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7.50 KB
  • 2021-11-11 发布

浙江省金华市、丽水市2013年中考科学试题化学部分(word版,含解析)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 浙 江省丽水市 2013 年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4 分)(2013•丽水)C3N4 是一种新型材料,它的硬度比金刚石还大,可用切割工具.在 C3N4 中 C 元素的化合价为+4,则 N 元素的化合价是( ) A.﹣4 B.﹣1 C.﹣3 D.+3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 C3N4 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解:C3N4 中 C 元素的化合价为+4,设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 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4)×3+4x=0,则 x=﹣3 价. 故选 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 题. 2.(4 分)(2013•丽水)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 ”、“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 子,下列对图示模型理解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 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含有三种元素 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 1:1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反应物、生成物模型图可直接得出该物质由几种原子、几个原子构成,进而确定物质 的结构,判断反应的形式. 解答:解:A、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故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单质的分子由一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多种原子构成,所以可以看出反应 物是两种单质,而生成物是一种化合物; C、由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可知该反应中共有三种元素; D、由反应的图示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 1:3; 故选 A 点评:该题关键是从模型图中看出各物质分子的构成,注意解题是要考虑到模型图中每种分 子有几个参加反应,利用反应时的微粒个数关系及结构可很轻松的判断. 3.(4 分)(2013•丽水)身边处处有科学,科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根据你的 生活经验和所学的科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因用电器短路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2 B.阴天或傍晚移栽树木,提高成活率 C.室内烤火取暖,放一盆水防止 CO 中毒 D.在食品袋里充入氧气,延长食品的保持期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常见气体的用途;常见中毒途径及预防方法.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A、根据电线着火首先断电进行解答; B、根据阴天或傍晚移栽树木有利于树木的成活进行解答; C、根据一氧化碳难溶于水进行解答; D、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进行解答. 解答:解:A、电线短路引起电器着火时,首先要断电,用水浇灭是错误的,水能导电,不 能用水浇灭,故 A 错误; B、阴天或傍晚移栽树木有利于树木的成活,故 B 正确; C、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所以室内烤火取暖,放一盆水不能防止 CO 中毒,故 C 错误; 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不能在食品袋里充入氧气,以延长食品的保持期,故 D 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做法的判断,通过该题,对一些操作不当的做法需 要引起注意,加以修改. 4.(4 分)(2013•丽水)规范的实验操作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基础.如图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 A. 滴加液体 B. 过滤 C. 闻气味 D. 熄灭酒精灯 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加热器皿-酒精灯;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C、根据闻气体的气味时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解答:解: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 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 误.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 示操作错误. C、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 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3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 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 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3 分)(2013•丽水)为区别稀盐酸和稀硫酸,小强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在每 组的两支试管中分别盛放稀盐酸和稀硫酸;向同组的两支试管各滴加同种试剂.其中能达到 实验目的是( ) A. B. C. D.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 专题: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根据盐酸与稀硫酸的不同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区别两种酸,需要借助差异,而 不是共性,所以要从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上入手. 