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50 KB
- 2021-11-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有一种美丽叫做“愁”
——李清照《武陵春》《醉花阴》解读
教学目标:
1、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其不同阶段词作的主要特点。
2、 用分析意象的方法解读两首词中的“愁”,感受李清照托物言志的准确和深刻。
3、 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感受李清照词中各不相同的愁滋味,进而领悟她敢爱敢恨的真性情。
教学重点:
准确分析“花”“舟”“酒”的意象内涵,理解作者托物而言的“志”之所在。
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作者在不同词中的不同种哀愁。
课前准备:
学生充分预习《武陵春》和《醉花阴》。教师查找资料,并将《如梦令》和《声声慢》印好
准备分发给学生,并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月满西楼》营造优雅气氛,此曲改编自李清照的《一剪梅》。
一、导入课堂
最近我们在学习词。词最繁荣的是在宋代,苏轼、辛弃疾、范仲淹都是写词的大家。但同
时我们绝不能忽略一位女性,她就是——李清照。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少有的能与男性
作者并驾齐驱的女诗人。她以女性独有的体验与纤细敏感的艺术直觉,写出了宋代词坛的“婉
约正宗”,并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独标风姿。今天我们就是要来了解这位女性曲折传奇的一生,
并了解她作品的独特个性。
二、初识“愁”滋味
李清照留下的词作不多,只有四五十首,相比别的大家成百上千的作品的确算少,但难能
可贵的是这些作品可以说是首首精品,篇篇绝伦。老师从中选了一些句子出来,请大家来看一
看。
1、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点绛唇》
2、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菩萨蛮》
3、断香残香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忆秦娥》
4、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摊破浣溪沙》
5、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添字采桑子》
6、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7、东篱把酒黄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8、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玉楼春》
9、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
剪梅》
10、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雕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临江
仙》
11、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翦灯花弄。《蝶恋花》
12、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 肠断与谁同倚?《孤雁儿》
13、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凤凰台上忆吹
箫》
14、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声声慢》
15、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行香子》
同学们,这些句子抒写的情感能否用一个字来形容?(愁)是的,有的直接,有的含蓄,但
传达的都是“愁”。实际上,李清照词中写的最多的情绪就是愁,并且写得别具一格:。情有深
浅,愁也有轻重,她为什么而“愁”,她又拿什么写“愁”,不同的词是否表达一样的“愁”,这
是值得我们探究的。刚好本册课本中选了李清照两首词,《醉花阴》和《武陵春》,并且粗看风
格颇为相似,这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这其中的奥妙。
三、初读印象
1、请两名学生分别朗读这两首词,然后说说朗读中应该注意的字音问题和默写中应该注意
的书写问题。比如“舴艋舟”“载”的读音和“纱厨”的“厨”不是“橱”等。
接着全班齐读这两首词。
2、 请你说说这两首词的“愁”你最先分别从哪句话看出来?(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
四、愁自有不同
1、都是说愁,但表现各自不同。请找出在这种心情下人物的行为举止的表现,读出相应词
语或句子。
(“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武陵春》
“东篱把酒”《醉花阴》)
2、你如何看待这种不同?
(参考理解:前者从不愿梳头和话未开口而眼泪直流看出人物悲情深切,已经影响到日常
生活,后者“把酒”虽然喝的可能是闷酒,但是“东篱”从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山”化用而来,透出人物尚有生活的情趣。)
3、 联系一下《望江南》中的“梳洗罢”一句,说说“日晚倦梳头”和它有什么不同?(一
个是尚不知结局的希望之感,一个是事实面前的痛苦之举)
4、言行举止是很容易看出来的,接着我们来看一看,同样是愁,带给人物的心情上心态上
的表现有何不同?心理描写往往是细腻的,这种走心的东西最需要大家也来细心感受,也请找
出相关的词语或句子。
(“愁永昼”“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武陵春》)
5.如何理解“人比黄花瘦”?
