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9.62 KB
  • 2021-11-10 发布

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课堂练习(附解析)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初中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 4 课 日本明治维新 测试时间:30 分钟 一、选择题 1.1840 年英国通过鸦片战争敲开了中国的大门。19 世纪中期,最先敲开日本大门、强迫其签订不平等条约的 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俄国 D.法国 2.面对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德川幕府束手无策,遭到越来越多人的反对,一部分中下级武士联合西南强藩、 朝廷公卿发动了( ) A.大化改新 B.倒幕运动 C.明治维新 D.复古运动 3.清政府首任驻日公使何如璋在《使东述略》中描述道:“日本的景物风貌已由本来的‘汉唐遗风,间有传者’ 一变而‘趋欧俗’。”下列哪一事件使日本的景物风貌“趋欧俗”( ) A.大化改新 B.明治维新 C.甲午中日战争 D.工业革命 4.(2018 四川内江中考)2018 年是日本明治政府开始走上维新道路 150 周年,当年维新的口号是( ) A.自强、求富 B.民主、科学 C.民族、民权、民生 D.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 5.19 世纪 60 年代,日本“废封建,置郡县,统一兵力、财力于朝廷”,据此判断日本实施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 是( ) A.废除封建制度 B.发展资本主义 C.增加朝廷财力 D.加强中央集权 6.“在 1885—1890 年的短时期内,棉纺厂就从 20 个增加到 30 个,纱锭也从 7 万个增至 28 万个。棉纱的产量 也增加大约 8 倍。到 1890 年,日本已从棉纺织品进口国变成一个棉纱出口国。”这一材料最适合用来说明日 本明治政府( ) A.废藩置县的成果 B.“文明开化”的影响 C.“殖产兴业”的成效 D.对外扩张的结果 7.1872 年建成的京滨(从东京到横滨)铁路是日本的第一条铁路,被称为“日本铁路之祖”。以下与日本修筑 第一条铁路直接相关的措施是( ) A.废藩置县 B.推行地税改革 C.“殖产兴业” D.提倡“文明开化” 8.(2017 江苏徐州中考)麦克莱恩在《日本史》“明治维新”一章中引用下图,用以说明( ) 日本政府出版的关于西方生活方式的书籍 A.废藩置县 B.殖产兴业 C.文明开化 D.富国强兵 9.(2017 四川攀枝花中考)与俄国 1861 年改革相比,日本明治维新影响的特殊之处是( ) A.避免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命运 B.是其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 C.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D.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二、非选择题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下图 材料二 在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上,提倡“文明开化”,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还派出了以岩仓具视为 首的庞大使团出访美国和欧洲,学习了许多有用的经验和治国方略。 材料三 “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往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 东西方人民风俗不同,思想自相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历数千百年之久,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该骤然强搬硬 套。” ——《日本政治史》 (1)根据图 1 请你谈谈明治维新前的日本。请你指出图 2 是哪一人物(领导明治维新)。 (2)阅读材料二,你认为对社会的进步和持续发展最为关键的措施是什么? (3)材料三体现了该国对待“西洋文明”的什么态度?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的发展有什么积极影响?它对中国的现代化有什么启示? 11.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19 世纪中后期日本所经历的变迁充分证明了这一道理。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 列问题的探究。 【“大和停滞”显危机】 材料一 德川幕府推行锁国的政策,不同其他国家建立任何关系,本以为这样就可以长治久安了。但其万 万没有想到…… (1)德川幕府的锁国政策造成了什么影响? 【“大刀阔斧”行改革】 材料二 国家的富强扎根于人民的富强。如果人民无知识……维新就只是一句空话,赶上世界先进国家 的努力就必定失败。 ——木户孝允上天皇书 (2)针对材料二中提出的问题,日本政府采取了怎样的措施?这一措施对日本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试列举两例明治维新的其他措施。 【“脱贫致富”换新颜】 材料三 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日本就按自己的节奏改变了自身。以前它是个前工业时代的封建社会,但 19 世纪末期,新日本——西方影响和日本传统的混合物——成为一个正在上升的帝国。它很快将成为西方一 个可怕的竞争对手。 ——《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怎样理解材料中的“改变了自身”? (4)日本强大起来后,对外走上了一条怎样的道路?日本的这种行为给亚洲人民带来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5)根据以上探究,请你谈一谈日本崛起历程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初中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 4 课 日本明治维新 一、选择题 1.答案 A 1853—1854 年,美国海军舰队两次强行进入日本港口,要求日本打开国门,否则开战。日本被迫 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开放港口。故答案选 A 项。 2.答案 B 面对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德川幕府束手无策,遭到越来越多人的反对。一部分中下级武士联合 西南强藩和朝廷公卿,发动了倒幕运动。故答案选 B 项。 3.答案 B 题干中的“趋欧俗”反映了日本学习西方,链接所学可知:1868 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 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故答案选 B 项。 4.答案 D 可结合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内容判断解答。明治维新的主要措施有: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 集权;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 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D 项正确。 5.答案 D 根据题干中“19 世纪 60 年代”“日本”“废封建,置郡县,统一兵力、财力于朝廷”,链接所学 可知:明治维新在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故答案选 D 项。 6.答案 C 根据题干中的时间、工业的发展,链接所学可知:1868 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经济上, 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故答案选 C 项。 7.答案 C 明治维新以“殖产兴业”为口号,从修铁路、建立电报电话等通信制度、普及邮政制度,到建立 近代金融机关等,皆全力以赴。 8.答案 C 图片反映了日本在生活方式上的变化。明治维新在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 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故答案选 C 项。 9.答案 A 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前后,国家并未出现民族危机。在明治维新前,美国海军舰队两次强行进入 日本港口,日本出现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通过改革,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 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故答案选 A 项。 二、非选择题 10.答案 (1)19 世纪中期,日本处于德川幕府统治之下,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封建国家;明治天皇。 (2)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 (3)主动学习西方文化,根据日本国情对西方文化采取扬弃的态度。 (4)使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要向先进国 家学习;要实行改革开放;要重视教育;要引进外国先进技术。(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问题(1)结合图 1、图 2 并链接所学直接解答。材料二中的措施中,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是对社会的 进步和持续发展最为关键的措施,据此解答问题(2)。材料三中“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 内”,反映了日本民族善于学习的特点,“也不该骤然强搬硬套”反映了根据国情有选择地学习的特点,据此 分析解答问题(3)。问题(4)第一小问明治维新的积极影响链接所学回答,问题(4)第二小问是开放性试题,言 之有理即可。 11.答案 (1)锁国政策造成日本与外界隔绝,也阻碍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 (2)措施: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作用:为国家的发展提供大量人才,提高国民素质。措施:废藩置 县,加强中央集权;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建立新式军队,实行征兵制。 (任举两例即可) (3)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4)侵略扩张的道路。消极影响:给亚洲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威胁亚洲地区的和平。 (5)坚持改革开放,善于学习先进文明的长处,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坚持和平崛起,等。(言之有理即 可) 解析 德川幕府推行锁国政策,造成日本与外界隔绝,也阻碍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据此解答问题(1)。由 “如果人民无知识……必定失败”可知,针对这一问题,日本政府向西方学习,改造教育,这一措施为日本的发 展提供了大量人才,提高了国民的素质。明治维新的其他措施结合所学回答,任答两例。据此回答问题(2)。 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改变了 自身”,据此解答问题(3)。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威胁了亚洲地区的和平,给亚洲 人民带来灾难,据此解答问题(4)。问题(5)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