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00 KB
  • 2021-11-11 发布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优秀教案第9单元课题2溶解度(第2课时)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 课题 2 溶解度(两课时)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在什么前提条件下讨论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 [学生回忆并作答] [引入新课]在课题 1——溶液的学习中,我们就明白: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 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也不同。这节课我们就来从量的角度研究物质的溶解 能力。 [活动探究](可投影展示以下内容) 1.向盛有 20℃水的烧杯中加入氯化钠,向盛有 40℃等量水的烧杯中加入硝酸钾,都至饱 和状态。 比较氯化钠与硝酸钾溶解的量,并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出二者的溶解能力? 2.向 40 克 20℃水中加入氯化钠,向 100 克 20℃水中加入硝酸钾,都至饱和状态。 比较氯化钠与硝酸钾溶解的量,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出二者的溶解能力? 3.向 100 克 20℃水中加入氯化钠直至饱和,向 100 克 20℃水中加入硝酸钾配成不饱和溶 液。 比较二者溶解的量,讨论能否在该条件下定量地比较出二者的溶解能力? [学生活动] [互相交流讨论结果] [教师总结]定量描述物质溶解能力的要素:①在一定温度下,②在等量溶剂里,人们统一 规定:在 100 克溶剂里,③溶液为饱和状态。 [补充]定量比较溶解能力大小时,通常我们规定比较溶质的质量大小,单位用克。 [引导]结合上述总结及教师的补充,总结定量比较溶解能力大小的四个要素。 [学生总结发言] [小结]通过大家的总结我们知道必须满足四个条件才能定量地描述溶解能力的大小,也就 是溶解度。 [引导]请大家试着描述溶解度的概念。 [学生思考并发言](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板书]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 100 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 量。 四大要素:一定温度下、100 克溶剂、饱和状态、溶质的质量。 [课堂练习](投影展示)(指导学生完成) 1.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31.6 克,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2.20℃时 100 克水中最多能溶解 36 克食盐,据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2 A. 食盐的溶解度是 36℃ B.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 36 克 C.食盐的溶解度是 100 克 D.食盐的溶解度是 36 克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指明错误原因。 ①把 20 克某物质溶解在 100 克水里恰好制成饱和溶液,这种物质的溶解度就是 20 克。( ) ②20℃时 10 克氯化钠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故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 10 克。( ) ③20℃时 10 克氯化钠可溶解在 100 克水里,故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 10 克。( ) ④20℃时 36 克食盐溶解在 100 克水中恰好饱和,故 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 36。( ) 4.在 60℃时 50 克水中溶解硝酸钾 55 克恰好饱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55 克 B.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110 克 C. 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55 克 D.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110 克 [学生练习] 答案:1.20℃时 100 克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 31.6 克。 2.B 3.①×,未指明温度。 ②×.未指明溶剂的量。 ③×.未指明溶液的状态是饱和状态。 ④×.溶解度的单位应该是“克”。 4.D [过渡]理解了溶解度的概念,那你了解平时所说的“易溶”“难溶”与溶解度的关系吗? 请看下面的资料。 [投影] 溶解度的相对大小(20℃时的溶解度) 溶解度/g 一般称为 <0.01 难溶 0.01~1 微溶 1~10 可溶 3 >10 易溶 [比一比,赛一赛]你能很快记住这些关系吗?4 人一小组,组内竞争,争当冠军。 [学生活动] [课堂练习] 1.不溶物就是绝对不溶的物质。这句话是否正确? 2.20℃时碳酸钙的溶解度是 0.0013 克,所以碳酸钙是___________溶物质。 3.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 36 克,所以食盐属于________溶物质。 [学生活动](鼓励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完成,可在组与组之间进行比赛) 答案:1.不正确。通常所说的不溶物即难溶物,溶解度<0.01 g。(请学生结合以下投影 资料理解本题) 2.难 3.易 [投影]为什么用银器皿盛放的食品不易腐败? 