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6.77 KB
  • 2021-11-11 发布

2019年湖南省益阳市中考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

  • 1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年湖南省益阳市中考物理试卷 ‎★祝考试顺利★‎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2分,共30分)‎ ‎1.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下列物理量符合实际的是(  )‎ A.一般情况下,教室内空间高度约为1.5m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C.一眨眼的时间约为2s D.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kg ‎【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 A、一层楼的高度在3m左右,教室内空间的高度与此差不多,在3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由生活经验知,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故B符合实际; C、一眨眼的时间约为1s,故C不符合实际; D、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50g=0.15kg,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B。‎ ‎2.有关声音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演奏古筝时按压不同的弦是为了改变其响度 B.用大小不同的力击打鼓面是为了改变其音调 C.摩托车安装消音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能分辨出《二泉映月》是用二胡演奏的,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声时音色不同 ‎【分析】(1)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2)减弱噪声的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A、弦乐器发声的音调高低是由弦的材质、长度、横截面积、松紧度来决定的;在材质、横截面积、松紧度一定的情况下,改变其长度,可以改变音调高低;所以,演奏弦乐时,手指在弦上的位置不断变化,改变了振动弦的长短,这是为了改变琴声的音调,故A错误。 B、大小不同的力击打鼓面,振幅不同,响度不同,故用大小不同的力击打鼓面是为了改变其响度,故B错误; C、摩托车安装消音器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我们能区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正确。 故选:D。‎ ‎3.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湖中倒影是光的折射现象 B.人走近穿衣镜过程中看到自己的像变大 C.能看清黑板上的粉笔字,是由于发生了漫反射 D.阳光透过树丛在地面形成亮斑,是折射现象 ‎【分析】(1)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2)平面镜成像特点,物像等大; (3)为了能使教室每个角落中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黑板表面做成粗糙的表面,这样在其上面发生漫反射,才能满足各个同学的要求。。 (4)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了小孔成像现象,阳光通过茂密的树叶缝隙在地面形成“亮斑”,是太阳的实像。‎ ‎【解答】解:A、湖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错误; B、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物像等大,因此人走近穿衣镜过程中看到自己的像大小不变,故B错误; C、光射到黑板上,坐在教室不同位置的同学都能看见黑板上的字,这是因为在这里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故C正确; D、阳光通过茂密的树叶缝隙在地面形成“亮斑”,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小孔成像现象,不是折射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4.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光仍按原来方向传播 B.光将向斜上方偏转 C.在光屏上呈现各种色光 D.光屏上只呈现红、绿、蓝三种色光 ‎【分析】太阳光是复色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复合而成的。‎ ‎【解答】解: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光将向斜下方偏折,如图所示; 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5.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A.早春大地上冰雪的消融 B.初夏广场上雾的形成 C.深秋草木上露的出现 D.寒冬草地上霜的形成 ‎【分析】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解答】解: A、冰雪消融是由固态的冰变成水,属于熔化现象,故A错误。 B、雾是液态小水滴,是水蒸气遇冷由气态变为液态的液化现象,故B错误。 C、露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C错误。 D、霜是固态小冰晶,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快速放热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6.关于物质的构成与分子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B.