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22 KB
- 2021-11-10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6课 大化改新拜占廷帝国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主要讲述了日本大化改新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日本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正是由于这场改革,日本才从野蛮落后的状态步入文明时代,它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廷帝国,曾经繁荣一时,绚丽多彩,但是因为拜占廷帝国的统治者无视西欧城市出现之后悄然兴起的文明因素,依然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更不屑于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持续了若干世纪后,拜占廷帝国终于被历史大潮所淘汰,1453年,拜占廷帝国灭亡于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之中。
●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大化改新及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历史史实。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一些问题的讨论,如:中日交往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当时的中国是哪个朝代,社会状况如何?日本又为何要向中国学习,它当时处于一种什么样的情况?拜占廷帝国曾以其繁荣的经济、辉煌的文化在当时世界上巍然屹立,但后来为什么衰亡了?等问题,逐步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大化改新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正是由于这场改革,日本才从野蛮落后的状态步入文明时代。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拜占廷帝国的灭亡说明了开放宽容导致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
●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作用。
2.拜占廷帝国的灭亡。
(二)教学难点
1.为什么大化改新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2.拜占廷帝国衰落的原因。
● 教学方法
讲解法,讨论总结法等。
● 教学媒体
图片:孝德天皇,6世纪时的拜占廷帝国,君士坦丁堡等
● 课时安排
1课时。
● 教学结构与过程
[导入]日本地处东亚,是中国的近邻。古代日本被称为“扶桑国”,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以来,中日之间就有着密切的关系和频繁的来往。你想了解古代日本的情况吗?你想知道古代中国和日本在文化上的重要交往吗?学完本课,你将会对这些方面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板书]第6课 大化改新拜占廷帝国
一、大化改新
1.古代的日本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大致了解一下古代日本的情况。
[学生看书]……
[教师讲述]日本地处东亚,是中国的近邻。直到大约公元前300年,日本还处于原始社会。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在朝鲜北部设立四郡,中国先进的铁器文明和生产技术传入日本,成为促进日本发展的重要力量,于是原始公社制解体。公元1世纪,这里出现了一百多个小国,经过战争,到3世纪邪马台国强盛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大国。邪马台国曾经数次向中国朝供并接受中国皇帝的册封。
3世纪中叶,本州的大和国在同许多小国争霸斗争中强盛起来。大和位于濑户内海东岸,土地肥沃,宜于农业;又是本州汲取大陆文化的门户,这里不仅优先获得了大陆输入的铁器工具,并且聚集许多具有先进生产技术的大陆移民,因此,经济发展较快。4世纪中叶,大和国已经统治了关东以西的大部分地区,包括九州在内。大和国还把势力深入到朝鲜半岛,掠夺朝鲜的奴婢和财富,从而大大加强了大和国的实力地位。到5世纪初,大和征服其他各部,建立了统一的大和国家。
大和国家本质上属于奴隶制国家。大和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以后称为天王),大王政府是由畿内最有势力的豪族组成的,地方的行政单位为国或郡,由大王派任地方豪族进行统治。古代日本的贵族都出自有一定势力的氏族,大王按其门第和官职授予特殊的荣誉封赐。大王和贵族都占有许多土地和人民,大王的土地称为“屯仓”,主要役使称为“田部”的隶属农民进行生产。贵族的土地称为“田庄”,用所属农民“部曲”进行生产。田部和部曲的地位基本相同,统称为部民。从事农业和手工业的基本是部民,部民一般没有人身自由,为主家所占有,并用主家提供的生产资料,在监工的监督下进行生产,产品全部归主家所有,主家只给他们一部分生活资料以维持再生产。“用别人的生产资料来劳动,并且不是独立”的,是奴隶的基本特征,所以部民实际上处于奴隶的地位。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这段历史,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个时期的中国处于哪个朝代,当时的社会经济如何?
[学生回答]回答一:3世纪中叶,中国大概是魏晋南北朝时期。
回答二:这个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时期,三国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都在北方,但从东汉末年开始,许多人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更多的北方人迁移到南方。经过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江南的经济迅速地发展起来。
回答三:冶铁业、纺织业、陶瓷业、造船业、造纸业都非常发达。
[教师提问]奴隶和农民在生产资料占有、人身自由上有什么区别?