我国有些少数民族喜爱用银制器皿盛放食物招待客人,以表示对客人的尊重。人们发现, 牛奶等食物放入银器皿后,不易腐败,能够保存比较长的时间。这是为什么呢? 一般认为,银是不溶于水的。但实际上,绝对不溶于水的物质几乎没有。把食物放人银器 皿后,总有极微量的银溶解于水,因此水中就有了银离子。银离子能有效地杀死细菌,因此食 物就能保存较长的时间。 [过渡]我们已经学习了溶解度.那么溶解度是怎样表示的呢? [投影] 几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溶 解 度 / g NaCl 35. 7 35. 8 36. 0 36. 3 36. 6 36. 0 36. 3 37. 8 38.4 39.0 39.8 KCl 27. 6 31. 0 34. 0 37. 0 40. 0 42. 6 45. 5 48. 3 51.1 54.0 56.7 NH4C l 29. 4 33. 3 37. 2 41. 4 45. 8 50. 4 55. 2 60. 2 65.6 71.3 77.3 4 KNO3 13. 3 20. 9 31. 6 45. 8 63. 9 85. 5 110 138 169 202 246 [教师指引]上述是表示溶解度的一种方法:列表法。 [转折]列表法表示溶解度还不是很直观,不能表示某物质在任意温度时的溶解度,也不能 直观表示某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向。下面我们寻找另一种表示方法。 [活动与探究](投影展示) 绘制溶解度曲线 1.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根据上表所提供的数据绘制几种物质的溶解度 曲线。请用大一些的纸,每小组合作绘制一张,贴在墙上。 2.绘制的溶解度曲线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3.从绘制的溶解度曲线上查出上述几种物质在 25℃和 85℃时的溶解度。 4.从溶解度曲线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活动] [学生讨论发育](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活动中的 2、4 两个内容) [讨论结果]2.溶解度曲线比较直观。因为我们可以从溶解度曲线上得知:①不同物质在各 温度时的溶解度,②曲线相交时的含义,③能很快地比较出两种物质在某温度范围内溶解度的 大小,④曲线的走向。 3.25℃时 NaCl 的溶解度是 33 克,KCl 的溶解度是 34 克,NH4Cl 的溶解度是 38 克,KNO3 的溶解度是 38 克。 85℃时 NaCl 的溶解度为 37 克,KCl 的溶解度为 51 克,NH4Cl 的溶解度是 68 克,KNO3 的溶 解度是 186 克。 4.可得到以下信息:①曲线与曲线的交点表示了两物质在某温度时有相同的溶解度。 例:68℃时 NaNO3 与 KNO3 溶解度相同,都是 134 克。②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投影] [设问]从这一溶解度曲线能得到什么不同信息? [回答]Ca(OH)2 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小结板书] 2.溶解度曲线: (1)含义: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5 (2)作用:可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时的溶解度。 (3)溶解度的变化规律: 多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过渡]研究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那么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又该如何表示呢? [投影]讨论:1.打开汽水(或某些含有二氧化碳气体的饮料)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 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什么有关? 2.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还与什么有关? 3.对于气体物质,研究它的质量方便,还是体积方便? [学生讨论后发言]1.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有关系。压强减小,溶解度减小;压强增 大,溶解度增大。 2.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小。 4.对于气体物质,我们通常测量它的体积,而不是去称量它的质量,所以研究气体的体积 较方便。 [引导]由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所以溶解度的概念中强调:必须指明一定的 温度。那么描述气体溶解度概念时应注意哪些因素呢? [学生讨论发言]一定温度、一定压强。 [教师指出]我们只研究压强为 101 kPa 时的溶解度,所以规定压强为 101 kPa。 [引导]对于固体物质,通常研究质量,所以选择“在 100 克溶剂里”为标准,研究最多溶 解溶质的质量。而对于气体物质,研究体积比较方便,那研究溶解度时应如何规定标准,定义 气体的单位? [讨论] [师生总结]选择“在 1 体积水里”作为标准,研究最多溶解气体的体积。 [投影板书] 3.气体的溶解度: (1)定义:在压强为 101 kPa 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 1 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 体积。 (2)五因素:101 kPa、一定温度、1 体积水里、饱和状态、气体体积。 (3)影响因素:温度、压强。 升高温度,气体溶解度减小;降低温度,气体溶解度增大。 增大压强,气体溶解度增大:减小压强,气体溶解度减小。 [课堂练习] 1.在 0℃时,氮气的溶解度为 0.024。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2.加热冷水时,当温度尚未达到沸点时,为什么水中常有气泡冒出?天气闷热时,鱼塘里 的鱼为什么总是接近水面游动? [学生回答] 6 1.