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56 KB
- 2021-11-11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常见修辞手法辨析及其表达作用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是初中学习的重点,作为我们初三学生学习时觉得无从下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的方法。既然是修辞角度,肯定会涉及修辞手法,让我们一起回忆学过哪些修辞手法。
一、修辞手法的辨析
1. 比喻
就是用具体的、常见的某一事物或情景来比抽象的生疏的事物或情景。
比喻包括本体(被比的事物或情景)、喻体(用来作比的事物或情景)、比喻词(用来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
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
(1)明喻:甲(本体)像乙(喻体)。常用的比喻词有:“像”、“仿佛”、“好像”、“好比”、“像……似的”、“如同……一般”等。
例如: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2)暗喻:甲是乙或甲变成了乙。常用的比喻词有“是”、“变成”、“成了”等。
例如:这孩子快成泥猴了。
(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把喻体说成本体,也不出现比喻词。
例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和“鸿鹄”都是借喻,我们把它们还原成明喻形式:那些目光短浅的人好像渺小的燕雀;自己好像翱翔万里的鸿鹄。
作用:可以使语言形象生动。使被描写的事物更加形象、鲜明,使复杂的道理具体、易懂。
【辨析比喻】
(1)本体和喻体之间不是同类事物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在某一方面有相似处
14
(3)找得到或想得到本体,有喻体。
注意:“仿佛、似乎、像……一样”的词语,未构成比喻关系,就不是比喻句,有的表示推测、想象、举例、比较等。
2. 比拟
在一些作品中,小鸟会说话,鱼儿会跳舞,小溪也能唱起欢乐的歌……这曾经激发起我们多少美妙的幻想。这种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的修辞手法,就是比拟的一种,我们们称之为拟人。还有一种比拟,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我们称之为拟物。
例如:(1)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老舍《济南的冬天》)
(2)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任儿宏儿。(鲁迅《故乡》)
(3)还有一问,是:“公理”几块钱一斤?(鲁迅《“公理”之所在》)
句(1)中“小山”会低声说话,用的是拟人。句(2)把宏儿写成小鸟儿,能“飞”,句(3)把“公理”写成商品,值“钱”,用的是拟物。
作用:恰当运用比拟,不仅能让读者对所描绘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能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可以表达作者鲜明的感情色彩,增强语言的亲切感,还可使被描述的事物变得生动形象起来。
3.夸张
夸张是对客观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它的特点是运用联想或想象进行描述。
例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作用:更鲜明,更突出地表现被描述的事物的本质。
14
【夸张辨析】
对事物作扩大、缩小的描述。
注意:夸张有时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融合在一起,连用时要注意辨别不要遗漏。
4.排比
把内容紧密相关、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的语意。
例如: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作用:便于把内容表达得更集中、更透彻;把强烈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增强语势。
5.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反、相对或相近、相关的意思。
例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作用:把意思表达得更凝炼、完整,增强语言的音乐美和感染力。
6.反复
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反复可以连续,也可以间隔。相同的语句紧紧连接在一起,没有其它语句相隔的反复为“连续反复”。
如:读书呀,读书呀,不错,学生是应该读书的,但一方面也要大人老爷们不至于葬送土地,这才能够安心读书。
“间隔反复”乃是指相同的语句隔开来反复出现,当中插入其它语句的反复。
如:……他们不惊诧;……他们不惊诧。……他们也不惊诧。
作用:可以强调突出某一事物的特点或某种感情。
7.设问
先提出问题,然后紧接着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它是自问自答,答在问外。
14
例如: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作用:可以引起人们注意和思考,可以突出重点,还能使行文有变化,不呆板。
8.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它是无疑而问,问而不答,寓答于问。
例如:世间还能有比这更居心险恶的事情吗?