[学生回答]回答一:农民占有一定的生产资料。
回答二:农民只要交足地主的租子,剩余的就可以由自己自由支配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农民比奴隶要自由得多。
[教师过渡]而7世纪中期的日本还处于奴隶社会,人民过着十分困苦的生活,受到天皇和奴隶主的压迫,反抗情绪强烈,阶级矛盾不断激化。皇室和奴隶主之间的矛盾也很尖锐。皇室和一些曾经留学中国的人主张建立中央集权,645年,皇室一部分要求改革的贵族发动政变,第二年改革开始。具体的内容我们一起来看,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二自然段和小字部分,归纳概括一下大化改新的背景
[板书]2.大化改新的背景
[学生回答]第一,国内,大和的世袭大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以及地位近似奴隶的部民,权势极大。6世纪末7世纪初,部民反抗不断;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中央贵族之间争权夺势;加之,强大的中央贵族权倾朝野
第二,国际上,中国唐朝的统一兴盛,朝鲜半岛上新罗的崛起,强烈刺激了大和的统治者。
[教师讲述]回答得非常好。由于广大劳动人民的艰苦劳动以及不断地从大陆输入的先进工具和技术,大大促进了日本社会生产力的发展。7世纪,铁器已经普及,并且出现了适合日本水稻生产的新式农具:铁锹和锄。农业技术也有了革新,铁犁已用畜力牵引,水稻插秧和从根部收割的方法得到推广,灌溉技术也有提高,引水上山,把许多坡地、山地改为水田,克服了单纯依靠自然水利灌溉的现象。此外,对粟、麦等旱田作物的经营也已经开始。
生产力得到发展。加强了生产过程的个体性质,原来的氏族生产形式已不符合需要,个别家族独立生产的趋向日益发展。据史书记载,6世纪以来,畿内地区古坟规模明显缩小,小群集坟日益盛行。这表明氏族制度日趋瓦解,个别家族独立生产的势头日益加强,日益增多的个别家族脱离氏族而立,这从根本上动摇了大和国家赖以建立的基础。
而同时期的国际上,中国大陆重新实现了统一,隋唐帝国相继成立,朝鲜半岛上的新罗崛起,对日本都产生了强烈的影响。本来,大和国是凭借垄断从朝鲜半岛输入大陆文化的优势而统治全国的。但是,自6世纪以来,由于新罗的崛起,日本在朝鲜半岛的势力不断受挫。到562年,日本丧失了在朝鲜半岛的最后一个据点任那。日本在朝鲜半岛的失败,朝廷和大贵族丧失了一向以独占大陆先进文化为统治全国的重要条件,不仅经济受到了极大的损
失,而且政治威信也大大降低了,因而造成了大和国的政治危机。
日本在朝鲜半岛失败之后,统治阶级在国内的争夺加剧,贵族豪强“各置己民,恣情驱使。又割国县山海林野田池,以为己财,征战不已,或者兼并万顷,或者全无容针之地”。统治阶级疯狂兼并土地,增置部民,战争不休,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安定环境,以至广大人民群众饥寒交迫,甚至出现了“老者啖草根,而死于道垂。幼者含乳,与母共死”的悲惨景象。于是“强盗窃盗,并大起之,不可止”,阶级矛盾尖锐。
统治阶级的矛盾也日益激化。朝廷和中央大贵族向地方扩张势力,夺取地方豪族的土地和部民,加深了中央贵族和地方贵族的矛盾。527年,九州筑紫国造盘井举行叛乱,他在当地豪族的支持下,占领了筑紫、肥前、肥后、丰前、丰后等广大地区,顶住朝廷6万大军的进攻。盘井坚持斗争了一年零三个月,给中央朝廷以极大的打击。在中央,大贵族之间的斗争也十分尖锐,624年,大贵族苏我氏父子公然向推古天皇要皇室的领地;642年,大贵族苏我氏修建陵墓,强行征役上宫公主(圣德太子之女)的部民,引起上宫公主的强烈不满。
6世纪末,大和国面临着需要进行一场深刻变革的非常时期。圣德太子(574~622)自593年担任摄政以来,就致力于社会改革,圣德太子为实现这个目标,大力提倡和发展佛教,修建了许多寺院。在外交上,圣德太子也实行了重要改革。607年,他派遣小野妹子为遣隋使,谋求与中国隋朝建立对等的外交关系,而不是像从前那样单方面朝贡。同时直接向中国派遣留学生,改变从前单纯依靠朝鲜半岛汲取中国文化的办法。通过派遣使节和留学生,积极引入建立新国家所必要的各项先进文化、制度和技术。
圣德太子的改革主要是在道德观念方面,所以没能从根本上消除社会弊端。但是,圣德太子的改革,提高了日本的国际地位,奠定了中日平等友好邦交的基础,尤其是派遣留学生,为日本的文明与进步以及大化改新奠定了基础。
618年,唐朝取代隋朝,建立了文明富强的大唐帝国。这时候,日本留学生已在中国留学二三十年,目睹了唐太宗实行律令制度,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国泰民安,文化昌盛的繁荣景象。他们回国后,对日本部民的陋习和政治腐败极为不满,强烈要求改革,废除氏族制的部民制,建立律令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645年,唐太宗应新罗之请,发兵高句丽,因而使一向与新罗为敌的日本感到压力。于是中大兄、中臣镰足在回国学生的支持下,于6月12日,利用朝廷接见来使的机会,发动了政变,一举消灭了专横跋扈的苏我氏一族,夺取了中央政权。14日,孝德天皇即位(645~654),建年号为大化。中大兄为摄政,中臣镰足为内臣,646年元月,颁布革新诏书,开始各项改革,史称“大化改新”。请同学们看书并归纳出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
[板书]3.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
[学生看书]……
[学生回答]……
[教师讲解]
改新的主要内容有: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教师引导]我们结合刚才讲的背景,来分析一下大化改新的内容对当时的影响和作用。
[板书]4.大化改新对当时日本的作用
[学生回答]“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唐朝的经济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它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社会环境得到稳定,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它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走向了封建社会,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教师提问]那么,我们来想这样一个问题,日本在仿效中国后取得大化改新的成功,对此,你有什么样的感想?你能从中得到些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回答一:大和民族是一个非常谦虚的民族,民族自省精神特别的强,能发现本民族的不足,并能及时地付之于改革,这一点是非常了不起的。