压强为 101 kPa 和温度为 0℃时,1 体积水里最多能溶解 0.024 体积氮气。 2.温度升高时,气体的溶解度减小。所以:①水受热时有气泡冒出。②鱼塘水中溶氧量减 少,鱼总是接近水面游动。 [本课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固体、气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了解了固体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并且通过活动与探究总结出了影响溶解度大小的外在因素,我们还可以 利用已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作业]习题 3、5、6、8 课后的家庭小实验——制取明矾晶体 板书设计 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 100 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 量。 四大要素:一定温度下、100 克溶剂、饱和状态、溶质的质量。 2.溶解曲线: (1)含义: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2)作用:可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时的溶解度。 (3)溶解度的变化规律: 多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气体的溶解度 (1)定义:在压强为 101 kPa 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 1 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 体积。 (2)五因素:101 kPa、一定温度、1 体积水、饱和状态、气体体积。 (3)影响因素:温度、压强。 升高温度,气体溶解度减小;降低温度,气体溶解度增大。 增大压强,气体溶解度增大;减小压强,气体溶解度减小。 考题回顾 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要使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 A. 升高温度 B. 降低温度 C.加入溶质 D.加入溶剂 2.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汽水饮料大多是碳酸饮料,其中溶有二氧化碳气体。打开汽水瓶盖时, 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 有关。喝了汽水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 体的溶解度还与 有关。 3.小刚同学洗衣时,发现洗衣粉在冷水中溶解得较慢,其思考后向冷水中加入部分热水, 结果发现洗衣粉在温水中溶解速度变快,试分析小刚这样做的原因 。 4.图为 A、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t2℃时,A 物质的溶解度 (填“>”“<” 或“=”)B 物质的溶解度。 7 (2)t3℃时将 50 g A 物质溶于 150 g 水中,得到的溶 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答案:1.A 2.压强 温度 3.提高水温,使分子运动激烈,既加快洗衣粉的溶 解,又提高了溶解度 4.= 不饱和 备课资料 1.过饱和溶液 有些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上升而增大,在较高的温度下配制成它的饱和溶液,并细心地 滤去过剩的未溶固体,然后使溶液的温度慢慢地下降到室温,这时的溶液中所溶解的溶质量已 超过室温时的溶解度,但还尚未析出晶体,此时的溶液就叫做过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能存在 的原因,是由于溶质不容易在溶液中形成结晶中心(即晶核)。因为每一晶体都有一定的排列规 则,要有结晶中心,才能使原来做无秩序运动着的溶质质点集合起来,并且按照这种晶体所特 有的次序排列起来。不同的物质,实现这种规则排列的难易程度不同,有些晶体要经过相当长 的时间才能自行产生结晶中心,因此,有些物质的过饱和溶液看起来还是比较稳定的。但从总 体上来说,过饱和溶液是处于不平衡的状态,是不稳定的,若受到振动或者加入溶质的晶体, 则溶液里过量的溶质就会析出而成为饱和溶液,即转化为稳定状态,这说明过饱和溶液没有饱 和溶液稳定,但还有一定的稳定性。因此,这种状态又叫介稳状态。 2.温度与溶解度 大多数情况下,由于固体物质粒子间作用力较强,要将它们分开需要很大的能量,因此, 固体物质的溶解一般为吸热过程,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一般随温度升高而增 大;气体物质分子间作用力很小,溶解一般放热,其溶解度一般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但也有少 数反常的物质,比如 NaOH 溶于水时,明显放热,但其溶解度也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 20℃时 溶解度为 109 g,而在 60℃时溶解度为 174 g。由于 Na+和 OH-溶剂化放热多于从固体中分开 Na+ 和 OH-以及破坏水分子的氢键需要的能量和,所以放热,但当 NaOH 溶解将近饱和时。过程吸热, 近饱和时的溶解决定了其溶解度也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很复杂,不能由勒夏特列原理来预测,而只能用实验测定。因为物质 溶解时,影响因素很多,比如,当固体物质溶解于水时,由于粒子由固体中的有序排列变为溶 液中的自由运动,这一因素使熵增加;但由于水分子在溶质粒子周围进行了比以前整齐一些的 排列,这一因素使熵减小。由于水分子的溶剂化作用非常强,所以当溶剂为水时,整个溶解过 程可能是熵增加的过程,也可能是熵减小的过程。 年级 初三 学科 化学 版本 期数 内容标题 溶解度(两课时) 分类索引号 G.623.2 分类索引描述 教学法 主题词 溶解度(两课时) 栏目名称 教案精选 供稿老师 审稿老师 8 录入 一校 二校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