解答:解:区别两种酸,需要借助差异,而不是共性,所以要从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上入手. A、盐酸硫酸都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都没有反应现象,没法鉴别,故 A 错误, B、盐酸、硫酸都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没法鉴别,故 B 错误, C、石蕊遇酸变红色,盐酸、硫酸都是酸,不能鉴别,故 C 错误, D、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盐酸与氯化钡不反应可以鉴别,故 D 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在鉴别物质选用试剂时出现的现象应当是不同的,难度不大,便于解 答. 6.(3 分)(2013•丽水)遂昌农民利用当地丰富的竹资源制成竹炭制品,实现增收致富.竹 炭是竹子经过炭化处理后形成的多性材料.竹炭具有的性质是 ( ) A.无色固体 B.易溶于水 C.不能燃烧 D.有吸附性 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依据竹炭的成分是碳,结合其多孔性依据其物理及化学性质分析解决. 解答:解:由于竹炭是竹子经过碳化处理后形成的多孔性材料,所以其颜色为黑色,主要成 分是碳所以可燃烧,多孔性说明竹炭具有吸附性,由于炭不易溶于水,所以竹炭也不 例外. 故选 D. 点评:此题是有关碳的知识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有关碳的性质,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7.(3 分)(2013•丽水)如图是 A、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4 A.A 物质的饱和溶液从 30℃降温到 20℃,其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B.B 物质的饱和溶液从 30℃降温到 10℃,变成不饱和溶液 C.30℃时,向 100 克水中加入 25 克 A 物质,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D.30℃时,将 B 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A、A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降温后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B、B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降温后析出晶体,依然是饱和溶液; C、据 30℃时 A 的溶解度分析解答; D、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恒温蒸发溶剂或降温的方法. 解答:解:A、A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据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 ×100%可知,溶解度减小,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正确; B、B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降温后析出晶体,依然是饱和溶液,故描 述错误; C、30℃时 A 的溶解度是 20g,所以 30℃时,向 100 克水中加入 25 克 A 物质,充分 溶解后最多溶解 20g,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正确; D、30℃时,将 B 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正确; 故选 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溶解度曲线的理解和应用,同时考查了溶质的质量分数,细心 分析即可. 二、简答题 8.(6 分)(2013•丽水)对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是学好科学的重要方法.在学习了碱的性质后, 小红同学总结了氢氧化钙的四条化学性质(如图),即氢氧化钙与图中四类物质能够发生化 学反应. (1)为了验证氢氧化钙与酸碱指示剂反应,小红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溶 液由无色变成 红 色, (2)利用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的性质,可以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少量的氢氧化钙杂质, 请写出该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Ca(OH)2+Na2CO3═CaCO3↓+2NaOH . 5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 专题: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 分析:(1)根据酚酞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考虑;(2)根据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考虑. 解答:解:(1)酚酞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氢氧化钙属于碱,所以酚酞试液变红; (2)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用观察法配平,碳酸钙后 面标上沉淀符号,所以方程式是:Ca(OH)2+Na2CO3═CaCO3↓+2NaOH. 故答案为:(1)红;(2)Ca(OH)2+Na2CO3═CaCO3↓+2NaOH.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酸碱指示剂遇到酸和碱变色情况,熟悉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 项. 9.(4 分)(2013•丽水)某同学为比较镁和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将两块表面积相同并除去 氧化膜的镁条、铝条分别与相同体积、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测定两种金属与稀硫酸 反应得到相同体积氢气所需要的时 间. (1)利用图甲中 A、B 仪器可以组装一套实验室测量氢气体积的装置,该装置导管的连接 顺序是 b 接 c . (2)图乙中量气管和水准管也可以用来测量氢气体积,为了准确地测量氢气体积,在读取 量气管中液面读数的过程中,应注意 AB (填字母编号). A、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B、读数前应上下移动水准管,待两管液面相平再读数 C、保持水准管静止,待水准管中液面不再上升时再读数.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1)根据氢气不易溶于水,通过排水法把水排入量筒内,量筒内水的体积就是收集 到氢气的体积分析; (2)在测量氢气体积时,为了使测量更为准确,要注意上下移动水准管,使左右两 管的液面相平,以使量气管中的气压与大气气压相等,读数时视线应与左管内凹液面 最低处相平,以减少观察误差. 解答:解:(1)利用等量代替的方法,量筒内水的体积就是收集到氢气的体积可知该装置导 管的连接顺序是:b 接 c; 6 (2)读数时,要注意视线应于量气管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每次读数前应上下 移动水准管,待两管液面相平再读数是为了防止水的压强造成的误差;故选 AB. 故答案为:(1)b 接 c;(2)AB. 