蝴蝶花”,其实,这顶桂冠戴在豆科植物洋紫荆的头上,也是合适的。‎ ‎③不知道洋紫荆有几个不同花色种类的人,每每以为它们不断在变幻着颜色,像被称做“娇容三变”的木芙蓉似的。他们哪里知道,这是紫荆树的家族,为了献出色彩缤纷的鲜花而进行着接力赛跑哩!你看,从隆冬到暮春,洋紫荆陆续开花,紫色、红色、粉红色,次第开放,要足足闹腾好几个月。最先开花的是紫色那一种,花期竟是在寒风凛冽的春节前夕,和炮仗花、梅花同时绽开花蕾。它着实可以称得上是南国的报春使者!‎ ‎④紫荆树的叶子也非常有趣,就像它的本名羊蹄甲所显示的那样,仿佛羊蹄一样,每片叶子都毫无例外,是由腰子形的对称的两面合成的,末端凹了进去,把它折拢起来,简直像是一只绿色的蝴蝶,又像两个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于是有人又给紫荆起了一个诨名,叫做“朋友树”。‎ ‎⑤在高纬度地方,人们大概是看不到这种洋紫荆的。我有一个朋友,由于喜爱这种花树,特意起了个带“荆”字的名字,抗日战争时期,他北上延安参加革命,后来牺牲了。他的妹妹回南方省亲的时候,特意采了洋紫荆的几片叶子和花朵,夹在书里带回北方,好让孩子们知道“荆”字的来历。生命本应该这样地繁花似锦呵!‎ ‎⑥在紫荆盛开的时候,我很喜欢站在树下,闻闻它的幽香,端详它那一串串彩蝶似的花朵,观赏它那对称得出奇的羊蒂般的叶子。清风吹来,落英缤纷,花瓣撒满了头、肩,我也不想拂掉它,心中禁不住引起一串遐想:……在古老的年代,有这么一对侠义的朋友,一个为崇高的目标牺牲了。另一个也奋起斗争,用慷慨壮烈的死为人民纾难,为至友复仇。他们死后被葬在一起,埋骨的地方就长出这么一株紫荆树——朋友树来,每片叶子都互相对称,五彩缤纷的蝴蝶也成群飞来凭吊,不愿离去……。‎ ‎⑦这样生死与共、肝胆相照的友谊,这样动人的故事,人世间,生活里是的确存在的,它值得讴歌,并且令人想到可以编出一个美丽的童话。‎ ‎⑧站在满树蝴蝶的紫荆树下,我不禁想入非非了。 (选自《文学随笔精品大展》,有删改)‎ ‎18作者主要写了彩蝶树哪几方面的内容?请用一句话说说彩蝶树是怎样的一种树?4分 ‎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第⑥段关于“彩蝶树”的传说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⑤段末尾“生命本应该这样地繁花似锦呵”有何含义?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者为什么“很喜欢”“常常被人所忽略”的彩蝶树?4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将第③段画线句与下面语段比较,说说它们写法上的相同点和内容上的侧重点。4分 ‎ ‎[链接]这是一树闪光的、盛开的紫藤萝。花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挨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 (宗璞《紫藤萝瀑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19分 ‎18①主要写了彩蝶树的花和叶 ②彩蝶树是极为寻常但又极为出色的一种树。4分 ‎19①丰富文章的内容;②与下文相呼应,融为一体;③深化文章主题;④激发读者阅读兴趣。4分 ‎20作者对失去朋友的惋惜,对亲人缅怀朋友的欣慰,与对眼前美好生活的珍惜。3分(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或两点以上即可得满分)‎ ‎ 21作者喜欢彩蝶树的花香叶奇;(2分)作者曾经有过与“朋友树”相似的经历,看到“朋友树”就想起了自己“生死与共,肝胆相照”的战友。(2分)‎ ‎22写法上:都使用拟人的手法描写了花盛开时的热闹。(2分)‎ 内容上:选文侧重洋紫荆花的色彩种类多、次第开放;(1分)而《紫藤萝瀑布》则强调紫藤萝花开的繁盛欢快。