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7.50 KB
  • 2021-11-11 发布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5 三角函数的应用1 北师大版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5 三角函数的应用 ‎1.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锐角三角函数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重点)‎ ‎2.能够建立数学模型,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难点)‎ ‎                   [来源:学+科+网]‎ ‎[来源:学科网]‎ 一、情境导入[来源:学。科。网]‎ 为倡导“低碳生活”,人们常选择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图①所示的是一辆自行车的实物图.图②是这辆自行车的部分几何示意图,其中车架档AC与CD的长分别为45cm和60cm,且它们互相垂直,座杆CE的长为20cm.点A、C、E在同一条直线上,且∠CAB=75°.‎ 你能求出车架档AD的长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三角函数的应用 ‎【类型一】 利用方向角解决问题 ‎ 某船以每小时36海里的速度向正东方向航行,在点A测得某岛C在北偏东60°方向上,航行半小时后到达点B,测得该岛在北偏东30°方向上,‎ 已知该岛周围16海里内有暗礁.‎ ‎(1)试说明点B是否在暗礁区域外;‎ ‎(2)若继续向东航行有无触礁危险?请说明理由.‎ 解析:(1)求点B是否在暗礁区域内,其实就是求CB的距离是否大于16,如果大于则不在暗礁区域内,反之则在.可通过构造直角三角形来求CB的长,作CD⊥AB于D点,CD是Rt△ACD和Rt△CBD的公共直角边,可先求出CD的长,再求出CB的长;(2)本题实际上是问C到AB的距离即CD是否大于16,如果大于则无触礁危险,反之则有,CD的值在第(1)问已经求出,只要进行比较即可.‎ 解:(1)作CD⊥AB于D点,设BC=x,在Rt△BCD中,∠CBD=60°,∴BD=x,CD=x.在Rt△ACD中,∠CAD=30°,tan∠CAD==,∴=.∴x=18.∵18>16,∴点B是在暗礁区域外;‎ ‎(2)∵CD=x=9,9<16,∴若继续向东航行船有触礁的危险.‎ 方法总结: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问题,通过作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再把条件和问题转化到这个直角三角形中解决.‎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 第4题 ‎【类型二】 利用仰角和俯角解决问题[来源:学科网]‎ ‎ 某中学九年级学生在学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时,组织开展测量物体高度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 某小组为了测量校园内①号楼AB的高度(如图),站在②号楼的C处,测得①号楼顶部A处的仰角α=30°,底部B处的俯角β=45°.已知两幢楼的水平距离BD为18米,求①号楼AB的高度(结果保留根号).‎ 解析:根据在Rt△BCE中,tan∠BCE=,求出BE的值,再根据在Rt△ACE中,tan∠ACE=,求出AE的值,最后根据AB=AE+BE,即可求出答案.‎ 解:∵AB⊥BD,CD⊥BD,CE⊥AB,∴四边形CDBE是矩形,∴CE=BD=18米.在Rt△BEC中,∵∠ECB=45°,∴EB=CE=18米.在Rt△AEC中,∵tan∠ACE=,∴AE=CE·tan∠ACE=18×tan30°=6(米),∴AB=AE+EB=18+6(米).‎ 所以,①号楼AB的高为(18+6)米.‎ 方法总结: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结合仰角、俯角构造直角三角形,然后再解直角三角形.‎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 第1题 ‎【类型三】 求河的宽度 ‎ 根据网上消息,益阳市为了改善市区交通状况,计划在康富路的北端修建通往资江北岸的新大桥.如图,新大桥的两端位于A、B两点,小张为了测量A、B之间的河宽,在垂直于新大桥AB的直线型道路l上测得如下数据:∠BDA=76.1°,∠BCA=68.2°,CD=82米.求AB的长(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sin76.1°≈0.97,cos76.1°≈0.24,tan76.1°≈4.0,sin68.2°≈0.93,cos68.2°≈0.37,tan68.2°≈2.5).‎ 解析:设AD=xm,则AC=(x+82)m.在Rt△ABC中,根据三角函数得到AB=2.5(x+82)m,在Rt△ABD中,根据三角函数得到AB=4x,依此得到关于x的方程,进一步即可求解.‎ 解:设AD=xm,则AC=(x+82)m.在Rt△ABC中,tan∠BCA=,∴AB=AC·tan∠BCA=2.5(x+82).在Rt△ABD中,tan∠BDA=,∴AB=AD·tan∠BDA=4x,∴2.5(x+82)=4x,解得x=.∴AB=4x=4×≈546.7m.‎ 所以,AB的长约为546.7m.‎ 方法总结:解题的关键在于构造出直角三角形,通过测量角的度数和测量边的长度,计算出所要求的物体的高度或宽度.‎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 第5题 ‎【类型四】 仰角、俯角和坡度的综合应用 ‎ 如图,小丽假期在娱乐场游玩时,想要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测量某个娱乐场地所在山坡AE的长度.她先在山脚下点E处测得山顶A的仰角是30°,然后,她沿着坡度是i=1∶1(即tan∠CED=1)的斜坡步行15分钟抵达C处,此时,测得A点的俯角是15°.已知小丽的步行速度是18米/分,图中点A、B、E、D、C在同一平面内,且点D、E、B在同一水平直线上.求出娱乐场地所在山坡AE的长度(参考数据:≈1.41,结果精确到0.1米).‎ 解析:作辅助线EF⊥AC于点F,根据速度乘以时间得出CE的长度,通过坡度得到∠ECF=30°,通过平角减去其他角从而得到∠AEF=45°,即可求出AE的长度.‎ 解:作EF⊥AC于点F,根据题意,得CE=18×‎ ‎15=270(米).‎ ‎∵tan∠CED=1,∴∠CED=∠DCE=45°.∵∠ECF=90°-45°-15°=30°,∴EF=CE=135米.∵∠CEF=60°,∠AEB=30°,∴∠AEF=180°-45°-60°-30°=45°,∴AE=EF=135≈190.4(米).‎ 所以,娱乐场地所在山坡AE的长度约为190.4米.‎ 方法总结: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能借助仰角、俯角和坡度构造直角三角形,并结合图形利用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三、板书设计 三角函数的应用 ‎1.方向角的概念 ‎2.三角函数的实际应用[来源:学科网]‎ 本节课尽可能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问题,设计好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上课前多揣摩.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思考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挫折,把课堂让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这个小小舞台的主角.教师尽最大可能在课堂上投入更多的情感因素,丰富课堂语言,使课堂更加鲜活,充满人性魅力,下课后多反思,做好反馈工作,不断总结得失,不断进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