作用:可以增强语言气势,使确定的意思更加强烈,不容置疑,富有感染力。
9.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需表达的事物。
(1)专用名代替通用名: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诸葛亮代聪明才智的人)。
(2)用事物特征代事物:黄发垂髫(代老人和小孩)。
【借喻和借代的区别】
(1)借代侧重在代替,借喻是一种比喻说明。
(2)借代侧重于“相关性”(本体和喻体之间具有相关性),不能改为明喻,而借喻侧重于“相似性”,可以改为明喻 。
(3)二者可以用能否加“像”字来辨认。可以加“像”是借喻,不能加“像”是借代。
试题演练
1.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争渡,争渡”运用了反复手法,表现了词人急着寻路回家,奋力划船的情状。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运用对偶手法,描绘了一幅风和日雨、红碧交辉的彩色图画、令人心旷神怡。
14
C.“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运用反问手法表现了女主人公对在外服徭役的丈夫深切的思念之情。
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出”字运用了夸张手法,写出青山的动态美。
【答案】D
【解析】此题既考查学生对修辞格的辨识,又考查学生对所用修辞作用的理解,是一道修辞方法的综合题。做题时要从两个角度思考,一是看各自运用什么修辞方法,二要结合语言环境体会所用修辞的作用,甚至结合全文内容去理解。如A项运用反复修辞,作用理解十分正确,B项是对偶,其作用亦如此。C项是反问,所表达思想感情是正确的。最后我们来看D项,“出” 字的确出神入化地写出青山的动态美,但决非是夸张的修辞,而是拟人。
2.下面句中的修辞方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她那红润的脸蛋犹如盛开的梨花。
B.南京的“金城”摩托车在广交会上赫然登场。
C.阅览室里安静得连针掉到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
D.谁会欢迎脱离实际的空头理论家呢?
【答案】A
【解析】此题是对修辞方法是否正确运用的考查。做此题时,必须结合语境去考虑。如A项运用比喻,将“红润的脸蛋”比喻成“盛开的梨花”,本体与喻体虽然本质上不同类,但二者截然不同的颜色,使二者失去相似点。因此A项运用“比喻”是不恰当的。另外三项B、C、D分别是拟人、夸张、反问,运用恰如其分。
3.仿照画线的句子,续写一个句子,与画线的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 , 。
【答案】
①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增添一分绿意。
②如果你是一朵小花,就装着一分春色。
14
③如果你是一片云朵,就化作滴滴甘霖。
(答案可多种多样,但应注意运用修辞和句式正确。)
【解析】这是一道仿写题,又是一道运用修辞题。要做好这道题,既要注意仿写的相关规则:即仿写题也可叫做句式运用题,它是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语言表达能力。做此题又要注意运用修辞,就一分句而言,“你是一棵大树”,“你是一泓清泉”可推测下一句应运用含“是”字的暗喻句;就整句来看,又应运用排比的关联词,“如果……就……”最后还要注意围绕中心去仿写含有两种修辞的句式,即围绕“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这一主题而展开。若经过这样的思考,就不难了。
4.对句子修辞方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大海里,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银波。
②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间。
③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④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A.比喻 拟人 对偶 夸张
B.拟人 拟人 对偶 比喻
C.比喻 对偶 排比 比喻
D.拟人 对偶 排比 夸张
【答案】A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对修辞方法的辨别。①句中把“银波”的形状比作“鱼鳞”,是比喻。②句中把“根”富于人情味,“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间,是拟人。③句中把“长城内外”与“大河上下”作对偶,且前一分句与后一分句同样是字数相同,词性相对,意义相近。④句中把太阳的温度夸大到“火”的程度。这是把事物夸大的一种,这是运用了夸张。
5.下列句子只用了一种修辞手法的是( )
14
A.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B.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C.“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D.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答案】D
【解析】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D中只用了“拟人”;A、拟人对偶;B、比喻排比;C、引用拟人比喻。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分析比喻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考点解析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指用跟甲事物有相似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如本文“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就运用了比喻,这些比喻既形象生动,又具有很强的感情色彩,使作者的爱憎更加鲜明。分析比喻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的一个常考考点,常见考查形式有:(1)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句子:(2)选文使用了比喻的手法,试举例说明其好处。
