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4.72 KB
- 2021-11-1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初三语文名著导读考点梳理《朝花夕拾》
【作者其人】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
人。
【书名内容】
《朝花夕拾》是鲁迅创作的以回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生活为主的散文集,写于 1926 年 6 月至 11 月。《朝
花夕拾》题目含义是:早上的花,晚上捡拾起来。意即:“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意思”。所收集的文章都是回忆
性的散文。全书由《小引》《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后记》等文章构成。文章
包含着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作为初一学生阅读这本名著,可以消除与名著的隔阂。
【逐篇简介】
(1)《狗• 猫• 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
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
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
吃了小兔子!
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尖锐
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2)《阿长与〈山海经〉》记述了作者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一位善良、朴实而又迷信、
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保姆长妈妈。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3)《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从自
己在青年时代的阅读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
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可怜。
(4)《五猖会》描述了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的阻难,表现了父
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父子间的隔膜,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指出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
的压制和摧残。
(5)《无常》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
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
大棒。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时不时加进几句对现实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鲁迅寂
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
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
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
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
要求。
(7)《父亲的病》父亲被江湖庸医耽误,死去了,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
亲请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
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8)《琐记》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
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
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9)《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
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说“他
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10)《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
不满黑暗旧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倍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
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人物情节】
《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类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
主要人物 性格特征 情节勾连
长妈妈
没有文化、粗俗、好事,但心地善良,
乐于助人,对生活有着美好希望,热心帮
助孩子解决疑难的普通保姆。有愚昧迷信
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
令作者永生难忘。
“常喜欢切切察察”, 有许多“规矩”和“道
理”,特别是过年,从压岁钱到祝福语再到吃福橘
等;为鲁迅买《山海经》;让鲁迅对她说吉祥的话
如“恭喜”等……
藤野先生
生活不拘小节,待人诚恳,热情,治
学严谨,对学生严格要求,没有民族偏见。
衣着(忘带领结);关心“我”的解剖实习;
修改“我”的讲义;订正“我”的解剖图;问中国
女人裹脚的事;“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匿名信
事件。
范爱农
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
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
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 N 先生一样忘却,
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我们和鲁迅先
生一样,疑心他是自杀的。(妥协、懦弱)
关吏检查范爱农等人的行李时翻出给师母带的
的绣花的弓鞋;范爱农等人在火车上互相让座;
1907 年日本留学生们接到范爱农的老师徐锡麟被
杀的消息,举行同乡会时他反对鲁迅等人主张发电
回国的想法。
父亲
严厉、慈爱
“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
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但是,鲁迅从
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
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
苦。我们感到鲁迅先生对父亲强烈的爱。
衍太太
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
她背后经常怂恿孩子们干不好的事,事后又充
当“老好人”的一个角色。譬如,她怂恿孩子们冬
天里去吃水缸里结的冰,还和蔼地笑着说,“好,