教师可以这样引导:“黄花”是什么花?(菊花)写到菊花有什么特点?(香,瘦)暗香盈袖
说明菊花很香,这个容易理解,那如何理解“瘦”这个特点?(因菊瓣纤长,菊枝细长,故称
其“瘦”。突出其形的特点。此时可以展示菊花图片)如果在“菊花‘香’ ‘瘦’”这句
话的横线上用一个字连接,最恰当的是哪个字?(“且”“并”“而”“却”)是的,“却”
字最好,来一个转折。为什么?哪个词告诉我们了?(消魂)是的,并且作者还将菊花置于瑟
瑟秋风之中,想象一下,此时的菊花是怎样?(一阵秋风吹来,纤细的菊花迎风颤抖,给人萧
瑟之感。)那你又如何理解“人比黄花瘦”?(似乎让人看到了作者面容憔悴,身形消瘦,在
寒风中形销骨立的凄凉之感。这种比较生动形象、意喻传神,充分的显示了李词高超的创新技
艺。)这三句工稳精当,是作者艺术匠心之所在:先以“消魂”点神伤,再以“西风”点凄景,
最后落笔结出一个“瘦”字。在这里,词人巧妙地将思妇与菊花相比,展现出两个迭印的镜头:
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撼着羸弱的瘦菊,一边是思妇布满愁云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创设出了
一种凄苦绝伦的境界。“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被赵明诚的友人陆德夫评价
为“三句佳绝”,正式因为这三句共同创造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莫道不消
魂”,是直接对“东篱把酒”说的,使“人似黄花”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结合得十分紧
密,而且极有情思。“帘卷西风”一句,更直接为“人比黄花瘦”句作环境气氛的渲染,使人
想象到一幅西风瘦菊、佳节冷落、佳人对花兴叹、怜花自怜的图画。如果没有时令与环境气氛
的烘托,孤零零地说一句“人比黄花瘦”,就是简单的类比,没有多少深厚的意境了。
6、又如何理解“闻说”“也拟”“只恐”这样的转变?
(参考理解:她首先连用了“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作为起伏转折的契机,一
波三折,感人至深。第一句“闻说双溪春正好”陡然一扬,词人刚刚还流泪,可是一听说金华郊
外的双溪春光明媚、游人如织,她这个平日喜爱游览的人遂起出游之兴,“也拟泛轻舟”了。“春
尚好”、“泛轻舟”措词轻松,节奏明快,恰好处她表现了词人一刹那间的喜悦心情。而“泛轻舟”
之前着“也拟”二字,更显得婉曲低回,说明词人出游之兴是一时所起,并不十分强烈。“轻舟”
一词为下文的愁重作了很好的铺垫和烘托,至“只恐”以下二句,则是铺足之后来一个猛烈的跌
宕,使感情显得无比深沉。她用“也拟”“只恐”等虚字把自己的思想活动层次清楚地表露了出来,
像这样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实在很新鲜、奇特,所以被词论家称赞为“创意出奇”,“往往出人
意表”。这里,上半阕所说的“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的原因,也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7、“载不动许多愁”历来被称为写愁绝句,这一句妙在何处?
(参考理解:“愁”本无形,难以触摸,而今船载不动,则其重可知、其形可想。人们总
是把愁怨比做连绵不断的流水,比做斩尽还生的野草,而李清照却另寻了一个新思路,构思新
颖,手法独到,恰切地表达出了哀愁的重量感、压迫感,曲折婉转,堪称绝唱。说:自己的愁
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这是其构思新颖处。与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有异曲同工之妙,又比之高出几分,因为愁不仅有形,而且还有了重量。)
郑振铎在《中国文学史》中评价说:“她是独创一格的,她是独立于一群词人中的······她
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的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的。”这种独创一格,在“人比黄花瘦”“载不动
许多愁”里就得到了极好的印证。
8、讨论到这里,同学们是否已经有了比较的结果?是的,无论从行为看还是从心理看,《武
陵春》书写的愁要比《醉花阴》浓重得多。其实这也不难从词中找到原因。分别是什么?