(1分)‎ 盐城市全真模拟卷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9分)‎ 父亲的东篱 李汉荣 ‎①说起来,我也算是个诗人,性情质朴、诚恳、淡远。古国诗史三千年,我最喜欢陶渊明。南山啊,东篱啊,菊花啊,田园啊,归去来啊,桑树颠啊,这些滴着露水粘着云絮的词儿,在我心里和笔下,都是关键词和常用意象。‎ ‎②可是,自从进了城,几十年来,我没有种过一苗菜,没有抚摸过一茬庄稼,没有刨过一颗土豆,连一根葱都没有亲手养过。几十年了,没有一只鸟认识我,没有一片白云与我交换过名片,没有一只青蛙与我交流过对水田和稻花香的感受,没有一只蝈蝈向我传授民谣的唱法。那些民谣都失传了,只在更深的深山里,有几只蛐蛐,丢三落四哼着残剩的几首小调。‎ ‎③我一次次钻进《诗经》里,寻找公元前的露水和青草,绿化、净化和湿化一下我龟裂的心魂;有时就一头扎进唐朝的山水里,吸氧,顺便闻闻纯正的酒香,在李白们的月夜走上几个通宵,揣上满袖子清凉月光。‎ ‎④我觉得也在以自己的微薄心智和诚恳情思,延续着古国的诗脉和诗心,延续着田园的意趣和意境,延续着怀乡恋土的永恒乡愁。‎ ‎⑤直到有一天,我才突然明白我的做法和想法,只是我的自恋,带着几分小资情调和审美移情的自恋,这自恋被一厢情愿地放大了,放大成了关乎诗史、文脉、乡愁的延续了。‎ ‎⑥那天下午,我回到老家,走进老屋院子,看见父亲正在维修菜园篱笆。他用竹条、青冈木条、杨柳树枝,对往年的篱笆进行仔细修补。菜园里种着莴笋、白菜、茄子、包菜、芹菜,一行行的葱和蒜苗,荠荠菜算是乡土野菜,零星地长在路坎地角,像是在正经话题里,顺便引用几句有情趣有哲理的民间谚语。指甲花、车前草、薄荷、麦冬、菊、扫帚秧等花草,也都笑盈盈站在或坐在篱笆附近,逗着一些蛾子、虫子、蝴蝶玩耍。喇叭花藤儿已经开始在篱笆上比画着选择合适位置,把自己的家当小心放稳,揣在怀里的乐器还没有亮出来,就等一场雨后,天一放睛,它们就开始吹奏。‎ ‎⑦“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我忽然想起陶渊明的诗句。但是,此刻,在这里,在人境,结庐的,不是别的哪位诗人,是我父亲,是我种庄稼的父亲,是我不识字、不读诗的父亲。但是,实实在在,我的不读诗的父亲,在这人境里,在菜园里,仔细编织着篱笆,编织着他的内心,编织着一个传统农人的温厚淳朴的感情。我的不读诗的父亲,他安静地在人境里,培植着他能感念也能让他感到心里安稳的朴素意境。‎ ‎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当然,此时正值初夏,还不是采菊的时候,菊,连同别的花草和庄稼,都刚刚从春困中醒来不久,都刚刚被我父亲粗糙而温和的手,抚摸过和问候过,父亲还在它们的脚下轻轻松了土,培了土,以便它们随时踮起脚,在农历的雨水里呼喊和奔跑。而当到了删繁就简的秋天,夏季闷热的雾散去,头顶的大雁捎来凉意,我的父亲也会在篱笆边,坐在他自己亲手做的竹凳上,面对村子边漾河岸上的柳林,向南望去。他会看见一列列穿戴整齐的青山,正朝他走来,那是巴山,我们世世代正代隔河而望的南山。‎ ‎⑨我突然明白了:我的不识字的父亲,正是他在维护陶渊明的“东篱"。‎ ‎⑩而我呢?我读着山水之诗,其实是在缓解远离山水的郁闷,同时用山水之诗掩护我越来越远地远离山水。我写着故园之词,其实是在填补失去故园的空虚,同时让故园之词陪着我越来越远地告别故园。我吟着东篱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⑪于是,在那天下午,我无比真诚地感激和赞美了我的父亲。是的,是的,我那不识字、不读诗的父亲,他不知道诗为何物,他不知道陶渊明是谁,但是,正是我的父亲,和像我的父亲一样的无数种庄稼的父亲们,正是他们,一代代的父亲们,延续和维护着陶渊明的“东篱”,延续着古国的乡愁和诗史。‎ ‎17.结合文章主要内容,完成填空(每空限4字)。(3分)‎ 我最喜欢陶渊明,可是进城几十年来,我逐渐___________,我一次次钻进《诗经》里,是为了___________‎ ‎,直到有一天下午,看见父亲维修菜园篱笆,我明白了维护陶渊明“东篱”的是不会读诗的父亲,于是我对父亲无比___________。