光学显微镜能分辨出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 C.两块经打磨后的铅块紧压后结合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只存在引力 D.在一小杯清水中滴入红墨水,一段时间后整杯水变红,这是扩散现象 ‎【分析】(1)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电子构成的; (2)分子、原子很小,肉眼不能直接看到,就是在光学显微镜下也看不到它们; (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4)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解答】解:A、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电子构成的,故A错误;  B、分子、原子很小,肉眼不能直接看到,就是在光学显微镜下也看不到它们,故B错误; C、分子间既有引力也有斥力,故C错误; D、向一杯清水中滴入一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整杯水变红,这是因为红墨水分子运动到水里面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7.家用小轿车每个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01m2,车重1.2×104N.驾驶员及乘客共重3×103N.在水平地面上小轿车对地面的压强是(  )‎ A.3.00×105Pa B.3.75×105Pa C.1.20×106Pa D.1.50×106Pa ‎【分析】汽车和驾驶员及乘客的重力是已知的,汽车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等于汽车的重力,受力面积等于四个轮胎和地面的接触面积,根据p=FS求出汽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解答】解: 汽车、驾驶员及乘客共重:G=1.2×104N+3×103N=1.5×104N; 汽车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力: F压=G=1.5×104N; 地面的受力面积: S=4×0.01m2=0.04m2; 汽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FS=‎1.5×104N‎0.04m2‎=3.75×105Pa; 故选:B。‎ ‎8.如图所示,用手握住一根重为G的长直铁棒,使铁棒沿竖直方向静止时,铁棒受到的摩擦力(  )‎ A.大小等于G B.大小大于G C.方向竖直向下 D.随着手握棒的力增大而增大 ‎【分析】长直铁棒处于静止状态,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和静摩擦力平衡,根据平衡判断摩擦力的变化。‎ ‎【解答】解:长直铁棒处于静止状态,竖直方向上的合力为零,即静摩擦力等于重力G;握棒的力(压力)变大时,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不变,方向竖直向上。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9.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时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小汽车的运动情况是(  )‎ A.在第一个10s内以10m/s做匀速运动 B.在第二个10s内速度大小不变 C.在第三个10s内前进了300m D.在前30s内的平均速度为15m/s ‎【分析】(1)在s-t图象中,过原点的斜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表示物体静止; (2)根据图象读出汽车在各个时间段的路程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各段的速度。‎ ‎【解答】解:由图象可知, A、在第一个10s内汽车的s-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斜线,表示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大小为,故A正确; B、在第二个10s内汽车的s-t图象是一条曲线,表示汽车做变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在第三个10s内汽车的s-t图象是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说明汽车静止,故C错误; D、在前30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为,故D错误。 故选:A。‎ ‎10.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突然,你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则下列运动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 A.自己的车向东运动,另一列车没有运动 B.自己的车没有运动,另一列车向西运动 C.两列车都向东运动,但自己车的速度较快 D.两列车都向西运动,但另一列车的速度较慢 ‎【分析】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解答】解:A、自己的车向东运动,另一列车没有运动,则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有可能。故A正确; B、自己的车没有运动,另一列车向西运动,则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有可能。故B正确; C、两列车都向东运动,但自己车的速度较快,则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有可能。故C正确; D、两列车都向西运动,但另一列车的速度较慢,则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觉得自己的列车应该向西运动,没有可能。故D错误。 故选:D。‎ ‎11.雨伞在雨中快速旋转(从上往下看沿逆时钟方向),伞骨末端的雨滴被甩出。如图中能正确表示雨滴P被甩出瞬间运动方向的是(  )‎ A. 竖直向下 B.