(“物是人非事事休”和“佳节又重阳”)
8、谈写作背景
“佳节”是中秋佳节。这首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它通过悲秋伤别来
抒写词人的寂寞与相思情怀。早年,李清照过的是美满的爱情生活与家庭生活。作为闺阁中的
妇女,由于遭受封建社会的种种束缚,她们的活动范围有限,生活阅历也受到重重约束,即使
象李清照这样上层知识妇女,也毫无例外。因此,相对说来,他们对爱情的要求就比一般男子
要求更高些,体验也更细腻一些。所以,当作者与丈夫分别之后,面对.单调的生活,便禁不
住要借惜春悲秋来抒写自己的离愁别恨了。这首词,就是这种心情的反映。从字面上看,作者
并未直接抒写独居的痛苦与相思之情,但这种感情在词里却无往而不在。
据说李清照将这首词寄给在外做官的丈夫赵明诚后,赵明诚赞赏不已,自愧写词不如妻子,
却又想要胜过她,于是杜门谢客,苦思冥想,三日三夜,作词五十首,并将李清照的这首词夹
杂其中,请友人陆德夫评论。陆德夫细加玩味后说:“只三句绝 佳。”赵明诚问哪三句,陆德夫
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是本词的最后三句。
而《武陵春》中的“物是人非事事休”是指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来到
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
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
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已经 53 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
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
思想情感。几经丧乱,志同道合的丈夫赵明诚早已逝世,自己只身流落金华,眼前所见的是一
年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不禁悲从中来,感到万事皆休,无穷寂寞。因此她日高
方起,懒于梳理。“欲语泪先流”,写得鲜明而又深刻。这里李清照写泪,先以“欲语”作为
铺垫,然后让泪夺眶而出,简单五个字,下语看似平易,用意却无比精深,把那种难以控制的
满腹忧愁一下子倾泻出来,感人肺腑、动人心弦。
五、花语表心迹
清代国学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到: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说的就是主观心
情对客观景物的影响。同样的景物,在不同的情绪影响下,就会出现不同的状态。这种现象,
在这两首词中也体现出来了。李清照很喜欢用“花”这种意象,那我们就来看看对花的描写。
“风住尘香花已尽”和“有暗香盈袖”
恼人的风雨停歇了,枝头的花朵落尽了,只有沾花的尘土犹自散发着微微的香气,而这一
切,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此前风雨摧花,乱红飘坠,最后又“零落成泥碾作尘”的景象。花虽香
却已入尘,春色已尽,美好的东西香消玉殒,这不就是作者漂泊零落红颜迟暮的身世之恸吗?
“有暗香盈袖”重阳是菊花节,菊花开得极盛极美,她一边饮酒,一边赏菊,染得满身花
香。虽然丈夫不在身边,的确伤神,但是满袖的芬芳馥郁却实实在在,这么美好的情景,又岂
是无心无爱之人所能捕捉到的呢?即使后面说人比黄花瘦,至少花还有形,而前者却早已消失
无形,不复存在,连挽留的机会都没有了。
小结:所以,花境映照心境。虽然两词写得都是愁,但是一个只是生离,一个却是死别,
其中的愁苦岂能相提并论?
补充资料:评《武陵春》:《唐宋词百首详释》:全词婉转哀啼,令人读来如见其
人,如闻其声。本非悼亡,而实悼亡,妇人悼亡,此当为千古绝唱。
王方俊《唐宋词赏析》:本词感情深切真挚,构思新颖巧妙,语言浅近而含蓄深沉,
无论是直抒愁苦之情或细写内心的微妙变化,都很生动感人。
相关文档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习题:第十二课2021-11-105页
- 毕节市202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2021-11-1020页
- 江苏省盐城市2020年初中毕业与升学2021-11-1011页
- 066—2019年湖北省孝感市中考语文2021-11-1010页
- 部编版语文中考古诗词阅读专题复习2021-11-1041页
- 语文中考满分作文《最好的作品》2021-11-104页
- 吉林省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2021-11-1023页
- 2020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语文模拟试2021-11-107页
- 2018年人教版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2021-11-107页
-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2021-11-1020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