‎ ‎18.第⑦节中加点词语出现三次,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19.仔细阅读文章第⑩节,仿照前面两个语句,在横线上依次写出相应的句子。(2分)‎ ‎17.【答案】远离山水(或“远离自然”) 延续乡愁(或“延续诗脉”“延续诗心”) 感激赞美 (3分) ‎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寻找文中相关语句,第一空由第②段“自从进了城,几十年来,我没有种过一苗菜,没有抚摸过一窝庄稼,没有刨过一颗土豆,连一根葱都没有亲手养过”可以概括为“远离自然”;第二空由第④段“我觉得也在以自己的微薄心智和诚恳情思,延续着古国的诗脉和诗心,延续着田园的意趣和意境,延续着怀乡恋土的永恒乡愁。”可以提取“延续诗心”作答。第三空可由最后一段“于是,在那天下午,我无比真诚地感激和赞美了我的父亲”提取“感激赞美”作答。‎ ‎18.【答案】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父亲不读诗却安静地在人境里,培植着他能感念也能让他感到心里安稳的朴素意境,和我自认为是个诗人却远离自然、远离生活形成对比,表达了我对父亲的赞美之情。(4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语句的赏析。题目中提示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⑦节中“我的不读诗的父亲”反复出现三次,是反复的修辞手法,结合“在这人境里,在菜园里,仔细编织着篱笆,编织着他的内心,编织着一个传统农人的温厚淳朴的感情。”理解,父亲不读诗却闲适安静地生活在人境里,突出他温厚淳朴的品质。和我“没有种过一苗菜,没有抚摸过一窝庄稼,没有刨过一颗土豆,连一根葱都没有亲手养过”远离自然、远离生活形成对比,表达了我对父亲的赞美感激之情。‎ ‎19.【答案】示例:其实是在装饰没有东篱的残缺,同时让东篱之思伴着我越来越远地永失东篱。(2分)‎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语句。结合文中内容“进城几十年来,我逐渐远离自然”,按照“我吟着东篱之句,其实是……同时让……越来越远地……东篱。”仿写即可。‎ 建湖汇文实验初中模拟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21分)‎ 父亲的背影(章中林)‎ ‎①和父亲没有相见已经一年有余了,不知道父亲现在怎么样了。虽然经常和他通电话,但我却夜夜梦到家乡的那片红土地,夜夜梦到父亲的那个背影……‎ ‎②去年国庆放假回家,父亲说到家没有车,开电瓶车来接我。父亲什么时候买上四轮电车了?父亲说:“是为了接送彤彤(妹妹)的女儿上下学方便些。“七十岁的老人了,从来没有过,能开电瓶车吗?父亲笑道:“年轻时候,我是镇里的红旗拖拉机手。”父亲会开那船形的耕田用的拖拉机,我是知道的,但那已经是三十多年前的事情了。望着坐在前面开车的父,这时,我看到了他的背影:他低着头看着前方,脊背突起,根根骨头清晰可辨,上面只裹着一张皮。他扶着方向盘,腰弯着,整个人看上去就像犁辕的模样。这还是我那伟岸高大的父亲吗?‎ ‎③父亲年轻的时候,在山里帮人炸石头。我空闲的时候,喜欢到他那里玩耍。那时,我经常看到他挥舞着大铁锤,把石头砸得金星乱飞。这是怎样一个形象呢?也许用个特写就能表现出来:身形高大的父亲,脊背宽阔如门,两腿站立如柱,两臂肌内暴起,愤怒地舞起铁锤来,带着呼呼的风声。这样的一个形象,谁看了,不为他的伟岸、粗犷而震撼呢?‎ ‎④前前些日子,看到法国画家居斯塔夫·库尔贝的一幅油画《采石工人》,我才忧然明白我的印象与现实有着不小的偏差。那时的父亲应该没有这样光鲜高大吧,因为那时生活拮据,父亲就和《采石工人》中的主人公类似,戴着没有檐的草帽,穿着满是补丁的衣服,鞋子也是破的,连脚后跟都露出来了。这从当年留下来的一张黑白照能看出来。