沿伞骨方向 C. 水平向右 D. 水平向左 ‎【分析】任何物体都有惯性,分析伞骨末端的雨滴被甩出前的运动方向即可。‎ ‎【解答】解: 由图知,雨伞在雨中快速旋转(从上往下看沿逆时钟方向),原来雨滴随雨伞逆时针转动(即在水平面做圆周运动),伞骨末端的雨滴被甩出时,雨滴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会沿切线方向被甩出,即该瞬间雨滴的运动方向为水平向右,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2.关于条形磁体、地磁场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下面四图描述错误的是(  )‎ A.‎ B.‎ C.‎ D.‎ ‎【分析】(1)在磁体的外部,磁感线总是从N极指向S极的; (2)地磁的两极在地理的两极附近,地磁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 (3)利用安培定则可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情况,并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判断小磁针的指向; (4)根据磁感线的方向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可做出判断。‎ ‎【解答】解: A、在条形磁体的外部,其磁感线是从N极指向S极的,故A正确; B、地磁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地磁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图中地磁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故B错误; C、用右手握住螺线管,使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电流由外向里,大拇指所指的左端为螺线管的N极,右端为螺线管的S极,则小磁针的S极靠近螺线管的N极,故C正确; D、用右手握住螺线管,使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左端为螺线管的N极,右端为螺线管的S极,则小磁针的N极靠近螺线管的S极,即右端,故D正确。 故选:B。‎ ‎13.关于电磁波的相关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红外线、紫外线不属于电磁波 B.将一根导线一端与干电池负极相连,另一端快速碰触正极,能产生电磁波 C.电磁波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D.声呐系统是利用电磁波来探测海洋深度的 ‎【分析】电磁波是由变化的电流产生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传播。 A、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丢属于电磁波 B、迅速变化的电流能激起电磁波; C、电磁波传播不需要介质; D、声呐是利用超声波来工作的;‎ ‎【解答】解:A、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丢属于电磁波;故A错误。 B、迅速变化的电流能激起电磁波,该选项的操作能产生迅速变化的电流;故B正确。 C、电磁波传播不需要介质;故C错误。 D、声呐是利用超声波来工作的;故D错误。 故选:B。‎ ‎14.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R0为定值电阻,R为滑动变阻器,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变化情况是(  )‎ A.电流表示数减小,电压表示数减小 B.电流表示数增大,电压表示数增大 C.电流表示数减小,电压表示数增大 D.电流表示数增大,电压表示数减小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R0与滑动变阻器R串联,电压表测R0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滑片的移动可知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R0两端的电压变化。‎ ‎【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定值电阻R0与滑动变阻器R串联,电压表测R0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电路的总电阻变大, 由I=‎ U R 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减小,即电流表的示数减小,故BD错误; 由U=IR可知,R0两端的电压减小,即电压表的示数减小,故A正确、C错误。 故选:A。‎ ‎15.在野外用滑轮组拉越野车脱困时的情景如图所示,有关力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车对地面的压力与车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车拉滑轮组的力与滑轮组对车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C.脱困必需2400N的拉力时,绳索自由端的力F至少为1200N D.脱困必需2400N的拉力时,绳索自由端的力F至少为800N ‎【分析】(1)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首先确定滑轮组绳子的有效股数,然后根据绳端的拉力等于滑轮组对物体的拉力的‎1‎n分析解答。‎ ‎【解答】解:A、车对地面的压力与车的重力是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两个力,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 B、车拉滑轮组的力与滑轮组对车的拉力是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两个力,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 CD、由图可知,n=2,不计绳重和摩擦,则绳子自由端的拉力,因为绳重和摩擦必然存在,所以绳索自由端的力F至少为1200N.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6.