点评:本题考查了量气的方法,关键是把握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注重压强知识的运用及读 数的方法. 10.(4 分)(2013•丽水)有限的元素可组成种类繁多的物质,甲、乙、丙、丁、戊五种物 质均由下表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 元素名称 氢 氧 氯 锰 铁 元素符号 H O Cl Mn Fe (1)甲溶液在黑色固体乙的作用下生成无色气体丙,丙与生命活动息息相关.甲溶液中的 溶质是 H2O2 (用化学式表示). (2)为了进一步探究物质间的相互反应,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将固体丁放入过量戊溶液中,得到浅绿色溶液和无色气体. ②向所得浅绿色溶液中加入适量甲溶液,生成氯化铁和水,则该反应的反应物是 FeCl2、 H2O2、HCl .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专题:常见物质的推断题. 分析:(1)根据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的原理分析; (2)①根据铁与盐酸反应的实验分析实验现象; ②依据反应的产物以及①的过程进行分析; 解答:解:解:(1)二氧化锰是黑色固体,双氧水是液体,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 生成氧气,氧气与生命活动息息相关,故 A 溶液为双氧水溶液,化学式为 H2O2 (2)①由现象可知丁为铁,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观察到的现象是 固体消失,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浅绿色. ②由①可知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生成的氯化亚铁和过量的盐酸,甲溶液为双氧水溶 液,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铁,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FeCl2+H2O2+2HCl=2FeCl3+2H2O. 故答案为:(1)H2O2.(2)FeCl2、H2O2、HCl; 点评:熟练掌握初中学过的常见物质及常见物质发生反应的现象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三、实验探究题 11.(8 分)(2013•丽水)工业烧碱具有较好的杀菌消毒作用且廉价易得,但工业烧碱中常 含有杂质碳酸钠.某科学学习小组同学围绕工业烧碱样品纯度测定问题,展开了讨论与探究. 利用 Na2CO3 与稀 H2SO4 反应产生 CO2,通过 CO2 质量的测定,确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 从而计算样品纯度. (1)小科同学根据以上思路,设计了如图甲的实验方案(固定装置省略),图中仪器 A 的 名称是 锥形瓶 . (2)小明认为图甲实验方案的设计有缺陷,若按该方案进行测定会导致难以避免的误差, 如装置内空气中的 CO2 没有排出、反应产生的 CO2 未被完全吸收等.为减小误差,使 CO2 质量的测定更准确,该小组同学根据以上讨论,对图甲方案进行改进,设计了如图乙的实验 方案(固定装置省略) 7 图乙 B 装置中样 品在与稀硫酸反应前和停止反应后,都要通过量的空气,反应前通空气时 a、b、c 三个弹簧 夹的开闭情况是 打开弹簧夹 a 和 b,关闭弹簧夹 c . (3)若撤去图乙中的 C 装置,则测得工业烧碱的纯度将 偏低 (填“偏高”、“偏低”或“无 影响”). (4)已知 Na2CO3 溶液与稀硫酸反应先生成 NaHCO3,当 Na2CO3 全部转化为 NaHCO3 后, 生成的 NaHCO3 能继续与稀硫酸反应生成 CO2. 现向样品中加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后产生无色气体并得到 X 溶液.请分析推断反应后所 得 X 溶液的溶质,其所有的可能组成 硫酸钠;硫酸钠和硫酸;硫酸钠和碳酸氢钠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直接写出仪器的名称; (2)根据装置的设计意图可以知道反应前鼓入空气的目的是除去 B 中的空气中的二 氧化碳,而反应后鼓入空气的目的是保证将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排出,可以据此来判 断并完成解答; (3)反应生成的气体在逸出的过程中要带出一部分水蒸气,如果没有装置 C 则会使 D 装置中吸收的物质偏大,而使测量结果偏低,可以据此解答该题; (4)根据题给的信息结合硫酸和碳酸钠反应来完成该题的解答. 解答:解:(1)图中所标的仪器的名称为锥形瓶; (2)根据装置的设计意图可以知道反应前鼓入空气的目的是除去 B 中的空气中的二 氧化碳,所以反应前应该打开弹簧夹 a 和 b,关闭弹簧夹 c,从而使 B 装置的中的空 气排出; (3)反应生成的气体在逸出的过程中要带出一部分水蒸气,如果没有装置 C 则会使 D 装置中吸收的物质偏大,这样计算出的碳酸钠的质量也就偏大,从而使测量出的氢 8 氧化钠的质量偏低,导致结果偏低; (4)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了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若硫酸和碳酸钠恰好完全反 应则生成的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钠;若硫酸过量,则得到溶液溶质为硫酸钠和硫酸, 若硫酸的量不足,则得到溶液含有的溶质为硫酸钠和碳酸氢钠. 故答案为:(1)锥形瓶; (2)打开弹簧夹 a 和 b,关闭弹簧夹 c; (3)偏低; (4)硫酸钠;硫酸钠和硫酸;硫酸钠和碳酸氢钠. 点评: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赏析问题情景,找到实验探究的反应原理;再根据实验的反 应原理,分析推断出该物质的组成成分,然后得出所要探究的物质中该成分的组成. 四、分析计算题 12.(8 分)(2013•丽水)科学实验提倡绿色环保,对实验装置进行微型化改进是一条很好 的途径.图甲是实验室制取并检验 CO2 的装置,图乙是对图甲实验装置进行“微型”化改进后 的装置. (1)图乙中微型塑料滴管在实验中的作用与图甲中的 A 仪器相同(填字母编号). (2)通常用甲装置完成该实验需要的盐酸是“微型”实验装置用量的 10 倍,采用“微型”实验 装置具有的优点是 药品用量少,产生的废弃物也少,方便操作 . (3)用乙装置完成“制取并检验 CO2”的实验,消耗了 0.73 克 10%的盐酸.请计算实验过程 中产生 CO2 的质量是多少克? 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1)根据图乙中微型塑料滴管在实验中的作用与图甲中的分液漏斗仪器相同进行解 答; (2)根据采用“微型”实验装置具有的优点是药品用量少,产生的废弃物也少,方便 操作进行解答; (3)根据化学方程式中使用的氯化氢质量可求得生成 CO2 的质量. 解答:解:(1)图乙中微型塑料滴管在实验中的作用与图甲中的分液漏斗仪器相同;故填: A; (2)采用“微型”实验装置具有的优点是药品用量少,产生的废弃物也少,方便操作; 故填:药品用量少,产生的废弃物也少,方便操作; (3)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x CaC03+2HCl=CaCl2+H20+C02↑ 73 44 0.73g×10% x 9 x=0.044g 答:实验过程中产生 CO2 的质量是 0.044g. 点评:此题综合考查了二氧化碳的性质,综合性强,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才能很好的 解答本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