‎ ‎⑤这就是残酷的现实,但我还是喜欢父亲那个砸石头的背影:棕色的脊背,绷紧的双臂,高举的铁锤。整幅画面有着无穷的张力和震撼人心的表现力,谁看了会不对它跷起大拇指呢?但是眼前的父亲却完全没有了那种气势,委顿矮小,说话都有些不能关风,还怎么和当年那个形象相比较呢?不忍再想,不能再看。‎ ‎⑥回到家,我感冒了。身体软软的,提不起精神看到父亲挑着一担人粪尿去浇地,我说我来。父亲笑说:“你是纸扎的,经不起风。”我再三坚持,但是父亲始终不同意,说我身体要紧。‎ ‎⑦这时,我又看到了父亲的背影:他伸着颈,哈着腰,两手抓着扁担,整个人弯成了一张弓,似乎稍微加一点力,就会崩断一样。望着他步履蹒跚,我的眼泪流了出来。作为儿子,在父亲的晚年却不能给他一个颐养天年的晚年生活,还要让他每天不辍劳作,这是不是有些残忍呢?‎ ‎⑧走的那天,虽然还有些感冒,但是没有前两天那样鼻涕横流地“拉大旗”了。父亲给我找了一顶绒线帽和一条围巾,把我裹得严严实实的 ‎⑨临出门,父亲叫我等一等,摘些苦柚带着。他说苦柚对我的高血压和高血脂有益。望着树顶上的苦柚,他准备爬上树去摘。这么大年纪的人了,危险!我叫嚷着跑到父亲的跟前,想要夺下他的腰篮,但他断然回绝了——“别看你比我年轻,但是爬树,我灵活,你不行。”“树枝密,用竹篙打吧。”“苦袖长得结实,竹篙伤树。”看着一边说一边上树的父亲,我不再说话。那么脆的树枝,稍微一分神,就肯定能踩断,人就会从树上掉下来 ‎⑩抬头望着倒吊在树上的父亲,他就像一个塑料袋挂在树上,迎风飞舞着,似乎随时都会被风吹落。这时我的泪又来了。父亲哪里还有当年的宽阔脊背,人瘦得有些变形,只剩下手可握的轮廓了。一件夹克被风扬起来,就像被鼓起的风帆,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只蜕皮的蝉一样。那手更是惨不忍睹,黢黑的烧火棍一样,没有一点光泽;皲裂的麻秆一样,没有一点肌肉。这还是父亲吗?这还是当年的那个父亲吗?这还是记忆里的那个父亲吗?‎ “中儿,接一下。”听到父亲的呼声,我惊慌地抹了一下眼睛,急忙跑上前去。接过父亲手中沉甸甸的腰篮,我立即抓住了父亲的手臂。这还是手臂吗?钢筋一样,又冷又硬,我的心一痛,针扎一样,眼泪又忍不住流下来。‎ 一年多来的每一个日子里,我都思念着父亲,忘不了他的背影,忘不了他的脊背,祈祷着他能够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现在,又要到新年了,我还在外面奔波,但是无论怎样,我一定要回去看看父亲,和他说一说今年我的工作,我的生活……‎ ‎17.文章的线索是什么?围绕线索依次写了父亲哪几件事?(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章写了父亲年轻时那个高大伟岸的形象曾经留给“我”的印象,可为什么在看了居斯塔夫库尔贝的油画《采石工人》后“我”却有了不同的感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词句,分析其表达效果。(7分)‎ ‎(1) 他低着头看着前方,脊背突起,根根骨头清晰可辨,上面只裹着一张皮。(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还是手臂吗?钢筋一样,又冷又硬,我的心一痛,针扎一样,眼泪又忍不住流下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章有三处文字写到“我”流泪,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泪水中蕴含了“我”怎样的复杂情感?(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的线索是什么?围绕线索依次写了父亲哪几件事?(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线索:背影(父亲的背影)‎ ① 父亲国庆放假开电瓶车接我;‎ ② 父亲年轻时帮人炸石头;‎ ③ 父亲挑粪浇地;‎ ④ 父亲上树为我摘苦柚。