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得多。”;她还鼓励孩子
们比赛“打旋子”,还从旁计着数,说道,“好,八
十二个了!再旋一个,八十三!好,八十四!……”
但当她看到孩子的大人出来时,马上就会变换口吻
说道,“你看,不是跌倒了么?不听我的话。我叫
你们不要旋,不要旋……”
衍太太给鲁迅看不健康的画,唆使鲁迅偷母亲
的首饰变卖。而衍太太自己的孩子顽皮弄脏了衣
服,衍太太却是要打骂的。鲁迅表面上赞扬她,实
际心中却是鄙视衍太太的。
【主题思想】
作者通过对童年生活和青少年时代的回忆及恩师和故友的深情怀念,真实反映了作者自身的心路历程,
也从一个个侧面描绘了从清朝到辛亥末年时期的社会现实。作者从自身的生活感受中赞美了劳动人民的淳
朴、善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封建旧俗及文化进行了深刻的揭露、讽刺和批判。
【艺术特色】
(1)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蕴涵丰厚。如描写百草园的景致,
绘声绘色,令人神往。
(2)摄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如在《无常》
中,从无常也有老婆和孩子的事实中,作者既写出了无常富于人情昧的特点,又巧妙地讽刺了生活中那些
虚伪的知识分子,入木三分。
(3)多用反讽手法。作者在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表面上很冷静地叙述事件的始末,其
实是反话正说,在叙述中暗含着“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巧妙讽刺。如在《父亲的病》中对庸医的行医过程
细细道来,没有正面指责与讽刺,但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作者激愤的批判和讽刺。
(4)多用对比手法。如《五猖会》通过我前后心境的对比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反感和批判;《无常》
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深刻地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
的丑恶面目;《狗·猫·鼠》作者对小隐鼠的爱和对猫的强烈憎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5)常插入一些“杂文笔法”(即对现实的议论),在对往事深情的回忆时,常插入对现实的议论,显
示了作者鲁迅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如《狗·猫·鼠》一文既有作者对童年时拥有过的一只可爱的小隐
鼠的深情回忆,又有对祖母讲述的民间故事生动的记叙,同时揭示了现实中那些像极了“猫”的正人君子
的真实面目。
(6)注意人物的刻画和描写,运用白描手法,传神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采用了人物的肖像描写、
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创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旧学老先生寿镜吾;
《阿长与山海经》中农村朴素妇女阿长;《藤野先生》中教学严谨的藤野。
(7)文集中始终贯穿着一个人物形象“我”——作者自己。《狗·猫·鼠》中有一个神往于“老鼠成
亲”的充满童趣的“我”;《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捉蟋蟀、捕鸟的顽皮好动的“我”,敢于提出“怪哉”
为何物的充满好奇的“我”;《五猖会》中有对“背不出,不准去看会”的封建家长制和封建教育不满和反
抗的“我”;而在《藤野先生》、《范爱农》、《琐记》中,则有苦苦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爱国青年的“我”。
文集虽然记叙了作者若干生活片断,但各篇联系起来看,“我”从充满童心的孩提时代,到身受封建教育对
心灵的损害而萌发叛逆思想,离家去异地走异路,成为青年爱国和革命民主主义者,其间的思想变迁、生
活道路、性格兴趣,历历可见。
【精彩赏析】
(1)我是常不免于弄弄笔墨的,写了下来,印了出去,对于有些人似乎总是搔着痒处的时候少,碰着痛处
的时候多.万一不慎,甚而至于得罪了名人或名教授,或者更甚而至于得罪了“负有指导青年责任的前辈”之
流,可就危险已极。 ——《狗• 猫• 鼠》
【赏析】鲁迅是富于战斗精神的,这一句话鲜明地表现出鲁迅作品犀利的风格,他的文章如匕首一般锐
利地投向敌人.“名人或名教授”“负有指导青年责任的前辈”之流,是鲁迅对政敌的讽刺。
(2)看见猴子翻筋斗,母象请安,虽然往往破颜一笑,但同时也觉得不舒服,甚至于感到悲哀,以为这些
多余的聪明,倒不如没有的好罢。 ——《狗• 猫• 鼠》
【赏析】作者借动物的动作表现来讽刺自作聪明之人做作的丑态。
(3)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
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
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藤野先生》
【赏析】这是作者的情感表达,作者感到的不是别人友好的情谊,而是“物以稀为贵”,反应出作者强烈
的民族自尊心和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
(4)我们现在走的是一条狭窄险阻的小路,左面是一个广漠无际的泥潭,右面也是一片广漠无际的浮砂,
前面是遥遥茫茫荫在薄雾的里面的目的地。 ——《无常》
【赏析】这是鲁迅先生写的乡下人不可能做到的事。他对当时乡下人的生活理念用深刻而美好的语言
描绘得淋漓尽致.鲁迅认为乡下人不会写出这种“热昏似的妙语”,也写出了当时乡下人的素质低下,为后文
写活无常作铺垫。
(5)一个人做到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罢,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没
有。 ——《小引》
【赏析】鲁迅先生说“这十篇就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与实际容或有些不同,然而我现在只记得是这样。”
这说明当时他做引的时候,对文章当时书写的情形已经记忆不太清楚了,但是文章又确实存在,所以他就感
觉很矛盾,“既然记忆是美好的,但是很多我缺又忘记了。”这是他的一种表达方式,鲁迅先生的文章很多都
是这种杂文的语气,带点思考,也带点批判。
(6)她便说道,“母亲的钱,你拿来用就是了,还不就是你的么?”我说母亲没有钱,她就说可以拿首饰
去变卖;我说没有首饰,她却道,“也许你没有留心.到大厨的抽屉里,角角落落去寻去,总可以寻出一点珠子
这类东西……” ——《琐记》
【赏析】这是一处语言描写,她教唆孩子去偷家中财物,此处生动的表现了衍太太的阴险,恶毒。
(7)她就从旁计着数,说道,“好,八十二个了!再旋一个,八十三!好,八十四!……”但正在旋着的阿祥,
忽然跌倒了,阿祥的婶母也恰恰走进来.她便接着说道,“你看,不是跌了么?不听我的话.我叫你不要旋,不要
旋……” ——《琐记》
【赏析】这是一处细节描写,生动的表现了衍太太的伪善,恶毒,表里不一。
(8)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
“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
子 , 盘 得 平 的 , 除下帽来, 油 光 可 鉴 , 宛 如 小 姑 娘 的 发 髻 一 般 , 还 要 将 脖 子 扭 几 扭 . 实 在 标 致 极
了。 ——《藤野先生》
【赏析】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中“无非”理解为(“不过”),表达出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不
屑与之为伍)的情感.“这样”指代(留学生的丑态),为下文作铺垫,体现了作者的失望、矛盾、痛苦、厌
恶.“确”表示另一种更大的可能性;“但”表示补充说明,“但”字后面的话是作者真正想说的内容。
(9)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
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