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图中测得木块的长度为______cm。‎ ‎【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刻度尺的分度值(或叫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注意长度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从0开始的,读出末端刻度值即为物体长度,同时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 由图知: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木块左端与1.00cm刻度线对齐,右端与3.70cm对齐,所以木块的长度为L=3.70cm-1.00cm=2.70cm。 故答案为:1mm;2.70。‎ ‎17.如图,当导体棒ab向______运动时,与ab组成闭合电路的电流表指针会发生偏转。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很多电器设备应用了电磁感应的原理,请试举一例:______。‎ ‎【分析】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进行切割磁感线运动,导体中有感应电流产生这种现象是电磁感应现象,应用于发电机、动圈式话筒等。‎ ‎【解答】解:如图,磁体周围磁感线从磁体的N指向S,就是从上指向下,导体ab向左或向右运动时,切割磁感线运动,电路中产生电流,应用于发电机或动圈式话筒等。 故答案为:左、右;发电机。‎ ‎18.如图所示是吊车吊起货物的示意图,已知AB=4m,BC=6m。吊臂是一个杠杆,当吊臂吊着2t的货物处于静止状态时,杠杆的支点是______点(选填“A”、“B”或“C”),伸缩撑杆对吊臂的支持力大小为______N.g=10N/kg。‎ ‎【分析】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叫做支点,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求出支持力的大小。‎ ‎【解答】解:吊臂在升起过程中,围绕着A转动,故A为支点; 货物重:G=mg=2000kg×10N/kg=20000N, AC=AB+BC=4m+6m=10m, 伸缩撑杆对吊臂的支持力竖直向上,其力臂为ABcosθ, 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得F×ABcosθ=G×ACcosθ。 。 故答案为:A;50000。‎ ‎19.为确定某种矿石的密度,用天平测量出一小块矿石的质量为35.2g。用量筒测小块矿石的体积如图所示,该小块矿石的体积为______cm3.根据测量结果可知,该矿石的密度为______g/cm3。‎ ‎【分析】(1)用量筒进行排水法测物体体积时,物体的体积等于物体和水的总体积减去水的体积; (2)物体的密度等于物体的质量除以物体的体积。‎ ‎【解答】解: (1)矿石的体积: V=V2-V1=40ml-30ml=10ml=10cm3。 (2)矿石的密度: 。 故答案为:10;3.52。‎ ‎20.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R1为发热电阻,阻值10Ω.R2为定值电阻,阻值为20Ω.R为滑动变阻器(A、B为其两个端点)。闭合开关S,当滑片P移动到A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3A,电源电压U=______V.当滑片P移到B点时,发热电阻R1在1分钟内产生的热量为______J。‎ ‎【分析】滑片移到A端时,滑动变阻器断路,闭合开关S,R1和R2并联,电流表测量通过R2的电流。已知R2阻值和电流表示数,可以得到R2两端电压,也就是电源电压; 因为R1直接连接在电源两端,所以滑片是否移动,对R1状态没有影响,已知R1阻值、两端电压和通电时间,利用公式得到发热电阻R1在1分钟内产生的热量。‎ ‎【解答】解:由图知,闭合开关S,当滑片P移动到A端时,R1和R2并联,电流表测量通过R2的电流。 因为I=UR, 所以电源电压为U=I2R2=0.3A×20Ω=6V; 滑片P移动过程中,R1两端电压不变,阻值不变,所以1分钟内产生的热量为。 故答案为:6;216。‎ 三、实验探究题(第21题6分,第22题6分,第23题6分,第24题8分,共26分)‎ ‎21.用电加热器、烧杯、温度计、钟表等实验器材来比较甲、乙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 (1)设计实验时,需要对变量进行控制,下列变量控制中错误的是______;‎ ‎ A.两个烧杯的规格相同 B.两个电加热器的规格相同 C.甲、乙两种液体的体积相同 D.甲、乙两种液体的初温相同 (2)请设计一个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3)如图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的图象,分析图象可知,比热容大的是______(选填“甲”、“乙”)。‎ ‎【分析】(1)(3)我们使用相同的加热器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热多少,这种方法叫转化法。 比较物质吸热能力的2种方法: ①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即比较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的吸热能力强 ②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即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温度的变化,温度变化小的吸热能力强; (2)加热相同时间比较甲乙升高的温度,据此设计表格。‎ ‎【解答】解:A、B.根据比较吸热能力的第2种方法中,要控制不同物质吸热相同,取两个烧杯的规格相同和两个电加热器的规格相同,目的是相同时间内甲乙两种液体吸热相同,A正确 C.根据比较吸热能力的两种方法,要控制不同物质的质量相同,由m=ρV,若甲、乙两种液体的体积相同,因甲乙密度不同,故甲乙质量不同,C错误; D.考虑到散热因素,甲、乙两种液体的初温相同,D正确;选C; (2)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 时间/min ‎ 0‎ ‎1‎ ‎2‎ ‎ 3‎ ‎ 4‎ ‎----‎ ‎ 甲液体的温度/℃‎ ‎ 乙液体的温度/℃‎ ‎(3)根据实验数据描绘的图象如下所示,分析图象可知,加热相同时间,乙升温慢,故比热容大的是乙。 故答案为:(1)C;(2)如上所示;(3)乙。