回答二:日本人对唐朝的科技并不是全盘接收,而是在维护本民族文化根基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取舍,这说明日本人的精神是非常独立的。
回答三:博天下之长,为我所用。我国的改革开放不正是这样打开国门,学习别人的长处吗?因此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技不如人,我们就应该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教师概括]同学们答得非常的好。日本是一个非常善于把其他民族的文化拿来,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的民族。在古代日本向中国学习,在近代日本向西方学习。正是因为这种善于向他国借鉴的精神,日本才由一个弹丸之地的落后小国,逐渐变为今天的科技强国。
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名为日本国,意为“日出之处的国家”。现在我们来想一个问题:联系中国古代史,想一想中日交往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在什么时代双方使节来往比较密切?那时交往比较密切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中日交往是从汉朝开始的,在唐朝时双方使节来往比较密切,因为当时唐朝的经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唐朝的繁盛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的目光,而日本当时还比较落后,所以,日本就频频派遣留学生来到长安,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唐朝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
[板书]二、拜占廷帝国
[教师讲述](出示地图《6世纪时的拜占廷帝国》)通过我们前面所学的知识,我们知道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即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我们现在来看一下东罗马帝国的疆域。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原称拜占廷,因此,东罗马帝国也称为拜占廷帝国。拜占廷帝国以巴尔干半岛和今天的土耳其为中心,疆域环地中海,地跨欧、亚、非三洲。在了解了东罗马帝国的疆域之后,请大家阅读课文,思考: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看书]……
[学生回答](1)东罗马帝国为恢复过去的罗马帝国,穷兵黩武,四处征讨,造成国库空虚,财尽民穷,外患不断。
(2)13世纪上半期,曾被西方军队征服过,虽然一度复国,但领土大大缩小,而且国力衰微。而此时的奥斯曼土耳其经过扩张,国力正强,因此拜占廷帝国便难逃灭亡之厄运了。
[教师讲述]回答得非常好。拜占廷帝国曾盛极一时,农业稳定,城市发展,工商业发达,但是当时的拜占廷统治者骄傲自大,无视西欧城市出现之后悄然兴起的文明因素,依然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维持了若干世纪。加之帝国连续用兵扩张,耗资巨大,13世纪初又一度沦为拉丁帝国的附庸,尽管后来复国,但已是元气大伤,再无振作之力了。而另一方面,从14世纪30年代开始,土耳其人逐渐征服拜占廷在小亚细亚和欧洲的领土。到15世纪30年代,拜占廷的领土尽入奥斯曼的版图,只剩下君士坦丁堡及其周围不大的地区。
1453年4月初,土耳其大军正式包围君士坦丁堡,据记载,当时出动陆军20万,战船300艘。拜占廷方面主要是3000名外国雇佣军,另有6000多名居民可以参加战斗,众寡悬殊。但是,拜占廷人民是为了保卫民族独立,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生存而战,因而斗志昂扬,英勇作战,再加上坚固的君士坦丁堡城墙,易守难攻,这就是君士坦丁堡能够在敌人的强攻下长期坚持的原因。后来因为加拉太热那亚人背叛了他们的盟友,与土耳其人勾结,把船只运过封锁黄金角的铁索,舰队直接逼近君士坦丁堡的城下,水陆夹击终于5月29日把城攻陷。存在了一千多年的拜占廷帝国到此寿终正寝,古代文物古迹又遭到洗劫,大批居民惨遭屠杀,六万多人被俘,或被卖为奴隶。土耳其人把首都迁至君士坦丁堡,后更名为伊斯坦布尔(伊斯兰城)。
[教师引导]那么我们能从拜占廷帝国的灭亡中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
[教师总结]是的,正如我国近代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曾经使强大的中国变得渐渐衰落,饱受外敌欺凌,而我们现在打开国门博采天下众长为我所用,改革开放使我国逐步走上了富强之路。文明不分国界,只有落后和先进之分。保持虚心的态度积极地向先进的科学文明学习,才能做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课堂板书
第6课 大化改新拜占廷帝国
一、大化改新
1.古代的日本
2.大化改新的背景
3.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
4.大化改新对当时日本的作用
二、拜占廷帝国
相关文档
- 人教历史九下 20世纪80年代美苏争2021-11-103页
- 【中考历史真题、含答案、word可再2021-11-1010页
-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32021-11-103页
- 【中考历史真题、含答案、word可再2021-11-1010页
-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中考卷 中考历史 2021-11-109页
- 人教历史九下 东欧剧变的时间、表2021-11-103页
- 【中考历史真题、含答案、word可再2021-11-109页
-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2020届九年级上2021-11-101页
- 2020年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中考历史2021-11-1027页
- 人教历史九下 科索沃战争爆发的背2021-11-10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