来。 ——《无猖会》
【赏析】描写了“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的阻难,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含蓄
地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鲁迅说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顾及孩子心理时的无奈和厌烦.。
【中考真题】
1.你为初一新生做《朝花夕拾》的荐读演讲。下面是演讲稿的片段,请按要求填空。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在书中,有描
述小鲁迅与小动物为友的 ① ;有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 ② ;也有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
的 ③ 。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 ④ 和 ⑤ ,令人回味无穷。
(1)将下面篇目的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A.《狗·猫·鼠》 B.《阿长与〈山海经〉》 C.《二十四孝图》 D.《五猖会》 E.《无常》 F.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G.《父亲的病》 H.《琐记》 I.《藤野先生》 J.《范爱农》
① ② ③ 。
(2)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短语。
④ ⑤ 。
2.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提到了几个主要人物,其中 是一位异国医学教授,他朴
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 是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
足。
3.走入《朝花夕拾》,我们可以追寻鲁迅先生思想变化的轨迹。请你概括鲁迅先生在南京的矿路学
堂毕业后和在日本仙台学习时分别做出了怎样的人生选择,并简述其原因。
4.鲁迅的《朝花夕拾》中有一篇文章《 》,记叙了儿时要去看盛大的庙会,笑着
跳着,兴奋得不得了。正要出发,父亲命令他背书,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文章最后写道:“我
至 今 一 想 起 , 还 诧 异 我 的 父 亲 何 以 要 在 那 时 候 叫 我 来 背 书 ” , 这 句 话 画 龙 点 睛 , 含 蓄 地 批 判
了 的不合理。
5.选出不属于散文集《朝花夕拾》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的一项。( )
A.写出强制性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B.表现中国农民的生命和活力是怎样被扼杀的。
C.批判当时社会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D.抒发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6.从《朝花夕拾》的阅读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童年鲁迅?结合内容简要作答。
7.文化积累——根据下面文段内容,回答后面问题。
照例还有一个同乡会,吊烈士,骂满洲;此后便有人主张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
会众即刻分成两派:一派要发电,一派不要发。我是主张发电的,但当我说出之后,即有一种钝滞
的声音跟着起来:“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
眼球百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
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
①文段选自 (书名),作者是 。
②文中的“他”指的是 ,他是一个 的人。
8.名著阅读。
(1)下列有关《朝花夕拾》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 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
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B.鲁迅在《无常》一文中,通过对无常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以讽刺当时社
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
C.书中提到衍太太的几件事是:在父亲临死时怂恿我一直呼唤父亲;鼓励小孩子吃冰;怂恿“我”
去偷母亲的首饰,还散布流言。
D.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竞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
段经历在《范爱农》中提及。
(2)“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
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这句话出自哪篇文章?表现了作者当时怎
样的心情?这篇文章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
9.班级开展《朝花夕拾》阅读交流活动,同学们踊跃发言,畅谈自己的阅读心得.小明抢先说:“阅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真切地感受到小主人公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
幼稚、欢乐的心理。”请你从《朝花夕拾》其余的篇目中选择你熟悉的一篇,简述你的阅读心得。
10.书名是一部作品的眼睛。从下列两部作品中任选一部,结合作品具体内容简要评析书名的特点。
《朝花夕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1.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 》一文,饱含着鲁迅对一位潦倒的同乡旧友的
思念与同情;《二十四孝图》一文,表明了鲁迅对封建孝道持 的态度。
12.《 》原名《旧事重提》,是一部散文集。其中《 》记述了
一位既恪守烦琐的封建规矩和礼节,又热情关注童年鲁迅梦寐以求的心愿的普通劳动妇女的故事。
13.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1)—(3)题。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象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
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认识
的人告诉我说:他叫范爱农,是徐伯荪的学生。
我非常愤怒了,觉得他简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杀了,连打一个电报还害怕,于是便坚执地
主张要发电,同他争起来。结果是主张发电的居多数,他屈服了。其次要推出人来拟电稿。
“何必推举呢?自然是主张发电的人罗——。”他说。
我觉得他的话又在针对我,无理倒也并非无理的。
……
从此我总觉得这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天下可恶的人,当初以为是满人,这时才知道还在
其次;第一倒是范爱农。中国不革命则已,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
然而这意见后来似乎逐渐淡薄,到底忘却了,我们从此也没有再见面。直到革命的前一年,我
在故乡做教员,大概是春末时候罢,忽然在熟人的客座上看见了一个人,互相熟视了不过两三秒钟,
我们便同时说:
“哦哦,你是范爱农!”