方法技巧
首先掌握比喻修辞的特征及其表达效果(将所要表达的内容说的生动、具体、形象),准确辨析本体、喻体,然后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对句子进行赏析。分析表达作用时,既要考虑比喻修辞的一般表达效果,也要考虑其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特殊表达效果。一般答题格式为: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情感。
【例题】“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
14
【解析】句中的被描绘事物是‚秧苗‛,关键词是‚像‛,喻体是绿色的地毯,所以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应该从修辞手法方面进行赏析。
【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嫩绿的秧苗比作绿色的地毯(分析修辞),写出了水田中的秧苗之美(达到的效果),赞美了母亲的劳动成果,同时也赞美了母亲的勤劳能干(表达情感)。
2、分析拟人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考点解说
拟人是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如课文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分析拟人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是阅读类文章考查频率很高的考点,常见题型是简答题。常见的考查形式:某段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简析或体会某句(或某段)的表达效果。
方法技巧
此类题的基本答题思路是:
1、 是什么,即判断是否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2、表达了什么,即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在文中要表现什么内容。
3、有什么效果,即结合具体语句说明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什么)。
答题模式: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以人的情态(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联系语境指出词句内涵),表达作者……的情感。
【例题】“春天,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朱自清《春》
【答案】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赶趟儿”赋予了树们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百花竞相开放,争妍斗艳、一派繁花似锦的景象,富有情趣。也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春色的热爱。
14
3、其他修辞手法
一般说来,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是为了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是为了突出强调,主要有排比、反复、对偶、对比;表达类的修辞方法作用是为了增强语气,主要有设问、反问、反语。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表达鲜明的感情态度,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气势,长于抒情。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富有感染力。
对偶:使句子结构整齐,给人以音节匀称、音律和谐的美感。
对比:突出事物的性质、状态、特征,使人印象深刻。
设问:引起阅读兴趣,启发思维,自然引出下文。
反问:加强语气,表达鲜明强烈的感情,即突出强调所要表达的意思或情感。
反语:使语言幽默风趣,或起讽刺、否定的作用。
答题格式:这句话运用了……修辞手法,(各修辞手法的作用)+写出了……特点,表达……情感。
通过对以上修辞手法的了解,在遇到这一类题时,首先要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住文章主旨。须知,文章之所以使用修辞,是为了叙事、状物、说理更加生动形象,更加通俗易懂。因此,手法中的修辞运用是辅,文章的主旨表达才是主。只有在语境中,才能把握住修辞的作用及效果。
三、课后练习
(一)阅读文章,完成题目。
童真
⑴女儿从小不认生,觉得满世界皆是可亲之人,见谁都笑。有一次,我在街边的瓜果店买桃子,没零钱,卖瓜果的不以为意:“下次补吧,大家都认得你,你是那个小酒窝的妈妈。”我先一愣,然后才醒悟过来,原来女儿的人缘有这么好。
14
⑵我有些忧心忡忡,孩子总那么憨,像个不长心眼儿的小糖人儿,万一遇着个歹徒怎么办?回家后,我细细教导了女儿一番,教她如何防范陌生人,她正在吃桃子,满脸桃汁,只管咿咿唔唔点头,也不知记住没有。
⑶一个周末,我们一家去逛早市。这一路上,女儿结识了好几个朋友,甚至还得到一名穿超人斗篷的小男孩的邀请,两人打算下午一起去广场玩,而且不带家长,小孩子可以在一秒内信任对方,大人就未必了。超人的妈妈尽管面有难色,但拗不过儿子,答应了。婆婆则在我耳边嘀咕:“不知根不知底的陌生小孩,怎么可以一起出去玩!再说两个人都指甲盖那么大,没有大人跟哪行啊!”我朝老人家挤挤眼,叫她先别反对,我自有主意。
⑷下午,女儿准时出门,我悄悄尾随,小超人已到广场,他们荡秋千,滑滑梯,又看了一会儿别人放风筝。很快,我发现小男孩的妈妈也尾随其后,我们两个会心一笑,分别躲在隐蔽处,忠心耿耿地做保镖。荡秋千时,女儿险些翻下吊椅,幸亏小超人手快扶住了她,但脑袋似乎还是被磕了一下。我当时几乎要挺身而出,但最后还是忍住了,因为女儿只摸了摸头,开心都来不及,哪有时间哭!
⑸他们在人群里悠闲地逛了一会儿,又去看月季花,花圃边的长椅上,一个正在发脾气的小妹妹不理会妈妈的劝阻,揪下自己的鞋子扔进草坪。他们帮忙捡回来,小妹妹觉得有趣,立刻停止哭闹,一遍一遍扔鞋,他们也当做有趣的游戏,争先恐后去捡。旁边有个老太太竖起大拇指:“三兄妹好和睦,相亲相爱一家子”我窃笑:这是相亲相爱陌生人啊!