‎ ‎18.文章写了父亲年轻时那个高大伟岸的形象曾经留给“我”的印象,可为什么在看了居斯塔夫库尔贝的油画《采石工人》后“我”却有了不同的感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时候的“我”看见年轻的父亲“脊背宽如门,两腿站立如柱,两臂肌内暴起,愤怒地舞起铁锤”的形象,在我眼中是高大而有力量的。(1分)但前些日子“我”看了《采石工人》的油画,觉得父亲和油画中的主人公相似,穿着破烂,这时“我”才理解了父亲其实是为生活而辛苦劳碌。(1分)通过前后对比,突出了父亲的艰辛与不易。(1分)‎ ‎19. 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词句,分析其表达效果。。(7分)‎ ‎(1) 他低着头看着前方,脊背突起,根根骨头清晰可辨,上面只裹着一张皮。(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运用了细节(动作)描写,(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因劳作而变得奇瘦无比的形象,(1分)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愧疚和感激之情。(1分)‎ ‎(2)这还是手臂吗?钢筋一样,又冷又硬我的心一痛,针扎一样,眼泪又忍不住流下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运用了反问、比喻的修辞手法,(2分)将父亲的手比作钢筋,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身体虚弱却仍然关心儿子,(1分)表现了父爱的伟大;同时,还表现了“我”的自责。(1分)‎ ‎20.文章有三处文字写到“我”流泪,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泪水中蕴含了“我”怎样的复杂情感?(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几次流泪既有愧疚(1分):作为儿子,“我”为在父亲的晚年不能给他个颐养天年的晚年生活而感到愧疚;(1分)‎ 有感动,(1分)父亲七十多岁了,还处处体现出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不让感冒的“我”挑粪,帮我找绒线帽和围巾,他还为我爬树摘柚子,“我”为这深深的父爱而感动;(1分)‎ 也有心痛,(1分)父亲瘦得变了形,手也很粗糙,“我”内心像针扎了一样。(1分)‎ 亭湖区线上教学调研 ‎(五)阅读散文,完成17~21题。(17分)‎ 蔷薇四月天 武 晴 中国的大,并不仅仅是国土,连人连风景都是大的。布衣之士可以傲王侯,王者之民凭栏处亦有无限江山。一枚草叶,一朵野花,凡生在中国,便有乾坤万象。蔷薇这般好名字的植物,单单是在口里念念,就能闻得见香气。一等她舒叶吐花,天地间全然是阳光月光的流泻风风雨雨的豪华,山河照影,遍天遍地都是人间的好日月。 蔷薇开花的时候,荡荡的油菜花已经在前头为她铺排了场面,眼前青绿肥厚的菜籽荚如舞者的手臂,一个接一个搭在前者肩上,顺着四月的方向前倾,迎接一个大季节到来。麦子已经抽穗,青青的麦芒枪刺一般好看地亮出来,天地间没有比麦子更好看的仪仗,更有诗意的军威,更漂亮的容颜。湘戏里描述相府千金的出行是“八个丫鬟前头走,八个丫鬟后面跟,八个丫鬟左边站,八个丫鬟右边行,小姐攒成菊花心。”此般风光与蔷薇相比,远不如星星之于月亮。 ‎ ‎ 她这般汪汪漾漾地在原野上开起来,好像还未来得及准备停当,田埂水坝,高坡低洼到处都是她的新妍,蓬蓬的植株筛面大小,带刺的枝条四面披散,洒落无碍。羽状的复叶间开满了硬币大小的单瓣花朵,有白色的,也有淡红色的,香气深稳清洁,行于繁华而不失开天辟地的简约清扬。有户庭的亲切,但绝非庭院之物。她是大野之花,需要养在天光地气中。我小时候常是蹲下来看,绝少去采摘,并不仅仅因为它有刺。