“哦哦,你是鲁迅!”
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
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
寒素。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
(1)联系原著,概括鲁迅与范爱农交往的三件事。
(2)作者开篇从和范爱农的矛盾冲突写起,这是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3)选文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突出范爱农的性格?请举一例分析。
【参考答案】
1.(1)①A、F ②I、J③D、E (2)示例:深沉的情感、理性的批判
2.藤野先生,范爱农。
3.矿路学堂毕业后选择去日本求学,因为他在矿路学堂学习时对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毕业后又
觉得所学无用武之地。在日本仙台学习时决定弃医学文,因为在那里他受到日本学生的歧视和侮辱,
体会到弱国子民的屈辱;看到中国百姓的麻木,认识到救治国民精神的迫切。
4.《五猖会》,封建思想习俗
5.B
6. 示例:在《朝花夕拾》里,童年的鲁迅是个性格活泼,身心健康的孩子。他拔何首乌、摘覆盆
子,想得到神奇的《山海经》,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有丰富的想象力;他喜欢小动物,为了隐鼠
仇猫,和阿长闹意见,表现得爱憎分明,充满同情心;他在私塾里画绣像,为了看五猖会无奈背书,
显得天性自由,活泼好动,有点顽皮。
7.①《朝花夕拾》 鲁迅(周树人) ②范爱农,倔强耿直、愤世嫉俗、负责人但穷困潦倒
8.(1)D (2)《五猖会》 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
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揭示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或揭示了
封建教育思想的陈旧。)
9.示例 1:阅读《阿长与<山海经>》,我真切的感受到鲁迅先生对儿时保姆阿长的怀念.阿长虽
然粗俗,但她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难题。
示例 2:阅读《藤野先生》,我赞赏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也真切地感受到鲁
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示例 3:看完《五猖会》,我和鲁迅先生一样心中有种淡淡的哀伤,一场难得一遇的赛会被父亲的
不理解和专制搅得索然无味.真心希望家长们都能顺应儿童的天性,采取正确的方式教育孩子。
10.示例 1:《朝花夕拾》,书名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揭示了作品的内容。鲁迅童年、少年、青
年时期的各种经历,是“朝花”;鲁迅在晚年回忆这些经历,并抒发了自己的情思,如作者对“猫”
的厌恶,对“阿长”“藤野先生”的深情赞美,这是“夕拾”。
示例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名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揭示了作品的内容,书名中“钢铁”
比喻保尔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是信念、意志的象征;“炼”形容保尔一生经历了
童年的黑暗、战场的搏杀、感情的波折、工地的艰辛以及疾病的摧残等磨炼。
11.《范爱农》 否定
12.《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
13.(1)同乡会争执;故乡重逢;学校共事。
(2)欲扬先抑,作用:为下文写两人冰释前嫌埋下伏笔;为刻画范爱农的形象和突出他的悲剧命运
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示例 1:外貌描写,如“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象在渺视”,突出范爱农冷峻、孤傲、怪
僻的性格特点;
示例 2:语言描写。如“何必推举呢?自然是主张发电的人罗——。”突出范爱农孤傲、倔强的
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