⑹黄昏时,两个小人儿挥手告别,各自回家,我们两位家长也暗暗点头告辞。这时,空荡荡的路上,突然走过一个陌生男子,身材高大,语调温和,他与女儿攀谈起来,问她几岁了,家住哪里,上小学还是幼儿园。女儿似乎毫无戒备,一一告知,好像还顺口说出一连串电话号码。我心中惴惴不安,靠近两步,准备随时现身。
⑺那陌生男子又问女儿,为何单独走路,爸妈在哪里?女儿对答如流,说在跟爸爸妈妈捉迷藏呢,他们可能就躲在前面的树丛里。我又惊又喜,这理由简直妙不可言。此时,陌生男子从背包掏出一把玲珑的小红伞,向女儿比比画画,我心咚咚跳叫自己沉住气,看看女儿会怎样应付……
⑻那陌生男子硬是将小伞塞入女儿手中,两人开始拉扯退让。我赶紧走过去,还未来得及出声,一名推婴儿车的女子忽然走过来,正是广场上扔鞋小妹妹的妈妈。她挡在陌生男子面前,质问他意欲何为。陌生男子大窘,举起小伞叫我们看,上面印着广告有家新开张的甜品店儿童节大酬宾。他解释,因为小女孩实在太可爱,忍不住多聊了几句,所以才造成一场误会。
14
⑼女儿对尴尬的陌生男子说:“叔叔,我想要两把小伞。”我颇为疑惑,男子开心相赠,还给婴儿车上也插了一把,我心里暗自决定,下周带全家人去这家店里吃甜品,女儿看着熟睡的小妹妹,惊喜地说:“这是扔鞋的小妹妹。”推车女子莞尔一笑:“真是有缘。我生怕你遇到了坏人呢。”
⑽到家后,我崇拜地问女儿,为何能这么聪明的应对陌生人。女儿骄傲地告诉我,在幼儿园老师经常讲,还请警察叔叔在课堂上演练,她做的最好啦,但我仍有疑惑:“那你为什么把地址和电话都告诉她了?”女儿得意地笑道:“我说的全是舅舅家的,坏人一定找不到我的!”全家人哄哄大笑。有这么一个外甥女,舅舅不知该哭还是该笑。
⑾我忽然想起一件事,问女儿:“你为什么要两把小伞?”她回答:“昨天幼儿园来了一个新同学,叫黄丝丝,总是哭,不说话也不玩。我送一把小伞给她,她就会笑的。”
⑿我的心忽然感到无比欣慰。我们常常行进在布满漩涡、处处危险的浊流中,孩子的童真与善良,却让我仿佛在浊流中看到了一股清泉,这股清泉让我感受到了人性中的甘甜,让我看到了人间最美好的那一面!这份童真与善良我曾经是那样的熟悉,而现在又是如此的陌生。
⒀只是,欣慰之余,我内心却又是一丝沉重,如鲠在喉:天真的女儿在应付“陌生叔叔”的时候,是如此老练,如此“聪明”,这让我心中又多了一份陌生,我是该喜还是该忧呢?
⒁也许,面对陌生的童真,我们有太多太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原文作者:刘继荣,有改动)
1、初读课文,从“我”的角度梳理概括文章内容,填写下表(4分)
地点
情节
心情
街边瓜果店
买东西得知女儿人缘好
①
早市
女儿得到小男孩邀请
心中为难
广场
女儿险些翻下吊椅
②
③
女儿与陌生男子攀谈
惴惴不安
家中
④
无比欣慰
2、细读课文,完成下面题目。(共8分)
(1)文中说“女儿对答如流,说在跟爸爸妈妈捉迷藏呢,他们可能就躲在前面的树丛里。我又惊又喜,这理由简直妙不可言”,“我”为什么会“又惊又喜”?(4分)
▲(2)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12)自然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我们常常进行在布满漩涡处处危险的浊流中,孩子的童真与善良,却让我仿佛在浊流中看到一股清泉,这股清泉让我感受到了人性中的甘甜,让我看到了人间最美好的那一面!
14
23、纵观全文,说说文章结尾处“陌生的童真”的含义。文章第(13)段提出了一个问题:“我是该喜还是该忧呢?”请写出你对此问题的看法和理由,并谈谈你读完此文后的感悟。(8分)
参考答案:
1、①忧心忡忡 ②十分紧张 ③回家路上 ④发现女儿的童真、善良
2、(1)①“惊”是因为原本憨憨的女儿会如实的告诉陌生男子,但实际是女儿对陌生男子有警惕之心,懂得保护自己,出乎我的意料。
②“喜”是因为见到如此懂得保护自己的女儿,我不由地生出喜悦之情,再也不担心女儿被陌生人欺骗。
(2)运用了比喻、对比的修辞手法,把危险、世俗比作浊流,把孩子的童真与善良比作清泉,把浊流与清泉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孩子的童真与善良的赞美之情,像清泉一样让人觉得甘甜,突出童真难能可贵。
3、(1)“陌生的童真”是指女儿并不像我想象中的全然的信任陌生人。另一方面指的是成人已失去了童真,带着世故的眼光看待世界,不再相信陌生人。
(2)看法:我“喜”是因为如此值得保护自己的女儿让我不由得生出惊喜之情,“忧”是因为女儿如此之小就懂得这些世俗的东西。
(3)感悟:人与人之间应该多一些信任。
(二)阅读文章,完成题目。
枯萎的蒲公英
叶子
①冬日的午后,阳光虽也明亮,但触一触还是有着沁骨的凉。冬以它的冷漠,裹挟尽百花的艳影,留一地斑驳的枯黄。我不由得竖起大衣的领子。蓦地,一棵蒲公英,出现在我的视野里。
14