‎ ‎【分析】(1)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2)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物体相对于凸透镜左右移动,则像右左移动。 (3)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解:(1)将蜡烛放在25cm刻度线处,u=50cm-25cm=25cm,f<u<2f,则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如果在试验时不小心把点燃的蜡烛碰到图示位置,蜡烛垂直纸面向里,根据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物体相对于凸透镜左右移动,则像右左移动,方向相反,在光屏上的像将向x轴正方向移动; (3)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40cm刻度线处,物距为50cm-40cm=10cm,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眼睛在透镜右侧可观察到蜡烛的像。 故答案为:(1)放大;(2)x轴正方向;(3)透镜右侧。‎ ‎2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小明在实验室选用了光具座、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等器材进行试验,把凸透镜安放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 (1)将蜡烛放在25cm刻度线处,则在光屏上成倒立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2)如果在试验时不小心把点燃的蜡烛碰到图示位置,在光屏上的像将向______(选填“x轴正方向”、“x轴负方向”、“y轴正方向”、“y轴负方向”)移动; (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40cm刻度线处,眼睛在______(选填“透镜左侧”、“透镜右侧”)可观察到蜡烛的像。‎ ‎【分析】(1)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2)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物体相对于凸透镜左右移动,则像右左移动。 (3)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解:(1)将蜡烛放在25cm刻度线处,u=50cm-25cm=25cm,f<u<2f,则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如果在试验时不小心把点燃的蜡烛碰到图示位置,蜡烛垂直纸面向里,根据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物体相对于凸透镜左右移动,则像右左移动,方向相反,在光屏上的像将向x轴正方向移动; (3)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40cm刻度线处,物距为50cm-40cm=10cm,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眼睛在透镜右侧可观察到蜡烛的像。 故答案为:(1)放大;(2)x轴正方向;(3)透镜右侧。‎ ‎23.小明同学在没有弹簧测力计的情况下,用天平、烧杯、适量的水、细线等器材,经过以下实验步骤,测出了小石块在水中受到浮力的大小: A.用天平测出小石块的质量m1; B.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烧杯和水的质量为m2; C.用细线系住小石块,将小石块全部浸没但未接触烧杯底,天平的读数为m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小石块慢慢浸入烧杯水中的过程中,天平的指针将向______(选填“左”、“右”)偏转。 (2)上述实验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是______(选填“A”、“B”或“C”); (3)请写出小石块所受浮力的表达式F=______(用测量量的符号表示,已知物体重力与质量之比为g)。‎ ‎【分析】(1)小石块受到浮力的作用,根据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可判断天平指针的偏转; (2)利用天平后两次的示数之差就可以求出浮力的大小,据此可判断多余的步骤; (3)根据后两次的示数,表示出两次力的大小,再求出二者的差值,可得出浮力的表达式。‎ ‎【解答】解: (1)在步骤B中,测出烧杯和水的质量时,天平是平衡的,且盛水的烧杯放在左盘; 当小石块慢慢浸入烧杯水中的过程中,小石块受到浮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小石块对水会产生向下的压力,因此放烧杯这一侧(天平左侧)将向下倾斜,则天平的指针将向左偏; (2)在实验中,用细线系住小石块,将小石块全部浸没但未接触烧杯底,天平的读数为m3,用这一示数减小烧杯和水的质量为m2,即是小石块浸没后增加的质量(排开水的质量),据此可求出浮力的大小,没有必要测量小石块的质量,故步骤A没有必要。 (3)第二次烧杯和水对天平左盘的总压力为m2g,第三次浸入小石块后,天平左盘受到的总压力为m3g,则增加的压力等于小石块所受的浮力,所以石块受到的浮力:F=m3g-m2g。 故答案为:(1)左;(2)A;(3)m3g-m2g。‎ ‎24.测电阻Rx的电路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恒定,R0为定值电阻,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1)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应该移到______(选填“A”或“B”)端; (2)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某次电流表A2的示数如图乙所示,A2读数为______A。 (3)若测得电流表A1的示数为I1,电流表A2的示数为I2,则Rx=______(用题中字母表示); ‎ ‎(4)多次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记录每次实验中电流表A1、A2的示数,得到了如图丙所示的I1-I2图象。若R0=20Ω,由图象求得被测电阻的阻值Rx=______Ω。