淡红的蔷薇是接近于桃的,然桃花里有人,可以插瓶装点,相与相携。蔷薇不能,就像日月,可以从门窗里照进来,但不可以关进屋内,能关进屋里,收进箱笼里的,肯定不是日月。 后来走进户庭与城市的粉团蔷薇,十姊妹以及香水蔷薇等都是它的变异。真正的野蔷薇依然驻守在原野上,花瓣随风落进沟渠河塘,在清亮水面上飘泊、流泄,有一种迷惘。像家里来了客,小孩子玩疲惫了,被大人抱到床上去睡,醒来时客人已经走了,地也扫干净了。又比如到中饭的时辰,赶集的大人还没有回来,站在门口张望的孩子就到大路上去接。却没有接到,只得一步三回头的回转来,心里的感觉就像这水面上漂着的蔷薇。赵州和尚说:“老僧不在明白里”,这真是句好话,天地悠悠,浩浩阴阳,谁在明白里?还不都是在不明白里,渐渐地、忽然地明白起来。就算尧舜也不能从娘胎里下来就决定去做千古贤君,秦始皇也不会一出生就清楚自己要扫六合,无数的革命先烈也不可能一开始就决心要建立一个新中国,他们的伟大是一旦明白了一个时代的大事,就去承担并做成这件大事。 世间的好,全在有一个好的糊涂,因为没有邪念的缘故。蔷薇也不在明白里,它的花是没有准备的,只开了个大概,开着开着忽然明白了这个季节,明白了自己在这个季节里的位置。她是这个季节里的一朵花,是这个季节里的一页锦绣,虽不能嫣然百媚,但清洁单纯之极,有着一音的大气,至正极美。乐器的磬、缶、鼓、筑都是一音,连佛也以一音演说法。蔷薇就是日月山河中的一音,恒久地响在这个季节里,有着无尽的余地给世人穿行逗留,云日回照里,人人都是四月天里的花与叶。 17.作者笔下的蔷薇有哪些特性?(3分)‎ ‎18.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有什么作用?(2分)‎ ‎19.品析语言。(6分)‎ ‎(1)蔷薇开花的时候,荡荡的油菜花已经在前头为她铺排了场面,眼前青绿肥厚的菜籽 荚如舞者的手臂,一个接一个搭在前者肩上,顺着四月的方向前倾,迎接一个大季节到来。(从表现手法的角度)‎ ‎(2)羽状的复叶间开满了硬币大小的单瓣花朵,有白色的,也有淡红色的,香气深稳清洁,‎ 行于繁华而不失开天辟地的简约清扬。(从修辞的角度)‎ ‎20.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下面的句子。(2分)‎ 赵州和尚说:“老僧不在明白里。”‎ ‎21.请对文章的第一段进行简要的分析和评价。(4分)‎ ‎(五)(17分)17.(3分)①出场风光,汪汪漾漾开遍原野;②花繁叶茂,香气深稳清洁;③执着坚守,勇敢担当;④清洁单纯,至正纯美。(一点1分,答满三点即可)。18.(2分)本文以蔷薇为线索(1分),用极富色彩的词语描绘出蔷薇花开放时的盛大场面,使文章条理清晰(1分)。19.(6分)(1)(3分)对比衬托(1分),用油菜花和麦子的出场与蔷薇出场作对比,衬托蔷薇出场气势盛大(1分),表现出作者对蔷薇花的赞美(1分)。(2)(3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复叶比作羽状,单瓣花朵比作硬币(1分),展现蔷薇花的简约清扬(1分)。20.(2分)作者写了蔷薇花开放时的盛大气势和无限豪气(1分),同时表达了对中国一草一木的赞颂,并由此联想到人生,韵味无穷(1分)。21.(4分)内容上,点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要描写蔷薇花的形状、味道和气韵(1分);写法上,运用托物言志手法,借助蔷薇这一具体形象来表现作者对执着坚守、清洁单纯、有恒久影响力的美好精神品质的赞颂和追求(1分);结构上,和后文的油菜花和麦子等进行对比,衬托蔷薇出场气势盛大(1分);语言上,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直接用“她”这一人称代词,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蔷薇开在原野上的浩浩声势(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