②那是一株怎样的蒲公英!叶子的边缘已露出萎黄的老态,但还是透着铁一般的绿。叶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也是呢,霜一次又一次的从天而降,树叶渐渐飞去,草茎慢慢垂下头来。生命的“红灯”,已经在不远处,正一点点逼近自己,那就用尽全部的力,贴向地面,贴向地面……这就是蒲公英最聪明、最刚强也最负责任的举动。他们明白,要想延续久远,就不能把头昂得太高这样才能把最沉实的爱,尽可能多地传递给儿女。
③我的心不由得疼了一下,这像极了我的母亲。
④去年的这个时节,冬阳阻不住东奔西跑的北风,正如我阻不住我八十岁老母的脚。她在楼下,为我寻挖着蒲公英。“经霜的婆婆丁(蒲公英的俗号)能消炎败火,你这嗓子,应该吃点。”
⑤她半弓着腰,在衰草连片的枯黄里,神情专注地寻找那一小簇一小簇的绿。她时不时地弓腰,用那曾经丰腴饱满而至今肉皮松弛的手,极其小心地翻检着枯黄的草,似乎蒲公英长着脚,一不小心,受了惊吓,就会跑掉了似的。母亲的脚步,已失去了早年的利落,有些蹒跚。那是一双怎样的脚啊!为了让孩子们正常地进入学校,她携夫带子,脚板直探向千里外陌生的异乡;为了一家老小能吃上饭,她不分白天和夜晚,不惧严寒和冰霜,用那细小的绣花针,绣出蟒袍上那呼之欲出的龙的模样,再用一双脚板,驱北风,走冰路,登火车,为一家换回不很丰裕的口粮。
⑥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它是想探寻那丝丝缕缕里,藏着多少生活的艰辛?那就去问问太阳和月亮,几十年晨昏的默默相伴,它们如何把一个面如花,发如墨的纤纤女子,伴成了眼已花、头覆雪的颤颤老妪!探询那长长短短里,浸着多少爱意的疲累?那就去问问星辰,千千万万次的斗转星移,如何刻录下一个个儿女渐渐长大的足迹,还有母亲的血泪和汗滴。
⑦渐次地,她的儿女乘着她那用善良、勤苦织成的爱的伞,找到自己生根发芽的一片片土地。她的脚,不怎么好用了——移动缓慢,脚步蹒跚,但她的心,还是不断地牵挂,就像那天,风在楼下,母亲在楼下。
⑧如今,母亲已去,留一棵蒲公英在这冬日里与我面对。我伏下身,看着那泛黄的叶片,眼就情不自禁地盈满了泪。我伸出手指,沿着叶脉轻抚,与你对话。你知道,你知道你碰到了我心最柔软的角落,它在疼吗?在我疼惜的泪光里,我看到你透着如铁的刚强与坚毅,打着爱的“旗语”,温暖着我层层叠叠的孤寂。
⑨一阵风吹过,蒲公英的叶子触碰着我的手指,散着阳光融融的暖意,如轻柔的爱抚,久久不去。
(选自《海燕》2015年9期,有删改)
14
1、文章第②段的描写突出了蒲公英 的特点。(2分)
2、文章两次提到“我”的心“疼”,结合全文说一说为什么“疼”。(2分)
▲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4分)
(1)叶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
(2)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
4、试分析文章最后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3分)
参考答案:
1、刚强坚毅
2、为母亲的艰辛而心疼;为蒲公英尚在,而母亲已逝而心疼。
3、(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努力、力量、手脚”等人格化的词,将蒲公英紧贴地面,努力生长的状态鲜活的表现出来。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母亲的白发比作蒲公英的种子,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母亲的白发,表现了母亲为子女的辛勤付出。
4、由联想回到现实,结构上和开头照应;升华主旨,赞美母亲的刚强坚毅、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思念之情。
14
相关文档
- 2013年云南省德宏州中考数学试卷(含2021-11-1113页
- 广东省2020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第12021-11-1141页
- 2020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数学试卷【2021-11-1113页
- 2019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数学试卷2021-11-1129页
- 2019年黑龙江省黑河市中考数学试卷2021-11-1133页
- 中考物理核心考点专题功和功率复习2021-11-119页
- 安徽专版2020中考物理复习方案第一2021-11-1112页
- 2010中考数学凉山考试试题2021-11-1114页
- 中考年化学考点跟踪:第7讲 水2021-11-114页
- 2018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理综(化学部2021-11-117页