‎ ‎【分析】(1)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应该移到阻值最大处; (2)根据电流表选用小量程确定分度值读数; (3)电流表A1测待测电阻的电流,电流表A2测干路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得出定值电阻的电流,由欧姆定律得出电源电压,由欧姆定律求出Rx; (4)图丙所示的I1-I2图象为过原点的直线,故为正比例函数,由图知,当I2=0.6A时,I1=0.4A,得出I0与I1的函数表达式; 根据U=IR,在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求出Rx。‎ ‎【解答】解:(1)开关闭合前,滑动变阻器R的滑片P应该移到阻值最大处的 B端; (2)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某次电流表A2的示数如图乙所示,电流表选用小量程,分度值为0.02A,A2读数为0.34A。 (3)电流表A1测待测电阻的电流,电流表A2测干路电流,若测得电流表A1的示数为I1,电流表A2的示数为I2,根据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定值电阻的电流为:I0=I2-I1,由欧姆定律,电源电压为: U=I0R0=(I2-I1)×R0,由欧姆定律,则; (4)多次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记录每次实验中电流表A1、A2的示数,得到了如图丙所示的I1-I2图象,由图知这个图象为过原点的直线,故为正比例函数,由图知,当I2=0.6A时,I1=0.4A,故I2=1.5I1; 通过R0的电流为: I0=I2-I1=1.5I1-I1=0.5I1, 根据U=IR,在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故Rx=0.5R0=0.5×20Ω=10Ω。 故答案为:(1)B;(2)0.34;(3);(4)10。‎ 四、计算题(第25题6分,第26题9分,第27题9分,共24分)‎ ‎25.为解决某偏远山区的用电困难,利用当地水力资源丰富的特点,扶贫工作队筹措资金为当地建设了一座小型水力发电站,让水坝的水下泄时冲动水轮发电机发电,供当地居民生活所需。若水从10m高处下泄,每小时下泄量为7.2×106kg,取g=10N/kg。‎ ‎ (1)每小时水的重力做的功W为多少? (2)若水的重力做的功有80%转化为电能,发电机的发电功率P是多少?‎ ‎【分析】(1)已知每小时下泄量为7.2×106kg,可求得水的重力,下泄高度为10m,利用W=Gh可求得每小时水的重力做的功; (2)根据 可求得电能,利用P=Wt可求得发电机的发电功率。‎ ‎【解答】解: (1)每小时下泄量为7.2×106kg,则这些水的重力: G=mg=7.2×106kg×10N/kg=7.2×107N, 每小时水的重力做的功: W=Gh=7.2×107N×10m=7.2×108J; (2)由可得,产生的电能: W电=80%×W=80%×7.2×108J=5.76×108J, 则发电机的发电功率:‎ 答:(1)每小时水的重力做的功W为7.2×108J; (2)若水的重力做的功有80%转化为电能,发电机的发电功率P是1.6×105W。‎ ‎26.某居民家安装了一台电热水器,其铭牌标示如下表所示。加满20℃的水后加热至70℃,已知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干木材的热值q=1.2×107J/kg。‎ ‎ (1)水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2)电热水器正常工作时至少需要多长时间? (3)如果用干木材替代电热水器烧水,效率为14%,需要多少干木材?‎ ‎××型电热水器 额定加热功率 ‎2400W 加热方式 电加热器 额定电压 ‎220V 安全等级 防触电保护一类 温度设定范围 ‎20℃~90℃‎ 净重 ‎20kg 容量 ‎40L 整机外形尺寸 ‎530mm×400mm×400mm 出厂日期 ‎2019年5月15日 ‎【分析】(1)已知水的体积可求得其质量,知道初末温度,由热量公式Q吸=c水m(t-t0)可以求出水吸收的热量。 (2)由P=Wt可求得电热水器正常工作时至少需要多长时间; (3)如果用干木材替代电热水器烧水,效率为14%,由η=Q吸Q放可求得干木材燃烧放出的热量,再利用Q放=mq可求得需要多少干木材。‎ ‎【解答】解: (1)由ρ=mV可得水的质量: m=ρV=1.0×103kg/m3×40×10-3m3=40kg, 20℃的水加热至70℃,则水吸收的热量: Q吸=c水m(t-t0)=4.2×103J/(kg•℃)×40kg×(70℃-20℃)=8.4×106J, (2)电热水器正常工作时至少需要消耗的电能:W=Q吸, 由P=Wt可得,电热水器正常工作时至少需要的时间: t=WP=Q吸P==3500s; (3)根据Q吸=14%Q放可知,干木材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Q放=Q吸‎14%‎==6×107J; 根据Q放=mq可知,需要干木柴的质量为: m′=Q放q==5kg。 答:(1)水需要吸收8.4×106J热量; (2)电热水器正常工作时至少需要3500s时间; (3)如果用干木材替代电热水器烧水,效率为14%,需要5kg干木材。‎ ‎27.洞庭湖区域盛产水稻,早稻收获期恰逢长江中下游梅雨季节。为解决早稻收获后稻谷霉变问题,某科技小组设计了一个稻谷烘干机。它的电路图如图甲所示,M为电动鼓风机,R为湿敏电阻,其阻值能根据相对湿度(水蒸气含量)的变化而改变,且能满足实际需要。R0为10Ω的定值发热电阻。 (1)若鼓风机的额定电压为220V,额定功率为440W,鼓风机正常工作的电流为多大? ‎ ‎(2)相对湿度在40%~80%范围内时,R的阻值随相对湿度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当相对湿度为70%时,试求发热电阻R0的电功率为多大?‎ ‎【分析】(1)根据P=UI变形可求鼓风机正常工作的电流; (2)如图乙所示,当相对湿度为70%时,可知R接入电路的电阻,再根据欧姆定律可求发热电阻R0的电流,由P=I2R可求发热电阻R0的电功率。‎ ‎【解答】解:(1)由P=UI可得,鼓风机正常工作的电流: ; (2)由图甲可知,鼓风机与电阻并联,电阻R与R0串联在同一条支路中, 如图乙所示,当相对湿度为70%时,湿敏电阻R的阻值:R=1Ω, 电阻R与R0支路中的电流:, 发热电阻R0的电功率: P0=I′2R0=(20A)2×10Ω=4000W。 答:(1)鼓风机正常工作的电流为2A; (2)相对湿度为70%时,发热电阻R0的电功率为4000W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